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三六二 故人來

二人沉默了一會,皇后說:“其實昭銘過繼過來也挺好的,他是個很好的孩子。”

顯然,皇后是非常喜歡李昭銘的,但皇帝微微搖頭:“過繼過來,就是皇子,而這過繼就只能是政治考量,若是考慮感情,裕王妃也未必肯。昭銘不光你喜歡,大家都很喜歡。但說到底,畢竟是裕王妃的兒子。”

皇后點點頭:“你說,將來定下誰來當太子後,能不能把昭銘過繼過來?”

李君華聞言一愣,他是真的沒想到,皇后會這麼喜歡李昭銘這個孩子,於是說道:“到時候看形勢再說吧,若等到那個時候,老三的態度更爲重要一些。”

“什麼意思?”

李君華說:“皇后,自我登基稱帝后,皇位穩固,國家昌盛,那可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若論我身邊能臣,老三主外,君弘協內,這天下,是我兄弟三人治理的。

我也希望,日後的皇帝身邊也有這類可以無限給予信任,又能力超卓的兄弟。就算未來皇位不屬於昭銘,但昭銘未必不能登上政治舞臺,帝國不能只有明軍聖主,還要有第二代裕王,第二代誠王。”

“但願未來的皇帝也有你這樣的福分吧。”皇后緩緩說。

“能有一半的福分,我就足以安慰,也就是帝國幸事咯。”李君華也是感慨。

李君華說的一半福分,其意指就是誠王一脈。

裕王一脈已經是枝繁葉茂了,幾個庶出的兒子雖說陸陸續續都不願意參與政治,但有李昭譽、李昭承和李昭銘三個也就足夠了。但誠王一脈卻並不如此,林君弘少年時也風流,但他卻被管教的嚴格,在其父死後,一直是太后親自管教約束的。

因此雖然在外面瘋,但家裡就只有王妃一人,側妃二人,所出子嗣也有四個,但不論嫡出庶出,林君弘都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參與政治,至少誠王一脈從未有過外出歷練的心思,參與的也就是宗室內的事。

顯然這是林君弘定的規矩,在他看來,誠王一脈的榮耀已經到頂了,兩代位極人臣,難能可貴,下一代考慮的是功成身退。

而宗室另外一支的成王一脈,也是如此,李海之子李昭睿歷任要職,但第三代,也沒有極爲突出的人才。宗室裡第三代,也就榮王李定國的孫子李素,是第三代裡的翹楚,執掌西津,可謂擎天一柱。

第二日一早,李君華起來後吃了早飯,梳洗後,進了御書房,正在工作,卻見一個小腦袋趴在窗臺上往裡瞧,正是李昭銘。李君華招招手,示意李昭銘進來,問道:“昭銘吃了早飯,沒有去上幼兒園嗎?”

“昨天是全國運動會開幕式,申京全城放假啦。”李昭銘說。

李君華點點頭,心道昨日一鬧,自己都有些糊塗了,問:“那你想去看什麼比賽,跟你伯母說,你們就可以去看啦。”

“我今天不想去了,我想呆在宮裡。”李昭銘明顯是有些心動的,但猶豫了一會還是說道。

“爲什麼啊?”

李昭銘說:“我怕爺爺和爹爹還有皇伯父吵架,像昨天那樣。”

李君華摸了摸侄子的小腦袋,心想這個孩子心思倒是細膩的很,於是說:“好孩子,我們沒吵架,更沒有因爲你吵架。我們只是討論些大人之間的事,不小心把你這個小寶貝給牽扯進來了。”

“那我不給你當兒子,你不生氣嗎?爺爺會不會生氣?”李昭銘問,看起來他小小的腦袋很認真的思考過這個問題。

“不會,不會。”李君華安慰說道。

這個時候,林君弘慌張走了進來,他臉色難看,說道:“出大事了,印度那邊來人了。老三說,讓咱們去一趟裕王府。”

“怎麼去王府,印度來使不應該入宮覲見嗎?”

