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

春天來了,大地裝點上了綠色,野花開始盛開,天上有蒼鷹在飛翔。

勝州後衙,杜中宵在院裡大楊樹下設了酒宴,爲姚守信、十三郎和竇舜卿送行,轉運使包拯和糧草官李復圭及劉幾、張岊作陪。

衆人落座,杜中宵道:“冬天可算過去,春天來了,人都清爽了許多。今日爲幾位送行,席上簡陋了一些,莫怪。你們回到了京城,想吃什麼有什麼。就是京城沒有的,便如這開冰魚,都可託人帶回去。”

竇舜卿道:“我們隨節帥數年,又怎會在意這些?以後節帥有事,儘可以吩咐我們。”

劉幾道:“差廷差遣,不得不去。我們一起練兵四五年,一朝分別,還真是有些捨不得。不過官場就是如此,遊宦在外,聚散離合,由不得自己。”

竇舜卿道:“軍主,軍中其實與宦海不同。只要不是軍職轉兵職,很多數十年在一起。”

杜中宵道:“那是以前,以後很難再那個樣子了。讓你們回京幹什麼?要改禁軍。禁軍都改了,以前的規矩當然也要改。將領以後會向軍官變。什麼是軍官?就是在軍中做官而已。官與將不同,一是軍官是流官,有任期,到期離任。二是軍官要回避,以前父子同軍、兄弟同軍,各種親戚,都要回避了。”

說到這裡,杜中宵嘆了口氣:“我已經上書朝廷,既然全軍要改,就從河曲路改起。軍官如武職一樣五年一任,到任換官,你們也差不多到任了。效用可展期,總共能幾任,以後再議。兵員役期五年,到期之後,自投狀、合格者,轉爲效用,否則放歸鄉里。以前入軍就是一輩子,流水的營盤鐵打的兵,以後就反過來了,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

劉幾一怔:“經略,這樣合適嗎?練一個兵員不易,數年養兵,幾次大戰,才成精兵,五年便放歸田園,朝廷豈肯如此?再者說了,兵員放歸地方,一旦嘯聚——”

杜中宵道:“軍主,對自己的兵,還沒有信心嗎?我們這樣練出來的兵,最遵守法紀。爲什麼五年要放歸?在軍中五年,無數機會,不能成爲效用、軍官,說明他們確實不適合軍中生活,何必強留?練一個兵員也沒有什麼難的,現在一切都有規例,半年時間差不多了。半年練兵,朝廷用兵四年半,已經足夠了。便如軍校每一年都出新的軍官,保證汰舊納新,兵員也是如此。以後改募兵爲徵兵,省許多事端。”

此事杜中宵說的清楚,但指明瞭大方向。朝廷已經下來了旨意,同意了杜中宵提出的不願在軍中服役的兵員回鄉,韓琦在的時候杜中宵就提過,是對下屬的承諾。朝廷同意此事,表示募兵制改徵兵制已經得到了皇帝的同意,即將推行。

說老兵有戰鬥力,不讓他們除投,寧願朝廷養一輩子,只是藉口。老兵怎麼就有戰鬥力了?不是一直處於生死苦戰中,老兵更容易成爲兵油子。一直處於苦戰中,所謂老兵軍中生活能有幾年?五年的時間要麼升爲軍官,要麼戰死沙場。軍中生活五年,時間已經足夠久,不成效用或軍官,說明不適合從軍。

禁軍和廂軍職業化,最重要的原因,是皇權要藉此控制朝廷武裝力量。把軍隊作爲一個整體,與中書治下的社會割裂開來。文武相制,保證皇權的穩固。大宋從不諱言自己是以軍立國,開國之初,皇帝與軍權爲一體,政權的文官體系更像是個打工的。太宗敗於契丹,文官地位上升,軍權和政權的相對地位發生變化,軍隊越來越像打工的,成爲了實際的僱傭軍,所謂養軍。

讓軍人終身服役,公開的理由有兩條。一條是軍人只會從軍打仗,放出之後無以爲生。另一條與此相關,無以爲生,便容易嘯聚反叛,他們又有軍事知識,成爲天下不穩定因素。這兩個理由很牽強,徵兵制下他們本來就有自己的職業,除兵各回本業。至於軍事知識更不重要,沒有組織能力,兵員的所謂軍事知識沒有用處。別說他們得不到軍器,沒有組織,有軍器也不是正規軍隊的對手。

