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朕要打死他!

第13章 朕要打死他!

趙駿渾然不知道自己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一騎絕塵。

他開始滔滔不絕地講起了范仲淹慶曆新政失敗的主要原因、客觀原因以及爲什麼會受到幾乎整個士大夫階層的抵制。

歸根到底,范仲淹改革的十條當中,有五條都是針對冗官問題,剩下五條,纔是富國強兵和厲行法治。

所以他主要改革方向還是三冗之一的冗官問題,想要通過裁減大量人浮於事的官員,精簡機構,加強效率,來達到節省財政、澄清吏治的目的。

但還是那句話,這麼做觸動的是整個士大夫階層的利益,作爲利益失去者,他們自然要聯合起來貶低新政,把范仲淹踩到土裡去。

如果宋仁宗有魄力的話,就算是得罪了士大夫階級,手裡握着兵權,他們也翻不起什麼風浪,該被裁員還是得被裁員。

可宋仁宗搖擺不定,聽風就是雨,漸漸對范仲淹不信任,使得改革失去了最高統治者的支持,黯然落幕。

這就是趙駿爲什麼會認爲慶曆新政失敗的最大原因是宋仁宗。

事實上這次改革對大宋非常重要。

要知道宋朝官員數量是漢代的六倍,唐朝、明朝的兩倍,並且往往很多官員都身兼數職,有寄祿官、職事官、散官、勳官、貼職、爵位等等,每一個職務都能領一份工資。

所以看似宋朝官員只是唐朝明朝的兩倍,可如果按照身兼數職來算的話,那麼官員數量比唐朝明朝多個三倍不止。

而且他們的工資普遍比其它朝代都高,如跟明朝官員比,宋朝低級官員俸祿是明朝同級官員俸祿的五至十倍以上,宰相級別甚至能達到百倍差距。

同時宋朝官員數量太多,而部門又少,導致大量官員被授予虛職,官員沒有實權,加上各部門機構臃腫,辦事效率極爲低下,很多官員領着高額的工資,每天無所事事,純粹浪費國家財政。

所以要是范仲淹真的能解決冗官問題,裁減掉一半的官員,那麼朝廷每年的財政支出,將減少千萬貫以上。

這筆錢對於目前每年軍費開支達到四千萬貫以上的大宋來說,無疑是筆鉅款。

除此之外,范仲淹也想改革兵制和法律。

要是能把冗官問題解決,再改革兵制,減少軍費開支,那麼大宋的財政將會無比健康,有錢有軍隊有底蘊,北宋歷史至少能延長一百年以上。

可連冗官的問題都解決不掉,更別說冗兵冗費的問題。因此范仲淹改革僅僅持續一年零四個月就被叫停,可謂草草結束。

而相比之下王安石改革雖然問題多多,造成動盪和後果都不小,可持續時間非常長,長達十五年之久。

就是因爲王安石有宋神宗堅定不移地支持,直到宋神宗去世,改革才被迫終止。

“所以總結來說,就是趙禎這貨,讓范仲淹沒辦法完成改革。”

趙駿拿慶曆新政和王安石變法綜合對比,說道:“國家的改制一定要最高權力者堅定不移地完成,除非是錯的,像王安石變法那樣。可惜范仲淹方向對了,得不到支持。王安石是方向錯了,卻得到了支持。”

這句話說完之後,趙禎臉色複雜,萬萬沒想到,慶曆新政失敗的源頭,居然是他。

范仲淹看了他一眼,默不作聲。

畢竟是皇帝,他再怎麼樣,也不可能不滿。

所以沉默許久,范仲淹才問道:“爲什麼說我.范仲淹的方向是對的,王安石的方向是錯的呢?”

“因爲吏治!”

趙駿斬釘截鐵地說道:“偉人曾經說過,王安石是一個脫離實踐的理想主義者。青苗法在構思上應該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那它爲什麼會失敗呢?原因在於吏治太差!”

“宋朝雖然商品經濟發達,不是特別抑制商業,導致經濟活躍,比較有錢。但它的本質還是落後的封建制度,農業生產依舊以小農經濟爲主。”

“小農經濟的特點是什麼?脆弱!”

