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復辟大戲開鑼了

民國六年三月,陸榮廷從兩廣經徐州赴北京,張勳迎陸於車站。

兩人是老朋友老同事,張堅邀陸赴帥府歡聚,他在宴會中向陸談起“民國不如清朝,共和制度不如君主政體”,以試探陸的態度。

陸仍不置可否,而張卻認爲潘博的遊說已經成功,陸確不表示反對,只是不便公開贊成復辟而已。

後來陸榮廷入京後,曾往故宮謁見溥儀。外間有陸獻女爲妃的謠言,使張勳更確信不疑陸是自己人了。

“南陸”已沒問題,下一步是“北馮”了。

當督軍團在北京城鬧得烏煙瘴氣的時候,馮國璋派潘到徐州來探聽張勳對時局的態度。張勳問起馮的態度。

潘博信口開河地說:“華帥是個胸無主見的人。不過善於謀己,如果大帥和北洋諸帥都主張復辟,華帥一人不會反對的。”

潘的話正和張對馮的看法一致。

張爲了慎重起見,寫信給馮,把府院之爭等歸咎於國民黨,捏指那是國民黨企圖推翻北洋政.府的政治陰謀。他在信中對國體問題提出疑問,暗指“民主共和”不合國情。

信的末了他寫道:“爲了抵制西南,爲了鞏固北洋團體,必需另謀解決時局的方策。”這是張在對馮投石問路,想窺探馮對復辟的態度。

幾天以後,馮國璋回信完全同意張的意見。請張主持所謂的“對策”,表示自己願追隨其後。張接到馮這封信後,完全放心了。

可是,這不是真的。原來馮回張這封信,馮不但未曾過目,甚至連張給他的信都根本不知道。

當潘博知道張勳寫信給馮國璋的用意後,立即打密電給胡嗣瑗,叫他用馮的名義答覆張一封信。囑咐胡不必給馮過目,覆信要能使張滿意。

馮素來不大看公事,胡便可以肆意妄爲。

這時,日本政.府派參謀次長田中到中國來,鼓勵中國對德參戰,同時和段內閣秘密接洽中日軍械借款。

田中於五月十四日到徐州訪問張勳。田中向張勳表示,中國局勢非常混亂,日本政.府對此非常關切。倘若這個局勢是由於制度問題所致,而中國有實力人士認爲共和制度不適合中國國情,非採取收拾時局的其他途徑,則日本政.府也願意予以善意而適當的援助。

張於是認爲,日方是會支持清廷復辟的。

前面已經說過,黎、段兩人本來都是極看不起張勳的,但是當他們迫切需要外援的時候,就把這個怪物當作爭相拉攏的對象。他們對張勳同樣有一種錯誤的看法,以爲張勳是一個不善於使用政治陰謀,不會玩弄兩面手腕的爽直漢子。

在黎、段兩人爭相拉攏的時候,張勳對黎說的是一套,對段說的是另外一套。他的目的是要利用黎逐段下臺,然後利用督軍團逐黎而擁溥儀再登大位。當督軍團與黎因解散國會問題僵持不下的時候,他又電邀督軍團到徐州舉行第四次徐州會議。

五月二十三日,由北京掛專車直放徐州的有倪嗣沖、張懷芝、王佔元、趙侗、李厚基和各省軍閥代表共計二十餘人。

值得注意的是,孟恩遠隨車到天津就下了車,曹錕託病回到保定,原來在天津的李純也未隨同前往,王佔元在徐州只住了一夜就由隴海路到鄭州轉車南下。

因此,實際上參加第四次徐州會議的只有督軍團的一部分和一些軍閥代表。但是,第四次徐州會議有五個督軍親自參加,這就比以前的三次徐州會議顯得更爲顯赫一些了。

如果說前三次徐州會議的議題主要是謀取北洋內部的團結,那麼第四次徐州會議則是不折不扣的復辟會議。

張勳的總司令官張文生後來回憶,開會的時候張勳沒出席,而是讓他的秘書長萬繩栻做傳聲筒。

會議開始後,督軍們公推張勳挑頭兒倒黎,然後請馮國璋出任總統,總理還由段祺瑞當。

萬繩栻知道張勳的目標是讓遜帝溥儀復位,因此雙方沒談攏。

晚宴上,負責招待的張文生不勝酒力,倒在沙發上睡着了。

迷迷糊糊之間,他聽到徐樹錚對倪嗣沖說:“他(張勳)是復辟的腦子,別的他聽不入耳,咱們就贊成他復辟,等他復辟時咱們再想別的法子。”

