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五)

政治局會議的決定很快電告渝城,周EN來接到命令後,立刻召開南方局書記會議,會議作出兩個決定,首先聯繫各明煮黨派和無黨派人士,以參議會和新華曰報爲陣地,向各黨派宣傳我黨主張;其次在政治上繼續推動聯合政斧,推動渝城十六縣的自由選舉。

周EN來深知此事的困難,鄧演達張瀾已經表明態度,反對分裂國家,支持蔣介石採取武力平叛,要說服他們實在非常困難,不過周EN來心裡清楚,鄧演達張瀾的態度實際是受遠在華北的莊繼華的影響。

鄧演達的第三黨正在謀求成立一個新黨,目前第三黨內部分成數派,最大的三股力量是鄧演達、李濟深和陳銘樞,他們在成立新黨上有分歧,鄧演達和陳銘樞主張相近,認爲必須另立新黨,李濟深則認爲,最好還是留在國民黨內,推動國民黨的自我革新。也正因爲李濟深的反對,第三黨依舊維持在一個比較鬆散的團體上——國民黨明煮促進會。

自從在濟南,莊繼華給他挑明瞭態度,周EN來就明白,鄧演達實際已經上了莊繼華的戰車,至少在現階段不可能將他們分開,通過莊繼華,第三黨獲得了極大利益,可以這樣說,第三黨將成爲中國政壇上的一支重要力量,成爲第三家擁有軍事力量的政黨。

果然,周EN來來到特園,說明來意後,當即遭到鄧演達的拒絕,鄧演達的態度很是激烈,甚至很是失望。

“EN來,爲什麼?”鄧演達站起來,神情激動:“疆省叛亂很顯然是蘇俄在後面支持,他們打出的東突厥斯坦共和國,目的不正是分裂國家嗎?你們爲什麼要支持這樣的行動?你告訴過我,你們首先是中國人!他們的行爲與溥儀的行爲沒有絲毫差別!難道打個GC主義的旗號,姓質就變了嗎?”

面對激動的鄧演達,周EN來始終保持冷靜:“擇生,疆省事件並非是蘇俄支持的原因,蔣介石政斧借這個機會實行反蘇[***]的方針。疆省在歷史上與蘇俄關係密切,盛世才主政疆省時期,與蘇俄簽訂了大量經濟政治軍事合作協議,疆省各民族與蘇俄有千絲萬縷的聯繫。疆省事件開始的原因是,蔣介石政斧在疆省對各民族實行殘酷搜刮,朱紹良在疆省貪污[***],走私販毒,無所不爲;疆省事件是疆省人民反抗國民黨的[***]統治爆發的人民起義!”

“蔣介石政斧爲了掩飾自己的貪腐,故意將事件與蘇俄聯繫起來,企圖混淆視聽,迷惑全國人民。”周EN來神情嚴肅:“蘇俄與中國本是抗戰的同盟,大力支持我們的抗戰事業,在我們最困難的是他們支援了我們!”

鄧演達搖搖頭,望着周EN來,目光中充滿惋惜:“EN來,斯大林在德黑蘭對東北和蒙古提出的要求是什麼?這不就是巴黎條約的翻版嗎?我們廢除了一批不平等條約,又簽署另一批不平等條約?”

“關於蘇俄對東北的要求,”周EN來平靜的答道:“這與疆省沒有絲毫關係,正因爲有德黑蘭的要求,蔣介石混淆視聽的手法才更有迷惑姓。”

“這次不是迷惑,”鄧演達搖頭說:“疆省的民族分裂分子,不管是貴黨主政,還是國民黨主政,對中國長久來說都是隱患!將來都要對付他們!一旦讓蘇俄得手,其後患遠遠超過曰本!恩來,這次我們不能支持你們!”

鄧演達的態度非常堅決,任憑周EN來如何苦口婆心,始終不動搖,李濟深也同樣表示反對,周EN來無奈離開特園,鄧演達和李濟深罕見的沒有送下樓。

等周EN來的轎車使出特園大門後,鄧演達的情緒依舊沒有平靜,他站在窗前,望着大門的方向,雙手叉腰,胸口微微起伏,李濟深搖頭嘆口氣。

“擇生,用不着那樣生氣。”李濟深喝了口茶,初春時節,渝城小雨霏霏,寒氣依舊不散,熱騰騰的茶杯,給房間添上了一點溫暖。

“任公,我們必須成立自己的政黨,不能指望國民黨,也不能指望GCD。”鄧演達的神情依舊很激動,激動中帶有明顯的失望。

“擇生,成立新黨,我們就將脫離國民黨,對很多支持我們的黨員會產生很大影響?”李濟深嘆口氣,他主張改造國民黨,利用國民黨內的健康力量對國民黨實行改造,在他看來,國民黨並非無藥可救,鄧演達、莊繼華、嚴重,這些年培養了大批幹部,這些幹部主掌着西南三省,隨着戰爭的勝利進行,推進到湖北河南山東江蘇,如果脫離國民黨成立新黨,對這些人會產生巨大影響,畢竟他們一開始便是在國民黨旗幟戰鬥。

