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德械化

最關鍵的是抗聯在眼下輕武器的生產,已經主要集中在部隊主要裝備的自動步槍、班用機槍,以及通用機槍之上。而且爲了減少輕武器的口徑種類,除了爲關內部隊製造一部分衝鋒槍之外,抗聯自身衝鋒槍需求已經降低很多。

這種武器的製造與生產數量,其實已經在不斷的減少。而且隨着部隊在不斷的擴編,制式武器的需求量也在不斷的增加。抗聯眼下的軍工產能很大一部分,都要滿足自身主要制式武器的需要,剩餘的產能相當的有限。

至於衝鋒槍的產量,在關內部隊交換來的德制衝鋒槍,已經開始陸續大量進入部隊的情況之下,已經是一壓再壓。滿足蘇聯人的需要,不僅要對生產線重新進行調配,而且還要減少抗聯自身輕武器的產量。

同時在還要對蘇聯人轉交過來的戰利品,進行維修的情況之下,也實在沒有那麼多的產能去滿足蘇聯人過大的胃口。二十萬支衝鋒槍,對於美蘇來說,也許可能就是一個季度,甚至只是一個月的產量。

但是對於抗聯來說,卻是要三到六個月的產能才能滿足。這還是要將其他所有的輕武器生產,全部停下來的情況之下才能滿足。這還沒有將原本就相當緊張的軍工原料,改變使用方向所造成的損失。

在自身軍工生產重點方向已經轉移,原有的儲備,已經大部分給關內部隊換裝的情況之下。蘇聯人提出的這個數字,讓楊震的確相當的爲難。不僅實在拿不出來這麼大的數量,而且楊震也認爲沒有義務去爲蘇聯人做這些。

當然如果緊一緊的話,倒也不是完全拿不出來。如果將抗聯目前所有裝備的衝鋒槍全部收回來,再加上補充給關內部隊的衝鋒槍,也全部收回來的話。以及自身始終保持着兩萬支左右的庫存,在製造一半的數量也就差不多了。

但問題不是那麼的簡單,抽調回來的這些輕武器留下的缺口,是需要同類武器去填補的。而且下發部隊的那些武器即便抽調回來,也是需要重新翻新和維修的。這也是一樣要佔據東北眼下,已經使用到極致的產能,這還沒有算上對軍工原料的消耗。

再加上楊震認爲東北沒有義務,爲蘇聯人去做這些。而且楊震也不想讓東北局與抗聯,成爲蘇聯人想要什麼,就拿什麼的兵工廠。原來給關內部隊換裝的德制裝備,都是抗聯用糧食換回來的。眼下抗聯沒有這個義務,去爲蘇聯人生產輕武器。

可發現訓練一個衝鋒槍手的難度,遠遠低於一個步槍手。同時在蘇德戰場眼下的情況之下,衝鋒槍是一款性價比相當高的武器的蘇聯人。卻堅持要求抗聯提供自己要求的二十萬支衝鋒槍,並在戰爭期間每年都提供部分類似武器。

抗聯製造的使用彈匣的衝鋒槍,雖說在單位彈藥攜行數量上,不如他們裝備彈鼓的衝鋒槍。但是結構甚至更加簡單,性能也更加的可靠。最關鍵的是使用的彈藥,與蘇軍衝鋒槍使用的彈藥通用。這對蘇聯人眼下損耗過大,補充不足的情況之下,對蘇聯人誘惑力是相當大。

在楊震拒絕了這個要求之後,蘇聯人也毫不客氣,表示如果楊震不答應,將停止向抗聯轉交他們所需的德制武器,並直接扣押了原計劃轉交的一批德制輕武器以及火炮。同時不斷的向延安施壓,要求延安逼着楊震同意。

這件事情搞的相當大,不次於那次相互扣押援助物資和裝備的事件。而且鬧的之大,甚至驚動了美國人。最後在專程趕過來的副主席、代參謀長,以及美英兩國駐蘇軍事代表團長的協調之下。

在經過一番爭吵之下,楊震最終有條件的答應了蘇聯人提出的這個數字,並且同意將抗聯庫存的蘇制輕武器之中,主要是當年繳獲外蒙軍隊武器裝備之中,挑選可用的翻新後轉交給蘇聯方面。

作爲補償,蘇聯方面則同意削減一部分糧食的供應量,以緩解抗聯承受的經濟上壓力。但是在煤炭的供應數量,蘇聯人卻拒絕做任何的削減。不過蘇聯人也同意,在現有的基礎上,加大對抗聯棉花的供應量。

