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衆志成城(2)

宋志永和他的弟兄們

帶着同樣刻骨銘心的慘痛記憶,帶着感恩與回報的心,唐山好漢宋志永和他的12個農民弟兄不惜舉債,千里迢迢來到四川地震災區。

看到汶川大地震的消息,宋志永眼睛紅了。短暫的傷心過後,他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汶川遭災了,他心裡疼。沒有人給他下命令,因爲唐山經歷過同樣的災難和痛苦,也受到過來自全國人民的幫助,他們一定要替他們做點什麼。宋志永心裡默默地說,幫助四川人民救災,這是小分隊弟兄們共同的心願,也是所有唐山人民的心願。他的妻子幫他準備好簡單的行囊,他馬上想到了跟他抗擊雪災的兄弟們。他分別給同村12個兄弟打電話,他們是:王家翔、宋久富、宋志先、王保中、王保國、楊國平、楊光明、楊東、王德良、尹虎、陶秀軍、王金龍。大家當即決定:組成宋志永愛心志願者小分隊,趕快去救人!

可是,時間不等人,隊員們有的在田野裡給小麥澆水,有的在鄉鎮企業的車牀旁勞動,有的在給人家蓋房幫工,馬上集合起來還有困難。怎麼辦?宋志永當即決定,他先走一步探路,然後電話聯繫在災區會合。當晚8點,宋志永一個人孤獨地上路了,他打車到了北京,想買到成都的火車票但未能如願,在火車站待了一宿,第二天一早只買到去鄭州的火車票。

火車剛剛啓動,宋志永接到了團市委的電話。宋志永說:“這還等啥?我已經上路了!”汶川地震後,中共唐山市委第二天即召開會議專門研究如何支援災區,因爲唐山人民始終牢記着1976年大地震時巴蜀人民的殷殷深情。共青團唐山市委副書記甄貴福想到剛剛獲得“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的宋志永有一支志願者隊伍,便立即與他聯繫,哪知他已在路上,於是甄貴福決定立即帶上宋志永志願者團隊的其他12名隊員從北京直飛成都,然後趕往綿陽援助他。宋志永怕坐火車耽擱時間,便趕往機場準備直飛成都,結果成都機場封閉。情急之下,他從鄭州打出租車到了西安,又從西安打車趕往成都,途中得知汶川不能去,綿陽受損也嚴重,便臨時決定先參加綿陽的抗災搶險。14日凌晨5時,宋志永在綿陽下了車,得知北川災情嚴重,交通、通信全部中斷,宋志永便決定到最需要人手的北川去。出租車去不了,他租了一輛摩托車,冒險進山,單槍匹馬闖進了重災區。宋志永和摩的駕駛員冒着紛紛揚揚的細雨,躲避着還在不斷滾落的岩石,一路提心吊膽,花了近3個小時,終於趕到距離北川縣城6公里的地方,震後的泥石流把道路阻斷了。他向摩的付了錢,只得徒步前進,在翻越大山的時候,幾乎是艱難地爬行。他感應到了地層深處的心跳,大地也感受到了一個唐山農民漢子勇敢的心跳。他進到一片廢墟的縣城裡,像當年的唐山一樣,這裡都平了,到處是殘垣斷壁,到處是屍體。他看到災區的慘景,淚水又一次奪眶而出。

宋志永是唐山玉田縣東八里鋪村農民,宋志永愛心志願者小分隊,這個13個人的團隊在2008年抗擊雨雪冰凍災害的鬥爭中,就曾千里迢迢奔赴湖南郴州災區抗災,被媒體稱爲“13個人感動13億人”。宋志永因此而獲得“第十二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榮獲“2008年唐山市十大傑出青年”“郴州市榮譽市民”等稱號。

宋志永因這兩年做生意賺了點錢,年初的抗擊冰雪志願行動全部由他出資,租車每天要花650元。他本想給跟他出來的夥伴們一點兒“費用”,但大家都說:“要賺錢,我們也不跟你出來了。”他每天安排大家“工作”,自己專挑最重的,大家都親熱地稱他“宋隊長”。“我們幹不了技術活,但可以擡工具、運材料。”宋志永就是懷着這樣樸素的想法,帶着12位農民兄弟一道去湖南災區參加抗冰救災。說起那次去湖南抗災的初衷,這位心直口快的北方漢子打開了話匣子。宋志永對我們說,2008年1月中旬開始,南方發生的罕見雪災牽動着全國衆多老百姓的心,他從電視中瞭解到南方不少地區斷水斷電的消息後,在家也是坐立不安。後來,他從電視中看到了***總理在湖南慰問受災民衆的消息,一幅幅感人的場景令他激動不已,眼淚也忍不住流了出來,心想,我們應該爲災區人民做點什麼了。

