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國共談判

誰也不曾想到小鬼子竟然會給中國人來這麼一招釜底抽薪,更沒有人想到如此高漲的抗日浪潮竟然會遭到如此挫折,老蔣的突然死亡使得整個中國都陷入了惶恐與不安之中,老蔣活着的時候怒斥、詬罵者不勝凡幾,但是直到現在人們才明白,老蔣對於中國竟然如此的重要,不管是山西的閻錫山還是湖南的何健,再或者四川的大大小小的軍閥們都沒有那個實力取代老蔣,中國的命運將走向何方。

在日軍咄咄逼人的進攻中,國民政府雖然也進行了英勇地反擊,但是由於組織不力士氣低迷,國民政府節節敗退,令北方的斯大林以及遠在大洋彼岸的羅斯福憂心不已。國民政府的鉅變已經波及了在國外作戰的中國遠征軍,要不是中共方面的整編第300軍正在雲南的話,恐怕現在中國大後方的雲南也落入了敵手,到時候不但數十萬中國遠征軍將會受到日軍的南北夾擊,就算是英美等國的部隊也不會有好果子吃,因此怎樣解決中國的政治問題迫在眉睫。

另外現在掌控國民政府實際控制權的是原國民政府軍政部部長何應欽,對於何應欽其人英美等國早有耳聞,那是一個十足的親日派,對於讓一個親日派來掌控中國的政局英美蘇等國心裡極爲擔心,開羅宣言中所有參會的國家都做過鄭重的承諾,絕不單獨同德日等國的法西斯國家妥協。但是現在中國這個戰場上恐怕會有更大的變故,要是這個時候日本人拋出橄欖枝。恐怕會有一大半的國民黨政客會在頃刻間投入到日本人的懷抱,另外還會有一半人和日本人眉來眼去,這種情況在美蘇英等國看來絕對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極有可能會在未來的某一天發生的。

羅斯福通過國會議案,緊急向環太平洋戰場增派10萬部隊。尤其將剛剛完成建造任務還未進行試航的兩艘航空母艦投入使用,同時服役的還有十幾艘巡洋艦和其他艦艇,另外美國還向塞班島增派了大量的飛機,用以空襲日本本土。

隨即鑑於中國戰場上國民政府的不給力,美蘇英三國先在莫斯科進行了一次會晤,討論中國政局的走向,英國希望美蘇英三國同時出兵中國,協助中國人抗擊日本人。當然實際目的羅斯福和斯大林都清楚,不過是想要冠冕堂皇地在中國佔據一塊殖民地,必要時的時候甚至可以和日本人共同瓜分中國。

不得不說英國人提出的這個方案很是誘人,就連斯大林本人也有所意動。但是羅斯福和斯大林卻都看的畢竟清楚。中國已經不是幾年前的中國了,儘管現在中國依然受到日本人的侵略,但是中國人民的反抗意識已經被激發,任何想要瓜分或者統治中國的勢力都必須接受來自四萬萬中國人的反抗,就像現在的日本。

日本人從來沒有想過要同中國人打六年。三個月滅亡中國並不是日本人胡亂喊出的口號,而是他們實實在在的戰鬥目標和戰略構想,但是中國實在太大了,戰略縱深實在太深了。單單一個淞滬會戰就打了三個月之久,日本人迅速滅亡中國的計劃徹底流產。到兩個月前日本在中國的佔領區已經大大縮水,不足巔峰時期的一半。要不是這次暫首行動比較成功的話,日本人敗亡恐怕就在近期。

日本人的強大是毋庸置疑的,就算是如此強大的具有侵略性的國家在中國戰場上也差一點折戟沉沙,美國人和蘇聯人不敢想象美蘇兩國陷入戰爭泥潭後將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景象,況且現在中國出了那麼一位戰爭妖孽,要是逼得那位倒向日本人或者德國人的話,以他的戰略眼光,美蘇等國好不容易纔取得的戰爭主動權頃刻間就會化爲須有,因此斯大林和羅斯福都不想在這個時候打中國的注意,同時也警告英國方面不要做那種即不利人也不利己的事情。

其實蘇聯方面有意讓中共方面代替國民黨,領導中國各勢力繼續進行抗日戰爭。但是美英兩國卻極力反對,雖然這場該死的戰爭依然在繼續,但是不管是斯大林還是羅斯福再或者是丘吉爾都已經看得明白,意大利投降後的三國協約其實已經瀕臨崩潰,盟國取得最後的勝利迫在眉睫,甚至於那位中國將軍判斷大戰會在明年結束。

