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古帝國榮光

汴京的暖房當中,趙普若有所思。

曾經獨相十年的趙普對如今的天下可謂是知之甚詳。

從中晚唐以來,天下錢糧皆仰仗東南就已經不再是一句空談,而是一句事實上的描述。

而且長安不再受青睞也是事實。

唐亡以後,樑、唐、晉、漢、周,再算上閩蜀楚越等等,無一在長安定都。

僅有西突厥後裔的沙陁部以唐爲號,定都洛陽。

但在趙普看來,這沙陁唐也未必多喜歡洛陽,更多也是考慮到大義名分。

畢竟皇室乃是與李唐無半分血緣關係的歸化胡,若是以唐爲號卻又別處立都,那多少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就這,那沙陁唐的皇帝也曾如李唐皇帝一般爲吃飯發愁。

州郡飛挽,旋給京師,租庸使於上東門外佇望其來,算而給之,這並不是什麼秘密。

而且就趙普所知,李存勖也曾欲去汴梁討飯吃。

但最終考慮到去汴梁討飯會暴露洛陽錢糧不足引發不穩,最終還是聽從了手下節儉度日的勸告。

只是這麼一回想,趙普倒是感覺這光幕所評的長安洛陽之衰也是有幾分道理。

李唐立都長安去洛陽討飯,沙陁唐立都洛陽去汴梁討飯。

如今宋立汴梁,看起來似乎佔盡了漕運之利,但光幕最後一句話也讓趙普瞬間警醒:

金朝長驅直入。

以金爲號者,趙普搜遍了記憶也找不到,於是將手上的紙往前翻,這張紙上草草記着在光幕中看到的國號。

再次回看了一眼宋分南北,最終又爲元所替,趙普一時間也是更看不懂了。

下意識便將目光投向了趙匡胤:

官家不給解釋解釋?

趙匡胤心亂如麻,只是勉強擺了擺手不願多談,打算自己好好思考下。

講道理遷都之計在他心中醞釀了已經有段時日。

後世聊到定都原因種種,一開始趙匡胤只是付諸一笑:

遷都大事,汝懂什麼?

但看着後輩擺事實講原因述將來,趙匡胤頓時有點冒汗:

遷都大事,我懂什麼?

而再看看對面弟弟低着腦袋看不清面容,趙匡胤頓時也更加心煩意亂。

但這種情緒最終也沒表現出來,反而親切的朝着趙普點點頭:

“則平若有不解,稍後留下與俺一說便是。”

……

“兩條大腿……”

杜如晦唸叨着後世這直白,但又非常恰如其分的形容。

“軍、政、財之中心……”

房玄齡同樣品味着後世的這個常用詞與簡練的描述。

隨後兩位重臣對視了一眼,心中也是有了一點自己的認知。

“那安史之災,乃是遷胡使河北受制,賊獠侵佔此地便富有半唐,禍乃滋生。”

“我朝若失河北……”杜如晦說着便住口了,因爲後面的事情實在是太容易推斷。

有逆賊便要增兵,增兵便要加收賦稅,河北失能全仰仗東南。

徭賦倍增又會使東南積怨,最終生亂……

後輩的那個詞兒怎麼說的來着?

“乃死循環也……”

魏徵吸了一口氣,想起來先賢那簡單卻又振聾發聵的兩句話: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李世民淡淡爲這兩句話先賢之語做了註解:

“國恆亡於內。”

後輩的講述,將唐亡之因以一個相當清楚的角度給他展示了個清楚:

盡墾關中致黃河淤塞,漕運不便。

胡人內遷致河北坐亂,唐失半國。

民無可食之下,繁華如空中樓閣,一觸即傾。

不過就算如此,李世民還是自問了一句:

“汴州如何可爲都?”