“是老爺子的安排,老爺子已經趕過去了。”林君弘說。

李君華起身,對侍從官說:“把皇后叫來,看好昭銘。今天就暫別送回王府了,另外,跟裕王妃說一聲。”

李君華和林君弘二人急匆匆的趕去了王府,不僅太上皇和裕王在,李海也在,而堂內已經沒有女官和侍從官,只站着一個老人,鬚髮皆白,身體佝僂着,但一雙眼睛似很明亮,而看清這張臉,李君華感覺在哪裡見過。

林君弘細細端詳之後說:“哦,我想起來了,你是印度皇帝陛下的內廷總管,在印度皇室的相片裡出現過,林西大人。”

印度皇室也是有內廷的,但與帝國這邊內廷管着內宮完全不同,印度皇室的內宮是由太后的宮廷總管負責,而所謂內廷,更像是皇帝本人的一個顧問團體,幾乎都是華族出身。

在印度斯坦帝國那種封建君主王朝中,官職大小並不直接與權力大小掛鉤,往往誰離的皇帝近,誰的權力就大,這位內廷總管,在印度斯坦那邊便是內相的身份。

林君弘之所以認的,是兩國皇室有一個規矩,每年到了年節,皇室之間都會互贈信物,還會派使者來往拜會,而每次來往,都會把年前照的新照片互贈。

一般來說,能入鏡的,都是皇室中的嫡親,兩國皆如此,但這位內廷總管林西卻屢屢出現在印度皇室的相片裡,顯然,這在年節上會是一個話題,因此林君弘印象深些。

而李君華也記起,似乎有一年,太上皇還問印度來使,這人的情況,聽說他輔佐皇帝極爲得利,還親口御賜了不少禮物。而盛傳這位內相是印度斯坦帝國太后沈有容的孃家人,皇帝李昭圭對其一直執以師禮。

“下官本名林西塘,見過陛下,見過誠王殿下。”林西塘行禮,卻是被李君威扶住了。

“林西塘,這名字......似乎有些耳熟。”李君華自語說道。

唸了幾遍名字,往日種種在李君華腦袋裡浮現了。他忽然想起,這林西塘就是當年長兄李君度身邊的侍衛長!

而當年長兄劫持自己的時候,也正是這位侍衛長也在長兄身邊,有人提議殺自己的時候,林西塘一力勸阻長兄萬不可行戕害兄弟之事,那件事後,林西塘就失蹤了。

那個時候,李君華還不知道林西塘的名字,卻記住了那張臉,只不過後來向父親提及,這件事被草草按下,這張臉就再沒出現過。

等這個名字再鑽進李君華耳朵時,就已經是裕王擅自調兵參與印度儲位之事,安全局提供的秘報,裕王從非洲找到了一個叫林西塘的人,安插在李昭圭身邊,協助李昭圭,卻不讓李君度知道。

而李君華知道林西塘是李君度的侍衛長,卻也沒和那張臉聯繫在一起。

現在看來,他就是林西塘,林西塘也就是他。而更明顯的情況是,林西塘的身份沒有那麼簡單。

在當年李君華兄弟爭奪儲位的過程中,林西塘扮演的是李明勳耳目的角色,李君度的一舉一動,都因爲林西塘的存在而被掌握。李君華認爲,林西塘救過他的命,但實際上,林西塘救的是李君度的命。

因爲林西塘親身參與且如實陳述,讓李明勳認可了一點,那就是李君度雖然意外劫持了兄弟,但從未有害兄弟性命的想法,而正是這個事實,讓李明勳願意給長子一個重新來過的機會,李君度才得以前往印度。

救命恩人、長兄侍衛長,老三安排在印度的暗棋,印度斯坦帝國的內相........這些身份和前塵舊事雜糅在一起,李君華都感覺一時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都坐吧,今天可有的要聊了。”李明勳招招手,示意所有人都坐下。

李君威卻站在那裡不動,向衆人介紹林西塘的身份:“這位是林西塘林大人,早年是父皇安排在大哥身邊協助的,後來大哥去了印度,因爲一些緣故,林大人沒有去,在非洲開發公司打拼了十幾年了。

那年印度有變,爲了穩固大局,我帶了林大人去了印度,林大人便是一直留在了昭圭身邊,一直也是昭圭最信重的,這些年與我,與老爺子也未斷了聯絡。

雖說是印度內相,卻也是自己人,今天的事,不用瞞着他。”

李海和林君弘看向皇帝李君華,皇帝則看向自己的父親,李明勳微微點頭之後,他說道:“既是故人,也是自家人,也就脫略隨性些吧。”

林君弘則是主動問道:“那林大人這次來,是帶來了什麼消息嗎?”

