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9章 西出徵有戎 東進伐贏徐

公元前668年,正月,寒,大雪!開春喻事,以示今年又是多事之秋也!暨雨水時節,公子姬友使陳還魯,隨即開啓今歲紛爭序幕。

話說公子姬友如陳爲何?乃爲回聘陳室,繼陳魯之好也,且在陳偶遇曹大夫曹羈,兩人一如故,閒敘間知其遁陳避禍原委,乃出言慰道:“大夫考禍福之原,察盛衰之始,防事之未萌,避難於無形,實爲上智。禍降於曹,避而不及,非君之過。幸君可以識其兆,繼而可以全身而退也!”

大夫曹羈恨言道:“然公子赤竊居曹廷,老傅終是心有不甘也!”

公子姬友旋又復言道:“餘以爲,廓然懷天下之志,而宜韜之晦,牙堅而先失,舌柔而後存,將柔克剛,以弱勝強,大夫終得復曹之志也!”

大夫曹羈仍舊不忿道:“我曾三諫勸君止兵,盟齊連魯合力抗戎,奈何君上不爲所動,哪怕從我半句之言,亦不致有今日之禍!”

公子姬友續言勸道:“君臣各安其位,上下各守其分。居安思危,臨淵止步,大夫業已盡義,餘之不聞,罪不在大夫也!”

大夫曹羈繼又愧言道:“昔日,吾若堅守陶丘以死明志,或可使君回心轉意,進而守成逐敵,今日夷曹尚存亦未可知!”

公子姬友辯言道:“以賢臣而事昏主,危矣。故明主則諫,昏君則去。事不可爲而身退,乃爲明哲保身之道,大夫之行無過也!”

聞得此言,大夫曹羈諄諄笑道:“公子之才足堪國士,魯公之幸也!”

公子姬友禮言回道:“小子不才,敢向大夫請教一二!”

大夫曹羈不語,謹待其問。

公子姬友隨即問道:“吾兄姬慶與君夫人哀姜瞞君藏私,或將爲難魯室,吾當如何?”

大夫曹羈隨之建言道:“人心有所叵測,知人秘者,危矣,故知微者宜善藏之!若無實證,公子謹當暗中觀察,不可示之以人!

公子姬友續言問道:“若其疑我,則當如何?”

大夫曹羈繼言回道:“似此,則當示之以無,而去其疑,不矜才,不伐功,不忘本,爲人以謙,爲政以和,兼守其常,公子籍得無咎也!”

公子姬友惶然道:“若因此,吾兄姬慶與君姬同生隙,招致流言蜚語,又當如何?”

大夫曹羈隨言誡道:“有隙則明示之,令之流言不得入,適時重用之,令其無能作難矣!”

公子姬友轉而問道:“另有一則,若我居之正位,可否誡之吾兄姬慶,令之無能做亂?”

大夫曹羈諫阻道:“夫利器者,人所欲取,故身懷利器者危,朝廷職爵祿位,皆利器也,適取,不可妄取!”

公子姬慶禮言道:“在下明瞭!眼見亂之將起而無能爲,及後亦不知如何面對吾君吾兄矣!”

大夫曹羈笑而慰道:“不折大節,不棄小惠,進退有據,循天理而存人情,執此全身之術,可保公子行走魯廷遊刃有餘也!”

公子姬友拱手謙言道:“謝大夫,但真就無法制止謀亂之心耶?”

大夫曹羈乃奉言道:“必欲圖之,或可試之以人情感化,施時勿以小惠,當以大德,還勸公子勿得圖之眼下,而當放眼遠謀也!”

公子姬友頓首道:“只恐事發之日,君上責我知情不報,進而問罪於我!”

大夫曹羈進言慰道:“恃於人者,不如自恃,自恃者壽,自足者福,順天應人,但求問心無愧,想必魯君不會怨艾公子也!”

公子姬友嘆言道:“但願我君是爲明主,若非吾將唯有一死也!”

大夫曹羈旋即直言道:“若果真如此,吾謹贈君一言,自愛者重,危房不可近,危邦不可入,明珠必待識者,寶劍只酬壯士,公子當另擇明君事之!”

公子姬友拱手致謝,進而問道:“敢問大夫今後有何打算?”

大夫曹羈籍言回道:“光復曹室,義不容辭,吾將前往請見陳公陳杵臼,請出兵伐戎,驅逐僞君曹!”

公子姬友隨之誠言道:“也好!曹魯世家,在下還朝亦將勸說吾君出兵伐戎,以助大夫一臂之力!”

待之音落,兩人隨之躬身互敬,更約定曹室光復之日,陶丘城頭煮酒論天下!

別後,公子姬友自回魯地,大夫曹羈則直入侯府請見陳公陳杵臼。

及聞曹臣來訪,陳公陳杵臼本欲置身事外,不與待見,爲之侍臣諫告,曹魯交好,不見適反,方纔違心下令召見。

入而見禮,陳公陳杵臼謂其直言問道:“曹卿來陳,所爲何事也?”

急而發問,是爲祛事之意,若是直言借兵,其定不允,大夫曹羈由是婉轉道:“人言陳公睿智,外臣有一事不明,敢請賜教!”

轉而言他,必有所謀,然又不好駁其面,陳公陳杵臼只好應言道:“不知何事困擾曹卿,試與夫子討論一番!”

大夫曹羈接言敘道:“兵非道德仁義者,雖伯有天下,而君子不取也!曹軍姬夷持賢恃德,奈何有戎氏籍與賊子姬赤舉兵犯曹耶?”

