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9章 虛君

“列公,太醫院院使及院判的方子我們也看到了,在坐諸公,都懂些醫道。這藥用的中正平和,不偏不倚,說不出毛病,卻也治不好人。萬歲現在這個樣子,用不了虎狼藥,用這個藥,老朽看來,一時三刻間無法甦醒。至於將來能否挺過來,也很難說。”

楊廷和開宗明義,直接扔出了這個消息,所有大臣的臉色,都變的不怎麼好看。現在的六部五寺中,經過左順門事件後,已經有一批安陸系以及繼統派官員上位,接替了繼嗣派的位置,像是六部裡,席書、嚴嵩、沈冬魁等人,都是帝黨。一旦嘉靖有失,他們的位置,就如同之前的金獻民等人一樣,也是很難保得住的。

嚴嵩看了看顧鼎臣,見後者閉目無語,只好又看了看孫交“孫閣,皇后娘娘鳳體如何?萬歲病體沉重,皇后娘娘的身體,一定要保養好,切不可思念成疾,也一起病倒,那樣朝政就真的沒人主持了。”

孫交道:“小女不久前剛剛產下一名皇子,這位小公公,應該就是來報信的。”

聽到生下一個皇子的消息,幾位大臣差不多都出了一口氣,至少有一個皇子,就好過從外地再請一個藩王過來。皇后娘娘及時爲天子生下血脈,功莫大焉。

楊廷和道:“現在,陛下不能視事,皇子尚在襁褓之中,列公,自古以來,可有初生嬰兒執掌朝綱之事?現在,我們面前有兩條路,一,效法大宋宣仁太皇太后故智,以皇子暫代朝政,由皇太后垂簾,將所有的權柄,歸於內宮。二、就是由大家,把這個擔子挑起來,等到萬歲龍體痊癒,或是皇子長大成人之後,再把權柄交回去。這兩條路,走哪一條,老朽不能擅自做主。此事關係到大明社稷興衰,諸公皆是棟樑之臣,何去何從,只能由在場諸位,共同抉擇。”

沉默,朝房內陷入死一般的沉默之中。於大明臣子而言,並不願意接受女主當國的情形。大明朝也不需要再出一位則天女皇。但是,第二條路,一旦天子醒來,又該如何收場?

權力交出去,就不容易收回來,所以說交權之說,只能算做自欺欺人,實際的情形就是,自己這些人趁着天子病危時,侵奪了權力,把天子之權,收歸內閣與六部。

如果按着這條路走下去,即便是嘉靖醒來,要麼就以血腥手段對六部內閣進行清洗,要麼就只能接受這個事實,真的實行垂拱而治。

在場衆人,有許多算是帝黨,靠着天子賞識,才一步一步,到了今天這個位置,若是嘉靖單純的病重,他們絕對不會聽從楊廷和的安排。說不定此時已經有人跳出來,當面斥責楊廷和強臣欺主。

但問題是,現在嘉靖的問題不是病重,而是隨時可能閉上眼睛,陷入長眠之中。這種時候,即使要天子掌權,他也不可能真的去理政。一個嬰兒是不可能乾綱獨斷的,最後的結果,要麼是形成事實上的女主監國,牝雞司晨。要麼就是效土木故智,以其他成年藩王入京,行使權力。

這兩種結果,同樣是在場衆人無法接受,是以暫時,沒人能夠接口,回答楊廷和的問題。顧鼎臣輕咳一聲“元翁,陛下龍體欠安,但是太醫們也在盡心調治,我覺得,可以從各省招募良醫,或許情形就有轉機。現在談這些事,是否爲時過早?我輩現在做好自己的本分,纔是正理,現在西北邊報,楊一清揮師入套,北邊則有虜賊寇關。六部五寺,各司其職,安心本位,或許纔是持重之道。”

“顧閣,這些話,你真覺得過早麼?安於本位,實際就是尸位素餐,地方上的官吏可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我輩身在腹心之內,卻是混賴不得。萬民生計繫於我等,若是也得過且過,百姓的日子,又該怎麼過下去?外省招醫的告示一出,這天下就要亂了!若不是顧閣向來持重,我還當你存着什麼歹心呢。楊一清督師入套,北地一日三警,正是我等該當把權責理清。否則就是想要爲國出力,名不正而言不順,令出無門,又從何做起?”

