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未雨綢繆

對於郭邴勳的勸慰,楊震笑了笑道:“老郭,你放心我沒事。不過,這次戰役發起的雖然有些倉促,但對於我們來說,卻是不得不爲之。沒有戰略迴旋空間,等日僞軍大軍圍攻,我們連轉身的地方都沒有。”

“你也知道,死打硬拼不是我的風格。而在運動中尋找戰機殲敵,才能以最小的傷亡換取最大的勝利。要是被日僞軍壓縮到鶴立至蘿北這一帶這麼狹小的空間內,連屁股都調不過來,還談什麼運動中殲敵?”

“通過此次戰役,我們雖然打下了佛山、蘿北、綏濱、湯原、鶴立、鳳山全境,以及烏雲、綏棱部分地區。看似根據地的面積擴大了,迴旋空間也有了,但實際上並未能根本的改變我們目前的處境。”

“現在看日軍雖未對我大舉圍攻,但其表現出來的戰略意圖已經很明顯了。他們就是要將我們壓縮在松花江以西、小興安嶺以東這一片人煙稀少的地域之內。使我們失去兵員與糧食的補給,一點點的削弱我們的實力。”

“這幾個縣雖然面積不小,但除了湯原人口稍多之外,其餘諸縣大一點的人口不過五萬,小一點的鳳山,全縣人口不過三萬。而最北面的佛山、烏雲兩縣甚至加在一起都不到兩萬人。農業人口就更少了。在這種環境之下,我們別說獲得兵員補充,就是吃飽肚子都很難。”

說到這裡,楊震搖了搖頭道:“部隊的規模擴充了,但戰鬥力卻下滑了。人數上去了,需要的各種補給的數量也大幅度上升了。作爲部隊的當家人,我們的壓力很大啊。我們不能走抗聯的老路子,被日軍壓縮進深山老林出不來,補給、兵員補充均無着落。餓也把自己餓垮了。”

“我們現在雖然物資還能維持一陣子,但由於我們所處的環境與形勢,使得我們必須未雨綢繆。不能等到現上轎,現扎耳朵眼。那樣,等到事情發生的時候,做什麼都來不及了。”

楊震喝了一口水,潤了潤乾渴的嗓子道:“不過老郭,有一點你算是說對了。我們從上到下都有些頭腦發熱,以爲自己連續打了幾個勝仗便老子天下第一,將所有的日僞軍都不放在眼裡。這次的挫折可以讓他們,包括我們也在內好好冷卻一下燒到四十度的腦袋。”

說到這裡,楊震大手一揮,語氣堅定的道:“整訓,全體整訓。不僅僅新兵要整訓,老兵也要整訓。現在一個月的時間已經過去,被解救出的勞工身體應該已經大致復原。我們要全面恢復羣策山時的訓練力度和制度來。拿出部分儲備彈藥,好好練一練。”

“鬼子留給我們的時間不會太多,只有打勝仗,我們才能越打越強。只有消滅了日僞軍,我們才能爲自己爭取更大的生存空間。而這所有的一切,都是要以實力作爲基礎。我曾幾次說過,我們需要的不是一觸即潰,只能打順風仗,不能打逆風仗的沙子堆成的部隊。”

“現在我們的裝備足夠滿足部隊的需要,與抗聯的缺槍少彈相比,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有了這麼好的基礎,在練不出一支鐵打的部隊,你我,還有那些團長、政委,還有何臉面見人。”

“老郭你書法好,明天你就組織政治部那些秀才,寫上幾幅大字: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每一個團的訓練場上都掛上一幅。明明白白的告訴幹部、戰士,今天你在訓練場上的懈怠,明天在戰場之上是要用生命去償還的。”

說罷,楊震拿起電話,直接要通了在彭定傑隨總指揮渡江之後,暫時主持後勤部工作的政委張鎮華。讓他立即與張婷趕到司令部。

將張鎮華招來後,楊震直接開門見山的道:“你馬上調出六十萬發子彈,將三十萬發下撥給各個補充團。其餘的三十萬發撥付給各主力團,剩下的十萬發撥給兩個分區屬基幹團每團各五萬發。”

