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投其所好

過了足有三刻鐘,外面的天色漸漸亮了起來,差役進來把燈籠提了出去,不一會兒,雲板響起,鑼聲也跟着響了起來。

府試開始了。

幾個差役進來,揹着手站在了屋裡四角,緊接着身穿官服的知府在幾人的簇擁下走了進去,依例說了幾句話,說畢,差役們就開始發放文房四寶。

說是發放,其實是用錢買,現銀交易;今天的考試有三次歇息的時間,即早中晚,這時間裡還可以通過差役們買飯,以及上廁所。

文房四寶和飯菜都是用現銀買,價錢比外面要貴一些。這樣做是爲了杜絕考生在拿來的文房四寶和飯菜裡作弊,同時也爲官府賺上一筆錢,這筆收益在明面上用於歷年來的府試和院試。至於這一進一出中官員和胥吏們有沒有貪墨,那就是一個不可探究的問題了。

杜錦寧拿到文房四寶後,先仔細地把它們都檢查了一遍。

她可聽說,以前有那經手府試的胥吏貪墨得比較厲害,導致府試的時候這些筆墨紙硯都不好用。比如那筆,寫字的時候筆頭忽然就從筆管裡掉了下來,墨汁頓時把試卷弄污了,毀了那場考試。

雖然那場考試後,有考生向考官申訴了,但因爲不是人人都像他這樣,而且胥吏敢這樣貪墨,未嘗沒有知府在後面一起撈好處,最後事情自然不了了之。

檢查一遍後,杜錦寧稍稍放了點心。這些筆墨紙硯雖不是很好,但至少還能用。筆頭不鬆,硯臺也結實,紙是試卷,一會兒會放發。就是墨不大好,不如好墨那般細膩油潤。墨艱澀不滑潤,寫字的時候不流暢,非常影響書法的美感。

而在科舉考試中,字寫得好不好看還是很重要的。這也是杜錦寧自上學以來一直勤奮練字的原因。

不過這也難不到杜錦寧。要知道當初她在桃花村時,因爲沒錢,又需要寫話本賺銀子,她可沒少用這些劣質的筆墨紙硯。她又是個愛動腦子的人,如何把這些東西用好,她也琢磨出了一些道道來。

比如眼前這劣質的墨,就需得慢慢磨,比其他的好墨至少要多花費一刻鐘的功夫來磨墨,而且這磨墨的手法也有講究。如此磨出來的墨汁,雖不如好墨那般油潤,但相差也不大了。

知道這墨不好,她便沒再像縣試那樣,等試卷拿到手了再磨墨。這裡是封閉的屋子和考號,也不存在風雨打翻硯臺等問題,因此她立時開始動手磨起墨來。

待她把墨磨得又細又滑時,差役正好把試卷送到了她的手上。

展開試卷一看,杜錦寧頓時傻了眼。這哪裡是試卷,這明明是白紙好嗎?

她正想叫住差役,就聽隔壁周致叫道:“差爺,這卷子是空白的。”

差役頭也不回:“試題一會兒來。”

杜錦寧閉上了嘴巴。

印試卷容易泄題,所以很多的考官是不印試卷的,直接叫差役拿着寫了題目的牌子在考場上來回地走動。

她便不着急,先把試卷紙看了一遍,見紙還不錯,不會出什麼問題,便靜下心來等候。

這一回不需她等多久,不一會兒的功夫,就有差役拿着牌子走過來,在她的考號前停留了一會兒,便走向下一個考號。

看清楚牌子上寫的題目,杜錦寧的心越發安定。

兩道經義題,要求每題不少於三百字。

這種題目和要求,有些考生可能會爲難。對他們來說,用大半天時間寫一篇經義也是常事。但杜錦寧做題向來就快,上午寫一題,下午寫一題,估計晚飯都不用在這裡吃了,直接回去小院裡吃去。

第一題是:百姓足君孰與不足。

這題出自。

哀公問於有若曰:“年飢,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對曰:“盍徹乎?”曰:“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對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對於一個致力於農學的人來說,“年飢用不足”是一個十分樂意談的話題。只有上位者重視糧食問題,願意爲糧食種植多花人力物力,農學研究才能得以進行。科研成果一出,產量提高,百姓生活才能富足。

在這個話題上,杜錦寧有許多話要說,根本不像其他學子那樣需要搜腸刮肚地去想寫作的內容。

也因此,拿到題目不一會兒,她提筆在硯臺上蘸了蘸,便在草稿紙上寫了起來:“民既富於下,君自富於上。”

這是破題,用兩句話破全文要義。

接下來是承題,申明破題的意思:“蓋君之富藏於民者也。民既富矣,君豈有獨貧之理哉?”

