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江左恥辱

第437章 江左恥辱

“萬勝!萬勝!萬勝!”

“轟轟轟——”

冬月初五,隨着山呼萬勝的聲音響起,江東門外的禮炮聲也紛紛作響。

寒冬之中的長江水上,一艘艘五千料馬船停泊碼頭,走下的,是前往日本東征的凱旋之師。

“臣平江侯陳瑄,幸不辱命,東征平亂,斬叛倭二萬六千四百二十七級,俘三萬六百二十七人,破京都,扶孝仁即國主位。”

身着賜服的陳瑄畢恭畢敬的作揖行禮,碼頭之上,華蓋之下,朱高煦眼神含着笑意,嘴角輕挑,滿是自信。

“賞平江侯陳瑄,蘇門答臘銅山一座……”

輕描淡寫一句話,卻震得身後六部官員紛紛跪下:“殿下不可啊!”

當初朱高煦賞西南諸將銅山是在春和殿進行的,羣臣想要阻攔已經晚了,但如今當着他們的面,一座銅山又賞出去,這未免也太……

“有功不賞,何以服衆?”

朱高煦依舊自信開口,不顧羣臣勸諫,擡了擡下巴對陳瑄示意:“起來吧。”

“臣,謝殿下隆恩!”

陳瑄雖然想到賞賜會十分豐厚,但沒想到會直接得到一座銅山。

“其餘參戰武官,將士,皆賞俸錢五倍!”

朱高煦大手一揮,無數武官兵卒紛紛跪拜:“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他大手一揮,便是百萬貫消失不見,看得讓人心疼。

“滅一個小小日本,也不至於這樣吧。”

“殿下對武官大手大腳慣了,真是……”

“我們勤勤懇懇也不見有什麼嘉獎……”

朱高煦的大方,讓文官們不免小聲議論起來,不過朱高煦並不在意,只是對陳瑄、鄭峻、楊文、楊雄等人示意道:

“長安門樓與長安門已經設宴,今日諸君共飲,慶祝我軍凱旋。”

“臣等領教令……”

一聲令下,返程的數千東征將士紛紛下船,跟隨隊伍前往長安門廣場慶賀。

軍中百戶官以上武官得到了入宮城,前往長安門樓慶賀的機會。

以往地方邊軍,通常只有指揮使級別才能入宮,但朱高煦開口,卻沒有人敢於不服。

至於那羣跪着的羣臣,朱高煦只是瞥了一眼:“平定日本國亂,對日後朝廷與東洲貿易至關重要,所帶來的錢糧賦稅乃以數百萬計,莫要徒生事端!”

