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五章 天照應

天亮了。

義軍再次集結,整齊肅立在距離洛陽府城南門不遠處,準備強攻洛陽府城。

洛陽府城的城牆極其堅固,李自成曾經採用挖地道進入洛陽府城的進攻辦法,但很不成功,且不說麾下的義軍軍士能不能準確的算計,就說挖地道也是技術活,隨着地道的拓展,地道內的空氣愈發的稀薄,稍不注意軍士就可能窒息,喪命於地道之中。

至於說攻打城池,高大堅固的城牆更是無法逾越。

手持單筒望遠鏡的李自成和張東濤等人,看着洛陽府城的城牆,兩人的神色都很嚴峻。

城牆之上守衛的明軍軍士,舉着手中的弓箭,看上去有些無精打采。

李自成有些不敢相信,手持單筒望遠鏡看了好半天,扭頭詢問身邊的張東濤。

“張東濤,明軍的軍士好像士氣不振,你發現了嗎。”

“闖王,我也看見了,奇怪啊,我們都要進攻城池了,明軍軍士爲何無精打采的。”

李自成搖了搖頭。

“不管他,明軍軍士無精打采,對我們有利,辰時我們開始進攻。。。”

。。。

洛陽府城內,福王府。

原南京兵部尚書呂維祺,再次來到了福王府,拜見福王朱常洵。

福王朱常洵在洛陽府城的名氣很大,朱常洵是萬曆皇帝的第三個兒子,其母親是大名鼎鼎的鄭貴妃,當初萬曆皇帝差點冊立福王朱常洵爲皇太子,引發了萬曆朝的國本之爭,要不是朝中大臣堅決的反對,朱常洵鐵定成爲皇帝。

萬曆皇帝疼愛朱常洵,賜予了大量的錢財,爲朱常洵在洛陽府城修建壯麗的王府,賜予朱常洵的錢財是其他王爺的十倍左右,且在朱常洵前往洛陽封地的時候,賜予其四萬頃良田,幾乎涵蓋洛陽府城周遭全部的良田。

朱常洵抵達洛陽府城之後,橫徵暴斂,拼命的搜刮錢財,更加過分的是,陝西與河南各地遭受災荒的時候,朱常洵不聞不問,依舊徵收農業賦稅,導致百姓流離失所。

地方官吏不敢彈劾朱常洵,因爲朱常洵與當今聖上的關係不一般,朱常洵是崇禎皇帝的親叔叔,而且朱常洵絕不過問朝中的任何事宜,每日裡就是花天酒地,盡情的享樂,朱常洵這樣的行爲,在皇上和朝廷看來,就是最爲合格的王爺了。

李自成圍攻洛陽府城的時候,知府等一衆官員,專門拜訪朱常洵,希望朱常洵拿出來部分的錢財和糧食,賞賜給守衛城池的軍士,以鼓勵他們的士氣,誰知道朱常洵根本不聽,一毛不拔的同時,還放出話來,說是軍士的職責就是守衛城池,剿滅流寇,若是他們做的不好,朱常洵還要上奏皇上,懲戒洛陽府地方官吏和軍士。

洛陽府城周遭的絕大部分土地都屬於福王朱常洵所有,地方上並無太多的賦稅收入,存糧也不是很多,大都依靠戶部撥付錢糧來維持,原五省總督熊文燦,以及內閣大臣、兵馬大都督楊嗣昌都曾經在這裡駐紮,楊嗣昌的行營就在洛陽府城,駐軍的增加,導致糧草消耗激增,戶部根本沒有辦法及時的撥付洛陽府城需要的錢糧。

楊嗣昌離開洛陽府城,前往四川重慶的時候,洛陽府城的存糧已經不足,楊嗣昌給戶部和兵部寫去了信函,可惜戶部和兵部都沒有高度重視,並未及時給洛陽府城撥付錢糧。

如此情況下,李自成突然圍攻洛陽府城,城內的糧食明顯不足,迫不得已的情況之下,知府衙門只能在城內強行的籌措糧草,保證守衛城池軍士的基本開銷,至少不能夠讓拼殺的軍士餓着肚子去守衛城池。