剛開始的時候,宋志永打算向湖南災區捐兩萬元錢。後來,他看到湖南不少地方山上全是雪,電力施工難度很大,急需人力、物力支持。於是,經過反覆考慮,他萌發了去災區一線支援的想法,但租車的問題首先將宋志永難住了。由於馬上就要過年了,沒人願意將車租給他。況且,要將車開到數千公里外、冰天雪地的湖南,車主也擔心路上的安全。直到農曆的臘月二十九,經朋友擔保,宋志永才以每天650元的價格租到一輛小型客車。有了車,宋志永開始動員村民們一起前往。剛開始,有人不太理解。“各位父老鄉親,1976年唐山發生大地震的時候,如果不是全國各族人民無私地支援我們,能有唐山翻天覆地的變化嗎?湖南是毛主席的故鄉,如果不是在毛主席的帶領下解放了中國,我們能過上今天的幸福生活嗎?現在湖南遭了災,我們也應該去支援他們!”宋志永一番動情的話語,說得大家熱血沸騰。

不到半個小時,就有16位農民踊躍報名,考慮到部分農民家裡的特殊情況,且車子也容不下,宋志永最後確定了13人。這13人中,年齡最大的62歲,最小的才19歲,其中有3對是兄弟,2對是父子。

大年三十下午4時許,宋志永駕車帶領大家出發。當天中午,宋志永甚至沒顧得上和家人吃上一頓團圓飯。妻子張寧流淚說道:“我們娘倆在家過年確實很孤單,但你是在做一件有意義的事,你就放心地去吧。”除夕晚上,車窗外不斷傳來喜慶的鞭炮聲,宋志永和他的夥伴們在車內就着礦泉水吃了點麪包。大年初一下午5時,驅車20多個小時後,宋志永一行終於到達長沙。但當時長沙搶險救災工作基本結束。爲此,大家又決定轉戰湖南受災最嚴重的郴州市。正月初二上午,宋志永一行趕至郴州。但當地沒人對口聯繫這個外地來的抗災小分隊。爲了找到最需要人力的地方,宋志永跑到一搶險救災協調會會場,躲在後排“偷”聽,得知湖南省電力公司承擔的一個項目正急需1000多名工作人員。一散會,宋志永直撲到想要人力的省電力安裝工程公司一位負責人面前:我們是從唐山來的,願意義務救災,讓我們參加吧!這位負責人聞訊,又高興又激動。當天中午,宋志永一行經過郴州一座大橋時,看到兩旁的人行道都是積雪,行人都在行車道上行走,大家馬上從車上拿出鍬、鎬等工具開始清理人行道上的積雪。部分過往行人見到他們車上的標語,問明究竟後,也抓起工具和他們一道剷雪除冰……經過4個多小時的奮戰才基本搞完。快收工時,省電力安裝工程公司負責人打來電話,要他們馬上趕到材料庫卸材料。待大家幹完時,已是晚上9時。這時,大家吃了點麪包、喝點礦泉水,算是晚飯。

自此以後,這支抗災小分隊幾乎一刻也沒閒着,在湖南省電力安裝工程公司的安排下,轉戰郴州各地電力搶險現場。

宋志永與他的12名農民兄弟家境都不寬裕,上次去湖南抗擊冰雪,宋志永全部出資,花掉4萬元。這次赴川救援震災,宋志永還是自費而來,很多隊員都是舉債千里來救援的。好多農民跟親戚朋友借了錢,宋志永知道後非常感激弟兄們。是什麼讓宋志永和他的弟兄們這樣義無反顧?如此無怨無悔地付出,究竟圖的啥?付出這麼大代價值嗎?他們豪邁地說:“圖個心裡踏實!一條生命值多少錢?錢能換得回一條生命嗎?當我們從廢墟里搶救出一條條鮮活的生命,我們感覺自己活得值!至於說錢嘛,我們有得是力氣,回到家鄉後勤勞致富會掙回來的。”