能讓朱高煦這麼說,可見他們的做法已經惹到了朱高煦。

見朱高煦生氣,這羣人又連忙起身,沒有魏徵的膽量,也沒有海剛峰的鐵骨。

無視他們,朱高煦乘坐金輅在兵馬護衛下返回宮城。

當金輅經過江東門的時候,街道兩旁站滿了前來瞻仰當今太子的百姓。

因爲還沒有開學,中學學子也可以進出學校,特別趕來觀摩。

在這裡,他們看到了大明的雄壯之師,也看到了那輛承載着大明太子的金輅。

雖然只是看到了馬車,但這一幕還是讓江淮他們感受到了震撼,尤其是之後的東征大軍。

喝彩聲、歡呼聲絡繹不絕,年輕人對他們宣揚國威的做法讚不絕口,女子雖然害羞,卻也目不轉睛的盯着他們。

從洪武到如今,不過十一年時間,軍人地位卻從以前的泥腿子變成了如今的軍士。

一個“士”字,足以說明他們的地位,畢竟經過多年掃盲,明軍整體的文盲率已經從永樂元年的97%,下降到了如今的72%,並且每年都在以3%的速度持續下降。

之所以如此,主要得益於現在募兵的政策。

當下的六軍都督府募兵都有標準,身高不得低於五尺二(166cm),學歷必須小學畢業,除此之外還有其它的體能標準。

當然,部分軍隊的標準會根據所需要的兵種而降低,例如烏斯藏都司及朵甘都司,以及雲南都司、舊港都司、交趾都司等地兵卒都可以酌情降低標準。

這些地方的兵源質量不用多說,只有他們才能適應當地的環境,因此文化、身高之類的標準可以降低。

不過一時的降低不代表一直可以降低,畢竟大明已經遷徙大量西番百姓進入內地,除此之外還在昌都、德格、西寧一帶開設小學,教導當地西番百姓讀書識字。

西番的百姓,通常都會把孩子送到這三個地方,因爲送孩子到小學讀書,可以減免一年的馬賦。

雖然這樣的政策,會導致許多番民常年生孩子來免除交稅,但這樣反而帶給他們的壓力更大,最後爲了活命,只能聽從朝廷的指令,遷徙進入四川、隴西定居。

這些各類標準,註定了在大明當兵吃餉是十分困難的,一樣職業有了稀缺性,那就很容易被人吹捧。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泥腿子才成爲了軍士。

“嗶嗶——”

“旗正飄飄,馬正蕭蕭,好男兒,好男兒,好男兒報國在今朝!”

哨聲響起,行軍有序的東征將士開始唱起了《從軍歌》,歌聲蓋過了四周的歡呼聲,將士們也興高采烈的步行前往了長安門廣場。

“真漢子!”

江淮沒有忘記過是誰把自家一家從農奴解放成百姓的,瞧着東征將士的模樣,他也忍不住的喝彩起來。

只可惜,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隨着隊伍走遠,百姓們也自發離去,留下的只有喧囂過後的孤寂。

江淮感覺一陣失落,整理了一下心情後,便與同窗們走出外城,向學校踏上歸程。

很快,東征將士們來到了長安門廣場上,而這裡也被整理乾淨,搭起了許多遮陽的厚油紙傘。

隨着數千人入座,長安門樓內的朱高煦等人也紛紛入座。

文臣居左,武官居右,人數二百餘人,樓內擺桌數十。

長安城頭兩側,上千人的宮廷樂隊已經準備好了,待朱高煦開口上膳,上千傳菜太監便開始傳菜。

按酒四品(下酒菜)、燌羊肉、清蒸雞、椒醋鵝、燒豬肉、豬肉攛湯……等各類飯菜紛紛上桌。

按照朱高煦在永樂三年制定的要求,設宴凱旋之師,每桌要用鵝一隻,雞兩隻、羊肉三斤、豬肉三斤、白粳米二斗、茶食九斤、香油餅九十片,各類水果十斤。

此外,還有有荷花蕊、寒潭香、秋露白、竹葉青、金莖露、太禧白等御酒五斤,不管品類,總之要上齊五斤。

以一桌便是一個小旗十人來說,遠征歸來的將士腹中清湯寡水,正要多吃酒肉,才能寬慰他們遠征寂寞苦寒之苦難。

“這一場國宴,恐怕耗費不少萬貫……”

“小聲些吧……”

文臣們嘀嘀咕咕,朱高煦瞥見也懶得理他們。

伴隨着飯菜上桌,朱高煦這纔開口道:“奏樂!”

當他開口,殿內的亦失哈連忙讓人去通傳,不多時城牆上的宮廷樂師們便紛紛奏響躍起。

凱旋之師,自然是要聽諸如《象王行》、《得勝歌》等樂曲。

千餘人的樂團奏響國樂,立馬就將現場的氣氛給烘托了起來。

朱高煦拿起自己的酒杯,一手放在腰間,一手對羣臣敬酒,語氣威嚴中透露着一絲高興。

“此次平叛日本,彰顯我中國威儀,讓四方之藩臣瞧見了我中國庇護藩臣之決心。”

“剛纔有人說我對陳瑄的賞賜太過豐厚……”

他的話說出,一些文臣不好意思的低下頭,武官們則是不高興的掃視。

“我想說,只要對我大明有功之臣,不管是文官還是武官,該有的賞賜都要有。”

“金山銀山不足以表示我對你們的疼愛,我已經下了教令,要在順天府的虎峪築高臺,置功德塔,要讓千秋後人看到陣沒沙場的有功之臣。”

“對於你們活着回來的有功之臣,我也下了教令,讓胡濙在日本的富士山設“壽安鎮國碑”,參與此戰的將士,都將勒名碑上,永鎮日本!”

