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7.第297章 姜維學習筆記

聽聞軍師如此說,張飛的眼睛當即就亮了起來:

“這次軍師可不許偏心,該給俺老張有一把趁手兵器了!”

倒也不是真的抱怨,畢竟張飛也明白,那時適逢荊襄大戰,給二哥鍛一柄好武器相當重要。

但如今看軍師的樣子,張飛覺得也該輪到自己了。

孔明此時心情極好,笑容滿面:

“定忘不了翼德!“

說着瞧了眼向來不爭的趙雲:

“還有子龍。”

劉備瞬間覺得自己徵南中是不是徵的太早了。

只要是歷經過戰陣的,誰不想要一柄削鐵如泥的趁手之兵?

不過孔明也只是先應承,畢竟這短短几個字幾個字說的簡單,落到鐵匠作坊中,一錘一錘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但好在這些都不是問題,甚至孔明還覺得樂在其中。

“不過相較於鍛鋼之法,馬蹄鐵更爲緊要。”

孔明開心了一會兒,最終還是惦記起來另一件正事。

這其中道理也很簡單,劉備嘆了口氣道:

“我等現在良馬甚少,馬蹄鐵能護駿馬蹄掌,頗爲重要。”

如今雖然已經進入雍涼,但馬場也不是一下子能開起來的。

依照着劉備對後世所說的選育保育之詞的理解:

選育即需要相馬人,保育即需要馬醫。

而他們如今,啥都沒有……

更遑論豆料之類的了,實在太過遙遠。

嘆了口氣,想到馬匹,劉備便忽然憶起來兩個名字來:

蘇雙,張世平。

也不知這兩人平安否?

雖想共事,但這兩人多半在河北,相距千里。

而再想到北面故地,劉備更是回憶起少時一起縱橫鄉里的第一位義弟,不知再相見會是何光景?

一時間劉備竟有點癡然了。

孔明那邊則依然井井有條,從光幕開場起,孔明隔一段時間就在一個小冊子上記一點東西,此時埋頭又在本子上寫了一些字跡之後,擡頭問道:

“孝直,姜維現在何處?”

張飛搶着答道:

“軍師擔心雍涼危險,故而留在漢中了,由孝直督促看書。”

孔明點點頭,直接將冊子遞給法正:

“那便勞煩孝直,將此筆記予姜維。”

“明歲相見,我可是要考校的。”

法正接過來略略一翻,便見其中並無具體內容,更像是一本兵家筆記,多是觀那唐之戰役隨手所得。

而且不僅是軍陣之見,還包含了以烽燧法鎖地的感想,孔明隨手所記:

“猶如常山之蛇,藏九地,動九天,自保而全勝之法。”

嗯……法正拿着筆記回想了一下,孔明這隨手一記串起來了孫子兵法中完全不相干的兩句話。

常山之蛇出自九地篇,稱善用兵者如常山之蛇,擊首尾至,擊尾首至,擊中則首尾俱至。

法正此前一直以爲這說的是長蛇陣,或是掎角之守勢,如今一想,這連綿不斷的烽燧不就宛如一條長蛇麼?

九天九地之說則是出自形篇,稱善守者藏於九地,滴水不漏,善攻者動於九天,出其不意。

法正盯着孔明的腦袋羨慕不已,真就這麼強?

不過如此也好,法正默默點頭答應下來,孔明這隨手所記,夠自己在路上看了。

然後等回漢中,反正龐統在隴右忙着折騰羌人,他法孝直就勉爲其難多提點一下小姜維好了。

將些小事處理好,孔明對着劉備拱拱手,隨後捲起來剛纔在書案上繪的一些草圖,起身就走,毫不留戀。

他還要去往鐵匠作坊一行,既要探尋這冶鋼之精要,也要與匠師們一起想想如何解決這鐵釘之法。

而且後面還有那後世所說的望遠鏡,玻璃作坊處也應要看上一看,因此孔明的腳步頓了一頓:

“子初與我同去?”

這倒是沒什麼可猶豫的,劉巴點點頭,同樣對着劉備拱拱手,隨即與孔明風風火火的離開。

每次看完光幕之後劉備總有恍如隔世之感,但如今也已慢慢習慣:

“子龍可與翼德一同去往雍涼,成都安危有叔至在,儘可放心。”

令子龍北上也是此前與孔明一起確定的。若單守漢中,武將有翼德、仲邈、文長三人便顯得多了點。

但如今已入雍涼,既要控涼州,又要入關中,如此情況下翼德等三人反而顯得少了點,因此劉備與孔明幾乎是不謀而合:

此前受困於南方地形,缺馬少卒,財賦拮据,故而子龍僅能逞己之威。

但如今既入雍涼,子龍的騎帥之才,該有用武之地了。

趙雲抱拳拱手一揖領命。

其他人也自散去,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

劉備則是緩緩到屋檐下,擡頭看着天空,心情也隱隱激動。

等拿下關中,與曹操軍陣相見之日,或許便不遠矣。

“民心……”

聽着府衙後面隱隱能夠聽聞的讀書聲,劉備低聲呢喃。

誰能想到民心竟能爆發出如此強大的力量?

