第990章 看透

水軍,果然如自己所想,龐統也是這樣想的,一時間二人心中都在想着,半晌,劉巖點了點頭:“士元所想正是我所想,如果蔡瑁真想憑水軍爭勝,那麼在我看來,最後的這顆棋子必然會落在這新野城中,這新野北面不過十里便是兩條大河交界之處,從此地走陽水可攻一趟宛城,走閩水可以攻安衆冠軍儷國,此爲兵家必爭之地,如果要破荊州水軍的話,那就必然不能失去新野,所以我打算在新野諸郡三千,並且留下兩門神火炮,而新野臨河,只要出去一千軍在河邊建大營一座,就可以封鎖河面。”

龐統點了點頭:“爲今之計,也只有如此了,士元本來還想來提醒大王的,不想大王已經想明白了。”

對於劉巖能想得到,龐統到是一點想法也沒有,和誰爭也不可能和劉巖爭得,不然可就是自找麻煩了,相比賈詡也能看到這一點,所以雖然是軍機大事,卻還是沒有說什麼,不願意和賈詡搶風頭,卻不知此事正好應了和龐統慪氣的說法。

“士元怎麼能這麼說呢,所謂一人計短二人計長,不管是你是我總有許多事情想不到,那就必須依靠大家的羣策羣力,所以以後不要想得太多了。”劉巖拍了拍龐統的肩膀,卻是在告訴他以後不能在慪氣了。

龐統哪裡會聽不出來,只是一陣尷尬,說真心話,龐統當真有些厭惡賈詡,只是因爲賈詡博望坡那一戰實在是太經典了,而龐統在劉巖身邊這麼久了,卻真的沒有做過如此經典的戰例,說白了,龐統這就是嫉妒,其實這也不怪龐統,從小龐統家貧,而且人生的又醜,鄉里的孩子都笑話他,加上龐統又沒有了父親,所以從小的時候心中就很自卑,才躲進深山之中隱居,一直到劉巖約他出山,在幷州地位高升之後,才覺得自己算是不錯了,才改變了一些,卻又被賈詡給觸動了。

另外自古有文人相輕這一說,文人之間的爭鬥和武人之間的不一樣,武人要是看着不順眼,要麼咒罵一番,要麼就是打一場,但是這文人卻是爾奸我詐,表面一團和氣,私底下卻是鬥得厲害,龐統已經幾次和賈詡交鋒,卻絲毫便宜不曾佔到,所以心中於賈詡更是厭惡,纔會有今天的這一切,不過被典韋一說,龐統卻意識到自己好像有些過了,生怕劉巖說自己什麼,又慚愧對不起劉巖的看重,此時被劉巖一說,卻是嘆了口氣,輕輕地點了點頭:“大王放心,統曉得該如何做了,絕不會再讓大王操心。”

說實在話,龐統本來打算等明天一早,先去給賈詡道個歉,然後把話說開了,以後就是再要鬥,那也要在真本事上鬥,決不能在沒有原則的鬥下去,哪知道這個念頭還沒有落下,劉巖的房門卻忽然推開了,走進來正是賈詡,這一下二人相見,賈詡當時便是一呆,臉上表情豐富得很,尷尬和不安,而龐統也是如此,誰曾想兩人都會選擇這種方式來喝劉巖說話。

“賈大人來了,想必是有大事要和大王說起,統就先告辭回去了。”龐統呆了一呆,趕忙起來給劉巖躬了躬身,便自行退了出去,不然留下來都難過得很,不過臨走之際,卻還是朝賈詡拱了拱手,一臉真摯的道:“賈大人,統有些心胸太小,一千有些對不住的地方,賈大人大人大量,切莫計較,統這裡給賈大人陪個不是了。”

此時的賈詡真的有些發傻,只是應和着,好話說了許多,直到龐統離去之後,賈詡才泛起一絲苦笑,轉而朝劉巖一鞠倒地:“大王見諒,這件事乃是詡的錯,總感覺龐軍師好像針對詡,只爲了不惹麻煩,所以竟然不對大王提出建議,還請大王責罰纔是。”