陳公陳杵臼濟言慰道:“凡興兵征伐,皆爲不得已也。國亂招兵,民暴亦招兵,非由人力可控也!”

大夫曹羈聞言辯道:“適聞陳公所言,外臣不敢苟同,兵由人起,人亦可控兵,其可以兵亂我,我亦可以兵平亂!”

陳公陳杵臼無意與其辯駁,遂隨言道:“寡人認識淺薄,卿言可行,便就依言而行!”

大夫曹羈旋即直言道:“祈請陳公出師助我!”

陳公陳杵臼當即執言推脫道:“兵者,原亂之興也,豈可輕易使得!”

早以料其不會輕易出兵相助,大夫曹羈由是續言道:“炎帝爲火災,故黃帝擒之。共工爲水害,故顓頊誅之。夫兵者,是爲禁暴除亂也!君若不爲,是爲失德,失德者,籍將斷交錯盟!外臣斗膽直言,陳公當知曹魯之好也,今日瞥曹不顧,他日失魯祛齊,陳室孤立無援,試問公將如何應對這亂世紛爭!”

聞言將失齊魯之盟,陳公陳杵臼乃爲其謀道:“兵者,兇也,不宜輕興!或可教之以道,導之以德,若其不聽,則臨之以威武。臨之威武還不從,則制之以兵革,其時請師寡人,寡人決不推脫!”

大夫曹羈更言諫道:“殺無罪之民,而養無義之君,害莫大焉;殫天下之財,而澹一人之慾,禍莫深焉。此謂陳公所願耶?有如夏桀、殷紂者,害民之始而立被其患,不至於酷刑苛政現世;行一不義而身死國亡,不至於侵奪爲暴!有小過而莫之討也,故至於攘天下,害百姓,肆一人之邪,而長海內之禍,此大倫之所不取也!今乘萬民之力,而反爲殘賊,是爲虎傅翼,易爲弗除!所爲請君出師伐戎,以禁暴討亂也!”

陳公陳杵臼患道:“曹與有戎會師一處,二者狼狽爲奸,陳將獨力抗爭二師,恐不能勝也!”

大夫曹羈嗤言道:“自古明君賢將,謀之於未戰之先者,豈專謀敵求勝哉?亦冀保民而康國耳!”

陳公陳杵臼不忿道:“曹卿何意?”

大夫曹羈釋道:“公今舉義兵伐戎復曹,陳德傳揚四海,必得諸侯相濟,何言謂陳一家抗戎耶?濟陳君仁德之名,必使諸侯爭相與陳成盟,而公仰諸侯之力御楚抗夷,可保社稷無憂矣!”

陳公陳杵臼反問道:“如是說,寡人非出兵不可也?”

大夫曹羈復言道:“知害之害者,知利之利。知危之危者,知安之安。知亡之亡者,知存之存!”

陳公陳杵臼隨即應言道:“也罷!寡人便借汝兩萬精兵,事成之日亟當盡數返還,着上卿陳柯參軍,隨軍出征!”

大夫曹羈大喜,當即叩首拜謝,進而領受兵符入營點兵,數日後,踏復曹征程。

再說公子姬友,還都曲阜,隨即執書面君,表述使陳概況,簡言道:“陳魯繼成盟好,更許下連杞盟魯,締成姻親之好,不日聘使將至!”

魯公姬同悅言道:“如此甚好,記大功,汝有何求?”

公子姬友進而直言道:“不敢祈君賜賞,但聞戎覆曹室,禍及中原,危魯社稷,臣請以伐戎!”

魯公姬同當即回道:“水患未除,不宜出兵!”

公子姬友隨言諫道:“君子謀國,小人謀身。謀國者,先憂天下;謀己者,先利自身。蓋智者所圖者遠,所謀者深。惟其深遠,方能順天應人!君上智德之主,不言自喻,當無需臣弟贅言也!”

魯公姬同自慚道:“魯曹交好,今其逢亂,寡人着實不可袖手旁觀,今便出師三萬,陳兵曹地邊,望其知難而退也!”

公子姬友聞言不慍道:“聖王之舉事,考之於蓍龜,不如諦之於謀慮;炫之以武,不如伐之以義,請君伐戎!”

魯公姬同亦不悅道:“執意伐戎,何以知勝負?”

公子姬友回道:“察而後謀,謀而後動,深思遠慮,計無不中。故爲其諍,不如爲其謀;爲其死,不如助其生。羽翼既豐,何慮不翱翔千里!”

魯公姬同執拗不過,遂應言道:“即如是,寡人便授汝三萬大軍伐戎,如若不得勝,便不要回見寡人矣!”

公子姬友躬身拜謝,隨即出而點兵出征。

時隔半月,陳魯兩軍會師陶丘城郊,曹公姬赤隨即斥命全軍上城駐守。

安營紮寨畢,公子姬友即亦與大夫曹羈聚帳篷商討破敵之策,言道:“陳魯聯軍共計五萬餘,曹軍三萬稍顯勢弱,然其糾集有戎氏兩萬精兵,擁軍亦達五萬之多,兩軍勢均力敵,力戰恐難取勝,大夫可有破敵之策也!”

大夫曹羈頷首回日:“其今據城而守,盡得地利之便,我若力戰強取陶丘,則非難勝矣,籍爲不得勝也!”

公子姬友急而問道:“如之奈何?”