李世民對這兒也算不上陌生,就如後世所說此乃東南漕運之要衝。

南北朝時陳留被分置梁州和開封郡,後來梁州改汴州,前隋時汴州被廢,其地併入滎陽、潁川等郡。

只不過開唐之後便又重置汴州,而且結合後世所說,對其所在之地李世民可以說清楚得很。

而第一反應便是質疑:長安雖無險,但那是關中破了的情況下。關中左有隴山右有潼關,洛陽亦是左成皋右餚函,這汴州呢?向北無一重之險。

李世民覺得若是自己親帥騎兵,從涿郡打到汴州恐怕五天足矣。

而且再想想最終那應驗了的靖康之亂,李世民便是連連搖頭。

不知道是該佩服這宋皇的膽氣,還是該嘲笑其讀書讀傻了。

在德不在險?

無險何談德?

【氣候的影響貫穿了人類文明史的始終,包括東西方的不同文明,也同樣包括了我們生活的當下。

就如漕運是整個封建時代帝國的命脈一般,對古羅馬來說,地中海的重要性同樣等同。

只不過地中海乃是自然造就,它對於氣候變化的反應也更加劇烈。

這個優渥的洗澡盆讓古羅馬締造了自己的黃金時代,但最終也被其敲響了自己的喪鐘。

就像桓靈二帝見證了漢帝國的沒落一般,生活在同一時代的馬可奧勒留也見證了古羅馬帝國的輓歌。

這一時期古羅馬的人口來到了史無前例的七千五百萬,但隨後情況就開始急轉直下。

咱們前面提到的安東尼瘟疫和居普良瘟疫只是捎帶,最大的主因還是氣候變化。

差不多就在諸葛丞相秋風五丈原的同時,古羅馬的溫暖期也正式結束,寒潮正式對古羅馬發動了反攻。

古羅馬黃金時代溫暖、溼潤、穩定的氣候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了寒冷、乾燥、反覆無常的氣候。

與古中國相同,這樣氣候帶來的直觀影響就是糧食大幅度歉收。

還記得居普良瘟疫得名的迦太基主教居普良嗎,他留下的手稿文獻同樣記錄了北非地區氣候的變化:

“降水變得十分稀少,土地逐漸貧瘠,作物生長速度也大不如前。”

如果說唐朝的興盛是依賴於河北和江淮的話,那古羅馬的興盛則是建立在埃及這個天賜的糧倉上。

只不過隨着氣候變化,尼羅河的水流量也直接腰斬,大幅降低了埃及的糧食產出。

農業產出的大幅降低使得古羅馬捉襟見肘,居普良的瘟疫使得古羅馬焦頭爛額,最終引發的內亂時期對古羅馬完成了最後的補刀。

251年,司馬宣王噶,羅馬皇帝德西烏斯在多瑙河被哥特人手刃。

次年,萬王之王阿爾達希爾的兒子,薩珊波斯帝國皇帝沙普爾成功反攻羅馬,佔領敘利亞,洗劫小亞細亞。

同時北方的哥特人也沒閒着,他們直接殺入愛琴海和黑海附近大肆劫掠。

七年後,羅馬的高盧駐軍司令官自立爲皇帝,脫離羅馬帝國——這位皇帝多半跟趙大挺有共同語言的。

受限於北方法蘭克人和阿勒曼尼人的威脅,羅馬捏着鼻子承認了高盧帝國的獨立並與結盟。

但依然被法蘭克人在戰場上打的節節敗退。

公允的說,面對黃金時代結束,羅馬的歷代部分君主確實有嘗試爲這個龐大的帝國續命,但因爲根本上的農業被氣候重創,這些制度多多少少都有些不盡人意,並誘發了種種難以預知的變化。

293年,爲了應付龐大帝國層出不窮的外患,羅馬皇帝戴克裡先啓用四帝共治制度,將羅馬分爲東西兩部,每部設兩個皇帝彼此節制,這一制度在戴克裡先死亡後迅速崩潰,東、西羅馬就是這麼來的。