劉巖呵呵一笑,便把氣氛衝談了不少,拉着賈詡坐下:“行了,文和怎麼也這麼多話,我認識的文和可是能把什麼都看透的高人,過去的事都讓他過去,以後大家羣策羣力便是了,畢竟都是一家人,肉爛還是爛在鍋裡。”

“說說吧,吃飯的時候沒說的話,現在說說到底有什麼想法?”劉巖算是鬆了口氣,其實一直便捉摸着,到底該怎麼調和龐統和賈詡之間的矛盾呢,這兩個人就是自己的左膀右臂,如果他們掐起來,那自己可就難辦了,但是正是因爲如此,劉巖纔會爲難,又怕說不透,又怕傷了二人的顏面,沒想到二人到是自覺地自己反省了。

賈詡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畢竟這般年紀了,卻還和龐統爭鋒,確實有些不好意思,此時劉巖見問,賈詡略一沉吟:“想必剛纔龐軍師已經說過了吧,蔡瑁必定會在水軍上做文章,這纔是以己之長克敵之短,要在野戰或者攻城戰之中,荊州軍多半是敗亡的份兒,所以水路是蔡瑁唯一的選擇,既然如此,新野則更是重要,此地是兩條水路交叉的地方,蔡瑁要想用水路反攻的話,那麼新野就是必爭之地,大王還是造作準備。”

劉巖點了點頭,賈詡果然看出來了,不過這問題不是問題,關鍵是怎麼應對:“文和,你倒是說說,如果蔡瑁陳咱們南下攻城之際,忽然出水軍奔新野而來,那咱們應該怎麼對付他們?”

輕輕搖了搖頭,賈詡沉吟了一陣:“大王,水戰咱們覺趕不上荊州軍,與其打水戰,不如打陸戰,敵人終究是要上岸的,而新野是北方城市的必經之路,所以只要拿住此地,必然讓荊州軍全盤計劃無從成功,依臣之見,敵人一定要攻新野,不拿下新野,進退之路都被封住,所以新野將作爲主戰場——”

頓了頓,卻又低聲道:“如果蔡瑁將咱們一路南下,引到鄧縣再行反擊,此時多是南風,荊州軍水江而下,不一日便能從鄧縣趕到新野,但是反過來咱們,就是快馬加鞭的,也絕對敢不回來,只怕荊州軍要的就是這時間差,若想破荊州軍的謀劃,不如在新野附近隱藏一軍騎兵,在荊州軍到的時候,從背後殺過來,當可解燃眉之急。”

隱藏一支去騎兵,劉巖沉吟起來,原來他還想在江上做些文章,不過賈詡這麼一說,倒是也覺得這樣更是穩妥一點,如果新野城中留守兩千人,在河邊留一千人,在埋伏一千騎兵,就算是荊州軍出動一萬大軍,也休想將新野拿下來,當先不由得點了點頭:“文和說得對,以不變應萬變,荊州軍有荊州軍的長處,咱們也有咱們的優勢,我本來還想在江上做些文章,如此看來到是我想多了。”

“這也不然,在江上做些文章,卻也是錦上添花的事情,如果辦法得當,何樂而不爲呢,不過詡生於北方,對於水戰確實不懂,大王若是想要在水上做文章,那還要去問龐軍師。”賈詡吁了口氣,卻又將事情推給了龐統,也不知道賈詡到底是因爲不想自己一個人出風頭,還是真的沒有好辦法。

不過賈詡既然這樣說了,劉巖卻也不好在說什麼,當下客氣了兩句,便將賈詡送了出去,再回來睡覺,這一夜也就誰的踏實了,這一夜無話,便已經到了第二天一早。

吃過早飯,劉巖便又將衆人招呼來,就着昨夜的話頭,劉巖便又問龐統:“昨夜我想了想,既然蔡瑁做大的可能就是動用水軍,那麼我倒想在水上給蔡瑁來一點顏色看,士元生於荊襄之地,對於水戰畢竟有些瞭解,所以,還要士元拿些主意。”

