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深空探測網

爲了防止滑動和受力均勻,以及吊裝的時候方便,節點艙的運輸方式是立起來用模具托住弧形底部,而非橫躺。

轉運拖車加上立着的節點艙,整體高度超過14.5米,從地面的視角望去幾乎卡着車間的大門過去的,不過實際上還有不到兩米的距離。

這也決定了轉運的艙段或者火箭殼體不能超過14米,所以即使是處於PPT狀態的新遠四號火箭在加強後也只將直徑最終定在了14米這個數字。

如果只考慮飛機轉運條件和發射場的話,其實這個數字能做到18米,超過N1,成爲全世界最粗的火箭。

雖然這個紀錄沒什麼意義……

不過節點艙轉運出來並不是馬上就拉到瓊州發射,新遠三號火箭都還沒譜呢。

它是要移出車間另外找地方存放,不然太佔地方。

雖然B級基地的車間非常大,理論上同時進行兩個14米級艙段加工都沒問題,不過實際上這裡還要製造其他東西,有一個大傢伙擋路太礙事。

但是車間的工人們雖然認爲傢伙太大有些礙事,卻絲毫不影響他們對這個節點艙的喜愛。

這是全世界直徑最大的艙段,雖然長度只有6米,但內部空間已經高達320立方米,寬闊的嚇人,能當作廣場用了。

軸線上的另外兩個艙段還要誇張,那是14米直徑、長度45米的超級艙段,是整個空間站的核心控制部分。

兩個艙段一個屬於領航艙,裝載被超大型陀螺儀固定的導航設備,存貯相當的燃油;另一個是與其他航天器對接以及存儲貨物的艙段,也安放了很多設備。

即使不像XS-62那樣空空如也,但可使用空間還是超過三千立方米,兩個就是近七千立方米。

可以想象,現在的所謂第三代、第四代空間站單是連這個軸向艙段都比不過,整個前進號空間站如果劃分到第五代,那這之間的代差就太誇張了,其他航天機構都不知道怎麼追趕。

而且要建設這樣大的空間站還需要一個輔助設施:航天飛機。

小了還不行,這種巨型結構需要藉助衍架固定提高強度,

單靠對接口承受不住旋轉產生的拉扯,絕對會出問題。

必須要是100噸級的航天飛機,現在全世界都沒有在服役的。

NACA雖然重啓了航天飛機計劃,但H1的成功讓他們相信小型化纔是正確的道路,沒有另開項目或者延續STS計劃,而是選擇直接投資追夢者。

而在大家都相信百噸級航天飛機不行時,新遠卻在默默地推進着H2的項目。

6月1日,一架通體灰白的H1型航天飛機裝上伊爾62,從B級基地起飛,前往新遠航天發射場。

外界紛紛猜測這是新型號的H1改型,或者是沒有塗隔熱材料的特殊試驗機。

結論也差不多,這是一架專門製造的無人驗證機,用來驗證H2的有關技術。

它的表面之所以變得灰濛濛的,其實是換裝了全新的隔熱瓦。

H2爲了能夠降低使用成本,決定使用可以在整個服役生涯裡都不換的隔熱瓦,並且連爲一體,徹底斷絕風險。

於是新遠的工程師們給這架H1採用了預計會用在H2上的融合式隔熱層技術,內部非常複雜,不可更換,可以將承受熱量最多的底部進行熱量轉移,使全身的隔熱層均勻消耗,直到完成100次的飛行壽命。

這一套隔熱層的價格極其昂貴,佔據了這架H1造價的一半還多,但如果能換來整個生命週期完全不需要複用,那就很值得了。

6月4日,內部代號H1X的試驗機在瓊州航天發射場由新遠五號乙帶飛,回程時沒有降落在瓊州,而是直接返回了新遠機場。

新遠對外宣稱是進行了一次H1重大改進型號的飛行試驗,留給各大航天機構一團疑問後就不肯透露任何消息。

NACA也看不出什麼東西,只能再催一催內華達山脈公司,讓他們再度提高追夢者的進度。

……

空間飛行器設計部,肖岡田擺弄着巨幅的太陽系星圖,將一個個磁吸圓釘放在上面,林炬在他身後,隨意地就坐在桌子上。

“老闆,真的要進行如此宏大的計劃嗎?”

“是的,最好在十年之內,我們要儘可能完成太陽系內的行星探測,取得基本數據,爲無人或者有人登陸做準備。”

林炬說完,也拿起一個磁吸釘,放在了木星的二號衛星,歐羅巴的上面。

他來找肖岡田自然是安排任務的,肖岡田特長於空間飛行器設計,於是林炬就讓他來組織向整個太陽系的所有行星發射探測器,最好要登陸。

包括八大行星、小行星帶,木星、土星的幾顆衛星等等,極度複雜。

十年時間,這是林炬給肖岡田規定的時間。

下一個系統任務不知道會是去哪裡,雖然火星的概率很高,但萬一不是,換了地方呢?又或者換了其他任務?