而對於蘇聯人,這種時不時搞出來一些動作的做法,也相當頭疼的美國方面,則答應安排加拿大的兵工廠,在四三年下半年之前,爲抗聯再生產三萬支勃朗寧M一九三五手槍,以及提供一部分九毫米衝鋒槍彈。

同時提供一批美英在北非戰場上的戰利品,主要是機槍和衝鋒槍,以及相對應的彈藥。外加兩萬條卡賓槍,以及六百萬髮卡賓槍彈。抗聯爲蘇聯人生產的所有武器,所需的軍工原料和設備都由美國人提供。

而且這批武器和物資,不計算在抗聯的援助份額上,都算在蘇聯人的頭上。也就是說這次交易是蘇聯人提供原料,由東北爲其生產和製造,他們所急需的輕武器。雖說東北方面佔用了部分已經很緊張的產能,但是畢竟也換回來了一部分的機器設備。

不過雖說美國那位駐蘇軍事代表團長,對楊震不要他用美製湯姆生衝鋒槍,補充將自己衝鋒槍提供給蘇聯人後留下缺口的建議。卻要二手德制衝鋒槍的建議,多少有些大惑不解。但美國人的慷慨,最終還是緩解了當時尷尬的情況。

在這個協議之下抗聯將原有的庫存,全部轉交給了蘇聯方面。中央也電令換裝的各大軍區,將抗聯提供的自行製造的衝鋒槍,又全部收繳了上來運回東北翻新,上交之後留下的空缺等待蘇聯人轉交的德制衝鋒槍重新補充。

抗聯自己除了前十個師裝備的衝鋒槍,以及留下作爲應急儲備的總共四千支之外,其餘的已經在美國人答應的卡賓槍和手槍到位之後,在四三年上半年連同庫存,全部移交給了蘇聯人。這次移交給山東軍區的兩千支自己製造的衝鋒槍,可以說已經是抗聯最後的庫存了。

除了留下部分自用之外,將所有庫存的七點六二毫米手槍彈,全部轉交給蘇聯方面。除了十個師還保留一部分自行製造的衝鋒槍之外,抗聯部隊從十一師開始到新組建的部隊,原來裝備的炮兵等非一線作戰人員,則普遍更換了德制衝鋒槍。

到了此次會戰之前,除了山東軍區還有一部分抗聯製造的衝鋒槍之外。整個關內部隊裝備的衝鋒槍,已經全部都是清一色的德制衝鋒槍。而且整個晉察冀與晉冀魯豫兩大戰略區,主力部隊已經全部的德式化,原有日械與漢陽造一類的老槍也已經徹底淘汰。

用軍委的那位代參謀長的話來說,重慶方面從中原大戰之後,到七七事變之前苦心經營,搞了近十年的所謂德械師。結果除了鋼盔和水壺之外,武器裝備最多隻能在口徑上,稱之爲德械。

眼下裝備最差的十八集團軍,幾乎所有的主力部隊,反倒是借光成了真正的德械師。除了鋼盔是美製英式,以及身上的軍裝之外。輕武器除了部分國造馬克沁重機槍之外,基本上都已經清一色的德械化,就連重武器也配備了一部分德國造。

不過相對於抗聯自己製造的射速更快,但是精度略差一些,更注重以火力密度取勝的衝鋒槍來說。對於這些射擊精度相當高,甚至可以稱之爲高精度衝鋒槍,雖說射速略低但更受關內部隊歡迎。

畢竟抗聯自己製造的射速近七百發的衝鋒槍,在關內部隊很多指揮員看來,與那些德造機槍一樣,實在有些太過於浪費子彈。對於長期只能依靠繳獲、收集,才能獲得補給。已經養成節儉習慣的關內部隊指揮員來說。

這一開槍子彈像雨水一樣潑出去的武器,讓相當一部分的指揮員很是心疼。兩支衝鋒槍交叉火力,的確可以覆蓋一條街道。可這兩支衝鋒槍幾十分鐘之內,可以打光一個連的彈藥儲備。

抗聯的衝鋒槍那都好,結構也簡單。就是有一點,這高射速也意味着太浪費子彈了。關內部隊不是沒有裝備過沖鋒槍,無論是當年各個派系大大小小兵工廠,仿造的德式MP十八衝鋒槍,還是晉造的湯姆遜衝鋒槍都使用過。

不過即便是性能最好的原裝進口德制MP十八衝鋒槍,最大射速也只有四百發。使用量最大的地方各個派系,自行仿製的參差不齊的產品射速則更低。像抗聯製造的這種射速高達近七百發的衝鋒槍,實在是沒有用過。