“老百姓靠天吃飯,面朝黃土背朝天,全靠老天爺賞飯吃。今年風調雨順,什麼自然災害都沒有,各地糧食豐收,市面上糧食充盈,會造成谷價下跌。”

“要是來年到處去都是天災,自然災難頻繁,造成糧食減產,就會造成谷價上漲,這就是穀賤傷農,米貴傷民的根由。”

“而且農民經常有青黃不接的時候,農作物還沒有長熟,家裡就斷糧了,無奈之下就只能找人借糧,鄉里的地主就會讓他們用土地做抵押,形成了高利貸。”

“運氣好的時候,農民通過來年的豐收還可以償還。可一旦運氣不好,突然遭遇天災,造成糧食減產,無力償還債務,他們的土地就會被地主收走。”

“王安石認爲鄉里的地主通過借貸,大量兼併百姓的土地,讓百姓要麼成爲無地的流民,要麼就只能成爲大地主的佃戶,這並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他乾脆讓國家放貸,以較低的利率,讓官府借錢給農民,幫助農民渡過難關,等到來年豐收的時候,就把錢再還給官府。”

“聽上去是不錯,而且官府也不會讓農民以土地抵押,如果形成良性循環的話,確實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

“問題在於王安石沒有把吏治搞好,導致下面的歪嘴和尚太多,最終把青苗法這個好經給念歪了。”

“一個政策要推行下去,必然要經過各層官員。但到了宋神宗時期,北宋的基層官員已經爛透了,有貪官污吏者、有尸位素餐者,甚至還有隻着眼於政績者。”

“比如說某地風調雨順,百姓並不需要這個借貸。當地官員爲了政績,強行推下去,搞得天怒人怨。”

“還有地方,地方官員肆意提高利息;王安石規定是兩成利,當地官員就多加幾成,多出來的自然落進了那些官員的口袋。”

“史料記載,最誇張的有地方官員把利率直接提高了三十五倍,原本兩成利,竟然要還七倍的借貸本金回來。”

“顯然宋朝地方官府實在是太溫柔了,明明可以直接搶,卻還要定個名目,他真的,我哭死”

“更有甚者,乾脆與當地豪強勾結,欺負百姓不識字,在契約文書上動手腳,故意不收百姓的還款,拖延時間,等到時間一過,就說百姓不還錢,然後奪走他們的土地,嚴重加劇了百姓的負擔。”

“有如此大的執行問題,再好的政策也是白搭。”

“那麼吏治問題根源在哪呢?還是宋朝冗官問題,底層碌碌無爲和貪官污吏太多,導致青苗法根本不能順利執行。”

“所以要是范仲淹時期把吏治問題解決了,讓基層官員效率更高、辦事能力更強,也不至於在王安石時期,因爲地方執行力的問題,變法徹底失敗。”

“這就是爲什麼我說范仲淹的方向是對的,王安石的方向是錯的原因。”

“要想解決問題,根本還要先整治官吏!”

說到最後,趙駿已是慷慨激揚,聲音貫穿房屋,令人醍醐灌頂、茅塞頓開。

三冗問題根深蒂固,非一時一日,就能夠解決。

而要想根治,就得一步一步來。

先從哪一步呢?

自然是吏治。

政策要靠下層官員機構運行才能推廣。

如果底層權力保持腐敗懶惰,再好的政策也是白搭。

所以趙駿才認爲范仲淹的方向是對的,先把基層官員的問題處理好,其它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不愧是後世人,趙駿看待問題的深刻是他們遠遠不如的,也只有這樣的後來者,才能總結出改革失敗的原因。

那一瞬間,包括宋仁宗趙禎在內,衆人看趙駿,都像是在看一位思想卓越、對社會構架認識極深的改革家,在指點江山、揮斥方遒。

大宋,正需要這樣的人才啊。 衆人感慨。

但很快,原本激情澎湃發表演說的趙駿就舔了舔乾燥的嘴脣,臉上露出諂笑,對晏殊說道:“拉日叔,給口水。”

這諂笑立即將趙駿那改革家的模樣打回原型。

彷彿剛纔的一切都是幻覺。

趙駿只不過是一個露出討好笑容要水的小民而已。

剛纔還在心裡想着以後要是趙駿不罵自己了,眼睛恢復光明之後,就重用趙駿的趙禎頓時虎軀一顫。

他發誓,等從趙駿嘴裡套出所有信息之後,自己一定要狠狠地打他的屁股!

