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小聰明,太年輕

“海禁!” 太子話音剛落,羣臣頓時心底一顆驚雷。

最初,因海上倭寇盜徒橫行,爲了保障沿海邊境安寧,大周實施海禁,至今已有數百年。

雖說朝廷嚴令“片板不得下海”,但海上貿易利益甚巨,爲了牟利,許多世家門閥和朝廷官員都私下進行交易。

這樣做的好處顯而易見,不僅能賺錢,還可以不向朝廷交稅,所有人都能賺的盆盈鉢滿。

壞處也很明顯,那就是不合法,但是當朝堂上的三公九卿也參與進來,那這個壞處就相當於沒有了。

久而久之,大海便成爲這些人的後花園,甚至連皇帝都不容染指。

遠的不說,就正統帝他老子,天啓帝曾欲開海禁,結果招致朝廷從上到下的一致反對,甚至有御史當堂撞死在柱子上,臨死之前,罵天啓帝不尊祖制,枉顧百姓,乃昏聵之君也。 這件事情經讀書人的嘴傳遍天下,一時之間,在天下百姓眼中,天啓皇帝就成了昏君之中的昏君。

天啓帝無奈,最後甚至被逼的下了罪己詔,那些朝臣才肯罷休。

所以,“海禁”一詞,堪稱是朝堂之上的禁忌話題。

然而,太子偏偏就提起來了。

這一提,無疑踩到了滿朝文武的尾巴。

“殿下,海禁乃是祖制,豈能輕開。”

“是啊,殿下,海禁一開,將沿海數十萬百姓的性命置於何地啊。”

“殿下,糊塗啊……”

沒有人帶頭,朝臣紛紛出言,嚴詞厲色,彷彿太子捅了天大的簍子。

姬乾面色不變,等大殿上聲音逐漸小了下去,而後眉毛一立,一雙眸子掃過衆臣,厲聲道:“孤問問你們,打下這大周的江山是哪位先帝?”

衆臣一滯,頓時安靜下來。

“孤告訴你們,是成祖皇帝。成祖一朝,從頭到尾不曾有海禁,你們口口聲聲說海禁是祖制,可有將他老人家放在眼裡?”

“臣等不敢。”這帽子扣不得,羣臣當即紛紛跪地。

御史大夫秦源高聲道:“殿下,成祖時期,倭寇不顯,海上平和,自然不曾有所防備。然明祖皇帝在位時,倭寇侵擾海邊,百姓枉死者無數,於是明祖令片板不下海,寸貨不入番,而今海上流寇甚多於明祖時期,當尊明祖之制,是以祖制也。”

秦源這番話說的有理有據,羣臣頓時尋回了理。

姬乾冷笑道:“那孤便不明白了,成祖時期海貿大盛,明祖時期更進一步,這才召來倭寇覬覦,而今海禁數百年,海上連一隻小船的影子都不見,爲何流寇反而還變多了呢?”

羣臣又是一滯,太子何時變得這般牙尖嘴利了?

此時,薛獻開口道:“殿下,那便該問流寇去了,臣等也不知道。”

此言一出,羣臣心裡樂了,殿下還是太年輕啊。

太子氣的臉色發白,怒道:“何須知道緣由,我堂堂大周,因爲一些個流寇侵擾,便如此畏畏縮縮,連國門都不敢打開,傳出去,沒得讓天下人笑話。依孤看,有多少流寇,盡皆誅之,這纔是堂堂天朝應有的樣子。”

“放肆!”正統帝怒拍龍椅,厲聲道,“太子,你這是在責怪朕,責怪歷代先帝?”

羣臣冷笑,年輕人就是沉不住氣啊,天真,太天真。

姬乾慌忙道:“父皇明鑑,兒臣萬萬沒有置喙父皇和先帝之意,只是實在不忍看到,我大周留着大海這等利器不用,卻一味加重內負之行爲。”

正統帝氣笑了:“何爲內負?十五稅一便是內負?”