他的輩分資歷遠比顧鼎臣爲高,駁斥起來,也就不用留情,幾句話便將顧鼎臣頂的啞火。事實也是如此,朝廷的權威來自於規則,而規則中,名正言順,向來是最爲重要的一個環節。

由於這幾年時間,嘉靖始終着力於與大臣爭權,將原本屬於內閣及六部的權柄大範圍回收,導致現在皇權過重,六部及內閣的事權過輕。天子不能視事,大臣想要做事,卻也苦於權柄不足,如果不肯讓皇后及太后垂簾,就只能向天子收權,再不然就是請個可以做事的來做皇帝。

楊廷和又把目光轉向羣臣

“天子垂拱而治,並非是我輩不忠於君,而是因爲,這本來就是天道。天子與士人共天下,乃是洪武寶訓,原因就在於,把所有的公事,都放到天子身上,這是不適合的行爲。六部、五寺,各司其職,所有人把天子的差事分擔下來,由各個衙門完成,天子只需要垂拱而治,這個天下就足以安穩運行。若是天子強行要攬權,把原本屬於各位手中的權力收上去,就勢必現在一樣,一旦天子遭遇不測,整個朝廷就寸步難行。老朽之前,並沒有參與左順門之事,就是覺得,比起爭一個禮議名分,我們還有許多更重要的事,應該把它做完。”

他拍了拍掌,幾名楊家下人,抱進來許多份文書,給各位大臣散發下去。楊廷和道:“老朽年事已高,已經沒有幾年可活,但是薪可以盡,火卻要傳下去。這上面所寫,便是老朽這段時間,於家中閉門苦思大明積弊,所想的變革之道,今日拿出來,與諸君共議之。”

嚴嵩將這文書拿到手裡,卻見封面上寫着“法////論”展開內容,首先便是“天下乃人人之天下,非一人一姓之天下,天子與士人共之,此即天道……”,他手微微一抖,文書無力的落在地上。

衆人快速翻閱着內容,時不時發出陣陣輕微的感嘆聲,楊廷和在坐上開口道:“之前,我與大都督楊承祖,曾經談過一次。他雖然是武臣,但是一些事情上的見解,卻比文臣還要獨到。如其所論,財富掌握在誰的手裡,國家就掌握在誰的手中。天子與士人共天下,這不是一句空話,更不是片面的分權,更重要的,是分財富。將楊記商號拆分,由各省官府連同本省商賈及大族共管。罷皇莊,廢皇店,裁冗員、冗兵、冗吏,以節約國用。朝政之事,由六部、五寺大小九卿共同推選出閣臣人選,由皇帝從中選擇留用。再由閣臣全權施政,所有政令出自內閣不出自大內,若有失當之處,閣臣必受追究。”

他將自己所寫的內容一一舉出,並逐條分析利害,闡述原由,基本動機,就是通過財權、人權、兵權、法權幾方面的拆分,確保從制度上,使皇權再不能干涉臣權,確保了大臣權限的保全。

“我輩讀聖賢書,所求者,不是自己榮華富貴,也不是子孫可以坐享其成,而是爲萬世開太平,爲往聖繼絕學。春秋之時,亞聖曰:誅毒夫!今日之天下,不應有一堯舜而喜,不應有一桀紂而悲,天子之好惡,不能影響民間,此方爲太平盛世。”

楊廷和最後總結道:“我輩在朝,多者數十年,少者三五年,總歸是要退歸林下的。但是我們如果可以留下一條路,確保後世之人,可以按着這條路走下去,保證我大明萬世基業不朽,則日後,必能青史流芳。老朽以爲,變法之事最爲要緊者,在於一條:大明之事,書生皆可議。前朝曾有不殺士大夫及言事者之制,今日,正當復行。若是諸公無異議,老朽準備與諸公前去拜見太后,向她老人家當面陳情,請太后詔準。若是太后不願答應,我們就一起掛冠而去,這天下,也就隨它去吧。”手機用戶請訪問m.

