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學宮的最後一天(2)

第473章 學宮的最後一天(2)

出了物理學院,陳暮又開始四處巡視溜達。

他爲宮長,負責學宮學風,還兼職博士,平日裡其實是在政學院與兵學院授課,主講治理地方以及兵法韜略,爲青州培養地方官員佐吏。

漢朝官吏不分家,官就是吏,吏就是官,從政學院出去之後,還得考試入仕,成爲吏員,相當於後世的公務員,然後積累行政經驗,得到提拔成爲主官,以後這將會是劉備治下的入仕常態。

不過在斷斷續續授了幾年課之後,到了今年,陳暮又要準備北上去前線,開始針對袁紹了,所以他上個月就卸任了兩個學院中的博士授課工作,不再去給學生上課。

如此一來,工作清閒了不少。政務方面由沮授荀彧處理,陳暮擁有了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偶爾還能抽出時間四處巡視,看看臨淄的發展。

今日來學宮,除了來看看馬鈞的火車實驗以外,還有一些別的事情。

從物理學院出來,馬路對面就是法學院的宮殿羣,相比於佔地數十畝的物理學院,法學院就寒酸很多,教學樓只有三處宮殿,每次可以容納兩三千名學生上課。

但實際學法的學生極少,攏共不到五百人,在各大學院裡也就比地學院和天學院人數稍微多一點,屬於少數院校。

目前法學院的院長是吳恭,兩漢時期,制定法律多以世家,如西漢法律一開始由蕭何制定,然後是張湯和於定國,成爲西漢最著名的兩大法學世家。

到了東漢,則變成了陳、郭、吳。

陳是指陳寵,郭是指郭躬,吳是指吳雄,這三家都聲名顯赫,其中以潁川郭氏最出名,也就是郭嘉的家族,出過七名廷尉,其次就是吳家,出過三個,稱之爲三世廷尉,最後則是陳家,兩個廷尉。

吳恭當年幫助陳暮逃離洛陽,天下大亂之後,舉家搬遷至青州。目前除了擔任法學院院長以外,還兼任青州法院總院長,雖然跟廷尉不能比,但也只算是降了一級而已。

由於這個年代地方長官的權力很大,縣令郡守在當時可謂權力極大。如果有縣令或者郡守看人不順眼,肆意捏造罪名,將人判處死刑是常有的事情。

所以爲了削弱地方長官權力,陳暮學習後世經驗,在青州施行公檢法制度,設立法院、檢查署等新的職能機構,有州郡縣三級。

比如某縣有人犯案,地方縣尉負責抓捕,然後地方檢查署會進行覈對,確認無誤之後,再提交到地方法院審理,由法院根據吳恭制定的刑罰進行處置,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良好局勢。

而且普通輕罪還好說,

地方公檢法能夠處理,如果是重罪,需要上交到州院進行審覈。若是州院的負責人覺得此案有疑點有問題,就得發還重審,或者重新檢查。

這樣雖然受限於破案技術,依舊不能完全杜絕冤假錯案的發生。但卻可以杜絕縣令郡守隨意殺死平民百姓,而不用負責任的情況。

聽上去很可悲,因爲後世隨着攝像頭的普及以及破案技術的提升,連冤假錯案都已經極少。而青州卻還僅僅只是停留在杜絕官員隨意殘殺百姓,不能夠保證百分百的破案,徹底杜絕冤假錯案的發生。

但要考慮的是這是漢代,古代百姓的命,真的不算命,跟路邊的野草沒什麼區別。官員想要欺辱百姓,只是一聲令下的事情。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臧霸的父親臧戒,臧戒是執掌監獄的官員,當地太守憑欲私殺獄犯,命令他將那些犯人處死,臧戒不願意聽從,太守就將他抓起來準備殺掉,然後臧霸就劫囚車,殺死太守,跑到泰山上當賊寇。

所以當時法制非常混亂,從天子到地方官員,不按法律辦事,隨意殺人的現象到處都有。所謂的法律徹底成爲了王公貴族踐踏的一紙空文,並沒有有效實施。

而如今青州做到公檢法分離,縣令太守再也不能隨意掌控百姓生殺大權,甚至爲了推行公檢法制度,劉備有一次親手抓住了一名在府中偷竊的竊賊,也沒有私自處理,而是交給了臨淄官府,再由官府提交到法院判刑。

