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十九章 下決策

“將軍,不僅如此,在修書提醒魏將軍時,我們也應該做兩手準備,遣軍士向東前往巴西郡。”

徐徐落罷,黃崇面不改色,又補充道。

“崇兄的意思是?”

聞言,關平了然,原本仿若朦朧的眼神頓時便明亮起來,笑道。

前往巴西!

話都已經透露得夠明顯了,他又豈能想不到?

將防範漢中以東的情況給商定下來了。

關平面露微笑,徐徐拱手道:“崇兄,目前子午谷一方計劃暫定了下來,不知你以爲接下來我軍該當如何?”

“據探報得知,目前羌王徹裡吉、安西將軍夏侯楙分別屯居羌道、陳倉而按兵不動,倒不足爲慮!”

“可聽聞陽平關外的沮縣一帶,我軍正憑險激烈防守,戰鬥尤爲慘烈。”

“我部三千餘衆幾乎皆爲新軍,按常理言援助陽平關方纔是正確的選擇,可我卻不想戰局如此被動,被羌賊牽着鼻子走。”

一席席話落。

對面的黃崇微微擡首望了望他,面上看不出是喜是悲,彷彿沒有絲毫的表情般,盯凝了他半響才輕笑着:“故而將軍並不打算援助王子均,參與到正面的戰陣上,與羌賊對壘?”

一時,他喃喃相問着。

“知我者,崇兄也!”

片刻後,關平面露大喜,先是大肆誇讚了一番,隨後又說着:“正面相搏,雖不至於大敗,可卻是穩妥之策,至少漢中正面防線不會有被突破的可能。”

“可吾所要的卻是全殲羌賊,以此來震懾涼州諸胡,讓各部落好生看看這就是侵犯大漢的結局,也好爲隨後的我們入涼州做好鋪墊。”

“可憑羌胡如今之聲勢,正面相攻絕難取勝,難以做到徹底擊潰西羌之勢力!”

一番話語,關平如是說道。

“不知崇兄可有破敵良策?”

“可教我?”

隨着關平面色鄭重的問了一句,黃崇隨即陷入了沉思當中,撫頭尋思着,大片刻功夫他忽是表情亮了,露出一絲意味深長的笑容,低聲道:“將軍可是打算以其人之道,還治其身?”

“然也!”

聽罷,他肯定了這一句,遂輕輕露着略顯輕快的面容,說着:“張合膽敢以奇襲之策襲我漢中,吾又豈能甘願落於下風呢?”

“不就是行險嘛?”

“曹軍既然敢如此行事對付我軍,那我爲何不能用來應付羌賊呢?”

“羌道城,乃連接涼州與武都間的絲路所在,如今更是成爲了羌人大本營、屯放軍需物資所在地,要是將其拔之!”

“羌人必先自亂陣腳,士氣全無。”

一席話音,關平可謂是越發興奮,言語間亦是連連自信着。

說到此處,他又沉吟了片刻,重新恢復了平靜,緩緩道:“另一方面來說,我軍此軍爲新軍,戰陣經驗明顯還是有極大的不足,此刻直接拉上戰陣與戰力強悍的羌人對壘。”

“明顯不是明智之舉!”

“嗯……”

聽着關平的一席席話語,黃崇面容若有所思,說着:“以目前新軍的戰力,確實不易打拉鋸戰,相反……奇襲恐怕是最優的選擇。”

話音落定!