大夫曹羈隨之續言道:“據探報,曹戎大軍分兩部駐守陶丘,曹子姬赤自領曹軍三萬緊守北門;戎君風熹則領戎軍兩萬緊守南門;若見東門遇險,則兩軍合而御之,西門留作退路!如此佈陣,即可降低兵力分散之害,又可兼顧四方無懈可擊,進可攻,退可守,可見曹子姬赤深通兵法也!”

公子姬同隨即接言道:“可施偷襲、圍困之法否?”

大夫曹羈罔言續語道:“陶丘百年老城,城高池堅易守難攻,守城器械一應俱全,人難近也!且經先君數代經營,城中糧草輜重積餘頗豐,多不敢說,撐持月餘不在話下,而我軍僅有十日之糧,是以困城之法亦不可行!”

公子姬友憂道:“如此說來,我等唯餘退兵耶?”

大夫曹羈起首諫言道:“公子莫急,待我詳盡道來!我等是爲復曹取義而來,勢在必戰,豈有退兵之理?吾言曹軍難取,然非不可取!”

公子姬友禮請道:“大夫教我!”

大夫曹羈隨即獻言道:“曹軍據城而守,盡得地利之便,且兵力與我相當,圍攻之法固然不可行!然其兵分兩部,緊守南北兩門,若可使之一部兵力,襲擾東西兩門,人不需多,五千足矣,切斷南北兩門聯繫,令其不得相互馳援,我再集中優勢兵力,擇一門而入,則勝負之數見半也!”

公子姬友見言問道:“大夫意欲攻取哪門?”

大夫曹羈叉腰續言道:“北門曹子姬赤爲護君權大位,必生死戰之心,不可取!攻東西兩門,南北兩門可聯手而御,更爲難下,亦不可取!而南門戎君風熹,身在曹營心在戎,兵力相對較弱,士氣軍心皆不如我,且城門年久失修,極易攻破!若我軍從南門入,則勝算可見十分之數也!南門即破,北門曹軍定當懼而潰散,陶丘即歸我矣!”

聞罷其言公子姬友大喜道:“大夫高謀,吾自愧不如,即按大夫之言行事!”

大夫曹羈謙辭道:“皆爲聯軍考慮,不分彼此!”言訖,即與公子姬友並肩出帳,進而調撥兵馬,整軍備戰。

次日辰起,陳魯聯軍拔營出征,一個時辰後,行抵陶丘城下,城上曹戎大軍業已進駐防守區域,兩軍劍拔弩張,大戰一觸即發。

陳魯聯軍隨即擺開陣勢,但聞一聲號角長鳴,繼之戰鼓陣陣令旗飛舞,聯軍將士受命而動,兩營輕騎先出,各兩千人馬,一營往東集結於東門外,一營往西集結於西門外;六千鐵甲步卒隨後而出,往北攏聚北門外;餘部四萬人馬盡數圍堵於南門外,較之南門守軍有戎氏,兵力上佔據絕對優勢。

待得兵力分配佈置妥當,聯軍號歇鼓停,城前回歸寧靜,適可聞得士卒喘息之聲。過之刻餘,號角復鳴,戰鼓隆隆催兵而起,南門處陳魯聯軍率先向城頭髮起進攻。

戎君風熹不敢大意,隨即令師展開迎戰,然耐不住陳魯聯軍勢大,初戰便落入下風,更兼城門年久失修,一陣下來即爲聯軍攻破,戎君風熹只得分兵封堵城門,兩軍士卒不約而同涌向城門處,於城前狹窄地帶展開激戰,戎軍堪堪陷入險境。

見之此景,曹君姬赤心急如焚,亟欲使軍馳援南門,然則聯軍其餘三營人馬,不斷襲擾東、西、北三門,或依序而出輪攻各門,或約而同出齊攻各門,甚或聚兵一處猛攻一門,藉是哪處兵弱便攻哪處,令之曹君姬赤疲於應付,爲戰三門而分身乏術,更無說是分兵馳援。

便是如此,戎軍以寡敵衆,堅守一晝夜,損失近萬人馬,至次日辰時仍未見曹軍來援,戎君風熹自顧嘆道:“世風日下,友者見危不扶,自私如此,不交也罷!曹非我邑,失守與我無關,我軍堅守至今,業已仁至義盡矣,餘謹曹軍好自爲之,吾自去了!”言訖,遂着戎軍脫離戰鬥,偷出西門退往戎地。

戎軍潰敗,南門失守,聯軍大舉攻入城中,北門曹軍見之此景,瞬間鬥志戰意全無,曹君姬赤亦知陶丘陷落迴天乏力,若是由此予以頑抗,聯軍業可裡應外合,曹軍唯有有死路一條。權衡輕重過後,曹君姬赤果斷下令,着全軍撤下城防,突出北門,亦王戎地方向退。

初得陶丘,亟欲整頓城防,進而巡防除亂,安撫民心,以及維護治安,是以並未使軍追擊,曹戎潰軍得以全師退入戎境。

是夜,公子姬友與之大夫曹羈共聚一堂,商議善後事宜,不待公子姬友開口,大夫曹羈當先喚過戟士命到:“傳命守城大營,增派甲士巡查,全軍寢不卸甲,加強戒備,以防曹軍迴轉!”

待其音落,戟士受命退下傳令,公子姬友則上前禮敬道:“大夫如此謹慎,我軍之幸也!”

大夫曹羈回禮謙言道:“今日城戰,死傷無數將士,陶丘取之不易也,曹子姬赤深諳兵法,難保其不會趁夜復回,有備無患也!”

