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九)

國內的局勢讓蔣介石焦慮不安,江西紅軍撤圍南豐,吸引紅軍於南豐城下再加以圍殲的目的落空;四川的紅軍在挫敗了川軍的攻勢後,轉軍向北發起了陝南攻勢,陝南的胡宗南各部奮力迎擊;更嚴重的是北方,熱河已經丟掉大半,曰軍發動攻擊以後,東北軍在熱河的八萬人馬一觸即潰,半個月內丟掉赤峰,承德等熱河大部分城市,曰軍輕鬆逼近長城一線。

一年以前,莊繼華在憩廬向蔣介石預言曰軍會很快向關內進攻時,蔣介石儘管沒有相信,可依然命令張學良加強熱河防禦,可短短半個月時間,熱河就丟了,這讓他非常震驚。

東三省丟掉是因爲東北軍沒有抵抗,蔣介石相信如果當初下令東北軍抵抗,曰軍絕不會這樣輕鬆的佔領東三省,可熱河他是要抵抗的,但失敗依然是這樣快。

熱河的失敗讓國內的抗曰救亡運動更加高漲,各地學生首先走上街頭,他們的抗爭贏得社會各界的廣泛同情,而鎮壓行動讓政斧丟盡顏面。內憂外患,這一切都讓蔣介石煩躁不安。

“文革,你對曰軍的判斷是正確的,”只在莊繼華面前,蔣介石才顯露出這種懊喪:“你說說他們下一步還要做什麼?我們應該怎麼辦?”

莊繼華有點意外,他原以爲蔣介石是要問他四川的情況,比如三明煮義青年團、開發公司,甚至川北的紅軍,完全沒想到首先問居然是北方的情況。

莊繼華清清思路,沉默良久才說:“學生認爲,曰軍此次攻擊目的是確保東北,威懾國民政斧,打擊國內的抗曰運動,所以學生判斷,曰軍的行動是戰術姓的,並非戰略姓的,爲下一步全面侵華作準備。”

“至於我們的應對。熱河的輕易得手,勢必會激起曰軍的進攻慾望,所以他們必定會向關內進攻,所以應當立刻佈置長城防線,調集中央軍、二十九軍、晉軍開赴長城沿線,吧曰軍擋在關外,然後,….”莊繼華沉默了下才艱難的說:“學生以爲可以講和,原因是我們必須爭取時間備戰。”

這話要傳出去肯定會被罵作賣國賊,可理智告訴他,現在還不是全面戰爭的時候,而且蔣介石也不會發起全面戰爭。

“嗯,講和,”蔣介石點點頭,莊繼華的對策與他的想法不謀而合:“你說得不錯,我們還沒準備好,總兵力二十萬,熱河境內就有八萬,卻只打了半個月,這要全面戰爭,能打幾天。”

蔣介石氣惱之極的在屋裡來回走動,他有些激動的說:“打仗打的是什麼,鋼鐵,我們連曰本的1%都沒有,機槍、大炮。曰軍一個師團比我們一個集團軍還多,更不消說海軍和空軍了,這個道理學生們不懂事,但有些人也不懂?我看他們是別有用心!”

莊繼華莫名其妙的看着蔣介石,不知道他所指的是哪些人,憤怒的蔣介石漲紅着臉怒罵道:“我就不想打嗎?我就願意擔這個賣國的千古罵名!娘希匹!”

“校長息怒,”莊繼華待蔣介石的怒火稍息後說到:“問題在於和談之後,我們就必須抓緊時間,因爲沒有下一次和談機會了。”

蔣介石重重的吐口粗氣,他是當今中國的最高領導人,東三省丟失、淞滬停戰協議、還有…,一切都要他來承擔責任,他想打,可又不能打,他的胸膛如同壓着一塊沉甸甸的石頭,讓他有些喘不過氣來。

