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3)

截癱傷者:實現人生價值

只一瞬,天堂就變成了地獄。災難中,走的人走了,活着的人活了。但是在倖存者裡,有相當一部分殘疾人,殘疾人裡最多的是截癱病人。

輪椅,截癱者的必備工具。每一個到唐山的人,都會看到那麼多的輪椅。或是兒女推着父母,或是夫妻相攜,或是自己搖着輪椅獨行,還有不少掛着“殘”字車牌的三輪車穿行在大街小巷……這是災難留給一座城市的“後遺症”。

在唐山大地震中,因大地震導致截癱的有3817人,當時有外國專家預計他們的生命極限是15年。如今,32年過去了,這個因地震而殘缺的羣體卻在社會關愛的陽光下幸福地生活。

唐山震後32年來,在黨和**的親切關懷下,唐山市孤寡老人生活有保障,生病有人管,臨終有人送,幸福地安享了晚年。截癱傷員經過醫護人員的努力和社會各界的關心幫助,都樹立起了正視現實、從現實出發、追求有意義生活的人生信念,80%的截癱傷員通過參加職業康復訓練,身體功能得到了一定的康復。有的自學成才當了作家,有的還成了善於經營的企業經營者,各自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位置。

唐山地震後,唐山呼籲全社會都關愛殘疾人。在18所截癱療養院中,唐山市截癱療養院是其中最大的一所,於1981年主體建成並投入使用,同年5月份第一批截癱傷者入住。唐山市康復教育中心作爲全市殘疾人的免費培訓基地,2005年投入經費104萬元,集中開辦了13個專業培訓班,免費培訓殘疾人逾千人。在就業問題上,也付出了極大的努力。2004年,唐山共有在崗殘疾人10540名,推薦城鎮殘疾人上崗就業1018名,農村殘疾人就業9787名。2005年全市新安置924名殘疾人就業,共安置13479名殘疾人就業,並在唐山建築中建設無障礙設施。目前,唐山市共設置盲道7.3萬多米,人行道出入口295處,坡道540處;興建了便於殘疾人居住和生活的“康復村”,具有無障礙設備的截癱療養院、康復教育中心、康復醫療中心等20多所;全市較大的賓館、飯店、百貨商廈、購物中心、醫院、車站以及信息服務等公共設施,不僅內部採用了無障礙設計,而且延伸到與其相連的道路出入口。

我們不能忘記唐山市截癱療養院的付平生。他是個平凡的人,可他胸中涌動的卻是不平凡的熱情。20世紀80年代初期,由付平生牽頭組成的唐山市截癱療養院小樂隊名噪一時,曾在中國殘聯成立一週年慶典時赴中南海演出。之後,他又作爲我省輪椅籃球隊的一員,參加了第二屆至第六屆全國殘運會,屢創佳績。

付平生從小酷愛音樂,在上學的時候就是學校樂隊的主力,而那場大地震差點把他和音樂隔開。

地震中受重傷的他在石家莊接受治療3年零8個月之後纔回到了唐山,然而他卻再也不能站起來了,但是他沒有因此放棄希望。付平生說:“當時自己年輕,總感覺除了不能走路,什麼也不比別人差。”

於是,在截癱療養院的陽光室裡,人們總能看到他拉二胡的身影。在悠揚的二胡聲裡,不但讓他找回了自己,也在他周圍聚集了一羣同樣熱愛音樂的截癱病友。看到二胡的神奇力量,療養院專門爲他們配備了樂器,組建了一支小樂隊。

當時療養院屬於對外開放單位,經常有外國友人來參觀訪問,而小樂隊的演出就成了接待外賓的一個固定節目。雖然小樂隊的演奏水平並不是很高,但他們卻用音樂表現出截癱患者樂觀積極的精神面貌。

付平生自豪地告訴我們,在慶祝中國殘聯成立一週年的那次演出中,由他作曲、姚翠琴填詞的歌曲《我是幸福的殘姑娘》受到一致好評。姚翠琴也是一位高位截癱病人,後來成爲一名作家。

後來唐山要建殘疾人康復中心,小樂隊就不定期到工礦企業義演募捐,幾乎每三天都有演出,幾個月下來竟募集到了30多萬元。在當時,這算是個很大的數目了。

在組織小樂隊的同時,他還參加了輪椅籃球隊。從第二屆全國殘運會開始,他已參加了五屆,最好成績是全國第三。而殘疾人從事體育比賽要比正常人付出百倍的辛苦,坐在輪椅上,憑一雙手運球、投籃,移動換位也靠這一雙手,翻車撞傷是常有的事。有一次,他跌傷了,鼻子淌着血,志願者耐心地照顧他,他感動得哭了。那不是悲天憫世的眼淚,而是經歷苦難最終戰勝苦難的眼淚。

有時候,靜下心來也有苦悶、悲觀的時候。他就罵自己:沒出息!說實話,人這輩子總得有些溝溝坎坎的,勇敢面對吧!