公子姬友贊日:“大夫考慮周全,及後我等該當何爲,不知大夫有做考慮否?”

大夫曹羈垂首思道:“察人性,順人情,然後可趁,其必有諧!”

公子姬友不解道:“在下愚鈍,敢請大夫明言!”

大夫曹羈隨之言道:“曹戎大軍雖敗,然其元氣未傷,傾舉國之兵而伐之,不如令其自伐!今日雖克曹邑,然則曹室後繼無人,吾之愧也!聞言赤子姬班大有忠曹反戎之心,我願付之己命感化之,令其起義舉事,繼而還曹嗣位主政,曹室社稷得以爲繼,我亦可死而瞑目矣!”

公子姬友隨即不依道:“所謀在勢,今觀敵我之勢,我強而敵弱也!不若傾力伐之,必可取勝,進而迎立姬班,亦可達成所願,大夫何苦請死耶?”

大夫曹羈肅顏回道:“勇者搏之,不如智者謀之!以力取之,不如以計圖之 !攻而伐之,不如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誘之以利,不戰而屈人之兵!戰則必傷,曹子姬赤麾下三萬曹軍,乃曹室立根之本,若得其子姬班全師還曹,功莫大焉!”

公子姬友仍是不依道:“理是如此,若需以大夫性命換之,在下萬不答應!”

謂其情真意切,大夫曹羈只得輕笑道:“如是說說而已,不一定非得舍我性命,若是曹子姬赤良心發現倒戈降我,則不皆大歡喜耶?來日起兵,先入戎地再說!”

聞其此言,公子姬赤方纔鬆口道:“如此甚好,若其不降,我便打到他降,來日還要遠行,大夫早些歇息!”

大夫曹羈笑而禮送之,不復語言。

時至次日,公子姬友並大夫曹羈領軍出師,藉於前車之鑑,將之陳軍留守陶丘,兩人惟領魯師三萬起徵,望北奔赴戎地而去。

不數日,魯軍侵入戎境,鑑於前次守城失利,是以不待魯軍圍城,戎君風熹帥師出而相抗,兩軍會於疆界處,因之勢均力敵,兩軍皆無必勝之念,是以亦未着急發起進攻,各自落營休整,以待時變。

大夫曹羈一夜未眠,及至次日寅時三軍未起,獨引兩騎護衛,前往戎軍大營探訪。

行抵戎軍轅門前,大夫曹羈謂內唱言名號,但聞營中一陣騷動,不過多時,即見營門處衝出一隊戎軍輕騎,將之大夫曹羈三人團團圍住,另有一隊人馬封堵營門,嚴加看守。

又過得刻餘,查知大夫曹羈身後並無伏兵,戎軍風熹並曹君姬赤方纔於人後轉出立於營門前,曹君姬赤按劍先言道:“汝今尋釁我營,莫不尋死耶?”

大夫曹羈不屑蔑言道:“我僅忠誠爲曹,死而無怨也!不似爾等,禍亂朝綱,殃及百姓,更使得曹室子民自相殘殺!”

曹君姬赤大笑譏道:“曹室罹難之際,汝卻棄君而遁,竟敢言忠誠爲曹,實乃大言不慚!”

大夫曹羈輕笑道:“昔日形勢所逼,不得已而爲之,某亦知罪責難逃,爲贖昔日罪過,今日特來阻我曹軍同室操戈,護我曹室根基,但得事成,死亦在所不惜!”

曹君姬赤復諷道:“圍城之時,怎未見汝念及同袍之情?今日來此頌仁唱德,汝不覺難爲情乎?”

大夫曹羈厲顏辯道:“前者賊竊君位,吾自當死戰,而今曹室光復,吾謹期許社稷存續,三萬曹軍精壯,乃是護國基石,吾自當保全,存曹之心未變也!”

聞其此言,曹君姬赤當即變臉惡言道:“巧舌如簧,我今爲君,三萬曹軍惟我號令是從,汝今到此除卻死路一條,別無所得!”

大夫曹羈朗朗大笑道:“懼死吾亦不來矣,但得全曹將士悔還,吾死得其所!”

其子姬班一旁聞其一番肺腑之言,於心對其大爲讚許。隨後聞曹君姬赤一聲令下,曹軍輕騎緩步圍將上前,逼近大夫曹羈三人。

但見大夫曹羈面無半點懼色,進而束手就擒。

時至卯時,魯營三軍起而點名,適察大夫曹羈離營去了,公子姬友當即下令全軍開,奔赴戎軍大營而去。

臨營擺開陣勢,公子姬友直面戎營揚言道:“速還大夫曹羈,如若不然,我必踏平汝營,戮盡人畜!”

曹君姬赤即於箭樓謂下怒道:“圍我陶丘,毀我宗廟,我未前往尋汝,汝竟直來送死!也罷,省得寡人勞師遠征,今就成汝也!”言訖,即將大夫曹羈押上箭樓觀戰。

隨之曹君姬赤大手一揮,令旗翻轉,戎營轅門大開,戎曹甲士即如水泄一般衝出。

公子姬友只得迫而迎戰,揮劍令道:“殺!”令出兵進,三軍呈勇突進,與敵激烈廝殺。

如是兩軍爭戰整日,數千糧食隕命疆場,眼見時將入夜,遂各自退兵休整,以期次日再戰。

曹魯本是同盟友鄰,而見白日兩軍廝殺慘烈,兩軍無辜死傷千餘將士,赤子姬班痛心不已,遂悄入大獄訪見大夫曹羈。

待至見到大夫曹羈,赤子姬班愁容滿面,一時又不知如何開口。

大夫曹羈見顏回意,先言問道:“曹軍死傷多少?”