“學生判斷,即便和談,曰軍也會漫天要價,他們必定進關,北平天津將面臨曰軍的直接威脅,如果再次爆發戰爭,曰本人要的就是平津地區,那時我們就沒有退路了。”莊繼華淡淡的說:“所以學生認爲,我們必須抓緊時間,學生建議可從八個方面入手,其一,建設軍事工業,這件事由我在四川作;其二整頓軍隊,目前國內軍隊最精銳的是德械師,但德械師的數量太少,學生認爲至少需要再整編一百個德械師,五年內至少需要整編出二十個完全採用德軍活力配備的德械師;其三整頓黨組織,在這方面我認爲我們應該向共C黨學習,[***]的組織嚴密,黨員戰鬥力極強,這時我黨應該向他們學習的地方;其四加強基層政權建設,我到四川之後才發現這個問題,基層政權組織渙散,而且由於地方盤剝過甚,老百姓往往對政斧不滿;其五加強青年工作,學生與滕傑商議,成立了一個三明煮義青年團,目的是把青年團結組織起來;其六加強國防科研,要全面趕超曰本非數十年功夫不可,可我們沒有那麼多時間,當我們可以揚長避短,針對曰軍的弱點進行研究,用科技提高軍隊的戰鬥力;其七加強軍隊後備役建設,目前我軍的補充兵員主要來自招兵,部分甚至是抓壯丁來的,這兩種方式都有嚴重缺陷,不能快速補充軍隊消耗;最後整頓經濟,加強經濟監督,戰爭一旦爆發,軍事物資和百姓生活物資都應該由政斧同意管起來,在最大程度上保障老百姓的生活,以利長期抗戰。這八個方面不說完全做到,只要能做到七成,這個合約的損失就是值得的。”

蔣介石低聲喃喃的說:“八個方面,八個方面,你要渝城就是要實踐這八條?”

“是。”莊繼華答應說:“不過有些可以在渝城作,有些卻不能,比如三明煮義青年團,滕在渝城組建的三青團應該是分部,總部應該由中央組建;國防科工委,我與翁主任談過,他很贊同,並推薦俞大維將軍擔任主任,希望委員長能批准。還有就是經濟和整頓軍隊。”

“對,這些事是你在四川幹不了的,”蔣介石沉思着說:“國防科工委我同意,你們交個具體的籌建計劃給我,至於三明煮義青年團,你們就不要管了,你先在渝城搞一個出來。經濟,可以交給財政部宋部長和實業部孔部長來籌劃,可完全採用德軍火力的德械師,說實話政斧財政困難,很難一下拿出這麼多錢來。”

莊繼華心裡暗罵道媽的,又要打老子的主意了,他不想接話,可擋不住蔣介石期望的眼光,只好答道:“校長,學生可以再捐助,…,嗯,一億大洋吧,我也不知道夠不夠,還請校長見諒。”

蔣介石滿意甚至還帶點感激的點點頭,其實蔣介石沒說假話,宋子文死活不答應發公債,他要堅守給江浙商人的諾言,可他這一守諾,國民政斧可就難辦了,軍費嚴重不足,不管是抗曰的還是剿匪的,都不夠用,氣得蔣介石七竅生煙,卻拿他毫無辦法。

“文革,你在四川搞的那個公司是怎麼回事?”蔣介石問道。

莊繼華心說你最終還是問出來了:“成立公司的目的是用經濟利益把四川的各個實力派捆在一起,讓他們按照中央的方略行動。”

說到中央時,莊繼華加重了語氣,他不能給蔣介石他在四川搞讀力王國的印象,儘管他前後給了蔣介石兩億一千萬。

隨後莊繼華有線蔣介石詳細說明了他計劃在渝城作的社會改革,修建公路的目的,成渝鐵路的意義,如何建設後備役,爲什麼要免稅和實行免費教育等等。

“這是社會改革的第一階段,這個階段完成後,學生打算實行減租減息,”莊繼華正色的說:“四川農村賦稅已經徵到民國六七十年,老百姓苦不堪言,減租減息可以與民休養生息,也提高政斧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

“減租減息是好,可但是士紳會答應嗎?江浙曾經試行過一段時間的減租減息,士紳反響強烈,現在已經名存實亡了。”蔣介石搖頭嘆息着說,減租減息是北伐以前就由國民政斧宣佈實行,北伐完成之後,國民政斧並沒有放棄這項政策,在江浙實行了,可士紳的牴觸太強了,根本就執行不下去。

“我免了他們的稅,他們還有什麼不答應的。”莊繼華面露殺機,冷冷的說:“自古只有農民造反的,沒有士紳造反的,如果他們不幹,那就別怪我了。”

“嗯,”蔣介石看着莊繼華語重心長的說:“文革,凡事小心,共C黨是無孔不入的,千萬不要讓他們鑽了空子。”

莊繼華一下笑了:“校長,您這是怎麼啦,減租減息對農民是有好處的呀,共C黨要是反對,那農民還會跟着他們跑嗎?”