“另外,在調撥給炮兵團山野炮彈各三百發。各團屬迫擊炮、步兵炮彈按照每門炮十發的數量下撥。除此之外,你在調撥日式手榴彈四萬枚,全部調撥給補充團。按照每個新兵兩枚下發。”

聽到楊震居然要調撥這麼一大批彈藥,將剛剛發了大財不久的張鎮華嚇了一大跳。還以爲馬上又要有什麼大的軍事行動的他連忙問道:“司令員,您這次下撥這麼多的彈藥,是不是又要有軍事行動?”

對於張鎮華的疑問,楊震搖搖頭道:“兩個月之內,在日軍沒有大的動作之前,部隊除了訓練之外,沒有任何的作戰任務。這些彈藥都是給各部隊訓練用的。”

楊震的回答不由的讓張鎮華一呆,這麼一大批在他看來近乎於天文數字,足夠抗聯三路軍兩個主力軍打一年戰鬥的彈藥,居然只是用來訓練?楊震這樣的大手筆,在過慣了入不敷出,只能靠勤儉持家才能堅持下去日子的抗聯中呆的時間太長的他,認爲這實在有些浪費的嫌疑。

對於張鎮華驚愕的表情,楊震笑了笑道:“這還多嗎?這些彈藥看起來數量很大,但平均攤下來每個新兵只有十五發彈藥用來訓練,老兵若不將本部隊自身儲備的彈藥算上,平均下來甚至連五發都不到。”

“我說同志哥,這些已經是最低的數字了。你總不能讓新兵連一發子彈都沒有打過,便送他們上戰場吧?那不叫作戰,那是讓他們去送死,那樣我們這些做指揮員的就是在犯罪。去吧,捨不得孩子套不到狼。不拿出點家底來,怎麼能將部隊訓練好?”

張鎮華搖了搖頭道:“司令員,倒不是我捨不得。不管怎麼說,我也是當過師政委的人,您說的這個道理我都懂得。只是這庫存彈藥除了前一段時間您送過來的那些之外,日式彈藥現在已經有些略微不足。”

“三八式步槍彈與機槍彈儲備的數量到還可以,即便按照您的要求調撥出去,也略有富餘。但九二式重機槍使用的七點七毫米重機槍彈與日式九七式、九一式手榴彈加一起,儲備數量只能暫時維持在一個較低的數字上。”

“我統計了一下,之前部隊打一場中等規模,就像關門嘴子山那樣的戰鬥,一個團的的消耗彈藥數量,甚至比抗聯三路軍全盛時候一年的彈藥消耗量還要多。”

“我們的生產能力現在還很有限,除了少量迫擊炮彈之外,日式山野炮、步兵炮彈雖然有庫存的彈頭與底火,但因爲發射藥要優先保證復裝步兵彈藥,以及保障迫擊炮的生產,所以暫時還不能生產。只能依靠繳獲和之前的儲備。”

“復裝的步兵彈藥,又主要將精力放在步槍、輕機槍彈藥以及急需的衝鋒槍彈藥,以及對日式手榴彈的改造之中。”

“加上之前爲了試製和生產火箭彈,消耗了大量儲備的無煙火藥。現在我們手頭上的無煙火藥數量已經不多,只能保障復裝需要最大的步槍子彈和輕機槍彈藥。對於重機槍彈,復裝的進展較爲緩慢。數量一直就不大。”

“若是一下子抽調過多,一旦有大的行動,這彈藥補給?尤其是重機槍彈,一旦庫存消耗餘燼,繳獲的數量又滿足不了需求,對部隊的戰鬥力影響很大。”

“況且,我們現在只能對日式手榴彈進行改造,自行生產的產能極爲有限。每天即便是開動馬力生產,也不過千餘枚。調出這四萬枚日式手榴彈,幾乎已經是如今的全部庫存一半了。”