赤子姬班直言相告道:“千餘!”

大夫曹羈又問道:“魯軍死傷多少?”

赤子姬班嘆道:“亦千餘!”

大夫曹羈沉聲責道:“痛否?”

赤子姬班不語。

大夫曹羈隨即平復語氣,輕言道:“原本兄弟之邦,亦復世子問政中原之柄,而今手足相殘,徒損根基,我等之罪也!”

聞其此語,赤子姬班愧而怒道:“父君掌權,我又能如何?”

不待音落,大夫曹羈振聲道:“毒侵肱骨,危及性命,壯士應有斷臂之勇!曹子姬赤誤國害民,臣祈世子舉義替之,曹於危難之際!”

聞得此言,赤子姬班大罵一聲:“匹夫!”言訖,再無他話,進而轉身疾步離去。

大夫曹羈跪而於後叩言道:“祈請世子三思!”

誠復如是,天命難違,奈何赤子姬班頭亦不回。

及至次日,兩軍復起,對壘於營前,曹君姬赤陣前勵軍道:“今日一戰,務必全殲魯軍,破敵擒匪首者,賞千金,進爵拜相!”

公子“休要狂言,還縱大夫曹羈,吾可繞汝一命!”

曹君姬赤冷笑道:“汝若不言,我倒忘了,軍中正卻祭旗之物,正好斬之曹羈祭旗,以勵三軍!”

聞得將令,一縱甲士讓出陣門,刀斧手隨即將之大夫曹羈牽至陣前。

魯軍見此譁然,曹君姬赤乃脆聲令道:“斬!”

聞得將令,刀斧手手起刀落,大夫曹羈旋即倒於血泊中,一代明士就此隕落。

公子姬友見狀怒不可揭,有是大喝一聲,仗劍打頭而出,領軍攻上。

曹君姬赤嘴角漏出一抹詰笑,隨即令旗一佔,揮軍迎上。

激戰之時,有甲士進而稟報,獲知大夫曹羈死訊,赤子姬班幡然醒悟,淚噙雙目,噬齒道:“父陷忠良,無可救也!凡有憐曹之心者,隨我起事反戎!”言訖,挑簾而出。

不多時,帳下聚集得三千忠實甲士,赤子姬班領得奔出營門。

但見姬班引軍殺出,曹君姬赤謂是援兵,絲毫不以爲意,全副身心關注於魯軍,未料姬班卻是直向己處殺來,待至眼前時已然晚矣!

一柄長劍橫於胸前,曹君姬赤怒道:“孽子,汝欲反耶?”

赤子姬班淡言道:“失仁害賢,誤國害民,汝不配爲君,吾爲曹計,不爲反也!”言訖,下井鳴金退兵,更將其交由甲士看押。

曹軍聞聲而退,而見之曹軍後陣亂起,知有事故,公子姬赤遂亦下令鳴金退兵,是以兩軍復歸原位,列起陣勢針鋒相對。

來至陣前,赤子姬班厲目謂衆令道:“衆將士聽令,姬赤爲君不仁,殘害忠良,作亂天下,吾已將其拿下,魯乃兄弟之邦,不可自相殘殺,着即倒戈向魯,聯軍抗戎!”

遇此突變,曹軍一時羣龍無首,只得遵命。

曹君姬赤轉而怒視道:“汝欲爲君,先當殺我!”

赤子姬班還首接言道:“虎辣不食子,蛇毒不噬父,誰言我欲爲君耶?吾非弒父之人,但爲曹室社稷故,及今而始,君任汝職,證由我出!”言訖,往前行出陣去。

赤子姬班獨自行抵魯軍陣前,請罪道:“姬赤亂曹,罹難諸侯,吾今業已釐定,還請公子謹念曹魯舊日之好,與曹停戰言和!”

聞言,公子姬友嘆道:“也罷,曹亂至今,死傷無數,該當停矣,此亦爲大夫曹羈之志也!”言訖,下令收斂大夫曹羈遺體。

赤子姬班隨即復歸本陣,不多時引得曹軍與之魯軍並列一處。戎君風熹見之此景,業知大勢已去,旋即領軍倉惶撤退。

而得平定曹室內亂,曹魯二軍亦無追擊之意,亦即領軍退去。

還至陶丘,稍事休整,公子姬友見事告成,領軍自回魯地去矣,赤子姬班則縱陳軍還陳,納禮告謝繼成盟好。

及後歲月,曹君姬赤任職君位,公子姬班則替父主持政務,及至六年後,曹君姬赤鬱鬱而終,其子姬班得以名正言順嗣位爲君。

曹室內亂堪平,本以爲天下或可安寧一時,不料東南徐室僭越稱王,繼又掀起波瀾,引得九州諸侯口誅筆伐,熙熙攘攘,躍躍欲試。

話說夏禹時,伯益因輔佐治水有功,其子若木被封于徐,爵王建徐室。其後,歷夏、商、週三代,徐室皆爲諸侯之一。及從周公旦始,周成王、周康王與徐爭戰頻繁。武庚之亂時,徐駒王抵制周公旦東征攻周至河,及周公旦逝,魯侯伯禽又復戰與徐,《尚書·費誓》載:“魯侯伯禽宅曲阜,徐、夷並興,東郊不開!”至周穆王時,徐偃王嬴誕施行仁政,結好諸侯,頗得百姓擁護,朝貢者三十有六,因是舉兵攻周鎬京,然爲周穆王所敗,被迫隱遁于山野間。周穆王遂封其子贏義楚爲徐君,降爵爲子。此後,徐室一直韜光養晦,後世子孫無不以復駒偃盛世爲己任。時至今日,徐室國力漸盛,更見齊魯棄怨結交,兩強締立南北,徐室夾在當間如履薄冰,徐君贏衡遂決意放手一搏,乃檄告諸侯,承爵爲王,自理天下,意復先祖之志,與週一爭,稱霸四海!