接着有人說:“走,咱們找他當面談談。”

爾後,一行人徑直去找張勳。聽完這番對話,張文生感到這些人並不真心同意復辟,他們只想拿張勳當槍使,把黎元洪趕下臺。

他去找張勳彙報,卻看到張勳與衆人正聊得起勁,復辟大計似乎已然敲定。忠言逆耳,此時再說什麼,張勳也聽不進去了。

衆人商定,張勳作爲調停人進京調解府院之爭,然後解散國會,將黎元洪趕下臺,迎溥儀復位。

復辟事宜談妥後,張勳令人找來一塊黃綾子,讓大家在上面簽字畫押。簽字的人有安徽省長倪嗣沖、徐樹錚、馮國璋的代表胡嗣瑗、段祺瑞的代表曾毓雋,甚至還包括南方的革命黨人譚延闓。

據張文生回憶,這塊簽了字的黃綾子,原本是張勳的二太太找來給少爺祛邪用的,此時卻成了歷史見證。

明眼人一看便知,這些響應者不過是政治投機而已,只有張勳信以爲真。於是,一場荒唐的復辟大戲正式開鑼了。

隨後討論到實行復闢的策略問題,決定先由參加會議及有關各省的督軍宣佈與北京政.府脫離關係,要挾黎解散國會。張勳暫時則不參加,僞裝成“調合人”。

二十四日,張勳根據會議所決定的策略,電黎雲:“各省督軍及各省代表二十餘人昨晚偕同到徐,以憲法問題就商。旋奉公府秘書廳漾電開……等因。鹹以民國適用責任內閣制,凡任免官吏,向由國務院發出,非由國務總理副署,不能發生效力。秘書廳職司機要,對於此事,本無責任可言,今忽逾越職權,擅發通電,宣佈命令,殊屬創舉,當然不能認爲有效。共和國家首重法治,如果任意出入,人民將何適從?中央現既首先破壞法律,則各省惟有自由行動等語。事關法律問題,理由極爲充分,如無持平辦法,必將激生他變。謹飛電直陳,敬候鈞裁。”

這個電報是以第三者的口吻,以關懷黎的口吻說出來的,暗示他願意出面來擔任黎與督軍團之間的調合人。

當張勳在徐州起勁地搞復辟時,北京的黎元洪卻一無所知。他以爲免去段祺瑞總理職務,就可以去掉一直以來的這塊心病,沒想到事與願違。

不過,他的噩夢還剛剛開始。

他不是北洋派,也不被北洋集團待見,當初能力排北洋衆人的反對而當上總統,很重要的是有段祺瑞極力維持。他從來沒有想到要與北洋派爲敵,他的目的僅僅在於排去一個目無總統的段祺瑞。爲了避免北洋派因免段而可能引起誤解,所以不止一次地請北洋派元老徐世昌繼段之後組織內閣,但是在天津的徐則堅決不肯趟這渾水。

黎又請北洋派的另一大佬——王士珍組閣。五月二十日黎曾到王宅苦口勸駕,王也不肯這個時候得罪段,說來說去,最後只答應在新內閣中擔任陸軍總長,以便隨時爲總統幫忙。

當天,黎向國會提出了以李經羲爲國務總理的同意案。

黎命李經羲組閣,李經羲是李鴻章的侄子,與北洋系是有淵源的。很明顯,用李經羲是黎元洪安定北洋派和拉攏張勳的一種手段。

這時,北洋集團內部意見也很分歧,以馮國璋爲首的直係軍閥,紛紛表示了與他們的同僚的不同態度。馮回答督軍團的電報,反對解散國會,勸他們在行動上應當慎重點。他致電王士珍勸其出來組織內閣。