“自然,”姬乾道,“若能復回成祖時開海之制,我大周何愁國庫不豐,民生不起。”

羣臣心裡此時只有一個念頭,太子瘋了!

爲了替自己三十稅一的錯誤作爲尋個理由,竟要和自己的父皇死磕到底。

這時,便聽正統帝冷笑道:“好啊,那你便去清海,若是大海之上再無流寇,朕便開海。”

說完,冷哼一聲,甩袖離開御座,往後堂去了,明顯是被氣的不輕。

劉喜見狀,急忙高喊一聲“散朝”,緊隨正統帝而去。

羣臣便見太子臉上青一陣紅一陣白一陣,半晌,方纔咬咬牙,大聲道:“你們可聽見了,若孤能蕩平流寇,便開海禁,你們可答應?”

姬乾話雖如此,可那副表情,卻彷彿就在跟羣臣說,你們快拒絕,快拒絕,讓孤有得檯面下。

羣臣笑了,齊聲道:“臣等無異。”

太子面色更加漲紅了數倍,像一隻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的猴子,再也無顏待在殿上,匆匆離去。

羣臣打贏了一場不大不小的仗,雖然贏太子這樣的“黃毛小兒”沒多大意思,但還是很心情愉悅的。

尤其是薛獻,太子這般與正統帝相鬧,真是自斷根基啊,愚蠢……

就在這時,一個大臣忽然疑惑道:“哎?今兒不是議的商稅之事麼?怎的最後變成海禁了。”

此言一出,衆人頓時安靜下來。

過了一會兒,一個大臣撫須嘆道:“太子還真是……聰慧啊。”

其他人心照不宣的點了點頭,而後紛紛搖着頭嘆着息散去。

此時,羣臣心裡想到的是。

太子此舉,確實是故意爲之,目的是爲了轉移衆人的注意力,而消弭自己在康谷縣所謂造成的紛亂。

甚至可能所謂的什麼去蕩平海寇,也在太子預料之內。

指不定他還真會去海上,反正衆所周知,海寇是蕩不盡的,拖十天半個月回來,此次商稅的風波,想必也早已降下去了。

但太子卻也不想想,自己儲君的身份是誰給的?

歸根結底,是他的父皇,正統帝啊。

正統帝能給他,難道就不能拿走麼?