若是以往,別說劉備這種大官,就是算普通豪強遇到這事,打死這名竊賊都沒有人說閒話。但現在就連劉備都依法辦事,可見其成效。青州上下因此肅然,畏法成風,所有的官員都不敢再肆意妄爲。

這麼一看,其實做到杜絕官員濫殺無辜就已經很了不起,至於百分百破案率,還是得科學進步,等攝像頭和指紋DNA之類技術普及再說吧。

陳暮走入法學院,吳恭今日不在,州院經常有案子要他處理,所以現在吳恭大多數時候並沒有在給學生授課,而是待在州院府處理全州各處來的案件公文。

院中景色宜人,穿過前廳拱門之後,就能看到在不遠處一座宮殿外的草坪上,一名中年男人正在給班上四十多名學生講課。

法學是一個不斷完善的課程,所以上課不是按部就班地講學,需要大家一起討論。

“文帝時有人盜竊了高祖廟前供奉的玉環被捉住了,文帝聽說高祖廟被盜,十分生氣,命令張釋之嚴懲。張釋之按照法律,判處那人死刑。文帝卻要求張釋之判處滅族之罪,大家說說,此案是應該按照張釋之的判決,還是文帝的判決?”

中年男人循循善誘地提問。

這是記載在史書裡的真實案例,作爲學法的人,更需要架設法律與皇權之間的平衡。

“張釋之的判決!”

幾乎所有學生都毫不猶豫地回答。

張釋之是前漢大法學家,如今大漢很多法學世家在制定法律時,都會參考他制定的律法,在法學中有極高的地位,作爲法學生,他們自然更奉行張釋之。

“不錯。”

中年男人高聲道:“偷盜先帝廟前供奉之物,與偷盜天子御物的罪名一致,這是寫在律法之中的東西,自然要依存法律進行實施,不能因爲文帝下令判處滅族之罪,張釋之就遵從,這也是我們學法之人的所追求的極致。”

“我認爲張釋之的判決與文帝的判決都不行。”

就在這時,有不合時宜的聲音響起。

衆人看去,就看到不遠處一青年緩緩而來,老師與學生們都連忙站起,向他行禮:“宮長!”

“嗯。”

陳暮笑了笑:“仲遠的律學授得很好嘛。”

那中年男人叫應劭,自仲遠,原來是泰山郡守,歷史上他因爲曹嵩的事情跑去了袁紹,今年在袁紹那病死。

但如今因爲曹嵩一直沒有離開過青州,自然就不會出事,去歲得了病,來青州治病,感受到這裡的不同之後,決心辭官,來青州法學院擔任博士,成爲了一名法學老師。

應劭之前雖然是一名太守,但他對法學一直有研究,在他寫的《漢官儀》當中,就有對法律的很多感悟,包括他剛纔舉例,也是寫在《漢官儀》裡。

“宮長剛纔說張釋之和文帝的判決都不行,爲何?”

應劭沒有理會陳暮的恭維,而是發聲詢問。

陳暮沉吟道:“諸位,大家認爲,一條人命重要,還是一件玉環重要?”

“當然是人命。”

有人馬上說道:“人命是活物,玉環是死物,怎麼能相提並論?”

“但那是高祖的玉環,乃是御物。”

又有人反駁。

“御物也是死物,我之前就覺得張公制定的律法還是過於嚴苛。”

“可若是不嚴苛,總有刁民犯法,律法應以震懾宵小,不能讓他們有非分之想。”

“但罪也太重了,只是盜竊二兩金就棄市,可謂苛政矣。”

“難道你在質疑張公制定的律法不成?”

“但法律本就是一個不斷變革的東西,如果一成不變的話,怎麼能順應當下?”

