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樂中之苦

朱先生坐在凳子上喝了一口茶水,好像一個說書的一樣,神情姿態都相差無幾,就差一塊驚堂木了。

而我跟老葉也好像一些沉迷書中的聽客一樣,兩個並排坐着牀上,聽着前面的說書先生,講述着今天的故事。

朱先生回頭看看門關沒關好,開口道;“其實,早在南宋末年,元朝初年的這段時間裡,曾經就有人得到過三教法卷。”

你們也都知道,三教法卷據說是傳自魏晉南北朝時期,自有這三教法捲開始,便從來沒人能夠聚集到一起。

這人姓鄧名牧,字牧心,出生於宋度宗年間,家在浙江杭州,家境貧寒,已經是揭不開鍋的地步。

但是這個人發奮圖強,崇尚古代學者,發心要做一個大思想家,當時的他還是保持着對鬼神敬而遠之的心裡。

直到二十一歲那年,他拜鄰居清河道人師,本來鄧牧心高氣傲,孤傲的不得了,自付自己的思想,不列入任何正宗的行列,不想拜任何人爲師,尤其還是個道士。

奈何清河道人就看中了這個鄧牧,看的他天縱之才,清河道長自知已經是風燭殘年,所以心急找一個傳人,想要把自身的道門法卷傳給他,

眼前這個鄧牧就是最好的人選了,誰成想清河道長說完一些話之後,鄧牧竟然以爲這老道是瘋子,根本不相信他的話,可憐當時數一數二的清河道長竟然被人誤會了。

清河道長行走江湖一輩子了,能拿得出手的自然不單單是降魔功夫了,於是便對鄧牧道,既然你如此傲氣,定然是有些本事了,可是敢跟我賭一賭啊。

清河道長的激將法對這個心高氣傲的毛頭小子自然是萬無一失了,鄧牧自然是滿口答應下來了

結果不用說都想得到了,鄧牧比寫字,清河道長一手狂草,比他還放.蕩不羈,鄧牧比四書五經,誰想到鄧牧自負一身的嘴,而清河道長比他的道理還多,一直比的鄧牧啞口無言,只得乖乖的拜師學藝。

然而等清河道長把道門法卷原原本本的傳給鄧牧的時候,鄧牧自然對鬼神之說已經是深信不疑了。

從原本的被迫拜師到後來便是真正的心服口服了,再加上清河道長所學的淵博無比,不論那個方面都多多少少的有些涉獵。

可惜的是,沒過幾年,不出清河道長所料,清河道長壽終正寢,這一來,鄧牧完成了三年的守孝之期。

自此無親無故,加上在清河道長之處所學非少,於是便給自己起一個九鎖山人的名號,從此遊覽名山大川,開設學堂。

到了宋端宗年間,鄧牧入朝爲官,憑藉着自己的文采和百姓的認可,得到上級的賞識,既然有上級的賞識,自然便有下面的官員來送禮。

可憐鄧牧一心想爲國家,不想去理這些你來我往,假仁假義的事情,然而事與願違,再一次又一次的拒絕了好幾撥送禮的之後。

這一天,下面一個無名小官兒,又一次擡了幾大箱子珠寶來送禮,這時候的鄧牧已經難以忍受官場的爾虞我詐了。

他打算同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一樣,辭官不做,繼續做回逍遙大俠,而就在這時最後一個送禮的人來了。

那人打開箱子,

讓希望能以裡面的金銀珠寶打動鄧牧,讓其收下。上天註定,鄧牧餘光一掃,金銀珠寶倒是不那麼稀奇,發現了一個跟他手中道門法卷一樣的法卷。

這時候的鄧牧,人道合一的練氣法已經練得有些火候了,一眼便看出來,這個法卷便是師傅清河道長所講的三教法卷其中之一了。

鄧牧暗中想道,既然我爲這個腐敗昏庸,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破爛朝廷實打實的忙活了兩年了,拿他一個東西也不算什麼。