張鎮華的擔憂並不是一點道理沒有,在軍工生產能力因爲原材料的限制,還只停留在復裝輕武器彈藥,甚至部分彈藥還只能依靠消耗儲備的現狀之下,一下子抽調出這麼多的彈藥進行訓練,的確有些困難。

但作爲抗聯師政委出身的張鎮華,又知道楊震所言不假。讓一支連實彈射擊都沒有打過幾發的部隊去上前線,幾乎等於是讓他們送死。該下撥用於訓練的彈藥,還是要下撥的。至少要讓新兵知道怎麼去開槍,聽到槍聲不會在害怕。

在心中快速的衡量了一下庫存的各種彈藥儲備,以及軍中武器裝備數量之後,張鎮華看了看楊震,咬咬牙道:“這樣,司令員。日式重機槍彈藥數量雖然不足,但步槍以及輕機槍的彈藥還是有保證的。”

“您在北邊起出來那麼多的意大利造步槍以及法式輕重機槍的彈藥也很充足。我看這樣,先給幾個補充團全部換裝成意大利造步槍,法式輕重機槍。將現在下發的日式武器全部收回,作爲儲備使用。等新兵下部隊的時候再換裝。”

“這些意大利造步槍均是二十年代出產,雖然因爲保養的不錯,並未有鏽蝕的狀況,也沒有使用過。但畢竟生產出來已經十多年了。無論是可靠性還是其他的方面,都已經不能與我們庫存的生產年限最大還不到五年的三八式步槍相比。”

“而且彈藥就算保持的再好也有保質期的,那些彈藥生產年限最短的也是九一八事變之前生產的,距今已經至少八年了。如果我們不將其儘快的用掉,按照我們目前的保管方式來看,這些彈藥恐怕都有報廢的危險。”

“而且這些意大利造的步槍雖然使用的也同樣是六五毫米口徑步槍彈,但彈長是五十二毫米的。與同爲六點五毫米的三八式步槍彈根本不能通用,其彈藥的性能也不如三八式步槍使用的友阪步槍彈。”

“如果將這批武器換裝給野戰部隊,在我們的後勤補給人員經驗還尚淺的情況之下,一旦在戰場上弄錯了使用對象,那將會是誤了大事的。”

“我看與其冒着上戰場後同時使用兩種不能通用的六點五毫米彈藥,引起補給混亂的危險,還不如將這批意大利步槍拿出來,專門供新兵訓練使用。”

“這批意大利造步槍,非到萬不得已的時候,儘量不要再戰場上使用。反正手動步槍的結構都差不多,只要學會使用一種,對其他的同類武器也就不陌生了。”

“另外,我們在那個儲備軍火的山洞底部,還發現了一批您給的清單上沒有的奧地利二六年生產的曼利夏步槍。這種步槍與我們現在少量裝備的發射七點九二毫米步槍彈的捷克與遼十三式步槍彈藥可以通用,而且其產品質量也要好於意大利貨,所以我們還是繼續作爲儲備裝備。”

對於張鎮華更換補充團武器,以馬春生上交的那些意大利造步槍,法造輕重機槍替換目前使用的日式武器的建議,楊震凝神思考了一下後,轉過頭看了看對着自己緩緩點頭的郭邴勳,便道:“我看可以。”

“但正像你說的那樣,這些步槍無論保養的再好,也生產十餘年了,可靠性究竟什麼樣,還不得而知。在下發之前,你要組織一批有經驗的老兵對這批槍械進行一次徹底的檢查,一定要保證武器在下發之後,不能引起什麼事故。”

“還有我和參謀長會專門下一個命令,讓各部隊在實彈射擊之後,將彈殼收集起來上繳回後勤部門。包括這些意大利造的步槍彈在內,準備進行復裝。我們手頭不是有大量的友阪步槍彈的底火嗎?他們都是使用同樣的伯丹式底火,應該可以通用。”

說到這裡,楊震頓了一頓後道:“張政委,你是老同志了。總指揮與老彭都不在,現在你作爲後勤部政委,黨政工作要一把抓,你的擔子很重。不僅要抓好數萬大軍的供給工作,還要做好兵工廠的生產工作。同時還要未雨綢繆,提前爲冬季的棉衣做好準備。”