進入北川縣城,宋志永看到解放軍在運傷員,便立即加入進去了,他先後用擔架將8名傷員運送到城外的醫療救護隊。到了中午12時左右,宋志永正經過一所倒塌的居民樓,聽到有人說:“樓底下面有聲音,還有人在裡面!”他趕忙跑到跟前,果然,聽到有孩子微弱的呼救聲,聲音飄飄忽忽十分微弱。順着聲音發出的方向,宋志永和解放軍戰士一起開始了營救行動。他們先是把最外面的垃圾用手掏出來,形成一個小洞,然後,人跳進洞裡,繼續用手刨。其間,發生了兩次震感明顯的餘震。從施救洞口向裡挖了近兩米,黑暗中,宋志永終於模模糊糊地看見3個受傷的女孩子,躲在一輛翻倒的汽車車廂裡。他急忙鑽了進去,呼喊解放軍營救。當戰士們把3個孩子擡出洞口時,看到孩子們安然無恙,宋志永的眼淚奪眶而出:“命大的孩子啊,你們好好活吧!”

次日早晨8時,宋志永愛心志願者小分隊的另外12個弟兄追趕到北川與宋志永會合了,他們來不及寒暄,立即趕到搶險第一線。在一處坍塌的樓房旁,宋志永發現廢墟中一個身上有傷的太婆,老人家神情木然,身處危境竟然無動於衷。天上下着雨,樓上的東西還不時往下掉,宋志永立即冒險從巨石堆中小心翼翼地擠過去,看見一塊大石頭壓傷了她的雙腿,傷口已經潰爛化膿。宋志永趕忙囑咐大家:“趕快,動作輕點,把老人救下山去!”幾個夥伴很快過來擡老人。山路又窄又崎嶇,幾個弟兄用擔架擡老人下山,託着、拽着,幾小時山路,個個雙腳走出了水泡,終於把老人運下山,送到北川城外的醫療救護點。在一處大樓的縫隙裡,有5個小女孩被壓在廢墟里面,先期趕到的武警正在救援,宋志永趕到後立即參與進去,徒手幫忙搬磚刨土,經過兩個多小時的緊張忙碌,5個小女孩終於全部獲救了。當天下午,得知北川中學被埋的學生不少,宋志永和夥伴們立即趕到那裡。在北川中學的廢墟上,腳下稍不留意就會跌得頭破血流,扎穿腳板的鋼筋恐怖地聳立着,身旁是一不小心就可能再次坍塌的危房……

在北川中學救人時,44歲的隊員王保中左手大拇指被砸傷,指甲蓋全部被揭掉。20日的上午,左手拇指纏着紗布的王保中依然忙碌在救災現場。搬樓板、挖磚石、清路障……哪裡需要人手,宋志永愛心志願者小分隊就到哪裡。有一個隊員受傷了,腳背被石頭砸出了血,宋志永揹着受傷的夥伴去包紮傷口。當他又回到廢墟上時,隊員們正一字排開,像釘子一樣釘在狼藉的斷壁殘垣中,鐵錘砸、鋼釺撬、徒手刨,小心翼翼地搜尋着生命的希望……這一刻,宋志永終於又聽見輕輕的呼救聲了,他興奮地扒起來。終於扒出了一個黑洞,他看見預製板下壓着一個喘息的男孩。他們勸他說:“挺住,孩子!”孩子還真的應了一聲。他們聯合戰士們整整救援了3個小時,這個孩子還是遺憾地走了。宋志永心疼地抱着孩子的頭,哽咽着說:“孩子,你真不給我面子啊,叔叔可是從唐山來的啊!”在場的人都落淚了。從5月14日開始,宋志永愛心志願者小分隊一直戰鬥在北川和安縣的抗震救災第一線,從早6時到晚10晚都拼命在廢墟上搜救,與解放軍、武警戰士一道搶救出25名倖存者,刨出近60名遇難者遺體。

