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恩賞難爲

第483章 恩賞難爲

“放!”

“轟轟轟——”

秋七月,在大明內部熱火朝天的推行蒸汽機與抽水機,不斷對西北和北方農業、礦業進行政策恢復的時候,距離大明數萬裡外的崑崙洲卻炮聲一片。

在平原上,數十門沉重的大炮正在對轟。

“有明朝鮮”與“有明日本”兩面旌旗隸屬兩方陣營,烏泱泱聚集了近萬兵馬。

除了他們,還有被他們簡易武裝起來的數萬崑崙奴隸。

石質炮彈在平原上飛躍,砸入敵軍陣營之中,充當僕從軍的崑崙奴們看着前方同伴血肉橫飛的畫面,不由得兩股戰戰,更有甚者試圖逃跑,可卻被比他們個子矮小許多的日本武士當場斬殺。

在第一輪的試探性炮擊過後,兩方大軍開始向着對方壓進。

赤膊上身,手持丈許長矛的崑崙奴在監督下開始衝鋒,他們的廝殺無疑是慘烈的。

由於沒有甲冑,但凡被長矛刺到,他們的性命便只能終結於此。

在這樣的情況下,雙方麾下的崑崙奴不過交戰死了數百人,便已經各自潰逃回到本陣。

“這些崑崙奴,果然只能作爲礦工來使用,他們配不上足輕的稱號!”

馬背上,個頭略微高大的一名青年將領皺眉叱罵,而他就是當今日本天王,足利義嗣的異母弟梶井義承

他成爲了幕府在崑崙洲的徵奴將軍,節制關東與幕府所派的一萬兩千兵馬。

在過去的幾年時間裡,他一直在不斷的征討崑崙奴,並將崑崙奴抓捕來開採金礦,不過期間不免與朝鮮的摩擦越來越大。

原本在《洪熙劃線》後,雙方保持了好幾年的和平,但隨着朝鮮人在半個月前針對的一場襲擊下,日本一方損失了近六千兩黃金。

這可是六萬貫,幾乎等於幕府十分之一的收入,所以梶井義承自然不會嚥下這口氣。

他開始集結軍隊與崑崙奴,要在這裡給朝鮮人一個好看!

在他的指揮下,日軍的火槍隊開始上前,他們所使用的火槍是仿造明軍火繩槍的火槍,不過他們只學到了形,並沒有學到精髓。

故此,他們手中火繩槍的威力與射程遠不如明軍曾經的火繩槍。

除了火器,他們也學習了明軍的戰術,所以他們持着火繩槍步步急逼,而朝鮮一方則是以弓箭對敵。

在足利義嗣上位後,日本與明軍常常貿易甲冑,故此他們的甲冑基本就是小號的明軍扎甲。

他們效仿明軍,使用厚重的扎甲越過了朝鮮人的箭雨,最後在距離朝鮮軍二十步的地方舉起了手中的火繩槍。

一千名火槍手在短暫的火繩燃燒後,手中的火繩槍瞬間打出填裝好的彈藥。

他們的火槍只是仿冒品,除了多了一根火繩,以及槍管延長外,其餘功能仍舊是火門槍。

可即便如此,這樣近的距離下,他們還是打出了不俗的傷亡。

“啪啪啪——”

槍聲作響,上百名朝鮮兵卒被擊中倒下,而這時朝鮮兩翼的數百名騎兵開始發起了衝鋒。

他們要趁日本射擊結束的時間突襲日本的軍隊,而對此,梶井義承早有準備。

“衝鋒!!”

梶井義承拔出自己的武士刀,向前方空氣揮砍。

在他的號召下,數百名日本騎兵發起衝鋒,同時日本陣中足輕也開始發起衝鋒。

梶井義承要一舉重創朝鮮,他相信除了天朝,沒有人能與勇敢的日本武士短兵相接!

“殺!!”