像付平生一樣,唐山大地震的截癱傷者不但幸福地生活着,而且在努力實現着自己的人生價值。他們中有在國際殘疾人體育比賽中屢獲金牌的董福利、王寶佔、李冬梅,也有被稱爲“輪椅作家”、多次在各類文藝大賽中獲獎的姚翠琴……

殘疾人雖然身體殘缺,但心靈是美麗的。他們每個人都不是孤立的,有自己交際的圈子,有自己的好朋友,雖然他們的身體是殘缺的,但他們對人生的積極追求卻是和正常人一樣的。他們牢記着雨果的一句話:人生便是白晝與黑夜的鬥爭!截癱病人每天都與黑暗頑強戰鬥,最終迎來了光明……

這是一個特殊的村落,居住着特殊的村民。

它坐落在唐山繁華鬧市的一個小巷子裡,一個十分乾淨整潔的院落,一排排的平房組成幾個小院子,共有26套房子。各種花草樹木分佈在院裡的每個角落,與周圍的高樓林立相比顯得格外與衆不同。這裡就是唐山地震截癱傷者的幸福家園——康復村。

平房最裡面的一套房子就是村長楊長祿的家。記者見到他時,他因爲泌尿系統感染正在發燒,而這是截癱傷者的常見病。

爲了讓新婚而無住房的截癱傷者有個溫暖的家,唐山市在1991年開始建設康復村。1992年7月第一批“村民”入住時,康復村還爲十幾對新人舉行了集體婚禮。康復村現有26套住房,住着25戶截癱傷者家庭。爲迎接抗震30週年紀念,有關部門對康復村進行了翻修改建。改建之後,每戶的居住面積從40多平方米增加到57平方米左右。

康復村是專爲截癱傷者建的無障礙住房,生活起來挺方便的。住戶也都是截癱傷者組成的家庭,大家相互扶持,更懂得珍惜生活,熱愛生活,也更容易感受幸福。因爲自己也是一名截癱者,楊長祿對這裡的“村民”特別瞭解。他說,震後曾有外國專家說唐山的截癱傷者活不過15年,但現在已過去了30多年,而自己的每一天都是幸福的。

康復村中截癱家庭的生活來源主要是民政部門按月發放的生活費和所在單位的補助金,完全能維持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爲了生活得更好些,截癱家庭的男人們或擺攤修鎖配鑰匙,或開電動三輪車跑客運,賺些錢貼補家用;女人們則在家裡做些家務。

一位記者朋友回憶起他在2002年的春天進入康復村的情景:

46歲的鄭維芹帶着爽朗的笑容引我進入她家,雅馬哈電子琴,果實累累的金橘,鳴叫的蟈蟈……如果不是身下的輪椅,幾乎讓人忽略她是個殘疾人。

“外人見了我都納悶:腿都這樣了,你咋還這快樂呀?我說,認識常姐後,我就變得開朗了。”鄭維芹說。她說的“常姐”名叫常曉英,是開灤醫院幹部病房的護士長。從1996年起,她堅持利用業餘時間到康復村照顧、護理截癱患者,被大家稱爲“咱們的村醫”。

鄭維芹20歲時被地震砸成癱瘓,在外地住了幾年醫院,回來後轉到康復村。1999年患卵巢囊腫在開灤醫院手術,住院12天中,常曉英天天來看她。主動幫她在開灤醫院聯繫手術,並囑咐醫護人員對她加倍照顧。考慮到鄭維芹家經濟並不寬裕,常曉英還聯繫院領導爲她減免了部分醫療費。住院期間,常曉英一有時間就往病房跑,陪鄭維芹嘮家常,幫助她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手術非常成功,鄭維芹不僅獲得了肢體的重生,更獲得了心靈的重生。然而2006年,鄭維芹到了更年期,終日情緒低落、鬱鬱寡歡,甚至想到自己的生命真的要走到盡頭了。這時又是常曉英主動找到她,經常到家裡來看她,陪她聊天,開導她正確對待更年期,與她切磋琴藝,幫她分散注意力。經過大半年的開導,鄭維芹順利度過了更年期。如今她見人就笑逐顏開,她說,是常曉英使她重建了生活的信心。

村長楊長祿患糖尿病,十來年沒有去過醫院,自己給自己當醫生去藥店買藥吃。“那怎麼行?糖尿病就怕亂用藥。”常曉英得知後,第二天一大早就趕到康復村,給楊村長驗尿、抽血。後來,又用輪椅推着他去醫院全面檢查。

如今,老楊對自己的身體特別放心。因爲到時候,常曉英肯定把該吃的藥、該打的針都準備好。

1996年的春天,常曉英第一次走進康復村,自我介紹是開灤醫院的護士,問是否需要幫忙。接待她的楊長祿以爲她想搞第二職業。常曉英卻說:“我不是那個意思,我想義務爲你們做點事。”

楊長祿回憶說:“她說先到各家轉轉,我尋思轉就轉吧,也沒太在意。沒想到時間不長,就聽村民們說,常曉英經常來,抽血,化驗,打針,輸液,推着他們去看病,跑前跑後的,幾乎成了我們的‘村醫’。”

