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后妃和公主

王檀一直以爲皇后跟陳貴妃應該是不和睦的,哪怕外面一直穿她們二人後妃和睦,那也應該是面和心不合的。一個是太子的養母,一個是太子的生母,養母和生母共侍一夫,這種情況在後宮裡不是應該鬥得你死我活才科學的嗎。君不見多少的後宮劇和宮鬥文裡,流行的都是什麼去母奪子的戲碼。皇后看着養子的生母在跟前晃悠不會覺得礙眼?寵妃看着自己的兒子喊別人“娘”不會心裡不平衡?

但此時王檀看皇后和陳貴妃二人,卻確實相處的頗爲融洽,陳貴妃對皇后恭敬,偶爾在皇后面前逗趣幾句,而皇后對陳貴妃亦是頗爲友愛。反而皇后對薛貴妃頗爲冷落,這種冷落是明晃晃且不懼在外人面前表現出來的。

王檀在想,倘若不是這後宮女人演戲技能太高的話,那可能就是這文走的是百合向。

王檀跟着蔣氏跪到地上對着皇后行了叩拜大禮。

皇后笑得頗爲慈祥,對她們道:“快免禮。”說着又讓身邊的宮女去扶她們起來。

蔣氏等人謝了恩,然後纔敢扶着宮女的手站起來。皇后又笑道:“本宮從前見到王侍郎夫人的時候,還是個十幾歲的嬌俏小姑娘,沒想到一眨眼,連兒女都這麼大了。”說着又望向左邊的陳貴妃,又道:“你還記不記得你剛入宮那會,她第一次見到你,眼睛直勾勾的盯了你好一會,我問她爲何這樣看着你,她還一臉驚歎的道是因爲娘娘長得太漂亮了,讓她一看就捨不得移開眼。”這話語之中,對蔣氏表現得頗多親近。

皇后要擡舉蔣氏,陳貴妃自然順着她的話說的。笑了笑,道:“怎麼不記得,那時候臣妾臉皮薄,爲此還臉紅了許久。”

坐在殿中的小楊氏也開口道:“難爲皇后娘娘和貴妃娘娘還記得她,”

蔣氏則請罪道:“臣婦惶恐,臣婦從前不知事,冒犯了貴妃娘娘,還望娘娘恕罪。”

蔣氏的話音剛落,坐在薛貴妃下首的一個宮妃突然拿帕子捂着嘴笑着道:“王侍郎夫人是稱讚我們貴妃漂亮呢,哪裡說得上是冒犯。何況王侍郎夫人說的亦是實話,貴妃的美貌,就是我們皇上,都是看了十幾年都看不厭的。”

說話的是二皇子的生母白寧妃。

白寧妃比陳貴妃早兩年入宮,且陳貴妃入宮時,白寧妃已經懷了二皇子。王檀聽蔣氏說過,說當年有傳言皇后娘娘是準備抱養白寧妃的孩子的。當年中宮無子,宮中唯一的子嗣便是已經六歲的大皇子,若孩子能被皇后抱養記在中宮的名下,有了嫡出的身份,在以後爭儲中是能佔據大優勢的。便是如今的三皇子,能夠順利被立爲太子,與被記在皇后名下是有很大關係的。

但不知爲何,當年皇后最後卻棄了白寧妃而選擇了陳貴妃,甚至在陳貴妃第一胎生下公主的情況下,亦寄希望於陳貴妃的下一胎,而沒有重新選擇白寧妃的二皇子。當年後宮爲皇后養子之爭而經歷的一番鬥爭如何激烈外人不得而知,但外人看到的最終結果就是陳貴妃贏了。白寧妃後面不是沒有爲這件事繼續努力過,只是最後都以失敗而告終。