朕的子孫後代,怎麼能因爲討要一杯水而如此諂媚呢?

然而要是趙駿知道,那大抵會摸不着頭腦。

難道你雙眼失明瞭,被人家好生照顧,找人家討要喝的東西,還板着張臉嗎?

態度當然得恭敬嘛。

不過趙駿顯然還不知道自己根本不是在新時代,而是在舊大宋,他喝完了晏殊遞來的水之後,才又對范仲淹說道:“怎麼樣,尼瑪叔,我說得沒錯吧。”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範仲小聲淹喃喃自語道:“看來我未來的方向是沒錯的,我就應該這樣走下去。”

“啊?”

趙駿沒聽清楚,問道:“尼瑪叔,你說什麼?”

范仲淹回過神來,立即說道:“沒什麼,那范仲淹要怎麼樣才能夠成功呢?”

“當然是得到宋仁宗的支持啊。”

趙駿毫不猶豫地道。

“得到宋皇帝的支持就能成功嗎?”

范仲淹還是不敢說趙禎的諡號,但他也低下頭,用希翼的眼神看了眼趙禎。

趙禎猶豫片刻,微微點頭。

“這就不知道了。”

趙駿一攤手:“得到趙禎的支持只是第一步,但吏治改革的阻力有多大你可能不清楚,那是跟全天下的官員作對,就算得到了宋仁宗的全力支持,也可能會發生別的變化。”

“什麼變化?”范仲淹下意識問。

“誰知道去,我又不是宋朝人,不太瞭解實際情況。如果要我出主意的話,只能說些改變不能太激進,要溫和之類的場面話。”

趙駿想了想道:“不過咱們國家現在一直用的是競爭上崗的政策,以此激勵公務員和幹部的積極性。宋朝的問題是官員太多,整天不幹事,要是細分職權,給他們權力,再用競爭上崗和績效考覈的辦法,說不準能行。”

競爭上崗?

衆人都陷入了沉思。

績效考覈就不用說了,那都是春秋戰國時期就有的策略。

但這競爭上崗.

大抵就是誰能力強誰就升遷的意思吧?

趙駿又說道:“還有全國官員工資統一就太離譜了,一個富裕的州和一個窮的州,知州的俸祿一樣,那誰還有積極性?肯定得過且過,要是把當地治理、稅收、自耕農數量以及國家的利民政策當成政績作爲工資發放標準,看那些人還敢敷衍了事嗎?”

“尼瑪叔伱想想,假如把自耕農數量納入考覈當中,官員的工資和升遷與之掛鉤,那官員還敢幫助地主豪強搶奪百姓的土地嗎?肯定要轉換立場,幫助無地的流民增加更多的耕地纔對嘛。”

“另外窮州的工資俸祿低,升遷速度慢,他們就一定要絞盡腦汁把州縣富裕起來,這樣原本懶政、惰政的地方官員,積極性也被調動起來了。”

“不過裡面的標準還是要進行衡量,像一個窮州,山多人少,本身上限就那麼高。要求它成爲一個全是平原區的農耕州那樣富裕,就實在是有些強人所難,所以還是得實地考量才能定下標準。”

“除此之外監察體系也得完善,政策能否順利推行下去,就要看監察體系做得夠不夠好。否則再好的政策放到下面無人監管,那最後的結局也就是不了了之。”

“雖然這裡面還是有很多空子可以鑽,但只要下狠心,敢於罷黜那些幹壞事的官員,甚至造成嚴重後果的,比如害得百姓家破人亡的,就殺他孃的幾十上百個,震懾一下官場,不信他們不積極做事。”

“至於范仲淹提的減少官員人數的問題,這個可以放緩一緩,一下子裁減那麼多,造成的影響還是太大了。”

“所以綜合來說,先讓官員幹實事很重要。第一步應該是要把無所事事的官員調動起來,讓他們能幹事。有一份光發一份光,有一份熱發一份熱,至少別每天光躺在家裡吃官糧等俸祿。”

“這樣也能大浪淘沙,沒什麼能力的官員就剛好有藉口給他們罷黜掉,有能力的官員便可以得到升遷。不至於忽然來一次全國性的罷官潮,引得天下官員反對。”

不直接裁減官員,而是先調動官員的積極性?

