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好事連連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伊拉克和科威特兩國政府在莫斯科突然宣佈停火,伊拉克將會無條件撤出科威特境內的全部伊拉克軍隊……”

“蘇聯宣佈允許伊拉克用石油償還其欠下的大約300億美元的外債,這筆債務將轉化爲蘇聯在伊拉克石油工業上的投資……”

“在蘇聯的斡旋之下,敘利亞同意和伊拉克以及科威特修建一條連接地中海和波斯灣的輸油管道,蘇聯將負責整個項目的建設合同,這次的輸油管道項目將採用蘇聯的石油管道標準,與此同時,伊拉克將部分管道權益轉讓給科威特用於補償欠下的科威特爲外債……”

“伊拉克處決了擅自發動入侵科威特戰爭的數名高級軍官,並同意向科威特就戰爭進行賠償……”

“科威特宣佈驅逐3名沙特外交官員和4名美國外交人員……”

“布什政府外交失力,中期選舉共和黨恐失去議會多數席位!”

就在聯合國大會之後,美國爲首的多國集團向安理會提交的武裝打擊伊拉克的提案被蘇聯一票否決,隨後就出現了上述令人瞠目結合的事情,伊拉克和科威特在蘇聯的主導下在莫斯科宣佈停火,伊拉克無條件撤軍科威特恢復領土主權,兩國重歸於好。而與此同時,蘇聯則獲得了修建從科威特通向敘利亞拉塔基亞港的石油運輸管道的獨家建築權。蘇聯在這一次的科威特危機之中成爲了最大的贏家。

布什政府的外交失利,讓他的支持率開始狂降,而此時此刻,布什政府馬上就要迎來美國的中期選舉了。由於布什政府在出兵問題上一意孤行,這讓很多美國人感到大失所望。

戈爾巴喬夫對於謝廖沙在中東取得的壓倒性勝利感到非常的振奮,這是繼東歐社會主義陣營發生崩潰性劇變之後蘇聯在外交上取得的重大勝利,而謝廖沙在這次事件中以經濟手段作爲解決問題的契機,不但讓伊拉克和科威特兩國化干戈爲玉帛,更讓蘇聯在中東地區的兩大盟友敘利亞和伊拉克恢復了關係。而蘇聯更是把伊拉克的負債變成了蘇聯在中東優質的石油資產。

不過謝廖沙還是有一些遺憾的,那就是沙特沒有接受蘇聯的條件,不過這卻帶來了一個更好的情況。原本忠心追隨沙特的科威特開始和沙特產生了隔閡,導向了蘇聯的懷抱。這也讓沙特在阿拉伯國家的地位開始出現了動搖。這對蘇聯來說絕對是一個好現象。

氣急敗壞的布什總統取消了和謝廖沙之間的會面,謝廖沙自然也不想在美國多做停留,他搭乘飛機飛回莫斯科。向政治局彙報在聯合國的工作。謝廖沙的成績大家都看在眼裡,就算是那些不服氣的人自認也不可能比謝廖沙做得更好了。謝廖沙在外交方面的天賦在這次的科威特問題上表現的太突出了,謝瓦爾德納澤提議謝廖沙全權負責接下來的兩德合併4+2談判工作。因爲謝廖沙在聯合國大會上的表現,讓人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蘇聯,不再是過去那套大國沙文主義的嘴臉,反而用更加靈活,互利共贏的心態去處理國際問題。這讓很多國家對蘇聯的看法開始出現了轉變。

謝廖沙回到了莫斯科之後沒多久,好消息接二連三的傳來。耶利欽毫無爭議的高票當選了俄羅斯共和國最高蘇維埃主席,而戈爾巴喬夫也成功當選了改革之後的第一任蘇聯總統。此外,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宣佈加入東歐統一市場接受東歐中央銀行的託管。而阿爾巴尼亞和南斯拉夫則成爲了東歐中央銀行的正是觀察國。對於阿爾巴尼亞,謝廖沙是樂於接納的,不過對於南斯拉夫,謝廖沙則持保留意見,因爲南斯拉夫政局不穩,和蘇聯一樣面臨着四分五裂的危機。這種情況下,如果接納南斯拉夫進入東歐中央銀行的統一市場計劃,無異於引火燒身。