朱高煦的話,讓武官們激動萬分,可不等他們念頭落地,朱高煦看向陳瑄、楊文等人,繼續道:

“陳瑄、楊文、鄭峻,你三人累功不可計數,孤要在天壽山爲汝等三人修建燕臺,鑄金身,繪畫像。”

“除此之外,還要在你三人家鄉蓋廟,刻石像,讓你三人受千秋香火。”

“臣!”三人聞言腦中空白,反應過來後連忙跪下作揖:“謝殿下隆恩!”

朱高煦此舉有些僭越,但誰都知道,朱棣已經有心傳位給朱高煦了,因此現在的他,實際上就是大明朝的半個皇帝。

他可以教令,也可以代天子敕令,反正朱棣也不會反對。

“來,再奏《破陣樂》,浮一大白!”

舉杯痛飲,朱高煦開始走下金臺,穿梭羣臣之間。

從午後至夜晚,絢爛的煙花爭先恐後的在空中綻放,美不勝收。

這一幕幕被朱棣所得知時,朱棣剛剛返回北京城不久。

他看了一眼,覺得朱高煦這麼做也挺好,因此不免對身邊的王彥說道:

“這個燕臺需要築,但還是各築各的比較好。”

“我聽說老二手下有一羣善於繪畫的畫師,你讓老二派這些人給丘福、朱能、張玉、少師(姚廣孝)、鄭亨、孟善……他們二十五人繪畫像,刻石像,在我陵墓前修建燕臺。”朱棣說罷,怕王彥把他們自己給漏了,不忘提醒道:“對了,你和鄭和也得刻。”

“奴婢領旨……”王彥感動的鼻頭一酸,沒想到自己一個太監也能進入這燕臺之中。

“解縉最近消停點沒有?”

朱棣揉了揉自己的眉心,感覺事情有些多,但他卻提不起興趣來。

“他……”

王彥不知道該說什麼,只能從桌案上的奏疏中抽出一本,而這本奏疏便是左都御史陳瑛彈劾解縉的奏疏。

整個大明朝,如果要找出最恨解縉的幾個人,那陳瑛和紀綱絕對榜上有名。

面對漏洞百出的解縉,他們又怎麼可能放過?

【縉借奏事入京,方偕檢討王俑道廣西、廣東,覽山川,荒謬異常,無人臣之禮!】

簡單一行字,讓朱棣瞬間氣血上頭。

他身爲皇帝都在爲了大明朝東奔西跑,前往漠北苦寒之地風餐露宿,爬冰臥雪。

下放解縉前往廣西,是因爲他知道自家老二下一個目標是廣西,想着讓解縉去廣西辦點事,和老二緩和點關係。

可解縉這廝倒好,連一個廣西參議督糧道的事情都管不好,而且還隨意告假,藉口上疏入南京,結果卻四處遊山玩水。

“證據屬實嗎?”

朱棣壓着脾氣詢問王彥,王彥只能從桌案上拿出一份塘報,雙手呈給朱棣。

【陽朔縣中城北寺,人傳曹鄴舊時居。年深寺廢無人住,惟有石巖名讀書。陽朔江城據石頭,唐碑猶在枕寒流。素王廟貌城圉上,曉日蒼蒼照畫樓。】

【繡水東來古鬱江,古藤城郭鎮南邦。山雲橋度形虹並,江月樓空乳燕雙。晴日鶯花紅綿帳,春風煙樹碧油幢。吹簫喚起蛟龍舞,金鴨焚香倒玉缸。】

【縉過藤州,愛藤山水,寓水月岩,盤桓旬月,藤人士多就學焉……】

“混賬!”

朱棣真的是氣到想殺人:“俺是惜才,但不代表俺不敢殺他!”

“他一個儒生敢忤逆俺的話,他真覺得俺不敢殺他嗎?!”

他破口大罵,王彥也連忙跪下磕頭:“陛下息怒,陛下息怒,不值得爲這樣的人氣壞身子!”

“傳令紀綱,讓他把解縉給俺帶來北京,俺今年不回南京過年了。”

“他解縉不是喜歡遊山玩水嗎?我看北京城就十分不錯,讓他在詔獄裡好好玩玩吧!”

