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天國分裂

李富貴雖然知道曾國藩是中國近代一個很厲害的人物,但是他並不擔心此人,他總覺得這個人沒有野心,當年東南半壁都在他控制之下他都沒有稱王的意思,現在他基本上被困在湖南怎麼會反而有野心了呢?而且曾國藩也很現實,應該算是個識時務的人,這樣的人即便厲害也不會擋他的道。曾國藩也的確如李富貴所料沒有進取天下的意思,不過他對時局的分析倒是頗爲準確,一八五八年四月太平天國正式分裂,石達開移師武漢與楊秀清遙遙相對,湘軍所面對的壓力一下子又增大了,不過這個時候石達開仍需要努力穩住陣腳,所以倒沒有對湘軍有什麼大的行動。

石達開與楊秀清翻臉的導火索是天王洪秀全的歸天,這本來不算出人意料,但是幼主洪天貴福也一併去了天國就讓人有些齒冷了,連李富貴都覺得楊秀清做得太絕了,只有韋昌輝對此沒有表示出太多的驚訝,"楊賊一向刻薄歹毒、睚眥必報,這次洪逆算計於他,他咽不下這口氣也事屬平常。"

"你們這天國衆王的心胸實在是太小了一些,要說你們這些南方人氣量就是差一些。"李富貴對於楊秀清現在算是徹底失望了,他已經開始打起了扶植石達開,滅掉楊秀清的主意了。

"小人已經棄暗投明,這發逆僞王的稱號可萬萬不敢再提,否則罪臣只有以死以證清白了。"

"得了,得了,我知道你是個大忠臣,行了吧。"

"多謝大人,"與咸豐所料不同,韋昌輝回到江北後並沒有因爲自己與李富貴同領侍郎銜就不服管教起來,實際上它反而對李富貴更加恭敬了。"要說這長毛各個僞王當中,也只有馮逆氣量最大,幸好他早早就戰死了。"

看着韋昌輝李富貴算明白了叛徒都是一副什麼嘴臉,"楊秀清真的把石達開的家人都殺了?"

"是。"

"這小子是真夠狠啊,你倒說說看,你們這麼多王怎麼就鬥不過一個楊秀清呢?"

韋昌輝長嘆了一聲,"我們老家對這個問題有一個比方,就好像箍一個木桶,用的木板如果比較多的確可以裝更多的水,但是如果這些木板中有一個特別短,那桶裡反而存不住多少水。我們現在就像是一隻木桶,有的板長有的板短,而楊秀清就像一口鍋,雖然我們看起來比他大,但是裝起水來卻不如他多。"

李富貴盯着韋昌輝看了好幾秒鐘,真是沒想到這個木桶效應居然是廣西的勞動人民最先總結出來的,還真是不能小瞧古代中國人民的智慧。"你說的那塊特別短的板就是幹王殿下吧。"

韋昌輝沒有說話,只是又重重的嘆了一口氣。

"那你覺得東王和翼王哪一個能贏呢?"

"最後贏得當然是大人,現在嘛我覺得他們還不會大規模的打起來。"

"全家殺光光啊,這樣石達開都能忍?你們這些王爺肯定都練過忍術。"

"慚愧。"

“對了,陳玉成和李秀成何去何從打聽到了沒有。”現在韋昌輝雖的武裝力量雖然還小到可以忽略不計,不過他在情報部門倒是有了一定的權力,他現在分管對太平軍的情報和策反工作,策反的事情雖然做得挺有聲色,不過那些阿貓阿狗李富貴並不稀罕,倒是準確翔實的情報更有價值一些。

“李秀成跟着石達開去了,他一直是石達開的部下,陳玉成留在了南京,頗得楊秀清器重,看來很快也要擔綱大局了。”

¸тт kān ¸c ○

“石達開那邊聯繫得怎麼樣了,還沒有回話嗎?”

“石達開應該對大人還有顧慮,所以大人的方案雖然對他很有利,可是應該還在猶豫。”

“這位老兄恐怕還不知道他自己已經快成爲衆矢之的了,人的名、樹的影,他這翼王的金字招牌要是拿到北京去可是能當不少銀子的,現在他跑到武漢去自立一國,荊州四戰之地,他以爲就那麼好立足的,我給他這麼優厚的條件他居然還要考慮。”

“大人所說不錯,大人連安慶都劃到他的勢力範圍裡去,實在是太優厚了,而且您也只是要從銅陵到太平府這麼一小段的地方,這本來就是屬於南京的範疇,和他也沒什麼關係。我看石逆是害怕您進軍太平府之後一舉攻克南京,要是那樣的話他就是孤掌難鳴了。”

“所以他雖然對楊秀清恨得要死,但是卻不能真的讓他死了,真是好矛盾啊。”

“這個天下能坐看濤升雲滅而不墮入其中的除了大人還有誰呢?”