學生們竟然爭吵起來。

見到這個情形,應劭略微尷尬,咳嗽幾聲才停止了這種局面。

法學畢竟不是一門死板的學問,需要靈活運用,所以課堂上發生爭吵也是經常的事情。

但在陳暮面前這樣的話,就顯得課堂紀律亂糟糟的,他主管的就是學風,如果因此給了處分,應劭也會比較難堪。

不過陳暮倒沒有在意,只是微笑地看着那個質疑張釋之的學生問道:“你叫什麼?”

那人只有十六七歲,見陳暮詢問,連忙站起來道:“學生郭興。”

“哦?”

陳暮饒有興趣地道:“公房先生是你?”

“族曾叔祖。”

“郭嘉和郭圖呢?”

“圖爲族叔族,嘉爲族叔。”

郭興老老實實答道。

公房先生就是郭禧,郭嘉一門七廷尉,在法律界地位堪比汝南袁氏和弘農楊氏。

如今漢末大變革,很多世家子弟到處投奔明主,青州作爲如今蒸蒸日上的大勢力,自然有很多家族前來投奔。

郭氏就有不少族人在青州法律界,包括現在法學院有兩名博士姓郭,其中一人還兼職州院左院長,擔任吳恭的副手,有郭氏晚輩在法學院學習並不稀奇。

“嗯。”

陳暮讚賞地點點頭道:“你剛剛說得很好,法律是一個不斷變革的過程,墨守成規的律法只會給王朝帶來災難,過於嚴苛會造成百姓傷亡,過於鬆懈會造成百姓肆意妄爲,因此必須取一個度,衡量變動,不能太緊,也不能太鬆,這就是法律存在的根本意義。”

“可是宮長剛剛說張公判得不好,那宮長認爲應該怎麼判呢?”

有人詢問。

陳暮想了想道:“那就要看那玉環價值幾何了,如果價值過大的話,自然得按照重罪。但今日之青州,盜竊已經取消了死刑,最高只有永久監禁,一個玉環,想來不會貴到哪裡去,就按照高等價值判,十五年足矣。”

“可那是高祖的玉環。”

那人不服。

陳暮搖搖頭道:“正因爲是高祖玉環,才判了十五年,不然數月就行。大家要記住,青州法律制定,一定要以人爲本,仁義、道德也要貫穿在法律之中,不能讓法律變得冷酷無情,絲毫沒有人情味。雖然現在侮辱人父母殺人已經不能免罪,可依舊會輕判,就是因爲法律之中有人情味的存在。”

“可如果天子堅持要判處棄市死刑呢?難道法權要凌駕於天子之上嗎?”

有人問出驚天言論。

應劭臉色一僵,這一直是法學院想回避的問題。

在這樣一個皇權至上的社會,如果皇帝忽然無故殺人怎麼辦?

按照律法殺人肯定是抵命,可有人敢讓皇帝抵命嗎?

敢,那是自尋死路。

不敢,天子肆意踐踏的法律,那法律還有它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否?

一時間,場面陷入了極爲安靜的情況。

唯有那個問出此話的人,卻是傲然而立,絲毫不爲所動。

陳暮饒有興趣地看着那人,這人他認識,是吳恭的兒子,名叫吳璋,沒想到小小年紀,還真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

“天子也有錯的時候。”

陳暮輕聲說道:“正如文帝要判處盜玉環之人滅族之罪,而張釋之據理力爭一樣,我們作爲法律的制定者,就得要勇於指出天子的錯誤,不能畏懼於法律之外的權力,至於天子聽不聽,那是他的事情,我們做好我們作爲律法之人應做的事情即可,大家明白了嗎?”

“明白了。”

大家齊聲回答,想起張釋之在漢文帝面前據理力爭,爲法學之人揚眉吐氣,衆人就覺得驕傲不已,令人振奮。

“咱們再回到這盜玉環案。”

陳暮又說道:“剛纔我就說過,人比器物重要,所以在量刑的過程之中,要考慮清楚,活物重要,還是死物重要。一個玉環再是珍貴,又如何抵得上一條人命?所以我才覺得不能死刑,漢人應該是一個有人情味的民族,而不能成爲一個冷酷無情,只知殘暴的民族,大家知否?”