戰爭時期一切都可以妥協,但是戰後的世界格局可不容小覷,中國要是被蘇聯間接控制的話,這對於英美來說絕對不是一個好消息,現在雖然由於戰爭的原因,意識形態的鬥爭已經被刻意的淡化了,但是共產主義和資本主義之爭最終還是要被拿上臺面的,到時候也許比現在同法西斯主義的鬥爭還要慘烈,因此美英堅決反對由中共方面代替國民黨,成爲中國的執政黨。同樣的道理,蘇聯也不想讓國民黨一家獨大,之前對於中國的政局不聞不問,那是由於中共之前實力太弱,蘇聯就算是想幫也不會有太大的成就,現在可不一樣了,中共現在擁有近500萬武裝力量,單單正規部隊的數量就已經突破了四百萬,已經完全有能力同國民黨一較高下,甚至於比國民黨還要強上一籌。

然而就在美蘇英三國僵持不下的時候,一個絕密情報讓美蘇英三國徹底石化了——德國人找上了共產黨,或者說是德國人找上了韓雲華。近日來中國往返德國柏林的電報極爲頻繁,而且電報中屢屢提到一個人的名字,翻譯過來就是韓雲華。而且蘇聯的情報機關更是截獲了一支德軍的小部隊,這支德國的小部隊是護送一位重要的人物穿過蘇軍的封鎖線,至於穿過封鎖線去哪裡幹什麼蘇聯人並不清楚。不過被俘的那個德軍排長卻告訴蘇聯人,那位大人物這次是去會見一位叫韓雲華的人,至於這位韓雲華是幹什麼的他也不清楚。

那位德軍排長不知道韓雲華是誰,但是斯大林知道、羅斯福也知道。這個消息極爲震驚。德國人竟然也注意到了這位戰略眼光出色的中國將軍。最重要的是,這段時間往返中國與德國的電報更加的頻繁了,而且中共方面兵力上調動也令人奇怪,首先駐守中國東北的部隊竟然開始向中蘇邊境佈置警戒線,而且還增派了邊防部隊。空軍聯合指揮部外面也佈置了大量的荷槍實彈的步兵,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樣的令人費解。

美蘇英三國緊急協商,以目前的局勢看,中共似乎已經同德國達成了某種協議。要是再這樣下去恐怕中共真的有可能倒向軸心國。如果中共方面徹底倒向軸心國,那麼可以想象得到將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景。首先中共會和日本人聯手徹底滅了國民黨,然後中共會和日本進行談判,最多隻需要付出一些地盤就可以終止這場戰爭。以現在日本這種情況向來很樂意這樣停止這場戰爭的,相對於陷入中國戰場這個大泥潭不可自拔的日本人而言,東南亞數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是那樣的誘人,那裡戰略資源豐富,而且反抗卻極爲弱小。因此守住東南亞對於日本人來說那是很輕鬆的。

況且一旦中共方面倒向軸心國的話,那麼以中共現在的實力出兵蘇聯遠東以及雲南緬甸那還不是一件小事,到時候蘇聯的遠東以及英國的印度都將遭受前所未有的考驗。之前人們只知道日本人打仗不要命,但是卻都不知道中國部隊有多麼的厲害。

但是不管是羅斯福還是斯大林對於中國陸軍。尤其是內蒙古軍區的陸軍是有相當的瞭解的。中共方面的部隊和盟軍聯合作戰的機會不多,但是每一次中共方面都會有驚喜。尤其是中蘇聯合攻擊關東軍的時候,中共的部隊展現出來的高素質卻是讓蘇聯都感到驚訝。所以韓雲華所部的戰鬥力也被陸陸續續傳回了國內,所以說斯大林極爲不願意同韓雲華所部作戰,因爲那樣竟會投入巨大的兵力。

德國的這一手確實打到了美蘇英等國的軟肋了,中國戰場上的鉅變使得德國方面也是春心大動,之前就有各種情報顯示,前一段時間東線部隊的大慘敗和一個名叫韓雲華的中國將軍有很大關係,甚至於還有情報顯示,前一段時間蘇聯軍隊的反擊計劃就是那位韓雲華制定,並且親自指揮的。

