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節 驅狼引虎(下)

烏恩其立即明白了師兄的意思,生怕被他全說完了,顯得自己無能,連忙搶前一步道:“不錯,師尊,這七人的神念修持有不凡之處,想必是有獨門法訣。如果我們找機會能得到,溶於本宗的傳承中,以後本宗弟子衝擊天人境的機會便大大增加了。”

寶力德狠狠瞪了一眼烏恩其,續道:“還請師尊示下。”

元辰道尊眸中異彩微轉,沉吟不語。

兩徒的這番進言的確有點打動了他,他進階天人境,創出第十二相,但此相卻還臻至完美無瑕的地步。

而且若是能得到七人的神念修持之術,於後輩弟子衝擊更高境界大有好處,說不定千百年後,能多出現幾個天人境的修士,從此將無極派和黑伽山壓得喘不過氣來,甚至吞併了其宗門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但是這七人卻是打着助拳的名義來的,身後亦代表着龐大的勢力,而且以元辰道尊的宗師身份,去謀奪後輩弟子之物,也有些汗顏。

“不可貿然行事,人家終究是助拳來的。若是還沒等他們和無極派、黑伽山先拼個你死我活,倒和我們先動上手了,豈不是親者痛,仇者快。而且這七人是受玄機真人之託而來,背後亦代表着強大的勢力,若是有蛛絲螞跡,如何讓本宗向玄機真人交代。”

寶力德和烏恩其對視一眼,已經聽出了元辰道尊之意。

孔璋從溪水中站起,手掬一汪清溪,拭去腿間的一處血跡,然後拿出一瓶丹藥,輕輕敷在上面。

一陣清涼感傳來,舒服了不少。

這肉身雖然比起一般的修士來已經強橫不少,但是到底還是不能和魔質形態相比。

他掏出得自烏蘭巴日身上的那個空間袋,裡面有一些戰利品,他還沒來得及打開瞧瞧。

首先是一些丹藥,不外是補氣益元或袪毒的功效,對孔璋來說沒什麼用處。

其次是一本黑伽山觀想術的基礎法訣,倒是令得孔璋心中一動。

知己知彼,或許在後面的戰鬥中能起點作用。

孔璋慢慢翻開了那本黑伽觀想術的法訣,裡面除了講述如何觀想,使得識海中光明如海,再轉識化元。

孔璋茅塞頓開,終於明白爲什麼來此之後,看到的黑伽山、元辰道門人中,煉氣境高階的弟子相當多,便是真人境的門人都爲數不少。

當日前來迎接他們的元辰道八弟子中竟然有四個真人境修爲的弟子。

這若是蜀山倒不奇怪,但元辰道底蘊怎麼可能與蜀山相比,而且真人境之上的天人境反而只有三大宗主有此修爲,原因便在這觀想術的奧秘之中。

觀想術可以轉識化元,即將神識波動的能量轉化爲真元。

不論是黑伽山、元辰道、還是無極派,三宗的創派祖師在開山立派,立下本宗根基大*法時,原理都是一樣的。

但是放棄了氣識同步的修煉方式,而別闢蹊徑,採取了轉識化元的修煉方式。

這使得門下弟子在煉氣階時的真元道法修煉特別輕鬆,煉氣境修煉到大圓滿時,結丹也輕而易舉。

最讓孔璋注意的是,似乎他們不歷天劫,只要丹成便可跨入真人境。

但這也使得他們的真元氣機沒有經過更進一步的淬鍊,比不上道門弟子的細膩精凝。

這本法訣中除了載有修煉之法,還大力吹噓黑伽山的觀想術纔是觀想星相的正宗之術,將無極派的觀想之術稱爲邪道。

孔璋接着看下去,雖然這上面不可能載有無極派觀想的星相,卻也闡明瞭兩派的相同與不同,無形中也算是瞭解到了一些黑伽山與無極派的淵源。

原來這兩派的祖師在立派前本是朋友,而且交情不錯,同觀星相,互相探討,於是悟出了觀想星相之法。

但是兩人的理念卻是南轅北轍,黑伽山的祖師認爲天空中的星辰可以劃分爲八十八種星相,觀想這八十八種星相,便可得大道。

而無極派的祖師卻將天空中的星相劃分爲三垣四象二十八宿,再加上一種從未有人修煉成功,只理論存在的歸元之相,合稱無極三十六相。

原本是好朋友的兩人因此而反目,各自創下的宗門也因爲理念的不同對抗至今。

那時候,除了黑伽山、無極派,還有元辰道和其他一些同樣修煉觀想術的修士,互相爭鬥不已,最後便誕生了現在的三大宗門。

黑伽山、無極派是觀想星相,元辰道卻是走的另一條路,觀想物象,並且在滅殺其他宗門修士時,順便將別人的法訣和修煉經驗也吸收了,創派之時纔有元辰九相,到得後來又補上三相。

