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章 南下(1)

相對於心中在七軍失敗後,對下江與東滿地區抗日形勢走向更加憂慮的總指揮來說,在見到這些突圍出來,從中蘇邊境的富錦、同江千里迢迢趕到寧安的七軍官兵之後,楊震心中與其說是震驚,還不如說是苦澀不已。

看着這些衣不遮體,比總指揮帶領的五軍三師餘部撤到老黑頂子秘營時還狼狽的戰士,楊震儘管心中已經有些放開,但仍舊搖頭嘆息不已。

不過這個軍長犧牲,七軍殘餘部隊所剩不過百餘人,幾乎已經可以說是失敗結局無論是對七軍也好,二路軍也好,乃至對整個東滿地區的抗日的大局也好,都可謂損失慘重。

但唯一收益的貌似只有那位已經犧牲的七軍代理軍長。至少這次他不會像後世自己所知道的那樣,死的除了幾個當事人之外,就連他們的上級都稀裡糊塗。

據楊震在後世所知,這位代理軍長既沒有叛變,但也沒有能倖存下來,更是沒有與其他大部分抗聯將領那樣,戰死在沙場之上。而是在後來死在了自己人手中。成爲抗聯歷史上被錯殺的第二位軍級幹部。

雖說殺他的原因一直含糊不清,但據後世那些轉家、叫獸研究恐怕與七軍自建立起來一直不斷的內耗不無關係。

這中間究竟出了什麼事情,因爲當事人已經大多因爲各種原因犧牲,倖存者又大多是朝鮮人,在抗戰結束之後大多回國,並身居高位,真實的情況一直含糊不清。即便號稱對抗聯研究最深的學者,一時也無法給出真實的答案。

儘管七軍現在成了這個樣子,對於抗日大局來說,是嚴重的損失。但不管怎麼說對於一名軍人來說,死在戰場之上的結局終歸還是好於死在自己人手中。

七軍主力大部損失究竟會給下江地區的抗日局面帶來多大的危害,楊震一時還無法估算出來。他知道的是,自己預想中的先南下敦化境內,打上幾仗調動日僞軍封鎖兵力之後,東進至下江地區,與二路軍留在下江地區的不對配合作戰的計劃隨着七軍主力被重創,只能改變。若是按照原計劃東進,那麼下江的局面只能靠自己支撐了,只能孤軍作戰了。

送走因二路軍最後一支僅存的主力七軍受到重創,而顯得憂心忡忡的總指揮回去休息,並再三交代李延平好好陪伴之後,留在作戰室的楊震與郭炳勳,以及前來彙報戰前物資準備情況的彭定傑都相對無言。

沉默良久,郭炳勳看了看楊震有些低落的情緒,略微猶豫了一下道:“團長,您看下一步我們該怎麼做,還是按照原計劃在調動日僞軍兵力之後,繼續東進至下江地區?若是繼續東進,團長,隨着七軍的損失,我軍已經失去一切支撐點。”

“沒有了抗聯的配合,我們不僅敵情不明,甚至只能是孤軍作戰。一旦有失?團長,請你三思。這一千多人,是我們的根本,也是我們最後的本錢。”

聽罷郭炳勳憂慮,楊震站起身來走到地圖之前,凝視良久,咬咬牙道:老郭,我的意見是行動還是按照原定計劃。先南下,在敦化境內打上幾仗,將日僞軍的封鎖線撕扯開之後,我軍主力東進,跳到牡丹江以東活動。”

“我們不可能長期困守在這深山老林之中,終歸還是要跳出去的。部隊要發展、壯大,在這裡是根本無法實現的。就算下江地區還有抗聯的部隊在活動,按照抗聯的情況來看,我們主要還是要立足依靠自己,獨立作戰。”

“說實在的,老郭,現在的形勢對我們來說並不樂觀,甚至可以說是困境。日僞軍完成其對敦化境內的掃蕩之後,視線遲早要轉向寧安地區。與其被動的等日僞軍找上門來,我們還不如主動跳出去,尋找戰機。”