黃崇雙眼直視關平,鄭重道:“既然將軍已經決定要襲取羌道,那接下來有幾個擺在眼前的難題需要先克服一下。”

“其一爲羌賊軍力雄厚,數萬大軍屯駐羌道,其間甚至有徹裡吉引以爲傲的精銳鐵車兵,而羌道除了南面是懸崖絕壁以外,城外那方圓數裡卻都是平原之地,也適合鐵車兵的發揮。”

“其二爲我軍既要奇襲,那必定不能硬碰硬,以正面相攻,可如今羌賊按兵不動,一定要想出一道計策將之調集起來。”

“唯有羌人動了,我軍奇襲纔有勝算……”

一席話落,黃崇沉眉苦思,抱拳想着。

隨後又道:“可目前最關鍵的難題是,羌王徹裡吉按兵不動,很明顯的意圖便是在等待越吉所部的捷報。”

“等待羌賊突破沮縣、陽平關防線以後,他在盡起大軍以掩耳不及迅雷之勢瞬息間殺入漢中腹地。”

“我軍想要誘之,恐怕還需要比漢中還誘人的魚餌也!”

話音緩緩落罷,關平神色有疑,徐徐道:“崇兄的意思是……?”

“攻取陰平之地。”

黃崇言語堅錚的說了一句。

而關平這一刻卻是陡然間便醒悟了過來,遂仰天長嘯着:“原來如此啊!”

陰平郡,地處益州以北,東面則是武都郡。

“北面正是涼州隴西,可以說陰平是連接益州與西涼的樞紐所在,我軍據有此地亦有兩層意義,一是日後北伐時,多了進軍之路。”

“其二,有陰平作爲屏障,我蜀中安危又堅固了數分。”

沉吟半響,黃崇又徐徐解釋着。

一言而出!

關平頭腦此刻轉得極快,腦海裡飛速尋找着那隱藏深處的記憶,準確的說,他在回顧原史諸葛亮五伐中原所選擇的進軍路線。

初次北伐,以趙雲、鄧芝於斜谷巧設疑兵吸引曹真大軍相攻,而諸葛亮自率主力西進武都,出祁山攻隴右,迫使毫無防備的三郡依附。

二次北伐,走故道出散關圍陳倉。

三次北伐,諸葛亮以陳式攻取武都、陰平二郡,正式將二地納入勢力範圍。

四次北伐,諸葛亮率大軍攻祁山。

也正是在此戰中,大都督曹真病重,司馬懿開始逐漸于軍旅具備話語權。

而這一戰算是北伐以來漢軍斬獲最頗豐的一次。

漢軍斬首三千級。

這什麼概念?

毫不可否認,這是一場暢快淋漓的大勝。

而值得一提的是,此乃司馬懿初次爲主帥對壘諸葛亮……

然後,司馬宣王光榮的大敗了……並且搭上了老將張合的性命。

隨之換來的便是五次北伐,諸葛亮直出斜谷取道武功,直取長安,最終以司馬懿的堅守不出,雙方僵持於渭河平原上的五丈原。

事實上,諸葛亮、司馬懿平生正面相遇的也就這兩次戰役,可史實上記載已經極爲清楚,司馬懿初次相遇大敗之!

第二次則是因畏懼漢軍實力而堅守不出。

期間,諸葛亮組織漢軍屯田,躬耕於渭河平原以蓄軍資,司馬懿此時在做什麼呢?

依舊按兵不動!

爲什麼,因爲畏懼,畏戰而不敢下令出城野戰。

白白將渭河平原拱手相讓。

想到此處,關平卻是面露一絲冷笑,暗暗道:“後世還有很多人無限吹噓司馬懿的軍事能力,說堅守不出是很高明的戰略決策。”

因爲諸葛亮最終沒有攻克長安,所以諸葛亮軍事不行,低於司馬懿。

這是後世網絡上衆多吹噓司馬懿的網民邏輯。

可堅守不出當真是戰術,而不是迫不得已麼?

凡戰者,當以速戰速決。

戰爭打的是後勤,拼的是戰爭潛力。

漢軍於渭河平原上屯田以充軍資,而魏軍卻不敢插手,久而久之,魏國的戰爭潛力便被逐漸壓榨。

爲什麼?