偏偏這個時候,福王朱常洵站出來了,指責地方官府強行的徵收糧食,揚言要彈劾知府等衆多的官吏,導致諸多的地方官吏不敢繼續強行的籌措糧草。

糧食不足,守衛城池的軍士自然就要捱餓。

原南京兵部尚書呂維祺知曉這些情況之後,專門前往福王府邸去拜訪,苦口婆心的勸說福王朱常洵,拿出一些錢糧來供給守衛城池的軍士,激勵他們的士氣,府縣衙門官吏強行的徵收糧草,也是迫不得已,畢竟軍士不能餓着肚子守衛城池,不想朱常洵根本不給呂維祺顏面,堅持要彈劾,最終呂維祺發怒,言明其中的利害關係,朱常洵總算是軟下來,答應不彈劾洛陽的官吏,但地方官府不得再行強行募集糧草。

呂維祺明白福王朱常洵爲什麼要出面干涉,無非是擔心募集糧食到了一定的程度,自身的錢財遭遇到侵犯。

最近一段時間,守衛洛陽府城的軍士,已經吃不飽飯,時常的忍飢挨餓,他們知道了福王朱常洵的態度,憤怒不已,要知道朱常洵富可敵國,家中不知道有多少的糧食和錢財,這些軍士拼命的守衛城池,其實就是護衛福王朱常洵的安全。

愈發失望的軍士,士氣低下,各級官府的官吏縮手縮腳,也不願意出面去激勵軍士的士氣,一股很不好的氛圍在洛陽府城瀰漫。

呂維祺發現了這種不好的氛圍,再次來到福王府邸,準備竭盡全力勸說朱常洵,要知道脣亡齒寒,軍士一旦沒有了士氣,就守不住洛陽府城了。

前往福王府邸的時候,呂維祺已經知道,城外的流寇再次的集結,準備強攻洛陽府城。

事態到了萬分緊急的時候,呂維祺決定不顧一切了,一定要說服朱常洵。

。。。

半個時辰之後,臉上帶着紅色指印的呂維祺離開了福王府邸。

走出福王府邸的剎那,呂維祺眼角帶着淚水,仰天長嘆,堂堂的原南京兵部尚書,朝廷的正二品大員,居然被福王朱常洵扇了耳光,這是奇恥大辱,若不是朱常洵與當今皇上的關係不一般,絕不敢這樣做。

這一幕被福王府邸周遭的軍士看見了,很短的時間之內,城內幾乎所有官吏和軍士都知曉此事,一些憤怒的情緒開始四處蔓延。

這個時候,流寇已經開始強攻洛陽府城,南門處傳來了震耳欲聾的聲音。

。。。

時間慢慢流逝。

幾波的進攻下來,義軍損失慘重,洛陽府城依舊穩如磐石。

李自成的臉色很不好看,張東濤神情肅穆,他們很清楚,依照這樣的態勢持續下去,今日怕是無法攻陷洛陽府城了。

暫停進攻的命令下達,義軍軍士迅速退卻,他們一邊撤離,一邊默默的看着城牆周遭的諸多屍首,那是他們的兄弟,在進攻城池的時候喪命了。

“嘚、嘚、嘚。。。”

洛陽府城的城牆上面,戰馬在奔馳,騎着戰馬的明軍軍士,對着下方正在撤離的義軍軍士揮手示意。

李自成和張東濤都發現了這一幕。

戰馬怎麼到了城牆上面,騎兵是衝鋒時候使用的,完全不用在城牆上面奔馳,而且這些騎着戰馬的明軍軍士,明顯對義軍軍士表現出來了友好的態度。

李自成馬上命令斥候,靠近城牆去偵查,看看城牆上面究竟發生了什麼。

。。。

一名騎馬的明軍軍士,對着城牆上面守衛城池的軍士大聲疾呼了。

“福王富可敵國,卻不願意拿出來一斗糧食、一錢銀子,讓我麼餓着獨自打戰,讓我們死於城外軍士的手中,剛剛呂維祺大人爲了我們,專門去拜訪福王,誰知道呂大人遭遇到福王的侮辱,被扇了耳光,這樣的王爺,我們爲他戰死有什麼意義。。。”

一些軍士看着騎馬奔馳的軍士,默不作聲。

。。。

李自成和張東濤第一時間知道了城牆上面發生了什麼。

李自成臉上露出了興奮的神情,看着張東濤開口了。

“張東濤,城牆上面居然會發生如此的事情,你說我們該怎麼辦。”

“闖王,趁着城牆上面明軍慌亂的時候,我們馬上進攻城池,說不定有明軍軍士譁變,幫助我們拿下城池。。。”

