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少年愛俏

楊秋池聽了崇禎對他惡狠狠的評價,頓時想起以前看過的小說電影電視,說這崇禎帝生性多疑,甚至連抗清大將袁崇煥這個頂樑柱都幹掉了,現在又惡毒地說了要殺自己,頓時心頭一片冰涼。本來,他對崇禎帝吊死煤山殉國之事還頗爲同情,可現在他竟然要對付自己,那就不能怪自己無情了。

所以,崇禎帝要殺長平公主時,楊秋池讓柳若冰發飛鏢射斷崇禎的長劍,救了長平公主,然後兩人假裝亂喊,嚇走了崇禎帝。

太監王承恩衝出來的時候,楊秋池讓柳若冰用小石子將他打昏。歷史上,這太監是跟隨崇禎一起吊死煤山了,不過,剛纔聽他這種時候還替自己說話,這讓楊秋池對他有幾分好感,只不過,不能讓他知道他們已經趕到卻對皇上見死不救,所以,將他打昏,這樣就沒人知道他們這時候已經趕到了。

楊秋池聽了柳若冰那話,他知道崇禎帝這一去就是上吊去了,所以苦笑搖搖頭:“由他自生自滅吧!”

李自成進攻北京,雖然號稱二十萬大軍,實際上,除去留守西安以及沿途城池留守軍隊之後,攻入北京的只有不到十萬人。

而楊秋池每攻克一處,都移交當地明軍和團練掌控,自己的二十二萬大軍幾乎沒有什麼分流,所以,殺到京城外的時候,仍然是實打實的二十二萬大軍。加上經過了李定國一個多月的訓練,作戰能力大幅提升。而且,夔州城的一個月裡,製造了大量的武器彈藥。

所以。順天府城內外,李自成的大軍與楊秋池地大軍經過激烈的交戰,李自成大軍很快崩潰,剛剛攻入京城,便又不得不逃了出去。而阿杏妮和李定國事先已經得到楊秋池的指令,如果不能全殲李闖的軍隊,務必堵住他南下的道路,將他趕往山海關之外。

山海關是大明軍最後的武裝力量所在。吳三桂的數萬鐵騎就據守在那裡。這樣,就可以形成前後夾擊,也可以讓李闖和吳三桂這龜兒子兩個來個兩敗俱傷。

即是吳三桂山海關明軍阻擋不了李闖的軍隊,他殺過去,也會遇到建奴大軍(清軍)。那也是一條死路。山海關東面是大海,無處可逃,而西面是韃靼和瓦刺,也就是說,李自成大軍一旦進入這地段,那就是四面楚歌,無處可逃。李闖地大軍在這狹長的地帶將會非常痛苦!

楊秋池這步棋還有一個目的。就是用吳三桂和李自成做擋箭牌,阻擋大清八旗兵南下。爲自己贏得時間製造更多的彈藥。等準備了足夠的彈藥後。相信吳三桂、李自成甚至大清國三方也打得不亦樂乎了,這時候再出馬收拾殘局,一舉將他們統統滅掉!

楊秋池和柳若冰潛入皇宮地同時,李定國堅決貫徹了楊秋池的決定,兵分兩路,將三挺馬克沁重機槍、兩個老套筒騎兵團、兩百門重炮以及十萬大軍部署在了京師南面的大興一帶,阻擋李闖軍朝南突圍。

李自成當然也看出了楊秋池的企圖。只不過。面對馬克沁重機槍、數千支老套筒和炸藥炮彈的轟擊,他組織了數次大規模突圍衝鋒。除了在陣地上留下數千具屍體之外,根本無法衝破防線。

不得已,李自成只好下令北撤,準備擊敗吳三桂後,佔據山海關天險,再求出路。

李自成北竄後,楊秋池沒有組織大軍窮追猛打,而是讓李定國制定出鉗制作戰計劃。除了留守京城五萬大軍之外,剩下十七萬大軍將李自成南下的所有道路全部掐死,將他攔截在這狹長的地帶,阻止他南逃進入廣大遼闊地腹地。

京城經過一天地混戰後,李自成來不及撤走的軍隊被楊秋池入城大軍全殲。楊秋池立即任命武麒暫領京城九門提督,負責恢復京城順天府秩序。武麒率領老套筒騎兵團在京城四處巡邏,很快,京城地秩序便恢復了。