當年皇后一派和擁有皇長子的薛貴妃一派鬥爭激烈,陳貴妃和白寧妃皆屬於皇后陣營,但隨着皇后最終選擇了陳貴妃的三皇子而棄了白寧妃的二皇子的,而白寧妃又挽回無果的情況下,白寧妃漸漸與皇后有了嫌隙,到如今,白寧妃已算不得皇后一系的人了。

當然,在王檀看來,比起皇后,白寧妃應該更恨陳貴妃。在陳貴妃進宮前,白寧妃是靖暉帝最爲寵愛的妃妾,且得皇后看重,兒子亦有可能被記爲嫡子。但陳貴妃進宮後,白寧妃瞬間失寵於帝前,兒子的嫡出身份亦是被奪,在此情況下,若說白寧妃不恨陳貴妃,簡直就是沒人會相信。

便如此時白寧妃說的這番話,是多有不敬且有暗諷陳貴妃以色侍君之意的。陳貴妃聽了卻不見惱意,反是笑着道:“多謝寧妃誇讚。”說着還故意對白寧妃挑了挑眉,頗有輕蔑之意。

這後宮的女子,除了皇后以外,又有誰敢說自己不是以色侍君的,無論誰說誰都會髒了自己的身。

坐在陳貴妃下首的另一宮妃也笑着道:“寧妃姐姐這話我怎麼聽着有些酸溜溜的味道,該不是嫉妒貴妃娘娘得寵吧。不過也是,皇上都有好幾年沒進過寧妃姐姐宮裡了吧。”

說話的是福安公主的生母秦康嬪。

秦康嬪的話說的太過直白,實在不像後宮女人說一句別人要在腦子裡繞上三個彎才能聽懂她的潛在意思的規則,因此,她的話一開口,殿中好幾個人都皺起了眉頭,包括一直像背景板一樣沒怎麼說話的薛貴妃和秦康嬪的親女福安公主以及白寧妃。薛貴妃是皺得頗有些輕蔑,福安公主則是有幾分嫌棄和覺得丟臉,而白寧妃則皺得頗有幾分惱怒了,不過是因爲在用力剋制纔沒有發作出來罷了。

秦康嬪在後宮這麼多妃妾當中實在算不得聰明,她能活到現在且沒有被人鬥掛,讓人覺得這簡直就像一個奇蹟。

秦康嬪還有一個頗令人不齒的品格--牆頭草。

從前薛貴妃得勢時,她是抱薛貴妃的大腿的,給薛貴妃做馬前卒專用來嗆皇后一派的人,且她話說的直白,連讓人裝作沒聽懂都不行。後面薛家落敗,薛貴妃失勢,三皇子被立爲太子,秦康嬪轉頭又去抱皇后和陳貴妃的大腿了,一點都不覺得頭轉得太快會扭傷了脖子。皇后和陳貴妃雖不至於讓她靠上來,但看她像小丑一樣在她們身邊亂轉奉承,爲了討好她們出聲去嗆別人,她們還是覺得很歡樂的。

白寧妃咬着牙對秦康嬪道:“照康嬪的說法,康嬪可不是比我更早不得皇上垂憐,難道康嬪也是嫉妒貴妃。”

秦康嬪卻滿不在意的道:“臣妾自知福薄,自進宮以來就不得皇上喜愛,如今只想着好好侍奉皇后娘娘和貴妃娘娘,若是皇后娘娘和貴妃娘娘能因爲臣妾的侍奉而多高興一會,那就是臣妾的福分了,哪裡會嫉妒貴妃娘娘。”

薛貴妃在上面不屑的輕“哼”了一聲,這話秦康嬪從前就與她說過,如今換了個討好的對象,奉承話卻原樣不動的照搬了過來。

白寧妃還要再說話,皇后看戲看夠了,卻先開口打斷她們道:“好了!彼此姐妹,該和和氣氣的,你們兩個怎麼一見面就要吵,沒的讓人看我們皇家的笑話。”總之爭吵不是因陳貴妃才引發出來的,而是秦康嬪和白寧妃兩個不懂事,一見面就吵。這話中對陳貴妃的維護可見一般。