宋志永帶領他的“唐山愛心救援小分隊”在北川搶險5天之後,於18日移師到綿陽安縣曉壩鎮。他們每天衝鋒在第一線,餓了就吃點餅乾,吃點方便麪就算是奢侈品了。他們每天早出晚歸,晚上就睡在露天的空地上。轉戰安縣曉壩鎮後,縣抗震救災指揮部發來了一頂帳篷,但只能住下10個人,宋志永讓最老的、最小的和有傷的隊員住裡面,自己和另外兩個兄弟一直露宿。夜裡有露水,被子和衣服被打溼了,宋志永全然不顧。老隊員王家翔看着心疼,早上出發前就把宋志永的被子掛在樹上晾曬。志願者隊伍越滾越大,從最初的宋志永一人到16人,再到35人,籍貫也由唐山一市增加了北京、上海、海南;而緊隨在“宋志永唐山愛心救援小分隊”身後的,是一大批宋志永式的志願者,後來增加到了近千人。救援現場經常聽到親熱、幽默的唐山話:“我是從唐山來的!”宋志永說:“哪裡有災難,哪裡就有唐山人!哪裡有困難,哪裡就有唐山人!哪裡最需要,哪裡就有唐山人!”宋志永則幾乎成了“唐山兵團”的番號。這些志願者以特殊的感恩方式,感動着巴蜀大地。

我們再列舉幾隊志願者的情況。第一隊,搶救出12條生命的灤縣農民甄志啓和高志會。在災區的幾天中,灤縣灤州鎮葛坎村村民甄志啓和劉莊戶村村民高志會和其他志願者一起,用自己的雙**救出12條鮮活的生命。與宋志永小分隊一樣,作爲第一批進入北川的志願者,他們是15日上午8時到達綿陽市**抗震指揮中心的,11時左右和其他十幾個人被派往北川,那時候,廢墟下面還壓着不少倖存的老百姓。但因爲公路斷裂,車行至距北川20公里的地方就不能前進了,所有的人只能繞山路步行進入。剛剛到達救災現場,他們就發現了被埋在廢墟下的一對中年夫婦,二人被壓在石塊的縫隙中,身體被死死卡住,旁邊的兩棟危樓隨時都有倒塌的危險。“有人活着就得救!”甄志啓和高志會隨着救援隊的其他人,經過40多分鐘的戰鬥,成功解救出第一個人。接下來的幾天,一夥兒人餓了就啃口方便麪,渴了就喝口礦泉水,累了就找個寬敞的地方歇一會兒,一直奮戰在救災第一線,輾轉綿陽、北川、秀水、都江堰、江油等地,共救出12個人。他們歸來後,我們問及去四川救災的緣由,兩個人淡淡一笑:“國家有這麼大的災難,咱是個農民,沒有那麼多錢,出點兒力氣是應該的!”

唐山開平區的兩個學生董常青和竇鯤鵬自費去救災!這兩位家住開平區的18歲小夥子拿出壓歲錢,於5月14日趕赴四川地震災區救災搶險,出色做完10多天的志願者工作後,兩個人於5月26日回到家鄉。董常青和竇鯤鵬身穿白色志願者T恤衫,背後大大的紅十字非常醒目。董常青在唐山23中讀書,竇鯤鵬是唐鋼技校的學生,兩個人是最要好的朋友。汶川地震發生後,兩個孩子在一塊商量,像宋志永叔叔那樣,到受災的四川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出發前,他們湊齊所有的零用錢和壓歲錢共7000元,到小山服裝批發市場買來了200多件運動服。5月14日晚,他們從唐山出發,租了一輛麪包車趕往地震災區。16日中午到達綿陽,兩個人及時與當地**取得聯繫,把運動服捐給民政部門。之後,他們加入了當地青年志願者隊伍,負責搬運物資。董常青感動地說:“我們在災區上了一堂教育課,我們一下子長大了,我們一直住在綿陽九洲體育館,餓了渴了吃一個麪包喝幾口礦泉水。每天的搬運任務很多,但是,我們與災區人民一樣堅強!”竇鯤鵬說,當地從事志願者服務的同齡人中,有些人自己的父母或親朋已經不幸遇難或受傷,可他們忍住悲傷全力投入救災工作,忘我的精神讓人感動振奮。我們中國人萬衆一心,沒有什麼困難是戰勝不了的!董常青和竇鯤鵬親身經歷救災搶險後,由內心深處生出這樣堅定的信念。

宋志永的唐山玉田老鄉陳潮也做了志願者。陳潮經營彩鋼房生意,17日上午,他找到一輛10米長車,拉着4個可簡易組裝的彩鋼房,又買了10萬個紙杯和大量方便麪、礦泉水,招呼4個玉田志願者,經過35小時的長途奔赴到達安縣曉壩鎮。他是奔宋志永而去的。18日這天,在安縣團委的調度下,宋志永的小分隊在安縣小壩鄉負責引導災民從山上撤退下來、裝卸物資、爲災民搭建帳篷。20日13點,宋志永和他的弟兄們當天已經搭建10多頂帳篷,怕晚上下雨,他們要趕在晚上收工前搭完40頂。