林西塘說:“幾個月前,兩國聯絡,讓印度皇室派人來參加這次全國運動會,皇帝陛下本要親自來,但因朝局不甚安穩,便是讓輔政親王李昭奕代替,輔政王一開始答應的很乾脆,陛下還把阿格拉號交給他,讓其安穩抵達。

但誰也沒想到,阿格拉號出發當日,原本應該已經前來申京的李昭奕竟然率親衛闖入內宮,控制天子.......。”

“政變!”

雖說李君威在昨晚就做了最壞的打算,但聽到政變已經發生,而且這麼早就發生了,幾個人還是有些吃驚。

“是的,政變。規模很小,只有內宮被控制,李昭奕說,此番受邀前來申京參加大會,是裕王與皇帝陛下定下的陰謀,意圖削其權柄奪其尊位。而這並非事實,李昭奕搜檢宮廷,也沒有發現書信來往。

但已經劫持皇帝,騎虎難下,便只能一條道走到黑.......。”林西塘說。

“騎虎難下?這是昭圭的說法吧。”李君威說。

“是,陛下是這麼認爲的。”

李君威微微搖頭:“這個傻子,昭奕就是算準了他心善,算準了他顧念兄弟之情,故意這麼做的。這樣成功了,就是掌控大局,就算是失敗了,以昭圭的性子,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後不了了之。

哪怕是鬧大了,昭圭也會說是誤會吧。”

林西塘聞言嘆息一聲,因爲這也是他的看法,在他看來,李昭圭也算是明君聖主了,政治手腕着實了得,但唯獨對李昭奕這個弟弟實在是過於信重了。

一直到了申京,知道李昭奕的真實身份,林西塘才終於明白過來。若李昭奕是李昭圭的血親弟弟,李昭圭還未必如此寬容信重,是裕王的兒子,那一切都一開始就註定了。

“你且直說,現在印度朝局,誰來掌握,可有破局之處。”李明勳問。

林西塘說:“政變之後,雖有波折,但輔政王已經控制朝局,得到華族、上三萬戶和下三萬戶的支持,而錫克族等高層,也是作壁上觀。只是政變之事,尚未完全公開,至於太上皇所說的破局.......以微臣所見,便是皇帝陛下被解救,以大義之名,興師討賊,怕也是要軍事上壓制住了才行。”

李君威說:“簡而言之,你認爲想要恢復以往,必須開戰,而且是大戰了。”

林西塘果斷點頭,顯然,這主要是因爲李昭圭主導的改革動了太多權貴階層的利益,導致在這個時候,權貴階層全都倒向了李昭奕。

李君華則問:“林大人,你是怎麼逃出來的。”

“微臣不是逃出來的,是輔政王派遣微臣來申京,與天子、太上皇還有裕王殿下,交涉此事的。”林西塘如實說道,他還補充:“輔政王說了,須得帝國皇室三人全都同意,才能作爲一國的態度。”

“你背叛了?”林君弘皺眉。

“沒有。是李昭奕想要完美解決,他認爲,要完美解救就只能暗中操作。”林西塘解釋說。

李君華點頭說:“我也想完美解決,昭奕至少在這件事上做的還不錯,給我們留了面子。”

所謂的留面子就是李昭奕沒有大張旗鼓的宣傳他是受裕王所逼才造反的,雖說這樣是魚死網破,但在李君華眼裡,裕王的名聲比李昭奕可重要的多。李君華對這個侄子,是一點感情都沒有的。

李海說:“這是國事,未必能完美解決,但又是家事,既然沒鬧掰,就私下接觸一下,省的說出去,讓人笑話,被有心人做文章。”

“對,林大人,你先說說昭奕的條件吧。”