興奮的李自成,用力的點頭,迅速下達了進攻城池的命令。

還沒有完全撤離的義軍軍士,吶喊着衝向了南門,再次開始了強攻,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出現了,城牆上面的明軍軍士,果然發生了內訌,相互開始了廝殺,他們來不及抵禦進攻城池的義軍軍士,眼睜睜看着義軍軍士搭着雲梯,往城牆上面攀爬。。。

手持單筒望遠鏡的李自成看見這一幕,激動的身體顫抖,他看到了巨大的希望。

張東濤看上去冷靜一些,他的臉上沒有什麼表情,但內心充滿了悲涼。

終於有明軍軍士開始奮力的推到雲梯,可惜這些準備推到雲梯的明軍軍士,卻被其他的明軍軍士掀下了城牆,慘叫着跌落。。。

還有部分明軍軍士,伸手拉起準備攀爬到城牆上面的義軍軍士。

。。。

洛陽府城以任何人都想不到的方式被攻陷了。

城門被打開,義軍軍士吶喊着衝進城池。

李自成激動的渾身顫抖。

南門被攻陷的消息傳開,洛陽府城瞬間陷入到巨大的慌亂之中。

原南京兵部尚書呂維祺,得知流寇攻陷了洛陽城池,拒絕逃離,走進書房,奮筆疾書,留下一封書信之後上吊自殺。

洛陽府城各級官吏,騎馬或者乘坐馬車,紛紛出逃,從北門方向逃離洛陽府城。

福王朱常洵得知了洛陽府城陷落的消息,慌忙朝着郊外的方向逃離,可惜他的身材過於的肥胖,根本無法快速的行動,倒是他的兒子朱由崧腳快,跟隨大部分的官吏,從北門的方向逃出了洛陽府城。

。。。

大明的福王朱常洵,被義軍活捉了。

大喜過望的李自成,下達了斬殺朱常洵的命令。

朱常洵不顧百姓的死活,做了太多的壞事,其名聲已經臭不可聞,不知道有多少人痛恨朱常洵,李自成也不例外。

見到李自成的時候,朱常洵全然沒有了往日的霸氣,不停的磕頭,請求李自成饒了他的性命,可惜李自成絲毫不爲所動。

朱常洵很快被斬殺,接着有軍士在朱常洵的府邸裡面,架起了大鍋,鐵鍋內放入了姜、蔥、蒜、桂皮和花椒等調料,宰殺了幾頭梅花鹿,從朱常洵的身上割下了幾大塊肉,將宰殺的梅花鹿和朱常洵扔進了鐵鍋裡面,架起熊熊的烈火,開始烹飪。。。