受宋志永的鼓舞,31歲的青年志願者、玉田縣政協委員王志強在汶川發生強烈地震後的第三天,花1.8萬元僱用了一輛大掛車,將價值20萬元的雨靴運送到了四川綿竹。一路上,他們經歷了3次4級以上的餘震,面臨隨時都有山體滑坡的危險。進入災區後,王志強瞭解到目前災區的人們還需要大批量的帳篷、雨靴、消毒液、口罩等,於是決定要二次入川。他與那輛大掛車的司機商量,司機留在災區幫助搶險,租金每天3000元由他出,那位司機看到災區的情況後也深受震撼,答應了王志強的請求。18日,王志強乘坐飛機趕回了家鄉,緊張地籌備了價值30萬元的帳篷、雨靴、口罩、消毒液等。在採購消毒液時,因當地沒有多少貨源,王志強的愛人便立即驅車到外地採購了85件消毒液。這批救災物資很快送到了災區。“我這是第二次去四川災區送急需的物資了,只要災區人民需要,我隨時準備再去。”王志強誠懇地說。

讓宋志永難忘的是,5月20日是他的生日,他和弟兄們在安縣小壩鄉中心村賈定開老人家的小院裡舉行了一次特別的生日聚會。宋志永與賈定開老人交了朋友。老人的屋頂全部損毀,老人1歲多的外孫失去生命。屋前不遠處擺放着4張桌子,賈定開夫婦與40來個北方人坐在一起,就像一家人。飯菜也非常簡單,一盤涼拌西紅柿,一盤蘿蔔乾,一盤皮蛋,每人一個雞蛋、一根黃瓜。只有一個葷菜:賈定開夫婦家震後倖存的臘肉和香腸。一切都非常簡陋,但對於當天的“壽星”宋志永來說,這是自12日赴川抗震救災以來吃過的最豐盛的一頓飯,他說這是他有生以來過得最有意義的生日。這是他的36歲生日,母親告訴他,當年唐山大地震時,他患了嚴重的肺炎,高燒久久不退,是上海醫療隊的醫生救了他的命,他最懂得感恩!地震時母親身上長滿了毒瘡,也是醫療隊免費治好了母親的病。老父親前年臨終時還叮囑他:你要知恩圖報,咱要還人家的情,別的地方有困難一定要幫!宋志永深深地記住了。不僅是現在,他從小就是學雷鋒標兵。在村裡,鄉親們有困難了,他都要上門幫助。村裡有一幫追隨他的好朋友。他越來越濃的憂患意識,使他無法像正常人那樣享受生活,他從來都認爲自己是個優秀的農民,認爲自己是一個負有重要使命的人,年初的大雪災讓他找到了體現自己的方式和價值。中國改革開放30年,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可也丟失了一些寶貴的東西。具體是什麼,他一句兩句也說不清楚。但他堅信一點,不管別人怎樣冷嘲熱諷,他都不會改變自己的!像他這樣的人,生命不是以應該的方式存在着,而是以必須的方式存在着,以意志和信仰的方式存在着!永遠都做一個感恩的人,永遠做一個對他人、對社會有用的人,將來就是一貧如洗也決不後悔!

當我們採訪宋志永的時候,他說有時候也孤單,自從成名後表面非常熱鬧,可是內心是孤單的。我們懂了,這種孤單不是寂寞,而是心的寂寥。他說無法承受的時候,就一個人走向莊稼地,站在村頭的地裡,一站就是幾個鐘頭,他渴望自己被故鄉的土地融化,長成一株質樸的紅高粱!此時此刻,宋志永不孤單,端着酒杯,望着跟自己轉戰災區的弟兄們,他眼中的淚不知不覺地淌了下來,端着酒碗的手不住地哆嗦起來:“弟兄們,謝謝你們了,宋志永永遠感激你們對我的信任!四川鄉親們遭難了,我提議,這碗酒先祭奠死去的同胞們!讓他們走好!”說着,他們緩緩將酒灑在地上。第二碗酒,他們祝願災區鄉親們早日走出災難的陰影,建設好自己的家園!

