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成吉思汗的抉擇

高懷遠沒有想到秋桐居然會這麼回答,楞了一下尷尬的乾咳了幾聲,然後顧左右而言他的說道:今天天氣還算是不錯,就是有點熱,呵呵!時候不早了,咱們還是回城去吧!

望着高懷遠逃也一般的背影,秋桐微微嬌笑了一聲,小聲嘟囔道:我就不信你還能嘴硬多久!哼哼!老天真是對我不公,既然讓我遇上了他,爲何卻又如此之晚呢?秋桐的神情又有些黯然了下來

就在高懷遠忙於處理京東事務的時候,中國西北千里之外卻也正在酣戰之中,蒙古大軍在當世最偉大的首領成吉思汗的率領下,將西夏國的軍隊打得是節節敗退,一座座城池在蒙古大軍的鐵蹄下,化作一座座廢墟,所過之處党項人幾乎被蒙古大軍屠絕。

成吉思汗之所以這次大舉進攻西夏,也是有原因的,成吉思汗當年在西征之前曾三次征伐西夏,迫使西夏臣服。

從西夏天慶十二年也就是南宋的開禧元年曆史上的第一次對西夏的戰爭,將西夏軍打得大敗,然後大掠人畜而還,恆宗李純佑下令修葺被毀城池,防禦蒙古軍入侵,次年襄宗李安發動政變,廢掉了恆宗,轉而改變了依附金國的政策,開始依附蒙古國。

可是西夏的俯首稱臣並未給他們帶來安寧,蒙古軍連年征戰,都要徵調西夏軍隨軍出征,還要求西夏提供糧秣資財等物,以至於西夏國難以承受,蒙古人的關係幾次反覆,並且試圖聯合於蒙古國爲敵的部族抗蒙,結果招致成吉思汗幾次發兵征討西夏,西夏皆以大敗告終。

就在成吉思汗西征期間,西夏不積極派軍協同作戰,又派人到漠北聯絡未臣服的各部反蒙。西征歸來,成吉思汗得知西夏有意反叛,移師進攻沙州(今甘肅敦煌)。西夏國王李德旺答應質子稱臣,遂解沙州之圍。其後,西夏拒遣質子,又接納蒙古仇敵乃蠻部屈律罕之子赤臘喝翔昆。成吉思汗終於決計滅西夏。

成吉思汗這纔在頭一年發動了對西夏的滅國之戰,夏獻宗李德旺下決心抵抗蒙古大軍的進犯,調兵遣將和蒙古大軍連番作戰,但可惜的是現在的西夏國早已不復當年元昊立國之時那樣強大了,在長久的政治糜爛之中,西夏國的軍隊也早已沒有什麼戰鬥力了,不管是他們引以爲傲的鐵鷂子軍還是其它軍隊,在蒙古大軍面前可以說都是不堪一擊,結果自然是連戰連敗,蒙古軍長驅直入,連連攻克西夏國重鎮,這一年,先後攻下了肅州、甘州、涼州、靈州,進圍夏都中興府(今寧夏銀川)。

可憐空有一腔抱負的獻宗李德旺,在蒙古大軍的攻勢之下,終於堅持不住,驚懼而死,死前將王位傳給了李硯,現如今成吉思汗正在率領十萬蒙古大軍,對西夏國進行最後階段的進攻。

而正在此時,成吉思汗卻收到了孛魯的來信,告知他本次孛魯領兵進兵京東之地,在宋軍的出現下,宣告徹底失利。

成吉思汗聞聽這個消息,自然是大吃一驚,他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積弱百年的南宋居然會在這個時候,突然間強勢了起來,居然搶在他的前面,控制住了數十年都沒有能控制住的京東之地,可以說這個消息大大超出了他和他麾下所有人的預料。

成吉思汗爲此立即召集了麾下智囊進行了商議,討論接下來對於京東之地的事情,該何去何從。

從孛魯的信中成吉思汗可以看出,孛魯此次東征吃虧不小,三萬大軍最終回到出發地的只有一萬來人,這半年多時間裡,幾乎折損了大半,而單單是折損在宋軍手下的就有一萬多人,這對他們蒙古人來說,無疑是一種很大的恥辱。

於是聞聽消息的這些麾下將領立即分成了兩派,一派力請成吉思汗立即調集大軍發兵京東,對宋軍進行懲戒,將京東之地攻陷,收入他們蒙古國的囊中。

而另有一批人卻並不同意他們的意見,力陳現在蒙古國最重要的事情應該是儘快結束蒙夏之間的戰事,將西夏反抗的勢力盡快掃平,而且他們眼下最大的仇敵並非是宋人,而是曾經壓迫他們百餘年的金國,而南宋正好和他們一樣,對於金國都是苦大仇深的主,假如想要滅亡金國的話,現如今還不是和宋人反目成仇的時候,一旦逼得宋金兩國結盟的話,那麼對於以後他們滅亡金國,將會產生巨大的阻礙。

這批人算是有見識的人,他們深知金國雖然現在沒落了,但是餓死的駱駝比馬大,一時半會兒想要滅了大金國,他們蒙古國眼下還力有不逮,更別說偏安南方百年的南宋了,要知道現在天底下最富庶的國家就是南宋了,假如此時金國獲得南宋的支持的話,在南宋無可匹敵的財力支持下,天知道金國會不會重新崛起,如此一來,對於他們以後的滅金之戰,那將會是一場災難。

