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慈不掌兵

大理寺二堂之上,一衆人等屏息凝神,都把目光投向了謝直,都在聽着他如何面對六萬胡人的突然襲擊。

只聽謝三郎朗聲說道:

“三萬唐軍,驟然遇襲,傷亡在所難免!

這個時候,最重要的就是不能慌亂!

剛纔也說了,大軍行進,自有章法,就算遇襲,也是前後左右四軍遭受損失……

中軍!

戰力無損!

至少在剛剛遇襲的時候,戰力無損!

這個時候怎麼辦?

不管前後左右四軍如何,由該軍的軍中將領自行處置,或頂着箭雨衝鋒,或原地防禦。

最重要的,還是中軍,這也是一軍之中的最精華的所在!

怎麼辦!?

着甲!

立盾!

分兵前突!

在前後左右四軍原本的位置,前突十步或者二十步,立盾!

以此來構建防禦陣線,一來爲前後左右四軍着甲、立盾爭取時間,二來維持整個陣型的完整!

等到前後左右四軍也着甲完成,我大唐三萬軍卒,身陷險地之後,必然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勇氣。

那個時候,主將的選擇就多了,或突圍,或固守,或者堂堂正正地與胡人一戰!”

衆人一聽,紛紛面面相覷,謝三郎這話……聽着倒是有些道理……仔細想想,他這就是要用前後左右四軍將士的性命來爲中軍着甲爭取時間……

有句話,他沒有說出口,但是大家都不是什麼傻人,聽了之後稍稍一推理,就有一個問題縈繞在心間,如何也揮之不去——

如果,中軍着甲還沒有完成的時候,前後左右四軍將士……全陣亡了,又當如何?

這樣的問題,很多人已經從謝三郎的話裡面聽出來了答案——死就死了,他們只要能給中軍爭取到足夠的時間,那就是死得其所!

沒聽見謝三郎對中軍的評價嗎?

最精華的所在!

想明白這一切的一衆人等,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要說他們一點想法都沒有,那肯定不對。

但是就這麼直愣愣的說出來,誰能犯這份傻?

人家謝三郎現在氣勢如虹,一個勁逼問安祿山在遇襲時候的應對,就是要挑他的毛病,現在倒好,人家謝三郎拋磚引玉呢,還沒來得及跟安祿山比較,一幫子大理寺的官員倒是幫着挑謝三郎的毛病!?

那才叫有毛病呢!還知道自己是啥立場不!?大理寺官員,你是在問案,怎麼能幫着安祿山這個受審的犯官說話?

所以,計算有想法,好辦,忍着!

但是,有人忍不住了!

杜九郎!

這位監察御史,本來要藉着御史臺的煌煌聲威,在這一次三堂會審之中,以最昂揚的姿態,來宣告他已經徹底擺脫了洛陽糧案的影響,並且要想辦法營救安祿山,好讓自己牢牢抱住新的“恩主”劉普會的大腿。

結果沒有想到,謝三郎竟然堂而皇之的坐在大理寺的二堂,而且還是以“大理寺少卿邀請,政事堂相公首肯”的方式,從程序上來說,簡直“正義”得不要不要的,甚至比杜九郎這個代表御史臺出面的監察御史還要名正言順呢。

在杜九郎看來,自己的風頭,這不是全讓謝三郎給搶跑了嗎?

不但如此,謝直不但搶了他的風頭,還對着他一頓訓斥。

杜九郎當時就想跟謝直翻臉來着,仔細一想,沒敢……

爲啥?

他也知道,他拿捏着這個架子,又是遲到又是等人家迎接的,人家說到底,不是給他面子,是給御史臺面子,說得再具體一點,是給御史臺派出來參加三堂會審的監察御史面子。

一般情況下,杜九郎如果拂袖而走,那行了,無論大理寺的官員還是刑部的官員,都難受了,爲啥?三堂會審,三堂會審,就是三個衙門聯合辦案,代表御史臺出面的監察御史跑了,這就是少了一個衙門,這還怎麼審?審出來什麼結果,也不是三堂會審了啊……

所以,杜九郎纔敢在大理寺門外如此肆無忌憚。

但是,今天的情況別有不同。

謝直在!

他是以“軍事專家”的身份出現在大理寺二堂,但是誰也不能忽略他頭上的獬豸冠、身上的獬豸跑——人家也是御史臺在冊的監察御史!

你杜九郎跑了?

沒事!

謝三郎還在呢!

最多是一個“軍事專家”之外,再加一個監察御史的身份而已,反正有人代表御史臺出面監督三堂會審的流程就行了唄,你管他行三還是行九?人家大理寺也好、刑部也好,倒還願意省點事呢,畢竟最終判罰要衆人合議i,即便要以大理寺的意見爲準,卻也多少也要照顧所有參加三堂會審的官員的面子,杜九郎走了,正好,照顧一個人的面子,總比照顧兩個人的面子省心省事吧……

說白了,杜九郎在這場“三堂會審幽州偏將安祿山喪軍辱國事”之中,可有可無!