一時間,雙方兩萬人保持軍陣開始碰撞,日軍火槍隊迅速撤回了本陣,朝鮮與日本騎兵開始在平原上糾纏,向南不斷纏鬥而去。

正面戰場上,雙方步卒發生碰撞,短兵相接打得血肉橫飛。

那些崑崙奴何曾看過這樣規模的戰爭,手裡拿着長矛站在後面畏畏縮縮,根本不敢上前搏殺。

即便督戰隊殺了數百人,卻也根本無法讓這羣崑崙奴上前。

他們的膽氣,早就在常年的淘金生活中被消磨殆盡了。

從午後到黃昏,一場廝殺下來,日朝雙方各自死傷數百兵卒,崑崙奴卻死傷上千。

眼看無法決出勝負,雙方各自鳴金收兵,各自退兵五里紮營。

夜間,雙方軍營充斥着哀嚎聲。

也在這種時刻,一支百餘人的隊伍乘騎高大戰馬從東方疾馳而來。

雙方的塘騎都探查到了他們,原本有意呵斥的他們,眼見火光中走出“朙”字旌旗,紛紛下馬跪倒在地。

明軍就地紮營,並讓兩軍塘騎各自前去召自家主帥前來。

半個時辰後,明軍的營盤已經紮好,儘管只有百餘人,但面對這數萬軍隊他們根本不放在眼裡。

也在營盤紮好的同時,日本的梶井義承與朝鮮的權向善共同身穿甲冑,帶着百餘名護衛出現在了明軍營盤前。

“收繳兵器,只有你們二位能入帳!”

站在營門前的總旗官對梶井義承與權向善吩咐着,而他們也心甘情願的拿出了自己的武器上交,僅穿甲冑走入營盤內。

他們來到一頂大帳前作揖行禮:“下國臣子梶井義承(權向善),參見天使!”

“我乃崑崙宣慰司主事孟冉,誰給你們的膽子在此地兵戎相見?!”

一道青年身影走出,他年紀莫約二十上下,擔任的官職爲崑崙宣慰司正六品主事。

儘管只是天朝正六品官員,但對於二人來說,卻權比自家國主。

“迴天使……”

梶井義承連忙解釋他們交戰的原因,而權向善聞言也連忙爲自己開脫:“天使,這都是他的污衊之詞!”

“我准許你說話了嗎?”

孟冉皺眉瞪了一眼權向善,權向善連忙低下頭,而梶井義承則是臉上露出輕笑,隨後與孟冉解釋起來。

當他說完一切,孟冉這才詢問他:“現場可有找到朝鮮遺留的證據?”

“自然有,下臣已經帶來了,就在營盤外!”梶井義承連忙迴應。

“帶上來。”孟冉頷首示意他把東西帶上來,梶井義承見狀連忙轉身去取證據。

在他走後,孟冉這才皺眉看向權向善:“你老實交代,到底有沒有襲擊?”

“下臣……”權向善鬆了一口氣,眼見天使站在自己這邊,他連忙道:“確實襲擊了,但我們並沒有搶到他口中所說的六千兩黃金,僅拿到了三千兩,其中有一千兩是準備貢獻天朝。”

權向善將真實數目的六千兩說成了三千兩,並承諾貢獻一千兩給天朝,意思實際上就是孝敬孟冉。

孟冉聞言頷首:“如果證據充分,那我也幫不了你,你自己小心些。”

“臣領命……”權向善臉上露出笑臉,而後在聽到身後腳步聲時連忙恢復剛纔忐忑的表情。

這時,梶井義承帶着兩名由明軍押解而來的赤膊男人走到帳前作揖:“天使大人,這就是我的證據,這是他們的軍籍牌!”

梶井義承將兩塊朝鮮的軍籍牌雙手呈上,這一幕讓權向善臉色難看,孟冉則是雖然有些無奈,但還是假裝威嚴的接過。

“嗯,確實是朝鮮的軍籍牌。”

他將目光投向了權向善,顯然要是權向善說不出什麼話來,那他也沒辦法了。

“天使,這次的襲擊是他們兩人私自下令,我並不知情,況且我們也並沒有搶奪什麼黃金!”

權向善就是咬死了沒搶到黃金,這把梶井義承氣得夠嗆。

孟冉見狀瞬間把軍籍牌摔在地面,佯裝暴怒:“人證物證確鑿,你還不認罪?”

“天使,臣冤枉啊!”權向善跪在地上哭訴道:“日本有兵一萬二,而我朝鮮不過九千,如何能搶掠實力比我們強大的他們。”

“胡說八道!”梶井義承的漢話說的很好,他對孟冉作揖道:“大人,他分明就是要貪墨黃金。”

“這筆黃金,是國主特意交代讓我運往天朝朝貢和貿易的黃金,他搶的不是黃金,是日本對天朝的貢物!”

