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北方儒士

八月中,羅青漢返回長安。

羅蘭的婚禮辦得很隆重。長安看上去風平浪靜,一片祥和,但隨着羅青漢的迴歸,朝堂上下都感到了一股撲面而至的重壓,因爲李虎正在想方設法緩和虎烈人之間的矛盾,彌補不同政見者之間的裂痕,以便把虎烈人重新聚攏到一起,這顯然預示着他將有一番大動作。

wWW _ttкan _co

果然,八月下,李虎以天子的名義下旨,李復、宗澤年事已高,致仕回家,王淵、宋江出任參知政事,即刻回京就職。

劉韐出任河東路轉運使,原河東路安撫使高緣回京,出任參知政事。

毛軍回京,張關羽代替他出任東南安撫使,主掌東南軍事。吳撞天出任福建、廣南安撫使,負責平定廣南。

張孝純出任荊湖兩路轉運使,原荊湖兩路轉運使李迥調任東南安撫副使,兼領江南兩路轉運使。劉延慶調任臺諫長官。出任御史大夫一職。

馬擴出任秦鳳路安撫使,原安撫使楊可世回京,出任京兆尹。

平夏路安撫使侯概回京,出任籤書樞密院事。

一連串的人事變動,讓長安朝野上下惶恐不安。李復、宗澤致仕,劉韐、張孝純、馬擴調任地方,轉眼見就有五位宰執級別的大臣離開了中樞。

八月底,李虎再次以天子名義下旨,安排大約十幾位中央府署官員到地方任職,同時調任三十多位原虎烈軍將帥分別進入中央府署和諸路、州、府等各級地方出任軍政長官。

鐵鷹在代北整軍完畢,原黑山軍、怨軍、雷霆軍、神龍軍、驚雷軍、遼西軍被整編爲虎烈四十三軍到五十軍,很多虎烈系將帥不好安置,這下正好,紛紛轉到地方了。

李虎的這番大動作讓長安震駭不已,尤其虎烈武將大量調任地方,出任地方行政長官,更是讓他們目瞪口呆,至此,他們終於意識到,他們錯誤地估計了形勢,李虎根本就不怕他們的威脅,

九月,赴京官員先後抵達長安,東南的毛軍、宋江,山東的王淵,西北的侯概、楊可世,河東的高緣。還有十幾位到中央府署任職的武將們日夜兼程而回。

每個人回京,一個見面的就是李虎,李虎一句話就是,從現在開始,你們上戰場的機會就越來越少,或者從此就不會再上戰場了,你們要迅速適應自己身份的變化,要從武將轉爲文官,要在另一個戰場上竭盡全力幫助中土走向振興。

這些虎烈將帥們,不管是從大山會盟就追隨李虎的老將,還是從西北轉投而來的將門子弟,一次真正感受到了這個世代的巨大變化,今天的中土和昔日的大宋王朝已經完全不一樣了,武人的地位不僅僅提高了,而且正在走進過去高不可攀的廟堂,權柄就在他們的手中牢牢把持着。

九月下,三位來自大同的北方儒士在黃涉、柴雲的陪同下,進入漢王府拜見李虎。

李虎親自出迎,雙方過去就認識,這次在長安見面,更是親熱。

三位儒士都是前大遼國的進士。一位是前大遼國子監祭酒李師夔,一位是前大遼翰林學士沈璋,一位是前大遼燕京副留守裴績。

李虎開門見山,直接說明了請他們到長安的用意。

這些年,大同的國子監辦得很好,原大遼的漢蕃儒士在亡國之後,乾脆一心一意研究學問,教授弟子,成績非常突出。北方儒學和大宋儒學一脈相承,但因爲大遼是契丹人建立的王國,契丹人、奚人和其它北方蕃人在漢化的過程中,既潛心學習儒學,也在改造儒學,所以北方儒學相比大宋儒學,在觀念上更爲開明,也更具有包容性。

以李虎爲首的虎烈人的變革形成一套較爲完整的策略之後,迫切需要儒學在學術理論上的支持,這也是關學得以脫穎而出的重要原因,但關學有它的侷限性,關學的理念較爲保守。當初王荊公變法,關學就沒有積極支持,採取的是一種溫和的變革態度,在新、舊兩黨之間遊移不定,結果遭到了以王安石爲首的新學學派毫不留情的打擊。現在李虎的變革策略看上去是秉乘了舊黨的理念,但其實這僅僅是開始階段的一個表現,一旦變革走向深入,也就和元佑黨人所持的那套理論相差十萬八千里了。