當然能,易儲固然是大事,滿朝文武必然也不會輕易便允許正統帝換掉國本,但是,太子之爭畢竟不涉及朝臣利益,如果正統帝固執到底,朝臣也不會與一國之君死磕到底的。

所以,太子的根基,就是正統帝。

而現在,他的這番小聰明,卻是以惹怒正統帝爲代價。

真的,還是太年輕了啊……

第七十四章 牛郎織女第二十一章 寢舍第六十一章 卑微的花魁第三十四章 主動的公主第五十二章 證據第四十二章 長樂公主第六十八章 青銅巨柱第二十二章 衝突第二章 大周王朝第五十八章 驚變第四十五章 浮屍第五章 丫鬟靈兒第七十九章 太子姬乾第四十章 白糖第一百零九章 相王第三十章 吹牛大法第四十章 白糖第九十五章 來的不是時候啊第七十八章 朝堂風波第三十五章 芭蕉扇第二十章 測試第三十三章 甩詩拍馬第一百零八章 懷疑第一百章 教坊司第六十五章 方千柔第八十四章 越王第二十九章 文宮第六十七章 王妃第八十一章 武德拉攏第一百零九章 相王第三十四章 主動的公主第一百零二章 監正第六十四章 活捉女喪屍第七十一章 回家第五十五章 案情第五十八章 驚變第二十二章 衝突第九章 目不識丁第一百零一章 千里送那啥第三十八章 女大不中留第一百零六章 小聰明,太年輕第七十二章 兩女相爭第一百一十一章 君子報仇,十天都晚第八十三章 兄弟情深第十一章 我出一題第一百零一章 千里送那啥第三十一章 大儒一怒第八十三章 兄弟情深第三十章 吹牛大法第十一章 我出一題第十七章 實驗第一百零三章 原主魂魄?第二十三章 對聯第三十章 吹牛大法第六十一章 卑微的花魁第九十四章 越王進宮第十三章 仙留學院第五十六章 陳圓圓第十八章 收容院第五十七章 東方輪第七十四章 牛郎織女第十六章 寇兄,我教你第五十一章 卑職和我第五十六章 陳圓圓第五十九章 夜襲第七十九章 太子姬乾第五十八章 驚變第七十三章 回到學院第二十一章 寢舍第二十七章 憤青的知己第十六章 寇兄,我教你第七十八章 朝堂風波第六十二章 傳信第十二章 收徒第三章 京城一日遊第六十章 放花魁鴿子第十章 作詩第十九章 離家第三十三章 甩詩拍馬第一百零四章 朝堂發難第九十七章 陳圓圓來京第一百零八章 懷疑第九十章 要不要春闈?第七十章 什麼是對?第八十九章 立碑第十三章 仙留學院第八十四章 越王第五十七章 東方輪第九十章 要不要春闈?第二十八章 私生子第六十九章 大案第七十九章 太子姬乾第六十八章 青銅巨柱第七十四章 牛郎織女第八十六章 玻璃第一百零四章 朝堂發難第一百零三章 原主魂魄?第三十四章 主動的公主
第七十四章 牛郎織女第二十一章 寢舍第六十一章 卑微的花魁第三十四章 主動的公主第五十二章 證據第四十二章 長樂公主第六十八章 青銅巨柱第二十二章 衝突第二章 大周王朝第五十八章 驚變第四十五章 浮屍第五章 丫鬟靈兒第七十九章 太子姬乾第四十章 白糖第一百零九章 相王第三十章 吹牛大法第四十章 白糖第九十五章 來的不是時候啊第七十八章 朝堂風波第三十五章 芭蕉扇第二十章 測試第三十三章 甩詩拍馬第一百零八章 懷疑第一百章 教坊司第六十五章 方千柔第八十四章 越王第二十九章 文宮第六十七章 王妃第八十一章 武德拉攏第一百零九章 相王第三十四章 主動的公主第一百零二章 監正第六十四章 活捉女喪屍第七十一章 回家第五十五章 案情第五十八章 驚變第二十二章 衝突第九章 目不識丁第一百零一章 千里送那啥第三十八章 女大不中留第一百零六章 小聰明,太年輕第七十二章 兩女相爭第一百一十一章 君子報仇,十天都晚第八十三章 兄弟情深第十一章 我出一題第一百零一章 千里送那啥第三十一章 大儒一怒第八十三章 兄弟情深第三十章 吹牛大法第十一章 我出一題第十七章 實驗第一百零三章 原主魂魄?第二十三章 對聯第三十章 吹牛大法第六十一章 卑微的花魁第九十四章 越王進宮第十三章 仙留學院第五十六章 陳圓圓第十八章 收容院第五十七章 東方輪第七十四章 牛郎織女第十六章 寇兄,我教你第五十一章 卑職和我第五十六章 陳圓圓第五十九章 夜襲第七十九章 太子姬乾第五十八章 驚變第七十三章 回到學院第二十一章 寢舍第二十七章 憤青的知己第十六章 寇兄,我教你第七十八章 朝堂風波第六十二章 傳信第十二章 收徒第三章 京城一日遊第六十章 放花魁鴿子第十章 作詩第十九章 離家第三十三章 甩詩拍馬第一百零四章 朝堂發難第九十七章 陳圓圓來京第一百零八章 懷疑第九十章 要不要春闈?第七十章 什麼是對?第八十九章 立碑第十三章 仙留學院第八十四章 越王第五十七章 東方輪第九十章 要不要春闈?第二十八章 私生子第六十九章 大案第七十九章 太子姬乾第六十八章 青銅巨柱第七十四章 牛郎織女第八十六章 玻璃第一百零四章 朝堂發難第一百零三章 原主魂魄?第三十四章 主動的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