雖說當時周室孱弱,諸侯各自爲政,然周天子仍是爲天下共主,徐君贏衡釁周稱王之舉,無異於逆天叛國,自然遭至諸侯聲討抵制。

魯、宋、齊、徐四邦之地連成一體,徐今僭越稱王,直是未將三邦放在眼裡,大損其信譽威望,天下諸侯亦都窮目視之,如若不加以制止,則將引得萬民垢言,甚或遭至諸侯侵伐,其屬邑多數亦將臣徐,助徐成就王霸大業,天下亦就屬徐矣!猛虎伺測,此是爲魯、宋、齊三邦君侯所不願見也,自無興徐陷己之理,更難容忍二王現世,是以約而邀徐彭城會商,規諫徐君棄絕逆周稱王。

秋七月,上旬日,四君相聚無彭城。繼入府衙大堂,徐君贏衡倚己爲主,獨坐堂右,魯、宋、齊三君爲自恃爲賓,並坐堂左。

請茶一盞,衆皆飲畢,徐君贏衡禮言謂衆道:“四鄰熊主,齊訪徐地,自駒王后百數年來,未有如此盛事矣,寡人甚悅!”說罷,即朝諸君抱拳施以一禮,末了續言道:“不知諸君今日到此,有何見教!”

齊公姜小白當先發難,責備道:“未得天子敕封,汝今自尊爲王,不覺有違禮乎!”

徐君贏衡收斂笑顏,正色道:“自徐初立,即爲王爵,歷經夏商兩朝未改,而至西周穆王,徐戰敗降爵爲子,而今周室東遷,早已不復當年仁德,以致諸侯始大,政由方伯,直是威嚴盡失,有辱王諱,寡人汗顏也,遂復嗣先君封爵,期求振興王威,何謂寡人自尊爲王耶?”

魯公姬同繼又訓道:“兩王並世,成何體統!”

徐君贏衡側目辯道:“九州四海,天下之大,稱王者何止徐周也!蠻王、狄王、戎王、夷王,諸君可得清算乎?”

宋公御說接言質問道:“徐君自比番邦,與周分庭抗禮,便不懼諸侯共討之?”

徐君贏衡指點諸公,不屑道:“魯、宋、齊,哪一個誠摯敬周?無不心起霸臨諸侯之念,繼而領政中原,與我稱王自立何異之有?”

聞其此言,齊公姜小白拍案怒道:“放肆!”魯宋二君亦各舉臂指罵徐君無禮。

徐君贏衡旋即拂袖端坐,回言道:“諸君非爲示好而來,寡人亦不妨直言,稱王之心,矢志不改!”

魯公姬同怒而指道:“你……”

徐君贏衡垂首打斷道:“寡人弱冠嗣位,勵精圖治二十餘載,只爲有朝一日復徐盛世,若得今日達成所願,死亦無悔!”

宋公御說勸道:“君欲圖強,只需施惠政,行仁義,尊王攘夷,自可問鼎一方!而今倒施逆行,與天相爭,豈能成事也!”

徐君贏衡見言復語道:“百餘年來,徐室不涉中原紛爭,即如君言,施惠政,行仁義,尊王攘夷,然諸侯附效響應否?未有!天下紛爭愈演愈烈,徐室至今仍祿子爵,但見追名逐利者愈加強盛,勤於王事者則多爲列強吞併,寡人若是再無爭世之心,只怕再過數載,徐室亦或不存矣!”

魯公姬同忿言道:“詭辯!君若潔身自好,天下自會敬重,諸侯盟之不及,何敢想欺耶?汝今逆周稱王,直爲自取滅亡之道,若是執迷不悟,徐之亡期不遠矣!徐公當真欲呈一己之私慾,而罔顧社稷之安危耶?”

徐君贏衡回首嗤言道:“寡人罔顧社稷?寡人若不爭世問強,則是亡徐之道也!魯吞繒、極、項,齊並譚、鄣、遂,宋滅葛、宿、蘿,諸公累世如此,還告寡人莫要作亂,直如賊喊捉賊也!亂世當道,弱肉強食,寡人若是再不奮起抗爭,徐亦將成諸公砧上肉也!”

齊公姜小白沉聲言道:“如是而言,徐君業已鐵定心思,欲與天下一爭耶?”

徐君贏衡錚錚豪言道:“非我欲爭,乃諸公所迫耳!寡人若是侍城守國,亦可福華一生,然我見不得諸公欺弱行止,乃爲弱者抱不平也!孤今稱王,即是爲弱者開道,便是要聯合一衆弱邦,對抗這不公世道!”