щщщ● T Tκan● c○

歷史上著名的“福祿宴”誕生了,而福王朱常洵,就是那道“福菜”。

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赴山東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該忍則忍第四百七十五章 長駐遼東第九百六十七章 有意爲之第九百零三章 大明悲歌(6)第四十一章 鄉試第三百一十九章 一場空第九百六十七章 有意爲之第八百九十八章 大明悲歌(1)第五百一十章 死裡逃生第二百六十五章 死裡逃生(1)第八百七十一章 睿智的決斷(2)第七百二十四章 淮安還是鳳陽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禍不單行(1)第九百八十八章 要有耐心第四百五十七章 徹底瘋狂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改變部署第三百八十五章 無處發泄第七十八章 家底第九百七十四章 科舉風波(2)第四百九十九章 風波起第八百八十二章 可怕的分析第五百一十三章 終於決定第三百二十六章 提前準備第三百七十五章 末路(4)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孤膽英雄(1)第六百七十六章 惶恐第三百二十二章 再次赴京第七百一十七章 悲歌(4)第九百章 大明悲歌(3)第一百四十六章 也算是威脅第七十二章 運籌第一百二十二章 難以置信第七百七十五章 迅雷不及掩耳(1)第八百零二章 張東濤的機智第二百一十二章 山雨欲來第三百六十一章 特殊的一課第三章 管中窺豹第一百零八章 多說無益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並不高興第四百九十一章 時間、時間第二百九十六章 必須出擊第八十五章 棘手第七百一十五章 悲歌(2)第三百九十六章 痛快(4)第二十二章 富貴險中求(1)第三百四十三章 籌謀與安排第八百零一章 重要的來信第十一章 縣衙第三百七十五章 末路(4)第三百零九章 兵不血刃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遭遇危險(4)第四百六十八章 識時務第四十章 預測第八百九十一章 太爽了(2)第四百零九章 家風第一百二十一章 順水推舟第五百一十二章 明智的建議第七十章 預感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有些遺憾第九百三十一章 定鼎之戰(15)第三十八章 真的過分了第三百二十六章 提前準備第九百一十章 果敢的決斷第三百八十六章 各官免送第七百六十四章 滅頂之災(8)第二百六十五章 死裡逃生(1)第四百零五章 薊遼督師第七十七章 吏部敕書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末路(3)第九百二十六章 定鼎之戰(10)第九百九十八章 皇家日報(5)第五百五十五章 年關第七百四十章 預料之中的事情第二十七章 實力第九百五十二章 騷亂第七百四十四章 抓住了關鍵第五百九十五章 大散關之戰(6)第五百九十七章 大散關之戰(8)第七百六十五章 生不如死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開門紅(2)第四百五十八章 出擊第二百五十六章 堅決不退讓第三百二十五章 一聲嘆息第八百四十七章 最後的掙扎(6)第一百零二章 火花第一百九十二章 強硬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內亂(2)第六百四十六章 大陰謀第九百四十章 登基稱帝第八百零二章 張東濤的機智第九百二十章 定鼎之戰(4)第五十章 趕路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摧枯拉朽(7)第二百六十六章 死裡逃生(2)第三百二十二章 再次赴京第八十四章 簡單與複雜第七百五十三章 虛虛實實(2)第五十四章 京城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梟雄末路(4)
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赴山東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該忍則忍第四百七十五章 長駐遼東第九百六十七章 有意爲之第九百零三章 大明悲歌(6)第四十一章 鄉試第三百一十九章 一場空第九百六十七章 有意爲之第八百九十八章 大明悲歌(1)第五百一十章 死裡逃生第二百六十五章 死裡逃生(1)第八百七十一章 睿智的決斷(2)第七百二十四章 淮安還是鳳陽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禍不單行(1)第九百八十八章 要有耐心第四百五十七章 徹底瘋狂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改變部署第三百八十五章 無處發泄第七十八章 家底第九百七十四章 科舉風波(2)第四百九十九章 風波起第八百八十二章 可怕的分析第五百一十三章 終於決定第三百二十六章 提前準備第三百七十五章 末路(4)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孤膽英雄(1)第六百七十六章 惶恐第三百二十二章 再次赴京第七百一十七章 悲歌(4)第九百章 大明悲歌(3)第一百四十六章 也算是威脅第七十二章 運籌第一百二十二章 難以置信第七百七十五章 迅雷不及掩耳(1)第八百零二章 張東濤的機智第二百一十二章 山雨欲來第三百六十一章 特殊的一課第三章 管中窺豹第一百零八章 多說無益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並不高興第四百九十一章 時間、時間第二百九十六章 必須出擊第八十五章 棘手第七百一十五章 悲歌(2)第三百九十六章 痛快(4)第二十二章 富貴險中求(1)第三百四十三章 籌謀與安排第八百零一章 重要的來信第十一章 縣衙第三百七十五章 末路(4)第三百零九章 兵不血刃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遭遇危險(4)第四百六十八章 識時務第四十章 預測第八百九十一章 太爽了(2)第四百零九章 家風第一百二十一章 順水推舟第五百一十二章 明智的建議第七十章 預感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有些遺憾第九百三十一章 定鼎之戰(15)第三十八章 真的過分了第三百二十六章 提前準備第九百一十章 果敢的決斷第三百八十六章 各官免送第七百六十四章 滅頂之災(8)第二百六十五章 死裡逃生(1)第四百零五章 薊遼督師第七十七章 吏部敕書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末路(3)第九百二十六章 定鼎之戰(10)第九百九十八章 皇家日報(5)第五百五十五章 年關第七百四十章 預料之中的事情第二十七章 實力第九百五十二章 騷亂第七百四十四章 抓住了關鍵第五百九十五章 大散關之戰(6)第五百九十七章 大散關之戰(8)第七百六十五章 生不如死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開門紅(2)第四百五十八章 出擊第二百五十六章 堅決不退讓第三百二十五章 一聲嘆息第八百四十七章 最後的掙扎(6)第一百零二章 火花第一百九十二章 強硬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內亂(2)第六百四十六章 大陰謀第九百四十章 登基稱帝第八百零二章 張東濤的機智第九百二十章 定鼎之戰(4)第五十章 趕路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摧枯拉朽(7)第二百六十六章 死裡逃生(2)第三百二十二章 再次赴京第八十四章 簡單與複雜第七百五十三章 虛虛實實(2)第五十四章 京城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梟雄末路(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