後來的兩百年間,羅馬和中國的皇帝需要面對的問題比較類似:農業減產、叛亂叢生、大力征兵、農業愈發減產。

有所區別的是羅馬皇帝面對沸騰的民怨和天災,最終頒佈了“罷黜百教,基督正統”的政令,將帝國和教會深度綁定。

直到六世紀,這場漫長的低溫期才終於結束,古中國開始了燦爛輝煌的隋唐時期。

古羅馬也是一樣,查士丁尼大帝誓要恢復羅馬榮光,發動了轟轟烈烈的再征服運動。

但驟然發生的大規模火山爆發擊碎了查士丁尼的夢想,地中海氣候重新陷入紊亂,大規模的瘟疫也再度開始傳播起來,光復羅馬榮光的夢想就此破滅,教會的力量蓬勃發展。

驟然惡化的氣候也迫使阿拉伯人離開貧瘠的沙漠,開啓了轟轟烈烈的伊斯蘭征服,徹底碾碎了羅馬興復的夢想。】

“七千五百萬人……”

劉備首先就是對這龐大的人口基數嚇了一跳,隨即油然而生的便是一股豔羨之情。

“這地中海,難道真比陸河優渥不成?”

說是這麼說,但劉備也深知這是一句廢話。

畢竟春秋至今修渠不絕,還有這隋唐後世修的大水渠等等,本質上來說不就是嫌棄河流漕運不夠方便嘛……

只是劉備也記得小時在涿郡家鄉,偶爾便能聽聞東面大海氣候無常吞噬人的各種傳說,因此不少百姓天生對海洋都是帶點畏懼的,他也不例外。

但如今看起來,這地中海應當與幼時懼怕的東海並不相同。

“其地幅遼闊,仰賴這地中海之利,而忽視地上之險要,故而外患四起,倒也不奇怪。”

孔明盯着地圖若有所思。

後世地圖標註往往都相當簡略,但重要信息一個不落,就如這古羅馬的地形便能在圖上看個大概。

沿海多山多丘陵,北方多廣闊,這所謂的哥特人法蘭克人等等,與漢兒面對的胡人又有何異?

