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重起(一)

對這個時期[***]高層領導人,莊繼華所有記憶中只有毛周朱劉,本來還想與林B聊聊,可[***]在抗大出現一次後就再也沒出現過,莊繼華只好作罷。

宮繡畫對徐X前的表現有些不解,徐向前雖然數次出現,但表現非常沉默,他在黃埔時就不是個活躍人物,現在就更沉默了。

“他當然得小心翼翼了,別忘了,他是四方面軍的總指揮,曾經是張國燾最大的武力支持,至少在客觀上是這樣,他這是明哲保身,向前也學聰明瞭。”

莊繼華說這番話時很是感慨,前世總聽這些元帥大將,金戈鐵馬,戰功赫赫,可現實社會卻讓他徹底明白,所謂成王敗寇,古往今來,莫不如是。

徐X前能在四方面軍當上總指揮,指揮部隊縱橫大別山,從湖北殺到陝西,再進四川,四方面軍的驕兵悍將均服從其指揮,說明其作戰上的過人之處,可惜政治上的原因,他的才華早早被雪藏起來,帶兵作戰的機會恐怕少之又少。

與MZD一談後,莊繼華就再沒見到任何一位[***]高級領導人,不過莊繼華已經心滿意足了,兩天後在宣俠父陪同下離開延安返回西安。

西安,十三朝古都,中國最古老的城市,巍峨的城樓,高大的城牆,街面上飄蕩着帶黃土味的秦腔,穿着西裝的青年坐在三百年的湯鍋前,愜意的喝着羊雜湯,西安人從骨子裡透着股歷史自豪。

回到西安不久,李之龍也從二戰區回來了,見面就罵閻錫山是個老滑頭,他在山西被閻錫山擺了一道,閻錫山得知他是來檢查二戰區的軍事運輸,便熱情邀請他到各地看看,李之龍不慮有詐,便欣然同意,閻錫山親自派人陪他前往。

李之龍下去後不久便發現,山西的情況與之前的各戰區均大不相同。山西本就是山地,全省大部分地區均淪陷,部隊分散在敵後,各部隊交通聯繫沒有什麼公路,運輸全靠馬車或驢車。閻錫山以前在山西建有兵工廠,晉軍裝備幾乎全部是山西造。太原淪陷後,兵工廠大部分被毀,只有少數撤退到陝西。蔣介石藉口晉軍有自己的後勤補充,幾乎沒給晉軍任何補充,閻錫山也不客氣用剋扣在山西的中央軍和雜牌軍物資來補充晉軍,爲此,二戰區各系部隊矛盾重重。

如果僅僅如此還可以調解,但山西的情況複雜還在八路軍,山西省內,山脈縱橫,西是呂梁山,東部是太行山,南面是中條山,北面是恆山,中間是太原盆地。抗戰初始,八路軍一進山西便佔據了太行山、恆山、五臺山、呂梁山,在東、西、北,建起三大塊根據地,在根據地內建立地方政權。開始閻錫山與八路軍的關係很好,閻錫山主動邀請[***]幫助建立新軍,可這種良好的關係在武漢失守後破裂。

武漢失守後,國共關係緊張,閻錫山與共C黨的關係同樣緊張,閻錫山發現,GCD大力滲透新軍,新軍四個總隊被全部控制了兩個,剩下兩個也被滲透得很厲害。閻錫山頓時大怒,暗中準備後,在四個總隊中同時動手,成功奪取其中一個總隊的控制權,從另外三個總隊中拉出部分部隊,但大部分部隊被編入八路軍中,雙方關係徹底破裂。八路軍的根據地,閻錫山再也無法插手。

山西境內,國共曰,三方控制地互相交錯,完整的交通路線只有曰軍有,但這條路線也是不安全的,經常遭到襲擊。無論國共,所有運輸路線都是迂迴曲折的,在羣山中摸索,必須提防敵軍、土匪,以及友軍,因爲所有部隊都緊缺。

李之龍作爲軍事運輸總監參議,要關注的當然是後勤運輸,閻錫山讓人陪着他在晉南幾個縣走了一圈,李之龍只能無奈的承認,西南的運輸方式完全不適合山西,在山西不但不能修公路,還必須破壞公路,以免被曰軍利用。

李之龍瞭解了山西的情況後,寫了一份報告,建議在二戰區成立馱馬隊,實行與其他戰區完全不同的後勤體制,主要是採取分區補給,針對敵後各根據地,成立數個分區後勤站,由後勤站向該區域提供補給。此外最重要的是飛行補給,建議在西安成立一支飛行隊,專門負責補給晉北和晉東的敵後部隊的補給。在這分報告中,李之龍還客觀評述了下山西運輸的困難,就這點被閻錫山利用了。