憑藉着這個心態,鄧牧拿過來佛門法卷,不聲不響的辭官,就此雲遊四海,宣講自己的思想的同時,也充當着陰陽先生的角色,幫着人家尋水破煞,驅鬼降魔。

南宋最後一個皇帝宋衛王趙昺,登位僅僅一年,忽必烈率領的元軍便已經佔領了中原大部分地區。

宋朝大軍兵敗如山倒,南宋王朝沒過多久,便就土崩瓦解,煙消雲散了,剛過而立之年的鄧牧拒不入仕新朝,與當時的民族誌士謝翱(詩人,曾隨文天祥抗元)、周密等人相來往,同時和一些道士也有比較密切的關係。元大德三年,鄧牧到餘杭大滌山中的洞霄宮隱居。

二十年後一次意外,鄧牧在洞霄宮後山洞府之中的骨頭架子身上,摸到了三教法卷之中的最後一副儒門法卷,自此三教法卷第一次聚到了一個人的手上。

鄧牧集齊了三教法捲了,但是他並沒有心急的去找寶藏,這個時候的鄧牧已經是大徹大悟,參透了世間的真諦了。

其中的思想對當時的理學,道教,佛教均持反對態度,又自號稱三教外人,此後十年著有《伯牙琴》、《洞霄圖志》

還練就了一身絕頂的內氣功夫,說是當時元朝第一高手也不爲過,縱觀整個元朝,也只有元末的張三丰能夠與之相提並論。

鄧牧十分聰明,他不想三教法卷落入宵小之手,所以在臨終之前,走遍大江南北,從新的把三教法卷分散在華夏大地。

朱先生這教書先生出身,講起書來也是有聲有色的,說的活靈活現,幾個人彷彿都要從朱先生嘴裡出來一般。

哦!!!我跟老葉聽完了這個小故事,心中也是暗暗佩服這個鄧牧,也算是個人物兒了,挺了不起的。

“第一個人說完了,前輩,你在說說第二個吧。”老葉聽出了故事癮了,馬不停蹄的就讓朱先生開始將第二個人。

朱先生笑道;“至於第二個人嘛,你們也見過的。”老葉疑惑了;“啊?我們也見過?。”朱先生點點頭。

我猛然間想到元修和尚那奇怪的內氣道;“朱前輩,莫非你說的就是那個瘋瘋癲癲的和尚,元修大師。”

朱先生點點頭道;“的確是他,你們知道他今年多大歲數了麼。”我跟老葉只知道他是輩分很好。多大年紀了還真不知道。

那元修和尚俗家名字叫做仲瀚琪,本來是京城人士,據說他生於道光元年,是個富甲一方的達官貴人家的愛子。

因爲他的生母從孃家帶來的嫁妝之中便有一副佛門法卷,但是在這法卷沒人知道其用途,是以在角落之中落滿灰塵也無人理會。

後來在仲瀚琪五歲的時候,生母病逝,父親娶了二孃,二孃對仲瀚琪能

好麼?自然是非打即罵了。

年少的仲瀚琪眼見着自己母親的遺物均被焚燬,自己有沒有能力留下一個半個的,心裡自然悲痛萬分,後來,仲瀚琪總算是在屋子的角落裡,發現了尚未燒燬的母親遺物,這便是佛門法捲了。