朱棣拂袖而去,王彥無奈,只能跟隨他而去。

在他進入幹清宮內休息的時候,王彥沒有着急傳旨,而是等了足足一夜,見朱棣沒有任何改變的想法,這才下旨,讓刑科給錦衣衛發駕帖,命紀綱將無人臣之禮的解縉押解北京。

不過幾日,紀綱就收到了北京傳來的旨意,其中內容讓紀綱高興:

“好好好!終於等到這一天了。”

“不着急,還是得先把消息放出去,另外把證據也放出去,這才能堵住那羣江左人的嘴。”

紀綱府上,隨着紀綱站起,坐在下首位的陳瑛也連忙建議。

“這件事情你去辦,反正只要解縉進了詔獄,我就有辦法收拾江左那幾個人。”

紀綱表情陰鷙,陳瑛聞言,臉上也漸漸露出殘忍。

翌日,在紀綱動手前,錦衣衛就已經開始在京城傳播消息,將解縉一年多來的所作所爲給宣傳了起來。

十四個月時間裡,趕路花了四個多月,做事七個多月,其中三個多月都在遊山玩水,剩下三個月就是告假,然後上京上奏。

四個月的時間,要知道鄭和從江南出發抵達錫蘭也不過才花費了四個月時間。

一時間,解縉的名聲開始被他自己的所作所爲所敗壞,一些江左官員也不敢公然說解縉哪裡哪裡好,生怕被人以爲自己與解縉一樣,只會說,不幹事。

冬月十九,解縉被紀綱派人從福建泉州府帶走,發現他時,他還在泉州府開元寺題詩,等他反應過來,已經被人關入馬車,向北京帶去了。

得知消息,朱高煦一點也不驚訝,老頭子雖然脾氣好,但不代表他是麪糰捏的。

解縉三番兩次打他的臉,不給他點顏色,老頭子還怎麼當皇帝?

“殿下,要不要把解縉……”

春和殿裡,亦失哈小心翼翼的在脖子做了個手勢,朱高煦卻道:

“伱覺得對付這種人,是讓他直接死了最好,還是讓他生不如死比較好?”

“殿下您不想殺他?”亦失哈有些詫異,畢竟解縉三番兩次和自家殿下作對。

“我想殺他,但我更想讓他生不如死。”朱高煦輕笑道:

“他不是看不起武官嗎?既然如此,那我就等他的罪名落地,將他流配交趾充軍。”

亦失哈聞言也臉上露出笑容:“這廝如果知道自己的後代生生世世都得當交趾軍戶,恐怕得氣得自殺。”

“不管他,跳樑小醜罷了。”朱高煦整理了手中奏疏,隨後拿出一份開口道:

“安南國主陳曜前些日子死了,他死的倒是剛好,現在朝廷也可以放手收拾黎利了。”

安南國主陳曜,這是傅讓扶持的陳氏最後子孫,因爲有些癡傻,所以被傅讓扶持來安穩當初的安南人心。

如今過去那麼些年,大明早已通過溫水煮青蛙,先後遷徙五十餘萬口,十萬六千餘軍戶進入安南,徹底實控了紅河兩岸。

沒有了紅河三角洲的大平原,這些年安南內部的叛亂規模也越來越小,大部分安南人都接受了現在大明百姓的身份,只有少部分還冥頑不靈,這其中以黎利麾下的兵馬最爲雄壯。

黎利躲在長山之中,與長山蠻結盟,時常騷擾明軍,兵馬近萬。

以長山的物產,肯定是養不活上萬兵馬的,因此安南之中必然有人支持他,不用多想也知道是那些本土後崛起的鄉紳。

即便是大明給了他們機會,他們也不會感謝大明,只會想辦法讓黎利重新建立一個安南人的國家。

“當初父親北征,本準備召張輔、張純和徐晟參加北征的,只可惜被黎利這廝糾纏,沒能及時北上。”

“既然黎利不想讓他們走,那平定了廣西的土司後,就先解決長山蠻再對付雲南的土司。”

朱高煦手指稍微用力,手中價值千金的毛筆便被輕易折斷,顯然他對於黎利騷擾交趾的事情十分不爽。

“西南的糧草調集如何,能不能按照預期的臘月初一動兵?”

