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朝會

就像是一支蓄勢許久的彈簧,整個開封連日來的興盛和繁鬧,終於在大朝會開啓的這一天得到盡情釋放。

晨時天色剛剛矇矇亮,呂璟就在畫屏、翠兒等婢子侍奉下穿戴完畢,一身緋紅色官服,腰懸銀魚袋,更有哲宗親賜嶽峙寶劍,風度不凡。

王闊親自牽來了寶馬騰霧,呂璟回身和琴箏言語幾句,翻身上馬,直接奔向宮城宣德門。

刀鋒軍卒們左右侍奉,手中提着一盞白紙燈籠,上書西域都護呂五字,表明身份和官階。

等到了宣德門外,這裡早已經被趕來參加大朝會的文武百官佔滿,內侍們吆五喝六的站在門前,彷彿自己也因爲這神聖儀式變的莊嚴起來。

“侯爺,這邊來。”李彥眼尖,一眼看到了呂璟的身影。

“勞煩中官。”呂璟翻身下馬,在小黃門帶領下先行走往偏殿,忽然注意到身後那些官員們的窘況。

距離宮門正式開啓還有半個時辰左右,清晨的東京城又正是料峭,宮門前瑟瑟發抖的官員不在少數。

“李中官,從宮中調些炭火盆給大家吧,算到某賬上。”揮了揮手,呂璟徑直進入偏殿。

李彥笑着應了,支使着小黃門取來炭火盆,又言明這是呂璟的恩賜,頓時引來一陣歡呼聲。

花花綠綠的身影不斷積聚,內侍們指揮着百官排好隊列,等到五更的梆鼓聲自城樓上響起,李彥開口問道:

“文武百官可曾班齊?”

左相章惇和諸位政事堂相公,三品以上朝中高官就在此時被小黃門從偏殿請出,各自站定。

“班齊。”左右禁軍侍衛齊聲應答。

沉重的宮門就在門軸吱呀聲中緩緩打開,當內裡的第一抹光亮照射在百官身上,也就代表着鼎盛元年的這一場大朝會,正式開始了。

......

大朝會的舉辦地點位於大慶殿前,作爲皇宮內地位最爲特殊的宮殿,這裡象徵着王朝政權的威嚴和法度。

進士唱名、宣麻拜相,乃至於爲皇帝皇后慶祝誕辰,全是在大慶殿前這一方足以容納萬人的廣場上。

“宣文武百官覲見!”內侍省總管郝隨將哲宗旨意傳達。

隨後包括呂璟在內,文武百官就在內侍的指點下一一拜見大慶殿前的哲宗和後宮諸位妃嬪,爲了強調禮法森嚴,這個過程對於每個官員的動作和眼神都要求極爲嚴格。

呂璟感覺自己好似成了提線木偶,在內侍們指點下完成拜見,在一側落座後,終於有機會好好欣賞下這大朝會的場面。

入目第一眼,就是恢弘,不同於後世遊覽皇宮時的感受,親身位於其中,眼看着百官朝見,宮女們操持着法駕、傘扇等鹵簿儀仗,甲冑明亮的禁軍充當儀衛,樂師奏響了雅樂,整個大慶殿前,足有上萬人!

“上承天意,下應民心,祈萬谷豐登,天理長存......”

左相章惇首先出面,代表文武百官發表了一通事先準備好的吉利話,隨後就到了每年大朝會的兩個保留節目,禁軍儀仗表演和各國使節來朝。

樂師們奏響了廣受喜愛的秦王破陣樂,伴隨着淡淡的清唱,足有五千餘身着金盔金甲的禁軍將士遞次而來,整齊的旌旗隊列讓呂璟也不禁有些激動起來。

這就是一個王朝的氣魄!

縱然後人對宋朝貶損頗多,但不可否認,在宋室未曾南渡前,這股氣魄至少還在!