那他還敢走嗎!?

事情就是這麼有意思,當你“被需要”的時候,很多人、很多事都會對你遷就一二,而當你“不被需要”的時候,誰他麼拿你當個屁!?

杜九郎剛剛經歷了洛陽糧案,對此深有體會,所以,他不敢走!

可有可無怕啥?反正我是從御史臺老大李尚隱那裡領的任務,我不走,你們還能轟我不成!?

當然沒有人轟他……可有可無的官方解釋——透明人……既然看都看不見了,何必再跟他廢話?

杜九郎就這麼坐在大理寺二堂上……

從座次上來講,他自然是主審官……

從地位上來講,他狗屁不是……

所以,這麼坐着,也不好受啊。

杜九郎也沒辦法,不好受也得坐着,要不咋辦?走?走可就完不成御史臺交辦的任務了,眼看着謝直這樣比他進入御史臺晚的人,都要完成三個臨時任務成爲資深御史了,他還是個新晉御史,難道他杜九郎就不着急嗎?臉呢!?

事實上,杜九郎坐在大理寺二堂上,一個勁地在勸慰自己,算了,忍忍吧,正好謝三郎在這裡,不管怎麼說,他審案辦案的本事肯定是沒問題啊,自己就這麼忍忍,說不定就能“蹭”着把這個任務完成了……

不對!

杜九郎本來想着就這麼忍過去了,後來意識到不行!

爲哈?

自家新的“恩主”劉普會交代了,一定要保安祿山的性命!

這不是鬧心嗎!?

杜九郎想到自己的處境,差點哭出來。

新的恩主要救人,謝直就差把“殺人”兩個字寫到腦門上了,自己這個毫無存在感的監察御史,能有什麼作爲!?

滿心糾結之後,他也算是想明白了,無論如何,劉普會交代的任務,怎麼着也得辦,至於怎麼辦?

找機會唄……

最好是謝三郎等人違反了審案的流程,自己再出手……

可是,大理寺二堂之上,都是長年浸淫在大唐律疏之中的高手,有怎麼會犯這麼低級的錯誤?

就在他糾結的時候,機會來了!

謝三郎,也不知道是爲了炫耀他“軍事專家”的身份,還是被安祿山激怒了,竟然以一個主審官的身份,張嘴給三萬唐軍安排如何應對胡人的突襲,這不是有病嗎?

杜九郎大喜之下仔細一聽,嘿,你看看,這說的是個啥,爲了給中軍爭取着甲時間,就能任憑前後左右四軍被胡人屠戮嗎!?

“且慢!”

杜九郎等了這麼半天,可算是逮住機會了,

“謝御史,照你這麼說的話,我大唐邊軍遭遇了胡人突襲,只能放任胡人屠戮我軍前後左右四軍!?就是爲了給中軍着甲爭取時間!?

都是我大唐的邊軍將士,何來高低上下之分,憑什麼要讓前後左右四軍以生命爲代價,做這樣的事情!?”

謝直聽了,冷哼一聲,瞥了杜九郎一眼,沒搭理他,轉向了兵部張侍郎。

“張侍郎,謝某應對,可有不當之處,還請張侍郎指教。”

張侍郎聽了,沉吟半晌,搖了搖頭,一聲長嘆。

“慈不掌兵啊……”

“不錯,就是慈不掌兵!”

謝直猛然點頭,頓住話語,一雙丹鳳眼在整個大理寺二堂之上掃視了一圈,最終將目光落在安祿山的臉上,緊盯着他的那雙小眼睛,說道:

“三萬將士,驟然遇襲,必有傷亡!

主將能不能第一時間下令中軍着甲,中軍能不能快速着甲之後支援前後左右四軍,維持軍陣不散,這纔是能不能挽回頹勢的根本!

至於在這個過程之中,前後左右四軍的損失,難以挽回……

而這一切都是誰造成的?”

謝直說到這裡,猛然雙目圓睜,猛然瞪向安祿山。

“就是你!

安祿山!

三萬大唐邊軍的統帥!

要不是你派遣斥候不力,三萬邊軍又怎麼會一頭鑽進胡人的包圍圈裡面!

真要說造成了前後左右四軍,在接戰的第一時間損失慘重的罪魁禍首,就是你,安祿山!”

衆人一聽,得,又轉回來了。

杜九郎聽了差點哭出來,怎麼還沒完了呢?

只聽得謝直再次喝問。

“現在,你來告訴我,在三萬大軍遇襲的時候,你到底是如何應對的!?”

安祿山被謝直當堂喝罵,一張胖臉漲得通紅,卻啞口無言。

謝直一見,冷冷一笑。

“不說話?

