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廣場協議來了

由於《廣場協議》在簽署之後會給國際外匯市場造成劇烈的影響,爲了防止這種影響提前發酵,打亂大藏省的經濟部署。所以竹下大臣直到出發之前都沒有公開自己到美國訪問的計劃。大藏省對外聲稱竹下大臣和日本銀行的總裁將會參加在羽田機場附近組織的一次高爾夫球慈善比賽。兩人出發的時候,有媒體拍到他們的確是一身運動的裝扮。

竹下大臣和真田總裁在球場上揮舞了幾桿之後,就藉口離開了球場。媒體雖然也拍到了他們離開的身影,但是卻並沒有跟上去。離開了球場之後竹下大臣和真田總裁立刻乘車趕往了機場,他們的行李和衣服都已經送上了飛機。根本就沒有人發現他們悄無聲息的離開了日本。

經過了將近十幾個小時的飛行之後,飛機終於抵達了紐約的一處空軍基地。在層層保密之下,竹下大臣和隨從們秘密的離開了機場。在隨後的幾個小時裡,英、法、德以及美國的財長也悄無聲息的住進了紐約廣場飯店。

廣場飯店的最高層裡現在住進了全世界最有錢的幾個國家的財長,他們正在裡面談論着一想改變世界的計劃。來自華盛頓特勤局的特工們接手了廣場飯店頂樓的所有工作,任何人包括飯店的工作人員都被禁止進入。也就在這個時候,遠在倫敦的納斯佳按照謝廖沙的最新命令,將最近一筆錢全部購買了日元和美元的外匯期貨。

謝廖沙和他的同伴們度過了這輩子最漫長的兩天時間,大家每天通過電話向尤里打探着最新的消息,不過這並沒有什麼幫助。直到兩天之後,事情終於有了最終的結果。

1985年9月22號,美國,日本,聯邦德國,英國,以及法國的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在廣場飯店一起召開記者發佈會,對外宣佈五國政府決定聯合干預外匯市場,誘導美元對主要貨幣的匯率有秩序的貶值。發佈會還未結束,甚至在場的記者們還沒有寫完財經簡訊,距離廣場飯店不遠的華爾街已經沸騰了。幾乎所有的幾種機構都開始瘋狂的在市場上拋售美元,買進日元和馬克。而那些場外的外匯投資者此時卻只能看着這筆財富乾瞪眼,因爲此時剛好是週末,所有的外匯委託交易公司都處於休息階段,只有跨國經營的大型銀行纔有能力享用這筆財富。於是在這兩天裡,所有人都把目光聚集在了日本市場上,因爲協議簽署之後,最先接受挑戰的就是日本的外匯市場了。

9月23號星期一,位於東半球的國家的外匯市場陸續的迎來了開市。日本首先迎來了第一輪的挑戰。

早上九點鐘一開盤,日元兌美元立刻就站上了年內的最高點。往日裡平靜似水的外匯市場就像被扔進了一顆炸彈,掀起了驚濤駭浪。在開盤之後,日元猶如火箭般的開始急劇的躥升。爲了防止貨幣的暴漲暴跌,東京銀行和日本銀行一直在嚴格的監視着日元的波動情況。

日元升值對日本來說是一筆賠本的買賣嗎?從現在看來絕對不是,因爲日元升值雖然推高了日本製造業的生產成本,但是卻有利於日本國內的金融機構對海外進行投資。

雖然日本的經濟地位很高,可是日元在全世界的主要貨幣當中的市場是最小的,甚至還比不上意大利里拉在國際結算中的作用大。大藏省和日本銀行的專家們都認爲日元的升值將會擴大其在國際結算領域的應用,這就意味着缺少資源的日本可以用日元去世界上的一些地方購買更多的原材料和資源,從而間接的降低日本的製造業的生產成本。

以上兩點就是大藏省極力想要簽署《廣場協議》的本質原因,基於這種理論,大藏省對於簽署協議之後的預期極爲樂觀,更有一些大藏省持極端立場的官僚認爲在《廣場協議》之後要不了多久,日本就可以買下整個美國。在這股風潮的影響下,那些反對《廣場協議》的聲音統統都被掩蓋了,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看到日本市場的表現之後,謝廖沙的一顆心總算是放進了肚子裡。外匯市場上的平穩並不意味着謝廖沙只能被動的靠着外匯市場來掙錢。等到晚間的時候,隨着倫敦市場的開市,納斯佳手裡投資的那些外匯期貨讓謝廖沙單日淨賺將近上千億美元。