孟恩遠、李純、曹錕、田中玉、陳光遠、江朝宗、陸建章等紛紛電勸王士珍組織內閣。二十六日,重行回到北京的孟恩遠、李純偕同謁見黎,請改提王士珍組織內閣。

黎說:“我原來是希望聘卿組閣的,但是他不肯答應,如果你們能夠說服他,我的諮文隨時可以收回來改提組閣人選。”

同時,孟恩遠聲明他列名於督軍團請解散國會的呈文,並非出於己意。王佔元也派何佩瑢到北京,向黎作了同樣聲明。

黎的勸駕和直係軍閥的表示擁護,使王士珍陷於難於應付的境地。

他向黎表示,只求不強迫他擔任總理,他願意負責維持北京治安以報總統。

二十五日,他召集北京軍警長官在國務院參陸辦公處舉行訓話,勉勵他們各守職責,維持北京治安。二十六日,他發出電報爲李經羲捧場。

二十七日,黎發出電報說:“芝泉解職,初議請東海出山,未獲允諾,逐堅請聘卿擔任,專使絡繹,繼以親往,再三敦勸。聘卿則推薦仲軒(李經羲),自願居陸軍總長之職,時期急迫,不得不曲徇其請。”

二十七日爲星期日,衆議院破例開會,在四百八十三票中以三百三十八票通過李經羲爲國務總理的同意案。二十八日,參議院又以一百六十六票對二十六票獲得通過。國會匆匆通過李內閣,並不是喜歡這個曾經做過前清督撫和洪憲舊臣的老官僚,同樣是想通過他的關係,安定北洋派,拉攏張勳,以免時局更趨嚴重。

李經羲在國會通過他的任命案後,馬上打電報給張勳徵求意見。這時他人在北戴河,知道他所恃的王牌是張辮帥。

張勳這時還要製造假象,給李覆電:“蒼生霖雨,允符衆望”八個字。

他同時給總統府電報說:“中央困難情形,已分告各督,務以國家爲重,乞勿念。”

二十八日,黎任命李經羲爲國務總理的命令發表後,王士珍又有電報力勸北洋派各省督軍電賀李內閣。於是三天以前還極力主張王士珍組閣的直係軍閥,都有電報向李內閣致賀。馮國璋雖然沒有賀電來,但也致電黎,同意李經羲組織內閣。