康復村院中的柿子青了又黃,櫻桃熟了一茬又一茬,常曉英這個村醫一當就是10年。

截癱病人最怕得褥瘡,也最容易得褥瘡。雙目失明的王秀珍老太太褥瘡爛得碗口大,露出了骨頭。常曉英每天給她擦洗、換藥。她把家裡的烤電儀拿來,整整給老人治了一個冬天。康復村40多位截癱病人,有近一半得了褥瘡。常曉英挨個給他們治,不僅王秀珍,許會平、白榮珍等人的褥瘡也都治好了。

王秀珍去世前,唸叨最多的就是常曉英。她說常曉英是“活菩薩”,是上天安排的好人。

常曉英就像鐵打的人,不知疲倦。有一年三伏天,常曉英陪發高燒的白榮珍輸液,看她打冷戰,就關了電風扇和門窗。屋裡熱得像蒸籠,輸完液常曉英成了“水人”。李振達住院期間,樑小軍又病了。常曉英一頭照顧李振達,一頭跑康復村給小軍輸液,一陪就是小半天。又有誰知道,工作“三班倒”的常曉英爲此犧牲了多少睡眠和休息時間。

劉印江得了前列腺炎。聽說市裡一家藥店義診賣藥,他愛人王小惠連着幾天起大早搖着輪椅趕去買藥。常曉英知道後,主動承擔了排隊抓藥的活兒。王小惠說:“常姐心裡裝着我們,唯獨沒有她自己。拿給我愛人輸液來說,下午6時下班後騎車到康復村,半個月風雨不誤,天天盯着3瓶液體到夜裡十一二點輸完,再由她愛人接她回家。你說我們連送她回家的能力都沒有,這輩子沒法報答她的恩情了……”

常曉英像一道陽光照亮殘疾人封閉的世界。

12年寒來暑往,常曉英無私奉獻了多少個工時,護理了多少次患病村民,沒有人統計得出。她用12年的默默付出感動了村民,也用12年的無聲大愛感動了唐山。

在唐山,像常曉英這樣長期參與志願服務的志願者有40多萬人,註冊志願者24萬人,他們把“幫孤助殘”列爲重點,使1104位截癱殘疾人和529位孤寡老人得到長期的“一助一”服務。“送人玫瑰,手有餘香”,他們以自己的行動溫暖着這座城市。

唐山對四川災區震後孤寡老人和截癱人員的安置提出瞭如下建議:

對於沒有親屬的孤寡老人,可考慮統一輸送到其他省市敬老院暫時安置,待四川恢復重建後,再將他們接回原籍,由**統一贍養。其次,可考慮將截癱傷員轉送到受災較輕的地區或外地治療、療養,待傷勢康復後再接回原籍。還要做好孤寡老人和截癱傷員的心理輔導,一些截癱傷者開始時接受不了癱瘓的現實,他們會非常失落,情緒也會波動很大,絕望與悲觀常令一些人產生輕生的想法。應組織專業人員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鼓勵他們珍惜生命,增強生活的信心。

從唐山截癱傷者的身上,汶川截癱傷者會得到信心和啓發。

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2)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2)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2)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2)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1)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1)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3)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5)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靈家園(1)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6)第二章 衆志成城(2)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2)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2)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5)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3)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6)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4)第二章 衆志成城(2)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12)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2)第二章 衆志成城(1)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3)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9)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2)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4)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2)序言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4)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3)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1)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2)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4)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4)序言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12)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1)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2)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4)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3)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1)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5)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1)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6)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6)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3)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1)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1)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7)第二章 衆志成城(1)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6)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1)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1)第二章 衆志成城(3)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7)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6)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1)第二章 衆志成城(4)序言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11)序言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4)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1)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4)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3)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2)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2)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6)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12)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1)第二章 衆志成城(3)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2)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4)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7)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3)第二章 衆志成城(3)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3)第二章 衆志成城(3)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3)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4)第二章 衆志成城(4)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7)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3)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7)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靈家園(2)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6)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5)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12)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2)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5)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2)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6)第二章 衆志成城(4)第二章 衆志成城(4)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1)第二章 衆志成城(4)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2)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1)
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2)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2)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2)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2)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1)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1)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3)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5)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靈家園(1)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6)第二章 衆志成城(2)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2)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2)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5)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3)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6)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4)第二章 衆志成城(2)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12)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2)第二章 衆志成城(1)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3)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9)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2)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4)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2)序言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4)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3)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1)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2)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4)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4)序言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12)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1)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2)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4)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3)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1)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5)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1)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6)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6)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3)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1)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1)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7)第二章 衆志成城(1)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6)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1)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1)第二章 衆志成城(3)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7)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6)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1)第二章 衆志成城(4)序言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11)序言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4)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1)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4)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3)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2)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2)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6)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12)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1)第二章 衆志成城(3)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2)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4)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7)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3)第二章 衆志成城(3)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3)第二章 衆志成城(3)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3)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4)第二章 衆志成城(4)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7)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3)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7)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靈家園(2)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6)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5)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12)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2)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5)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2)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6)第二章 衆志成城(4)第二章 衆志成城(4)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1)第二章 衆志成城(4)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2)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