龐統顯然並不意外劉巖輝問到他這些,所以只是略略沉默了一下,便沉聲道:“水戰說來也簡單,無外乎船艦對弈,只是短時間之內想要組建一支水軍,那簡直就是天方夜譚,就算是有了船艦,咱們也不可能是荊州軍的對手,所以這一方面自然不成,到是不如取巧一下,而想要攔截的話,無疑橫縮攔江是一個好辦法,但是問題是要早這麼一條橫索卻是不是短時間能造的出來的,而且在南陽,咱們也沒有這樣的匠人,所以這個辦法看似很好,反而對咱們是一種雞肋——”

說着見衆人面色不善,彷彿也察覺到自己說的的確有些廢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你還說什麼,龐統乾笑了一聲:“大王,臣有一計,如果咱們兵進朝陽,朝陽也是輕易到手,那麼蔡瑁動用水軍的可能就是百分之百的,既然如此,咱們便可在朝那安排一支騎兵,一來讓他們砍伐大樹,做成衝城木一般的東西,然後上面澆上火油,我會將這東西的圖樣交給大王,到時候,一旦發現敵人船艦過去,就點燃衝城木,然後順流而下,朝那道新野這一段的水路是比較湍急的,只要敵人敢停船,這些就是絕大的殺手鐗,從朝陽到新野,不過是一個時辰的水路,敵人絕反應不過來,只要停船就已經會被撞毀船艦,縱然不能完全毀掉,但是也能毀掉大半的,如此敵人奇襲便算是破壞了,到時候騎兵在快馬趕回新野,正好作爲助戰之力,或者還可以殲滅來抵敵,不知大王以爲如何?”

地圖

三國地圖資料

三國基本延續東漢的州郡,只不過改刺史爲州牧。

東漢的疆域基本上同西漢時疆域,只是把西漢時各部州的轄區範圍變小,東漢在公元140年仍保持十二州刺史部(中央派出的監察機構,其職能基本同西漢)和司隸校尉部,計有十三個中央派出監察區。另在甘肅以西仍設西域都護府,作爲西域當地的最高權力機構。東漢的一級行政區劃爲郡、國(王國)、屬國都尉;二級區劃爲縣、邑、道、公國,侯國。

東漢接受西漢衰亡的教訓,加強郡縣的權利,削弱封國的範圍和力量,採取“封列侯,奉朝請”措施,不讓封國掌實權,只食租稅,封域減小,兵馬數量壓縮到最低限度。東漢的封國,—等爲王(相當郡),二等爲公國,三等爲列侯(列侯食縣爲侯國、小侯食鄉、亭,關內侯無土,寄食於縣),相當於縣級。

東漢順帝永和五年(140年),其疆域區劃爲司隸校尉部,十二州刺史部和西域長史府,各王國、屬國按郡制;邑、道、侯國、公國等按縣制。具體區劃如下:

