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天縱之才護劉備,方天畫戟戰人雄(上三)

曹操因爲被劉虞所阻,因而退而求其次,既然無法獲得劉和的支持去援助劉備,那麼便就將洛陽中的毒刺拔出,舉薦袁紹前往征伐。

但是袁紹卻也是不願,只道是自己能力不足因而不敢擔任重任,希望劉和能夠另選他人,而他也是跟曹操打的同樣的打算,讓曹操出戰以此消耗他的實力。

曹操道:“本初過謙了,當日董賊作亂,天下震動,還是本初振臂一呼,領十八路諸侯討伐,此等事蹟難道還不能說明本初之能嗎?”

劉和也道:“就是,本初不必過謙,朕相信你的能力。”

袁紹推辭道:“陛下,即便我要出戰,可如今京師中兵力本就不足,爲何還要多加紛爭,不如趁機屯聚力量纔是。”

司徒王允也是符合道:“陛下,老臣以爲此時陛下應該發出詔書令兩家停息糾葛纔是,如何還能再讓我們也插上一腳,如此一來豈不是讓更多的百姓慘遭殺戮。”

曹操大聲道:“正是因爲現在天下羣雄割據,如同古時春秋戰國,分針不斷,百姓才更是難以安穩,陛下乃是人中之龍,豈能坐失良機,臣以爲當果斷出兵,不可延誤。”

劉和雖然是當今天子,但卻沒有主見,聽聽這邊,聽聽那邊,終是不能下定決心,便就看向自己的父親劉虞,希望他能出一個主意。

劉虞本自對曹操還是有些愧疚,畢竟在洛陽的是他曹操,可他卻是幫着呂布,不過既然呂布也是要打劉備,不如這次就依了曹操的要求,也算是對他的補償,故而當下言道:“曹將軍所言甚是,當是如此,只是洛陽西邊的馬騰,韓遂到底纔是心腹大患,我等需要好生商議之後方可行動,不然爲馬騰等輩所趁,終是得不償失啊。”

劉虞就是劉虞,一番話說的不輕不重,不緩不急,卻是盡按朝堂衆臣之心,不再多言而是好生思緒。

曹操也是聽出劉虞語中的贊同之音,雖然他要反其道而行之,趁着呂布與劉備將戰之際奪取更多的利益,但此時還是先聽了劉虞的話,等會去後與荀彧,程昱等人好生商議商議。

退朝之後,曹操也是不像以往那般招呼羣臣,而是召集了軍中心腹荀彧,程羽,毛玠等人入府一敘。

“不想劉虞居然看不同呂布之心,阻我援助劉備,他日若是讓呂布佔得青州,徐州,則天下之大也難以有人可以制約此人了。”一回到府中,曹操便是大發脾氣,不見平日裡的冷靜,想來也是因爲劉虞今日的相反態度很是惱火。

荀彧有才有謀,跟隨曹操的時間也是很久,除了上一次見過曹操這般面色,平常他都是胸有成竹,想來心中煩悶,故而言道:“主公莫要急躁,此時還沒有到這般局面的時候,畢竟劉備經營徐州多年,而且手下能人智士極多,呂布再是厲害在短時間內是萬萬攻不下劉備的,故而以臣下看來,呂布的目的只是徐徐圖之,而且暫時還不敢攻入徐州等地。”

程昱也道:“呂布雖然勢大,但是多年征戰下來,三州之地多爲疲憊,此時再起戰端,未必能派出多少人馬,其主要目的應該是那青州之地,斬下劉備的一隻臂膀,這樣雖然不能徹底消滅劉備,但卻是讓他如同重傷的人,慢慢流血而死,對於呂布來說也是最好的戰局。”

兩位謀士分析的很有道理,曹操聽了之後也是冷靜不少,只是心中煩悶的可不僅僅是呂布這一點事,更多的還是此時朝中的勢力,嘆道:“呂布如何,我管不了,但是先前我已經主動向劉虞示好,想要聯手擊垮王允,袁紹的勢力,想不到如今他居然主動幫助呂布,更是阻礙我發兵救援,難道他也是呂布的人不成?”