新的軍制下,皇帝對軍權的控制已經發生改變,募兵終身制走到盡頭。樞密院和帥臣用兵,三衙管軍,實際就是軍政和軍令相分離,中國傳統,虎符的變種。除了樞密院和帥臣,三衙管下的軍隊無法組織成有效的軍隊,兩者互相牽制。加上官僚制度,不再靠人控制軍權,而是通過事權和財權,人事權的地位下降,一切改變順理成章。

這是中國傳統軍制與技術發展條件下的專業化變種,說明白了道理,趙禎結合歷史,便能一眼就看明白。兩漢之後,技術所限,軍人只要有軍器、盔甲、馬匹自己組織起來就成一支軍隊,衝破了政權通過事權和財權對軍隊的控制。新的技術條件下,軍人有火器,也不能自己組織成大規模的軍隊,必須結合專業兵種和專業人才,才真正具有作戰能力。此時,就如兩漢對郡國兵,平時收其兵器的道理差不多。

三衙是專門的管軍衙門,負責軍隊日常的訓練、管理,軍中指揮、情報、組織、財政、後勤、戰略全在樞密院。日常訓練和管理官僚化,戰時指揮專業化。

自真宗以後,皇帝不再是後世意義上的三軍總司令,也就沒有了後世意義的總參謀部。樞密院的角色,其實對應的是以前的出將入相,官員必須文武兼備。各種學校、考試等等,都是爲此準備的。後世總參謀部成了軍事機構主角,對應的是上面有一位國家元首級的三軍總司令,不然就是軍政、軍令分離。同時具有軍校和進士身份的官員,或許會成爲以後樞密院身份的主流。

杜中宵的萬言書,建言的是託古改制,新的技術條件下向兩漢軍制靠攏。沒有辦法,中國的歷史太久遠,幾乎任何一種制度都能在前朝中找到影子。趙禎同意改募兵爲徵兵,說明了已經選擇這條路。

飲了幾杯酒,十三郎道:“自亳州隨在經略身邊,許多年了。這次分別,不知何時再見。”

杜中宵道:“以後終會有相見的日子。此次回京是好事,在京城,不必打生打死。一切草創,功勞唾手可得。更不要說教書強過打仗,皇帝身邊認識些人脈。”

說到這裡,杜中宵道:“你們此次回京,要用不少熟手。臨走之前,想調些人回去,先去問問他們怎麼想。若是願意,你們在京城上章調人,便就方便許多。”

姚守信道:“經略,我們把人都調走了,你這裡怎麼辦?”

杜中宵笑道:“又不能把人全調走。只要留下種子,一切可以從頭再來。怎麼,你們覺得我再練不出這樣一支軍隊來了?”

十三郎聽了大笑:“我們這些人,經略都能練成強軍,還有什麼做不到的!”

杜中宵點頭,與大家一起飲酒。從河曲路調人是必然的事,不然學校裡用哪些人做教官。人是一定會要調走了,不如自己提出來,給朝廷釋放一個善意的信號。調走的人入京會有更好的前程,給他們留一個好印象。至於說把人留下來保存實力,完全沒必要。能練出這支軍隊,杜中宵就能練出第二支來。有了前面的經驗,這個過程會更加容易。

營田廂軍的一切後勤、物資都來自於內地,沒有獨立性,什麼擁兵自重之類,杜中宵的腦子清醒得很。有了河曲路的經歷,這些官兵的香火情總是在,以後對自己有好處。

進入新的時代,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跟以前不同了。依靠個人關係把持軍權,實力說話的時代已經過去。這個趨勢本就是杜中宵開始的,當然自己不會逆勢而行。

有了這樣的改革,建立起了新的軍隊,中原纔會對四周形成持續的軍事優勢。軍事實力對比,變成了國力對比,軍事實力直接代表國力。如果只靠火槍火炮,其餘如舊,過幾年契丹党項學會了,再壓着宋軍打,那就搞笑了。

對於杜中宵來說,現在河曲路的將領調出去的越多越好,他們會一直念着這份舊誼。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對自己家族,這是份重要財富。如果心存私念,想讓他們成爲自己的私人小圈子,根本不會成功,還會害了他們,害了自己。