“民心可用啊。”

司馬懿同樣在感嘆。

他本以爲南中的叛亂處理起來應該很是麻煩,畢竟這羣板楯蠻雖然武器盔甲簡陋,但入密林翻小山如履平地。

而且林中多瘴癧,因此隨劉備南征時司馬懿是抱着必死的決心。

但這劉備很快便展露了與曹操不相同,但也絕對稱得上強悍的手段。

進入南中後,每一地必有蠻人大大小小的首領親身入營,與那劉備相談甚歡。

往往這時劉備也並不要求他暫避,但與蠻人首領所談在司馬懿聽起來稱得上乏味。

去年收成如何?今年還有多少餘糧?墾荒幾許地?一年來有多少嬰孩降生?

這些內容談完之後便是被劉備一次次提起的商道。

司馬懿看書並不少,因此很快便從記憶裡拎出來了西南夷道這個東西。

但至於能否成功,他持懷疑態度,光靠仁善能行嗎?

而很快,司馬懿便就見識到了劉備提在手裡的“仁善”。

到了牂牁之後,劉備不入縣城,而是與吳懿張嶷一起出擊,直入山林,不過一會兒就聽到喊殺聲震天。

隨後便看到這劉備提着兩個腦袋閒庭信步的出來。

越往南,這樣的情況就越多,司馬懿也是此時回頭看才驚覺,不知不覺間這劉皇叔竟已折服瞭如此多的板楯蠻。

這些板楯蠻與這劉皇叔通風報信,爭相給他做嚮導,甚至自請爲先鋒。

在這個過程中,司馬懿不可避免的拿其與記憶中的曹操作比較。

記憶中的曹丞相……啊不,曹賊,總是以威嚴示人。

偶爾失態但又保持着顯而易見的分寸,氣勢昭野心,手腕顯梟志。

而這劉備……甚至都有點像個南中本地人了,他能與南中漢姓嘆時局,也能與蠻人頭領罵收成。

會認真傾聽蠻人的一些家長裡短,爾後很認真的給其出主意,並不會行權以收買人心。

但在這個過程中人心反而自聚。

這個交流的過程也並非是一味迎合:

指導蠻人種地,教他們製作農具,贈驅蟲粉,嚴禁蠻人食生腐。

甚至還親自動手鞭笞過一個喝生水的蠻人,結果蠻人們反而愈加敬重這位劉皇叔。

於是司馬懿心裡也禁不住跳出來那句評價:高祖之風。

直到司馬懿掐着時間計算着,又是一個三月之期,劉備急匆匆動身返回。

精準的三月之期,這讓司馬懿的好奇心升到了頂點,因而愈加渴望:

他什麼時候才能居其中?

不過此時嘛,司馬懿撣了撣手中劉備親手交予的名單,他決心要將此事辦的漂漂亮亮的。

他一定要立功活下去,並讓這劉備逐漸倚靠於他。

我司馬氏也是世食漢祿,如今當思報國!

若爲大漢忠臣,方能重返中原。

那他司馬懿可以是。

/################################################################################/ 