“這個協議楊秀清是肯定不能接受的,所以動武還是在所難免,幸好南京城虎踞龍盤,就算我拿下馬鞍山,也不是說我就能把南京怎麼樣了,先拿下銅陵試試吧。”李富貴沒有理會韋昌輝送上的迷魂湯,他在心裡自己計算着,現在太平軍因爲軍心不穩且自相侵扎,所以小一些的地方防禦都比較鬆弛,銅陵應該不難攻下,而且這個地方兩面被長江環抱,南方還有雙河和順安河兩條長江的支流。

在這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富貴軍的水師有了很大的進步,雖然從英國租借的那兩艘戰艦已經被英國人收了回去,但是卻從東印度公司接收了好幾艘軍艦,這樣一出一進因爲不需要再付租金和英國水手比例的下降海軍軍費反而寬裕了一些,而太平軍的水師本來就沒有完全恢復元氣,現在又經天京事變和石達開獨立,已經完全沒有力量威脅到李富貴在長江上的霸權了,如果在兩條支流上佈置下龍橫手下的陸戰隊,這個橋頭堡將會堅固無比。確定了軍事上沒有任何問題之後李富貴的腦子裡已經開始做起了招商引資的打算了,銅可是重要的工業原料,相信大家都會感興趣,只是地方會有些讓人擔心,那些外國人肯定不怕,同胞方面還需要多做點工作。

攻取銅陵並沒有費太大的事,李富貴幾乎是明着告訴太平天國的兩位巨頭他要攻打銅陵,石達開的腦子遠比楊秀清要清醒的多,他當然知道這個時候不宜和李富貴硬頂,而且李富貴跨過長江就等於斬斷了楊秀清向西的去路,到時候不管有沒有協議安慶都是他的了,所以嘴上雖然沒有答應但是要他出兵救援銅陵卻也是萬萬不能的,楊秀清雖然表面上非常強硬,但是在銅陵這個小地方和李富貴硬拼那實在是太不划算了,石達開佔據了武漢,這已經既成事實,楊秀清也沒有什麼辦法,但是雙方在江西的角逐卻非常厲害,這是一場沒有多少硝煙的戰爭,雙方都因爲要鞏固首都所以沒有多少兵力放在江西,所以小規模的衝突雖然時有發生但是主要還是通過非暴力的手段來想辦法控制更多的地盤,作爲大後方的江西將會給南京提供主要的供給,所以在楊秀清看來這裡纔是決不容有失的地方,至於銅陵,並不算是個要地,雖然李富貴的到它就可以截斷長江,但是實際上李富貴就算不拿下銅陵他也能輕而易舉的截斷長江,維今之際也只好讓這個小妖再蹦躂幾天。從心底裡說楊秀清實在不願意搞這個天京事變的,天國的元氣大傷是他所不願意看到的,但是人家殺到你頭上來了那該怎麼辦呢?既然殺了,那就要斬草除根,正是基於這種心態所以南京才鬧的如此的腥風血雨,現在面對咄咄逼人的李富貴,楊秀清真的有些束手無策。

進攻銅陵的工作交給了第二軍團和第十軍團,由於天京事變第二江北大營基本上已經感受不到來自南方的軍事壓力了,所以這兩個軍團就被抽調出來準備用來組建第二江南大營,銅陵縣城中只有兩千不到的太平軍,而他們面對的是兩個武裝到牙齒的軍團還有富貴軍近一半的海軍力量,與其說這是一次戰役還不如說是李富貴在炫耀,向太平天國的兩個巨頭說明誰纔是長江的主人。楊秀清在得到大批的富貴軍戰船開過南京的時候坐在殿中大罵石達開,這次石達開西去帶走了太平軍中大部分的水師,現在楊秀清只能眼睜睜的看着富貴軍在江面上耀武揚威。他這時也在暗下決心一定要重建水師,只要有了船羅大剛未必就不如李富貴。

又奪得了一個優良的資源基地這當然讓李富貴大大的興奮,銅陵自古就產銅,礦藏的分佈也很清晰,現在只需要架起現代化的設備把礦石從地下挖出來就行了,比鄰長江使得交通無比的便利,海船現在可以一直上行到這裡。就在李富貴準備甩開膀子大幹快上的時候,一八五八年的五月北京傳來的《愛輝條約》簽訂的消息一下子把他給打蒙了,割讓了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的大片土地,並把烏蘇里江以東的領土劃爲中俄共管,他對這件事可以說是完全的措手不及,俄國人雖然最近活躍了一些,但是並沒有什麼大動作啊,怎麼會好好的就把那麼一大片地方給割讓了呢?查了一下地圖,這塊地方可實在不小,應該就是歷史書上說的割讓六十萬平方公里土地的那一次。對此李富貴百思不得其解,朝廷對洋人的態度一向強硬,即便在自己向咸豐上奏國際形勢之前也可以說是非暴力不合作的態度,怎麼會就這樣無聲無息的割讓這麼一大塊領土呢?