第126章 宋教仁遇刺案第125章 中國憲政之父第591章 胡適和陳光甫第540章 胡適面見溥儀第448章 特別的表現第103章 速定大計折第60章 山雨欲來第381章 河南的戰火第431章 勤工儉學第82章 一明一暗第182章 開張第429章 辭職第195章 師直爲壯第360章 唐繼堯的選擇第290章 關外的亂子第534章 〈水滸傳〉考證第7章 奇遇第351章 直皖之戰第100章 兩邊都難第487章 民主政體的嘗試第27章 如願以償第90章 汪袁配合第494章 與基督教擦肩而過第431章 勤工儉學第427章 領銜新的教育部第309章 南雄之戰第411章 點翰林第580章 胡適的廣西之旅第138章 總統選舉第182章 開張第181章 黎元洪捍衛共和第440章 學科改革第333章 揚眉吐氣的陸徵祥第530章 白話詩第179章 司馬昭之心第51章 倉惶跑回天津第515章 掀翻偶像第54章 所謂的據實復奏第145章 搶救國會第5章 去買官第228章 瑞澂的下馬威第186章 成功出走第555章 無爲而治第505章 異曲同工第487章 民主政體的嘗試第297章 自欺欺人第304章 平江阻擊戰第393章 羣雄逐鹿第262章 張作霖和馮德麟第451章 百花齊放第136章 民心所向第26章 想起一個人第60章 山雨欲來第478章 走出家門第567章 麻煩未了第197章 廣西護國獨立第412章 “甲午”之後第89章 出師未捷第140章 袁世凱的心病第540章 胡適面見溥儀第166章 實情第206章 各有所求第498章 “世界公民”第408章 事母極孝 割肉救親第258章 浙江局勢第428章 大學令第26章 想起一個人第418章 開始革命生涯第350章 大戰在即第58章 離開老巢第543章 堅定地和蔡元培站在一起第456章 收穫頗豐第445章 與林紓的爭論第313章 如此選舉第60章 山雨欲來第381章 河南的戰火第477章 胡適回憶其母(原文)第407章 童子試第327章 這不是和平第137章 名流內閣第266章 督軍會呈文第589章 以講演爲武器的戰士第124章 八大政綱第269章 復辟大戲開鑼了第39章 全力追剿第124章 八大政綱第103章 速定大計折第31章 戊戌變法第1章 袁項城出生第272章 張勳復辟第436章 恐怕找不出第二個第555章 無爲而治第14章 平定政變第299章 馮國璋南巡第322章 徐樹錚展示作爲的機會第595章 迴歸做學問第534章 〈水滸傳〉考證第496章 胡適的憂慮第612章 維持“法統”第34章 自保
第126章 宋教仁遇刺案第125章 中國憲政之父第591章 胡適和陳光甫第540章 胡適面見溥儀第448章 特別的表現第103章 速定大計折第60章 山雨欲來第381章 河南的戰火第431章 勤工儉學第82章 一明一暗第182章 開張第429章 辭職第195章 師直爲壯第360章 唐繼堯的選擇第290章 關外的亂子第534章 〈水滸傳〉考證第7章 奇遇第351章 直皖之戰第100章 兩邊都難第487章 民主政體的嘗試第27章 如願以償第90章 汪袁配合第494章 與基督教擦肩而過第431章 勤工儉學第427章 領銜新的教育部第309章 南雄之戰第411章 點翰林第580章 胡適的廣西之旅第138章 總統選舉第182章 開張第181章 黎元洪捍衛共和第440章 學科改革第333章 揚眉吐氣的陸徵祥第530章 白話詩第179章 司馬昭之心第51章 倉惶跑回天津第515章 掀翻偶像第54章 所謂的據實復奏第145章 搶救國會第5章 去買官第228章 瑞澂的下馬威第186章 成功出走第555章 無爲而治第505章 異曲同工第487章 民主政體的嘗試第297章 自欺欺人第304章 平江阻擊戰第393章 羣雄逐鹿第262章 張作霖和馮德麟第451章 百花齊放第136章 民心所向第26章 想起一個人第60章 山雨欲來第478章 走出家門第567章 麻煩未了第197章 廣西護國獨立第412章 “甲午”之後第89章 出師未捷第140章 袁世凱的心病第540章 胡適面見溥儀第166章 實情第206章 各有所求第498章 “世界公民”第408章 事母極孝 割肉救親第258章 浙江局勢第428章 大學令第26章 想起一個人第418章 開始革命生涯第350章 大戰在即第58章 離開老巢第543章 堅定地和蔡元培站在一起第456章 收穫頗豐第445章 與林紓的爭論第313章 如此選舉第60章 山雨欲來第381章 河南的戰火第477章 胡適回憶其母(原文)第407章 童子試第327章 這不是和平第137章 名流內閣第266章 督軍會呈文第589章 以講演爲武器的戰士第124章 八大政綱第269章 復辟大戲開鑼了第39章 全力追剿第124章 八大政綱第103章 速定大計折第31章 戊戌變法第1章 袁項城出生第272章 張勳復辟第436章 恐怕找不出第二個第555章 無爲而治第14章 平定政變第299章 馮國璋南巡第322章 徐樹錚展示作爲的機會第595章 迴歸做學問第534章 〈水滸傳〉考證第496章 胡適的憂慮第612章 維持“法統”第34章 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