雖說這時代的經義題並不一定按八股文形式來寫,但府試的主考官是誰早已明瞭,杜錦寧自然不會不提前做功課,研究瞭解知府周東平的文風與喜好。

周東平四十來歲年紀,冀省寒門子弟出身,曾因鄉試成績優異被舉薦到國子監唸書。他一直致力於八股文在科舉考試中的推廣,覺得這種寫作形式是最公平,最能考察考生智力的一種文體。

在後世,人人都說八股文如何束縛人們的思想,扼殺人們的聰明才智,使許多讀書人只顧讀經書,鑽研八股,不講實際學問.考中作官後就成爲皇帝的忠實的奴僕。著名思想家顧炎武就曾抨擊八股文說:“八股之害等於焚書,而敗壞人材有甚於咸陽之郊……”

難道古人都是愚蠢的,會看不到八股文的危害嗎?他們爲什麼幾百年來都用這樣一種文體來考試?那自然是有原因的。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做官的都是士族,平民老百姓基本上沒有做官的機會。不管你再如何的驚才絕豔,想要做官也只能附屬於士族,做一個最底層的小官。梁山伯他老爹就屬於這一類。

也因此,當時的權勢都被世家大族所把持,皇帝想施行什麼制度,都得看世家大族的臉色。皇權至上這種說法,在當時是不存在的。

爲了打破這種局面,在隋朝的時候,科舉考試應運而生。寒門子弟終於有了一個擺脫低下身份,施展自己抱負的途徑。

隋唐兩代,科舉考試科舉的內容都還是很實用的,都是經學兵法武藝等等經世致用之學。但運行一段時間後大家發現,只要是實用性的科目,父母就可以將經驗傳授給子女,擁有上一代傳授經驗的士族子弟比平民子弟具有壓倒性優勢,這對平民子弟極度不利,社會流動性會因此而堵塞,世襲技術官僚家族會再次形成,經學家族對皇權的威脅仍然存在。這與皇族的利益背道而馳。

既然考覈內容涉及到實用技術就有經驗的傳承,那麼把科舉的考覈務虛化不就解決這個問題了嗎?於是八股文應運而生。

八股實際類似於古代的奧數,它沒什麼實用性,是一種接近純粹的智力測驗,最大程度上排除了考生父母或家族技術水平的影響,從而保證其公平性,達到爲皇權對抗經學世族豪強之目的。

周東平這個人是個高智商的人,原先在科舉考試的路途上並不是一帆風順。他從自身經驗與階層出發,這些年來就一直在各種場合爲八股文搖旗吶喊。

雖說對於杜錦寧對八股文這種寫作形式持有保留意見,她跟袁修竹學制藝的時間又短,爲了藏拙,一開始她並沒打算寫八股文,但剛纔那些考生的不甘與懷疑還是刺激了她。而且入考場時她發現案首對於檢查這一關還是很有好處的,能有拿到府案首的機會,她自然不會放過。