由於天氣悶熱,對廣西動兵最好還是選擇在臘月、正月這兩個比較寒冷的月份進行動兵。

“糧草已經籌措完畢,不過傅讓那邊上疏,準備親自坐鎮交趾城,派徐晟坐鎮清化。”

“至於廣西的事情,他準備派張輔、張純北上參與。”

亦失哈解釋過後,朱高煦也頷首道:“既然陳曜死了,那就不用再僞裝了,教令六部,設交趾三司……”

這句話說罷,朱高煦想到了被自己派往山西的王驥,不免詢問道:“王驥在山西做得如何?”

“時常彈劾官員,其中有不少我們的人……”亦失哈猶豫開口,朱高煦卻冷血道:

“沒有什麼我們的人,賢則用之,不賢黜之。”

“你去與孫鋮,讓他與下面的人說清楚,不管是新政出身的,還是渤海出身的,只要觸及朝廷的紅線,不管是誰,孤都不準備饒恕。”

“身正不怕影子歪,他們如果個個行事光明磊落,那何必需要害怕王驥?”

話音落下,朱高煦也開口道:“拔擢王驥爲交趾左布政使,暫代右布政使一職。”

朱高煦將交趾左右布政使的位置都交給了王驥,顯然他是準備讓王驥在交趾好好大幹一場。

有王驥做配合,傅讓也能放手對黎利和長山蠻進行圍剿了。

“奴婢領教……”

亦失哈作揖應下,朱高煦見狀也靠在了椅子上。

亦失哈將手中奏疏放下,爲朱高煦揉捏了幾個他常常發酸的地方,過了片刻朱高煦才睜開眼睛:“諸藩得到《宗規》後是什麼態度。”

“行爲都收斂了許多。”

亦失哈笑着說出結果,朱高煦卻輕哼:“他們怕的不是《宗規》,只是怕我。”

“下面的人,你叮囑好,各王府長史都得是我們的人。”

“他們要做的,就是爲朝廷監督好藩王們,另外我大哥和老三那邊,最近有沒有什麼變化?”

朱高煦側目詢問,因爲他記得朱瞻基好像開始接管漢王府兵馬了。

“沒有什麼大的動靜,不管是漢王殿下,還是趙王殿下,除了日常外出遊玩外,其它時候就是在府中看看歌舞,沒有什麼不妥舉動。”

“沒有就行。”

吐出一口濁氣,朱高煦起身準備前往前寢宮,稍許晚些在郭琰那裡休息。

亦失哈跟了上來,朱高煦也不忘交代道:“鄭和他們算算時間,應該再過一個月就能抵達崑崙角了,不知道能不能傳回好消息。”

“大西洋與小西洋危險,信鴿損失慘重,得多多培育才行。”

“奴婢領命……”

在一聲聲的交代聲與迴應聲中,主僕二人身影漸漸消失在了春和殿內。

至於解縉,他的倒黴日子纔剛剛開始……

 