第865章 內訌第668章 風雪殺人夜(下)第1053章 軟硬兼施(上)第706章 心有猛虎第441章 刺(三)第984章 山西之變(上)第475章 紅顏一怒·江湖縞素(五)第903章 碼頭風雲(下)第1068章 刺殺(下)第948章 駙馬與文會(一)第1090章 十面埋伏第43章 陣亡第480章 紅顏一怒·江湖縞素(十)第661章 春閨怨第867章 圍攻(一)第646章 夫妻同心第163章 上山第1035章 趙全再現第469章 帝師(四)第120章 城下之盟第428章 最後一搏(五)第242章 圖窮匕見(二)第4章 點兵第210章 局中局(十二)第907章 萬家生佛·千夫所指(下)第958章 我要做皇后(上)第974章 關注(下)第898章 此情可待成追憶第444章 刺(六)第809章 深水區第480章 紅顏一怒·江湖縞素(十)第853章 且待風來(上)第489章 重遇至尊·天下無主(三)第954章 奉旨凌弱(二)第731章 追殺第542章 進京第895章 只羨鴛鴦不羨仙(一)第538章 功高計毒(六)第224章 義薄雲天(一)第757章 請借人頭一用(下)第656章 香山紅葉伴金枝(上)第620章 援兵與豬隊友第100章 白蓮初現(四)第350章 一拳開(二)第389章 亂起(八)第321章 初抵安陸(三)第968章 捉鬼(下)第67章 軍械(一)第232章 急風驟雨(一)第262章 要解心頭恨第1084章 投名狀(下)第111章 考較(四)第548章 君臣初會(一)第850章 離心(下)第149章 陝西行第461章 尋寶記(十)第212章 局中局(十四)第357章 一拳開(九)第76章 退婚(下)第235章 急風驟雨(四)第297章 血夜(三)第699章 希望第48章 鬧衙門(二)第311章 屠虎(二)第184章 暗訪(一)第1069章 金蟬脫殼第855章 將計就計第167章 誰主沉浮(三)第169章 誰主沉浮(五)第257章 找場子(一)第712章 打壓大內第203章 局中局(五)第418章 衝冠一怒(四)第348章 討餉(十八)第805章 米王之亡(中)第593章 嘉靖逼宮第740章 內閣之怒(上)第120章 城下之盟第154章 鴻門宴(四)第1097章 宮變第382章 亂起(一)第1033章 太后之死第484章 紅顏一怒·江湖縞素(十四)第25章 奪產第114章 夜戰(三)第942章 算帳(三)第486章 紅顏一怒·江湖縞素(十六)第607章 落毛鳳凰第730章 恢復秩序(下)第653章 初會張寅(上)第434章 最後一搏(十一)第708章 新軍雛形第760章 食蟹(上)第73章 合縱(上)第89章 火龍燒倉(一)第834章 接風(二)第37章 降僧(二)第640章 用心打第158章 心動(一)第17章 漕幫
第865章 內訌第668章 風雪殺人夜(下)第1053章 軟硬兼施(上)第706章 心有猛虎第441章 刺(三)第984章 山西之變(上)第475章 紅顏一怒·江湖縞素(五)第903章 碼頭風雲(下)第1068章 刺殺(下)第948章 駙馬與文會(一)第1090章 十面埋伏第43章 陣亡第480章 紅顏一怒·江湖縞素(十)第661章 春閨怨第867章 圍攻(一)第646章 夫妻同心第163章 上山第1035章 趙全再現第469章 帝師(四)第120章 城下之盟第428章 最後一搏(五)第242章 圖窮匕見(二)第4章 點兵第210章 局中局(十二)第907章 萬家生佛·千夫所指(下)第958章 我要做皇后(上)第974章 關注(下)第898章 此情可待成追憶第444章 刺(六)第809章 深水區第480章 紅顏一怒·江湖縞素(十)第853章 且待風來(上)第489章 重遇至尊·天下無主(三)第954章 奉旨凌弱(二)第731章 追殺第542章 進京第895章 只羨鴛鴦不羨仙(一)第538章 功高計毒(六)第224章 義薄雲天(一)第757章 請借人頭一用(下)第656章 香山紅葉伴金枝(上)第620章 援兵與豬隊友第100章 白蓮初現(四)第350章 一拳開(二)第389章 亂起(八)第321章 初抵安陸(三)第968章 捉鬼(下)第67章 軍械(一)第232章 急風驟雨(一)第262章 要解心頭恨第1084章 投名狀(下)第111章 考較(四)第548章 君臣初會(一)第850章 離心(下)第149章 陝西行第461章 尋寶記(十)第212章 局中局(十四)第357章 一拳開(九)第76章 退婚(下)第235章 急風驟雨(四)第297章 血夜(三)第699章 希望第48章 鬧衙門(二)第311章 屠虎(二)第184章 暗訪(一)第1069章 金蟬脫殼第855章 將計就計第167章 誰主沉浮(三)第169章 誰主沉浮(五)第257章 找場子(一)第712章 打壓大內第203章 局中局(五)第418章 衝冠一怒(四)第348章 討餉(十八)第805章 米王之亡(中)第593章 嘉靖逼宮第740章 內閣之怒(上)第120章 城下之盟第154章 鴻門宴(四)第1097章 宮變第382章 亂起(一)第1033章 太后之死第484章 紅顏一怒·江湖縞素(十四)第25章 奪產第114章 夜戰(三)第942章 算帳(三)第486章 紅顏一怒·江湖縞素(十六)第607章 落毛鳳凰第730章 恢復秩序(下)第653章 初會張寅(上)第434章 最後一搏(十一)第708章 新軍雛形第760章 食蟹(上)第73章 合縱(上)第89章 火龍燒倉(一)第834章 接風(二)第37章 降僧(二)第640章 用心打第158章 心動(一)第17章 漕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