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李治走前,光明正大地去欽天監衙門尋過一回袁天罡。

“晉陽公主仍舊住在立政殿,我已經在那裡設下陣法,以滋養她的身體,袁臺正也精通此道,必然知曉每隔九九八十一天,便要去把陣眼裡耗盡精髓之氣的玉石置換成新的。我此去晉陽,就把這件事託付給臺正。”完全不是商量的語氣好嘛?

袁天罡不以爲意,畢竟如果對面的單單是一個晉王的身份,自己還不放在眼中的,可是對方是法術修爲遠遠在自己之上的高人,高人有吩咐自然是莫敢不從的:“殿下真是菩薩心腸。”

“袁臺正,道家的你說菩薩二字,未免太過輕率了。”李治並不喜歡別人將自己與佛家扯上關係,不知道是不是矯枉過正了。

袁天罡摸摸鬍鬚:“殿下放心,此事就交給我了。”

李治自然不會讓袁天罡又出力氣又出錢財,早就準備好了一匣子煉製好的上等玉石,足夠支撐兩三年——按照慣例,自己每年都會被李世民召進長安,這裡的分量是綽綽有餘的。

說來也是奇怪,李治和武顏放心不下的人都是名爲“妹妹”的生物。

長安去幷州的路程並不很遠,李治在屬地的王府自然是建在太原。一行人浩浩蕩蕩,一路順利地到達幷州州府所在——太原郡。

幷州的各級官員都守候在太原郡城門口恭迎晉王殿下。

李治年紀不大,只要在出了馬車之後,擺出一副矜貴的模樣便足夠了。

武顏更是不需要露面,只要呆在馬車裡就是了。

官員和當地望族的當家人都是很有眼色的,如何不知晉王一行人車馬勞頓?只在晉王面前掛了個號便紛紛告辭了。

等着車隊到了太原晉王府的時候,早就有那被胡公公派遣過來的下人打掃了整個府邸。

武顏仍舊讓胡公公幫襯自己處理家事,畢竟胡公公跟隨李治多年,對原先的下人們還是很瞭解的,能夠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眼見着胡公公先引着王爺王妃去了正院,正院的牌匾還是李世民欽賜的,龍飛鳳舞的字體若不是武顏在古代呆得久了,必定是認不出來那是個啥。

現在嘛,她只能在心裡嘀咕一下:扶風院,好奇怪的名字。

不管怎麼說,御賜的牌匾,沒人有膽子去把它換下來,也沒人敢說不好聽

雖然晉王和王妃沒有顯露出疲憊的神色,不過丫鬟們還是伺候着他們梳洗,洗淨煙塵,早點歇息——一人一個院子,李治在扶風院,武顏在清影院。

次日天明,胡公公就拿來了門房收到的一大疊帖子,俱是上門拜會晉王的拜帖以及婦人們求見晉王妃的帖子。

李治和武顏相互交換了一個眼神,由李治清了清喉嚨說:“先壓着,過幾日回覆。”

胡公公自然覺得晉王殿下做得是再恰當不過了,吊一吊當地世家和官員的胃口,才顯得殿下的身份高貴。

阿保和青桐翠柏服侍着李治、武顏用朝食,要說離宮的第一個好處就顯露出來了:整個幷州,他們倆是第一夫妻,再也不用去各處請安;他們是整個王府的最大,想要鍛鍊或者運動,儘可以放心地去做;他們是王府唯一的主人,想吃什麼,就讓下人去廚房點什麼。

儘管在屬地,但是一應吃穿還是按照晉王和王妃的份例來的,區區一個朝食就滿滿當當擺了兩張桌子——分餐制。

武顏從前也不是不想厲行節儉,可是這些菜式擺上來的數量多、分量卻不多,又有如今的慣例就是主人吃不完的賞給下人吃——還得是有頭有臉的下人才能吃得到。

所以武顏和李治也早早就入鄉隨俗了。

吃完朝食,胡公公來請示如今王府的佈置和規整事宜。

因爲胡嬤嬤被留在了長安延康坊的晉王府裡,武顏的奶孃徐氏也算是整個太原晉王府裡數一數二的管事嬤嬤了——晉王殿下的奶孃,則是因爲從前長孫皇后不想兒子與婦人太過親近,早早就接受了賞賜回家享福去了。