當初出於風險的考慮,謝廖沙採用的是最穩妥的方式,通過哥倫比亞銀行等金融渠道直接和東京銀行進行貨幣兌換。而在英國的外匯期貨市場上只有總資金量大概十分之一的投入。謝廖沙知道這在很大程度山都是因爲投資者情緒化的影響。於是他果斷的指揮納斯佳快速的了結手上的期貨合約,收穫了第一筆財富。

這筆錢大概在一千五百億美元左右,謝廖沙打算抽調一千億美元留在空空如也的外貿銀行賬戶上,用來對付利加喬夫這條瘋狗,其餘的則通過哥倫比亞銀行繼續送到去日本坐等升值。

除此之外,還有一件事情需要謝廖沙親自料理的,那就是蓋達爾的問題。就在大約一個月之前,蓋達爾突然闖進了謝廖沙的辦公室。直截了當的對謝廖沙說利加喬夫想利用他來刺探外貿銀行的底細,讓謝廖沙注意。謝廖沙當時甚至以爲蓋達爾是不是想升官,想的發瘋了。直到蓋達爾將事情原原本本的高速了謝廖沙,謝廖沙才半信半疑的接受了蓋達爾的說法。

當天謝廖沙先讓蓋達爾回去等待他的答覆,並沒有熱情的接受這個主動投靠的經濟學家。不過謝廖沙還是多了個心眼,讓克格勃的朋友調查了一下蓋達爾提到的事情。很快,蓋達爾所說的一切都得到了證實。

謝廖沙將蓋達爾請了過來,直接了當的詢問他爲什麼不接受利加喬夫的條件?蓋達爾給出了一個讓謝廖沙怎麼也想不到的答案,他說他寧可用《消息報》副總編輯的職位去換取青年科技文化中心的主任的職位。