李富貴立刻命令自己在北方的情報網全力蒐集關於《愛輝條約》的情報,讓李富貴後悔的是這件事在之前就收到過情報,是皇帝對弈山的一個批示,不過下面的部門對於關外的事情毫無警覺,就把這條消息給過濾掉了。現在再翻出來一看李富貴也是懊惱自己對北京太大意了,經由這些返回的情報李富貴才知道這個黑龍江將軍奕山是個什麼人,“是個名人嘛,原來就是他在珠江口擺下馬桶大陣迎擊英國侵略者的。”李富貴怒極而笑,實際上第一次鴉片戰爭中用馬桶去對付英軍的是參贊大臣楊芳,不過楊芳算是奕山的下屬,所以李富貴毫不客氣的把馬桶卻敵的功勞算到了奕山的頭上。“乖乖,乾隆五十五年庚戌年生人,這個王八怎麼這麼長命,”李富貴掐指算了一下,“都六十八歲了還憋着禍害大清朝呢,你說說這一把年紀做點什麼不好,真想名留史冊那一堆馬桶也就夠分量了。劃出去這麼大片的土地以後想往回弄你知道要費我多大勁嗎,這塊地方和阿拉斯加的那片不毛之地可不一樣,這裡有通向太平洋的出海口,俄國佬是不會輕易放棄的。”

翻過了這一頁看到下一章報告李富貴恨不得以頭撞地,朝廷會同意和俄國佬妥協的主要原因竟然是認爲俄國人能幫助與英法居中調解,李富貴恨不得把一口血噴出來,“克里米亞戰爭纔剛剛結束兩年,那幫狗熊差點被英法兩國把腸子給打出來,他們居然現在就敢跑到這裡來替英法兩國調解,還真就有人信?我幫着俄國與英法調解還差不多。”

“不行,這事不能就這麼算完,可以發動民間的力量先來一場愛國主義教育,先把國家的概念普及下去,到時候在聯合幾個督撫上書朝廷,要好好的利用一下這件事情,這麼多領土扔到水裡我起碼要聽一個響。”看了一下皇曆按農曆算居然離五月四號不遠了,真是個好日子,就讓大家踏着先輩們的腳印再一次投入反帝、反封建的大潮中去吧。

這些年李富貴在報紙、戲劇、說唱藝術上一直保持着很大的投入力度,而在幾次要用到他們的時候這些傳媒業的先驅也的確沒有讓李富貴失望,看來這一次是到了總動員的時候了。本來《愛輝條約》並不爲民間所知,清廷基本上是封鎖了這個消息,另外這個時代的大部分人並不認爲關外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更何況那極北之地,李富貴對此自有辦法,他專門弄了一批闖關東的回來現身說法,對他們來說沒有別的任務,只管誇讚東北的好處就可以了,當李富貴聽到這些人滿嘴的“俺們那旮噠”之後就別提有多親切了。這些人一散播出去果然大家對東北的印象大爲改觀,這黑龍江本來就是本朝太祖龍興之地,那裡到處都是一眼望不到邊的良田,插根筷子就能發芽,就是因爲地方太好了所以不讓漢人遷過去,還專門搞了個柳條邊給圍起來,現在居然一下子就把五六個江蘇那麼大的好地方劃給俄羅斯人了,這還得了,聽說那個地方漫山遍野的人蔘、貂皮、鹿茸角,總之就是讓大家都覺得吃了大虧。

地理知識在這場運動中得到了很大的普及,現在每個說書人手中都有一份印刷的非常粗糙的世界地圖,不過從上面還是能看出三大洋、七大洲,作爲故事的主角之一,俄羅斯的領土無疑給大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面對這樣一個龐然大物大家都或多或少的表現出了擔心。號稱日不落的大英帝國的疆域也讓老實巴交的百姓們有些看不懂,這樣龐大而零散的國土他們英國的皇上究竟是怎麼統治的呢?