那一天黃昏,山崖上只剩下一道窄窄的夕陽,曉壩鎮茶坪鄉一批去雲南上學的孩子要走了。宋志永聽說後,聯合身邊唐山的志願者湊了兩萬元錢,送給孩子們買學習用品。這個時候,宋志永看見一對哭泣的小姐弟,他們父母雙亡,躲在奶奶的懷裡哭泣。宋志永心碎了,緩緩走近他們,掏出身上僅剩的1300元錢,說:“拿着吧,這是叔叔的一點兒心意!”然後對孩子的奶奶說:“讓孩子放心去吧,他倆的學費我全包啦!”

老太太和兩個孩子跪下了,宋志永急忙拉起他們,把姐弟倆摟在懷裡,流着眼淚說:“孩子,要不嫌棄叔叔是個農民,我願意當你們的爸爸,好好上學,做個有出息的人!”孩子頻頻點頭。他帶着孩子去銀行辦了個賬號,並承諾回唐山後,每月給孩子打錢。他的行動,讓在場每個人心裡熱乎乎的。

5月31日,宋志永在安縣曉壩鎮宣誓成爲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宣誓的時候,他哭了。

6月15日傍晚,“宋志永愛心小分隊”攜安縣小壩鎮246名學生到達河北家鄉。他親自接孩子們到唐山玉田縣銀河中學免費讀書。資金都是他們捐的,還有宋志永拉來的社會贊助。寬敞明亮的教室都準備好了,同時還約請來一些四川當地的教師。他要讓孩子們在新唐山快快樂樂地讀書,長大回去建設新家園。

很多來到唐山玉田的災區孩子們不可避免地想家了。那天宋志永離開學校的時候,幾個孩子抱着他的腿哭:“我們不讓你走!”宋志永感動了,連連答應不走。這一瞬間,宋志永冒出了擔任銀河中學常務副校長的念頭。這是個不領工資的“虛職”,但可以隨時關注孩子們的生活和學習。孩子們的生活費暫時還沒着落,共青團唐山市委近期將公佈捐款賬號,號召愛心人士共助善舉。

“今天是我的生日,我要是不來這裡,爸爸媽媽肯定會給我過生日的。”18日上午,11歲的金智敏在宿舍裡悄悄對好友胡夢琦說。怕她傷心,胡夢琦唱了支歌祝她生日快樂。事後胡夢琦把這件事告訴了宋志永。宋志永聽說後,趕緊問孩子們還有誰是當天生日,結果發現12歲的樑俊也是個“小壽星”。宋志永問倆孩子有什麼願望,孩子說不愛吃蛋糕,就想要份禮物。宋志永就跑出去買了兩個大毛絨玩具回來,還組織宿舍裡的孩子們一起爲他倆唱生日歌。

這件事提醒了宋志永。他請老師們統計孩子們的生日,想讓每一個孩子過生日時都能收到生日禮物。他想讓孩子們感到,即使他們在異地他鄉也不會孤單寂寞。

“這些孩子從家裡出來時,都帶了點零用錢交給我保管。”安縣茶坪鄉金柒村的杜紹丹是一位隨行家長。她掏出了一張紙,上面歪歪扭扭地寫着六七個孩子的名字,名字旁邊標着10元、20元等金額。紙上最大的數目是70元。

“這都是家長給的零花錢。”杜紹丹說。孩子們從四川出發前的場面特別讓人心酸。每個家長都捨不得離開孩子,可又希望他們到更安全的地方去讀書。

“大家哭着告別了一個多小時,我們坐上大巴車後,很多家長還一路追着我們,直到看不見他們的身影。”杜紹丹告訴記者,他們那裡是重災區,房子全都倒了,所有財產都被埋了。

“這是我的名字,這是我全部的財產。”學生楊文靜看到記賬的紙,指着上面自己的名字說。她名字後面的金額是30元。

宋志永看了辛酸地說:“這點錢夠幹啥的?”他把臉轉向孩子們,“孩子們,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我以後就是你們的副校長,會和你們經常在一起!還要拉些贊助過來,讓你們在這裡生活得快樂。”

孩子們高興地尖叫起來,熱烈鼓掌。宋志永說,回家後儘管還有許多事等着他幹,但是,是他組織孩子們來的,送進學校後不能甩手不管了。

災區來的孩子們已在銀河中學住了幾個晚上了。很多沒父母陪伴的孩子晚上都因爲想家而哇哇大哭,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遇到這種情況,宋志永就拿出手機,讓他們給家人打個電話。但第二天早上,孩子們又嘻嘻哈哈開起玩笑,誰也不承認晚上曾經哭過。宋志永叮囑銀河中學小學部的全體老師,抓緊學習災後兒童心理救援的知識,而且準備請一些唐山市專業的心理諮詢專家來學校擔任心理輔導老師。

