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鄉試解元修

53鄉試解元(修)

書房寂靜無聲。

李衍坐在一旁,李廉拿着一份卷面在那查看。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出自《論語·述而》,以‘聖人行藏之宜,俟能者而始微示之也。’作爲破題算是中規中矩。”

李衍道:“父親你曾說幾位閱卷官偏中正之好,只得斂去鋒芒,作出一篇挑不出破綻的文章。”

李廉皺了皺眉,繼續看了下去。

將文看完,他神色複雜的看着李衍,李衍問道:“父親,可有問題?”

李廉若有所思,道:“沒有問題。”要說有問題,就是這篇文章太過老辣,乍看不出彩,可是卻是他看過得幾十年最嚴謹的文章之一,這等嚴謹文章,就是喜好華麗辭藻的閱卷官,也沒有理由去淘汰它。李廉忍不住再細讀一次,赫然感覺到此文嚴謹的行文下卻蘊含着充沛的感情,心中讚歎下,瞧出此文不僅對仗工穩,而且文筆生動。文中孔子循循善誘,又能自我解剖,將此次主題完全揭露。

李廉想着幾個閱卷考官的行文規則,他覺得這個兒子又會出一次風頭。

貢院燈火通明,大門緊閉,並有無數禁衛緊緊駐紮在此地。

這裡,十多個書吏和八位閱卷官在考試之前就被集中在此地,在沒有將考卷審閱完畢,他們吃喝拉撒都不得出院子半步。

考試和卷子送上來已經有十日。

在場的人都埋進了卷子裡,眼睛乾澀,神色疲憊。

正好是晚秋之時,北邊又冷得快,屋子裡已經燒起了炭火。

炭雖是好炭,可是屋子人多,窗戶也不能多開,居室可以說是悶到了極點。

閱卷官還好,總歸是審閱而已,而書吏就辛苦了,跑來跑去,不僅要四處勞作,而且需要伺候閱卷官們。

在此地待得久了,大多人都有些耐不住煩悶,閱卷做事的速度越來越慢,比之剛開始討論,現在的氣氛已經低迷到了極點。

大堂正中坐着的是這次閱卷主考官孟恪徽,他是洪元十四年的進士,經過十多年,他由一個小小的翰林庶吉士已經成了正三品禮部侍郎。他不僅深得太上皇寵信,而且實權在握,這次被派做北直隸鄉試的主考,在近幾年的主考中身份權利最高的一位。

主考官審卷的事情並不需要他親歷親爲。按照閱卷程序,在所有考生考完後,他們的卷子都被謄錄糊名,隨後,由書吏們將其打散順序,查看格式之類的東西,格式錯誤,字跡不清,空卷等各種明顯毛病的卷子都會被撤下去。凡是在這一關被刷了下去,這些卷子再無出頭的指望。當然,也不是任由這些書吏爲所欲爲,科舉考試關係到國之大政,這自有一套嚴謹的程序。

書吏刷下去的考卷,會有一位副考重新複審,若有書吏出了差錯就是大罪,副考複審後,主考也會隨機抽取幾個查看。

一切沒問題後,書吏將剩下的考卷歸類編號,然後平均分給衆多副考。

副考們要從這些卷子中選出有一定水準的文章之後,然後判定等級。這些選出來的,便是符合中舉的文章。爲了公正公平,這些中舉的文章會經過四個副考統一判定符合纔會被徹底留下,成爲準舉人。

所以說,錄不錄取,主考官做不了什麼主。主考官的作用便是時不時的審覈一下,然後接過副考官們送上準舉人的卷子再複審一遍,符合條件後,最後判定名次。

這樣複雜的閱卷程序,經常有幾位副考因爲某些試卷吵起來。

孟恪徽生性嚴肅,偶爾擡頭掃向屋內衆人,叫人噤若寒蟬。所以這羣副考官將有爭議的卷子放到一旁,準備在最後的一刻爭論。

孟恪徽端起茶,端坐首位養氣,然後叫書吏將那些有爭議的考卷拿過幾份看看。

正看着,突然間他聽到底下正在審卷的副考官們發出一陣喧譁。

孟恪徽立刻擡起頭,臉一沉,拍了一下桌子,喝道:“嚴肅清靜之地,大聲喧譁成何體統?”