德制衝鋒槍的射速,雖說只有五百發,但射擊精度極高。可以在有效射程之內,既可以滿足相對精確的射擊,也能保證必要的火力密度,更適合講究一發子彈消滅一個敵人的關內部隊使用。

所以這個交換楊震雖說不滿意,但是在美援卡賓槍到位,以及蘇聯轉交過來的二手貨到位之後,也算是一個皆大歡喜結局。蘇聯人雖說受制於繳獲的數量,未能做到一對一的交換,但是數量也足夠滿足關內部隊需要了。

不過蘇聯人轉交過來的,純屬頂賬的德制七十五毫米步兵炮,卻是因爲口徑特殊。性能也並未比日製四一式山炮強哪去的同時,作爲步兵炮的重量又有些大,所以抗聯並未裝備使用。

但這種射速奇快,又比日製九二步兵炮和八二迫擊炮威力大很多、射程也遠,既可以平射又可以曲射的步兵炮,關內部隊卻很喜歡。在四一式山炮數量不足,九二式步兵炮作爲旅屬火炮威力又有些不足的情況之下。

這種步兵炮對付日軍崗樓一類的工事,還是相當出色的。在曲射的時候,彈道性能也很出色。同樣可以快速分解的性能,以及分解後部件的重量,也讓關內部隊相當的滿意。射程雖說近一些,但也很符合關內部隊的作戰特點。

最關鍵的是,關內部隊不少的炮兵教官,都是出身於原重慶方面部隊。這款火炮曾經是重慶的中央軍重要裝備,熟悉的裝備讓部隊上手的速度很快。所以這種德制步兵炮,被來東北開會的副總指揮,全部都給要了過去。