怪不得曹操大怒,如今曹操手中的力量雖然及不得呂布,但是也有一些積累,而且佔據函谷關,虎牢關等人的險要之處,可以說整個洛陽都是因爲曹操的人馬而得以安全至今,但是朝中的一些大臣,比如說王允卻是爲其作對,尤其是在得到袁紹那廝以後更是公然於己爲難,長久下去,莫說爭霸天下,只怕不爲他人所趁就是不錯了。

曹操不是沒有想過要用激烈的手段收拾王允等人,但若他真的這麼做了,先且不說險要揹負一個擅殺大臣的名聲,就是天下諸侯也更有名目前來討伐,故而牽制至此終不能行動。

荀彧見狀,便就言道:“主公多慮了,劉虞大人對漢室忠心不二,而且其子更爲當今天子,所作的自然也是爲漢室着想,所以主公便可以從這一點出發,前去說服劉虞,等有了他的支持,便也就是得到了天子的支持,到時候王允他們再怎麼不情不願都不得不奉旨行事。”

程昱也接口道:“王允雖然自滿,但是對天子倒是忠心的很,不像那袁紹陽奉陰違的,主公,大事可否能成,全在天子一人的意思了。”

曹操眼中精光一閃,終是明白,便就起身道:“待我找過劉虞,明日早朝不管他袁紹願意不願意,都要他出兵。”

荀彧等人皆道:“主公英明。”

其後曹操找過劉虞商議之後,終是統一了意見,於次日朝會,劉虞以漢室爲由說動王允,令袁紹率軍一萬出洛陽攻打劉備,而曹操主動擔負糧草的運送,並且派送三千人馬護衛。

與此同時,汝南的袁術在司馬朗的說服下,本就是雄心勃勃,更是按耐不住,便就起兵八萬人馬,以紀靈爲大將,陳紀,荀正等爲副將一同出戰。

更令呂布欣喜的是,本應該與劉備交好的孫策,居然也是反戈一擊,率軍於袁術會盟共同進攻壽春的關羽部,一時劉備的壓力極大。

而在得到確實消息後,呂布以甘寧爲先鋒,張南,焦觸爲副將左右,辛毗爲監軍,高柔爲謀士,兵一萬兩千人兵發青州先攻濟南郡;另派大將麴義率八千人,策應甘寧,同時攻擊樂安羣,而呂布自己則是領着三萬大軍現在平原等地駐紮,靜觀其變。。.。