一個副主考慌忙請罪:“稟孟大人。是屬下們看到一篇奇文,衆人忍不住叫出了聲,還請大人恕罪!”

孟恪徽心中好奇,這幾位副主考也是才學出名之人,能讓他們共同叫聲的文章絕對不簡單。

“哪一篇文章,拿過來給本官看看。”

那副主考轉過身,從圍着的書案中拿出一份卷子,然後恭敬的呈了上去。

卷子有些皺,看來被這些副考都看過了。

展開卷子,孟恪徽先是皺了皺眉,隨後竟然入了迷去,當他看完後又忍不住通讀一遍,最後拍了一下桌子,讚道:“雅學績文,湛深經術,所撰制義,清真雅正,開風氣之先,爲藝林楷則。”

衆多副考相互對視一眼,他們這些人也有不愛此文的,聽到主考這樣大讚,心中不由大驚。很快,大夥都想起孟恪徽這位主考的風格,心中搖搖頭。

“汲於行者蹶,需於行者滯,有如不必於行,而用之則行者乎?此其人非復功名中人也。一於藏者緩,果於藏者殆,有如不必於藏,而舍之則藏者乎,此其人非復泉石中人也。此句精妙,我是做不出來的,沒想到這樣的錦繡文章竟然出自一個秀才之手,該判第一!各位覺得如何?”

衆位副主考心中腹誹,他們有反對的餘地的嗎?

呈上考卷的副主考率先說道:“我等認爲此文足可會試揚名,我瞧了好幾天,沒有瞧到一篇超於此文的。”

其餘的副主考紛紛附和。

孟恪徽拿起硃筆,突然好像想到什麼,他放下硃筆,道:“科舉選拔人才不得隨喜好而定,諸位加快速度挑審,希再遇好文。”

衆人點點頭,然後坐下來。

經過剛纔一役,大夥的興致再次被提起來,效率更快了許多。

孟恪徽將此文又讀了幾篇,已經背下後,他還是忍不住叫好,最後安奈不住,從副主考桌上選了一堆試卷查看。

一天天過去,終於副主考們將試卷都審了出來。

孟恪徽一一翻閱,從中也找到幾篇他喜歡的文章,不過珠玉在前,他沒表現什麼出來讚許出來。他再次拿起那份試卷,過了這麼多天,他還是未能挑出毛病,現在他提起硃筆,安心的畫上案首。

又和幾位副主考定好其他名次,幾位副考都圍了上來,他們都想看看他們選中的人是哪些人。尤其……尤其是那篇奇文。

孟恪徽心中也極其好奇,於是他連忙招呼書吏上來。

三人分開而坐記錄名字,又有兩人先後唱名。

孟恪徽坐在首座,衆多副考坐在兩邊客座。

前頭中舉的百人名字,這些人也不過是稍微注意一下,看有沒有他們熟悉的人。

三位書吏將中舉的名單呈上來,孟恪徽對看一下,三份相同,然後將其交給七位副考,傳看完畢無差錯的後,重新收回在孟恪徽的桌子上。

這三份名單,一份張貼,一份留於貢院檔案,還有一份送與六部統計。

書吏待衆位大人點頭,才繼續唱名記載。

“第二十名玉山縣關學思。”

“第十九名盼城張繡……第十八名……第二名南安王府韓奕!”

衆人紛紛點頭,當真遇上不少熟人。

“第一名……”

孟恪徽擡起頭,七位副考有三位暗自皺緊眉頭,只剩下最後一位了,怎麼就沒瞧見聖上交代的人。

“京城東南李府李衍!”

三位副考舒了一口氣,沒想到啊……果真有真才實學!

孟恪徽沉吟道:“李衍?”

“就是今年童子試中了小三元的那個,還和國丈的嫡孫女定親的少年賢才。”

孟恪徽立刻想了起來,問道:“他貌似才十四歲。”

幾人點了點頭,心中忍不住嘆氣,才十四歲就能寫出這麼老辣嚴謹的文章,這以後還不定是什麼樣?