“可是沒有我們自己的黨,就無法實現我黨主張,我們的行動始終受到國民黨中央黨部的制肘,任公,我們必須有新綱領,新的組織。只有有了這個新組織後,我們才能在中國政壇上發揮作用。”鄧演達心中有些焦急,倆人已經討論過多次,豫西的陳銘樞和嚴重也數次來電,希望儘快推進成立新黨,推動明煮改革。

李濟深在心中默默嘆口氣,鄧演達不知道,他也承受了很大壓力,不久前,他去看宋慶齡時,宋慶齡暗示他,國民黨是總理一手締造的,不能就這樣放棄,他應該留在黨內。

“擇生,我看是不是這樣,你和真如出面組織新黨,我依舊留在國民黨內,在黨內推動明煮建設。”

這幾個字,李濟深說得艱難無比,他深知此舉會讓本來就比較鬆散的聯合徹底分裂。果然,鄧演達驚訝的望着他,非常不理解的望着李濟深。

“任公,你這是什麼話?”鄧演達真急了,他花了大量精力來完成了黨章黨綱的闡述,完善了未來黨的組織結構,現在可以說就差一步了,只要李濟深同意,下週便能宣佈成立新黨,可沒想到李濟深在這個時候打退堂鼓。

“擇生,你別激動,”李濟深顯得很平靜,他鄭重的望着鄧演達的眼睛:“我支持你們成立新黨,但我希望留在國民黨內,國民黨黨內還有很多對國民黨有感情的同志,他們需要人去領導,他們的力量也很大。”

鄧演達還是不能理解,也無法同意:“任公,從民國34年,我們開始合作,十年了,您在這會退縮了,同志們會怎麼看?怎麼解釋?”

不容李濟深解釋,鄧演達又接着說:“任公,我不知道你爲什麼要做這樣的決定,成立新黨,並不是要毀滅國民黨,而是以另一種方式促使國民黨新生!”

“擇生,不要再勸我了,我意已決,過兩天,我就搬出特園。”李濟深的神情有些惋惜。

鄧演達搖頭嘆息,倆人都是意志堅定之人,只要決定了,便不會輕易改變決定。;李濟深說完後便起身下樓,返回自己的房間,在房間打了幾個電話,通知他的人,明天來接他。

鄧演達無力挽留李濟深的離開,他在心裡迅速評估李濟深離開後的情況,他們現在這個組織主要構成便是三巨頭的追隨者,李濟深的,鄧演達的,陳銘樞的,不過其中人數最多的還是他鄧演達的追隨者,其次纔是李濟深的,最弱的是陳銘樞的,不過陳銘樞的力量主要集中在軍隊中,現在他們的主要軍事幹部都是陳銘樞的舊屬。

一部轎車駛進特園,章伯鈞從車上跳下來,快步跑上樓,推開門便大聲宣佈:“好消息!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華北前線……。”

說到這裡,章伯鈞見鄧演達神色落寂,絲毫沒有高興之色,他禁不住楞了下,有些小心的問:“怎麼啦?發生什麼事了?”

“任公要走了。”鄧演達長嘆一聲,章伯鈞一愣,他扭頭看看,李濟深不在房間內,不知道鄧演達是什麼意思。

“他要去那?”

“唉。”鄧演達很是失落的將剛纔與李濟深的談話原原本本告訴他,章伯鈞也禁不住有些傻了,好半天才一拍大腿:“這個任公喲,這是怎麼啦?!”

說着轉身便要去找李濟深,鄧演達將他叫住,章伯鈞回身看着鄧演達,鄧演達嘆息着搖頭:“勸不回來的。”

“不行,不能就這樣算了。”章伯鈞態度堅決:“我要去說說他。”

章伯鈞說完轉身離去,鄧演達卻沒有動,他不相信章伯鈞能將李濟深勸回來,很顯然,李濟深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但鄧演達還是不明白,大家合在一起組成一個明煮同盟,這是李濟深提出來的,可現在這個同盟已經四分五裂了,張瀾羅隆基他們建立了民盟,黃炎培聯絡了一些人成立了明煮建國聯盟,簡稱民建聯,而自己正在準備成立社會明煮黨。

鄧演達清楚,他與李濟深之間是有矛盾的,除了在成立新黨上,另外還有黨綱黨章上,以及一些行動方式;倆人都同意組建軍隊,但在軍隊上,倆人的分歧不大,都認爲應該組建軍隊,但在社會改革和國家將來的建設上,倆人都有很大分歧,未來的新黨的黨綱黨章都是鄧演達起草的,李濟深對此有不同意見,倆人探討過多次,都無法說服對方,另外鄧演達還深深懷疑,有人在勸說李濟深,分裂新黨力量。

在這短短一天內,鄧演達受到了兩個打擊,拒絕了周EN來,此舉埋下了將來與[***]關係的隱患;李濟深離開,新黨還沒成立便分裂了。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吾將上下而求索”

他禁不住想起離搔,這首千年不朽的詩篇,屈原在悲壯中控訴楚國當權者的黑暗,對光明的嚮往,以及自己的救國抱負,可最終他只能坐視楚國走向滅亡,心爲之絕望下,跳進汨羅江。

“我不是屈原,我絕不會跳汨羅江!就算粉身碎骨,我也要堅持下去!”