關學在這個時候再次表現出現了它在變革態度上的保守和溫和,以李復爲首的關學儒士並沒有按照李虎的要求大力改造關學,以便讓關學成爲新變革的理論基礎。而尤其讓李虎不滿的是,李復和一批關學弟子漸漸走到了變革的對立面,他們和朝廷裡的保守派越走越近,特別在中土王朝更替的正朔一事上,至今沒有拿出一個符合李虎利益需求的新理論,這是李虎極爲不滿的地方。

李虎在李復致仕之前,曾在朝堂上公開指責李復,認爲在自己離京的兩年時間裡,關學不進反退,不但沒有在學術理論上堅決支持變革,反而拖變革的後腿,阻礙了變革的推進。

李復知道李虎對關學非常不滿,但他又不願意背棄自己的學術理論,所以主動請辭,不幹了,再幹下去,他的腦袋掉了無所謂,但整個關學跟着遭殃就是天大的罪過了。好在關學此時已經分裂,一部分儒士堅決追隨李復,堅持李復的理論學說,而一部分儒士則順應形勢,主動配合朝廷,在學術理論上不斷的推陳出新。以便配合變革的實施,但他們的觀念還是過於保守,跟不上變革的步伐。

去年李虎到了大同,在大同和國子監的博士、教授們數次討論變革,驚喜地發現北方儒學在學術理論上更有助於變革的推行和實施,於是他請李師夔、沈璋、裴績全面整理一下北方學術,並拿出一套完成的理論。李師夔等人看到了北方儒學發展的契機,馬上投入極大的熱情整理出了一套完成的學術理論,爲了能儘快贏得大宋儒士們的承認,他們稱其爲晉學。

李虎最早拿到晉學的學術理論,在仔細閱讀和思考之後。他決定在長安推行晉學,讓晉學進入長安的太學和國子監,時機成熟則在地方學府、學堂進行推廣。當然了,以大宋儒士們的保守,晉學的推廣不可能一帆風順,它需要一個漫長的時間,需要一個長期的認識過程,但推廣晉學的最大好處就是可以促進關學的發展,讓關學儒士們迅速擺脫保守思想對他們的束縛,從而在學術理論上給變革以強有力的支持。

“我在信裡已經對三位先生說了,請你們來長安的目的,就是想請三位先生在長安的太學講學,宣講晉學。”李虎恭敬地說道,“這對中土來說是一件大事,請三位先生務必答應。”

“我們既然來了,當然要拜訪一下長安的大儒,向他們虛心求教。”?李師夔同樣很客氣。這是個機會,是北方儒士迴歸中土的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做爲北方儒士的代表,他無論如何也不想錯過。

自從大唐王朝敗亡,北方漢人便飽受蕃人的奴役,世世代代都想重新回到中國的懷抱,如今兩百多年過去了,中國人甚至已經忘記了他們,不願意承認北方漢人是同一個血脈的子孫,這令北方漢人尤其是北方儒士們非常傷心。現在他們已經回來了,已經重歸故土,爲了把隔斷兩百餘年的血脈重新連接起來,他們願意付出一切代價。

李虎給了他們一個機會,他們感激涕零,他們迫切想站在長安太學的講堂上大聲宣告,我們回來了,我們回到了中國。

九月二十八,李虎率文武百官齊聚太學,聆聽北方大儒李師夔講學。

三天前,當這個消息傳到太學的時候,太學就已經轟動了。太學的博士、教授、助教和學士們或許還抱着一絲好奇的心理。但朝堂上的文官們卻知道烏雲已經壓頂,風暴就要來臨了。誰能想到,李虎在北疆一年多的時間裡,不僅僅完成了西征,穩定了北方形勢,還推出了一個嶄新的儒學學派,由此可知李虎這個人太可怕了,他把一切都算計到了,可謂算無遺策。

事實擺在儒士們的眼前,如果晉學完全符合李虎的需要,成爲變革策略的學術理論,並迅速在中國得以推廣,那麼整個中國的儒士們恐怕要不了多久就要討飯了,大量北方儒士的南下必將給中國儒士帶來巨大的衝擊,其利益上的損失無法估量。

李師夔的講學再度引起了太學的轟動,中國儒士們一次感受到北方儒學的博大精深,北方漢人和中國斷絕兩百多年後,不但沒有放棄儒學,反而和中國儒士一樣繼承和發揚了儒學,他們在儒學上的成就同樣不亞於中國儒士。然而,爭論無處不在,每個儒學學派對儒學經義的理解都不一樣,有的甚至大相徑庭。於是,李師夔和李覆在太學公開辯經。