第三百五十八章 意外發現第三百四十六章 嗅覺靈敏的陶淨非第二百二十四章 不上當的日軍第三百二十四章 氣質上的差別第二百零二章 圖窮匕見第八十六章 定策(4)第六章 顧慮第二百二十章 戰場的選擇第二百五十五章 西線第一百六十二章 自己釀下的苦果第八十一章 一條肥魚?第四十三章 你們終於查清了一件事第九十八章 錙銖必較第三百一十一章 舊事重演第三百四十七章 別樣的味道第252章 鏖戰朝鮮第三百五十八章 那個人跑了第一百七十六章 要有足夠的耐心第五百一十五章 中央的求援第三百四十七章 他會挺過去的第二百九十八章 差距決定命運第八十四章 關內外的差別第一十三章 大戰前的諜影第七十七章 堅持第一百三十五章 輝煌的開端(3)第一百零六章 禁口令第五百八十二章 就地轉入防禦第一百三十四章 輝煌的開端(2)第八章 家事之楊繼財的婚事第三百七十三章 戰鬥機部隊之傷第三百二十章 意志崩潰的日軍第229章 東寧要塞的秘密第一百六十八章 打掃屋子好請客第一百一十八章 戰場之外第三百七十四章 苦口婆心第三百九十二章 無奈的航空兵第二百四十六章 交換的想法第二百六十八章 夜幕下的血戰第三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咬牙階段第二十一章 四三年的戰略第三十章 什麼手段有效用什麼第三百一十五章改不了的小家子氣第二百三十八章 是驚喜還是驚嚇?第三百九十章 讓人意外的保密原因第三百三十四章 遼西之戰(二)第六十五章 判斷失誤帶來的被動第二百六十九章 最危險的局面第三百五十九章 全線轉入防禦第六十六章 過於輕敵第246章 零式的憂慮第一百三十二章 沒有資格按部就班第三百二十章 我們在戰略上輸了第二百五十九章 態度堅決第二百三十六章 沉重的壓力第三百三十四章 遼西之戰(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接防第二十七章 行動(7)第四章 迷魂陣還要擺下去第一百二十二章 關內外的差別第一百五十一章 決定第一百零七章 一戰區的行動第五十五章 用足突出部第二百九十一章 陳翰章的錯誤第二十四章 行動(4)第一百二十一章 老帥們的不贊同第五十五章 實在有些窩囊第二百四十七章 理解不同第五十四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二百五十五章 楊震的爲難第二百六十七章 合適的秘書人選第三百零二章 新戰法第一百一四章 英國人的垃圾第一百七十三章 烽火羣策山(5)第三百四十一章 真的很累第三百六十五章 江淮戰役(二)第三百五十二章 人生的轉折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張旗鼓第一百五十六章 豫中之戰(二)第二十三章 走後門的航空兵第三百零六章 聞所未聞第五百七十七章 李賀搞不懂的日軍傘兵第三百零七章 自己的屁股自己擦第三百七十二章 一枝獨秀不是春第三十二章 總算可以勉強喘口氣第四百九十章 有舍纔有得第二百五十五章 楊震的爲難第二百三十九章 越長越危險第三十一章 毀滅 (3)第一百四十七章 關東軍情報之殤第一百七十五章 入城紀律第二百二十八章 一路疾馳第二百九十一章 穿插(三)第一百七十二章 烽火羣策山(4)第二十一章 楊震最頭疼的事第四百四十二章 至關重要第八十八章 毒計(1)第二百九十六章 始料不及第四十一章 從下面着手第一百九十章 拿鬼子步兵開刀第八十二章 聽聽他們的建議和想法
第三百五十八章 意外發現第三百四十六章 嗅覺靈敏的陶淨非第二百二十四章 不上當的日軍第三百二十四章 氣質上的差別第二百零二章 圖窮匕見第八十六章 定策(4)第六章 顧慮第二百二十章 戰場的選擇第二百五十五章 西線第一百六十二章 自己釀下的苦果第八十一章 一條肥魚?第四十三章 你們終於查清了一件事第九十八章 錙銖必較第三百一十一章 舊事重演第三百四十七章 別樣的味道第252章 鏖戰朝鮮第三百五十八章 那個人跑了第一百七十六章 要有足夠的耐心第五百一十五章 中央的求援第三百四十七章 他會挺過去的第二百九十八章 差距決定命運第八十四章 關內外的差別第一十三章 大戰前的諜影第七十七章 堅持第一百三十五章 輝煌的開端(3)第一百零六章 禁口令第五百八十二章 就地轉入防禦第一百三十四章 輝煌的開端(2)第八章 家事之楊繼財的婚事第三百七十三章 戰鬥機部隊之傷第三百二十章 意志崩潰的日軍第229章 東寧要塞的秘密第一百六十八章 打掃屋子好請客第一百一十八章 戰場之外第三百七十四章 苦口婆心第三百九十二章 無奈的航空兵第二百四十六章 交換的想法第二百六十八章 夜幕下的血戰第三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咬牙階段第二十一章 四三年的戰略第三十章 什麼手段有效用什麼第三百一十五章改不了的小家子氣第二百三十八章 是驚喜還是驚嚇?第三百九十章 讓人意外的保密原因第三百三十四章 遼西之戰(二)第六十五章 判斷失誤帶來的被動第二百六十九章 最危險的局面第三百五十九章 全線轉入防禦第六十六章 過於輕敵第246章 零式的憂慮第一百三十二章 沒有資格按部就班第三百二十章 我們在戰略上輸了第二百五十九章 態度堅決第二百三十六章 沉重的壓力第三百三十四章 遼西之戰(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接防第二十七章 行動(7)第四章 迷魂陣還要擺下去第一百二十二章 關內外的差別第一百五十一章 決定第一百零七章 一戰區的行動第五十五章 用足突出部第二百九十一章 陳翰章的錯誤第二十四章 行動(4)第一百二十一章 老帥們的不贊同第五十五章 實在有些窩囊第二百四十七章 理解不同第五十四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二百五十五章 楊震的爲難第二百六十七章 合適的秘書人選第三百零二章 新戰法第一百一四章 英國人的垃圾第一百七十三章 烽火羣策山(5)第三百四十一章 真的很累第三百六十五章 江淮戰役(二)第三百五十二章 人生的轉折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張旗鼓第一百五十六章 豫中之戰(二)第二十三章 走後門的航空兵第三百零六章 聞所未聞第五百七十七章 李賀搞不懂的日軍傘兵第三百零七章 自己的屁股自己擦第三百七十二章 一枝獨秀不是春第三十二章 總算可以勉強喘口氣第四百九十章 有舍纔有得第二百五十五章 楊震的爲難第二百三十九章 越長越危險第三十一章 毀滅 (3)第一百四十七章 關東軍情報之殤第一百七十五章 入城紀律第二百二十八章 一路疾馳第二百九十一章 穿插(三)第一百七十二章 烽火羣策山(4)第二十一章 楊震最頭疼的事第四百四十二章 至關重要第八十八章 毒計(1)第二百九十六章 始料不及第四十一章 從下面着手第一百九十章 拿鬼子步兵開刀第八十二章 聽聽他們的建議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