飯後不宜喝水,武顏只是端着茶盞聞一聞桃花蜜露的香氣:“陛下安排的屬官都安置在太原郡府衙旁邊的宅院裡,方便他們去衙門處理事務;陛下賜下的北衙禁兵共三百人,住在一道門內,分成三隊,每隊每日負責巡邏王府四個時辰;其餘婆子和我的陪房住在二道門,二道門入夜便鎖了,內宅秩序不容亂;未許人家的丫鬟們住第三進的下人房;阿保近身伺候王爺是最妥帖的,這便照舊;胡公公仍是咱們晉王府的大總管……”

說到這裡,武顏頓了一頓,又扭頭對着李治說:“王爺覺得這樣的安排如何?”

李治正在看着武顏安排事宜看得有些發呆,驟然被這麼問了一句,只能說:“很好,一切都按王妃的意思辦。”

武顏心想:再怎麼樣說,李治坐在旁邊,當着下人們的面,自己都要做一做表面功夫的。不過,目前看來,管家真是一件一點難度都沒有的事情,尤其是晉王府人丁單薄,等到下人們各司其職之後,自己該多無聊啊。

這麼一番的安排,武顏倒是找到了當初身爲將軍之女、一國丞相的幾分感覺了——畢竟在整個晉王府裡說一不二,確實很酸爽。

安排好人事之後,武顏又對胡公公說:“胡公公且去把方纔我說的那些都吩咐下去,青桐隨您去把咱們府的院落佈局圖拿來我細看一看;我身邊的徐嬤嬤知曉我平日的用度的衣物,便讓她帶着翠柏去整理箱籠,阿保最是瞭解王爺用慣的物件,也一同去。”

屋內的管事、丫鬟都去做事了,臨走前,徐氏吩咐了椿兒等二等丫鬟在門外候着,聽王爺和王妃的差遣——因爲王妃不喜歡無事的時候身邊圍着太多的丫鬟。

恰好李治也有這個習慣,於是胡公公閉上了剛張開的嘴。五人出了扶風院的門,便分做兩處各自行事。

青桐是個性子沉穩的,出了院子門就開始和胡公公寒暄,原本胡公公自持身份,不好拉下臉打聽王妃的脾性——畢竟在長安的時候,王爺和王妃才大婚沒幾日便啓程了,而啓程的路上,王爺和王妃二人一人一輛馬車,竟是等閒都不露面,所以胡公公統共也沒能和王妃見幾次面。

胡公公原指望乾兒子從徐嬤嬤那邊探聽一些,沒想到青桐倒是和自己攀談了,話裡話外的意思是王妃性子很好,做事有度,只要下人按照規矩做事,必定會賞罰分明等等。

這絕對是青桐得了王妃的授意纔會開口說這些的。胡公公想。

胡公公心想,若是王妃真的是一個按照規矩行事的人,那倒是不難伺候。來日方長,雜家先看着吧。

另一頭,阿保嘴甜,對着徐氏嬤嬤長、嬤嬤短的,對着翠柏還喊姐姐。兩方下人的頭頭們一時之間倒是相處融洽。

屋內僅剩李治和武顏,武顏聞着香甜的氣息,還是忍不住小小啜了一口桃花蜜露沖泡的水:“這些帖子,你打算壓幾天?”

“三五天吧?”李治不太確定地說,儘管他心智成熟,這幾年也耳濡目染,從李世民和長孫皇后那裡學到一些馭下之道,不過初次行事,還是有幾分不確定。

武顏知道這是着急不來的,並且她也相信用不了多久,李治就能上手了,便很隨意地點頭:“你……有考慮過成爲九五之尊嗎?”