說到這裡,楊震一拳頭狠狠的砸在牆上的地圖上道:“於困境中求勝算,對於我們來說,只能賭一把。贏了,部隊發展壯大。輸了,大不了一無所有。比起在集中營內犧牲的戰友,我們多活了半年的時間,夠格了。”

對於楊震有些破釜沉舟的回答,郭炳勳沉默了一下道:“我也覺得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拼上一把。只是,沒有了情報的支撐,我們作戰會受到極大的束縛,就像盲人摸象一般。沒有了可靠的情報支撐,我們貿然出擊下江地區等於是九死一生。團長,您不會真不記得二路軍的西征失利的真正原因吧?”

“怎麼不記得,但眼下的形勢對於我們已經來說別無退路。只有打出去,才能發展、壯大自己。不走,只能困守在這深山老林之中坐以待斃。日僞軍在完成對敦化北部的清剿之後,很快便會將視線轉向寧安南部山區的。至於情報,現在只能依靠你的電臺與李明瑞他們了。尤其是戰術偵察,我們只能依靠他們。”

猶豫了一下,楊震最後還是下定決心道:“老郭,從現在開始,你的這幾部電臺要二十四小時開機。無論能不能破譯日僞軍的電報,但所有日僞軍之間的無線通訊都要儘可能的截下來。”

“另外,抓緊時間與李明瑞溝通。無論他們能不能與黃大力他們匯合,但三天之內要將敦化北部的大致敵情給我摸清楚。告訴他們,兩天以後,部隊要全員南下。”

說到這裡,楊震道:“要想打破眼下的困局,我們只能跳出內線,到外線作戰。對於我們來說,已經沒有了後路。成也好,敗也好,我們只能一搏。無論擺在我們面前的是多麼險惡的情況,我們也只能義無反顧的往前闖。人挪活,樹挪死。走出去,也許還有一條出路。一個字,打。”

對於楊震這種近似於魚死網破的想法,郭炳勳知道這不是楊震在冒險,是自己一方已經是沒有了一切的退路。險境中求生存,這也是這支部隊目前唯一的選擇。

這次李明瑞的回電沒有讓楊震與郭炳勳失望。還沒有待郭炳勳將楊震的命令發給李明瑞,他的彙報的電報卻先達到。

看罷李明瑞的這次彙報得很詳細的電報,楊震面上一直嚴峻的表情略微緩解了一點之後,將電報交給郭邴勳道:“告訴部隊,準備作戰。明天除了留下兩個排與老彭擔任留守之後,全部南下作戰。”

作爲協助李延平分管政治工作,主管後勤的政治部主任,彭定傑在經驗上還有些稍顯得稚嫩之外,倒是進到了一個合格的政工人員的責任。除了極少數的時候,從不干涉軍事主官的工作。

但聽到楊震的計劃之後,彭定傑卻是表示出了激烈的反對。在他看來南下敦化作戰若是還能說打破困境的無奈之舉的話,此時部隊跳到下江作戰,與自尋死路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

四軍西征之中除了剩下幾個人之外,全軍覆滅。五軍大部犧牲,少部叛變,部分失去聯繫,剩下的部隊連維持局面都算不上。如今七軍剩餘部隊又損失慘重,部隊一旦出下江可以說是孤軍作戰。

以千餘兵力面對下江地區數萬裝備精良,機動能力極強的日僞軍,對於這支部隊意味着什麼,對於即便是不算太精通軍事,但好賴也在抗聯中打磨了數年的彭定傑來說,也清楚的很。

楊震與郭炳勳都沒有想到一向溫和,幾乎從不干涉軍事主官行動的彭定傑會對此次行動如此激烈的反對。

看着表面出乎意料的彭定傑,楊震無奈的笑笑,遞過一杯水後道:“老彭,說說你的想法,沉住氣。”

“團長,你將首戰選擇南下敦化境內作戰,我沒有什麼意見。那裡地廣人稀,山高林密,很適合我們以弱勝強。但之後東進,我有些不同意見。”