但不論三大宗門中的哪一宗,或是其他修煉觀想術的修士,觀想之始,都是澄光明。

孔璋手上這本法訣也就只有澄光明的觀想之法,以及如何轉識化元之術。

孔璋深吸了一口氣,將雜念排除,依這法訣所述,觀想識海之內光明大放。

他的神識境界經過這十年,已經是連天衝魄都覺醒了,達到七魄俱開的境界,只是仍然無法七魄合一。

以他強橫的神識力量要修成這觀想術的第一層,實在是輕而易舉。

靜心慮氣之下,識海平靜,一點光明從中而生,募地擴大開來,光明無邊無際,如海似淵。

這觀想術的確有獨到之處,光是這澄光明,如果修煉神識之初就依此訣,效果比道門大多數法訣都勝過一籌,很容易就能進入道門典籍中碧海無波,澄空萬里的境界。

只可惜後面的轉識化元看似初始得利,實則越到後面越是憋大於利。

孔璋依那轉識化元之術,不過片刻,這神念之力觀想出的光明一片之相便有部份順利的轉化爲了真元。

導氣歸元之後,這轉化得來的真元雖然只有一部份能順利儲入氣海之中,但是真元也有細微增長。

這還只是觀想術的第一層,如果是觀想術的其他諸相,想必觀想成相再轉識化元后,真元增長更加明顯一些。

有這種速成之效,難怪元辰道底蘊遠不如蜀山,但後輩弟子中煉氣境高階和真人境的弟子數量之多,竟然可以和蜀山相比了。

不過真要打起來,孔璋卻是不懼,自忖便是不魔化,對上真人境的元辰道修士亦有一搏之力。

他這十年來修爲大增,眼下真元道法已經隱隱有突破至煉氣境第十七階的跡像,身上的法器也是憑依之一。

而且元辰道也好,黑伽山、無極派也罷,他們的真人境修士成也觀想術,敗也觀想術。

觀想生相,借識化元,的確能讓他們的真元增長迅速,若能觀想出完整的黑伽八十八星相或無極三十六相,更是相當於借星相凝生一種“力量模板”,增加不同的神通。

但是這種修煉之法的弊病也十分明顯,第一會讓人的神識修煉滯後,有得必有失,轉識化元,神識修煉必然受到極大的影響。

第二,觀想星相或是物象所得的“力量模板”雖然厲害,但是卻也使得修士對於力量的細微操控不足。

這在之前的數戰中已經可以看出端倪,黑伽山的修士力量雖強,但氣機操控相對於他們幾人來說卻很粗糙。

那能觀想出十二宮中白獅之相的修士特木爾,如果光論力量,已經差不多是真人境第二階的修爲,不亞於司馬難。

但是力量雖強,運使之間卻比不上司馬難,否則以孔璋連真人境都沒有達到的修爲,身上便不只是現在這樣的輕傷了。

孔璋收起黑伽山這本觀想術,凝神再向空間袋裡探去。

烏蘭巴日的空間袋裡還有數量不菲的靈石,品質還相當不錯,都是些高階靈石。

除此之外,便沒有其他物品了,他所觀想的金牛之相,是得自黑伽山祖師堂,卻是不可能準他隨身攜帶的。

孔璋稍稍失望,如此便不能進一步瞭解觀想術的奧秘了。

總的來說,孔璋以道門的理念來看,這星界三大宗門的觀想術是走錯了路。

雖然觀想諸相,借識化元,能在初期修煉迅快,但是修煉到真人境之後,如果神識修煉還不能跟上真元道法所需,便會止步不前。

要更上一層樓,突破天人境就更是難上加難了。

所以三大宗門才僅僅不過三個天人境的修士,在高端戰力上不論是與道門還是魔道邪宗都無法相較,只有聯合加上地利纔有相抗的實力。

不過對於孔璋來說,已經大有收穫,他的神識修煉一向是走在真元道法之前的,現在七魄俱開,神念之強,可以說是命魂合一之下的第一人。

一天突破不到命魂合一,就像真元道法上沒有結丹,真元和神識的上限容量便沒辦法進一步增加。

但這觀想術中的轉識化元之法,對司馬難等人來說可能是歧途,對他眼下的狀況來說,卻是來得正及時。

轉識化元,再加上烏蘭巴日這批品質不錯的靈石相助,孔璋有把握在近期內便突破到第十七階去,到時魔質化身的時間必然更長一些。

而且真元增長,孔璋便想嘗試進一步改變魔質現在的結構。

第261節 時光長河,萬古長魔(三)第77節 斬俗緣(下)第50節 分歧第76節 延壽丹和御空符(下)第72節 原始魔質(下)第114節 妖魔鬥(上)第114節 妖魔鬥(中)第258節 鬥法(二十六)第113節 鬥妖魔(一)第230節 互噬(中)第159節 爭奪(中)第20節 引薦(下)第94節 道侶(上)第189節 金剛胎藏曼荼羅大陣(三)第129節 御盡萬法根源智經(上)第221節 暗流(上)第256節 幫手(五)第95節 蜇伏(中)第258節 鬥法(四)第34節 師傅(下)第49節 連番大戰(下)第248節 降臨(五)第122節 火中取栗(中)第245節 先天五太(上)第206節 連氏兄弟(下)第13節 得寶(上)第130節 報訊(上)第53節 分配第29節 外門集市(上)第112節 疑竇橫生(上)第244節 劫殺(上)第78節 趕屍之術(下)第227節 亂戰(三)第41節 青面鑿齒(上)第123節 