在玉田縣**和衛生局的安排下,該縣醫院將免費爲孩子們體檢,同時還將免費提供孩子們日後就醫、接種各類疫苗的服務。

這些孩子們的體檢牽動了很多醫生的心。醫生聽出一名女孩的心臟有雜音,便趕緊向領導彙報。爲穩妥起見,玉田縣醫院副院長楊保友決定親自給孩子再檢查一遍。女孩得知這一情況時,嚇得哇哇大哭,宋志永趕緊過去安慰她。醫生也安慰她,心臟有雜音不一定是心臟有病,也有可能是過度緊張造成的。

醫生建議宋志永帶孩子做心臟彩超複查。宋志永又趕緊安慰孩子不要緊張,放鬆心情好好複查。宋志永想,在體檢結果出來後,除身體有特殊病變或遺傳流行性疾病的學生需由家長帶回救治,剩下的孩子他會盡快給每人購買一份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宋志永在和銀河中學的協議中提到,他將支付每個孩子每月的伙食費300元、零花錢100元及其他生活費用。但知情人都知道,他手頭並沒有多少資金了。

自從宋志永被銀河中學聘爲副校長後,就專門負責孩子們的生活,孩子們學習之外的一切費用,也要靠他想辦法解決。在**撥款及企業贊助的基礎上,宋志永自己已經掏了好幾萬元。宋志永深情地說,這些孩子很懂事,他和學校會盡可能按照孩子們的習慣來安排生活,逢節假日就帶他們出去遊玩。當需要帶孩子外出參加活動時,他總是輪換人選,以爭取讓更多的孩子出去見見世面,而孩子們也總能以出色的表現贏得好評。

目前,孩子們已經安心地開始了新的學習和生活,而宋志永這個好心人卻每天都在奔忙着……

“銀河中學先墊付着,等到愛心資金到位了,我們再補上。”宋志永說,“唐山關注災區孩子們的愛心單位和個人特別多,很多人都紛紛打來電話要求出錢出力。孩子們剛接回來時,就有人找到我捐了1萬塊錢,遵化市的葛海東還特意送來了300袋米和麪。這些我都做了登記,並向唐山團市委做了彙報,將來還要公開賬目,讓大家瞭解資金的去向。”他還打算辦一個愛心捐款賬號,這個賬號屬於希望工程,主要用於資助這些災區的孩子,資金的操作管理將按照希望工程的捐款操作管理方案進行,屆時會有工作人員專門監督、管理每一筆開支。

宋志永放棄了原有的生意,將全部心思都花在了公益事業上:不僅照顧來唐山讀書的四川孩子,還創建了“宋志永愛心網站”。宋志永在兩赴災區的過程中,有許多愛心人士通過他表達了對災區人民的援助之情。爲了讓這種愛心捐助處於公衆監督之下,也爲了把愛心接力傳遞得更遠,以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宋志永決定創建這樣一個平臺——宋志永愛心網站,在網站上將援助信息公開化,讓愛心行動更透明。宋志永——他用行動呼喚社會的愛心,他的呼喚,帶着體溫,帶着熱量,帶着心跳的韻律……