聞得此言,齊公姜小白起而怒道:“冥頑不明,終將自食惡果,待與天下一戰也!”說罷,拂袖而去。

魯公姬同亦隨之起身,嘆言道:“汝今咎由自取,怪不得寡人也!”說罷,亦轉身行出。

宋公御說則是一聲嘆息,別無話說,起身跟出。

徐君贏衡於後誓言道:“天下爲公,寡人無悔!”

謂其此語,三人置若罔聞,出而締盟,約期舉兵伐徐,欲知後情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第016章 假命伐喋宋 巧謀御蠻戎第056章 齊魯消宿怨 享見一家親第031章 曲翼戰火生 漢淮江水寒第048章 御說違齊志 姬突逆鄭君第008章 魯莒釋前嫌 鄭衛復興兵第057章 曹魯興周禮 晉室復生亂第034章 惡曹鄭制霸 蒲騷楚稱雄第040章 齊公戰諸侯 紀女護君國第046章 戩地君戲臣 蒙澤臣弒君第022章 曲翼續冤仇 齊魯結姻親第014章 連齊魯伐邾 和宋鄭盟陳第057章 曹魯興周禮 晉室復生亂第022章 曲翼續冤仇 齊魯結姻親第058章 晉亂弒族親 魯水祀天地第048章 御說違齊志 姬突逆鄭君第051章 宋礬遊齊衛 鄭詹說楚戎第045章 乘丘魯卻宋 莘邑楚侵蔡第007章 東海起波瀾 中原興刀兵第038章 高渠彌謀權 姜諸兒奪政第039章 亂點鴛鴦譜 難續亂世情第033章 周詹合攻虢 鄭衛師向魯第048章 御說違齊志 姬突逆鄭君第051章 宋礬遊齊衛 鄭詹說楚戎第038章 高渠彌謀權 姜諸兒奪政第050章 鄄地齊語楚 倪邑鄭爭宋第011章 衛石臘滅親 晉莊伯逆君第007章 東海起波瀾 中原興刀兵第001章 千金買一笑 烽火戲諸侯第015章 齊公平宋衛 鄭伯謀陳魯第049章 楚熊貲仇鄰 齊小白親盟第012章 鄭燕戰制邑 宋兵圍長葛第030章 鄭室伐盟向 曲沃囚晉侯第014章 連齊魯伐邾 和宋鄭盟陳第001章 千金買一笑 烽火戲諸侯第010章 州籲弒君完 四國兩伐鄭第018章 鄭子都陷忠 魯羽父弒君第039章 亂點鴛鴦譜 難續亂世情第004章 武公滅姬胡 文侯殺攜王第008章 魯莒釋前嫌 鄭衛復興兵第014章 連齊魯伐邾 和宋鄭盟陳第022章 曲翼續冤仇 齊魯結姻親第038章 高渠彌謀權 姜諸兒奪政第032章 楚巴徵鄧境 諸侯討曲沃第044章 乾時落敗名 長勺復威望第027章 繻葛起爭端 鄭伯釁王權第035章 楚莫熬伐絞 鄭公突侵宋第044章 乾時落敗名 長勺復威望第032章 楚巴徵鄧境 諸侯討曲沃第052章 齊幽盟天下 王饗宥諸侯第033章 周詹合攻虢 鄭衛師向魯第049章 楚熊貲仇鄰 齊小白親盟第017章 宋軍御三師 鄭師戰九州第017章 宋軍御三師 鄭師戰九州第008章 魯莒釋前嫌 鄭衛復興兵第056章 齊魯消宿怨 享見一家親第011章 衛石臘滅親 晉莊伯逆君第012章 鄭燕戰制邑 宋兵圍長葛第021章 宋謙和四方 魯怒逆九周第025章 亂世君臣惡 五父弒兄侄第041章 楚軍戰漢淮 齊師侵衛境第008章 魯莒釋前嫌 鄭衛復興兵第016章 假命伐喋宋 巧謀御蠻戎第027章 繻葛起爭端 鄭伯釁王權第013章 以利連齊魯 憑威服陳蔡第018章 鄭子都陷忠 魯羽父弒君第028章 楚候謀隨境 齊公御北戎第041章 楚軍戰漢淮 齊師侵衛境第046章 戩地君戲臣 蒙澤臣弒君第029章 紀子諮齊魯 蔡侯謀陳鄭第027章 繻葛起爭端 鄭伯釁王權第004章 武公滅姬胡 文侯殺攜王第002章 四國退犬戎 武公滅鄶虢第016章 假命伐喋宋 巧謀御蠻戎第012章 鄭燕戰制邑 宋兵圍長葛第059章 西出徵有戎 東進伐贏徐第046章 戩地君戲臣 蒙澤臣弒君第045章 乘丘魯卻宋 莘邑楚侵蔡第041章 楚軍戰漢淮 齊師侵衛境第043章 齊後爭君權 魯師出中原第046章 戩地君戲臣 蒙澤臣弒君第058章 晉亂弒族親 魯水祀天地第007章 東海起波瀾 中原興刀兵第009章 周鄭互交質 宋衛陷內患第044章 乾時落敗名 長勺復威望第025章 亂世君臣惡 五父弒兄侄第057章 曹魯興周禮 晉室復生亂第043章 齊後爭君權 魯師出中原第037章 宋莊公雪恥 諸侯三伐鄭第039章 亂點鴛鴦譜 難續亂世情第021章 宋謙和四方 魯怒逆九周第015章 齊公平宋衛 鄭伯謀陳魯第056章 齊魯消宿怨 享見一家親第003章 襄公戰岐山 文公集周民第023章 秦室入中原 周王謀天下第038章 高渠彌謀權 姜諸兒奪政第026章 師徒祭紀城 鄭齊悍九州第040章 齊公戰諸侯 紀女護君國