有金大腿李治在,武顏不怕自己大逆不道的話被外人聽去。

李治聞言也居然沒有多少吃驚的神色,可見與武顏相交這麼些年,他的心理素質已經得到了很大的鍛鍊:“我是曾見到太子身上的龍氣正在散去,也推算過自己很有可能會成爲下一任皇帝。”

李治平平淡淡地說這一番話,並不覺得成爲人間帝王有什麼值得激動的——那倒也是,人間帝王也不過是人間的而已,生老病死皆從天命。李治從前不是“人上人”,而是“人上佛”,這麼一比較,做一個皇帝確實不是什麼了不得的事兒。

“按照你怕麻煩、又淡泊名利的性子,本應該會幫助李承乾吧?只要他不被廢,日後你就不會上去頂包。”武顏明知故問。

李治搖搖頭:“我能幫他一時,也沒辦法幫他五年十年。李承乾心性已定,日漸暴戾,東宮上空冤魂無數,縱使我連着三五日念往生咒也能不能散去。這樣的人,一旦登基,便是生靈塗炭。而魏王李泰,沒有龍氣……”

看看,就算入了魔,李治還是這麼悲天憫人。

武顏微笑:“我知道,就是想問問你。若是我沒記錯,還有兩三年,太子就要被廢了,被長孫無忌捧出來接棒的人就是你。我大概猜到了咱們來到這裡的意義,咱們要不要聯手開創一個空前的盛世?”

不僅是武顏知道,李治也知道jj大神希望他倆做的事是什麼了。

李治沒有什麼野心,但是看到說起這番話,眼神清亮的阿顏,忽然覺得按照她的意思辦也沒什麼不好,既然是阿顏想做的,並且又順應了上仙的意思,就讓她放心去做……

爲什麼會這麼順着她?因爲欠她因果?還是?李治自己也不清楚了。

…………

把各方的拜帖壓了三天,李治才叫人去下了回帖。這三天足夠武顏和胡公公把晉王府梳理了好幾遍,一些重要位子都換成了長安帶來的人,尤其是李治所在的扶風院和武顏住的清影院,裡裡外外都是自己人伺候着。

這一日,不只是李治在前頭接見幷州官員和當地望族的日子,也是武顏在後院宴請衆人的正妻的日子——畢竟夫人外交也是外交的一部分。

李治的前院暫且不多說,畢竟來的都是人精,自然是覺得晉王日後都在幷州,來日方長,總會有要和自己這些地頭蛇合作的地方。因此對着年紀尚小的晉王只是衆口一致的誇讚,並沒多說什麼前頭的政事。

武顏後院的賞花宴大抵也是這樣子,作爲幷州的第一夫人,完全沒有不長眼的人會來尋武顏的不是,不過憑藉敏銳的感官,武顏還是發現,領頭的那個王家夫人鄭氏身後的小娘子看自己的眼神有幾分奇怪。

——王家,可不就是和長安城裡王氏同宗同族的、赫赫有名的太原王氏!

那麼這位小娘子應該是王鄭氏的嫡次女,王素琴的堂妹——我去,這坑爹的世家圈子,兜兜轉轉到哪裡都是能碰到他們的姻親或者近親。

不願意把自己以後都侷限在內宅之間,但是頂頭**oss李世民還活的好好兒的,武顏若是出來在前頭蹦躂了,必定是一個“死”字。所以她只能耐着心思和一衆夫人打機鋒。

一場宴會下來,表面上是賓主盡歡。實際上怎麼樣,只有各人心裡清楚了。

王氏來的是太原一支的族長,同安大長公主之子,王素琴的叔父,王仁。

王仁不僅是太原王氏的族長,也是幷州刺史。

今日他還帶着自己的長子與次子——當然都是嫡出的。

其妻鄭氏就是今日女眷的領頭人物。

坐在馬車裡,鄭氏想要開口說一說今日在晉王府後院的見聞。王仁揮揮手:“回去再說。”

鄭氏眼見老爺手裡開始轉動三枚文玩核桃,便知道他正在思索今日所見所聞,於是不再出言驚擾。

到了王家,洗漱之後,王仁纔開口問老妻:“你觀晉王妃,是個怎麼樣的人物?”

“年歲不大,行事老練。今日花宴安排周到,便是各位夫人之間的座次,也都按照關係的親疏遠親照顧到了;對着素巧打量的眼神也是全然沒有在意……”沒錯,嫡次女王素巧今日會偶爾做出失禮的舉動打量晉王妃,也是得到鄭氏的示意的,不然依着太原王氏的家教,不論私底下如何,人前總是不會失禮的王氏女,怎麼會做出如此不知輕重禮節的舉動?