諸多學生互相對視,過了片刻,齊齊拱手說道:“謹遵宮長教誨。”

“嗯,你們都是將來的法官、法律的制定者,我希望有朝一日,你們能夠制定出更完美的法律,更健全的制度,才能保證天下的秩序,讓人人都能夠依照法律辦事,不再有違法犯罪的發生。”

看着衆人心悅誠服,陳暮滿意地點點頭。

漢朝的量刑是真的很嚴苛,盜二兩金棄市,二兩金只是個籠統價值,實際價值就是1250枚五銖錢而已,以當時通貨膨脹,在青州之外的地方,可能要1000錢才能買得起一石粟米,相當於偷了20多斤大米,就要被判死刑,確實很殘酷。

所以青州法律鬆懈了不少, 包括盜竊罪廢除死刑。不過死刑雖然廢除,但盜竊數額巨大或者偷取價值比較高的東西,還是會重罰。

只是一枚漢代玉環,因爲出土量大,即便是後世也是爛大街,幾百塊都無人問津,在當時就更加便宜,臨淄街上數十錢就能買好幾對。因此十五年刑期還是考慮到那是劉邦廟前供奉的玉環,有特殊意義,不然的話,頂多就是普通盜竊罪,關幾個月就能出來。

其實目前青州除了“十惡不赦”的重罪以外,其它過於嚴苛的死刑是儘量廢除就廢除。因爲犯人並不是越多越壞,青州缺乏勞動力,犯人們去開荒屯田,只需要管他們吃飽,其它全都上交給國家,這也是一件好事。

因此少殺一些人,比如死刑犯最多的盜竊死刑一廢除,立馬就多出很多原本會因爲盜竊而死的犯人,這些人無償爲青州服務,他們罪不至死撿回一條命,官府也獲得了好處,可謂兩全其美。

從這一點上來看,法律偶爾有時候也得爲政策服務。

畢竟條規是死的,人是活的,稍微變通一下,你好我好大家好,何樂而不爲呢?

(本章完)