289.第289章 假途滅虢裴行儉359.第358章 突入江東187.第187章 魏晉風流379.第378章 推動歷史的隱形巨手第597章 地方割據政權第586章 北定中原第497章 再見玄德117.第117章 輕重緩急165.第165章 成爲曹丕第591章 青兕劍客148.第148章 萬里徵人盡漢歌第602章 西逃的帝國第619章 經典換經典245.第245章 功名塵與土第547章 南下北上第666章 大父賈太中第441章 秀下限的皇帝247.第247章 晉龍游淺水第24章 高鐵在手 漢室我有第62章 武聖歸途363.第362章 荊南變205.第205章 不羨,當昌228.第228章 食盡鳥投林第607章 不盡長江滾滾流135.第135章 來信去信第25章 暮虎老狼第662章 他說的好有道理第10章 三姓家奴203.第203章 天外之敵第21章 涼州大馬第426章 朕跟武侯熟得很355.第354章 準備砲擊第430章 生物學奇蹟372.第371章 士別一日,魂斷江陵354.第353章 拔營五丈原307.第307章 大漢金票229.第229章 顏真卿第662章 他說的好有道理331.第331章 先見之明昏德公第626章 唐風圖冊第51章 朝菌與蟪蛄(端午節快樂)189.第189章 玄奘116.第116章 志若鴻鵠第402章 君不見,漢終軍218.第218章 怛羅斯之戰第586章 北定中原252.第252章 爲國不惜身第603章 耶律約翰143.第143章 悠悠蒼天211.第211章 各方安排第603章 耶律約翰第595章 錙銖必較伶俐人第540章 破產的老岳家133.第133章 進獄系177.第177章 舊人第13章 後輩會飛了?!第405章 真有人在風口摔死的啊?313.第313章 破百濟者好皇孫也135.第135章 來信去信370.第369章 幽並爭鋒第522章 義務教育第629章 天下必有知我者第419章 升級咯第402章 君不見,漢終軍第99章 隔岸觀火387.第386章 太平道358.第357章 江東弟子多才俊114.第114章 漢民猶存第410章 你一直在笑根本沒停過第625章 寇從何處至第482章 老法家熬出頭了185.第185章 九品中正385.第384章 逾時代之見第580章 殘火復明第436章 不給的你不許爭第417章 儀表堂堂第400章 論敗家沒輸過第483章 撐船打鐵磨豆腐390.第389章 醫科教條第645章 風流之譽第646章 時代盡頭第67章 江陵倒貼三百金317.第317章 鬼子拜壽第106章 故鄉第585章 舊都洛陽第108章 一年始動156.第156章 忠誠的成都第449章 父慈子孝316.第316章 兄弟捱打你不來?第516章 兒孫自有兒孫福第90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554章 郾城大捷272.第272章 以德服人239.第239章 密信第574章 天賜寶地第439章 齊齊整整一家人167.第167章 太陽之子孫仲謀第507章 什麼叫兄友弟恭116.第116章 志若鴻鵠第493章 迎送一宵中
289.第289章 假途滅虢裴行儉359.第358章 突入江東187.第187章 魏晉風流379.第378章 推動歷史的隱形巨手第597章 地方割據政權第586章 北定中原第497章 再見玄德117.第117章 輕重緩急165.第165章 成爲曹丕第591章 青兕劍客148.第148章 萬里徵人盡漢歌第602章 西逃的帝國第619章 經典換經典245.第245章 功名塵與土第547章 南下北上第666章 大父賈太中第441章 秀下限的皇帝247.第247章 晉龍游淺水第24章 高鐵在手 漢室我有第62章 武聖歸途363.第362章 荊南變205.第205章 不羨,當昌228.第228章 食盡鳥投林第607章 不盡長江滾滾流135.第135章 來信去信第25章 暮虎老狼第662章 他說的好有道理第10章 三姓家奴203.第203章 天外之敵第21章 涼州大馬第426章 朕跟武侯熟得很355.第354章 準備砲擊第430章 生物學奇蹟372.第371章 士別一日,魂斷江陵354.第353章 拔營五丈原307.第307章 大漢金票229.第229章 顏真卿第662章 他說的好有道理331.第331章 先見之明昏德公第626章 唐風圖冊第51章 朝菌與蟪蛄(端午節快樂)189.第189章 玄奘116.第116章 志若鴻鵠第402章 君不見,漢終軍218.第218章 怛羅斯之戰第586章 北定中原252.第252章 爲國不惜身第603章 耶律約翰143.第143章 悠悠蒼天211.第211章 各方安排第603章 耶律約翰第595章 錙銖必較伶俐人第540章 破產的老岳家133.第133章 進獄系177.第177章 舊人第13章 後輩會飛了?!第405章 真有人在風口摔死的啊?313.第313章 破百濟者好皇孫也135.第135章 來信去信370.第369章 幽並爭鋒第522章 義務教育第629章 天下必有知我者第419章 升級咯第402章 君不見,漢終軍第99章 隔岸觀火387.第386章 太平道358.第357章 江東弟子多才俊114.第114章 漢民猶存第410章 你一直在笑根本沒停過第625章 寇從何處至第482章 老法家熬出頭了185.第185章 九品中正385.第384章 逾時代之見第580章 殘火復明第436章 不給的你不許爭第417章 儀表堂堂第400章 論敗家沒輸過第483章 撐船打鐵磨豆腐390.第389章 醫科教條第645章 風流之譽第646章 時代盡頭第67章 江陵倒貼三百金317.第317章 鬼子拜壽第106章 故鄉第585章 舊都洛陽第108章 一年始動156.第156章 忠誠的成都第449章 父慈子孝316.第316章 兄弟捱打你不來?第516章 兒孫自有兒孫福第90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554章 郾城大捷272.第272章 以德服人239.第239章 密信第574章 天賜寶地第439章 齊齊整整一家人167.第167章 太陽之子孫仲謀第507章 什麼叫兄友弟恭116.第116章 志若鴻鵠第493章 迎送一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