又不是長安城裡春風得意進而有些不知天高地厚的那一支。鄭氏在心裡小聲抱怨,很是不明白爲何婆母不提拔自己相公去長安,反而擡舉另一房。

其實還是鄭氏目光短淺了,太原乃是王氏立族之地,同安大長公主把親兒子弄成了從三品的幷州刺史,可比在長安爲官,權利要大得多。

王仁轉了轉手上的核桃:“有這麼一回便夠了,下一回就別在晉王妃面前做這麼失禮的事了。”這次的試探也是王仁默許鄭氏授意嫡次女做的。

“是。”鄭氏雖然對婆母的做法不理解,不過還是很聽夫君的話的,“那咱們素巧……”

“我早就說過了,咱們王家的嫡出女兒即便是做一個皇子正妃也是足夠的,區區側妃……不必再提此事。”並不是王仁一片慈父之心,只是他覺得嫡次女的婚事可以爲自己謀劃更多的利益,爲何要去做區區皇子側妃?更何況還是一個年級尚小的皇子。

武顏雖然不知道目前有哪幾戶人家想要把家裡的女兒塞進晉王府,但是他們肯定不會現在行事的——最起碼也不能表露得這麼着急,在晉王大婚才一個月的時候湊熱鬧。

側妃、小妾或者通房,在武顏的眼裡都不是事兒,畢竟沒有人比她更瞭解晉王李治了。

如今要關注的事情,便是幫助李治了解幷州各地的民生、軍事等情況。其中又以民生爲重。

第四十七章第七十二章第三十章第八章第1章 捉蟲第七十六章第二十章第五章第12章 倒v第9章 倒v第七十八章第十二章第十二章第11章 倒v第七十五章第五十六章第七十一章第二十章第七十八章第七十三章第四十三章第十一章第四十六章第四十五章第五十二章第五十七章第十二章第10章 倒v第9章 倒v第六十九章第三章第三十六章第七十三章第七十三章第二十八章第七十一章第9章 倒v第三十七章第七十三章第二章第四十章第三十三章第10章 倒v第三十七章第四十六章第五十三章第六十五章第七十六章第三十一章第四十九章第二十三章第四十九章第13章 倒v第十一章第十章第五十一章第六十三章第11章 倒v第二十六章第六十五章第五章第四十七章第1章 捉蟲第14章 倒v第四十六章第五十七章第三十一章第十八章第二十六章第九章第二十八章第四十章第五十七章第六十九章第三十五章第四十四章第十四章第七十一章第四十七章第七十一章第14章 倒v第四十九章第七十五章第四十九章第三十章第四十四章第四十二章第五十一章第四十二章第六十五章第五十四章第四十四章第16章 倒v第1章 最初的宅女第14章 倒v第17章 倒v第十四章第七十三章
第四十七章第七十二章第三十章第八章第1章 捉蟲第七十六章第二十章第五章第12章 倒v第9章 倒v第七十八章第十二章第十二章第11章 倒v第七十五章第五十六章第七十一章第二十章第七十八章第七十三章第四十三章第十一章第四十六章第四十五章第五十二章第五十七章第十二章第10章 倒v第9章 倒v第六十九章第三章第三十六章第七十三章第七十三章第二十八章第七十一章第9章 倒v第三十七章第七十三章第二章第四十章第三十三章第10章 倒v第三十七章第四十六章第五十三章第六十五章第七十六章第三十一章第四十九章第二十三章第四十九章第13章 倒v第十一章第十章第五十一章第六十三章第11章 倒v第二十六章第六十五章第五章第四十七章第1章 捉蟲第14章 倒v第四十六章第五十七章第三十一章第十八章第二十六章第九章第二十八章第四十章第五十七章第六十九章第三十五章第四十四章第十四章第七十一章第四十七章第七十一章第14章 倒v第四十九章第七十五章第四十九章第三十章第四十四章第四十二章第五十一章第四十二章第六十五章第五十四章第四十四章第16章 倒v第1章 最初的宅女第14章 倒v第17章 倒v第十四章第七十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