283.第283章 新的經驗寶寶133.第133章 進獄系第599章 沒頭腦和不高興第666章 大父賈太中293.第293章 烽火臺與信號塔165.第165章 成爲曹丕310.第310章 大唐宰相與美婦239.第239章 密信第484章 豆粕313.第313章 破百濟者好皇孫也第551章 中興諸將397.第396章 自斬命脈第534章 趙大微服出行記第398章 兩大一小同生死第639章 幸災樂禍第497章 再見玄德第100章 湯姆曹丕332.第332章 慷慨的逾制第56章 三國混學第666章 大父賈太中368.第367章 鐵索連舟385.第384章 逾時代之見374.第373章 簡雍上京記167.第167章 太陽之子孫仲謀第459章 酸鹼中和142.第142章 星墜五丈原第73章 國亡而身死第12章 划水的士燮第17章 娶媳婦二十三事第496章 吃飯自由220.第220章 御駕親征183.第183章 豪強進化380.第379章 是歲大疫278.第278章 仕途起飛未半而中道崩殂第518章 稍遜風騷286.第286章 崽賣爺田不心疼第436章 不給的你不許爭第560章 就是大送第565章 飲酒而亡356.第355章 擊砲128.第128章 二伐三伐第605章 十世明君354.第353章 拔營五丈原第588章 屏風說書357.第356章 還定三秦第415章 風雲起第88章 關羽勸學第50章 水師與推演第421章 退而結網138.第138章 何爲強軍第472章 擊鼓唱捷第614章 伴生之患第67章 江陵倒貼三百金289.第289章 假途滅虢裴行儉第426章 朕跟武侯熟得很378.第377章 人生贏家劉勝338.第338章 人蔘攻擊第541章 與關張功烈相彷彿第466章 生死抉擇第559章 天日昭昭第636章 後胡復來第100章 湯姆曹丕第453章 小民尊嚴第528章 兩科三舍治太和257.第257章 虯髯客李世民213.第213章 打鳥皇帝226.第226章 四萬義軍第430章 生物學奇蹟第45章 八百敢從266.第266章 以死正軍紀315.第315章 女皇亦能舞376.第375章 唐史殊途247.第247章 晉龍游淺水173.第173章 妃子笑第108章 一年始動308.第308章 徐庶你咋不結婚112.第112章 南中半策226.第226章 四萬義軍231.第231章 詩聖詩仙命不同190.第190章 不夜長安第538章 人中之龍,聲動華戎358.第357章 江東弟子多才俊第648章 夏民燦燦第15章 吾弟字幼常350.一日請假條第594章 退而不休第400章 論敗家沒輸過第651章 何以當歸第398章 兩大一小同生死第602章 西逃的帝國第512章 進擊的車神第52章 江陵之謀第574章 天賜寶地366.第365章 誰識天下英雄第456章 債多不愁魯子敬232.第232章 二鳳和丈育395.第394章 最豐富的家底276.第276章 滅國如喝水第588章 屏風說書142.第142章 星墜五丈原
283.第283章 新的經驗寶寶133.第133章 進獄系第599章 沒頭腦和不高興第666章 大父賈太中293.第293章 烽火臺與信號塔165.第165章 成爲曹丕310.第310章 大唐宰相與美婦239.第239章 密信第484章 豆粕313.第313章 破百濟者好皇孫也第551章 中興諸將397.第396章 自斬命脈第534章 趙大微服出行記第398章 兩大一小同生死第639章 幸災樂禍第497章 再見玄德第100章 湯姆曹丕332.第332章 慷慨的逾制第56章 三國混學第666章 大父賈太中368.第367章 鐵索連舟385.第384章 逾時代之見374.第373章 簡雍上京記167.第167章 太陽之子孫仲謀第459章 酸鹼中和142.第142章 星墜五丈原第73章 國亡而身死第12章 划水的士燮第17章 娶媳婦二十三事第496章 吃飯自由220.第220章 御駕親征183.第183章 豪強進化380.第379章 是歲大疫278.第278章 仕途起飛未半而中道崩殂第518章 稍遜風騷286.第286章 崽賣爺田不心疼第436章 不給的你不許爭第560章 就是大送第565章 飲酒而亡356.第355章 擊砲128.第128章 二伐三伐第605章 十世明君354.第353章 拔營五丈原第588章 屏風說書357.第356章 還定三秦第415章 風雲起第88章 關羽勸學第50章 水師與推演第421章 退而結網138.第138章 何爲強軍第472章 擊鼓唱捷第614章 伴生之患第67章 江陵倒貼三百金289.第289章 假途滅虢裴行儉第426章 朕跟武侯熟得很378.第377章 人生贏家劉勝338.第338章 人蔘攻擊第541章 與關張功烈相彷彿第466章 生死抉擇第559章 天日昭昭第636章 後胡復來第100章 湯姆曹丕第453章 小民尊嚴第528章 兩科三舍治太和257.第257章 虯髯客李世民213.第213章 打鳥皇帝226.第226章 四萬義軍第430章 生物學奇蹟第45章 八百敢從266.第266章 以死正軍紀315.第315章 女皇亦能舞376.第375章 唐史殊途247.第247章 晉龍游淺水173.第173章 妃子笑第108章 一年始動308.第308章 徐庶你咋不結婚112.第112章 南中半策226.第226章 四萬義軍231.第231章 詩聖詩仙命不同190.第190章 不夜長安第538章 人中之龍,聲動華戎358.第357章 江東弟子多才俊第648章 夏民燦燦第15章 吾弟字幼常350.一日請假條第594章 退而不休第400章 論敗家沒輸過第651章 何以當歸第398章 兩大一小同生死第602章 西逃的帝國第512章 進擊的車神第52章 江陵之謀第574章 天賜寶地366.第365章 誰識天下英雄第456章 債多不愁魯子敬232.第232章 二鳳和丈育395.第394章 最豐富的家底276.第276章 滅國如喝水第588章 屏風說書142.第142章 星墜五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