但大致應該還在太陽系內,也爲了以後的任務,對整個太陽系進行探測很有必要。

不過岡田還是非常震驚,因爲這不僅僅是上個世紀那樣簡單的扔一個探測器過去,而且要試圖建立一個遍佈各天體的網絡,實現長期監控。

這包括小行星帶,那裡雖然沒有成型的行星,但是資源豐富有相當多的高價值隕石,將來或許能成爲重要的資源產地。

實行這個計劃, 需要在10到15年,甚至20年的時間裡投入上百億,利用相當多的重型火箭,而且要仔細計算天體的運行軌道,組建一個專門負責的團隊來盯着這個深空網絡。

而爲了與這些離地球距離要以天文單位計算的深空探測器進行通信,需要在地面或者近地軌道建設超大型的的天線,以進行大量數據傳輸。

所以林炬暫時給它的命名是“星宿”深空網絡,爲整個太陽系內的飛行提供多種服務,提前選定着陸地點、飛船導航、宇宙隕石撞擊預防等等。

肖岡田自然深知這個任務的重要性,幾乎是要把整個星系握在手中的節奏。

“請您放心吧總裁,今年之前,深空網絡的具體規劃就會完成提交,不過我還是想問一下星宿網絡每年能取得多少預算?”

林炬:“不能太多,儘量控制在20億以內,這樣財政的壓力會小很多。”

第30章 發射場?第250章 Chaser Block1第284章 冰第128章 買!第111章 化緣第12章 啓運第297章 預算第41章 SuKa第56章 飛得更高第385章第170章 挑戰第269章 麒麟955第224章 青龍二號第65章 進步號第364章 廢物利用第165章 二器互拍第125章 空間站參觀第160章 沸騰第106章 曙光計劃第68章 新遠二號首射第386章 伸手黨第273章 MSP第283章 三方貿易第294章 舞會第184章 開源車機第372章 試探第114章 霍華德·林炬第71章 we did第199章 意外第297章 預算第80章 資本第72章 太空發佈會第19章 抉擇第95章 搶票第357章 抓捕第121章 請你開飛機第85章 太空碎片第202章 拆分第78章 入軌第94章 尾聲第116章 雲宮發射第192章 引領第1章 拖拉機廠造火箭第128章 買!第93章 搬起石頭第118章 進駐空間站第210章 直白第214章 賬單第387章 墜落第365章 輻射推進技術第34章 影響第352章 超重型助推器第309章 威龍B第327章 交換第369章 粒子加速器第133章 閃耀第381章 血脈相連第241章 我們需要一點噱頭第62章 啓運第155章 新飛船第38章 狗大戶第294章 舞會第27章 提升第159章 共榮第218章 一定要飛起來啊第51章 煙花第224章 青龍二號第199章 意外第359章 實驗體第266章 佩德羅第310章 曙光第195章 lift off!第323章 鈞棒一號第148章 文化第285章 技術儲備第318章 火災第86章 險情第360章 JFT在等待第238章 問題第261章 似曾相識第230章 小高我保了第139章 觀禮第321章 伊西斯第259章 熹宗第258章 閃電第215章 長征十號轉運第364章 廢物利用第123章 測試第179章 發佈會第184章 開源車機第299章 爲什麼艙門打不開?第36章 失重訓練第189章 激光第205章 FATS第78章 入軌第263章 天馬第131章 海外訂單第122章 32115第380章 馬桶問題
第30章 發射場?第250章 Chaser Block1第284章 冰第128章 買!第111章 化緣第12章 啓運第297章 預算第41章 SuKa第56章 飛得更高第385章第170章 挑戰第269章 麒麟955第224章 青龍二號第65章 進步號第364章 廢物利用第165章 二器互拍第125章 空間站參觀第160章 沸騰第106章 曙光計劃第68章 新遠二號首射第386章 伸手黨第273章 MSP第283章 三方貿易第294章 舞會第184章 開源車機第372章 試探第114章 霍華德·林炬第71章 we did第199章 意外第297章 預算第80章 資本第72章 太空發佈會第19章 抉擇第95章 搶票第357章 抓捕第121章 請你開飛機第85章 太空碎片第202章 拆分第78章 入軌第94章 尾聲第116章 雲宮發射第192章 引領第1章 拖拉機廠造火箭第128章 買!第93章 搬起石頭第118章 進駐空間站第210章 直白第214章 賬單第387章 墜落第365章 輻射推進技術第34章 影響第352章 超重型助推器第309章 威龍B第327章 交換第369章 粒子加速器第133章 閃耀第381章 血脈相連第241章 我們需要一點噱頭第62章 啓運第155章 新飛船第38章 狗大戶第294章 舞會第27章 提升第159章 共榮第218章 一定要飛起來啊第51章 煙花第224章 青龍二號第199章 意外第359章 實驗體第266章 佩德羅第310章 曙光第195章 lift off!第323章 鈞棒一號第148章 文化第285章 技術儲備第318章 火災第86章 險情第360章 JFT在等待第238章 問題第261章 似曾相識第230章 小高我保了第139章 觀禮第321章 伊西斯第259章 熹宗第258章 閃電第215章 長征十號轉運第364章 廢物利用第123章 測試第179章 發佈會第184章 開源車機第299章 爲什麼艙門打不開?第36章 失重訓練第189章 激光第205章 FATS第78章 入軌第263章 天馬第131章 海外訂單第122章 32115第380章 馬桶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