楊秋池本來將紫禁城作爲自己的大將軍府,可是,他覺得這樣有些騷包了,便還是將大將軍府安置在了皇城南邊的五軍都督府裡。

第二天,武麒巡邏隊伍在京城北邊煤山上,發現了崇禎帝的屍體,他果然吊死在了那棵歪脖樹上。

皇上駕崩,舉國哀痛。秉筆太監王承恩更是扶屍哀哭得死去活來。

楊秋池當然沒什麼哀痛的,崇禎帝就因爲多嘴說了那幾句怨恨楊秋池的話,正好被他聽見了,結果楊秋池索性見死不救,讓他自個兒上吊死了,樂得安

這時候的京城當然是楊秋池說了算。他分出一支五千人軍隊,由阿杏妮率領,負責皇城保衛工作,同時,指示秉筆太監王承恩負責料理崇禎帝地喪事。

這時候,楊秋池地興趣,已經被另一個女人吸引住了,那就是衝冠一怒爲紅顏的陳圓圓!

這女子太有名了,不能不引起楊秋池地興趣,當然,他的目的並不是要納她做妾,而是看看這究竟是怎樣一個美女,能改變整個歷史的車輪軌跡。

陳圓圓原名陳沅,秦淮名妓,當時明朝內憂外患,崇禎帝心情鬱郁不歡,田妃爲討他歡心,讓自己的父親田弘到江南尋選美女爲崇禎稍解苦悶。這田弘遇到貌美驚人的陳圓圓後,花了二十萬銀子將她買走送給皇上。沒想到崇禎帝成天憂慮不好女色,陳圓圓進宮後又很快被退回田府。

時任遼東總兵的吳三桂因公務回北京,田國丈設宴款待巴結,讓陳圓圓獻舞,吳三桂被陳圓圓迷得神魂顛倒,強行索要了走,但山海關前方軍情緊急,而又不能隨軍攜帶眷屬。只得將陳圓圓安置京城父親吳襄家中,自己返回山海關。

這一次,吳三桂慢慢騰騰趕來勤王,結果李自成自然先行一步,攻入京城,幸虧楊秋池大軍也同時殺到,將李自成擊潰,往北逃竄。

吳三桂得到消息後。知道事情不妙,立即回兵山海關,準備應付李自成和大清軍的南北夾擊。

陳圓圓這絕色美女,自然還在京城吳三桂老爹吳襄家中。

這吳三桂的老爹吳襄也不是什麼好東西,他曾經擔任遼東總兵。也就是後來吳三桂當的官職,是祖大壽的部屬。與皇太極大河一役時,吳襄赴援途中,竟然貪生怕死自個兒跑了,導致全軍覆滅,祖大壽也投降了清朝,吳襄因此被投入大牢。吳三桂當了總兵。後來李自成逼進京師時。崇禎爲了討好吳三桂。便重新起用他老爹吳襄提督京營。

李自成殺入京城時,京營的老弱病殘兵將們早就聞風而逃了。這吳襄自然也想逃。可是捨不得家財萬貫,正猶豫間,得知楊秋池大軍已經殺到,正與李自成激戰,頓時喜出望外,不過,他雖然也是武進士出身。但膽子比烏龜大不了多少。自然龜縮在家中不敢出來,一直到京城秩序恢復爲止。

得知京城平靜之後。吳襄這人最善於鑽營,當下準備了一份重禮,由十幾個僕從家丁擡着挑着,前往拜見楊秋池。

楊秋池現在的虛爵是超品楚王、從一品宣威大將軍;實權是正二品兵部尚書兼內閣大學士,同時還是四川、湖廣、江西三省總督,雖然由於崇禎加強了皇權,所以這時候地內閣大學士的實權已經嚴重削弱,但楊秋池手裡二十二萬大軍,張獻忠被楊秋池剿滅了,李自成被趕跑到山海關那邊去了,而皇上也已經隔屁了,楊秋池大軍佔據京城,這時候的大明天下說穿了,是他楊秋池說了算。

吳襄當然清楚地看出了眼前的局面,不管楊秋池將來是黃袍加身,還是攝政當幕後老闆,肯定都將左右大明江山。所以,這個關係那是一定要巴結的了。

楊秋池正在大將軍府(原來的五軍都督府)料理軍務,聽說吳三桂的老爹來拜訪,本不想見,可是,一想起吳三桂,自然就想起陳圓圓,這個明朝最有名的女人,一定得看看,開開眼界嘛,再瞧瞧吳襄這禮單,好東東着實不少,便吩咐將吳襄請進了大將軍府。

吳襄進來,搶步上前跪倒:“卑職吳襄,叩見楊大將軍!”