回到克難坡,李之龍才明白閻錫山如此殷勤的原因,原來他剛剛剋扣了中央調給十四集團軍的一批物資,被衛立煌告到蔣介石那裡,閻錫山謊稱這批物資在運輸途中被曰軍搶劫,蔣介石讓戴笠派人調查。

閻錫山以李之龍的第二戰區運輸問題解決報告爲證據和依據,堅決不承認挪用了十四集團軍的物資,更提出增加二戰區物資供給,否則二戰區局勢將變得更加危險。

李之龍這才恍然大悟,憤怒的同時,也連呼上當,但報告已經交上去了,事情已經無法挽回。只得鬱悶中夾着竊喜,能給蔣介石帶來點麻煩,還是讓他多少有點快意。

“在田,你不能再在陝西待着了,”莊繼華聽完李之龍的抱怨後,忍住笑說:“去五戰區,鄧主任在那辦學,陳銘樞也在,你要與他們保持接觸,但不能讓人察覺你們關係密切。”

李之龍稍微楞了下,隨即明白莊繼華的意思,他略想下問:“延安之行讓你不滿意?”

莊繼華沉默下來,沒有直接回答:“無論桌子還是凳子,兩條腿都無法放穩的,只有四條腿才能放穩。”

“那最後一條腿是什麼呢?”李之龍問。

莊繼華走到他面前,看着他的眼睛,輕輕吐出兩個字:“我們。”

我們,兩個字很短,語氣也很輕,但卻象在李之龍耳邊炸響一個霹靂。莊繼華擁有強大的實力,李之龍是意識到的,但他卻從未想過,他們能成爲戰後和平的另外一條腿。

“委員長想削我的權,我可以讓他削,但他散不了我的勢,爲什麼呢?正如你所說,真正願意和我們走在一起的散不了,況且,我這幾年也作了些部署,一些好苗子被我放到各地,以後五戰區就是我們的大本營,你要想法把我們的人調到五戰區,但你不能出面,我也不能出面,讓宋希濂和杜聿明出面,李宗仁比較好說話,而且委員長有換掉他的意思,他不會爲難我們的,何應欽出於對陳誠的不滿,也樂於見到我們制約陳誠。”

說完之後,莊繼華交給李之龍一張名單,李之龍看後有些咂舌,在渝城他幾乎天天與莊繼華在一起,參與了西南開發隊的所有事情,卻對這分名單一無所知。

名單非常詳細,上面不但有這些人現在擔任的職務,還有希望他們擔任的職務,其中有些在部隊中擔任團旅長職務,此次調到五戰區,均上升一級。李之龍可以斷定,這份名單知道的絕不會超過三個人,自己正是那第三個人。不,是第四個人,第三個人很可能是王小山。而且很可能還有一份名單,掌握在宮繡畫手中,莊繼華會在需要的時候,把那些人從各個角落調出來。

“好,我什麼時候走?”李之龍看完後,劃根火柴將名單燒掉。

“最好明天就走,”莊繼華正色說:“委員長在洛陽召開一五戰區長官會議,會議結束後要去五戰區視察,你趕到五戰區後,向委員長解釋報告的事,另外就是參議五戰區的軍事運輸,道路交通狀況,你要記住,將來我們的反攻從五戰區開始,所以你要特別注意五戰區的交通,後勤供應是否能充足,前年我讓鄧錫侯在川東北大巴山地區建了幾家工廠,這幾家工廠沒有上報,本來這是給川軍建的。”

“文革,你兜裡還有那些東西?”李之龍開玩笑的問道。

“沒有了,除了一些還沒確定的東西,其他的你都知道。”莊繼華也笑着迴應:“這些東西是我最近整理出來的,那些人是我平常就留意的,沒有什麼組織,也沒有什麼宣誓,不過我相信他們會跟着我走。”

李之龍心裡沒有什麼芥蒂,第二天便離開西安,到五戰區去了。莊繼華則繼續留在西安,每天優哉遊哉的在附近的歷史名勝地遊玩,似乎天下已經太平,戰火已經遠去。

但戰火沒有遠去,炮聲依舊響徹全球。

在西方,德[***]隊前期勢如破竹的攻勢在斯大林格勒遇到頑強抵抗,保盧斯第六集團軍那些身經百戰的老兵,一隊一隊的消失在斯大林格勒的斷瓦殘壁間,來自萊茵河畔的條頓民族和在冰雪嚴寒的伏爾加河畔的俄羅斯民族,進行着一場意志和智慧的較量。

在酷熱的中東,隆美爾指揮的德意聯軍再度擊潰英軍,突入埃及,攻抵阿拉曼地區,蒙哥馬利臨危受命,擔任英軍第八集團軍司令,指揮部隊在阿拉曼地區建立防線。

在東方,曰軍迫降美菲聯軍後,主力一部南下,準備向新幾內亞發動進攻。另一部則西進緬甸,向緬北的中英聯軍發動進攻,俞濟時指揮遠征軍步步爲營,一點點的消耗曰軍實力。

(未完待續)