第一百三十九章 紅場的不速之客第二百二十章 嚴刑拷打第九章 向老李家學習第一百五十六章 薩斯喀徹溫小麥聯營集團第五十五章 殺手考驗第六十七章 插手外貿銀行的計劃第二百零九章 當街火拼第八十一章 契爾年科的告別第二百七十七章 近在咫尺的真相第二十三章 小禮物第一百五十九章 新的轉機第二百三十七章 農業部糧食生產局局長第四十三章 移民局第四十四章 黑道追殺令第七十三章 再見,高爾基第七十章 關塔那摩事件聽證會第一百四十五章 GATT裁決第七十四章 ZZ局第一百五十七章 大贏家第二百四十八章 瓜分波蘭第一百七十六章 圍剿西方石油公司第一百六十六章 露出馬腳第二十四章 小妻子第一百零九章 彼得森的人脈第一百六十五章 通訊技術展望第二百一十二章 蘇聯國債第二百零六章 童子軍第二十九章 尼古拉第六十九章 亡命追車第六十章 下午茶第一百九十八章 謝瓦爾德納澤問政第九十四章 “自殺”第二百六十章 收購麥道航空公司第一百三十章 列別德歸來第六十四章 美人計 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收購接觸第九十九章 銥衛星公司 IRIDIUM第二百二十一章 第比利斯火車站爆炸案第七十章 曉洛科夫之死第二百六十六章 出訪沙特第二百零七章 製毒工廠第四十九章 芝加哥學派第一百八十四章 《共青團真理報》改制第二十三章 拉莫德羅監獄之戰 三第九十六章 能幹的尤利婭第一百零六章 生意上的新問題第七十一章 案情分析第六十八章 饑荒真相第二百二十章 嚴刑拷打第一百八十一章 電解鋁第二十三章 小禮物第二十二章 鋼鐵巨獸第二百九十二章 格拉喬夫的選擇第五十章 圈套第二百一十二章 足彩第二百一十一章 各顯神通第五十六章 計劃和後手第一百八十一章 薩莫特洛爾油田到手第一百四十二章 古拉格的規矩第一百六十五章 通訊技術展望第七章 銀行家們第三十七章 內外勾結第二百二十七章 渾水公司第六十五章 戰後第一百八十八章 謝廖沙的調查組第九十七章 池塘睡蓮第十六章 天然氣談判第二十一章 名聲在外第一百七十九章 波斯灣海戰 二第二百零二章 海上行第九章 瓦連京的第一筆業務第六十章 丘爾巴諾夫的差事第二百八十九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九十二章 摩加迪沙暴亂 四第三十九章 處決第一百五十三章 鬥士第五十章 再相見第二十七章 生活的苦難第二百四十八章 克格勃的臥底第三十三章 船中密談第九十五章 競選州長第三十七章 毀屍滅跡第八十一章 新聞交鋒第十三章 米哈依爾第十七章 對峙的雙方第一百九十七章 步步緊逼第三十二章 勸說第一百六十五章 通訊技術展望第一章 線人第二百三十九章 內閣總辭第一百七十二章 蘇聯從阿富汗撤軍第九十一章 向蘇斯洛夫求助第二百七十七章 近在咫尺的真相第七十一章 案情分析第一百二十六章 無情的魯比克第一百七十九章 波斯灣海戰 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黑色星期一第六章 北上第四十六章 浮出水面的律賊第一百六十八章 蘇聯護照
第一百三十九章 紅場的不速之客第二百二十章 嚴刑拷打第九章 向老李家學習第一百五十六章 薩斯喀徹溫小麥聯營集團第五十五章 殺手考驗第六十七章 插手外貿銀行的計劃第二百零九章 當街火拼第八十一章 契爾年科的告別第二百七十七章 近在咫尺的真相第二十三章 小禮物第一百五十九章 新的轉機第二百三十七章 農業部糧食生產局局長第四十三章 移民局第四十四章 黑道追殺令第七十三章 再見,高爾基第七十章 關塔那摩事件聽證會第一百四十五章 GATT裁決第七十四章 ZZ局第一百五十七章 大贏家第二百四十八章 瓜分波蘭第一百七十六章 圍剿西方石油公司第一百六十六章 露出馬腳第二十四章 小妻子第一百零九章 彼得森的人脈第一百六十五章 通訊技術展望第二百一十二章 蘇聯國債第二百零六章 童子軍第二十九章 尼古拉第六十九章 亡命追車第六十章 下午茶第一百九十八章 謝瓦爾德納澤問政第九十四章 “自殺”第二百六十章 收購麥道航空公司第一百三十章 列別德歸來第六十四章 美人計 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收購接觸第九十九章 銥衛星公司 IRIDIUM第二百二十一章 第比利斯火車站爆炸案第七十章 曉洛科夫之死第二百六十六章 出訪沙特第二百零七章 製毒工廠第四十九章 芝加哥學派第一百八十四章 《共青團真理報》改制第二十三章 拉莫德羅監獄之戰 三第九十六章 能幹的尤利婭第一百零六章 生意上的新問題第七十一章 案情分析第六十八章 饑荒真相第二百二十章 嚴刑拷打第一百八十一章 電解鋁第二十三章 小禮物第二十二章 鋼鐵巨獸第二百九十二章 格拉喬夫的選擇第五十章 圈套第二百一十二章 足彩第二百一十一章 各顯神通第五十六章 計劃和後手第一百八十一章 薩莫特洛爾油田到手第一百四十二章 古拉格的規矩第一百六十五章 通訊技術展望第七章 銀行家們第三十七章 內外勾結第二百二十七章 渾水公司第六十五章 戰後第一百八十八章 謝廖沙的調查組第九十七章 池塘睡蓮第十六章 天然氣談判第二十一章 名聲在外第一百七十九章 波斯灣海戰 二第二百零二章 海上行第九章 瓦連京的第一筆業務第六十章 丘爾巴諾夫的差事第二百八十九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九十二章 摩加迪沙暴亂 四第三十九章 處決第一百五十三章 鬥士第五十章 再相見第二十七章 生活的苦難第二百四十八章 克格勃的臥底第三十三章 船中密談第九十五章 競選州長第三十七章 毀屍滅跡第八十一章 新聞交鋒第十三章 米哈依爾第十七章 對峙的雙方第一百九十七章 步步緊逼第三十二章 勸說第一百六十五章 通訊技術展望第一章 線人第二百三十九章 內閣總辭第一百七十二章 蘇聯從阿富汗撤軍第九十一章 向蘇斯洛夫求助第二百七十七章 近在咫尺的真相第七十一章 案情分析第一百二十六章 無情的魯比克第一百七十九章 波斯灣海戰 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黑色星期一第六章 北上第四十六章 浮出水面的律賊第一百六十八章 蘇聯護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