而這個時候,鴉片戰爭尚未開始,國內的陰陽先生一行還不是那麼在意三教法卷,就這樣仲瀚琪打開法卷,越看越驚,也管別的,自顧自的練起來一夢三力的法門來。

就這樣,仲瀚琪從五歲因爲對他生母的依賴化作對法卷的寄託,每日拼了命的練習一夢三力。

至於後來的事兒,我知道的就不是很清楚了,我只知道在一個人手上得到了儒門法卷。

朱先生卡了一卡道;‘我也不知道他從誰的手上得到的儒門法卷,只知道他不明不白的就這麼練了兩家的內氣’。

鴉片戰爭打開了國門引來了狼,大戰兩場在所難免,但是誰也沒先到泱泱大國會敗在蠻夷的手上。

一時間不知道誰放出的話來,三教法卷的秘密再一次被人推上風口浪尖兒,仲瀚琪這個時候也知道自己兩幅法卷的重要性了。

加上戰亂也不在外遊歷了,回到了京城,法卷的事兒在老百姓中自然是無一所知,但是稍微有些身份的人還是知道些風聲的。

仲瀚琪的爹自然知道了,當年原配夫人的嫁妝是如此的寶貝,就在仲瀚琪回來的那一晚,仲瀚琪的爹夥同仲瀚琪的兄弟給他在茶水裡下藥。

企圖就這麼搶到法卷,他們哪裡想得到,三教法卷練氣法合一,練出的內氣猶如靈丹妙藥一樣,不斷的滋養着周身上下。

就算仲瀚琪沒集齊三教法卷呢,但是兩教在手,內氣多多少少也有些不一樣,那一點兒藥力,沒治得住他。

仲瀚琪知道自己的老爹聯合自己兄弟要暗害自己,唉,怒從心中起,就想要了他們的性命泄憤,轉念一想他們是自己親爹親兄弟,他們不仁我焉能不義。

就此離開那個家,在沒回去,就這這時,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英法聯軍打入北京,火燒圓明園。

一身落拓的仲瀚琪坐在高處,看着圓明園火光沖天,苦笑着搖搖頭,手中拿着一本翻了一半的《濟公傳》,不時看看濟公傳,不時看看下面燒殺掠奪。

當晚仲瀚琪看了一夜,等到第二天白天,英法聯軍殘留的東西,則是被周圍的老百姓上前一掃而空。

仲瀚琪下來,眼看昔日輝煌一片的圓明園落得如此地步,腳下碰一物,低頭撿起了這個沒多少人認識,卻有很多人想要的道家法卷。

仲瀚琪也不看別的,記下道家法卷練氣法之後,輾轉來到東北黑龍家留下佛門法卷,四川成都留下道家法卷,山東淄博留下儒家法卷。

經歷了父子反目,兄弟鬩牆又親眼見了昔日圓明園落得這般下場,透過箇中緣由悟到自身,看破了世間種種皆屬虛幻,來到安徽黃山的一個小廟裡出家爲僧,法號就叫做元修,就此天下再無仲瀚琪。

因爲一生最是敬佩濟公和尚爲人,所以也學濟公和尚喝酒吃肉,破鞋垢衲衣,貌似瘋顛,舉止似癡若狂,好打不平,息人之淨,救人之命……

(本章完)