這場辯論沒有結果,卻引發了一個意外,李復因爲過於激動而中風,不久便辭世了。

第81章 大家庭第41章 察哥的盾第14章 驚變第15章 騎牆第33章 靖康元年的寒春第39章 你就是皇帝第41章 擋我者死第32章 驚天秘密第95章 丟棄第23章 驃悍無敵的折家軍第1章 不撤第19章 流盡最後一滴鮮血第13章 毛帥被抓第8章 少帥羅蘭第10章 要錢第14章 儒家學派第88章 你上當了第5章 殺虜復漢第37章 痛苦的汴京第81章 西北人的手段第95章 亂了方寸第36章 北方儒士第9章 駱駝河第55章 長了翅膀的狼第93章 御駕親征第18章 黑暗中的明燈第66章 向戰場推進第8章 再吃一坨子第99章 患得患失第74章 魚肉和熊掌第44章 雷霆第28章 吃了去死第74章 藩鎮第41章 代價第46章 戰局惡化第61章 兵進燕山府第37章 打土賊第78章 賭輸了算倒黴第20章 南征之議第90章 最好機會第64章 吃人不吐骨頭第33章 宵小之事第36章 怕你個鳥啊第39章 跟着我好好混第50章 奔襲第15章 背後的勾當第5章 豐盛大餐第99章 患得患失第59章 夜襲第98章 包圍了第100章 大麻煩第14章 國富?民富?第47章 遷都之議第24章 再聯手第4章 集結第70章 誰能說服李虎?第26章 嘔心瀝血第36章 怕你個鳥啊第45章 皇帝的決策第23章 再攻大同第53章 深陷局中第35章 以人制人第76章 馬擴之約第41章 察哥的盾第30章 王者之淚第59章 合圍第48章 爭執第52章 以身爲餌第45章 爲了孩子們,我要努力第44章 緊迫第29章 從英雄到叛賊第32章 閻王難見第14章 儒家學派第48章 我們怎麼辦?第82章 殺陣第80章 女真人的目標第2章 大宋第一富豪第73章 鎮川河第10章 倒戈第74章 做人要低調第73章 禍亂的開始第14章 突圍第十一日第5章 變計第76章 突圍第91章 黃雀在後第29章 一塊肥肉第72章 阻截第64章 緊張部署第55章 瞬息萬變第30章 副元帥第10章 有話好好說第40章 破綻第62章 三顆人頭第58章 機不可失第77章 美人計第78章 放虎而去第96章 好消息第3章 老營主帥第4章 劉子羽獻計第7章 董帥決斷
第81章 大家庭第41章 察哥的盾第14章 驚變第15章 騎牆第33章 靖康元年的寒春第39章 你就是皇帝第41章 擋我者死第32章 驚天秘密第95章 丟棄第23章 驃悍無敵的折家軍第1章 不撤第19章 流盡最後一滴鮮血第13章 毛帥被抓第8章 少帥羅蘭第10章 要錢第14章 儒家學派第88章 你上當了第5章 殺虜復漢第37章 痛苦的汴京第81章 西北人的手段第95章 亂了方寸第36章 北方儒士第9章 駱駝河第55章 長了翅膀的狼第93章 御駕親征第18章 黑暗中的明燈第66章 向戰場推進第8章 再吃一坨子第99章 患得患失第74章 魚肉和熊掌第44章 雷霆第28章 吃了去死第74章 藩鎮第41章 代價第46章 戰局惡化第61章 兵進燕山府第37章 打土賊第78章 賭輸了算倒黴第20章 南征之議第90章 最好機會第64章 吃人不吐骨頭第33章 宵小之事第36章 怕你個鳥啊第39章 跟着我好好混第50章 奔襲第15章 背後的勾當第5章 豐盛大餐第99章 患得患失第59章 夜襲第98章 包圍了第100章 大麻煩第14章 國富?民富?第47章 遷都之議第24章 再聯手第4章 集結第70章 誰能說服李虎?第26章 嘔心瀝血第36章 怕你個鳥啊第45章 皇帝的決策第23章 再攻大同第53章 深陷局中第35章 以人制人第76章 馬擴之約第41章 察哥的盾第30章 王者之淚第59章 合圍第48章 爭執第52章 以身爲餌第45章 爲了孩子們,我要努力第44章 緊迫第29章 從英雄到叛賊第32章 閻王難見第14章 儒家學派第48章 我們怎麼辦?第82章 殺陣第80章 女真人的目標第2章 大宋第一富豪第73章 鎮川河第10章 倒戈第74章 做人要低調第73章 禍亂的開始第14章 突圍第十一日第5章 變計第76章 突圍第91章 黃雀在後第29章 一塊肥肉第72章 阻截第64章 緊張部署第55章 瞬息萬變第30章 副元帥第10章 有話好好說第40章 破綻第62章 三顆人頭第58章 機不可失第77章 美人計第78章 放虎而去第96章 好消息第3章 老營主帥第4章 劉子羽獻計第7章 董帥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