蔣介石搖搖頭說:“[***]最善於鑽空子的,你不知道那些士紳在農村的影響力,你一搞減租減息,士紳一反對,地方必定動亂,共C黨就會乘虛而入,而他們的打土豪分田地比你的減租減息更有吸引力。”

“是,學生明白了。”莊繼華想想後不能不說,蔣介石說得沒錯,共C黨很可能會那這個做文章,最簡單的就是,等士紳反對之時,他們挑動農民起來鬧事,然後把功勞歸在他們身上。

“你對川北共匪近期活動怎麼看?”蔣介石不由自主的又問起四川紅軍的動向。

“學生認爲他們這是在聲北擊南,”莊繼華毫不客氣的說:“巫山他們到川北後,他們攻取了通南巴,他們也知道四川軍閥絕不會善罷甘休,所以他們趁田頌堯戰敗,下一次進攻還在組織的間歇,搶先向進攻陝南,目的有三,其一先消除來自北方的威脅,避免在與四川軍隊激戰之時,遭到陝南我軍的夾擊;其二拓展迴旋空間,增強戰略縱深;其三吸引川軍儘快北上;巫山和向前的意圖是,誘騙川軍在沒準備好的情況下發起進攻。”

蔣介石面無表情的思索着盤算着,等莊繼華說完之後,他才緩緩點頭說:“你分析得不錯,你和巫山真是一對好對手。”

“校長,有個奇怪的情況,”莊繼華想起李之龍提供的情況:“在川北共C黨發佈的最新佈告中沒有巫山的名字。”

蔣介石十分奇怪的看着他:“什麼意思?”

“我的意思是,巫山恐怕……。”莊繼華不想再說了,他對蔣先雲的命運非常不安。

“你的意思是他被肅反了?”蔣介石的語氣十分複雜,既有惋惜又有興奮。共C黨內部展開肅反的情報早就有報道,可沒想到連蔣先雲這樣的人也能被肅掉,他們這真是幫忙呀。

“我不知道。”莊繼華努力壓制心中的感情,儘量讓自己的語氣顯得有些冷漠的。

大巴山下一處小院子,這原是當地一個小地主的院落,紅軍攻佔此地後,小地主全家逃亡,這裡就變成政治保衛局的監獄,陰森的柴房裡,蔣先雲帶着腳鐐手銬坐在柴草堆中,他的身上破爛不堪,代表紅軍的領章已經被撕去。這間牢房只有他一個“罪犯”,顯得很寬敞,一個幹部裝束的人站在他面前正嚴厲的說:“蔣先雲,你不要頑抗,黨的政策你是知道的,你要好好交代你是怎麼放走反革命分子莊文革的,現在與他是怎樣聯繫的。”

蔣先雲冷冷的看着他,沒有回答,因爲用不着回答,組織早就查清楚了,這是張國燾的欲加之罪,從鄂豫皖到四川,張國燾接口肅反已經殺了太多的革命同志。莊繼華,很久以前的名字,現在他就在數百公里外的渝城,如果他見到自己如此模樣,他會怎麼想呢?他肯定會貧上幾句,蔣先雲嘴角露出一絲笑容。

幹部見沒有回答,恨恨的說:“你不要以爲這樣組織上就不會查不出來,對抗組織是沒有好下場的。”

說完幹部轉身出門,柴房裡又陷入一遍黑暗,幹部出門後,一個紅軍小跑着到幹部身邊,把手中的電報交給他,幹部看後低聲說:“通知行刑隊,今晚處決蔣先雲。”

(未完待續)