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五)第六節 南京戲(二)第九節 溧水反擊(二)第二節 川軍(八)第七節 鎮藍衣(一)第二節 重建(二)第二節 策劃(十一)第七節 風波(三)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二)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二)第四節 外交(八)第四節 戰鼓(三)第二十五節 雲聚(二)第四節 經濟改革(五)第八節 光復武漢(八)第三節 鐵血雄關(四)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一)第八節 光復武漢(二)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三)第五節 曙光(九)第八節 轉折(二十一)第二節 策劃(五)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一)第五十九節 遺囑第五節 反攻(五)第五節 謀功(三)第九節 局勢第七節 生機(五)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五)第七節 風波惡(五)第七節 風波(六)第十節 風雲(八)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三)第三節 戰天津(一)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六)第三節 重起(四)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八)第三節 狙擊(一)第二節 空軍(三)第三節 暗戰(五)第七節 閃電(十五)第四節 塞北烈焰(二)第五節 兩全(三)第十一節 大捷(一)第八節 轉折(七)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八)第六節 波瀾起(三)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一)第六節 波瀾起(一)第一節 奪軍(十三)第五節 反攻(七) 2009第三節 鏖兵淞滬(六)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五)第三節 巧取(二)第二節 策劃(二)第四節 婚禮(二)第十節 大撤退(四)第七節 閃電(十二)第三節 太行行(二)第八節 艱難的花(一)第四節 視察(二)第七節 閃電(八)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九)第六節 攻略山東(八)第六節 禍根(一)第六節 禍根(二)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七)第十六節 誓言第四節 密林血戰(三)第六節 “小文革”(一)第五節 積聚(九)第十節 風雲(十二)第九節 魅影(五)第六十六節 綱領第八節 天火(十)第十節 風雲(二)第十一節 反擊閃電(二)第一節 挽弓(五)第六節 爾虞我詐(九)第十節 風雲(一)第八節 天火(四)第七節 風波(十二)第五節 雲集(一)第一節 德黑蘭(十四)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六)第二節 察東收編(十一)第八節 轉折(十九)第八節 轉折(十九)第一節 挽弓(十四)第六節 戰地黃花(一)第四節 塞北烈焰(五)第六十三節 羣毆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三)第三節 魅影(一)第三節 重起(九)第二十四節 後備役第五節 反攻(四)第十節 虎嘯(八)第八節 離校
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五)第六節 南京戲(二)第九節 溧水反擊(二)第二節 川軍(八)第七節 鎮藍衣(一)第二節 重建(二)第二節 策劃(十一)第七節 風波(三)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二)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二)第四節 外交(八)第四節 戰鼓(三)第二十五節 雲聚(二)第四節 經濟改革(五)第八節 光復武漢(八)第三節 鐵血雄關(四)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一)第八節 光復武漢(二)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三)第五節 曙光(九)第八節 轉折(二十一)第二節 策劃(五)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一)第五十九節 遺囑第五節 反攻(五)第五節 謀功(三)第九節 局勢第七節 生機(五)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五)第七節 風波惡(五)第七節 風波(六)第十節 風雲(八)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三)第三節 戰天津(一)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六)第三節 重起(四)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八)第三節 狙擊(一)第二節 空軍(三)第三節 暗戰(五)第七節 閃電(十五)第四節 塞北烈焰(二)第五節 兩全(三)第十一節 大捷(一)第八節 轉折(七)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八)第六節 波瀾起(三)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一)第六節 波瀾起(一)第一節 奪軍(十三)第五節 反攻(七) 2009第三節 鏖兵淞滬(六)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五)第三節 巧取(二)第二節 策劃(二)第四節 婚禮(二)第十節 大撤退(四)第七節 閃電(十二)第三節 太行行(二)第八節 艱難的花(一)第四節 視察(二)第七節 閃電(八)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九)第六節 攻略山東(八)第六節 禍根(一)第六節 禍根(二)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七)第十六節 誓言第四節 密林血戰(三)第六節 “小文革”(一)第五節 積聚(九)第十節 風雲(十二)第九節 魅影(五)第六十六節 綱領第八節 天火(十)第十節 風雲(二)第十一節 反擊閃電(二)第一節 挽弓(五)第六節 爾虞我詐(九)第十節 風雲(一)第八節 天火(四)第七節 風波(十二)第五節 雲集(一)第一節 德黑蘭(十四)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六)第二節 察東收編(十一)第八節 轉折(十九)第八節 轉折(十九)第一節 挽弓(十四)第六節 戰地黃花(一)第四節 塞北烈焰(五)第六十三節 羣毆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三)第三節 魅影(一)第三節 重起(九)第二十四節 後備役第五節 反攻(四)第十節 虎嘯(八)第八節 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