第162章 出府門不疑其人,見鄭公原是病報第75章 連破兩城首戰捷第155章 古之四獸留下名,馳回侯府論豪傑第3章 憶起當年威風事,不若仕途在京都第82章 夜半時分入孤城第51章 天外來石可煉兵第269章 天縱之才護劉備,方天畫戟戰人雄(下三)第173章 三入洛陽見何進第194章 天縱之才護劉備,方天畫戟戰人雄(上三)第86章 平三輔呂布進爵,遇仙人左慈戲弄第352章 一石三鳥謀三地,四通八達立霸業(十二)第135章 平叛剿匪“飛將”名(六)第31章 美周郎頭頭是道,勇文丑不知是計第135章 平叛剿匪“飛將”名(六)第28章 情定終身不悔改,送君前往夢之地第346章 一石三鳥謀三地,四通八達立霸業(六)第63章 呂布城前罵韓馥,沮授三言安主公第53章 諸葛亮鎮守荊州,呂溫侯返軍鄴城第145章 平叛剿匪“飛將”名(十六)第207章 天縱之才護劉備,方天畫戟戰人雄(上十六)第280章 天縱之才護劉備,方天畫戟戰人雄(下十四)第343章 一石三鳥謀三地,四通八達立霸業(三)第134章 援救離石兄弟合,一杆銀槍挑百將(三)第239章 天縱之才護劉備,方天畫戟戰人雄(中十六)第52章 方天畫戟終顯名第205章 天縱之才護劉備,方天畫戟戰人雄(上十四)第137章 曹操庭上薦趙雲,袁紹暗道害人心第26章 盧植心亂爲黨人第34章 文丑有意未亡人,呂布笑看幼兒親第355章 一石三鳥謀三地,四通八達立霸業(十五)第150章 平叛剿匪“飛將”名(二十一)第198章 天縱之才護劉備,方天畫戟戰人雄(上七)第69章 張頜出兵欲殺絕,臨行之路反一擊第64章 梟雄羣英何爲先第185章 爲謀大事親範險,偷入洛陽說劉虞(十一)第126章 誠意終換良將歸第184章 爲謀大事親範險,偷入洛陽說劉虞(十)第33章 特意使得入襄陽,兩虎相鬥有一傷第16章 盧公請柬邀奉先,紅昌坦言露心扉第288章 天縱之才護劉備,方天畫戟戰人雄(下二十二)第89章 閔純守城退詐兵,無意尋得良將材第61章 有朋自遠來,悅乎!第79章 辭後患陶謙拜將,佔據點劉備出擊第163章 生戰意小虎入軍,得小子典韋笑然第97章 千里河牀崩於內(十)第150章 鄴城上下迎鄭公,汝臣輕彈靈指間第64章 敗張頜再誅郭援,世之虎將是顏良第128章 害羣之馬無需留第25章 暗入洛陽謀異想,鼎力相助見真情(七)第14章 雌雄巧答互議論,你來我往不服輸(七)第30章 殺雞儆猴整軍紀(一)第126章 密室三人論日後,措不及防遭梟首第57章 報父仇馬超起兵,爲重利韓遂相助第160章 五出政令養北平六說三道四論烏桓以夷制夷震劉虞第8章 雌雄巧答互議論,你來我往不服輸(一)第175章 爲謀大事親範險,偷入洛陽說劉虞(一)第15章 雌雄巧答互議論,你來我往不服輸(八)第150章 平叛剿匪“飛將”名(二十一)第90章 四方猛士集漢中,八方纔俊對毒士(四)第350章 一石三鳥謀三地,四通八達立霸業(十)第49章 三戰西涼揚威名(十四)第3章 憶起當年威風事,不若仕途在京都第58章 取冀州顏良爲先,獻鉅鹿李歷在後第97章 千里河牀崩於內(十)第282章 天縱之才護劉備,方天畫戟戰人雄(下十六)第155章 此情皆在酒中憶第135章 平叛剿匪“飛將”名(六)第163章 困獸之鬥不知死(三)第213章 勞逸結合耍蹴鞠,強弱分明也精彩(一)第346章 一石三鳥謀三地,四通八達立霸業(六)第87章 勢不可擋抵鄴城,初露頭角似霹靂第160章 五出政令養北平第176章 爲謀大事親範險,偷入洛陽說劉虞(二)第270章 天縱之才護劉備,方天畫戟戰人雄(下四)第56章 文武雙匠入薊中,憶起老友生悲傷第120章 終是遇見大耳賊第253章 天縱之才護劉備,方天畫戟戰人雄(中三十)第54章 張遼起兵欲奪地,張濟分兵抵武關第71章 一枝畫戟鬥高順第344章 一石三鳥謀三地,四通八達立霸業(四)第64章 閻圃勸說攻西川,張鬆主動入鄴城第12章 原是救人反害人,不是敵手枉送首第129章 一箭之威降雍奴第110章 進逼宛城破曼成(六)第133章 援救離石兄弟合,一杆銀槍挑百將(二)第74章 三虎相爭我得利,一人獻計禍西川(八)第212章 天縱之才護劉備,方天畫戟戰人雄(上二十一)第318章 湖海平生是豪氣,英傑終爲飛將得第160章 進逼宛城破曼成(二)第167章 困獸之鬥不知死(七)第213章 勞逸結合耍蹴鞠,強弱分明也精彩(一)第211章 天縱之才護劉備,方天畫戟戰人雄(上二十)第150章 平叛剿匪“飛將”名(二十一)第44章 於界橋文丑揚名,回南皮顏良斷後第178章 爲謀大事親範險,偷入洛陽說劉虞(四)第50章 內無強助外無援,文臣武將獻城關第6章 呂布點破淳于瓊,袁紹借古評時人第99章 領軍親往戰賊寇,不想草莽出將才第76章 不想紅昌隱胎兒,惹得奉先笑開顏