“下江地區的二路軍損失慘重,已經幾無戰力。我們東進,可以說失去了一切可能的支撐點。補給、敵情對我們來說,一切皆是陌生。與其冒險出擊下江地區,不如北進,與三路軍匯合。”

“三路軍的情況雖然現在還不清楚,但三軍一直是北滿、東滿地區的絕對主力。無論是人數、戰鬥力,還是兵力,都穩居抗聯各軍之冠。六軍的戰鬥力也不低。原來三路軍總指揮爲三路軍的底子打的可是相當的好。”

“我們北進與三路軍匯合,可以相互配合,互爲支撐。至少可以避免陷入孤軍作戰的境地。團長、老郭,我雖然對軍事並不算擅長,但也能看出此時我們東進,可以說是一步死棋。甚至可以用九死一生來形容。”

對於彭定傑南下之後,不東進,轉爲北進的建議,沉思良久,楊震卻是搖搖頭道:“老彭,你提出的北進與三路軍相互依靠的建議,想法不錯。但實行的可能性並不大。”

“北進,先不說這一路上敵情如何,就是三路軍的確切位置,我們都不清楚。找不到三路軍,我們北進的最大優勢便失去了意義。日僞軍對下江地區大舉圍剿,他們能放過活動在北滿的三路軍?二路軍爲了打破日僞軍的圍剿,先南征又西征,誰能保證三路軍不在嚴峻的敵情面前轉移?”

“我們東進看起來的確失去了所有的支撐點,但正是這一點卻是我們最大的優勢所在。下江地區的抗聯,現在大部失敗,小部轉移,剩餘部隊已經難以對敵人形成任何威脅。日僞軍三八年對下江地區的清剿,對於他們來說可謂是大勝。”

“在二路軍各部損失慘重,失去戰鬥力,已經很難對日僞軍造成威脅的情況之下,日僞軍必定會對下江地區放鬆警惕。有了這一個前提,我們最起碼在行動的初期,阻力會減小很多。”

“還有,總指揮會一直與我們一起活動。有了總指揮這個下江地區的活地圖,我們的行動也會便利的很多。最起碼,在密林處找到一兩處落腳點還是不成問題的。”

“還有一點,也是我堅持東進下江的最根本理由。東滿地區目前形勢雖然很嚴峻,但地理位置對於我們來說,可爲是致命點。其北連三路軍,南下可以支援一路軍,是整個中東鐵路以東的所有抗聯各部活動的連接點。”

“失去了東滿,北滿的三路軍,南滿的一路軍將會被徹底切斷。整個抗聯各部只能陷入各自爲戰的境地。這種情況,對本就敵強我弱的形勢來說,將會是致命的打擊。”

“老彭,我們的着眼點不能只侷限於自己或是一地,要有大局觀。三路軍是一個整體,需要相互的配合。失去了東滿,本就相互聯繫極差的三路軍將徹底的被切斷連續。所以無論如何,我們必須東進。”

“老彭,你也不要過於擔憂。二路軍的主力雖然大部失敗,但我想在下江地區應該還會有被打散的部隊在堅持鬥爭。還有,五軍軍長帶領的五軍失散部隊應該還隱蔽在下江地區。而二軍五師不是一直活動在寧安的鏡泊湖地區嗎?所以我們東進下江地區,並非是孤軍奮戰。”

“這次你留守秘營,一是將我們攜帶走後所有剩餘的物資都分散開隱蔽。地點,具體只能由你掌握。一定要做好保密工作。另外,準備好接受傷員。我們南下作戰,與正規日軍作戰,勢必會出現傷員。而我們東進不能攜帶太多的傷員,所有傷員都要送回老黑頂子修養。”

“此次南下、東進,不知道要連續作戰多長時間,所以我不可能給你留下太多的部隊留守。只有兩個排,在給你留下一個機槍班,兩挺機槍和一門迫擊炮。”

“你一定要注意安全,多放些警戒哨,尤其要防止敵人進行空中偵察。一旦出現異常情況,不過過於堅持,在不可爲的時候,除了必要的物資外,將所有無法攜帶的物資全部炸燬後迅速北進,與三路軍匯合。”