258.第258章 楊清水驛之戰第137章 北亂南治256.第256章 蒙古來投第434章 皇明宗規第427章 積學有待第347章 鄭和回國第32章 採生折割第54章 洪武移民283.第283章 兄友弟恭第135章 兀狄哈狠人第415章 戰爭序幕第11章 親親相爭第483章 恩賞難爲第406章 東洲第一人第373章 廟堂局勢第113章 功臣末路301.第301章 父慈子孝249.第249章 海軍朱成功第474章 程匯元案274.第274章 闔宮焚燃第368章 明屬榜噶喇海第31章 謠言害人第459章 闔家團圓第113章 功臣末路217.第217章 名利皆要第470章 洪熙元年第506章 父強子壯第424章 燕臺虎峪第124章 前路漫漫第434章 皇明宗規182.第182章 坐井觀天326.第326章 籌備北征第96章 孫幫爺背鍋260.第260章 首戰即決戰322.第322章 應對自如264.第264章 長江天險第16章 閒暇日子191.第191章 十六字訣第82章 拓土之論157.第157章 血色漫天209.第209章 建文新政第477章 拉幫結派第467章 朝鮮特供332.第332章 窮途末路第414章 張弛有序第445章 解縉案179.第179章 磨刀霍霍第123章 北返建功第129章 百廢待興331.第331章 高麗者魚鱉也171.第171章 親情難割312.第312章 不安分的爹第9章 營中小院第344章 把船靠過去第404章 遠洋崑崙角第357章 朱家歡樂第6章 陰晴圓缺第76章 造船平倭271.第271章 兵圍京師第112章 威震西南第373章 廟堂局勢165.第165章 偷樑換柱313.第313章 老子多心第478章 洪熙三年第510章 漠北大捷173.第173章 翻手之間193.第193章 卻胡兵七百里第437章 江左恥辱第104章 歸北不遠296.第296章 改封諸藩第357章 朱家歡樂282.第282章 人人自危274.第274章 闔宮焚燃274.第274章 闔宮焚燃269.第269章 緩兵之計第361章 輕敵冒進第75章 魏國公府153.第153章 大婚告急171.第171章 親情難割334.第334章 道貌岸然第133章 讓利移民第111章 喜事連連第485章 遠征克什米爾第398章 大發戰爭財第476章 大明銀行246.第246章 末路盡忠251.第251章 望兵止渴第486章 爲人三思第98章 但願海波平第406章 東洲第一人191.第191章 十六字訣第17章 興亡百姓苦266.第266章 衣冠禽獸188.第188章 黃雀在後第54章 洪武移民第120章 各有難處334.第334章 道貌岸然第135章 兀狄哈狠人第505章 直掛長帆
258.第258章 楊清水驛之戰第137章 北亂南治256.第256章 蒙古來投第434章 皇明宗規第427章 積學有待第347章 鄭和回國第32章 採生折割第54章 洪武移民283.第283章 兄友弟恭第135章 兀狄哈狠人第415章 戰爭序幕第11章 親親相爭第483章 恩賞難爲第406章 東洲第一人第373章 廟堂局勢第113章 功臣末路301.第301章 父慈子孝249.第249章 海軍朱成功第474章 程匯元案274.第274章 闔宮焚燃第368章 明屬榜噶喇海第31章 謠言害人第459章 闔家團圓第113章 功臣末路217.第217章 名利皆要第470章 洪熙元年第506章 父強子壯第424章 燕臺虎峪第124章 前路漫漫第434章 皇明宗規182.第182章 坐井觀天326.第326章 籌備北征第96章 孫幫爺背鍋260.第260章 首戰即決戰322.第322章 應對自如264.第264章 長江天險第16章 閒暇日子191.第191章 十六字訣第82章 拓土之論157.第157章 血色漫天209.第209章 建文新政第477章 拉幫結派第467章 朝鮮特供332.第332章 窮途末路第414章 張弛有序第445章 解縉案179.第179章 磨刀霍霍第123章 北返建功第129章 百廢待興331.第331章 高麗者魚鱉也171.第171章 親情難割312.第312章 不安分的爹第9章 營中小院第344章 把船靠過去第404章 遠洋崑崙角第357章 朱家歡樂第6章 陰晴圓缺第76章 造船平倭271.第271章 兵圍京師第112章 威震西南第373章 廟堂局勢165.第165章 偷樑換柱313.第313章 老子多心第478章 洪熙三年第510章 漠北大捷173.第173章 翻手之間193.第193章 卻胡兵七百里第437章 江左恥辱第104章 歸北不遠296.第296章 改封諸藩第357章 朱家歡樂282.第282章 人人自危274.第274章 闔宮焚燃274.第274章 闔宮焚燃269.第269章 緩兵之計第361章 輕敵冒進第75章 魏國公府153.第153章 大婚告急171.第171章 親情難割334.第334章 道貌岸然第133章 讓利移民第111章 喜事連連第485章 遠征克什米爾第398章 大發戰爭財第476章 大明銀行246.第246章 末路盡忠251.第251章 望兵止渴第486章 爲人三思第98章 但願海波平第406章 東洲第一人191.第191章 十六字訣第17章 興亡百姓苦266.第266章 衣冠禽獸188.第188章 黃雀在後第54章 洪武移民第120章 各有難處334.第334章 道貌岸然第135章 兀狄哈狠人第505章 直掛長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