第十節 風雲(十六)第七節 閃電(八)第四節 謀殺(三)第四節 經濟改革(八)第四十五節 遷都(三)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一)第五十二節 遭遇戰(二)第七節 塞克特(四)第四十三節 生死之間(一)第三節 演練(二)第十節 大撤退(三)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第二十七節 轉變(一)第二節 策劃(四)第三節 重起(四)第一節 返川(四)第四節 雙雄三傑第三節 太行行(五)第八節 南京,南京(七)第三節 調整(三)第五節 突擊(三)第六節 突破(二)第五節 號角(十一)第一節 奪軍(十)第二十一節 衝突第二節 策劃(十一)第一節 蟄伏(二)第二節 陝北行(九)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四)第一節 黨爭(二)第二節 起航(一)第四節 密林血戰(三)第七節 閃電(七)第四十五節 遷都(四)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十三)第八節 日薄(五)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七)第十七節 新兵連(二)第四節 外交(十)第八節 刺廖(三)第七節 曙光(九)第二節 沙基(三)第三節 戰鼓(十三)第四節 經濟改革(二)第八節 轉折(十六)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八)第十一節 重振(一)第十節 風雲(十一)第一節 亂起(一)第八節 刺廖(五)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四)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七)第一節 蟄伏(十一)第七節 悼蔣先雲(一)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五)第四十九節 別離(三)第二節 端倪(二)第五節 試探第四節 外交(三)第一節 蟄伏(七)第一節 上海風波(三)第四節 九天之上(八)第二十一節 衝突第二節 戰後之戰(七)第五節 曙光(十六)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三)第六十九節 拉攏(一)第九節 轟炸東京(二)第十節 大撤退(三)第二節 策劃(三)第五節 海關(一)第一節 上海陰謀(六)第二節 戰略轉向(二)第十節 辯論賽第一節 奪軍(五)第七十節 密商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一)第三十節 中山艦(七)第三節 戰鼓(二)第二節 川軍(七)第四節 密林血戰(一)第九節 溧水反擊(三)第十節 撤退(一)第一節 法幣(四)第十節 江戶之花(三)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六)第十節 拉薩風雲(一)第十節 風雲(十七)第四節 經濟改革(三)第三節 新人舊人(一)第四十二節 歧路(三)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六)第一節 上海陰謀(四)第十九節 兵油子(一)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二)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第四十八節 諍友第一節 德黑蘭(二)第十一節 重振(七)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八)
第十節 風雲(十六)第七節 閃電(八)第四節 謀殺(三)第四節 經濟改革(八)第四十五節 遷都(三)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一)第五十二節 遭遇戰(二)第七節 塞克特(四)第四十三節 生死之間(一)第三節 演練(二)第十節 大撤退(三)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第二十七節 轉變(一)第二節 策劃(四)第三節 重起(四)第一節 返川(四)第四節 雙雄三傑第三節 太行行(五)第八節 南京,南京(七)第三節 調整(三)第五節 突擊(三)第六節 突破(二)第五節 號角(十一)第一節 奪軍(十)第二十一節 衝突第二節 策劃(十一)第一節 蟄伏(二)第二節 陝北行(九)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四)第一節 黨爭(二)第二節 起航(一)第四節 密林血戰(三)第七節 閃電(七)第四十五節 遷都(四)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十三)第八節 日薄(五)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七)第十七節 新兵連(二)第四節 外交(十)第八節 刺廖(三)第七節 曙光(九)第二節 沙基(三)第三節 戰鼓(十三)第四節 經濟改革(二)第八節 轉折(十六)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八)第十一節 重振(一)第十節 風雲(十一)第一節 亂起(一)第八節 刺廖(五)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四)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七)第一節 蟄伏(十一)第七節 悼蔣先雲(一)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五)第四十九節 別離(三)第二節 端倪(二)第五節 試探第四節 外交(三)第一節 蟄伏(七)第一節 上海風波(三)第四節 九天之上(八)第二十一節 衝突第二節 戰後之戰(七)第五節 曙光(十六)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三)第六十九節 拉攏(一)第九節 轟炸東京(二)第十節 大撤退(三)第二節 策劃(三)第五節 海關(一)第一節 上海陰謀(六)第二節 戰略轉向(二)第十節 辯論賽第一節 奪軍(五)第七十節 密商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一)第三十節 中山艦(七)第三節 戰鼓(二)第二節 川軍(七)第四節 密林血戰(一)第九節 溧水反擊(三)第十節 撤退(一)第一節 法幣(四)第十節 江戶之花(三)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六)第十節 拉薩風雲(一)第十節 風雲(十七)第四節 經濟改革(三)第三節 新人舊人(一)第四十二節 歧路(三)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六)第一節 上海陰謀(四)第十九節 兵油子(一)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二)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第四十八節 諍友第一節 德黑蘭(二)第十一節 重振(七)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