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君臣之爭

江陵府。

“這麼說來,那謝道清目前已經被帶到這裡了嗎?”蕭鳳看着眼前之人,詢問道。

陳子昂叩首回道:“正是!只是她因爲一路奔波,目前身體稍有抱恙,所以暫時在元妙觀靜修。”

“原來如此?”蕭鳳稍微嘆息,眼看着陳子昂臉上佈滿風霜、一副疲憊之感,當即訴道:“這一路,也是幸苦你了,就先下去歇息吧。”

“多謝主公。”陳子昂道謝道,只是他旋即想起一人來,當即擡起頭來,訴道:“只是主公,我在回來之前曾經去八公山見過一人,那人要求跟隨我一起前來,不知主公是否願意接見?”

“誰?”

蕭鳳稍感意外,此番行動她的目的只在謝道清,至於那些呂師孟、文天祥之類的,並不在目標之中。

畢竟以這些人的脾性,也斷然不可能當真屈服她之下,若是勉強將其留下,反而容易損及自身,自然也就放棄了延攬的目的了。

“昔日宋朝丞相章鑑。”陳子昂頓了頓,旋即訴道。

蕭鳳一時訝然,口中唸了一下:“章鑑?他找我什麼事情?”

“不知。只是那人突然提出來的,我考慮到此人曾是宋朝宰相,所以便讓他加入其中了。”陳子昂回道,腦中也不免記起了當初面見章鑑的場景來。

那時候他剛從那戰場離開,爲了避免被元軍發現,所以也沒急着選擇離開,而是先在臨安之內潛伏了半個月時間,等到風聲消停之後方纔啓程離開臨安。

而在這段時間之內,陳子昂也抽空將秋霜、胡澤民兩人的屍身收斂起來,並且將其帶到了八元山,然後將兩人安葬在這裡了。

這裡處於深山之中,幽靜偏僻、山景優美,平日裡除了砍柴的樵夫,自然也沒有人打擾,乃是最佳的隱居之地,若是將兩人安葬在這裡,也能避開山下的紛擾吧。

當初時候,陳子昂是這麼想的。

至於那山中奇人,他在和姜才聯繫的時候,便隱隱猜出了對方身份不凡,要不然不會僅憑一塊玉佩,便能夠讓李庭芝派出姜才執行任務,等到和趙孟傳、謝昌元對陣之後,方纔知曉對方身份,恰逢此時那章鑑也有所意動詢問發生的事情,便將一切都告訴了章鑑。

聽罷這些之後,章鑑這才選擇了下山,而這一路上能夠安然無恙,也是多虧了他暗中佈置,方纔沒有驚擾沿路元軍。

“原來如此?”

細細聽了陳子昂的講述,蕭鳳也對章鑑此人倍感興趣,訴道:“既然如此,那就讓他上來吧。正好我也有些事情,想要和他商量一下。”站起身來,蕭鳳整了整衣襟,讓自己稍微顯得有些氣勢。

陳子昂就此退下,很快的便讓那章鑑走了上來。

“在下章鑑,這廂叩見晉王殿下了。”緩步走了上來,章鑑對着蕭鳳躬身一拜。

“晉王殿下?”蕭鳳搖了搖頭,自嘲般的說道:“宋朝都已經完蛋了,說什麼晉王殿下,也全都是虛的。承蒙不起,你還是叫我首相吧。畢竟我現在乃是華夏軍首相,也算是名正言順!”指了指旁邊準備好的座椅,訴道:“你還是坐下吧,畢竟這一路奔波,肯定已經累了吧。”

“這倒也是。”

章鑑倒也不怎麼拘束,大大咧咧的做了下來。目光透着審視看了一下蕭鳳。

蕭鳳頓感彆扭,問道:“你看我幹什麼?”雖是一軍統帥,但她也是女子,被這麼看着自然也會感到彆扭。

“沒什麼。只是感嘆蕭首相修爲精湛,論歲數也只比我小六年,沒想到卻還是這般貌美。”章鑑搖着頭,又摸了一下自己那滿頭白髮,苦惱回道:“只可惜我已經老態龍鍾了,只怕也沒幾年可活的了。”

的確,或許是因爲駐顏有術,蕭鳳雖是年過六十,秀髮以及烏黑亮麗,臉上更是不曾出現皺紋,只是那偶然露出的疲倦,會讓她看起來顯得蒼老一點。

至於章鑑,則完全就是一副糟老頭子的模樣,頭髮花白、滿臉皺紋,若非雙目熠熠生光,在別人看來,只怕也是行將朽木了。

“哈。”

蕭鳳噗嗤一聲笑了起來,先前的莊嚴氣氛也頓時崩潰,回道:“你在意的,只是這些嗎?”

“難道不行嗎?”