司隸校尉部

京兆尹治長安(今陝西長安三橋)。

領10縣:長安、長陵、陽唆、霸陵、杜陵、新豐、藍田、鄭縣、上雒、商縣。

右扶風治槐裡(今陝西興平)。

領15縣:槐裡、茂陵、平陵、鄠縣、武功、美陽、郿縣、雍縣、杜陽、陳倉、渝麇、汧縣、漆縣、栒邑、安陵。

左馮翎治高陵(今陝西高陵)。

領13縣:高陵、池陽、萬年、重泉、臨晉、頜陽、夏陽、頻陽、粟邑、衙縣、沒(去三點水加示部旁)栩、雲陽。

河東郡治安邑(今山西夏縣禹王)。

領19縣:安邑、聞喜、猗氏、大陽、河北、蒲阪、汾陰、皮氏、絳邑、臨汾、襄陵、楊縣、平陽、永安、北屈、蒲子、端氏、蠖(去蟲加三點水)澤、東垣。

弘農郡治弘農(今河南靈寶北黃河南岸)。

領9縣:弘農、陝縣、湖縣、華陰、盧氏、黽池、新安、宜陽、陸渾。

河南尹治雒陽(今河南洛陽東北)。

領21縣:雒陽、平縣、平陰、谷城、河南、新城、樑縣、偃師、緱氏、鞏縣、成皋、滎陽、卷縣、原武、陽武、中牟、開封、苑陵、新鄭、密縣、京縣。

河內郡治懷縣(今河南武陟西南大虹橋南)。

領18縣:懷縣、武德、平皋、州縣、溫縣、河陽、野王、波縣、軹縣、沁水、山陽、修武、獲嘉、汲縣、共縣、朝歌、蕩陰、林慮。

豫州刺史部

潁川郡治陽翟(今河南禹州)。

領17縣:陽翟、陽城、輪氏、郟縣、父城、潁陽、襄城、昆陽、舞陽、定陵、郾縣、臨潁、潁陰、許縣、新汲、鄢陵、長社。

汝南郡治平輿(今河南汝南射橋)。

領37縣:平輿、上蔡、灈陽、吳房、西平、定潁、召陵、洇(去因加隱)強、西華、徵羌、汝陽、南頓、陽安、郎陵、北宜春、安城、慎陽、安陽、新息、弋陽、期思、原鹿、富波、褒信、新蔡、鮦陽、固始、項縣、宜祿、新陽、宋國、思善、城父、山桑、細陽、汝陰、慎縣。