禁軍將士們皆是從各地選取的人樣子,不講究本事多強,但身材個個高大威猛,舞耍起來極具觀賞性。

在他們之後,就到了各國使節來朝的時候。

首當其衝的依舊是遼國和西夏來使,他們今日也做了特別的裝扮,尤其是遼使,一身暴發戶般的金銀墜飾,似乎生怕人將其忽略掉似的。

樞密使曾布代表官家向西夏和遼國互贈了禮物,雖然三國間交戰不斷,但隨着大宋在邊境接連取勝,至少這兩國使節還不敢在此等場合公開鬧事。

隨後前來的是來自越李朝、蒲甘、真臘、三佛齊以及高昌、回鶻、龜茲等西域諸國的使節,算上身份有待考究的天竺、泥婆羅乃至更遠處塞爾柱等中東地區國家的使節,林林總總也有上百人。

衣冠各異,言語不同,呈上的貢品更是千奇百怪,呂璟竟然還看到真臘使節把椰子當聖物一般呈了上來,還有天竺使節,送了一碗據說取自恆河的聖水......

雅樂再起,萬國衣冠拜冕旒,儘管大宋早已沒了漢唐時氣吞萬里如虎的雄風,但如今隨着連番大戰取勝,今年大朝會前來拜會的各國使節還是創下了新高。

哲宗高居御座之上,新晉皇后劉清菁抱着尚不足月餘的太子趙茂,每個人臉上都洋溢着歡笑。

“請大理使節入殿!”

伴隨着中官的尖細聲音,作爲今次大朝會的重大看點,原大理國主段正淳身着銀龍魚服,帶着小子段譽和一衆大理皇族,探着身子一路來到衆人眼前。

接下來自然就到了上呈國書請求歸附的戲碼,按照安排,哲宗和段正淳上演一場三請三辭後,左相章惇取出聖旨宣讀,也就代表着大理正式歸入了大宋轄下。

劉贇和秦湛等人隨着範純仁也趁此機會亮了相,呂璟笑着朝他們示意之後,卻忽然注意到上首遼國使節的神色,似乎帶着一股不屑的冷笑。

心中念頭升起,接下來楊懷玉帶着都護府諸將獻俘的儀式呂璟都沒有多看,目光一直牢牢鎖定在遼國使節身上。

瞎徵和柔然公主分別得到了哲宗冊封,大宋朝的版圖在鼎盛元年陡然擴張接近五分之一,如此武功一時間讓在場不少文官臉色變化。

反倒是武將,往年裡只能在這個時候低頭喪氣的他們,終於贏來了屬於自己的榮耀時刻。

......

大朝會的最後一道程序是官家賜宴,往年裡作爲主菜的胙肉得到了保留,不過今年御膳司呈上了精心製作的醬料,不至於讓文武百官吃的那般難受。

呂璟隨意填飽了五臟廟,眼看着哲宗在這時起身,甘昭吉也捧着一封明黃色卷軸神情肅穆的走出,心中頓時知曉,御駕親征的事情恐怕就在這封聖旨之中。

“我大宋自開國以來,飽受異族征伐,朕曾聞北地百姓所言,遼人和党項人常結成小隊,在我大宋境內四處擄掠,如入無人之境,謂之曰打草谷......”

“朕不才,上承仁宗、神宗皇帝偉業,下應黎民,蕭關一戰,党項人抱頭鼠竄!都護呂璟十日收青唐故土,再無人敢輕辱我大宋!”

“但這還遠遠不夠!”