因爲喪失了渭河平原,魏軍的糧道反而需要從千里迢迢的關東征集,這無形間便增重了曹魏的負擔。

而反觀漢軍,則就地屯田以充軍資,糧道則可以不用在依靠險而險阻的蜀道。

事實也證明,此略完全正確。

五丈原對峙,是諸葛亮五次北伐中耗時最久的,足足堅守了百日有餘方纔退軍。

而最終漢軍退卻的徵兆是什麼?

不是因爲糧盡,而是主帥諸葛亮軍中病逝……

而反觀前幾次北伐,大都是前線斬獲頗豐,佔據優勢卻又因糧盡而匆匆退回漢中,僵持時日實在太短,多則不過一月罷了!

可五丈原雖斬獲、戰果並不明顯,可實際的戰略意義卻遠大於前面數次北伐。

假設一下。

如果諸葛亮多活十年,五丈原屯田的策略肯定會無限期的延長下去,而有着諸葛亮的存在,司馬懿必然只能繼續堅守等待時機。

最終堅守結果必然是曹魏糧道出現大變故,司馬懿要麼盡起全軍與漢軍決戰,要麼放棄關中的爭奪。

畢竟,關東千里取糧,漢軍就地屯田充軍資。

哪一方能堅守到最後,顯而易見!

思慮這麼多,在現實也不過一閃而逝的功夫罷了,關平面色淡然,輕笑着:“崇兄,吾剛纔細細沉思了一番,卻是忽然想到了一連環計,只是不知效果如何?”

“不如你我二人來推演推演如何?”

“好!”

聞言,黃崇笑了笑,欣然應允!

下一秒,他卻煩惱了,緩緩道:“目前三方對壘,推演的話應該三人吧?”