宋志永經歷過唐山地震,又感受了汶川地震,他深刻體驗到了生命的脆弱,格外珍惜現在的每一天。而無法跨越的憂愁和痛苦,在死亡的裂度面前變得那麼輕薄了。

宋志永說:“奉獻、友愛、互助、進步是志願者的精神,但真正的志願精神不應該只發生在大災大難面前,而是應該表現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宋志永從抗擊冰雪開始已經花光了積蓄,這次去四川接孩子,路費和吃飯的部分費用已經舉債。爲了這些孩子,他到處拉贊助。有人說,像宋志永那樣當個志願者太難了。有人問宋志永,你會一直堅持做一個志願者嗎?宋志永回答說:“一兩年之後,也許沒有人再記得我宋志永了,但我宋志永還是我宋志永,我想做的還是爲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盡點兒微薄之力,儘量發揮我一個志願者的力量,我永遠是一個志願者!當你拋開一切的時候,做一個志願者就不會難了。但是,如果剛開始你就有各種各樣的想法和要求的話,那麼做這個志願者就會很累。假如你用‘我就是一個志願者’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的話,就會永遠快樂、幸福。”奔忙中,宋志永是充實的,也是幸福的,他在奉獻中把握着屬於自己的幸福。他漸漸感覺到,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發現美的眼睛;生活中不缺少幸福,而是缺少發現幸福的眼光。擦亮幸福的眼睛,就會感受到幸福的生活。宋志永感受到了,那是愛的幸福,是一種勇敢和智慧的藝術。持有一份真愛,就擁有了一盞照耀人生的溫暖的燈。宋志永他們是勇士,他們的堅毅經得起時間的沖刷和考驗,這是力量的象徵,這是中國農民表達愛心和責任的方式,這是中國農民的俠肝義膽和精神擔當,這也是一個民族整體素質的彰顯!

宋志永們再一次感動了我們。災難降臨的那一刻,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不同的選擇,而這種生死選擇,最能洞悉人性。當廢墟被一點兒一點兒地刨開,當時的場景也漸次呈現在人們眼前。那一瞬間,大愛無疆。到危險的災區救援,同樣也面臨着生死選擇。餘震還在不斷髮生,泥石流還在肆虐,懸湖不時在發出警告,災區時刻都有兇險。宋志永他們不知道這樣的危險嗎?他們知道。他們選擇了心與心鋪就的希望,選擇了心與心托起的民族之魂。是的,他所在的唐山曾經在大地震中化爲一片廢墟;他們曾經感受過來自全國各地人民的關愛和支援,在廢墟上重建起美好家園。災難的無情與人心的溫暖,唐山人最感同身受。感恩與回報是唐山人在災難中孕育的一朵人性之花,深植於唐山人的心中。懂得感恩的人很多,付諸行動的人最可貴。這是人意志力堅強的一種體現,是一種習慣的總和,在某種程度上,不是活在嘴上,是繁衍在人的骨髓裡。宋志永告訴我們:不僅僅是感恩。他的身上不僅繼承着燕趙俠風,還有中國人同心赴難的傳統美德。宋志永質樸的話語表述的是對生命最透徹的感悟,也傳遞着人間的真愛和深情。

第二章 衆志成城(3)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3)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12)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靈家園(3)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3)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1)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7)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2)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2)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6)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6)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3)第二章 衆志成城(4)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6)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6)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1)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7)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2)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4)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1)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7)第二章 衆志成城(1)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6)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3)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3)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1)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4)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5)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1)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6)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靈家園(1)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1)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靈家園(3)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5)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靈家園(1)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靈家園(2)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5)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1)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2)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4)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2)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2)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3)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2)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5)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6)第二章 衆志成城(2)序言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靈家園(1)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靈家園(3)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6)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1)第二章 衆志成城(4)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1)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2)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6)第二章 衆志成城(4)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5)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2)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1)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5)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5)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1)第二章 衆志成城(4)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靈家園(2)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6)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3)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4)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3)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靈家園(1)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1)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5)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靈家園(3)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2)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6)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靈家園(1)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2)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3)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12)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11)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9)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3)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4)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7)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5)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9)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4)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3)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6)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7)序言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2)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6)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6)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6)第二章 衆志成城(4)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1)
第二章 衆志成城(3)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3)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12)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靈家園(3)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3)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1)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7)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2)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2)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6)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6)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3)第二章 衆志成城(4)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6)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6)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1)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7)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2)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4)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1)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7)第二章 衆志成城(1)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6)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3)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3)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1)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4)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5)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1)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6)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靈家園(1)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1)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靈家園(3)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5)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靈家園(1)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靈家園(2)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5)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1)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2)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4)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2)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2)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3)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2)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5)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6)第二章 衆志成城(2)序言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靈家園(1)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靈家園(3)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6)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1)第二章 衆志成城(4)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1)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2)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6)第二章 衆志成城(4)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5)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2)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1)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5)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5)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1)第二章 衆志成城(4)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靈家園(2)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6)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3)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4)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3)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靈家園(1)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1)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5)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靈家園(3)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2)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6)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靈家園(1)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2)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3)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12)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11)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9)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3)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4)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7)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5)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9)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4)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3)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6)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7)序言第三章 災難中的生命光輝(2)第七章 唐山與汶川,在廢墟上崛起(6)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6)第五章 生命的尊嚴如此美麗(6)第二章 衆志成城(4)第一章 生命大營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