這個建議很有新意,趙禎他們豎起耳朵認真聽,聽趙駿的講解,竟愈發覺得很有道理。

直接裁減官員,天下官員肯定羣起而攻。

那朝廷讓他們去幹事呢?

這本來就是官員們該做的事情,之前你們可以說權力劃分不明,身上背的是虛職,不能做事。

但若是把權力細分出來,讓每個官員都有事做,那他們就沒有理由了。

幹不好,剛好就有藉口把你裁掉。

幹得好那就更好,也能夠爲朝廷提拔有才幹的官員。

一舉兩得啊。

想到這裡,包括趙禎在內,都用讚賞的眼神看向趙駿。

後世來的高材生果然不一樣,就是有辦法。

“不過其實說那麼多也沒用,咱們新中國了,又不是在宋朝。”

趙駿末了又聳聳肩道:“何況宋仁宗那個慫貨也沒那麼大膽子支持改革,疑神疑鬼,知道他爲什麼能成爲北宋少有的明君嗎?那是因爲他什麼事都不做,不像別的宋朝皇帝那樣胡亂指揮禍害國家,就是他最大的貢獻!”

我尼瑪!

趙禎奔向了板凳。

也就是呂夷簡眼疾手快,將他拉住。

其餘幾個宰相一個人抓手一個人抱腿,還有的捂嘴,硬生生給他拖了出去。

等遠離趙駿住的木屋,那邊聽不到這邊的聲音之後,捂住趙禎嘴的呂夷簡才把手鬆開,觀稼殿傳來淒厲的怒吼。

“別攔着朕,別攔着朕,朕要打死他,朕要打死他!!!”

(本章完)