“荒謬!”權向善一聽梶井義承把帽子扣的那麼大,頓時就停止哭泣反駁起來。

強搶貢物這種事情可大可小,萬一洪熙皇帝生氣,那朝鮮可是有滅國之危的,他自然不敢認下。

“天使如果不信,可以徹查朝鮮的賬目,他們絕對不可能多出六千兩黃金!”

梶井義承倒是聰明,知道讓孟冉查賬。

見狀,權向善也只能無奈低頭:“天使,下面人確實送來過一筆黃金,但只有三千兩,沒有六千兩。”

“天使,我這裡有賬本爲證!”梶井義承連忙打斷,同時從懷裡掏出了一本賬本。

孟冉臉色不太好看,眼看一千兩黃金打了水漂,他心底也難受。

在他接過賬本後簡單翻閱,他這才皺眉道:“這賬本上怎麼只有五千六百七十二兩黃金?”

“迴天使,這是因爲我們有一筆還沒有記錄在冊!”梶井義承感到了頭疼,孟冉聞言也皺眉道:

“你的賬本也只能證明有這筆黃金,至於剩下的三百多兩……”

“天使,我們願意交出這五千六百七十二兩黃金。”權向善一聽還可以保留些,頓時承認了這筆賬。

他的話,讓孟冉知道剛纔自己也被權向善騙了,瞬間他就冷着臉道:“伱答應那麼果決,看樣子是真的有六千兩了。”

“並未,臣只拿到了五千多兩,中途還掉了一些,被他們撿了回去。”

權向善知道孟冉不太高興,故此暗地裡使了眼色。

見狀,孟冉只能壓下脾氣,轉頭對梶井義承說道:

“我讓他們歸還他們搶走的,至於賬目上沒有的,我便沒辦法了。” “這……”梶井義承臉色不好看,三百多兩黃金可不是小數目,都能養幾百個足輕了,更何況他們今日打仗死傷不少。

“就這樣定了。”

孟冉合上文冊,將文冊遞給了梶井義承。

梶井義承見狀,只能無奈吃下這口啞巴虧,用憤怒的目光死死盯着權向善。

權向善無視了他的目光,對孟冉作揖道:“天使,我們清晨將黃金送來。”

“速去速回!”

孟冉交代一聲便拂袖入帳,權向善見他走入帳內,當即挑釁的看了一眼梶井義承。

“狗仗人勢!”梶井義承朝着他低聲暗罵,權向善臉色一黑,轉身快速走出了營盤。

梶井義承見狀也對帳篷內的孟冉作揖,隨後轉身走出了營盤。

幾個時辰後,權向善帶着十餘名護衛將十一個小箱子扛到了營盤之中,並將其中一個放到了孟冉的面前。

“大人,這是送給天朝的禮物,請您收下。”

“好,你可以退下了。”孟冉還是不滿意權向善盤算自己的事情,權向善見狀也不好說什麼,畢恭畢敬的作揖回禮後,轉身帶着衆人離去。

命人將箱子收下後,孟冉才通知梶井義承來領走其餘十箱黃金。

原本的六千兩,他只帶回了五千兩,而孟冉的箱子裡卻裝着五百兩的碎金。

梶井義承在得到黃金後便帶着軍隊趁清晨撤軍了,權向善見狀也拔營撤軍。

在他們走後,孟冉看着自己裝着黃金的箱子輕笑,旁邊的一名吏員也跟着笑道:“主事,這起碼得有五百兩吧?”

“差不多。”孟冉輕輕頷首,笑道:“取出二百兩上交朝廷,留下三百兩等我三年任期到了回北京給我爹置辦壽禮。”

孟冉的父親,便是時任大寧都指揮使,後軍都督府左都督的遼國公孟章。

作爲孟章的次子,孟冉出生在洪武三十三年,正值渤海軍挺進江淮的時候。

故此,在孟章幫助朱高煦安定天下再返回渤海的時候,孟冉已經四歲了。

即便如此,繁忙的政務和招撫工作也疏於對孟冉的管教,反倒是比他年長五歲的大哥孟懋時常被自家父親帶在身邊。

再過兩年就是自家父親五十歲大壽,自己在崑崙洲積攢的金銀,足夠置辦一件好的禮物了。

想到這裡,孟冉不免露出笑意,希望自家父親這件事後能高看自己一眼。

故此他不免對吏員補充道:“對了,交給朝廷的二百兩黃金裡,記得附上這件事的奏疏,知道了嗎?”