第162章 出府門不疑其人,見鄭公原是病報第75章 連破兩城首戰捷第155章 古之四獸留下名,馳回侯府論豪傑第3章 憶起當年威風事,不若仕途在京都第82章 夜半時分入孤城第51章 天外來石可煉兵第269章 天縱之才護劉備,方天畫戟戰人雄(下三)第173章 三入洛陽見何進第194章 天縱之才護劉備,方天畫戟戰人雄(上三)第86章 平三輔呂布進爵,遇仙人左慈戲弄第352章 一石三鳥謀三地,四通八達立霸業(十二)第135章 平叛剿匪“飛將”名(六)第31章 美周郎頭頭是道,勇文丑不知是計第135章 平叛剿匪“飛將”名(六)第28章 情定終身不悔改,送君前往夢之地第346章 一石三鳥謀三地,四通八達立霸業(六)第63章 呂布城前罵韓馥,沮授三言安主公第53章 諸葛亮鎮守荊州,呂溫侯返軍鄴城第145章 平叛剿匪“飛將”名(十六)第207章 天縱之才護劉備,方天畫戟戰人雄(上十六)第280章 天縱之才護劉備,方天畫戟戰人雄(下十四)第343章 一石三鳥謀三地,四通八達立霸業(三)第134章 援救離石兄弟合,一杆銀槍挑百將(三)第239章 天縱之才護劉備,方天畫戟戰人雄(中十六)第52章 方天畫戟終顯名第205章 天縱之才護劉備,方天畫戟戰人雄(上十四)第137章 曹操庭上薦趙雲,袁紹暗道害人心第26章 盧植心亂爲黨人第34章 文丑有意未亡人,呂布笑看幼兒親第355章 一石三鳥謀三地,四通八達立霸業(十五)第150章 平叛剿匪“飛將”名(二十一)第198章 天縱之才護劉備,方天畫戟戰人雄(上七)第69章 張頜出兵欲殺絕,臨行之路反一擊第64章 梟雄羣英何爲先第185章 爲謀大事親範險,偷入洛陽說劉虞(十一)第126章 誠意終換良將歸第184章 爲謀大事親範險,偷入洛陽說劉虞(十)第33章 特意使得入襄陽,兩虎相鬥有一傷第16章 盧公請柬邀奉先,紅昌坦言露心扉第288章 天縱之才護劉備,方天畫戟戰人雄(下二十二)第89章 閔純守城退詐兵,無意尋得良將材第61章 有朋自遠來,悅乎!第79章 辭後患陶謙拜將,佔據點劉備出擊第163章 生戰意小虎入軍,得小子典韋笑然第97章 千里河牀崩於內(十)第150章 鄴城上下迎鄭公,汝臣輕彈靈指間第64章 敗張頜再誅郭援,世之虎將是顏良第128章 害羣之馬無需留第25章 暗入洛陽謀異想,鼎力相助見真情(七)第14章 雌雄巧答互議論,你來我往不服輸(七)第30章 殺雞儆猴整軍紀(一)第126章 密室三人論日後,措不及防遭梟首第57章 報父仇馬超起兵,爲重利韓遂相助第160章 五出政令養北平六說三道四論烏桓以夷制夷震劉虞第8章 雌雄巧答互議論,你來我往不服輸(一)第175章 爲謀大事親範險,偷入洛陽說劉虞(一)第15章 雌雄巧答互議論,你來我往不服輸(八)第150章 平叛剿匪“飛將”名(二十一)第90章 四方猛士集漢中,八方纔俊對毒士(四)第350章 一石三鳥謀三地,四通八達立霸業(十)第49章 三戰西涼揚威名(十四)第3章 憶起當年威風事,不若仕途在京都第58章 取冀州顏良爲先,獻鉅鹿李歷在後第97章 千里河牀崩於內(十)第282章 天縱之才護劉備,方天畫戟戰人雄(下十六)第155章 此情皆在酒中憶第135章 平叛剿匪“飛將”名(六)第163章 困獸之鬥不知死(三)第213章 勞逸結合耍蹴鞠,強弱分明也精彩(一)第346章 一石三鳥謀三地,四通八達立霸業(六)第87章 勢不可擋抵鄴城,初露頭角似霹靂第160章 五出政令養北平第176章 爲謀大事親範險,偷入洛陽說劉虞(二)第270章 天縱之才護劉備,方天畫戟戰人雄(下四)第56章 文武雙匠入薊中,憶起老友生悲傷第120章 終是遇見大耳賊第253章 天縱之才護劉備,方天畫戟戰人雄(中三十)第54章 張遼起兵欲奪地,張濟分兵抵武關第71章 一枝畫戟鬥高順第344章 一石三鳥謀三地,四通八達立霸業(四)第64章 閻圃勸說攻西川,張鬆主動入鄴城第12章 原是救人反害人,不是敵手枉送首第129章 一箭之威降雍奴第110章 進逼宛城破曼成(六)第133章 援救離石兄弟合,一杆銀槍挑百將(二)第74章 三虎相爭我得利,一人獻計禍西川(八)第212章 天縱之才護劉備,方天畫戟戰人雄(上二十一)第318章 湖海平生是豪氣,英傑終爲飛將得第160章 進逼宛城破曼成(二)第167章 困獸之鬥不知死(七)第213章 勞逸結合耍蹴鞠,強弱分明也精彩(一)第211章 天縱之才護劉備,方天畫戟戰人雄(上二十)第150章 平叛剿匪“飛將”名(二十一)第44章 於界橋文丑揚名,回南皮顏良斷後第178章 爲謀大事親範險,偷入洛陽說劉虞(四)第50章 內無強助外無援,文臣武將獻城關第6章 呂布點破淳于瓊,袁紹借古評時人第99章 領軍親往戰賊寇,不想草莽出將才第76章 不想紅昌隱胎兒,惹得奉先笑開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