第四百二十七章 力斬四將第五十七章 自刎,需要勇氣第三百四十五章 關興逞威第三百三十九章 嶄露頭角第二百五十四章 混亂了第三百十四章 血戰天仙谷第二百十三章 有喜了第四百一十四章 大戰餘威第八十章 嫁禍第三百七十章 擊掌盟誓第一百三十四章 圍城第一章 夢議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馬羌第三百七十四章 就你也配與本將交手?第一百七十八章 張榜第三十四章 隆中對的“漏洞”第三百六十九章 吾有一策破強端第九十三章 夜戰第二百八十九章 天府之國第四百八十二章 悲歌第三十章 猛將終降第八十二章 瞞天過海第八十四章 大戰將起第七十七章 招攬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軍已至第二百四十二章 高談闊論第五十七章 自刎,需要勇氣第二百八十七章 漢中狼煙起第一百九十八章 蠻子縱橫日第一百四十六章 雞冠嶺第二百五十五章 鮮卑來使第四百三十四章 關平抑豪強第三百十六章 浮屍滿山谷第四十九章 關平,“不堪一擊”第二百九十七章 馬超能不能用第二百八十八章 漢中之變第三百章 英雄遲暮第四百六十八章 壘民望,抑豪強第一百八十三章 趁亂取巴丘第一百八十八章 蔣欽證道第四百一十五章 兵進五丈原第八十六章 病重第十一章 亂像第五十四章 作亂第二百七十二章 刀神第四百零一章 糧道如何解決?第一百十四章 荊州變故(一)第一百八十七章 叫陣第一百五十五章 火船第一百十七章 趙氏(求首訂)第四百一十章 平分秋色第二百六十章 反目成仇第一百七十五章 計中計第四百零一章 糧道如何解決?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郡失守第二十五章 震驚的曹仁第三百五十八章 四方皆敵第一百九十章 陽謀第三百七十一章 來使第四百六十八章 壘民望,抑豪強第二百八十六章 羌人寇西蜀第一百十四章 荊州變故(一)第四百三十三章 兵寇晉陽第一百七十三章 退卻第三百零四章 北上第四百六十一章 大定第三百三十八章 漢胡不兩立第二百四十四章 智鬥第三百零一章 黃家有女初長成第四十五章 一刀,收心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戰略第二百八十四章 成長第二百九十三章 朝會議策第五十二章 不合第一百二十五章 斷聯繫第三百二十八章 質子第二十八章 衝突第二百十二章 撫蠻之策第一百八十五章 兩路擊之第八十八章 三江口第二百四十六章 新想法第一百九十三章 求和第一百零三章 算計第二百六十三章 小關張第二十六章 龐德,你走吧第四百六十九章 順江直下,直搗黃龍第十七章 城破第二百四十五章 俠客第三十二章 攻樊城第一百七十六章 奮威第四百三十一章 漢軍易欲何爲?第一百二十四章 從者如雲第四百零三章 關平的大局觀第一百二十二章 夜訪第一百四十章 振軍心第三百七十五章 馴良駒第九十八章 鑿冰第三百九十四章 山林隱士第四百六十七章 山越叛
第四百二十七章 力斬四將第五十七章 自刎,需要勇氣第三百四十五章 關興逞威第三百三十九章 嶄露頭角第二百五十四章 混亂了第三百十四章 血戰天仙谷第二百十三章 有喜了第四百一十四章 大戰餘威第八十章 嫁禍第三百七十章 擊掌盟誓第一百三十四章 圍城第一章 夢議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馬羌第三百七十四章 就你也配與本將交手?第一百七十八章 張榜第三十四章 隆中對的“漏洞”第三百六十九章 吾有一策破強端第九十三章 夜戰第二百八十九章 天府之國第四百八十二章 悲歌第三十章 猛將終降第八十二章 瞞天過海第八十四章 大戰將起第七十七章 招攬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軍已至第二百四十二章 高談闊論第五十七章 自刎,需要勇氣第二百八十七章 漢中狼煙起第一百九十八章 蠻子縱橫日第一百四十六章 雞冠嶺第二百五十五章 鮮卑來使第四百三十四章 關平抑豪強第三百十六章 浮屍滿山谷第四十九章 關平,“不堪一擊”第二百九十七章 馬超能不能用第二百八十八章 漢中之變第三百章 英雄遲暮第四百六十八章 壘民望,抑豪強第一百八十三章 趁亂取巴丘第一百八十八章 蔣欽證道第四百一十五章 兵進五丈原第八十六章 病重第十一章 亂像第五十四章 作亂第二百七十二章 刀神第四百零一章 糧道如何解決?第一百十四章 荊州變故(一)第一百八十七章 叫陣第一百五十五章 火船第一百十七章 趙氏(求首訂)第四百一十章 平分秋色第二百六十章 反目成仇第一百七十五章 計中計第四百零一章 糧道如何解決?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郡失守第二十五章 震驚的曹仁第三百五十八章 四方皆敵第一百九十章 陽謀第三百七十一章 來使第四百六十八章 壘民望,抑豪強第二百八十六章 羌人寇西蜀第一百十四章 荊州變故(一)第四百三十三章 兵寇晉陽第一百七十三章 退卻第三百零四章 北上第四百六十一章 大定第三百三十八章 漢胡不兩立第二百四十四章 智鬥第三百零一章 黃家有女初長成第四十五章 一刀,收心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戰略第二百八十四章 成長第二百九十三章 朝會議策第五十二章 不合第一百二十五章 斷聯繫第三百二十八章 質子第二十八章 衝突第二百十二章 撫蠻之策第一百八十五章 兩路擊之第八十八章 三江口第二百四十六章 新想法第一百九十三章 求和第一百零三章 算計第二百六十三章 小關張第二十六章 龐德,你走吧第四百六十九章 順江直下,直搗黃龍第十七章 城破第二百四十五章 俠客第三十二章 攻樊城第一百七十六章 奮威第四百三十一章 漢軍易欲何爲?第一百二十四章 從者如雲第四百零三章 關平的大局觀第一百二十二章 夜訪第一百四十章 振軍心第三百七十五章 馴良駒第九十八章 鑿冰第三百九十四章 山林隱士第四百六十七章 山越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