說到這裡,楊震走到彭定傑面前道:“老彭,主力走後秘營就交給你了。在與李明瑞匯合之後,我會調黃大力已經兩個小隊回來配合你。你一定要注意安全。切記,在事情不可爲的時候,不要再堅持,一切以安全爲第一要務。夜長、狼多,一定多加小心。”

聽着楊震的話,彭定傑知道楊震已經下定決心便很難再改變,便搖搖頭不在說話,沒有再堅持自己的意見。他知道自己不是軍事幹部出身,軍事能力遠不如楊、郭二人。所以儘管對楊震接下來的東進,心中充滿了濃濃的擔憂,但彭定傑卻並未再幹擾楊震的軍事決心。

在聽完楊震最後一句話後,知道這一次要分別很長時間的彭定傑,拉着楊震的手道:“你們也是。下江地區的形勢如果勢不可挽,你們也不要在堅持下去。無論是南下還是北上,都是一條生路。”

第三百三十一章放下架子的關東軍第二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二十二章 戰略上的短板第三百五十三章 梅津美治郎的怒火第三百七十八章 要面對現實第一百五十七章 拉開序幕第九十三章 缺乏經驗的新部第四百七十章 全部都打出去第二百一十章 蘇英奇的感受第三百五十二章 最後一個伏擊圈第二百六十七章 這可都是老骨頭第一百零九章 日落冀中(二)第四十二章 何去何從第227章一個煙霧彈而已第二百四十七章 交易還是敲詐第一百章 總指揮 (1)第三百七十一章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第三百八十三章 必須遵循科學規律第一百四十七章 前兆第三百六十二章 影響之內部傾軋第四十七章 陳翰章的決心第二百八十二章 新的進剿計劃第二百五十三章 坦克大戰第一百一十八章 談判第二百三十三章 形勢惡化第二百四十九章 無法說出的原因第一百五十六章 豫中之戰(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這可不是笑話第二百一十九章 我們已經盡力了第二百七十九章 和平安寧第一百八十三章 無奈的交換物第四十三章 補給第一百四十四章 消失的四十八師團部第二百四十六章 交換的想法第五十九章 打死都不出去第三百五十四章 殺一儆百第三百六十章 戰後影響(一)第一百三十二章 楊震的無奈第四百三十五章 危害第一百六十四章 黑巖少將的悲歌(1)第三百六十章 戰後影響(一)第三百四十九章 對關東軍的最終要求第二百七十五章 你任司令員第一百六十八章 打掃屋子好請客第三百二十五章 求賢若渴第一百二十三章最急需的東西第一百七十八章 授勳的原因第一百三十章 苦怕了的關內部隊第三百七十章 那就是一羣土匪第一百零五章 斬草除根第二百零四章 關東軍的撤退計劃第五十一章 超重磅級人物第一百三十六章 任重而道遠第一百五十八章 不許跑掉一個人第一百六十一章 鏖戰湯原(8)第六十章 無後坐力炮的威力第三十三章 瞞天過海的日軍第一百九十章 七十二師團的覆滅(二)第三百三十五章 不會干涉第一百一十章章 南下(1)第三百二十六章 梅津大將的危機意識第三百八十六章 參謀們的野心第三百二十四章 北野高津的價值第三百零九章 組成一臺絞肉機第一百三十七章 輝煌的開端(5)第四百二十九章 這條路線不能走第三百二十四章 北野高津的價值第一百九十六章 楊震的思路第二十九章 蘇聯人更着急第一百一十四章南下(4)第二百三十三章 不滿意第二百四十七章 隔閡第三百三十二章缺點和優點第二百七十一章 楊震的抱怨第二百零三章 感覺與惱火第三十三章 我們不能連鍋都端走第四十章 龍入大海 (7)第一百四十八章 戰鬥小結第二百二十三章 建議第七十章 奇襲葦河(1)第三百四十二章 以萬變應萬變第七十六章 決斷第五百三十五章 只不過是一個開頭第一百七十三章 三個能不能第二百八十七章安全第一第三百六十六章 建川二三的直覺第一百六十四章 封鎖區第一百五十一章 敗了第十九章 絕對不能戀戰第二百一十七章 雷厲風行第三百一十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二百六十章 沒有過夠癮的杜開山第二百四十三章 更深的層次第九十八章 軍歌嘹亮(1)第五十八章 翻身仗第二十二章 戰略上的短板第三百七十章 十年空軍第三百一十四章 攔截第九十章 別樣的動員會第三百二十六章 梅津大將的危機意識