“下官明白,下官返回麻林地後便操辦。”吏員應了一聲,隨後孟冉也開始吩咐拔營回麻林地。

幾日後,二百兩黃金與奏疏被送往了北京,而與此同時的北京城卻顯得格外忙碌。

朱高煦不想提前對老撾改土歸流,但架不住老撾的土司自尋死路。

六月初四,老撾宣慰使刀線歹率領土兵二萬襲擊車裡府,與駐紮車裡府的沐晟交戰。

刀線歹依仗車裡府地形複雜,趁着雨季驅使象兵與明軍交戰,明軍火器在雨季難以使用,故此給明軍造成了不小的死傷。

沐春得知前線情況,率五百輕騎南下,並傳令駐紮在鎮康的王兆馳援。

王兆率本部三衛兵馬南下,與沐春在普洱府匯合後南下車裡。

趕赴前線後,沐春接過沐晟手中兵權,節制王兆並開始反擊。

雖然雨季無法使用火器,但沐春拿手的也不僅是火器。

六月十七日,沐春趁大雨驟停發起奇襲,直搗老撾土司軍營,策馬突入軍營之中,瞿鬱瞿陶兩兄弟在亂軍之中搏殺,突斬刀線歹之子刀歹幹。

刀線歹驚懼後撤,沐春親率五百騎兵追擊,逐刀線歹至瀾滄江。

刀線歹見狀組織近萬潰兵反擊,沐春見狀絲毫不懼,率五百騎兵策馬突入陣中,仗四蹄踐踏其陣。

瞿鬱、瞿陶與王兆左右奮擊,何福之子,寧遠侯何絾斬刀線歹大纛,土兵見大纛倒下,紛紛跳入瀾滄江逃命,溺死甚多。

刀線歹命人劈砍樹木,抱浮木逃遁瀾滄江河南,往卯新逃竄而去。

此役沐春大破殺土兵二萬,斬首六千餘級,俘八千餘人,溺死三千餘人,僅有不到兩千人跟隨刀線歹僥倖逃回琅南塔城。

七日後,刀線歹遣使請降,獻上馴象十頭、象牙二十對、犀牛六頭、香料十箱、金銀器兩箱。

消息傳到北京,朱高煦賞賜沐春銅礦一座,賜沐晟車裡侯,王兆鎮康伯,瞿鬱、瞿陶、何絾彩幣三百枚,正三品,初授昭勇將軍。

興許是年紀太大,王兆病逝在返回鎮康途中,享年六十四歲。

朱高煦得知消息後,追贈王兆爲鎮康侯,諡忠毅,賜祠於鎮康,其爵位由其長子王魁襲爵。

王兆病卒歸途的消息傳到隴川的時候,王瑄正在圍剿孟養叛亂的土司,得知朝廷的恩賞,當即上疏朱高煦感激恩情,在勐定的王魁也同樣上疏替父謝恩。

似乎是老將逐漸退場,坐鎮西川,專門負責經略大雪山的瞿能也上疏致仕,朱高煦幾番挽留不得後,最終同意了他的致仕,並調瞿鬱節制四川行都司。

八月中旬,鎮守哈密的平安病卒,朱高煦聞言追贈他爲海西侯,僅授了他兒子平毅正二品的散階。

興許是考慮到燕府諸將的情緒,朱高煦沒有給平安諡號,但即便如此,燕府諸將還是略有不滿,畢竟靖難之役中,平安沒少殺燕府的人。

只是對於這些不滿,朱高煦都壓下來了。

在壓下輿論後,朱高煦也得考慮平安死後的哈密該由誰接管了。

九月初五,朱高煦在哈密府設西域都司,令陳懋出鎮哈密,任西域都指揮使。

在陳懋出鎮哈密後不久,吳高病卒蘭州。

對於吳高的身後事,朱高煦顯得十分頭疼,畢竟相比較平安,吳高殺死的渤海弟兄可不少。

如他預料一般,吳高病卒後,許多渤海將領便紛紛上疏,不斷數落着吳高曾經阻擋渤海軍南下,給渤海軍造成麻煩的事情。

誠然朱高煦回想起來也十分厭惡吳高曾經的手段,但吳高畢竟是大明的有功之臣。

十月初一,歷經半個多月的扯皮,朱高煦最終敲定了吳高的事情。

“追贈吳高爲江國公,賜葬紫金山,諡號武烈,其子吳升襲爵!”