章十三 東南生變章三八四 方略章十一 釀酒章一零七 沒有選擇章四二零 屁股上的信息章七一 失利章八五 拍屁股走人章九九 皇家港章六七 參戰無益章四五 打動李君威的法寶章四四五 一場戲章五五 金幣的碰撞章三二 誘敵章五九 最佳局面章二一一 泰山章五八 澳洲開拓計劃章六七 吃幹抹淨章四四五 一場戲章二一二 收編章三二 佈局江南章一三八 換俘章八九 無奈章五三 洲際貿易船隊 馬六甲章一二八 聲名狼籍章一三五 太子黨章三九三 李君威要搞事章二二 榮耀旅章一一一 聲東擊西章五四 意圖章二九六 達成的共識章八四 鏵式犁章六十 永寧寺碑章二十 收服章十八 求活章一八六 真相章一九六 遲暮章五一一 一網成擒章五六 女人章四一三 法佐章三三 覺悟章十五 國姓撿漏章十八 拉斐爾造成的重大損失章三六四 安排章八零 超級戰艦章三二 馬吉翔章二一 不見章三一三 更多的安排章四九七 內政外交章二十 君度的風流章一三一 侄子與兒子章二零八 基本穩定章四四 國力不足章一九一 終究錯過章二六八 必戰章六 搶人搶炮搶船章五八 潛流章四五五 勘界定邊章五六 女人章四五八 皇家事章六四 滑稽的考試章九九 西蒙斯的家事章一百 談判章八五 粵西防線章四一八 人爲失誤章二五零 《資本家正在拉低我們這個民族的道德水準》章七五 滿清的應對——殖民者聯盟章二二六 一場風雨章十九 虎門章十五 天可汗章三二二 更大的陰謀章七 金橡木號章三三六 安排章一四六 民間章四五一 布子章七八 備胎們章一七七 日本使團章一五八 對奧國策章一零三 一路向西章三六 廣而告之章三零五 北非章十三 包庇章五八 榨取朝鮮的價值章一六二 加冕爲王 獲得力量章一八三 復明計劃章二十 懲戒國姓章五二 三份禮物章八三 棒子與泡菜章一八一 有識之士章四九一 理想國度章四十 下馬威章四三七 海軍限制條約章六八 北伐江南章一零二 臺北與金礦章四一六 真誠的敵人章一二八 別了,殖民者們章一一七 新總督的陰招章二六 黨爭章一九七 最後的安排章二一 智利在握章一一二 戰後
章十三 東南生變章三八四 方略章十一 釀酒章一零七 沒有選擇章四二零 屁股上的信息章七一 失利章八五 拍屁股走人章九九 皇家港章六七 參戰無益章四五 打動李君威的法寶章四四五 一場戲章五五 金幣的碰撞章三二 誘敵章五九 最佳局面章二一一 泰山章五八 澳洲開拓計劃章六七 吃幹抹淨章四四五 一場戲章二一二 收編章三二 佈局江南章一三八 換俘章八九 無奈章五三 洲際貿易船隊 馬六甲章一二八 聲名狼籍章一三五 太子黨章三九三 李君威要搞事章二二 榮耀旅章一一一 聲東擊西章五四 意圖章二九六 達成的共識章八四 鏵式犁章六十 永寧寺碑章二十 收服章十八 求活章一八六 真相章一九六 遲暮章五一一 一網成擒章五六 女人章四一三 法佐章三三 覺悟章十五 國姓撿漏章十八 拉斐爾造成的重大損失章三六四 安排章八零 超級戰艦章三二 馬吉翔章二一 不見章三一三 更多的安排章四九七 內政外交章二十 君度的風流章一三一 侄子與兒子章二零八 基本穩定章四四 國力不足章一九一 終究錯過章二六八 必戰章六 搶人搶炮搶船章五八 潛流章四五五 勘界定邊章五六 女人章四五八 皇家事章六四 滑稽的考試章九九 西蒙斯的家事章一百 談判章八五 粵西防線章四一八 人爲失誤章二五零 《資本家正在拉低我們這個民族的道德水準》章七五 滿清的應對——殖民者聯盟章二二六 一場風雨章十九 虎門章十五 天可汗章三二二 更大的陰謀章七 金橡木號章三三六 安排章一四六 民間章四五一 布子章七八 備胎們章一七七 日本使團章一五八 對奧國策章一零三 一路向西章三六 廣而告之章三零五 北非章十三 包庇章五八 榨取朝鮮的價值章一六二 加冕爲王 獲得力量章一八三 復明計劃章二十 懲戒國姓章五二 三份禮物章八三 棒子與泡菜章一八一 有識之士章四九一 理想國度章四十 下馬威章四三七 海軍限制條約章六八 北伐江南章一零二 臺北與金礦章四一六 真誠的敵人章一二八 別了,殖民者們章一一七 新總督的陰招章二六 黨爭章一九七 最後的安排章二一 智利在握章一一二 戰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