皇后說完之後,又看着王檀等人道:“這幾位都是王侍郎的千金吧,走上前來讓本宮瞧一瞧。”

王檀跟着兩個姐姐依言走上前去,皇后又笑着打量了她們一會,又道:“果然都是如花似玉的姑娘。”說着又與她們每人都說了幾句話,每個人都不顯得冷落。說到最後,皇后又對身邊的宮女道:“將幾位王小姐送到御花園去,讓福慶,福雅她們招待去。再給王侍郎夫人搬張椅子,夫人便在此處陪本宮說說話吧。”

王檀等人隨着宮女一路出了後殿,然後去了御花園。

雖已經是秋日,但御花園裡卻仍還鮮花簇簇,,各種盛開的花卉將御花園裡點綴得如四月芳菲。

御花園裡建了一座小樓,取名爲花萼樓。福慶和福雅等幾位公主便是在花萼樓裡招待各府來的小姐。

王檀等人來時,這裡已經聚了許多各府來的貴女。她們或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聊天,或圍在幾位公主身邊說話。

王檀等人先到三位公主跟前見禮。

三位公主中年紀最長的是福慶公主,王檀一直以爲這位深受帝寵的公主應該是個容貌與其生母一般出色的美人。但如今看來,福慶公主的相貌或許更像皇帝。她的外貌並不十分出挑,比起她其她的姐妹來都要遜色一籌。福慶公主如今十八歲,所謂皇帝的女兒不愁嫁,所以公主比起一般人家的女兒來,成婚的年紀都是要大一些。大公主福安是十七歲下降,但如今十八歲的福慶公主,卻仍未聽到她要下降到哪一府中的消息。

福慶公主是皇帝最爲寵愛的女兒,甚至比起幾個皇子來都要更爲寵愛。福慶公主出生時被視爲身帶祥瑞,因其出生那一年全國風調雨順,且其出生那一日皇帝剛好收到朝中兩位將軍在福建大敗倭寇的捷報,皇帝爲此視其爲福星。

福慶公主還是位帝都聞名的才女,聽聞其自小聰明伶俐,三四歲時便能將一本《詩經》背得滾瓜爛熟。開蒙後如皇子一般習經史子集,但福慶公主尤愛詩詞歌賦。王檀亦還聽聞,福慶公主欲在京中開一個“集文館”,專召集一些懂詩詞歌賦的女子,將散落在民間一些沒有被人收錄成冊的詩詞收集起來,刊印成冊,供人傳誦傳讀,而福慶公主的想法亦已經得到靖暉帝的許可。剛剛王檀過來時,便聽到一個貴女在討好福慶公主問其的“集文館”是否還需要人,稱自己正好懂些詩詞可以過去幫忙。但可惜被福慶公主拒絕了。

三公主福雅比福慶公主要小三歲,今年十五。福雅公主亦是個容貌十分漂亮的美人,或許是失母又不得皇帝寵愛的原因,福雅公主看起來有些怯懦寡言,並不如福慶公主和福宜公主的大方疏闊。王檀甚至覺得,福雅公主和容貌不如她的福慶公主站在一起,反而是相貌平平的福慶公主身上散發的氣質更令人不可忽視。

四公主福宜比她前面的幾位姐姐的年紀都要小上許多,今年只有六歲。與福慶公主不同,福宜公主長得極像陳貴妃,年紀雖小,但容貌已經令人不可忽視。且可以想象,待她長大後,定會是個足以與陳貴妃相媲美的大美人。

此時福慶公主站起來,親自將給她行禮的王檀王楹和王楨三人扶起來,笑着道:“如今大家是聚在一塊玩兒,禮行來行去的有什麼意思,三位王小姐不要太拘謹纔好。”

福宜則是睜着一雙晶瑩的眼睛打量着王檀,過了會,才問道:“你是不是叫王檀?”