章鑑反問道:“人之百年,不過白駒過隙。譬如這世道,又有誰會想到,金朝、宋朝,竟然會在這短短百年之內,紛紛崩潰?這般世道,我已經無能爲力,只能寄託己身,若是能多活幾年,也是好的。”

於他年少時候,那金朝乃是最大的威脅,父親也曾多次說了,要北伐中原什麼的,然而那金朝早已覆滅,宋朝也沒有完成北伐中原的志願,反而自己被新晉崛起的元朝給滅了。

如今這華夏軍又是冒出來,甚至隱隱之中還有取代元朝的跡象。

這般變化,當真是讓人驚起。

蕭鳳爲之感嘆,也道:“這倒是如此。”念及這數十年一路走來,她也感到疲倦,有的時候也曾想過是否應該放下重則,只是一想到未盡事業,還是撐起身子繼續堅持下去。

“只是你找我來,又是爲了什麼?莫不是想要說服我,重建宋朝嗎?”擡起頭來,蕭鳳看着章鑑。

章鑑搖搖頭,回道:“當然不可能。畢竟那宋朝已然亡了,就算是將其重建起來,也不過是拖延滅亡的時間而已,根本就無法抵抗元軍。”

“哦?這是爲何?”

蕭鳳稍有詫異,凝視着章鑑,對於重建宋朝,她自然是沒有任何興趣,而那被立起來的趙昺,也不過是一個招攬人才的棋子罷了,等時候到來,她並不介意將其丟了。

身爲上位者的覺悟,蕭鳳從來就不缺乏。

章鑑深吸一口氣,訴道:“蕭首相,你也曉得我朝雖是未曾一統華夏,但也算得上是幅員遼闊、人口弗盛,軍中更是帶甲百萬。既然如此,爲何屢次被北方韃子挫敗,甚至一路南逃,直到現在徹底覆滅?”

“哦?願聞其詳!”

蕭鳳心中雖是有所了悟,但眼見對方態度真誠,自然是令其開口解釋道。

章鑑深吸一口氣,訴道:“很簡單,那就是君相不和!”

“君相不和嗎?”蕭鳳若有所思,繼續問道:“何解?”

章鑑回道:“素聞蕭首相學識淵博,應當知曉自先秦建立以來,我華夏曆代制度變遷吧。”

“這是自然。自祖龍出世以來,奮六世之餘烈,方纔這偌大華夏之上,建立了中央王朝。自此之後,方有我華夏文明。”蕭鳳闔首回道。

若以華夏文明淵源來說,能夠自三皇五帝開始說起,但若論對華夏文化的理論構建,卻是在春秋、戰國時代開始完善,並且直到秦朝出現之後,方纔真正的完成了一統,建立了直到今日也不曾落後的郡縣制。

書同文、車同軌!

百代猶行秦法政,可不是說着玩的。

“沒錯。”

章鑑闔首回道:“但是蕭首相也應該知曉,這郡縣制雖是建立起來,但是卻帶來了一個問題。”

“什麼問題?”蕭鳳若有所思。

章鑑緩緩說道:“政出何方!”

“的確如此。”蕭鳳闔首回道:“祖龍雖是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將各地治權收歸己有,然而行事未免太過急躁,並未能建立起相應的制度來,不然的話秦也不會二世而亡。”

“沒錯。而這最核心的問題所在,便是在於君權與相權。口含天憲、令處於上,對於君王來說,自然認爲自己應當掌握所有權利。然而君王養於深宮,如何知曉地方百姓疾苦,對於如何治理地方,更是一竅不通,自然需要宰相輔佐,如此才能上下相制,維持朝廷安寧。”

章鑑緩緩說道:“其後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便是爲了解決這個問題。”

“只可惜這法子終究失敗了,反而成了漢朝覆滅的根源。”蕭鳳笑了笑,口中帶着輕蔑之態:“那些世家豪族終究難以忍受被那君王欺辱,自然也就奮起反抗。由此,方有後來的百年之禍。”

章鑑無奈搖頭,回道:“正是如此。那帝王雖是強大,天生便有着莫大威能,然而除了首代帝王之外,餘者莫不是碌碌而爲,縱有才華出衆者,也不過是蜻蜓點水,掀起的波瀾也會被瞬間吞沒,直到最後反而讓那駑鈍之輩上位,更是令人可笑。”說到此處,他不免笑了一聲,卻是想起了那宋度宗,能讓這般癡傻之人上位,也足以證明這所謂的君王,是何等的不靠譜。

“也因此,方纔需要首相輔佐。”

蕭鳳臉上帶着看透世事的智慧,說道:“相較於那高高在上的君王,自底層上來的首相更清楚如何維持官僚運轉,確保地方安寧。也因此,所以那儒家之中,便多以君臣相得爲重,只因爲他們也明白,若是沒有賢相輔佐,縱然那君王如何聰慧,也斷然無法保證治下安然無恙。只是可惜了……”

說到這個時候,蕭鳳搖了搖頭,臉上透着一股子嘲諷來:“所謂的君臣相得,哪裡來的那麼容易?”