不過也不是所有消息都是好的,在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三國。蘇聯共產黨在當地的最高選舉之中都以慘敗收場,喪失了執政權。而獲勝的都是主張獨立的當地民主綱領黨派。因爲蘇共在選舉之前就已經更改了自己的黨綱,不在將蘇共的意識形態強加於整個國家,所以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三國的獨立已經是不可避免。除此之外,格魯吉亞共產黨在選舉當中險勝,而摩爾達維亞等地區的選舉中共產黨在當地最高蘇維埃當中的席位也並不佔優勢。

謝廖沙在這些加盟共和國當中沒有投入任何的資金改善當地的經濟,所以在哪些地區蘇共失去政權是謝廖沙意料之中的事情。不過現在謝廖沙對此並不着急。因爲這些國家脫離了蘇聯之後,會和東歐國家面臨着同樣的困境,既失去了來自蘇聯的支持,又得不到美國和西方國家的接納。未來擺在他們面前的唯一的道路就是東歐統一市場,蘇聯丟掉的這些國家反而會被高爾基集團用經濟手段加以控制,解體不解體其實只是一個名以上的問題,自從蘇共放棄了唯一執政黨的身份,蘇聯就已經在法律上爲加盟國創造了一條合法的退出機制。謝廖沙現在唯一的要求就是蘇共在俄羅斯和烏克蘭不要分裂,不要喪失執政權。

謝廖沙現在是耶利欽在政治上最大的盟友,只要謝廖沙不反對戈爾巴喬夫,耶利欽自然也不會反對。至於雅科夫列夫一手培養出來的民主綱領派,謝廖沙決定找個機會把它們徹底的從蘇共清理出去。

在東歐中央銀行拿下了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之後,謝廖沙有了一個新的計劃,就是將蘇聯豐富的資源和東歐地區的經濟結合起來。建立能源和經濟共同體。這個設想對東歐和蘇聯都非常的有利,蘇聯可以獲得穩定的能源消費市場,而東歐可以獲得廉價的能源,從而降低他們的企業競爭成本,東歐地區現在享有美國和歐洲的貿易優惠條件,這個條件是蘇聯所沒有的,但是蘇聯可以通過東歐的工業,間接的獲得這些優惠。