“古語有云: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而現在不僅僅是糧草,還有彈藥。要滿足這四萬多部隊吃飽並不容易,你和後勤部的同志要多努力。你也是抗聯老戰士了,不要讓以前我們的戰士被凍死、餓死的悲劇再重演了。拜託了。”

說罷,楊震轉過頭對一邊的張婷道:“小張,你是組織上任命的後勤處衛生處長。現在我給你提一級,由你兼任後勤處副處長,李政委那裡我去說。”

“在日常的工作之中,你要多幫老張挑一些擔子。除了組織好醫護人員對訓練中受傷的戰士做好救治,同時做好部隊的整體防疫工作外。其他的事情,你要多抓一些。”

“尤其是部隊的被服、生產建設團等一些比較適合你工作的方面,你要多費費心。讓張政委將主要精力先放在軍工生產以及武器彈藥分配、糧食供應上。”

“江北已經答應我們的要求,很快便有一批軍工原料生產線以及大量的原材料運到。老張的擔子現在很重,既要做到嚴格保密,又要組織好接受、運輸和安裝工作。同時還要抓一些其他方面工作。你一定要盡最大努力,幫助老張做好之下工作。”

第一百一十二章 南 下(3)第四百五十一章 都沉住氣第八十四章 定策(2)第二十九章 毀滅(1)第一百六十七章 只是表面第二十六章 蘇聯人的態度第三百四十五章 葉超的分析第二百四十章 離別贈言第二百五十一章 水到渠成第一百零八章 不能殺雞取卵第一百四十一章輝煌的開端(9)第四百六十二章 囚徒的困境第一百九十四章 血色關門嘴子山第二百二十一章 最難啃的骨頭第一百四十六章 進退維谷第四十一章 從下面着手第一百四十七章 必須要付出的代價第三百一十八章 機會有的是第二百九十八章 變數第二百九十章 必須要打出去第一百零二章 出乎意料第三百八十章 人才第255章 配給制第四百零五章 個性主官第一百九十二章 固執的劉長順第三百三十八章 勾心鬥角第三十七章 龍入大海(4)第二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一百九十三章 血戰之初第二百六十七章 這可都是老骨頭第二百九十九章 杜開山的及時雨第四十章 楊震內心也有隱憂第三百零七章 馬家寨之戰(二)第247章 您必須休息第八十九章 就坡下驢的楊震第一百一十六章 四一年版的武力強拆第四百零九章 只能給你們一個小時第一百四十一章輝煌的開端(9)第四百一十九章 你必須要習慣第三百八十五章 煮酒論飛機第四百六十章 希望破滅第二百二十八章 挑撥第二百一十章 艱苦的東線第二百四十章 催命符第三百三十二章 他該殺,你該死第十三章 吞噬關東軍的黑洞第六十八章 最瞭解楊震的人第259章 歷史的車轍第二百二十二章 判斷上的失誤第二百五十章 但求問心無愧第二百四十七章 隔閡第一百三十章 血戰天津(三)第五百章 交換的後續影響第二百九十三章 生駒林的直覺第三百零三章 軟柿子?第四百四十九章 將計就計第二百三十九章 還是值得的第六十八章 留一手的三浦聞多第二百一十九章 毒計?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二百四十九章 無法說出的原因第一百六十四章 封鎖區第二十九章 變陣選將第254章 一百分的努力不夠第六十七章 心懷各異第四百零四章 王德耀的打算第一百章 那就是敵人第五章 雞生蛋的道理第三百一十章 三十軍的覆滅第二百五十八章 巖部正雄的心機第三百二十九章 影子部隊第一百二十二章 關內外的差別第一百一十三章 自私自利的英國人第四百七十章 全部都打出去第二十一章 行動(1)第六十八章 留一手的三浦聞多第四百七十二章 意外順利的敲竹槓第六十七章 首戰(3)第二百九十一章 陳翰章的錯誤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張旗鼓第一百一十七章 統一思想和認識第三十六章 重點放在北平第三百七十一章 楊震的心病第一百三十六章 輝煌的開端(4)第五十五章 用足突出部第二百二十章 戰場的選擇第三十八章 龍入大海(5)第二百九十章 太平我不來第二百零四章 起到最大的作用第十六章 計劃(1)第四百零八章 部署第三百四十九章 層層扒皮第二百六十章 強光震撼彈第二十九章 蘇聯人更着急第七十一章 不動如山第七十六章 清風店(一)第一百五十章日軍手中的英軍饋贈第一百四十八章 岡村寧次的直覺第一百八十九章 值不值得第四十二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