第三百三十一章放下架子的關東軍第二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二十二章 戰略上的短板第三百五十三章 梅津美治郎的怒火第三百七十八章 要面對現實第一百五十七章 拉開序幕第九十三章 缺乏經驗的新部第四百七十章 全部都打出去第二百一十章 蘇英奇的感受第三百五十二章 最後一個伏擊圈第二百六十七章 這可都是老骨頭第一百零九章 日落冀中(二)第四十二章 何去何從第227章一個煙霧彈而已第二百四十七章 交易還是敲詐第一百章 總指揮 (1)第三百七十一章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第三百八十三章 必須遵循科學規律第一百四十七章 前兆第三百六十二章 影響之內部傾軋第四十七章 陳翰章的決心第二百八十二章 新的進剿計劃第二百五十三章 坦克大戰第一百一十八章 談判第二百三十三章 形勢惡化第二百四十九章 無法說出的原因第一百五十六章 豫中之戰(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這可不是笑話第二百一十九章 我們已經盡力了第二百七十九章 和平安寧第一百八十三章 無奈的交換物第四十三章 補給第一百四十四章 消失的四十八師團部第二百四十六章 交換的想法第五十九章 打死都不出去第三百五十四章 殺一儆百第三百六十章 戰後影響(一)第一百三十二章 楊震的無奈第四百三十五章 危害第一百六十四章 黑巖少將的悲歌(1)第三百六十章 戰後影響(一)第三百四十九章 對關東軍的最終要求第二百七十五章 你任司令員第一百六十八章 打掃屋子好請客第三百二十五章 求賢若渴第一百二十三章最急需的東西第一百七十八章 授勳的原因第一百三十章 苦怕了的關內部隊第三百七十章 那就是一羣土匪第一百零五章 斬草除根第二百零四章 關東軍的撤退計劃第五十一章 超重磅級人物第一百三十六章 任重而道遠第一百五十八章 不許跑掉一個人第一百六十一章 鏖戰湯原(8)第六十章 無後坐力炮的威力第三十三章 瞞天過海的日軍第一百九十章 七十二師團的覆滅(二)第三百三十五章 不會干涉第一百一十章章 南下(1)第三百二十六章 梅津大將的危機意識第三百八十六章 參謀們的野心第三百二十四章 北野高津的價值第三百零九章 組成一臺絞肉機第一百三十七章 輝煌的開端(5)第四百二十九章 這條路線不能走第三百二十四章 北野高津的價值第一百九十六章 楊震的思路第二十九章 蘇聯人更着急第一百一十四章南下(4)第二百三十三章 不滿意第二百四十七章 隔閡第三百三十二章缺點和優點第二百七十一章 楊震的抱怨第二百零三章 感覺與惱火第三十三章 我們不能連鍋都端走第四十章 龍入大海 (7)第一百四十八章 戰鬥小結第二百二十三章 建議第七十章 奇襲葦河(1)第三百四十二章 以萬變應萬變第七十六章 決斷第五百三十五章 只不過是一個開頭第一百七十三章 三個能不能第二百八十七章安全第一第三百六十六章 建川二三的直覺第一百六十四章 封鎖區第一百五十一章 敗了第十九章 絕對不能戀戰第二百一十七章 雷厲風行第三百一十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二百六十章 沒有過夠癮的杜開山第二百四十三章 更深的層次第九十八章 軍歌嘹亮(1)第五十八章 翻身仗第二十二章 戰略上的短板第三百七十章 十年空軍第三百一十四章 攔截第九十章 別樣的動員會第三百二十六章 梅津大將的危機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