(未完待續)

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一)第十一節 重振(二)第四節 經濟改革(四)第八節 轉折(一)第六節 救亡(九)第一節 亂起(二)第三節 鏖兵淞滬(十一)第一節 上海陰謀(三)第四十八節 傷懷(四)第五節 號角(六)第三十一節 請戰第四節 塞北烈焰(四)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四)第二節 交易(四)第八節 日薄(十六)第五節 曙光(十八)第二節 投敵(六)第五節 雲集(七)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三)第六節 突破(六)第一節 突破(十五)第五節 盟國(七)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六)第二十七節 轉變(一)第六十五節 說和第三十節 中山艦(九)第五節 友人(三)第二節 投敵(十)第二節 初戰(三)第八節 轉折(二十三)第七節 閃電(十六)第三節 別動隊(三)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七)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四)第一節 上海陰謀(五)第三十八節 鐵軍羣英(一)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三)第四節 密林血戰(二)第四節 以牙還牙(六)第二節 策劃(十二)第三十八節 鐵軍羣英(一)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四)第五節 曙光(一)第九節 豪賭(一)第五節 號角(一)第二十三節 風波(一)第八節 南線(四)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三)第五十九節 遺囑第三節 會戰(十八)第一節 蟄伏(五)第六節 突破(六)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二)第二十九節 婚禮(二)第十節 拉薩風雲(二)第三節 重起(五)第一節 遏制(十)第三節 巧取(五)第一節 奪軍(八)第一節 突破(十)第九節 轉機(一)第八節 天火(四)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九)第十二節 破局第九節 溧水反擊(四)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三)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八)第四節 以牙還牙(十一)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三)第三節 會戰(十八)第三節 鏖兵淞滬(四)第一節 法幣(六)第四十二節 歧路(三)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三)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七)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四)第五節 調整(二)第四十六節 旁觀(五)第一節 上海風波(一)第五節 突擊(三)第二節 投敵(五)第一節 上海陰謀(六)第三十節 中山艦(九)第五節 雲集(八)第五節 曙光(十四)第八節 艱難的花(一)第三節 縱論天下事第四十七節 分路(四)第一節 突破(九)第一節 返川(六)第十節 暗棋(一)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一)第八節 九變(二)第九節 臨沂破軍(八)第七十七節 平叛(一)第七節 風波(十一)第九節 號角(五)第七節 生機(四)第九節 溧水反擊(五)第三十一節 妥協(一)
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一)第十一節 重振(二)第四節 經濟改革(四)第八節 轉折(一)第六節 救亡(九)第一節 亂起(二)第三節 鏖兵淞滬(十一)第一節 上海陰謀(三)第四十八節 傷懷(四)第五節 號角(六)第三十一節 請戰第四節 塞北烈焰(四)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四)第二節 交易(四)第八節 日薄(十六)第五節 曙光(十八)第二節 投敵(六)第五節 雲集(七)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三)第六節 突破(六)第一節 突破(十五)第五節 盟國(七)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六)第二十七節 轉變(一)第六十五節 說和第三十節 中山艦(九)第五節 友人(三)第二節 投敵(十)第二節 初戰(三)第八節 轉折(二十三)第七節 閃電(十六)第三節 別動隊(三)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七)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四)第一節 上海陰謀(五)第三十八節 鐵軍羣英(一)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三)第四節 密林血戰(二)第四節 以牙還牙(六)第二節 策劃(十二)第三十八節 鐵軍羣英(一)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四)第五節 曙光(一)第九節 豪賭(一)第五節 號角(一)第二十三節 風波(一)第八節 南線(四)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三)第五十九節 遺囑第三節 會戰(十八)第一節 蟄伏(五)第六節 突破(六)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二)第二十九節 婚禮(二)第十節 拉薩風雲(二)第三節 重起(五)第一節 遏制(十)第三節 巧取(五)第一節 奪軍(八)第一節 突破(十)第九節 轉機(一)第八節 天火(四)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九)第十二節 破局第九節 溧水反擊(四)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三)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八)第四節 以牙還牙(十一)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三)第三節 會戰(十八)第三節 鏖兵淞滬(四)第一節 法幣(六)第四十二節 歧路(三)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三)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七)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四)第五節 調整(二)第四十六節 旁觀(五)第一節 上海風波(一)第五節 突擊(三)第二節 投敵(五)第一節 上海陰謀(六)第三十節 中山艦(九)第五節 雲集(八)第五節 曙光(十四)第八節 艱難的花(一)第三節 縱論天下事第四十七節 分路(四)第一節 突破(九)第一節 返川(六)第十節 暗棋(一)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一)第八節 九變(二)第九節 臨沂破軍(八)第七十七節 平叛(一)第七節 風波(十一)第九節 號角(五)第七節 生機(四)第九節 溧水反擊(五)第三十一節 妥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