第50章 拗相公第91章 棄暗投明,開封府密謀第328章 餓不死,但很窮135.第135章 罷免一司第68章 剛纔外面人多,是朕不對(第八更)第37章 科學體系的殘缺第436章 嵩山見佛,佛在心裡第329章 說曹操,曹操到第421章 該滅西夏了167.第165章 公私合營第365章 千炮瞄城第349章 青塘城破253.第249章 趙駿結婚第67章 你大宋配嗎?(第七更)280.第276章 將門的多事之秋228.第225章 建立宋日貿易路線第9章 遇事不決問趙駿(跪求推薦票!)第344章 一網打盡,注意影響292.第288章 皇帝終究是老虎285.第281章 王安石查兵籍第356章 野人一拳,莽過去第45章 拉一派打一派第15章 景祐黨爭249.第245章 西夏稱臣,慶曆元年第327章 第五輪慶曆新政205.第202章 宋夏戰爭,元昊來襲第427章 目標西域,一朝雪恥第409章 大國重器鐵甲艦第331章 大化學家趙禎第384章 你有反間計,我也有反間計第93章 解試第436章 嵩山見佛,佛在心裡第12章 趙禎是慫貨(求推薦票)209.第206章 決堤了第359章 好二兒要涼了?258.第254章 快去請大孫回來!第61章 宋仁宗是個軟蛋這件事(第一更)第62章 趙駿改變了官家(第二更)第54章 官家離不開能臣第354章 後裝槍炮,王曾病逝206.第203章 安龍寨對峙,謹慎的李元昊第315章 地毯式轟炸,直取升龍139.第138章 趙允讓的試探第26章 玩遊戲184.第182章 保不住了197.請假條163.第162章 離開前的規劃226.第223章 在大宋,就得交稅297.第293章 不堪一擊220.第217章 宋皇震驚,遼皇也震驚297.第293章 不堪一擊第376章 防守反擊143.第142章 是時候了第83章 趙禎不可信第432章 版圖大增,重走天下第319章 攤丁入畝與殺豬過年178.第176章 調研應天府,田昌有冤第16章 靖康恥131.第131章 大宋不缺官第325章 全國性掃黑除惡第433章 民生大於天279.第275章 與將門利益交換196.第194章 強權至上第439章 對王安石進行思想教育196.第194章 強權至上125.第125章 東方一極戰略159.第158章 死刑的意義301.第297章 拿張元當替罪羊171.第169章 恨大宋沒有霍驃騎147.第146章 無憂洞覆滅274.第270章 時機已到,準備起兵!第367章 大宋旗幟飄揚第425章 一眼看去,便是萬家燈火178.第176章 調研應天府,田昌有冤283.第279章 查查他們第39章 慫趙不死,大宋永無出頭之日第55章 朝廷的應對第358章 高麗叫父第413章 大宋的戰爭之王第59章 三易回河218.第215章 攻守易形了第326章 不可脫離百姓第344章 一網打盡,注意影響第405章 鐵甲艦建造成功,先告訴鄰居200.第197章 趙駿是小霸王第437章 新的發展,新的革新182.第180章 宋人愛寫信第359章 好二兒要涼了?第367章 大宋旗幟飄揚301.第297章 拿張元當替罪羊131.第131章 大宋不缺官305.第301章 搞個長久計劃159.第158章 死刑的意義第360章 佈局深遠,只爲今日第82章 這樣的大宋,還不如破滅了第433章 民生大於天299.第295章 規矩要改一改了179.第177章 草菅人命第432章 版圖大增,重走天下
第50章 拗相公第91章 棄暗投明,開封府密謀第328章 餓不死,但很窮135.第135章 罷免一司第68章 剛纔外面人多,是朕不對(第八更)第37章 科學體系的殘缺第436章 嵩山見佛,佛在心裡第329章 說曹操,曹操到第421章 該滅西夏了167.第165章 公私合營第365章 千炮瞄城第349章 青塘城破253.第249章 趙駿結婚第67章 你大宋配嗎?(第七更)280.第276章 將門的多事之秋228.第225章 建立宋日貿易路線第9章 遇事不決問趙駿(跪求推薦票!)第344章 一網打盡,注意影響292.第288章 皇帝終究是老虎285.第281章 王安石查兵籍第356章 野人一拳,莽過去第45章 拉一派打一派第15章 景祐黨爭249.第245章 西夏稱臣,慶曆元年第327章 第五輪慶曆新政205.第202章 宋夏戰爭,元昊來襲第427章 目標西域,一朝雪恥第409章 大國重器鐵甲艦第331章 大化學家趙禎第384章 你有反間計,我也有反間計第93章 解試第436章 嵩山見佛,佛在心裡第12章 趙禎是慫貨(求推薦票)209.第206章 決堤了第359章 好二兒要涼了?258.第254章 快去請大孫回來!第61章 宋仁宗是個軟蛋這件事(第一更)第62章 趙駿改變了官家(第二更)第54章 官家離不開能臣第354章 後裝槍炮,王曾病逝206.第203章 安龍寨對峙,謹慎的李元昊第315章 地毯式轟炸,直取升龍139.第138章 趙允讓的試探第26章 玩遊戲184.第182章 保不住了197.請假條163.第162章 離開前的規劃226.第223章 在大宋,就得交稅297.第293章 不堪一擊220.第217章 宋皇震驚,遼皇也震驚297.第293章 不堪一擊第376章 防守反擊143.第142章 是時候了第83章 趙禎不可信第432章 版圖大增,重走天下第319章 攤丁入畝與殺豬過年178.第176章 調研應天府,田昌有冤第16章 靖康恥131.第131章 大宋不缺官第325章 全國性掃黑除惡第433章 民生大於天279.第275章 與將門利益交換196.第194章 強權至上第439章 對王安石進行思想教育196.第194章 強權至上125.第125章 東方一極戰略159.第158章 死刑的意義301.第297章 拿張元當替罪羊171.第169章 恨大宋沒有霍驃騎147.第146章 無憂洞覆滅274.第270章 時機已到,準備起兵!第367章 大宋旗幟飄揚第425章 一眼看去,便是萬家燈火178.第176章 調研應天府,田昌有冤283.第279章 查查他們第39章 慫趙不死,大宋永無出頭之日第55章 朝廷的應對第358章 高麗叫父第413章 大宋的戰爭之王第59章 三易回河218.第215章 攻守易形了第326章 不可脫離百姓第344章 一網打盡,注意影響第405章 鐵甲艦建造成功,先告訴鄰居200.第197章 趙駿是小霸王第437章 新的發展,新的革新182.第180章 宋人愛寫信第359章 好二兒要涼了?第367章 大宋旗幟飄揚301.第297章 拿張元當替罪羊131.第131章 大宋不缺官305.第301章 搞個長久計劃159.第158章 死刑的意義第360章 佈局深遠,只爲今日第82章 這樣的大宋,還不如破滅了第433章 民生大於天299.第295章 規矩要改一改了179.第177章 草菅人命第432章 版圖大增,重走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