奉天殿上,朱高煦在常朝宣佈了這則事情,而這可比平安的追贈要讓人難以接受太多了。

“陛下,臣以爲不妥!”

“陛下,臣亦以爲不妥!”

“陛下,吳高雖有功,但不配獲此諡號!”

“陛下……”

朱高煦的旨意宣傳後,渤海一系的李失、李察等人便炸開了鍋,紛紛表示了反對。

吳高的戰術他們至今都能回想起來,甚至幾十年後都不能忘,因爲太噁心了。

面對諸將的話,朱高煦摸了摸八字鬍沒有說話,只是掃視廟堂。

廟堂上,但凡年紀三十五朝上的武官都在彈劾吳高,就連部分年輕文官也跟着彈劾。

他們要麼被吳高害死了麾下弟兄,要麼被吳高害死了父兄,對吳高恨不得食其肉,毀其骨。

朱高煦本以爲江南的那羣傢伙會爲吳高說兩句話,結果他們閉着嘴巴低着頭,好似鵪鶉般。

如此情況,朱高煦只能在心底嘆了一口氣。

其實以吳高的能力,朱高煦很是希望他能入朝擔任在京武官,可他跟錯了人,還害死了自己太多兄弟。

只是他的功績放在那,不管是洪武年間的練兵平叛,還是永樂年間的改土歸流,於大明來說,他都有功勞。

類似他這樣的人還有李景隆、徐凱、劉真,但他們都因爲各種原因而不得入朝,只能在外戍邊。

想到這裡,朱高煦不免嘆氣。

“唉……”

他一聲嘆氣,羣臣紛紛閉上了嘴,而他見狀也開口道:

“吳高在永樂間改土歸流,累功多年而難以封賞,全因我照顧爾等情緒。”

“昔年清君側時我便說過,他與朕各爲其主,故此並無過錯,反而對大明朝有功。”

“若真的有錯,有怨念,你們也當將怨念放到把我們逼得靖難的人身上。”

“如今來看,這些話你們是全然忘得一乾二淨。”

“吳高與爾等乃私怨,如今人走茶涼,何必還要苦苦相逼呢?”

“吳高的功績配得上這個待遇,爾等若是埋怨,便埋怨朕吧。”

朱高煦話音落下,起身便向奉天殿後走去。

鴻臚寺卿見狀,當即唱聲:“散朝!”

“萬歲萬歲萬萬歲……”