王檀恭敬的答道:“真是臣女。”

福宜道:“我聽熙哥兒和珍姐兒說過你,熙哥兒說你是仙女姐姐,珍姐兒說你是騙子姐姐。”

王檀有些尷尬的笑了一下,道:“……回公主話,林家小姐可能是對臣女有些誤會。”

福宜又道:“我不喜歡你,你把熙哥兒搶走了,熙哥兒現在都不進宮陪我玩了。”

被公主討厭實在不是件什麼好事,圍在公主周圍的有些人聽到福宜的話,便有些幸災樂禍的看着王檀。

福慶公主原本在跟王楨和王楹說話,聽到妹妹的話,轉過頭來對她輕聲訓斥道:“福宜,不許這麼沒有禮貌。”

福宜看起來還是很聽姐姐話的,聽到她的訓斥,嘟了嘟嘴然後可憐巴巴的低下頭去,不再說話。福慶看到妹妹裝出的小可憐樣,不由無奈的搖了搖頭,然後不理她繼續與王楨王楹說話去了。

福宜偷偷瞄了姐姐兩眼,見姐姐並不理她,便又收起了可憐相,然後擡起頭來,又與王檀道:“那你以後進宮來陪我玩啊,然後將熙哥兒也一起帶進來。”

看得出福宜公主頗有幾分機靈,知道表哥現在不願意進宮來陪她玩,知道轉個彎讓現在跟表哥一起玩的人進宮,然後再讓她將表哥一起帶進來。

王檀有些爲難的道:“公主,臣女無召是不能進宮的。”

福宜道:“那我讓母妃召你進來,但你一定要將熙哥兒帶進來啊。”總之最後的目的還是熙哥兒。

幾位公主畢竟有衆多貴女需要招待,與王檀王楹王楨幾人說了幾句話,表達了親近之意之後,便也就讓她們各自自便了。

等從公主前面退出來後,比她們要早來的雯姐兒則從別的地方走了過來,拍了拍王檀的肩膀,然後喊道:“檀姐兒。”又笑着對王楹喊了一聲“楹表姐”。而在此時,秦家的兩位小姐走過來找王楨。

秦家今日來的分別是秦三小姐和秦五小姐。秦三小姐看起來大概十四五歲,穿了一身水紅撒花亮緞粉紫鑲邊偏襟褙子,模樣妍麗,打扮精緻,舉手投足中帶着一股嫵媚。而秦五小姐便是上次燙傷王楹的那位秦家小姐,她今日穿了一身淺紫色的衣裳,同樣打扮得很出彩。

秦家和蔣家的人不相容,自然是各走一邊的,然後王檀和王楹與雯姐兒一起,王楨與秦三小姐和秦五小姐一起,各自“分道揚鑣”。

等秦家兩位小姐拉着王楨走遠後,雯姐兒看着兩位秦小姐的背影,很是不屑的道:“打扮得這樣花枝招致,她們以爲是來皇宮選美呢。”

王檀對秦家不喜歸不喜,但卻不想跟別人嚼她們的舌根,便阻止雯姐兒道:“好了,這是在宮裡呢,少講人家的是非。”說着又問雯姐兒道:“你剛剛跟誰在一塊兒呢?”

雯姐兒道:“與玉家的兩位姐姐。哦,對了,你們肯定還不認得她們兩個吧,我介紹她們給你們認識去。”說着拉了王檀和王楹去了另一邊,然後在兩個都是十五六歲的姑娘前停下。

這兩個人,一個穿了湖色梅蘭竹暗紋刻絲褙子,瓜子臉,模樣麗質秀氣;另一個則穿了荔枝紅纏枝葡萄紋長身褙子,臉蛋方方的,顯得很端莊。

雯姐兒介紹她們道:“這是玉五姐姐,閨名一個皎字,這是玉六姐姐,閨名一個皖字。皎姐姐和皖姐姐分別是玉家二房和三房的小姐。”說完又對玉皎和玉皖介紹她們。

那位叫玉皎的玉五小姐笑着對王檀道:“原來你就是王檀,我常聽臻哥兒提起你。上次我請他來嘗我制的花茶,他還非與我說他的檀妹妹制的果茶要比我辛苦製成的蓮花茶要好喝。”