“確實如此。”

章鑑一時黯然,他也是歷經兩代君王,自然知曉藏在那所謂的君臣相得之下,究竟是怎麼樣的隱患。

便數宋朝歷代宰相,一如史彌遠、賈似道、丁大全這般奸相比比皆是,而他們之所以能夠橫行朝野,肆無忌憚的打壓羣臣,又是因爲什麼原因?

不過是因爲那些君王無法完成治理天下的責任,只能寄託於這些首相身上罷了。

第二百七十五章不行!第七十四章心不甘再入高苑,早操後毒計肆掠第三章劣頑童,終困昇仙臺第三百二十九章安慶之戰(二)第四十章生死一瞬間,各自有下策第六章長安新貌第一章醉香樓宴會開啓,平靜中波瀾翻涌第一百五十章心思各異第四十五章心存怨憤氣未消,黃泉錯過異心生第十七章道汝三罪責,神火欲淨世第二百八十六章酒中有毒第一百一十九章敗虎臣段陵稱雄,問根源方知功績第七十一章玄陽戰心咒,武清有危險第四十二章口宣聖訓斥匪兵,儒道爭鋒難分斷第三十三章滿堂驚懼歡慶無,轉瞬壽宴作喪事第一百五十五章絕殺之計,生死再分第三十八章乘勝追擊第一百零一章炸密室奪取賬簿,剛起義慘遭鎮壓第六十三章求援第一百二十七章真正的目標第七十八章矢志復四川,壯心猶未冷第十二章香池濃,誰解女兒身?第一百八十八章暴露的陰謀第四百二十章帝黨非帝、相黨非相第一百三十八章撤軍第三百四十三章我大宋,就這麼亡了?第十三章佛道辨緣由,全真亦敗走第一百零九章汴京內蒙軍撤退,城頭前兩軍交匯第六十一章前往延安府第四百一十二章未來的發展第四十章兄弟齊心,其利斷金第九十三章大明湖凡塵依舊,城隍廟梟雄末路第三百三十五章口舌之利第四十二章勝利了第十章二郎廟,英雌逞雄威第四十六章家賊難防第四十章慈恩寺第五十七章命垂危又見異人,訴緣由只爲等人第一百一十八章僞裝第五十二章“駙馬府?”第三百八十九章殘兵敗將第四百三十五章海攻第五十三章朝堂第七章屠殺第四十六章衆人出,齊心斬邪魔第八十章主力出目標榆社,對未來歷史無常第六十九章如閃電火鳳降臨,設伏擊恩怨全出第七十九章起異心目標汗位,山洪出攻勢被阻第四百一十九章猜測的“真相”第六十五章太子臨衆人慌亂,入中都王著斬敵第十七章突來的兇案第兩百零一章刀劍合力抗長槍第一百三十一章石卵碎蕭鳳重生,驪山崩祖龍入世第十三章淨火焚世中,驅逐韃靼時第七十八章權臣第一百零八章入深林尋找援手,定盟約一起對敵第一百九十章暗樁第一百零七章入川第一百四十五章最終決戰(六)第五十三章風蕭索殘兵哀嘆,定軍政捲土再來第六十八章萬花谷,天女本非凡第四百三十九章“死人”復活第九十八章窮途末路第五十三章廝殺酣,輸贏定死生第一百七十九章衆人的決定第三十八章狂雷滅萬物,神焰護根本第七章城門口衆人訴罪,苦禪林決議約定第二百三十五章四十年了第二十六章風急雨驟蔽天日,雙方勢力俱驚起第三百四十七章前朝遺老第十九章按兵不動藏詭計,心如火焚問計策第二十九章熊孩子,任性鬧衙門第三十九章論赤賊耀卿解惑,滅赤鳳兵進靜海第一百六十七章終路(五)第八十七章歸德堡第十八章壯志第八十五章可汗病羣臣騷動,元庭中陰謀涌動第五章月輝對話中,思緒已成型第二百九十六章灰燼第一百六十四章終路(二)第一百零四章校場上挪移開始,雷芒動敵人再現第三百七十四章佛與魔第三十章兵勢急羣情洶洶,潮水下暗流涌動第四十一章入深林又見隱士,清樂社仗武欺人第七十五章收復德靖寨第一百三十七章酒席下的真面具第一百一十六章反擊的號角第四十一章入深林又見隱士,清樂社仗武欺人第一百七十三章終路(十一)第五十五章運軍械兩人相見,頌衷情姐妹情深第一百二十三章臨安內頹勢難阻,朝堂上忠言難說第兩百一十八章逼宮第三十六章問緣由,向來隨心走第七十三章破軍陣狼狽逃竄,議降軍民心爲本第二百六十三章可笑第十四章沁水河畔敵蹤現,左權縣中金水出第四百四十五章鬧劇第兩百一十八章逼宮第九十五章敗!第二百七十一章權力的基礎