血陽氣相(中)第34節 師傅(下)第134節 問訊傳法(中)第115節 攤牌(上)第96節 煉丹(上)第174節 劫殺(下)第176節 八方來人(四)第30節 宗門小比(下)第118節 首功(中)第80節 煉屍宗(中)第258節 鬥法(三)一百五十四節 賭鬥南海上第191節 人妖之戰(五)第117節 調教(上)第3節 孤墳野鬼話淒涼(上)第158節 亂戰(上)第172節 手鍊(中)第157節 奪寶(下)第228節 地肺之行(中)第68節 鼎生種滅(上)第238節 會京師(下)第30節 宗門小比(下)第113節 鬥妖魔(二)第12節 在路上(上)第181節 第二魔質(上)第205節 求助(下)第212節 大明尊(上)第34節 師傅(上)第255節 災(上)第49節 連番大戰(上)第172節 手鍊(下)第226節 百邪盟(中)第251節 南方(下)第237節 魔蹤(上)第69節 返回宗門(上)第244節 劫殺(上)第211節 守株待兔(下)第202節 再相見(下)第124節 元陽之死(四)第156節 內外交戰(中)第251節 南方(下)第231節 太古隱秘(上)第149節 舊帳(三)第100節 人情(上)第90節 玄化質詢第50節 分歧第131節 爭祭(一)第177節 抉擇(中)第77節 斬俗緣(上)第258節 鬥法(十四)第258節 鬥法(二十五)第258節 鬥法(二十五)第226節 百邪盟(上)第217節 謀奪(下)第254節 蜀山會(十)第256節 幫手(五)第16節 逃亡(上)第70節 渡劫前語(下)第227節 亂戰(二)第161節 天若有志(上)第254節 蜀山會(十一)第181節 第二魔質(下)第68節 鼎生種滅(上)第158節 亂戰(中)第123節 血陽氣相(下)第155節 萬象宮(上)
第261節 時光長河,萬古長魔(三)第77節 斬俗緣(下)第50節 分歧第76節 延壽丹和御空符(下)第72節 原始魔質(下)第114節 妖魔鬥(上)第114節 妖魔鬥(中)第258節 鬥法(二十六)第113節 鬥妖魔(一)第230節 互噬(中)第159節 爭奪(中)第20節 引薦(下)第94節 道侶(上)第189節 金剛胎藏曼荼羅大陣(三)第129節 御盡萬法根源智經(上)第221節 暗流(上)第256節 幫手(五)第95節 蜇伏(中)第258節 鬥法(四)第34節 師傅(下)第49節 連番大戰(下)第248節 降臨(五)第122節 火中取栗(中)第245節 先天五太(上)第206節 連氏兄弟(下)第13節 得寶(上)第130節 報訊(上)第53節 分配第29節 外門集市(上)第112節 疑竇橫生(上)第244節 劫殺(上)第78節 趕屍之術(下)第227節 亂戰(三)第41節 青面鑿齒(上)第123節 血陽氣相(中)第34節 師傅(下)第134節 問訊傳法(中)第115節 攤牌(上)第96節 煉丹(上)第174節 劫殺(下)第176節 八方來人(四)第30節 宗門小比(下)第118節 首功(中)第80節 煉屍宗(中)第258節 鬥法(三)一百五十四節 賭鬥南海上第191節 人妖之戰(五)第117節 調教(上)第3節 孤墳野鬼話淒涼(上)第158節 亂戰(上)第172節 手鍊(中)第157節 奪寶(下)第228節 地肺之行(中)第68節 鼎生種滅(上)第238節 會京師(下)第30節 宗門小比(下)第113節 鬥妖魔(二)第12節 在路上(上)第181節 第二魔質(上)第205節 求助(下)第212節 大明尊(上)第34節 師傅(上)第255節 災(上)第49節 連番大戰(上)第172節 手鍊(下)第226節 百邪盟(中)第251節 南方(下)第237節 魔蹤(上)第69節 返回宗門(上)第244節 劫殺(上)第211節 守株待兔(下)第202節 再相見(下)第124節 元陽之死(四)第156節 內外交戰(中)第251節 南方(下)第231節 太古隱秘(上)第149節 舊帳(三)第100節 人情(上)第90節 玄化質詢第50節 分歧第131節 爭祭(一)第177節 抉擇(中)第77節 斬俗緣(上)第258節 鬥法(十四)第258節 鬥法(二十五)第258節 鬥法(二十五)第226節 百邪盟(上)第217節 謀奪(下)第254節 蜀山會(十)第256節 幫手(五)第16節 逃亡(上)第70節 渡劫前語(下)第227節 亂戰(二)第161節 天若有志(上)第254節 蜀山會(十一)第181節 第二魔質(下)第68節 鼎生種滅(上)第158節 亂戰(中)第123節 血陽氣相(下)第155節 萬象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