羣臣唱聲,朱高煦聽着卻搖了搖頭,他知道自己此舉或許會傷了一些人的心,但現在的他得顧全大局。

如果吳高這樣的功績都得不到追諡,那其餘的洪武遺臣武官會怎麼想呢。

走出奉天殿,朱高煦看了一眼陰沉的天空,輕嘆了一口氣……

第349章 梟雄終焉第482章 狼子野心第118章 未雨綢繆第473章 自取滅亡第87章 老謀深算258.第258章 楊清水驛之戰第476章 大明銀行196.第196章 窮兵黷武第363章 誘敵深入240.第240章 尷尬境地第426章 瘋狂作死第18章 小子野望第109章 雲南告急第427章 積學有待181.第181章 關外尚安第385章 試點江南189.第189章 一夜暴富第72章 小鬼難纏第388章 安得廣廈千萬間第402章 甕捉野豬第410章 倭奴叛亂第507章 亂雲飛渡第98章 但願海波平第410章 倭奴叛亂179.第179章 磨刀霍霍第472章 瓦剌西遷第119章 心態轉變165.第165章 偷樑換柱148.第148章 悶聲做事279.第279章 永樂新政221.第221章 出兵削藩第39章 敲山震虎274.第274章 闔宮焚燃247.第247章 三方拉攏281.第281章 螳臂當車者205.第205章 天子不豫328.第328章 攻略安南第25章 春和宮內275.第275章 貓哭耗子322.第322章 應對自如第355章 忘恩負義第29章 二王相猜第119章 心態轉變第479章 傳統手藝219.第219章 湘王自焚272.第272章 各懷鬼胎171.第171章 親情難割第419章 大航海到來第118章 未雨綢繆第69章 爺孫和睦335.第335章 波流涌動282.第282章 人人自危第433章 北征告終第386章 波斯之亂第103章 亂我家者259.第259章 兩線作戰第390章 皆爲利攘第344章 把船靠過去第41章 兄仁侄狠第66章 宮中密談第498章 萬國來朝203.第203章 柳暗花明第3章 燕府虎兒178.第178章 得寸進尺302.第302章 三子欲比高159.第159章 血戰不退第137章 北亂南治第389章 日本國變第64章 募兵之論146.第146章 水陸並進第65章 上架感言第344章 把船靠過去221.第221章 出兵削藩第103章 亂我家者205.第205章 天子不豫第349章 梟雄終焉第424章 燕臺虎峪第90章 燕府三寶第368章 明屬榜噶喇海第416章 琵琶湖之戰248.第248章 渤海入關第72章 小鬼難纏第52章 街頭鬥嘴第27章 練兵爲強172.第172章 育嬰聖手第30章 父子相似第369章 做大明的狗第512章 物是人非第70章 何不燒煤第443章 未雨綢繆第58章 以鈔抵稅第399章 審時度勢第459章 闔家團圓第354章 伉儷情深166.第166章 父子相見228.第228章 戰勝似敗第521章 西方來敵第134章 以待天時第354章 伉儷情深第438章 舊人將去
第349章 梟雄終焉第482章 狼子野心第118章 未雨綢繆第473章 自取滅亡第87章 老謀深算258.第258章 楊清水驛之戰第476章 大明銀行196.第196章 窮兵黷武第363章 誘敵深入240.第240章 尷尬境地第426章 瘋狂作死第18章 小子野望第109章 雲南告急第427章 積學有待181.第181章 關外尚安第385章 試點江南189.第189章 一夜暴富第72章 小鬼難纏第388章 安得廣廈千萬間第402章 甕捉野豬第410章 倭奴叛亂第507章 亂雲飛渡第98章 但願海波平第410章 倭奴叛亂179.第179章 磨刀霍霍第472章 瓦剌西遷第119章 心態轉變165.第165章 偷樑換柱148.第148章 悶聲做事279.第279章 永樂新政221.第221章 出兵削藩第39章 敲山震虎274.第274章 闔宮焚燃247.第247章 三方拉攏281.第281章 螳臂當車者205.第205章 天子不豫328.第328章 攻略安南第25章 春和宮內275.第275章 貓哭耗子322.第322章 應對自如第355章 忘恩負義第29章 二王相猜第119章 心態轉變第479章 傳統手藝219.第219章 湘王自焚272.第272章 各懷鬼胎171.第171章 親情難割第419章 大航海到來第118章 未雨綢繆第69章 爺孫和睦335.第335章 波流涌動282.第282章 人人自危第433章 北征告終第386章 波斯之亂第103章 亂我家者259.第259章 兩線作戰第390章 皆爲利攘第344章 把船靠過去第41章 兄仁侄狠第66章 宮中密談第498章 萬國來朝203.第203章 柳暗花明第3章 燕府虎兒178.第178章 得寸進尺302.第302章 三子欲比高159.第159章 血戰不退第137章 北亂南治第389章 日本國變第64章 募兵之論146.第146章 水陸並進第65章 上架感言第344章 把船靠過去221.第221章 出兵削藩第103章 亂我家者205.第205章 天子不豫第349章 梟雄終焉第424章 燕臺虎峪第90章 燕府三寶第368章 明屬榜噶喇海第416章 琵琶湖之戰248.第248章 渤海入關第72章 小鬼難纏第52章 街頭鬥嘴第27章 練兵爲強172.第172章 育嬰聖手第30章 父子相似第369章 做大明的狗第512章 物是人非第70章 何不燒煤第443章 未雨綢繆第58章 以鈔抵稅第399章 審時度勢第459章 闔家團圓第354章 伉儷情深166.第166章 父子相見228.第228章 戰勝似敗第521章 西方來敵第134章 以待天時第354章 伉儷情深第438章 舊人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