第二百七十五章不行!第七十四章心不甘再入高苑,早操後毒計肆掠第三章劣頑童,終困昇仙臺第三百二十九章安慶之戰(二)第四十章生死一瞬間,各自有下策第六章長安新貌第一章醉香樓宴會開啓,平靜中波瀾翻涌第一百五十章心思各異第四十五章心存怨憤氣未消,黃泉錯過異心生第十七章道汝三罪責,神火欲淨世第二百八十六章酒中有毒第一百一十九章敗虎臣段陵稱雄,問根源方知功績第七十一章玄陽戰心咒,武清有危險第四十二章口宣聖訓斥匪兵,儒道爭鋒難分斷第三十三章滿堂驚懼歡慶無,轉瞬壽宴作喪事第一百五十五章絕殺之計,生死再分第三十八章乘勝追擊第一百零一章炸密室奪取賬簿,剛起義慘遭鎮壓第六十三章求援第一百二十七章真正的目標第七十八章矢志復四川,壯心猶未冷第十二章香池濃,誰解女兒身?第一百八十八章暴露的陰謀第四百二十章帝黨非帝、相黨非相第一百三十八章撤軍第三百四十三章我大宋,就這麼亡了?第十三章佛道辨緣由,全真亦敗走第一百零九章汴京內蒙軍撤退,城頭前兩軍交匯第六十一章前往延安府第四百一十二章未來的發展第四十章兄弟齊心,其利斷金第九十三章大明湖凡塵依舊,城隍廟梟雄末路第三百三十五章口舌之利第四十二章勝利了第十章二郎廟,英雌逞雄威第四十六章家賊難防第四十章慈恩寺第五十七章命垂危又見異人,訴緣由只爲等人第一百一十八章僞裝第五十二章“駙馬府?”第三百八十九章殘兵敗將第四百三十五章海攻第五十三章朝堂第七章屠殺第四十六章衆人出,齊心斬邪魔第八十章主力出目標榆社,對未來歷史無常第六十九章如閃電火鳳降臨,設伏擊恩怨全出第七十九章起異心目標汗位,山洪出攻勢被阻第四百一十九章猜測的“真相”第六十五章太子臨衆人慌亂,入中都王著斬敵第十七章突來的兇案第兩百零一章刀劍合力抗長槍第一百三十一章石卵碎蕭鳳重生,驪山崩祖龍入世第十三章淨火焚世中,驅逐韃靼時第七十八章權臣第一百零八章入深林尋找援手,定盟約一起對敵第一百九十章暗樁第一百零七章入川第一百四十五章最終決戰(六)第五十三章風蕭索殘兵哀嘆,定軍政捲土再來第六十八章萬花谷,天女本非凡第四百三十九章“死人”復活第九十八章窮途末路第五十三章廝殺酣,輸贏定死生第一百七十九章衆人的決定第三十八章狂雷滅萬物,神焰護根本第七章城門口衆人訴罪,苦禪林決議約定第二百三十五章四十年了第二十六章風急雨驟蔽天日,雙方勢力俱驚起第三百四十七章前朝遺老第十九章按兵不動藏詭計,心如火焚問計策第二十九章熊孩子,任性鬧衙門第三十九章論赤賊耀卿解惑,滅赤鳳兵進靜海第一百六十七章終路(五)第八十七章歸德堡第十八章壯志第八十五章可汗病羣臣騷動,元庭中陰謀涌動第五章月輝對話中,思緒已成型第二百九十六章灰燼第一百六十四章終路(二)第一百零四章校場上挪移開始,雷芒動敵人再現第三百七十四章佛與魔第三十章兵勢急羣情洶洶,潮水下暗流涌動第四十一章入深林又見隱士,清樂社仗武欺人第七十五章收復德靖寨第一百三十七章酒席下的真面具第一百一十六章反擊的號角第四十一章入深林又見隱士,清樂社仗武欺人第一百七十三章終路(十一)第五十五章運軍械兩人相見,頌衷情姐妹情深第一百二十三章臨安內頹勢難阻,朝堂上忠言難說第兩百一十八章逼宮第三十六章問緣由,向來隨心走第七十三章破軍陣狼狽逃竄,議降軍民心爲本第二百六十三章可笑第十四章沁水河畔敵蹤現,左權縣中金水出第四百四十五章鬧劇第兩百一十八章逼宮第九十五章敗!第二百七十一章權力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