你以爲你不說話,我們就不知道嗎?

你在軍陣之中的表現,早有人上報到了幽州節鎮!

這一次,押着你前來洛陽受審,張節帥也將你的所作所爲,記錄在案,並且上報給了大理寺!”

說着,謝直拿起了公案上的一份公文,抖了抖。

“來,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幽州偏將安祿山,這位致使三萬邊軍全軍覆沒,卻口口聲聲非戰之過的邊軍統帥,在驟然遇襲之後,是如何應對的。

開元二十三年,四月十八,幽州偏將安祿山親提三萬邊軍出塞,在亂石山遭遇六萬胡人埋伏。

安祿山遇亂之後,大驚失色,親率麾下中軍調轉馬頭,向來路突圍!”

謝直唸到這裡,猛然一拍桌子,嚇了堂上衆人一大跳,卻也比不上他隨後怒氣勃發的斷喝:

“安祿山!

匹夫!

身爲一軍統帥,遭遇敵人襲擊,不思殺敵報國,你就臨陣脫逃!

棄前後左右四軍不顧!

中軍未着甲,你就帶着突圍!

你那是突圍嗎!?你那是要用中軍將士的性命,爲你鋪就一條逃出生天的道路!

最可恨的,是你在突圍的時候,後軍站位當了你的戰馬,你竟然命令親兵向後軍將士動手!

可憐那些後軍將士!

驟然遇襲之後,冒着胡人的箭雨死戰不退,卻萬萬沒有想到,致命的刀子,來自身後,來自他們信任的統帥!

安祿山,你如此應對,再敢說一句非戰之過,我汜水謝三郎拼了前程不要,今天就要親手將你格殺在大理寺二堂之上!”

衆人一聽,紛紛大驚。

既驚訝於謝三郎的決絕,竟然連動手殺人的話都喊出來了。

也是驚訝於安祿山的無恥,這貨身爲統帥,臨陣脫逃不說,竟然還敢在大理寺受審的時候說什麼非戰之過!

要不是謝直當堂念出來幽州節鎮上報的公文,大理寺二堂之上,除了幾位主審之外,誰都不知道,這位高大雄壯的安祿山,竟然是如此無恥的小人。

衆人這個時候才恍然大悟,怪不得謝三郎打開突破口之後,還不依不饒地繼續審問,原來是這樣!

大家一算,派遣斥候不力,遇險應對不足,再加上一個臨陣脫逃,這三個罪名一個比一個厲害,要是歸攏到了一起、放到了一個人的身上,他想不死都難!

安祿山被謝直接了老底,也預見了自家的結果,不由得惱羞成怒,恨恨的看着謝直,冷聲說道:

“謝御史是吧?

汜水謝三郎!

安某自認沒有得罪過你,你爲什麼一定要致安某於死地!?”

謝直聽了,仰頭哈哈大笑,笑了半晌,卻突然一停,低頭,眯眼,冷冷地看着安祿山!

“你怎麼知道沒有得罪過我!?

謝某不才,乃是天子赦授的監察御史,在御史臺沒有專門安排執掌之前,肩負這監察天下的重責!

權貴,官員,百姓,都在謝某監察的範圍之內,自然,也包括你這個幽州偏將!

現在,三萬大軍跟着你出塞,卻全部葬身斯地,終生不得還鄉……

謝某身爲監察御史,就是要問問你這個統領三萬人馬的幽州偏將,你怎麼沒有也死在塞外!?

得罪!?

哼!

如果說得罪的話,自從你葬送了我大唐三萬邊軍,你就得罪我了!

你安祿山不但得罪了我汜水謝三郎,還得罪了大唐所有邊軍,還得罪了這全天下的百姓!

你就是大唐的罪人!

我現在恨不得對你食肉寢皮!”

安祿山聽了,除了恨恨地瞪着謝直,還能說什麼!?

就在此時,卻又一個聲音突兀地響起。

“且慢!”