哲宗今日的聲音格外雄渾,朝中事先有準備的高官還好,其餘文武百官卻是在此時大驚失色。

尤其是隨着最後一段話語從哲宗口中說出,西夏和遼國使節還未反應,倒是大宋的官員很多人已經驚慌失色的跪拜了下去。

“朕要御駕親征,親手取回燕雲十六州!”哲宗趙煦拔出了腰間的淵渟刀,並未因爲百官的反應而有所改變。

呂璟嘆了口氣,他已經上書勸過了,但看起來效果不大,如今也只有想辦法促成此事了。

“官家聖明。”章惇和曾布分別帶領着文武百官拜下,不管心中作何念想,在文治武功頻頻告捷之後,如今就算是他們,也很那再阻攔哲宗趙煦的意志。

呂璟同樣躬身行禮,也就在此時,一直被其目光所注視的遼國使節終於有了動靜!

“該死!神臂弓!!!”

第三百四十五章 腥味第二百三十六章 試探第五十二章 安營第四百零二章 雨夜中京第四十四章 震驚的曾肇(三)第二百五十九章 面見章惇(感謝第一位舵主,秋葉落飄零。)第一百五十二章 大膽的遠襲第一百三十六章 河谷之戰(二)第二百九十一章 牢城新軍的戰鬥力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戰的氣息第二百九十六章 青唐易主第三百五十八章 出使遼國第二百零七章 崩潰的諸生第二百零六章 背後的奧秘第一百零九章 戰後生機—肉莊與酒坊第一百一十三章 搭建縣衙班子第三百四十三章 給章家搭把手第一百二十九章 水寇來襲第一百六十八章 黑旗飄揚第一百四十七章 鬧事的禁軍第一百二十七章 總把新桃換舊符第一百四十一章 被殃及的魚第一百七十八章 聖旨將至第三百零四章 夫子和西進大潮第三百二十四章 對決遼騎第三十九章 劉紀的春天第二百二十二章 趙才旺第一百六十一章 營前衝突第一百六十一章 營前衝突第三百八十九章 白山黑水第一百零四章 做事的道理(二)第三百五十四章 道君皇帝的手段第九章 東江湖第二百八十三章 大忽悠第一百二十二章 東坡居士(一)第四十一章 哲宗的意外第一百三十六章 河谷之戰(一)第二百二十四章 殺馮立第一百七十七章 奇襲蕭關(二)第二百一十章 醒悟與抉擇第一百一十二章 呂璟的平陽第二百四十二章 秦檜的家人第一百五十八章 戰事將臨第二百八十五章 悍勇女真第一百零一章 跳坑第三百二十六章 老鼠出洞第二百九十九章 西夏故人第一百五十四章 步騎對決第一百二十四章 爆竹聲中一歲除第一百五十一章 甘泉谷第一百六十五章 軍中大比(二)第三百四十七章 放個炮聽響第三百四十三章 給章家搭把手第五十八章 殺向排山瑤寨!第一百五十六章 新的詔令第三百四十五章 腥味第三百六十五章 籌謀第一百五十七章 小鋪長潑韓五第八十八章 安濟坊第二百一十二章 黎遠安出手第二百六十四章 鐵臂膀周侗第六十七章 秦觀舉薦的人才第五十一章 前行第三百八十九章 白山黑水第一百五十一章 甘泉谷第一百七十七章 奇襲蕭關(二)第二百四十四章 先驅者第四十六章 呂方入獄第三百四十一章 明志第三百二十二章 臨危受命的耶律大石第二百一十三章 籌備第三百五十八章 出使遼國第二百二十八章 前往大理的使團第九章 東江湖第三百五十六章 冰牆第四十五章 秦湛的心結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宋朝的巔峰文會(一)第五十七章 權力爭鬥第二百四十三章 宰相科學家—蘇頌第三十一章 衍變第一百一十三章 搭建縣衙班子第十二章 變化第五十九章 戰事烈第三百八十二章 燕云爲考場第二百二十五章 將門子弟(感謝諸神~黃昏、打賞!)第二百九十八章 宋威第三十六章 蘇過的消息第一百七十七章 奇襲蕭關(二)第一百九十九章 暴揍簡王第七十章 高俅南下第三百九十六章 難兄難弟第二百九十六章 青唐易主第二百三十七章 魚伯秘辛第一百四十七章 鬧事的禁軍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破洞庭水寇第二百九十八章 宋威第四十四章 震驚的曾肇(三)第十章 肉莊第三百九十一章 崩潰的阿骨打第九十一章 間與間(一)