儘管希特勒一開始並不相信,就算是蘇聯人再如何垃圾也不至於接受一位中國陸軍將軍的指揮,因爲那是對所有蘇聯陸軍將軍們的否認。但是隨着戰鬥的繼續,也隨着德國的情報人員的不斷努力,這位神秘的中國將軍的身份以及在這場戰爭中的作用和表現陸陸續續被掀開面紗。尤其是在西西里登陸戰之中,這位被希特勒無視了的中國將軍竟然成爲了北非盟軍的總參謀長,一手策劃了西西里登陸戰,直接導致德國在歐洲最重要的盟友意大利的滅亡。

之後希特勒便將韓雲華納入了重點監視的範圍之內,並且還專門制定了清除韓雲華的作戰計劃。只不過亞洲的局勢變化實在太快,計劃還沒有實施國民黨方面便發生了重大的變故。

隨後希特勒的幕僚在對中國的政局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之後,建議希特勒和中共方面進行接觸,只要條件合適應該可以將中共方面拉入軸心國的範圍,最重要的是,根據中共方面這幾年的表現,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意識形態雖然重要,但是卻並不能夠完全戰勝中共黨員對祖國的熱愛,一切有利於中國這個國家的事情中共都會不餘遺力的,反之亦然。

緊接着蓋世太保爲希特勒推薦了一個人,一個軍火商人,這個軍火商人自稱曾經爲韓雲華所部提供過軍火,並且還爲他們提供過一條步槍生產線。

希特勒聽後大喜,立即命令潛伏在中國的間諜同中共方面聯繫,而與中共方面聯繫最好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同韓雲華韓大將軍聯繫,現在誰不知道韓大將軍現在可是中共方面最紅的將軍。同時也是最有實力的將軍。

德國拋過來的橄欖枝讓韓雲華有點哭笑不得,德國人這是演的哪一齣,怎的想拉中共入夥,韓雲華可是直到希特勒現在可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了。以德軍現在的困境恐怕最多一年就會被趕回德國本土,中共現在說什麼也不能上這個賊船。

不過倒是可以利用一下德國人,給美蘇英等國施加一點壓力,在同主席等人密談了一次之後,韓雲華便開始同德國人扯皮。德國人倒是很有誠意,甚至於還提出爲中日進行調停以及爲中共謀取中國的執政權力。

韓雲華心裡暗道,中日已經到了不死不休的局面,那裡說是想調停就能調停的。德國不行蘇聯不行美國同樣不行。自日本全面侵華以來,中國多少仁人志士死在了日本人的屠刀之下,又有多少人爲了中國的獨立自強付出了生命,因此中日兩國必須有一個倒下。這場戰爭才能結束。

其實這個道理只要是一箇中國人的恐怕都能想得明白,這是一個民族與另一個民族的生死對決,這是已經簽了生死狀的。但是外國人終究是外國人,他們不瞭解中日兩國之間的生死大仇,還以爲只要有大國調停就可以結束這場戰爭。

韓雲華同德國人在政治上扯皮。在軍事上韓雲華也擺出了相應的姿態,這讓蘇聯人和美國人很是緊張。韓雲華的性格脾氣那兩位很是瞭解,他們清楚韓雲華是一個極爲謹慎的人,要麼不出手。一出手就是一擊必殺,在同日軍的作戰中韓雲華尚無敗績。這和他的這種謹慎的性格分不開的。

韓雲華既然擺出了這種姿態,那麼就表明韓雲華有十足的把握對付美蘇等國。這讓斯大林和羅斯福緊張之餘也不得不自我反省一番,同時也不得不立即同中共方面聯繫,爭取中共不要倒向軸心國。

而美蘇英三國的莫斯科會談的風向也立即大變,一下子轉變成了怎樣爭取中共方面不要倒向軸心國。

最終美蘇決定支持中共成爲中國大陸的執政黨,並且立即聯合給國民黨殘餘勢力施加壓力,迫使他們立即同共產黨談判,解決眼下的危局。

回頭再說國民黨方面,蔣介石被炸身亡之後,整個國民黨在政治上便失去了對全國的統一領導和絕對的控制權,當然這個絕對控制權那是相對而言,就算是國民政府最強盛的時候也沒有對全國所有的武裝有過絕對的領導權,那些大大小小的軍閥哪一個不是對中央政府的命令陽奉陰違,只不過由於蔣介石本人的政治手腕確實過人一籌,所以很多人都不敢同他扳手腕而已。