陳國治陳縣(今河南淮陽)。

領9縣:陳縣、新平、寧平、武平、苦縣、柘縣、陽夏、扶樂、長平。

樑國治睢陽(今河南商丘縣城)。

領8縣,睢陽、蒙縣、寧陵、鄢縣、谷熟、虞縣、下邑、碭縣。

沛國治相縣(今安徽濉溪張集)。

領21縣:相縣、肖縣、杼秋、豐縣、沛縣、臨睢,太丘、建平、鄼縣、譙縣、鄲縣、鑕(去質加至)縣、竹邑、蘄縣、符離、谷陽、洨縣、虹縣、向縣、龍亢、公丘。

魯國治魯縣(今山東曲阜)。

領6縣:魯縣、汶陽、卞縣、騶縣、蕃縣、薛縣。

兗州刺史部

陳留郡治陳留(今河南開封縣陳留)。

領17縣:陳留、雍丘、尉氏、扶溝、圉縣、襄邑、己吾、考城、外黃、濟陰、東昏、小黃、浚儀、封丘、平丘、長垣、酸棗。

東郡治濮陽(今河南濮陽慶祖北)。

領15縣:濮陽、白馬、燕縣、頓丘、衛國、東武陽、陽平、東阿、範縣、谷城、臨邑、樂平、發平、聊城、博平。

濟陰郡治定陶(今山東定陶城西北)。

領11縣;定陶、冤句、乘氏、句陽、成陽、鄄城、廩丘、離狐、成武、單父、己氏。

山陽郡治昌邑(今山東鉅野昌邑)。

領10縣:昌邑、鉅野、金鄉、東緡、防東、方與、高平、湖陸、南平陽、瑕丘。

任城國治任城(今山東微山魯橋)。

領3縣:任城、亢父、樊縣。

東平國治無鹽(今山東東平宿城)。

領5縣:無鹽、壽張、須昌、富城、章縣、東於陸、寧陽。

濟北國治盧縣(今山東長清馬上附近)。

領5縣:盧縣、茌平、蛇丘、剛縣、成縣。

泰山郡治奉高(今山東泰安範鎮)。

領12縣:奉高、博縣、樑甫、巨平、茌縣、嬴縣、牟縣、萊蕪、蓋縣、南武陽、費國、南城。

青州刺史部

平原郡治平原(今山東平原飲馬店附近)。

領10縣:平原、高唐、祝阿、漯陰、安德、鬲國、西平昌、般縣、樂陵、厭次。

濟南國治東平陵(今山東章丘棗園西北)。

領1。縣;東平陵、土鼓、歷城、臺縣,著縣、菅縣、東朝、鄒平、樑鄒、於陵。

樂安國治臨濟(今山東高青高城鎮)。

領9縣:臨濟、高苑、千乘、樂安、博昌、利縣、寥城、壽光、益縣。

齊國治臨菑(今山東淄博臨淄區齊都)。

領6縣:臨菑、西安、昌國、般陽、廣縣、臨朐。

北海國治劇縣(今山東昌樂堯溝鎮)。

領18縣:劇縣、東安平、平壽、營陵、朱虛、安丘、昌安、平安、高密、夷安、淳于、都昌、下密、膠東、即墨、壯武、挺縣、觀陽。

東萊郡治黃縣(今山東龍口黃城集)。

領12縣:黃縣、嵫(去山加巾)國、曲城、掖國、當利、盧鄉、牟平、東牟、昌陽、長廣、不其、黔陬。

徐州刺史部

琅邪國治開陽(今山東臨沂北戴城子)。

領13縣,莒縣、東安、東莞、姑幕、諸縣、東武、琅邪、溝曲、陽都、臨沂、開陽、即丘、繒國。

東海郡治郯縣(今山東郯城城北)。

領13縣:郯縣、襄賁、蘭陵、丞縣、陰平、戚縣、昌慮、合鄉、祝其、利城、贛榆、朐縣、厚丘。

彭城國治彭城(今江蘇徐州)。

領8縣:彭城、留縣、廣戚、傅陽、武原、呂縣、梧縣、甾丘。

下邳國治下邳(今江蘇邳縣古邳)。

領16縣:下邳、良成、司吾、下相、取慮、僮國、夏丘、徐縣、睢陵、盱眙、高山、淮陵、東城、曲陽、淮浦、淮陰。

廣陵郡治廣陵(今江蘇揚州城北)。

領12縣:廣陵、江都、輿國、堂邑、海陵、高郵、平安、東陽、淩縣、射陽、誨西、鹽瀆。

冀州刺史部

魏郡治鄴縣(今河北臨漳鄴鎮)。

領15縣:鄴縣、內黃、黎陽、繁陽、陰安、魏縣、元城、館陶、清淵、平思、斥丘、曲樑、樑期、武安、涉國。

清河國治甘陵(今山東臨清東北)。

領7縣:甘陵、貝丘、靈縣、鬱(去有加俞)縣、繹幕、廣川、東武城。

安平國治信都(今河北冀縣)。

領13縣:信都、扶柳、堂陽、南宮、陘縣、武邑、觀津、下博、武遂、饒陽、安平、南深澤、阜城。

鉅鹿郡治莊(去土加嬰)陶(今河北寧晉東陳附近)。

領15縣:莊(去土加嬰)陶、楊氏、鄖(去員加梟)縣、下曲陽、南轡(去口去車加言)、任縣、平鄉、南和、鉅鹿、廣幹、曲周、廣宗、廣年、斥章、列人。

趙國治邯鄲(今河北邯鄲)。

領5縣:邯鄲、易陽、襄國、中丘、柏人。

常山國治元氏(今河北元氏殷村)。

領12縣:元氏、欒城、平棘、高邑、房子、上艾、真定、九門、蒲吾、井陘、靈壽、南行唐。

中山國治盧奴(今河北定州)。

領13縣:盧奴、安熹、漢昌、蠡吾、安國、毋極、新市、上曲陽、望都、唐縣、蒲陰、北平、廣昌。

河間國治樂成(今河北泊頭千戶屯附近)。

領11縣;樂成、弓高、成平、中水、武垣、束州、東平舒、高陽、鄚縣、文安、易縣。

渤海郡治南皮(今河北南皮常莊)。

領8縣:南皮、東光、重合、高城、陽信、修縣、浮陽、章武。

荊州刺史部

南陽郡治苑縣(今河南南陽)。