第016章 假命伐喋宋 巧謀御蠻戎第056章 齊魯消宿怨 享見一家親第031章 曲翼戰火生 漢淮江水寒第048章 御說違齊志 姬突逆鄭君第008章 魯莒釋前嫌 鄭衛復興兵第057章 曹魯興周禮 晉室復生亂第034章 惡曹鄭制霸 蒲騷楚稱雄第040章 齊公戰諸侯 紀女護君國第046章 戩地君戲臣 蒙澤臣弒君第022章 曲翼續冤仇 齊魯結姻親第014章 連齊魯伐邾 和宋鄭盟陳第057章 曹魯興周禮 晉室復生亂第022章 曲翼續冤仇 齊魯結姻親第058章 晉亂弒族親 魯水祀天地第048章 御說違齊志 姬突逆鄭君第051章 宋礬遊齊衛 鄭詹說楚戎第045章 乘丘魯卻宋 莘邑楚侵蔡第007章 東海起波瀾 中原興刀兵第038章 高渠彌謀權 姜諸兒奪政第039章 亂點鴛鴦譜 難續亂世情第033章 周詹合攻虢 鄭衛師向魯第048章 御說違齊志 姬突逆鄭君第051章 宋礬遊齊衛 鄭詹說楚戎第038章 高渠彌謀權 姜諸兒奪政第050章 鄄地齊語楚 倪邑鄭爭宋第011章 衛石臘滅親 晉莊伯逆君第007章 東海起波瀾 中原興刀兵第001章 千金買一笑 烽火戲諸侯第015章 齊公平宋衛 鄭伯謀陳魯第049章 楚熊貲仇鄰 齊小白親盟第012章 鄭燕戰制邑 宋兵圍長葛第030章 鄭室伐盟向 曲沃囚晉侯第014章 連齊魯伐邾 和宋鄭盟陳第001章 千金買一笑 烽火戲諸侯第010章 州籲弒君完 四國兩伐鄭第018章 鄭子都陷忠 魯羽父弒君第039章 亂點鴛鴦譜 難續亂世情第004章 武公滅姬胡 文侯殺攜王第008章 魯莒釋前嫌 鄭衛復興兵第014章 連齊魯伐邾 和宋鄭盟陳第022章 曲翼續冤仇 齊魯結姻親第038章 高渠彌謀權 姜諸兒奪政第032章 楚巴徵鄧境 諸侯討曲沃第044章 乾時落敗名 長勺復威望第027章 繻葛起爭端 鄭伯釁王權第035章 楚莫熬伐絞 鄭公突侵宋第044章 乾時落敗名 長勺復威望第032章 楚巴徵鄧境 諸侯討曲沃第052章 齊幽盟天下 王饗宥諸侯第033章 周詹合攻虢 鄭衛師向魯第049章 楚熊貲仇鄰 齊小白親盟第017章 宋軍御三師 鄭師戰九州第017章 宋軍御三師 鄭師戰九州第008章 魯莒釋前嫌 鄭衛復興兵第056章 齊魯消宿怨 享見一家親第011章 衛石臘滅親 晉莊伯逆君第012章 鄭燕戰制邑 宋兵圍長葛第021章 宋謙和四方 魯怒逆九周第025章 亂世君臣惡 五父弒兄侄第041章 楚軍戰漢淮 齊師侵衛境第008章 魯莒釋前嫌 鄭衛復興兵第016章 假命伐喋宋 巧謀御蠻戎第027章 繻葛起爭端 鄭伯釁王權第013章 以利連齊魯 憑威服陳蔡第018章 鄭子都陷忠 魯羽父弒君第028章 楚候謀隨境 齊公御北戎第041章 楚軍戰漢淮 齊師侵衛境第046章 戩地君戲臣 蒙澤臣弒君第029章 紀子諮齊魯 蔡侯謀陳鄭第027章 繻葛起爭端 鄭伯釁王權第004章 武公滅姬胡 文侯殺攜王第002章 四國退犬戎 武公滅鄶虢第016章 假命伐喋宋 巧謀御蠻戎第012章 鄭燕戰制邑 宋兵圍長葛第059章 西出徵有戎 東進伐贏徐第046章 戩地君戲臣 蒙澤臣弒君第045章 乘丘魯卻宋 莘邑楚侵蔡第041章 楚軍戰漢淮 齊師侵衛境第043章 齊後爭君權 魯師出中原第046章 戩地君戲臣 蒙澤臣弒君第058章 晉亂弒族親 魯水祀天地第007章 東海起波瀾 中原興刀兵第009章 周鄭互交質 宋衛陷內患第044章 乾時落敗名 長勺復威望第025章 亂世君臣惡 五父弒兄侄第057章 曹魯興周禮 晉室復生亂第043章 齊後爭君權 魯師出中原第037章 宋莊公雪恥 諸侯三伐鄭第039章 亂點鴛鴦譜 難續亂世情第021章 宋謙和四方 魯怒逆九周第015章 齊公平宋衛 鄭伯謀陳魯第056章 齊魯消宿怨 享見一家親第003章 襄公戰岐山 文公集周民第023章 秦室入中原 周王謀天下第038章 高渠彌謀權 姜諸兒奪政第026章 師徒祭紀城 鄭齊悍九州第040章 齊公戰諸侯 紀女護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