孟恪徽道:“此文已有一甲之才,想來明年春闈他也會參加?”

一位副考笑道:“我朝有會多一位楊首輔。”

楊首輔楊志齋是文帝時期的進士。據聞,他三歲作詩,九歲秀才,十三歲成了鄉試解元,十四歲便中了進士。後來官運亨通,連輔文帝、宣帝兩朝,更是宣帝年間的六年首輔,可謂位高權重。

“聽說他去年臘月纔出孝……”

衆人已經明瞭他的意思,去年臘月纔出孝,今年便是小三元和解元,可見他的才華可能還勝於當初的楊首輔。

孟恪徽低聲道:“本官先前還不相信那是他所做的散文詞賦,只以爲是莫化舟所做,現在看來,卻是本官小看了。”

衆人看向他,孟恪徽不僅回憶從皇上和太上皇那兒看到的賦傳,據說是李衍所做。李衍的第一任座師彭縣令得了文章甚喜便掛在了書房,恰好太子見着,竟然強搶進了宮裡。

孟恪徽也不矯情,他最喜才華之人,眼下他對李衍印象極好,便沒有什麼隱瞞的心思。

“水陸草木之花……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一篇愛蓮說娓娓道來,衆人越聽越睜大眼睛。

這等喻志文章,足可以名垂千古。

“能做出這等散文詞賦,其人定然清正不凡。諸位,以後也許他便是我們的同僚了,萬萬不可小視此子之小。”

衆人緩緩點頭。

若是李衍在場,定然會尷尬不已,

等榜出來的日子是極其難熬的,李衍這些天去國子監也少了,每日跟着李廉參加宴會,這些人與李家的關係,有好有壞,也有普通,李衍一一記了下來。

到了放榜之日,李衍安心在家裡寫着大字,渾然不管母親和大姐在大廳裡焦急的等待。

時間慢慢過去,李衍寫字的速度越來越慢,終於,外面鞭炮聲想起。

李衍握着的筆微微一頓,繼續將剩下的比劃寫完。

“大爺……大爺……”安柱氣喘吁吁地跑了過來。

李衍慢慢擡起頭,平靜地道:“第幾名?”

安柱大聲笑道:“大爺,鄉試解元……頭名啊!”

李衍閉了閉眼睛,深呼一口氣道:“知道了。”

安柱收住笑容,看着李衍又報喜道:“大爺,您……中瞭解元?”

李衍輕笑一聲:“我聽到了,不必再說第二次。”

安柱撓撓後腦勺,問道:“那大爺怎麼不見歡喜?”

李衍望向桌上的字,赫然是一個“靜”字。

“咳咳……”

李衍和安柱望了過去,就見不知什麼時候,李廉已經到了門口。

“父親。”李衍走過來請安。

李廉走進屋裡,就看到了李衍所寫的大字,他對安柱揮了揮手,安柱有些鬱悶的離開了。

這麼大的喜事,怎麼老爺和大爺一點反應也沒有。

“這般年紀能做到如此,比起爲父當年要強得多了。”

李衍低聲道:“官路上,狀元爲官都只是底層一員,解元……兒子覺得遠遠不夠。”

李廉點點頭:“古來科舉中着皆是志得意滿,未想到你小小年紀能夠看透這些,已經不凡了。”

李衍笑道:“兒子若不謙遜一些,父親定然是訓斥而來。”

李廉頓時笑罵:“你這混小子。”