現在換了何應欽可就不一樣了,何應欽那是十足的親日派,這一點就算是何應欽不想承認也不行,雖然親日派和漢奸是兩種不同的概念,但是很多人已經在內心深處已經給他打上了漢奸的標籤,因此何應欽的政令根本實施不下去,就算是有第一夫人的支持也不行。

隨着戰局的糜爛,整個國民黨即將陷入分崩離析的狀態,就算是何應欽現在想把位置讓出來也沒有人敢接,之前李宗仁倒是有這個想法,現在卻不敢碰這個燙手的山芋了,最終還是由何應欽支撐着。

老實說何應欽雖然是一個十足的親日派,但是卻並不是一個想要投降的投降派,對於日本人在華所做的一切他也是極爲痛恨的,況且全民抗戰已經成了一種風氣,這是歷史的潮流,任何人都不能違背,一旦違背就會被全國人民所拋棄,因此何應欽在抗日方面還是很有決心的。

面對國內外的壓力,何應欽一點辦法也沒有,隨着重慶和成都的淪陷,雲貴地區也被日軍在戰略上包圍了,國民黨在民衆當中的威望下降到了極點,因此何應欽於10月中旬終於發出電報,希望同中共方面進行談判,共同解決眼下的危局。

對於國民黨方面提出的談判請求,中共方面當然求之不得,因此中央打算派周副主席以及韓雲華等人組成的談判代表對到蘭州進行談判。

但是韓雲華以戰事的需要而婉拒了這次談判,當然韓雲華也不是信口開河,這段時間確實戰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內蒙古軍區同華北方面軍在山東地區展開了全面爭奪,雙方投入的兵力越來越多,戰鬥的規模也越來越大,韓雲華確實沒時間前往蘭州。況且他也知道,國共談判只不過是一個虛頭,實際上國民黨已經失去了對中國政局的主導力度,有美英等國的支持,中共一統全國抗日力量就在眼前,這是誰也不能抵擋的歷史潮流,有沒有他都是一樣的,結果不會發生任何變化。