大量的河曲路將領出去,自己的舊屬就遍佈天下,以後是朝廷的軍事棟樑。再練一支強軍出來,更多一份情誼,也證明自己的能力。不是這些人資質好,而是自己練得好。

進入火器時代,不只是糧草控制在朝廷手裡,就連後勤軍需也在朝廷手裡。除非最開始就從軍閥起家,不然,天下一統的時代想做軍閥難如登天。

第30章 殺人者死第97章 大刀闊斧第30章 京西營田第125章 提攜舊人第148章 各尋退路吧第163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3章 官制第122章 陰暗角落第219章 打獵第160章 實戰第一第141章 抑配車票第15章 朝爭第11章 亂起第235章 先鋒南下第70章 喜憂參半第25章 終究心軟第6章 兩軍對壘第13章 關鍵證人第131章 放手第140章 給你們出路第125章 有些不對第116章 全力向西第49章 諸多不足第232章 回頭路第135章 伊州獻城第26章 圍堵第24章 追與逃第238章 營田務的作用第79章 有進有出第118章 新政失敗第15章 難得良機第35章 來客第188章 大勝第200章 時移世易第135章 大戰在即第83章 衆官請客第190章 進佔疏勒第192章 銀錢兩清第123章 廣種棉花第126章 故人敘舊第150章 都不容易第140章 反常第71章 戲中人第32章 首戰潰敗第230章 大勢第121章 在此一舉第33章 各個突破第105章 面對第94章 武都第69章 各有算盤第201章 只去拿人第58章 真香第162章 佈置第126章 故人敘舊第111章 首告第3章 官制第235章 先鋒南下第27章 要開拓市場第27章 回城第101章 好心第32章 首戰潰敗第126章 行會第135章 要爲民着想第71章 花超了第63章 文臣論兵第96章 免稅第72章 數字嚇人第80章 左右逢源第27章 再留無益第67章 生意第61章 于闐商人第29章 奏對第48章 雙刃劍第270章 讓一讓如何?第48章 慶功第28章 也是狗官第160章 應有盡有第191章 集議第21章 逃出生天第45章 各有前程第192章 全軍覆沒第147章 前路艱難第176章 佔領高昌第94章 針鋒相對第122章 新的時代第59章 地方矛盾第21章 逃出生天第95章 絕路第111章 鐵甲第111章 不降立斬第167章 本是練兵第36章 窮則獨善其身第139章 打探消息第12章 意外之喜第44章 背後勢力第1章 平安是福第265章 使節第41章 阻力重重第48章 溼法鍊銅第75章 一潰千里
第30章 殺人者死第97章 大刀闊斧第30章 京西營田第125章 提攜舊人第148章 各尋退路吧第163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3章 官制第122章 陰暗角落第219章 打獵第160章 實戰第一第141章 抑配車票第15章 朝爭第11章 亂起第235章 先鋒南下第70章 喜憂參半第25章 終究心軟第6章 兩軍對壘第13章 關鍵證人第131章 放手第140章 給你們出路第125章 有些不對第116章 全力向西第49章 諸多不足第232章 回頭路第135章 伊州獻城第26章 圍堵第24章 追與逃第238章 營田務的作用第79章 有進有出第118章 新政失敗第15章 難得良機第35章 來客第188章 大勝第200章 時移世易第135章 大戰在即第83章 衆官請客第190章 進佔疏勒第192章 銀錢兩清第123章 廣種棉花第126章 故人敘舊第150章 都不容易第140章 反常第71章 戲中人第32章 首戰潰敗第230章 大勢第121章 在此一舉第33章 各個突破第105章 面對第94章 武都第69章 各有算盤第201章 只去拿人第58章 真香第162章 佈置第126章 故人敘舊第111章 首告第3章 官制第235章 先鋒南下第27章 要開拓市場第27章 回城第101章 好心第32章 首戰潰敗第126章 行會第135章 要爲民着想第71章 花超了第63章 文臣論兵第96章 免稅第72章 數字嚇人第80章 左右逢源第27章 再留無益第67章 生意第61章 于闐商人第29章 奏對第48章 雙刃劍第270章 讓一讓如何?第48章 慶功第28章 也是狗官第160章 應有盡有第191章 集議第21章 逃出生天第45章 各有前程第192章 全軍覆沒第147章 前路艱難第176章 佔領高昌第94章 針鋒相對第122章 新的時代第59章 地方矛盾第21章 逃出生天第95章 絕路第111章 鐵甲第111章 不降立斬第167章 本是練兵第36章 窮則獨善其身第139章 打探消息第12章 意外之喜第44章 背後勢力第1章 平安是福第265章 使節第41章 阻力重重第48章 溼法鍊銅第75章 一潰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