李衍也是一笑。

李廉將李衍推開,思忖了一會兒,他提起李衍的放下的筆,李衍將他寫的“靜”字拿開。

作者有話要說:因爲發錯了章節,所以53章別買啊(正文放到40章了),不過不小心買了也沒關係,寫到了53章會有替換的,內容會增多現在買的字數。

以後更新的章節在52、53章的前面一章

此外:還請大家在訂閱的時候選擇“訂閱此文章更新提醒”選項,以免大家收不到更新提醒而誤認爲沒有更新。

26 改道計策82 兩皇之死13 錢塘下4 做弄賈珠66 江南行二69 政變預兆師徒名分一14 應對上30 老小暗探上31章14 應對上24 帶寶逃跑抓蟲414 月3日22點鬧出難事69 政變預兆師徒名分一57 賈母好意54 暫住賈家上1 李紈教弟383 月31日22點李衍縣試83 兩方表白66 江南行二9 李衍的囧事36 反擊算計71 政變預兆師徒名分三15 應對下30 老小暗探上16 李衍的危機76 李衍大婚2 事與願違56第56章79 登基後見面84 李衍的隱藏屬性15 應對下73 太上皇的警告上12 錢塘上51 風波起六18 莫化舟之'死'6 婚事延遲424 月4日23點貴人再見一66 江南行二85 御書房內58 相見上24 帶寶逃跑抓蟲59 相見下24 帶寶逃跑抓蟲18 莫化舟之'死'66 江南行二78 登基受封已經替換了6 婚事延遲49 風波起四59 相見下75 李紈賈蘭脫離賈府60 高中探花郎54 暫住賈家上29 蕭家兩派52 純情小番外薛蟠寫情書444 月6日23點小三元32章66 江南行二6 婚事延遲68 江南行四21 林黛玉喝藥24 帶寶逃跑抓蟲25 調戲算計67 江南行三404 月2日23點藍顏禍水61 見薛蟠上3 懂事知禮63 天橋英蓮太子醋意79 登基後見面70 政變預兆師徒名分二16 李衍的危機57 賈母好意464 月10日23點風波起一53 鄉試解元修68 江南行四50 風波起五54 暫住賈家上11 君子心機34 賈母和李衍的交鋒上15 應對下36 反擊算計63 天橋英蓮太子醋意77 新婚夜劇變加了一千字20 姑蘇親戚59 相見下414 月3日22點鬧出難事414 月3日22點鬧出難事14 應對上61 見薛蟠上68 江南行四33章67 江南行三72 政變預兆師徒名分四65 江南行一23 金陵遇襲37 新帝登基10 李紈出嫁32章33章4 做弄賈珠78 登基受封已經替換了
26 改道計策82 兩皇之死13 錢塘下4 做弄賈珠66 江南行二69 政變預兆師徒名分一14 應對上30 老小暗探上31章14 應對上24 帶寶逃跑抓蟲414 月3日22點鬧出難事69 政變預兆師徒名分一57 賈母好意54 暫住賈家上1 李紈教弟383 月31日22點李衍縣試83 兩方表白66 江南行二9 李衍的囧事36 反擊算計71 政變預兆師徒名分三15 應對下30 老小暗探上16 李衍的危機76 李衍大婚2 事與願違56第56章79 登基後見面84 李衍的隱藏屬性15 應對下73 太上皇的警告上12 錢塘上51 風波起六18 莫化舟之'死'6 婚事延遲424 月4日23點貴人再見一66 江南行二85 御書房內58 相見上24 帶寶逃跑抓蟲59 相見下24 帶寶逃跑抓蟲18 莫化舟之'死'66 江南行二78 登基受封已經替換了6 婚事延遲49 風波起四59 相見下75 李紈賈蘭脫離賈府60 高中探花郎54 暫住賈家上29 蕭家兩派52 純情小番外薛蟠寫情書444 月6日23點小三元32章66 江南行二6 婚事延遲68 江南行四21 林黛玉喝藥24 帶寶逃跑抓蟲25 調戲算計67 江南行三404 月2日23點藍顏禍水61 見薛蟠上3 懂事知禮63 天橋英蓮太子醋意79 登基後見面70 政變預兆師徒名分二16 李衍的危機57 賈母好意464 月10日23點風波起一53 鄉試解元修68 江南行四50 風波起五54 暫住賈家上11 君子心機34 賈母和李衍的交鋒上15 應對下36 反擊算計63 天橋英蓮太子醋意77 新婚夜劇變加了一千字20 姑蘇親戚59 相見下414 月3日22點鬧出難事414 月3日22點鬧出難事14 應對上61 見薛蟠上68 江南行四33章67 江南行三72 政變預兆師徒名分四65 江南行一23 金陵遇襲37 新帝登基10 李紈出嫁32章33章4 做弄賈珠78 登基受封已經替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