———————————————————————————————

第626章 開羅會議第662章 開國大典第458章 華北無戰事(四)第329章 山東大風起(八)第207章 晉綏軍觀察團(二)第362章 華北會戰(九)第552章 引蛇出洞第662章 開國大典第637章 烽火再起第508章 潛心發展之組建塞北銀行第205章 難得的平靜(二)第147章 武漢會戰之延安夜談(三)第202章 軍政會議(二)第605章 關東軍的末日(三)第35章 僞蒙古軍的末日(一)第139章 升官第365章 華北會戰(十二)第148章 武漢會戰之抵達武漢(四)第426章 1940年的開年大戲(八)第627章 大休整第670章 揚刀躍馬入東京(四)第580章 東征之挖坑第614章 關東軍的末日(十二)第176章 武漢會戰之兩大師團的覆滅(二)第465章 華北無戰事(十一)第554章 調虎離山第222章 絕對震撼(三)第150章 武漢會戰之湖口攻防戰(六)第383章 華北會戰(二十九)第226章 爭執第380章 華北會戰(二十六)第217章 華麗的演出(八)第38章 韓雲華怒了第麻煩的裝備第463章 華北無戰事(九)第605章 關東軍的末日(三)第325章 山東大風起(四)第330章 山東大風起(九)第54章 塞北風雲(六)第四三百三十六章 第三十三師團覆滅記三第521章 收拾龐瘸子第370章 華北會戰(十六)第630章 盟軍的軍事部署第57章 倒黴的谷壽夫(三)第646章 戰徐州第142章 風雲再起(三)第188章 武漢會戰之完美演講(一)第四百四一十一章 滿月一第582章 東征之日軍的反擊二百九十三章 景陽岡反掃蕩一第541章 明修棧道第422章 1940年的開年大戲(四)第531章 戰德州之血腥報復第551章 鋤奸動員令第198章 抗大分校(一)第473章 戰山東(三)第62章 戰後餘波第539章 戰德州之日軍的反擊第58章 倒黴的谷壽夫(四)第六百四十八 戰略大包圍第346章 戰冀南(六)第80章 戰爭的陰霾(二)第641章 兵敗如山倒第141章 風雲再起(二)第638章 方先覺VS橫山勇第629章 赴開羅第229章 韓雲華的日本女兒(四)第489章 東進第130章 落幕第544章 日本親王第58章 倒黴的谷壽夫(四)第365章 華北會戰(十二)第229章 韓雲華的日本女兒(四)第194章 武漢會戰之撤軍北上第356章 華北大會戰(三)第628章 東北土改與軍隊建設第136章 北上尋親(一)第664章 大典進行時第357章 華北會戰(四)第227章 戰德州(一)第609章 關東軍的末日(七)第377章 華北會戰(二十三)第17章 佔陽原(三)三月份打賞名單第124章 偷天(二)第171章 武漢會戰之彭澤爭奪戰(六)第590章 委員第283章 佔山爲王第338章 撤退前的瘋狂第47章 晉西北戰略反攻(二)第662章 開國大典第470章 大軍區計劃(二)第371章 華北會戰(十七)第418章 特戰精英鬧華北第12章 大同攻略(一)第313章 山東挺進教導師(三)第56章 倒黴的谷壽夫(二)第六百五十五四章 日本軍國主義的輓歌第240章 第二次塞北會戰(二)第605章 關東軍的末日(三)
第626章 開羅會議第662章 開國大典第458章 華北無戰事(四)第329章 山東大風起(八)第207章 晉綏軍觀察團(二)第362章 華北會戰(九)第552章 引蛇出洞第662章 開國大典第637章 烽火再起第508章 潛心發展之組建塞北銀行第205章 難得的平靜(二)第147章 武漢會戰之延安夜談(三)第202章 軍政會議(二)第605章 關東軍的末日(三)第35章 僞蒙古軍的末日(一)第139章 升官第365章 華北會戰(十二)第148章 武漢會戰之抵達武漢(四)第426章 1940年的開年大戲(八)第627章 大休整第670章 揚刀躍馬入東京(四)第580章 東征之挖坑第614章 關東軍的末日(十二)第176章 武漢會戰之兩大師團的覆滅(二)第465章 華北無戰事(十一)第554章 調虎離山第222章 絕對震撼(三)第150章 武漢會戰之湖口攻防戰(六)第383章 華北會戰(二十九)第226章 爭執第380章 華北會戰(二十六)第217章 華麗的演出(八)第38章 韓雲華怒了第麻煩的裝備第463章 華北無戰事(九)第605章 關東軍的末日(三)第325章 山東大風起(四)第330章 山東大風起(九)第54章 塞北風雲(六)第四三百三十六章 第三十三師團覆滅記三第521章 收拾龐瘸子第370章 華北會戰(十六)第630章 盟軍的軍事部署第57章 倒黴的谷壽夫(三)第646章 戰徐州第142章 風雲再起(三)第188章 武漢會戰之完美演講(一)第四百四一十一章 滿月一第582章 東征之日軍的反擊二百九十三章 景陽岡反掃蕩一第541章 明修棧道第422章 1940年的開年大戲(四)第531章 戰德州之血腥報復第551章 鋤奸動員令第198章 抗大分校(一)第473章 戰山東(三)第62章 戰後餘波第539章 戰德州之日軍的反擊第58章 倒黴的谷壽夫(四)第六百四十八 戰略大包圍第346章 戰冀南(六)第80章 戰爭的陰霾(二)第641章 兵敗如山倒第141章 風雲再起(二)第638章 方先覺VS橫山勇第629章 赴開羅第229章 韓雲華的日本女兒(四)第489章 東進第130章 落幕第544章 日本親王第58章 倒黴的谷壽夫(四)第365章 華北會戰(十二)第229章 韓雲華的日本女兒(四)第194章 武漢會戰之撤軍北上第356章 華北大會戰(三)第628章 東北土改與軍隊建設第136章 北上尋親(一)第664章 大典進行時第357章 華北會戰(四)第227章 戰德州(一)第609章 關東軍的末日(七)第377章 華北會戰(二十三)第17章 佔陽原(三)三月份打賞名單第124章 偷天(二)第171章 武漢會戰之彭澤爭奪戰(六)第590章 委員第283章 佔山爲王第338章 撤退前的瘋狂第47章 晉西北戰略反攻(二)第662章 開國大典第470章 大軍區計劃(二)第371章 華北會戰(十七)第418章 特戰精英鬧華北第12章 大同攻略(一)第313章 山東挺進教導師(三)第56章 倒黴的谷壽夫(二)第六百五十五四章 日本軍國主義的輓歌第240章 第二次塞北會戰(二)第605章 關東軍的末日(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