第469章 足夠了第114章 小義,換紙第123章 真相大白第645章 投名狀第236章 靠水難生(一)第336章 願爲馬前卒第382章 案件分配第617章 賭輸了,又如何?第575章 交易,不僅僅是配方第449章 刺殺局第304章 打草驚蛇第39章 科舉也是需要資源的第569章 覆盤!偵破方向第354章 你是怎麼想的?第559章 罵楊第513章 遇襲第153章 大氣運第601章 實事求是第146章 像水一樣的男子第320章 水生之各有所求第680章 鳴冤!第117章 詩聖也犯糊塗第274章 時機已到第592章 地形,影響戰局第462章 吾往矣第536章 還有可能……第347章 你兒子第15章 柳三姨上門第436章 抵達長安第336章 願爲馬前卒第478章 楊加一門之太真第179章 朝廷取士不公第539章 連環計第375章 打滾紅塵中第88章 不對吧?第86章 他怎麼知道我跋扈的第188章 怎麼還不安排我做官?第493章 如何逼出邢縡第293章 引蛇出洞第598章 我是他哥!第574章 師門有幸,道長無奈第334章 我不管第167章 公主漲工資第467章 長安急報第164章 一轉頭一回首第5章 懲惡,即是揚善第343章 姓陳!第137章 還有這麼上藥的?第576章 從龍之氣的多角度解讀第160章 “公平”的李昂第360章 姑侄說三郎第375章 打滾紅塵中第214章 瑾姑娘是個好姑娘第634章 抽絲剝繭第340章 熱心羣衆五娘第408章 續水第651章 火!重箭!第588章 大唐律法,不足以定人生死第510章 誰在通風報信第263章 今天是個好日子第602章 我給你提個醒兒第213章 無妄之災第621章 故作鎮定第494章 一把大小,一條人命第429章 謝三郎有事相求第64章 大唐特色的審訊第525章 長樂驛中說案情第578章 詰問第385章 屏風第695章 相州之戰第238章 靠水難生(三)(三更補作業)第161章 這就是你的公平?第145章 二氣楊銛第567章 覆盤!小義,歪打正着……第316章 水生之糾結第679章 水!揚州號揚威!第678章 金!破營!第666章 土!計劃流守城第399章 三郎何必爲難三郎第38章 科舉考試的程序問題第186章 十年之內不得作詩第313章 水生之劉縣尉問案第612章 所薦非人第219章 一切有我第80章 謝正第142章 楊公子,不忙走第430章 相托與相托第182章 謝某要告!第397章 避嫌第236章 靠水難生(一)第333章 只能是謝直第226章 諾第508章 粱十六,真死了第508章 粱十六,真死了第83章 行卷去第245章 全國治安模範縣第28章 白骨亂蓬蒿第576章 從龍之氣的多角度解讀第51章 在下不服
第469章 足夠了第114章 小義,換紙第123章 真相大白第645章 投名狀第236章 靠水難生(一)第336章 願爲馬前卒第382章 案件分配第617章 賭輸了,又如何?第575章 交易,不僅僅是配方第449章 刺殺局第304章 打草驚蛇第39章 科舉也是需要資源的第569章 覆盤!偵破方向第354章 你是怎麼想的?第559章 罵楊第513章 遇襲第153章 大氣運第601章 實事求是第146章 像水一樣的男子第320章 水生之各有所求第680章 鳴冤!第117章 詩聖也犯糊塗第274章 時機已到第592章 地形,影響戰局第462章 吾往矣第536章 還有可能……第347章 你兒子第15章 柳三姨上門第436章 抵達長安第336章 願爲馬前卒第478章 楊加一門之太真第179章 朝廷取士不公第539章 連環計第375章 打滾紅塵中第88章 不對吧?第86章 他怎麼知道我跋扈的第188章 怎麼還不安排我做官?第493章 如何逼出邢縡第293章 引蛇出洞第598章 我是他哥!第574章 師門有幸,道長無奈第334章 我不管第167章 公主漲工資第467章 長安急報第164章 一轉頭一回首第5章 懲惡,即是揚善第343章 姓陳!第137章 還有這麼上藥的?第576章 從龍之氣的多角度解讀第160章 “公平”的李昂第360章 姑侄說三郎第375章 打滾紅塵中第214章 瑾姑娘是個好姑娘第634章 抽絲剝繭第340章 熱心羣衆五娘第408章 續水第651章 火!重箭!第588章 大唐律法,不足以定人生死第510章 誰在通風報信第263章 今天是個好日子第602章 我給你提個醒兒第213章 無妄之災第621章 故作鎮定第494章 一把大小,一條人命第429章 謝三郎有事相求第64章 大唐特色的審訊第525章 長樂驛中說案情第578章 詰問第385章 屏風第695章 相州之戰第238章 靠水難生(三)(三更補作業)第161章 這就是你的公平?第145章 二氣楊銛第567章 覆盤!小義,歪打正着……第316章 水生之糾結第679章 水!揚州號揚威!第678章 金!破營!第666章 土!計劃流守城第399章 三郎何必爲難三郎第38章 科舉考試的程序問題第186章 十年之內不得作詩第313章 水生之劉縣尉問案第612章 所薦非人第219章 一切有我第80章 謝正第142章 楊公子,不忙走第430章 相托與相托第182章 謝某要告!第397章 避嫌第236章 靠水難生(一)第333章 只能是謝直第226章 諾第508章 粱十六,真死了第508章 粱十六,真死了第83章 行卷去第245章 全國治安模範縣第28章 白骨亂蓬蒿第576章 從龍之氣的多角度解讀第51章 在下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