按理說,楊秋池地楚王爵位是他所有官職裡最高的,應該稱呼他爲王爺才妥當,但這稱謂吳襄早就琢磨過了,楚王雖然爵位高,畢竟只是虛爵,而且,大明現在王爺跟地上的螞蟻差不多,大大小小的城市差不多都有分封的王爺,當然比不得這大將軍來得威風。而且,楊秋池下一步是否會黃袍加身,那可說不準,如果他心中有了這念頭,再稱呼他爲王爺,那就不妥了,似乎有強調他是皇族,得按大統規矩辦事,不能亂來篡權地意思,弄不好會惹他不高興的。

其實,這吳襄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楊秋池壓根沒想那麼深,也不在乎人家如何稱呼自己,當然,也沒將自己視爲京城乃至大明的老大。見他竟然以拜見皇上的跪拜大禮相見,有些意外,只不過,對這大漢奸的父親沒什麼好感,所以也不攙扶,淡淡一笑:“起來吧。”

楊秋池這大刺刺一聲,更讓吳襄估計自己是猜對了。忙又叩了個頭,這才爬起來,撅着屁股側身而立,陪笑道:“楊大將軍此番奔馳京師,擊潰李賊大軍,救了老朽等滿城百姓,百姓們對大將軍恩德感激涕零啊,老朽……”

楊秋池不耐煩地打斷了他的話:“你找我有什麼事情嗎?”

吳襄一聽楊秋池話語似乎有些不耐,頓時額頭見汗,心念一閃:自己送的那一份厚禮,差不多耗費了自己三分之一地家財,比自己更大方地人只怕整個大明也不多了,這楊大將軍竟然滿不在乎,這可怎麼辦?

腦袋一轉,便明白了這個道理:楊秋池現在坐擁京城,大軍數十萬,沿途征戰攻克那麼多城鎮,獲得的軍餉那是不計其數,就好比家中金銀成山了,你再送一大車去,人家也未必有太大地興趣,這就叫“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想通此節,頓時懊惱得想給自己一記耳光。

看來,要能引起楊大將軍興趣的禮物,必須投其所好才行。

吳襄心念電閃,所謂“少年愛俏,老人愛鈔”,只要是年輕男人,沒有哪個不喜歡女人的(當然老頭也喜歡的漂亮女人,只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相對而言更喜歡錢財),看這楊大將軍不過二十歲出頭,若能送他一房絕色美女,一定能討得他的歡心。

這一段說起來長,在吳襄腦海裡,也就那麼一閃念,便想清楚了,當下把腰彎得更低了,恭恭敬敬道:“大將軍這些年南征北戰,眼下張賊軍已平,李賊已逃往關外,北邊山海關有犬子鐵騎鎮守,大將軍雄獅百萬虎踞於南,李賊指日可定。四海昇平已成定局。這一切,都仰仗將軍文治武功啊。由此,老朽以爲,將軍爲大明百姓辛勞,真可謂勞苦功高,到這會兒也該想想清福了。所以,老朽想……”

吳襄拖長了語音,頓了頓,擡眼角偷偷瞟了楊秋池一眼。

楊秋池心裡咯噔一下,有一種心臟要狂跳的預感,緊張地望着他。

吳襄老奸巨猾,立即捕捉到了楊秋池這份緊張,輕聲咳嗽了兩下,緩緩道:“老朽……,想把義女……陳圓圓……,獻給大將軍!”