第五十二章 如此緊張第六十三章 成親前夜第十七章 阿叉摩羅第六十五章 藏邊高手第一章 無常鞭法第四十三章 六人聯手第七十章 上臺一戰第五十二章 如此緊張第二十六章 哪有好餅第五十九章 儒門傳人第十四章 罪大惡極第五十五章 元修大師第七十八章 周身經絡第六十六章 正式開始第七十五章 再起風波第二十二章 引來大敵第十八章 又見鬍子第七十七章 五郎八卦第四十七章 久別重逢第二十六章 哪有好餅第三十七章 各顯其能第二十四章 投身軍旅第四十一章 荒山鬼村第三十七章 各顯其能第五十二章 如此緊張第七十八章 周身經絡第四十三章 六人聯手第三十七章 各顯其能第五十三章 這種感覺第二十七章 所謂剿匪第五章 再見山精第九章 豐臣敗走第十三章 慈母敗兒第二十六章 哪有好餅第二章 竟得寶貝第三十三章 集市驚心第五十八章 出手相助第三十九章 魯班神書第六十二章 故人往事第十三章 慈母敗兒第二十五章 軍中折磨第二十九章 陀羅天煞第十一章 捲土重來第四十二章 深夜驚心第七十九章 女子乖張第四十七章 久別重逢第七章 鬆鋒五道第五十一章 靈靜和尚第五十五章 元修大師第六十二章 故人往事第十七章 阿叉摩羅第二十八章 算命高手第二十七章 所謂剿匪第六十五章 藏邊高手第二十七章 所謂剿匪第六章 瘋瘋癲癲第七十一章 緣何如此第二十七章 所謂剿匪第十一章 捲土重來第四十三章 六人聯手第六十一章 籌辦婚事第六十七章 湘西趕屍第五十章 貧富之別第四十五章 老葉遇險第三十八章 並蒂九蓮第四十七章 久別重逢第十二章 殘垣敗瓦第五章 再見山精第六十五章 藏邊高手第六十七章 湘西趕屍第八章 豐臣木下第五十七章 設下埋伏第四章 山精山精第二十一章 可憐可憐第七十二章 色字頭上第七十八章 周身經絡第七十八章 周身經絡第五十五章 元修大師第二十九章 陀羅天煞第三十一章 怎是他們第五十二章 如此緊張第六十六章 正式開始第二十九章 陀羅天煞第二十一章 可憐可憐第七十七章 五郎八卦第五十三章 這種感覺第二十五章 軍中折磨第七十六章 迷迷糊糊第四十四章 寶貝書信第二十六章 哪有好餅第四十四章 寶貝書信第十七章 阿叉摩羅第五十五章 元修大師第五十四章 卑鄙手段第六十章 樂中之苦第二十九章 陀羅天煞第三十五章 木匠神通
第五十二章 如此緊張第六十三章 成親前夜第十七章 阿叉摩羅第六十五章 藏邊高手第一章 無常鞭法第四十三章 六人聯手第七十章 上臺一戰第五十二章 如此緊張第二十六章 哪有好餅第五十九章 儒門傳人第十四章 罪大惡極第五十五章 元修大師第七十八章 周身經絡第六十六章 正式開始第七十五章 再起風波第二十二章 引來大敵第十八章 又見鬍子第七十七章 五郎八卦第四十七章 久別重逢第二十六章 哪有好餅第三十七章 各顯其能第二十四章 投身軍旅第四十一章 荒山鬼村第三十七章 各顯其能第五十二章 如此緊張第七十八章 周身經絡第四十三章 六人聯手第三十七章 各顯其能第五十三章 這種感覺第二十七章 所謂剿匪第五章 再見山精第九章 豐臣敗走第十三章 慈母敗兒第二十六章 哪有好餅第二章 竟得寶貝第三十三章 集市驚心第五十八章 出手相助第三十九章 魯班神書第六十二章 故人往事第十三章 慈母敗兒第二十五章 軍中折磨第二十九章 陀羅天煞第十一章 捲土重來第四十二章 深夜驚心第七十九章 女子乖張第四十七章 久別重逢第七章 鬆鋒五道第五十一章 靈靜和尚第五十五章 元修大師第六十二章 故人往事第十七章 阿叉摩羅第二十八章 算命高手第二十七章 所謂剿匪第六十五章 藏邊高手第二十七章 所謂剿匪第六章 瘋瘋癲癲第七十一章 緣何如此第二十七章 所謂剿匪第十一章 捲土重來第四十三章 六人聯手第六十一章 籌辦婚事第六十七章 湘西趕屍第五十章 貧富之別第四十五章 老葉遇險第三十八章 並蒂九蓮第四十七章 久別重逢第十二章 殘垣敗瓦第五章 再見山精第六十五章 藏邊高手第六十七章 湘西趕屍第八章 豐臣木下第五十七章 設下埋伏第四章 山精山精第二十一章 可憐可憐第七十二章 色字頭上第七十八章 周身經絡第七十八章 周身經絡第五十五章 元修大師第二十九章 陀羅天煞第三十一章 怎是他們第五十二章 如此緊張第六十六章 正式開始第二十九章 陀羅天煞第二十一章 可憐可憐第七十七章 五郎八卦第五十三章 這種感覺第二十五章 軍中折磨第七十六章 迷迷糊糊第四十四章 寶貝書信第二十六章 哪有好餅第四十四章 寶貝書信第十七章 阿叉摩羅第五十五章 元修大師第五十四章 卑鄙手段第六十章 樂中之苦第二十九章 陀羅天煞第三十五章 木匠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