第543章 破城第3章 天雷救命第1469章 神棍第457章 張浩獻計第452章 朔方之戰(3)第976章 水攻之計第1120章 冒險第1434章 名將陳到第669章 民族陋習第891章 典韋之力第1242章 焦觸來降第563章 富平城下第1249章 張繡戰文丑(2)第901章 劍神之死第583章 心思第99章 要塞之戰(4)第1489章 曹操的要求第600章 黑山賊第706章 進長安第1509章 潯陽第944章 閻行戰馬超第265章 姦情第1502章 用盡心機第542章 洛寒的手段第1156章 顏良對典韋第776章 下曲陽第301章 天子一跪第1134章 迷霧(2)第750章 呂布之怒第1037章 看不過去第1237章 童淵再次出現第1052章 行止 爲 風吟灬敗北第29章 美稷城第418章 縱橫第555章 龐統之謀第964章 人心第1255章 無毒不丈夫第975章 博望坡第289章 中毒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第133章 投降第1509章 潯陽第512章 諸侯爲敵第953章 伏擊第1252章 以百姓爲盾第1章 黃巾亂城第833章 樑歡有心拿李傕第932章 安排第6章 心機對陣第1278章 馬岱戰曹仁第184章 溫侯呂布第455章 民心第1269章 晃馬車的目的第168章 李蒙第1172章 棄城第828章 城中之戰(1)第560章 財錦動人心第80章 分兵第432章 空隙第366章 王渾的猜測第1042章 大將張郃第1187章 江夏第1127章 背後 爲神奇的孩子第六百一十一章第608章 什麼人都有第604章 張飛來賀第375章 墨家長老第328章 彭陽城歸第1173章 棄城(2)第1469章 神棍第1465章 意外第719章 李儒第639章 劉家女將(2)第866章 不到黃河心不死第704章 明修棧道第576章 將造監第1487章 自古君王難相見第1420章 典韋第376章 暖帳生春第916章 監察第1298章 長安的日子第773章 後路 爲神奇的孩子第714章 長安之亂(2)第1475章 中計第116章 怒火第136章 好事難成第605章 天下英雄第967章 君臣相見第147章 沒有問題第445章 初到黎陽第1151章 ‘劉巖’入長安第697章 鬥陣第584章 出發第375章 墨家長老第803章 黃澤計出李家第1357章 李恢投降第63章 大軍來襲第47章 有女烏娜第268章 機關密室第1113章 城破 爲神奇的孩子
第543章 破城第3章 天雷救命第1469章 神棍第457章 張浩獻計第452章 朔方之戰(3)第976章 水攻之計第1120章 冒險第1434章 名將陳到第669章 民族陋習第891章 典韋之力第1242章 焦觸來降第563章 富平城下第1249章 張繡戰文丑(2)第901章 劍神之死第583章 心思第99章 要塞之戰(4)第1489章 曹操的要求第600章 黑山賊第706章 進長安第1509章 潯陽第944章 閻行戰馬超第265章 姦情第1502章 用盡心機第542章 洛寒的手段第1156章 顏良對典韋第776章 下曲陽第301章 天子一跪第1134章 迷霧(2)第750章 呂布之怒第1037章 看不過去第1237章 童淵再次出現第1052章 行止 爲 風吟灬敗北第29章 美稷城第418章 縱橫第555章 龐統之謀第964章 人心第1255章 無毒不丈夫第975章 博望坡第289章 中毒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第133章 投降第1509章 潯陽第512章 諸侯爲敵第953章 伏擊第1252章 以百姓爲盾第1章 黃巾亂城第833章 樑歡有心拿李傕第932章 安排第6章 心機對陣第1278章 馬岱戰曹仁第184章 溫侯呂布第455章 民心第1269章 晃馬車的目的第168章 李蒙第1172章 棄城第828章 城中之戰(1)第560章 財錦動人心第80章 分兵第432章 空隙第366章 王渾的猜測第1042章 大將張郃第1187章 江夏第1127章 背後 爲神奇的孩子第六百一十一章第608章 什麼人都有第604章 張飛來賀第375章 墨家長老第328章 彭陽城歸第1173章 棄城(2)第1469章 神棍第1465章 意外第719章 李儒第639章 劉家女將(2)第866章 不到黃河心不死第704章 明修棧道第576章 將造監第1487章 自古君王難相見第1420章 典韋第376章 暖帳生春第916章 監察第1298章 長安的日子第773章 後路 爲神奇的孩子第714章 長安之亂(2)第1475章 中計第116章 怒火第136章 好事難成第605章 天下英雄第967章 君臣相見第147章 沒有問題第445章 初到黎陽第1151章 ‘劉巖’入長安第697章 鬥陣第584章 出發第375章 墨家長老第803章 黃澤計出李家第1357章 李恢投降第63章 大軍來襲第47章 有女烏娜第268章 機關密室第1113章 城破 爲神奇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