第七十一章 律賊與素卡第二百四十八章 克格勃的臥底第二百一十五章 非暴力不合作第四十九章 威脅和恐懼第一百一十七章 項目開工第二百一十章 廉價航空策略第二百五十一章 外債和經濟轉型一攬子解決方案第二章 密謀第三十三章 演戲第二百零九章 當街火拼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而不能倒第一百八十三章 《共青團真理報》的二次改革第五十四章 文字獄第一百零九章 彼得森的人脈第一百七十六章 跑關係第一百一十三章 忙碌等青工部第八十三章 賴赫·瓦文薩第一百八十五章 孟山都式的推銷第三十二章 刻意結交第五十四章 波格丹諾夫的對策第四十五章 紋身第五十一章 地中海航運第六十八章 街頭槍戰第三章 克格勃大裁員第二十六章 歷史的必然第九十八章 花落誰家第一百三十四章 應對第二百二十六章 霍多爾科夫斯基第一百二十六章 七小時核戰爭第四章 一支菸第十七章 反突襲第四十八章 魚局長第二章 血濺格羅茲尼第十九章 晉升第二百四十六章 官員投效第九十七章 池塘睡蓮第四章 跑路第二百一十章 支付酬金第十二章 首相的丈夫第十五章 伏爾加“幽靈”第二十八章 生活的樂趣第三十六章 錄像帶第一百零八章 訴訟拖延戰術第九十章 背後的秘密第二十三章 哥倫比亞銀行第一百九十九章 與反對派的會面第二百五十三章 電力雙雄第三十九章 再生枝節第一百八十二章 鵝掌櫃第二百五十六章 蘇共二十八大第一百五十四章 失誤第一百二十七章 矛盾升級第二百七十七章 近在咫尺的真相第十五章 新的訂單第二百八十二章 坦白第五十一章 走入視線的女人第二百五十九章 《布達佩斯協議》第一百三十二章 露出馬腳第二十四章 送禮第二百零九章 進軍航空業第九十章 摩加迪沙暴亂 二第四章 克格勃的尊嚴第一百三十章 列別德歸來第四十三章 迫降第二百零五章 新婚禮物第一百六十二章 耶利欽的收穫第三十五章 宴請第一百零九章 潛在的競爭對手第三章 衝突第二十七章 皇宮第六十五章 戰後第一百六十二章 耶利欽的收穫第二百三十七章 農業部糧食生產局局長第六十八章 饑荒真相第六章 高爾基市第四十五章 紋身第四十八章 魚局長第四十八章 問東問西第五十四章 謝廖沙的難題第五十二章 新的領袖第一百一十九章 危機感第一百六十九章 謝瓦爾德納澤的不滿第六十七章 天賜良機第二百九十三章 到莫斯科去第七十七章 女船王第五十五章 第二次委託第八章 英國國家煤炭局第二百八十二章 坦白第四十三章 歪打正着的鮑里斯第一百五十四章 指點迷經第五十七章 最後的準備第二百八十九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26章 豁然開朗第一百七十八章 波斯灣海戰 一第二百九十章 不平靜的莫斯科第七十二章 未來理想第六十一章 糖衣炮彈第十三章 置之死地第七十九章 推波助瀾第七十八章 最高蘇維埃代表大會
第七十一章 律賊與素卡第二百四十八章 克格勃的臥底第二百一十五章 非暴力不合作第四十九章 威脅和恐懼第一百一十七章 項目開工第二百一十章 廉價航空策略第二百五十一章 外債和經濟轉型一攬子解決方案第二章 密謀第三十三章 演戲第二百零九章 當街火拼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而不能倒第一百八十三章 《共青團真理報》的二次改革第五十四章 文字獄第一百零九章 彼得森的人脈第一百七十六章 跑關係第一百一十三章 忙碌等青工部第八十三章 賴赫·瓦文薩第一百八十五章 孟山都式的推銷第三十二章 刻意結交第五十四章 波格丹諾夫的對策第四十五章 紋身第五十一章 地中海航運第六十八章 街頭槍戰第三章 克格勃大裁員第二十六章 歷史的必然第九十八章 花落誰家第一百三十四章 應對第二百二十六章 霍多爾科夫斯基第一百二十六章 七小時核戰爭第四章 一支菸第十七章 反突襲第四十八章 魚局長第二章 血濺格羅茲尼第十九章 晉升第二百四十六章 官員投效第九十七章 池塘睡蓮第四章 跑路第二百一十章 支付酬金第十二章 首相的丈夫第十五章 伏爾加“幽靈”第二十八章 生活的樂趣第三十六章 錄像帶第一百零八章 訴訟拖延戰術第九十章 背後的秘密第二十三章 哥倫比亞銀行第一百九十九章 與反對派的會面第二百五十三章 電力雙雄第三十九章 再生枝節第一百八十二章 鵝掌櫃第二百五十六章 蘇共二十八大第一百五十四章 失誤第一百二十七章 矛盾升級第二百七十七章 近在咫尺的真相第十五章 新的訂單第二百八十二章 坦白第五十一章 走入視線的女人第二百五十九章 《布達佩斯協議》第一百三十二章 露出馬腳第二十四章 送禮第二百零九章 進軍航空業第九十章 摩加迪沙暴亂 二第四章 克格勃的尊嚴第一百三十章 列別德歸來第四十三章 迫降第二百零五章 新婚禮物第一百六十二章 耶利欽的收穫第三十五章 宴請第一百零九章 潛在的競爭對手第三章 衝突第二十七章 皇宮第六十五章 戰後第一百六十二章 耶利欽的收穫第二百三十七章 農業部糧食生產局局長第六十八章 饑荒真相第六章 高爾基市第四十五章 紋身第四十八章 魚局長第四十八章 問東問西第五十四章 謝廖沙的難題第五十二章 新的領袖第一百一十九章 危機感第一百六十九章 謝瓦爾德納澤的不滿第六十七章 天賜良機第二百九十三章 到莫斯科去第七十七章 女船王第五十五章 第二次委託第八章 英國國家煤炭局第二百八十二章 坦白第四十三章 歪打正着的鮑里斯第一百五十四章 指點迷經第五十七章 最後的準備第二百八十九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26章 豁然開朗第一百七十八章 波斯灣海戰 一第二百九十章 不平靜的莫斯科第七十二章 未來理想第六十一章 糖衣炮彈第十三章 置之死地第七十九章 推波助瀾第七十八章 最高蘇維埃代表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