陳圓圓是吳三桂的妾室,吳襄卻愣說成自己地義女,箇中用意,路人皆知。

楊秋池一聽,頓時瞪大了眼睛,口乾舌燥,如沙漠裡數日沒喝水地商旅一般。

第95章 戰地結連理第22章 白衣女煞第42章 未雨綢繆第27章 死水般的日子第143章 生米煮成熟飯第136章 靈活的應對策略第68章 共枕同眠第65章 百善孝爲先第103章 狡猾的敵人第18節 陰謀對陰謀第16章 找份工作第101章 馬克沁和老套筒第145章 皇宮春宵夜第8節 小鎮女賭神第13節 扶助金第143章 生米煮成熟飯第117章 峽谷之爭第146章 月光下相聚第46章 陰損第31章 洞房突變第8章 錦衣和饅頭第97章 別拿典史不當幹部第8章 錦衣和饅頭第58章 去處第38章 買房挖洞避戰亂第70章 呆秀才第2章 吃樹皮的年代第117章 峽谷之爭第54章 問君何所求第142章 陳圓圓第102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47章 尋蹤第28章 菲菲紅素輕第139章 張獻忠之死第7章 信守第18章 奇怪的投毒第47章 尋蹤第1節 新婚之變第59章 從一而終第1節 新婚之變第94章 血戰第38章 買房挖洞避戰亂第50章 西域白頭蛇第131章 一對假鴛鴦第79章 狡兔三窟第89章 寶藏只給正主第6節 心頭肉第89章 寶藏只給正主第88章 罪案代價第5節 出任巡撫第121章 會戰黑水河第52章 拒婚第60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13節 扶助金第141章 少年愛俏第86章 劃時代的彈孔第26章 炒賣易安詞第46章 陰損第76章 貞節牌坊第10章 屠城第14節 敗類的妻女第6章 相依第100章 懸崖勒馬第131章 一對假鴛鴦第100章 懸崖勒馬第57章 大鬧都司府第16節 定海第38章 買房挖洞避戰亂第129章 螳螂和黃雀第107章 招兵買馬第1章 穿越,只爲了來世的約定第86章 劃時代的彈孔第2節 斷橋訣別第45章 毒計第3節 長子第37章 炮聲第127章 大清長公主第132章 意外的雲雨第74章 屍體關門第142章 陳圓圓第49章 生死之間第18節 陰謀對陰謀第93章 援兵第21章 進退有度第35章 師父媳婦第30章 人面獸心第82章 和土匪談心第47章 尋蹤第67章 誰會殺一個馬上要死的人?第102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146章 月光下相聚第50章 西域白頭蛇第62章 爲官一任,造福一方第92章 兵臨城下第45章 毒計第126章 捨命陪君子第2節 斷橋訣別第74章 屍體關門第74章 屍體關門
第95章 戰地結連理第22章 白衣女煞第42章 未雨綢繆第27章 死水般的日子第143章 生米煮成熟飯第136章 靈活的應對策略第68章 共枕同眠第65章 百善孝爲先第103章 狡猾的敵人第18節 陰謀對陰謀第16章 找份工作第101章 馬克沁和老套筒第145章 皇宮春宵夜第8節 小鎮女賭神第13節 扶助金第143章 生米煮成熟飯第117章 峽谷之爭第146章 月光下相聚第46章 陰損第31章 洞房突變第8章 錦衣和饅頭第97章 別拿典史不當幹部第8章 錦衣和饅頭第58章 去處第38章 買房挖洞避戰亂第70章 呆秀才第2章 吃樹皮的年代第117章 峽谷之爭第54章 問君何所求第142章 陳圓圓第102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47章 尋蹤第28章 菲菲紅素輕第139章 張獻忠之死第7章 信守第18章 奇怪的投毒第47章 尋蹤第1節 新婚之變第59章 從一而終第1節 新婚之變第94章 血戰第38章 買房挖洞避戰亂第50章 西域白頭蛇第131章 一對假鴛鴦第79章 狡兔三窟第89章 寶藏只給正主第6節 心頭肉第89章 寶藏只給正主第88章 罪案代價第5節 出任巡撫第121章 會戰黑水河第52章 拒婚第60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13節 扶助金第141章 少年愛俏第86章 劃時代的彈孔第26章 炒賣易安詞第46章 陰損第76章 貞節牌坊第10章 屠城第14節 敗類的妻女第6章 相依第100章 懸崖勒馬第131章 一對假鴛鴦第100章 懸崖勒馬第57章 大鬧都司府第16節 定海第38章 買房挖洞避戰亂第129章 螳螂和黃雀第107章 招兵買馬第1章 穿越,只爲了來世的約定第86章 劃時代的彈孔第2節 斷橋訣別第45章 毒計第3節 長子第37章 炮聲第127章 大清長公主第132章 意外的雲雨第74章 屍體關門第142章 陳圓圓第49章 生死之間第18節 陰謀對陰謀第93章 援兵第21章 進退有度第35章 師父媳婦第30章 人面獸心第82章 和土匪談心第47章 尋蹤第67章 誰會殺一個馬上要死的人?第102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146章 月光下相聚第50章 西域白頭蛇第62章 爲官一任,造福一方第92章 兵臨城下第45章 毒計第126章 捨命陪君子第2節 斷橋訣別第74章 屍體關門第74章 屍體關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