經過這樣的宣講大家對於《愛輝條約》裡的割讓領土漸漸的開始不滿起來,怎麼早看不出來這樣的條約吃了好大虧呢?士子們也都被鼓動了起來,這些家裡沒有多少餘糧卻整天心存天下的傢伙們是最容易被這種民族大義所鼓舞的,李富貴趁此機會乾脆發動了一場全民大討論,黑龍江現在已經成了兩江出現頻率最高的詞。

李富貴現在天天都能收到要求他北上打擊俄羅斯的請願書,雖然讓二鬼子去打大鬼子多少有些說不通,但是現在的中國也只有李富貴看起來能夠和色目人較量一下。甚至很多士子不再顧及以往對李富貴的鄙視,決心投筆從戎。對於這些人李富貴專門成立了一個接待處給他們講解歐洲歷史和世界形勢,向他們說明李大人和那些俄國佬不管是從宗教感情還是現實利益都不是一頭的,如果看到來人比較好講話,他們還會順便解釋一下英法聯軍的來歷,幫助李富貴和他們小小的劃開一道界線。

因爲不能公開反對朝廷,所以弈山成了大家攻擊的重點,這位大爺也的確有太多弱點留給別人,他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的表現已經被編成了評書四處傳唱,最後他不但成了愚蠢的代名詞,而且也是不殺不足以平民憤的國賊。

如果這股風潮僅僅侷限在兩江李富貴當然不會滿足,實際上他的傳媒觸角已經伸向了很多其他的省份,就是太平天國的地盤也能聽到他的聲音。

起點中文網 www.cmfu.com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

第184章 清室優待第四十九章第一百五十二章第八十章第一百三十五章第一百章第42章 五八年的冬天(下)第115章 籌備水師第一百七十四章第六十一章第51章 平衡第一百三十七章第160章 安集延第七十九章第125章 新海軍第一百零一章第91章 辯論會第三十九章第190章 過年第二十四章第54章 回家第一百二十三章第140章 國際法庭電視劇本湘水悲歌第185章 新朝禮儀第212章 遠航第32章 廣東戰區(上)第63章 禁毒第四十五章第十五章第153章 橫行西北(下)第三十八章第138章 戰爭準備第一百二十一章第一百二十六章第一百五十二章第137章 輸誠第一百一十二章第一百三十八章第一百六十七章第95章 突襲第69章 攻克種子島第147章 太后與攝政王第97章 合圍(下)第48章 政變第78章 藝妓風波第105章 改革春風第96章 合圍(上)第116章 海外第一百三十章第205章 歸國第81章 計劃經濟第二十九章第五十五章第163章 陷阱第52章 戰鬥隊與宣傳隊第八十一章第10章 勝保的勝利第一百四十八章第3章 入教、彼得、聖經第72章 一瓶好酒的賄賂第41章 五八年的冬天(上)第四十章第151章 封狼居胥第160章 安集延第4章 假古董,傳教第一百五十九章第一百零八章第一百零一章第77章 和平的曙光第116章 海外第91章 辯論會第八十四章第一百章第一百四十章第157章 新的目標第99章 入城第九十八章第202章 賞櫻第九十九章第二十七章第202章 賞櫻第75章 虛晃一槍第189章 與民同樂第六十四章第四十五章第82章 京都見聞第九十八章第四十章第157章 新的目標第七十八章第一百二十二章第67章 戰爭輿論第一百二十三章第42章 五八年的冬天(下)第九十三章第167章 封疆大吏第51章 平衡第一百四十八章第一百三十七章
第184章 清室優待第四十九章第一百五十二章第八十章第一百三十五章第一百章第42章 五八年的冬天(下)第115章 籌備水師第一百七十四章第六十一章第51章 平衡第一百三十七章第160章 安集延第七十九章第125章 新海軍第一百零一章第91章 辯論會第三十九章第190章 過年第二十四章第54章 回家第一百二十三章第140章 國際法庭電視劇本湘水悲歌第185章 新朝禮儀第212章 遠航第32章 廣東戰區(上)第63章 禁毒第四十五章第十五章第153章 橫行西北(下)第三十八章第138章 戰爭準備第一百二十一章第一百二十六章第一百五十二章第137章 輸誠第一百一十二章第一百三十八章第一百六十七章第95章 突襲第69章 攻克種子島第147章 太后與攝政王第97章 合圍(下)第48章 政變第78章 藝妓風波第105章 改革春風第96章 合圍(上)第116章 海外第一百三十章第205章 歸國第81章 計劃經濟第二十九章第五十五章第163章 陷阱第52章 戰鬥隊與宣傳隊第八十一章第10章 勝保的勝利第一百四十八章第3章 入教、彼得、聖經第72章 一瓶好酒的賄賂第41章 五八年的冬天(上)第四十章第151章 封狼居胥第160章 安集延第4章 假古董,傳教第一百五十九章第一百零八章第一百零一章第77章 和平的曙光第116章 海外第91章 辯論會第八十四章第一百章第一百四十章第157章 新的目標第99章 入城第九十八章第202章 賞櫻第九十九章第二十七章第202章 賞櫻第75章 虛晃一槍第189章 與民同樂第六十四章第四十五章第82章 京都見聞第九十八章第四十章第157章 新的目標第七十八章第一百二十二章第67章 戰爭輿論第一百二十三章第42章 五八年的冬天(下)第九十三章第167章 封疆大吏第51章 平衡第一百四十八章第一百三十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