王檀這才知道,原來她就是玉臻說的他那位喜歡制花茶的堂姐。聽她談起玉臻的語氣,他們堂姐弟之間的關係應該很是要好。

王檀也笑道:“我也常聽玉六哥提起你,他還說起你每日早晨去荷花池尋蓮花制蓮花茶的事,與我說你制的花茶最是好喝。”

玉皎高興道:“哦,原來臻哥兒這小子是在兩邊拆臺,在你面前誇讚我制的花茶,又在我面前誇讚你的果茶。不過臻哥兒嘴巴刁,能在我面前誇你的果茶,想來它確實是極好喝的,什麼時候你也請我喝一杯你的果茶。”

王檀道:“好啊,不過我的果茶可不如姐姐的花茶來得雅緻,到時候姐姐可別嫌棄纔好。”

玉皎道:“東西只要好喝就行,又哪裡非得講究雅緻。”

她旁邊的玉皖看着她們,笑着道:“你們說起花茶果茶來,還個沒完沒了了。我們還是找個地方坐下吧。”

花萼樓裡面本就擺了許多的桌子椅子,上面放了了瓜果點心和茶水,另外還準備了骨牌圍棋等可以供人娛樂的東西。

王檀等人尋了桌子剛坐下不久,應家的倪姐兒和俐姐兒姐妹兩個又尋了過來。

京裡貴族圈中的千金小姐常會聚在一起玩,玉家的兩位小姐和倪姐兒,俐姐兒都是認識的。

王楹上次在威北侯府與倪姐兒頗爲談得來,但因後面發生的事,兩人卻沒有再相約見面。且此時王楹見到倪姐兒,還頗覺得有些尷尬。反而是倪姐兒,卻是若無其事的大方與王楹打招呼道:“楹姐兒,好久不見你了,你近來可好。”

王楹見倪姐兒行事大方,也不想自己顯得太扭捏,便也大方起來,道:“我還好,你呢?”

倪姐兒道:“我也好。”

雯姐兒看着這一來一去故作大方的兩人,不由的在心裡嘆口氣。

她是知道自己二哥與王檀和倪姐兒的事情的,都說感情之事剪不斷理還亂。自己二哥喜歡楹表姐,楹表姐對她二哥似乎也不是沒有感覺。但自己的娘又想二哥娶倪表姐,而倪姐兒似乎也是喜歡二哥。這男女之事糾纏在一起,果然是比混在一起的線頭還有亂。

而且自己母親上次做得確實有些不對,沒事幹嘛弄得這麼尷尬,本來人家兩個很談得來的人,現在見面都覺得不自在。

其實要論起親疏來,倪表姐只是表叔的女兒,楹表姐則是親姑姑的女兒,雖然楹表姐只是記在姑姑名下,但因爲楹表姐常來威北侯府,兩人相處得多,楹表姐性子又好,雯姐兒自然覺得自己是跟楹表姐更親近的。更何況,二哥喜歡的也是楹表姐。

只是她不明白自己的娘爲什麼不喜歡讓楹表姐嫁進來。若說是看不起楹表姐是姨娘生的,好像也不是。

只是苦了她二哥,現在一邊要用功讀書,一邊還要勸母親接受楹表姐。她二哥最近也不知道從誰哪裡學來的笨法子,從外面淘了一堆的戲本子,專講那些母親棒打鴛鴦最後害得兒子相思成疾的那種,抱去給她母親看。見姜氏無動於衷,最近似乎還準備讓人排成戲,演給姜氏看。

王檀見雯姐兒手託着下巴,歪着腦袋不知道在想些什麼,拿手在她眼睛上面晃了晃,問道:“你在想什麼呢?”