第四十五章 一聲長嘆第六十一章 三面包夾第八十一章 在廣陵畫上一個圈第七十九章 天下惡名,由我劉玄德來背!第五十九章 軍情司初建功第七十四章 張讓第九十六章 腥風血雨第四十四章 帝崩第四十五章 長社城下第二百零四章 圖謀界橋第二章 結義第二百七十一章 鄴城之戰第三十九章 最後一功第八十六章 科研指導第四十章 表功第二百一十三章 連環擊與火起第六十五章 奇襲箕山第一百六十六章 襲城!第三十三章 一世人,四兄弟第四十七章 奪權第五章 善與惡的抉擇第二十九章 戰爭機器運轉第二十三章 萬軍叢中取敵將首級第二十六章 王允的騷操作第五十四章 知識的力量第八十六章 戰術第七十九章 淮口射戟第一百三十九章 鄃縣之戰第四章 漢末羣雄之黑馬劉玄德第二百五十四章 將計就計第二十一章 曹操刺董第八章 內閣的作用第二百零二章 大決戰開始第八章 瘋狂的何氏第八章 取死之道第二十三章 年關將至第一百零五章 哥幾個,騎着第三十九章 呂布第一百六十八章 聊城之戰第十章 B計劃第三十二章 滿滿的套路第三十五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七章 大漢忠臣董仲穎第七十八章 舊時代的消散,新時代的開啓第九十四章 鞠義的痛苦第一百一十六章 陛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袁紹的應對第二十二章 朝議第五十一章 分崩離析(新年快樂)第一百七十九章 斬文丑第一百二十二章 將星隕落第二百七十三章 決戰之日第二百六十三章 交易第三十七章 自古槍兵多.....第三章 雙面間諜第二百八十一章 三請三辭第五十五章 令人智熄第一百零七章 螳螂伏擊馬車第二十五章 割以永治第二章 中平四年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戰略與郭圖的神助攻第九章 既當......又立......第一百二十九章 造像留碑第五十五 招攬荀彧第四十一章 內閣會議第七十八章 官軍下來戰書,約我等明日決戰第一百六十九章 黃漢升連衝五陣第一十六章 世界級帝國的開始第六章 漢末羣雄之猛虎孫文臺第二百六十一章 請陛下禪讓第四十三章 幕後黑手第四章 半個大漢人第五十八章 魚死網破第六章 漢末毒師第一百零一章 取漢中第一百二十章 送死老管去第一百五十八章 有他在,袁紹怎麼贏?第八十九章 鄙人不善坐船第四十四章 孝出強大第二十三章 年關將至第五章 賄賂第六十七章 李儒第七十九章 淮口射戟第二十九章 邪魅一笑第七十八章 官軍下來戰書,約我等明日決戰第八十章 陳暮之計第二百零六章 感情牌第一十九章 也曾一言而拯救黎民!第二十九章 辱人父母者,殺之!第五十九章 內部的一把火第七十二章 陳暮的鬼名堂第一十一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二十章 儒生第五十三章 西進關中第八十八章 一十五規劃(2)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預防針第五十一章 步戰之王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分天下論第三十章 羣情激憤第二十一章 出使呂布
第四十五章 一聲長嘆第六十一章 三面包夾第八十一章 在廣陵畫上一個圈第七十九章 天下惡名,由我劉玄德來背!第五十九章 軍情司初建功第七十四章 張讓第九十六章 腥風血雨第四十四章 帝崩第四十五章 長社城下第二百零四章 圖謀界橋第二章 結義第二百七十一章 鄴城之戰第三十九章 最後一功第八十六章 科研指導第四十章 表功第二百一十三章 連環擊與火起第六十五章 奇襲箕山第一百六十六章 襲城!第三十三章 一世人,四兄弟第四十七章 奪權第五章 善與惡的抉擇第二十九章 戰爭機器運轉第二十三章 萬軍叢中取敵將首級第二十六章 王允的騷操作第五十四章 知識的力量第八十六章 戰術第七十九章 淮口射戟第一百三十九章 鄃縣之戰第四章 漢末羣雄之黑馬劉玄德第二百五十四章 將計就計第二十一章 曹操刺董第八章 內閣的作用第二百零二章 大決戰開始第八章 瘋狂的何氏第八章 取死之道第二十三章 年關將至第一百零五章 哥幾個,騎着第三十九章 呂布第一百六十八章 聊城之戰第十章 B計劃第三十二章 滿滿的套路第三十五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七章 大漢忠臣董仲穎第七十八章 舊時代的消散,新時代的開啓第九十四章 鞠義的痛苦第一百一十六章 陛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袁紹的應對第二十二章 朝議第五十一章 分崩離析(新年快樂)第一百七十九章 斬文丑第一百二十二章 將星隕落第二百七十三章 決戰之日第二百六十三章 交易第三十七章 自古槍兵多.....第三章 雙面間諜第二百八十一章 三請三辭第五十五章 令人智熄第一百零七章 螳螂伏擊馬車第二十五章 割以永治第二章 中平四年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戰略與郭圖的神助攻第九章 既當......又立......第一百二十九章 造像留碑第五十五 招攬荀彧第四十一章 內閣會議第七十八章 官軍下來戰書,約我等明日決戰第一百六十九章 黃漢升連衝五陣第一十六章 世界級帝國的開始第六章 漢末羣雄之猛虎孫文臺第二百六十一章 請陛下禪讓第四十三章 幕後黑手第四章 半個大漢人第五十八章 魚死網破第六章 漢末毒師第一百零一章 取漢中第一百二十章 送死老管去第一百五十八章 有他在,袁紹怎麼贏?第八十九章 鄙人不善坐船第四十四章 孝出強大第二十三章 年關將至第五章 賄賂第六十七章 李儒第七十九章 淮口射戟第二十九章 邪魅一笑第七十八章 官軍下來戰書,約我等明日決戰第八十章 陳暮之計第二百零六章 感情牌第一十九章 也曾一言而拯救黎民!第二十九章 辱人父母者,殺之!第五十九章 內部的一把火第七十二章 陳暮的鬼名堂第一十一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二十章 儒生第五十三章 西進關中第八十八章 一十五規劃(2)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預防針第五十一章 步戰之王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分天下論第三十章 羣情激憤第二十一章 出使呂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