第一百一十二章 南 下(3)第四百五十一章 都沉住氣第八十四章 定策(2)第二十九章 毀滅(1)第一百六十七章 只是表面第二十六章 蘇聯人的態度第三百四十五章 葉超的分析第二百四十章 離別贈言第二百五十一章 水到渠成第一百零八章 不能殺雞取卵第一百四十一章輝煌的開端(9)第四百六十二章 囚徒的困境第一百九十四章 血色關門嘴子山第二百二十一章 最難啃的骨頭第一百四十六章 進退維谷第四十一章 從下面着手第一百四十七章 必須要付出的代價第三百一十八章 機會有的是第二百九十八章 變數第二百九十章 必須要打出去第一百零二章 出乎意料第三百八十章 人才第255章 配給制第四百零五章 個性主官第一百九十二章 固執的劉長順第三百三十八章 勾心鬥角第三十七章 龍入大海(4)第二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一百九十三章 血戰之初第二百六十七章 這可都是老骨頭第二百九十九章 杜開山的及時雨第四十章 楊震內心也有隱憂第三百零七章 馬家寨之戰(二)第247章 您必須休息第八十九章 就坡下驢的楊震第一百一十六章 四一年版的武力強拆第四百零九章 只能給你們一個小時第一百四十一章輝煌的開端(9)第四百一十九章 你必須要習慣第三百八十五章 煮酒論飛機第四百六十章 希望破滅第二百二十八章 挑撥第二百一十章 艱苦的東線第二百四十章 催命符第三百三十二章 他該殺,你該死第十三章 吞噬關東軍的黑洞第六十八章 最瞭解楊震的人第259章 歷史的車轍第二百二十二章 判斷上的失誤第二百五十章 但求問心無愧第二百四十七章 隔閡第一百三十章 血戰天津(三)第五百章 交換的後續影響第二百九十三章 生駒林的直覺第三百零三章 軟柿子?第四百四十九章 將計就計第二百三十九章 還是值得的第六十八章 留一手的三浦聞多第二百一十九章 毒計?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二百四十九章 無法說出的原因第一百六十四章 封鎖區第二十九章 變陣選將第254章 一百分的努力不夠第六十七章 心懷各異第四百零四章 王德耀的打算第一百章 那就是敵人第五章 雞生蛋的道理第三百一十章 三十軍的覆滅第二百五十八章 巖部正雄的心機第三百二十九章 影子部隊第一百二十二章 關內外的差別第一百一十三章 自私自利的英國人第四百七十章 全部都打出去第二十一章 行動(1)第六十八章 留一手的三浦聞多第四百七十二章 意外順利的敲竹槓第六十七章 首戰(3)第二百九十一章 陳翰章的錯誤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張旗鼓第一百一十七章 統一思想和認識第三十六章 重點放在北平第三百七十一章 楊震的心病第一百三十六章 輝煌的開端(4)第五十五章 用足突出部第二百二十章 戰場的選擇第三十八章 龍入大海(5)第二百九十章 太平我不來第二百零四章 起到最大的作用第十六章 計劃(1)第四百零八章 部署第三百四十九章 層層扒皮第二百六十章 強光震撼彈第二十九章 蘇聯人更着急第七十一章 不動如山第七十六章 清風店(一)第一百五十章日軍手中的英軍饋贈第一百四十八章 岡村寧次的直覺第一百八十九章 值不值得第四十二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