雯姐兒看了王檀一眼,然後搖了搖頭,道:“沒想什麼。”

正說着,屋裡面突然傳來一陣嘈雜之聲,許多原本坐在她們旁邊的貴女突然往前面走了過去。王檀正疑惑發生了什麼事,突然聽到一個內侍高聲傳唱道:“太子殿下到!”然後一身錦衣華服的太子便在內侍的擁簇下,如衆星捧月般的走了進來。

屋中的貴女紛紛跪下行禮,齊聲道:“拜見太子殿下!”

作者有話要說:先更新一章,晚上十點半左右還有一小章。

第34章 永寧侯府遊(上)第56章 勸解和親事第86章 元宵第8章 難爲第39章 唐縉第91章 栽贓第180章第32章 陳氏第87章 公主下降第128章第160章第五十九章第2章 槍使第七十一章第14章 異想第93章 遇刺第112章第六十三章第91章 栽贓第155章第145章第169章第52章 衝撞第68章 周世瑛第3章 王楨第一百章第61章 懲罰第6章 孤單第123章第125章 蔣雯成親第110章 報復第32章 陳氏第101章 林弘熙離京第122章第156章第八十三章第26章 表哥表妹第163章第182章第30章 雲陽侯府第43章 小楊氏勸子第98章 王楹定親第44章 玉臻第142章第108章 謀殺第139章第171章第84章 籌謀第70章 家信第167章第112章第23 章 王榕第163章第186章第139章第81章 太子側室第193章 後記二第八十三章第151章第九十七章第141章第114章 誤會第36章 永寧侯府遊(下)第178章第86章 元宵第20章 太子第93章 遇刺第117章第九十四章第76章 辭行第132章 成婚第12章 春節第84章 籌謀第69章 送玉第121章 小產第70章 家信第118章 前世之事第七十四章第58章 落水第39章 唐縉第183章第162章第56章 勸解和親事第九十四章第51章 后妃和公主第101章 林弘熙離京第64章 出氣第53章 誣陷第132章 成婚第177章第45章 鬧劇和搬家第148章第161章第17章 姨娘第33章 陳氏姐妹第39章 唐縉第179章第13章 家第118章 前世之事第41章 親事不順
第34章 永寧侯府遊(上)第56章 勸解和親事第86章 元宵第8章 難爲第39章 唐縉第91章 栽贓第180章第32章 陳氏第87章 公主下降第128章第160章第五十九章第2章 槍使第七十一章第14章 異想第93章 遇刺第112章第六十三章第91章 栽贓第155章第145章第169章第52章 衝撞第68章 周世瑛第3章 王楨第一百章第61章 懲罰第6章 孤單第123章第125章 蔣雯成親第110章 報復第32章 陳氏第101章 林弘熙離京第122章第156章第八十三章第26章 表哥表妹第163章第182章第30章 雲陽侯府第43章 小楊氏勸子第98章 王楹定親第44章 玉臻第142章第108章 謀殺第139章第171章第84章 籌謀第70章 家信第167章第112章第23 章 王榕第163章第186章第139章第81章 太子側室第193章 後記二第八十三章第151章第九十七章第141章第114章 誤會第36章 永寧侯府遊(下)第178章第86章 元宵第20章 太子第93章 遇刺第117章第九十四章第76章 辭行第132章 成婚第12章 春節第84章 籌謀第69章 送玉第121章 小產第70章 家信第118章 前世之事第七十四章第58章 落水第39章 唐縉第183章第162章第56章 勸解和親事第九十四章第51章 后妃和公主第101章 林弘熙離京第64章 出氣第53章 誣陷第132章 成婚第177章第45章 鬧劇和搬家第148章第161章第17章 姨娘第33章 陳氏姐妹第39章 唐縉第179章第13章 家第118章 前世之事第41章 親事不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