第三百四十五章 腥味第二百三十六章 試探第五十二章 安營第四百零二章 雨夜中京第四十四章 震驚的曾肇(三)第二百五十九章 面見章惇(感謝第一位舵主,秋葉落飄零。)第一百五十二章 大膽的遠襲第一百三十六章 河谷之戰(二)第二百九十一章 牢城新軍的戰鬥力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戰的氣息第二百九十六章 青唐易主第三百五十八章 出使遼國第二百零七章 崩潰的諸生第二百零六章 背後的奧秘第一百零九章 戰後生機—肉莊與酒坊第一百一十三章 搭建縣衙班子第三百四十三章 給章家搭把手第一百二十九章 水寇來襲第一百六十八章 黑旗飄揚第一百四十七章 鬧事的禁軍第一百二十七章 總把新桃換舊符第一百四十一章 被殃及的魚第一百七十八章 聖旨將至第三百零四章 夫子和西進大潮第三百二十四章 對決遼騎第三十九章 劉紀的春天第二百二十二章 趙才旺第一百六十一章 營前衝突第一百六十一章 營前衝突第三百八十九章 白山黑水第一百零四章 做事的道理(二)第三百五十四章 道君皇帝的手段第九章 東江湖第二百八十三章 大忽悠第一百二十二章 東坡居士(一)第四十一章 哲宗的意外第一百三十六章 河谷之戰(一)第二百二十四章 殺馮立第一百七十七章 奇襲蕭關(二)第二百一十章 醒悟與抉擇第一百一十二章 呂璟的平陽第二百四十二章 秦檜的家人第一百五十八章 戰事將臨第二百八十五章 悍勇女真第一百零一章 跳坑第三百二十六章 老鼠出洞第二百九十九章 西夏故人第一百五十四章 步騎對決第一百二十四章 爆竹聲中一歲除第一百五十一章 甘泉谷第一百六十五章 軍中大比(二)第三百四十七章 放個炮聽響第三百四十三章 給章家搭把手第五十八章 殺向排山瑤寨!第一百五十六章 新的詔令第三百四十五章 腥味第三百六十五章 籌謀第一百五十七章 小鋪長潑韓五第八十八章 安濟坊第二百一十二章 黎遠安出手第二百六十四章 鐵臂膀周侗第六十七章 秦觀舉薦的人才第五十一章 前行第三百八十九章 白山黑水第一百五十一章 甘泉谷第一百七十七章 奇襲蕭關(二)第二百四十四章 先驅者第四十六章 呂方入獄第三百四十一章 明志第三百二十二章 臨危受命的耶律大石第二百一十三章 籌備第三百五十八章 出使遼國第二百二十八章 前往大理的使團第九章 東江湖第三百五十六章 冰牆第四十五章 秦湛的心結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宋朝的巔峰文會(一)第五十七章 權力爭鬥第二百四十三章 宰相科學家—蘇頌第三十一章 衍變第一百一十三章 搭建縣衙班子第十二章 變化第五十九章 戰事烈第三百八十二章 燕云爲考場第二百二十五章 將門子弟(感謝諸神~黃昏、打賞!)第二百九十八章 宋威第三十六章 蘇過的消息第一百七十七章 奇襲蕭關(二)第一百九十九章 暴揍簡王第七十章 高俅南下第三百九十六章 難兄難弟第二百九十六章 青唐易主第二百三十七章 魚伯秘辛第一百四十七章 鬧事的禁軍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破洞庭水寇第二百九十八章 宋威第四十四章 震驚的曾肇(三)第十章 肉莊第三百九十一章 崩潰的阿骨打第九十一章 間與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