她要全力以赴。

所以她得投其所好,這兩首經義題她都打算用八股文的形式來寫。

第六十章 做我弟子吧第五百八十章 確認第二百五十章 賣田地第五百二十八章 名次第八百三十二章 燕姑姑第二百零一章 同窗第三十二章 看書第六十章 做我弟子吧第二百五十五章 再不鬧了第二百二十三章 排隊買話本子第三百六十三章 我們才配做你三姐夫第七百六十二章 半年時光第二百八十三章 點拔第二百一十八章 書畫生意第四百二十九章 咱倆不熟第一百零三章 來信第一百四十一章 勸解第九十二章 生意開張第五百五十九章 說服第三百二十七章 傳喚第六百一十三章 被撩了第一百八十八章 碰瓷第四百二十六章 新問題第四百零五章 出主意第一百六十五章 拓展新品種第一百九十八章 考試(五)第二百九十七章 狀況第二百二十三章 排隊買話本子第一百四十九章 雙簧第三百三十四章 關樂和的懷疑第一百五十九章 人多呀第一百三十四章 準備第三百九十五章 院試第五百一十七章 入簾與入考第六百三十六章 我是不會放手的第一百九十八章 考試(五)第二十五章 高價賣出第十九章 去縣裡吧第六百二十三章 趙晤閱卷第六百八十四章 對得起你娘麼?第八百零九章 杜錦寧回京第八十八章 弟子最在行的事第三百八十章 蘇州園林,出來吧第十八章 終於退了親第二百二十七章 消息第五百一十四章 真的很氣第二百二十六章 跟着他沒錯第八十七章 比一比第三百零六章 跟我走第三百三十二章 探口風第二百八十章 你想做什麼官?第八百三十章 敬茶第八百一十二章 理由有二第二百二十五章 勸說第五百七十八章 幾個意思?第六百七十九章 咱倆談談第二百四十七章 回村第九十一章 懷疑第五百二十一章 反擊第四百七十七章 肝兒疼第七百七十九章 杜錦寧是您孫媳婦第三百八十四章 老師您厲害第七百章 杜大人很皮第七十一章 張氏出手第二百五十七章 運氣一般第二百一十五章 允婚第五百三十五章 焦黑的院子第三百六十四章 蠢蠢欲動第一百一十五章 茶館裡第五百五十六章 結論第六百八十四章 對得起你娘麼?第三百三十八章 遇關嘉玉第五百六十二章 羞愧第四百二十二章 去府學?第五百九十五章 爭執第七百六十三章 十六歲生辰第七百二十一章 來練練第七百七十八章 心潮澎湃第三百四十八章 羞愧與感激第一百五十九章 人多呀第四百八十章 後續第七百三十二章 紛紛去潤州第二百七十八章 失禮第七百三十五章 施寒山第一百零七章 比!第一百三十四章 準備第五百五十四章 皇上駕崩第五百六十四章 上京城第九章 溫暖第二百五十三章 豐厚的嫁妝第五百九十一章 解決第四百零七章 覆試第八百一十七章 寧國長公主第四百七十八章 避無可避第八百三十八章 震驚陸九淵的消息第二百八十五章 求人與被求第六百五十六章 蛻變第六百一十八章 論成功的必然性第三百八十六章 載入院志第六百八十七章 趙晤召見
第六十章 做我弟子吧第五百八十章 確認第二百五十章 賣田地第五百二十八章 名次第八百三十二章 燕姑姑第二百零一章 同窗第三十二章 看書第六十章 做我弟子吧第二百五十五章 再不鬧了第二百二十三章 排隊買話本子第三百六十三章 我們才配做你三姐夫第七百六十二章 半年時光第二百八十三章 點拔第二百一十八章 書畫生意第四百二十九章 咱倆不熟第一百零三章 來信第一百四十一章 勸解第九十二章 生意開張第五百五十九章 說服第三百二十七章 傳喚第六百一十三章 被撩了第一百八十八章 碰瓷第四百二十六章 新問題第四百零五章 出主意第一百六十五章 拓展新品種第一百九十八章 考試(五)第二百九十七章 狀況第二百二十三章 排隊買話本子第一百四十九章 雙簧第三百三十四章 關樂和的懷疑第一百五十九章 人多呀第一百三十四章 準備第三百九十五章 院試第五百一十七章 入簾與入考第六百三十六章 我是不會放手的第一百九十八章 考試(五)第二十五章 高價賣出第十九章 去縣裡吧第六百二十三章 趙晤閱卷第六百八十四章 對得起你娘麼?第八百零九章 杜錦寧回京第八十八章 弟子最在行的事第三百八十章 蘇州園林,出來吧第十八章 終於退了親第二百二十七章 消息第五百一十四章 真的很氣第二百二十六章 跟着他沒錯第八十七章 比一比第三百零六章 跟我走第三百三十二章 探口風第二百八十章 你想做什麼官?第八百三十章 敬茶第八百一十二章 理由有二第二百二十五章 勸說第五百七十八章 幾個意思?第六百七十九章 咱倆談談第二百四十七章 回村第九十一章 懷疑第五百二十一章 反擊第四百七十七章 肝兒疼第七百七十九章 杜錦寧是您孫媳婦第三百八十四章 老師您厲害第七百章 杜大人很皮第七十一章 張氏出手第二百五十七章 運氣一般第二百一十五章 允婚第五百三十五章 焦黑的院子第三百六十四章 蠢蠢欲動第一百一十五章 茶館裡第五百五十六章 結論第六百八十四章 對得起你娘麼?第三百三十八章 遇關嘉玉第五百六十二章 羞愧第四百二十二章 去府學?第五百九十五章 爭執第七百六十三章 十六歲生辰第七百二十一章 來練練第七百七十八章 心潮澎湃第三百四十八章 羞愧與感激第一百五十九章 人多呀第四百八十章 後續第七百三十二章 紛紛去潤州第二百七十八章 失禮第七百三十五章 施寒山第一百零七章 比!第一百三十四章 準備第五百五十四章 皇上駕崩第五百六十四章 上京城第九章 溫暖第二百五十三章 豐厚的嫁妝第五百九十一章 解決第四百零七章 覆試第八百一十七章 寧國長公主第四百七十八章 避無可避第八百三十八章 震驚陸九淵的消息第二百八十五章 求人與被求第六百五十六章 蛻變第六百一十八章 論成功的必然性第三百八十六章 載入院志第六百八十七章 趙晤召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