成吉思汗到底不是凡人,先不說他的殘暴,起碼他是這個世上一個胸懷十分寬廣的領袖,而且極具戰略眼光,他的雄才偉略是任何人都無法抹殺的,這一點沒人可以否認。

雖然宋軍的行爲對於他來說無疑是一種挑釁,這令他感到十分不快,甚至有一種屈辱的感覺,但是他卻並未因此就被怒火燒昏了頭腦,冷靜下來之後,分析了兩派手下的建議之後,他最終還是決定暫時嚥下這口氣,暫時不再發兵京東,去和南宋再展開一戰了。

成吉思汗到底是個偉人,他很清楚眼下自己最該做什麼,他眼前最大的敵人是誰,而他也同時仔細分析了一番金國的動態,從宋軍出兵京東,徹底控制京東之地這件事上來看,他發現了一個很大的問題。

那就是這一段時間以來金國的動向,雖然他在領兵進攻西夏國,但是對於金國的動向他卻一直都在密切的關注着,這次金國對於宋軍出兵京東,控制京東的行動反應上十分有問題,按理說京東之地也曾經是他們金國的地盤,雖然這些年來因爲紅襖軍的緣故,他們已經失去了對於京東的控制權,但是名義上京東之地卻還是他們的領土,而奇怪的就是這次宋軍出兵京東,征討李全又進而發兵控制整個京東,金國卻如同睡着了一般,沒有一點反應,卻加大了邊境對於蒙古國防禦的兵力,根本就無視了這次宋軍的行動。

而且成吉思汗也已經得知這個新上位的金主完顏守緒於其父的作風大有不同,自從他登基之後,便在金國之中勵精圖治,連連擢升一批善戰之士,領兵和蒙古國對峙,並且啓用了當年被其父貶黜的能臣復出做事,一意結好南宋,全力開始防禦他們蒙古大軍南犯。

如此一來,對於他這個蒙古國大汗來說,可不是個好消息,誰都不想自己敵人的國君是個賢能之人,這個完顏守緒,顯然比他老爹完顏珣要強的太多了,假如換作早年是這個完顏守緒當金主的話,那麼恐怕他們蒙古大軍對付金國的時候,也不可能那樣順利了。

無疑這個完顏守緒這次的反應等於是默認了京東之地歸還給了南宋,並且他擺明了現在不願得罪南宋,而是全力以赴的將金國的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對付他們蒙古國的這件事上,這是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並且從他的執政方針上來看,完顏守緒都徹底摒棄了其父完顏珣於南宋爲敵的策略,等於是向南宋送上了一份厚禮。

而假如現在他利令智昏,放棄了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因爲孛魯兵敗之事,便集結大軍去討伐宋軍的話,可以說是正中了金主完顏守緒的下懷,他是不允許這樣的情況發生的,他一生征戰無數,現在的他對於政治的敏感性已經日臻成熟了,故此成吉思汗最終還是選擇了暫時的妥協。

成吉思汗思量良久之後,最終還是給孛魯下令,暫時不要再調集兵馬,出兵京東,而是收斂一下手下,明令他們暫時不要再進入宋軍實際控制區內劫掠,減少蒙古人和宋人的摩擦,接下來他們在滅了西夏之後,轉而就要全力以赴的投入到滅金之戰中,一個滅金的計劃漸漸的在成吉思汗的腦海中清晰了起來。

故此在孛魯退兵之後,金國那邊也沒有什麼反應,於是京東一帶暫時也歸於了平靜之中,這對高懷遠來說,確實是一個不錯的利好消息。

之所以高懷遠這次敢於率軍和孛魯的蒙古大軍放手一搏,其實說白了,高懷遠也是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的結果,他也瞅準了現在成吉思汗正忙於什麼事情,不會輕易的改變他既定的策略,同時也瞅準了金主完顏守緒眼下最大的敵人不是他們宋人,而是已經威脅到他們金國生存的蒙古國,故此纔會如此膽大的放手在京東大幹了一場。

第43章 殺俘第37章 勾心鬥角第106章 決勝5第263章 強弩三段擊第30章 侍衛親軍步軍司(上)第84章 再返鄂州第159章 和談2第133章 京東有事第65章 壽宴(下)第112章 日月可鑑第352章 穩紮穩打第26章 潑皮擋道(上)第245章 不遵號令第227章 密謀降蒙第16章 賜刀第243章 鐵桶圍城第21章 都作院第100章 兵至白水第30章 楊氏訓子第38章 浴血孤城1第121章 晴天霹靂第202章 風聲走漏第3章 大金名將第110章 亂局第108章 火銃第75章 對簿公堂第138章 霅川之變第312章 強攻第90章 讒言第11章 備戰1第361章 內訌第69章 支援(下)第1章 鄉勇第84章 再返鄂州第1章 郾城第50章 兵發恩州(下)第122章 首戰告捷第159章 和談2第95章 賭博第69章 銅礦第31章 有病亂投醫第175章 再見嶽琨第47章 何爲短視(下)第366章 慘烈第33章 兵發通江第59章 大事不好第68章 狼口脫險第25章 義賊第242章 兵發寶應第373章 成吉思汗的抉擇第288章 夜襲第9章 平章第16章 烈火第278章 厲兵秣馬第313章 兵無鬥志第39章 整頓第217章 暴斃第227章 密謀降蒙第155章 倉皇撤退第247章 泥彈發威第2章 交易第59章 改過自新(上)第6章 負氣而走第131章 出使吐蕃第23章 直把杭州作汴州第165章 金國求援2第374章 背後一刀第39章 整頓第125章 廷杖第91章 喜憂參半第41章 浴血孤城4第61章 壞消息(上)第126章 攤牌第155章 倉皇撤退第17章 九品芝麻官第90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178章 捷報頻傳1第44章 白鐵鑄奸佞(下)第59章 改過自新(上)第2章 兩強相遇第181章 萬事俱備第37章 胸無大志(下)第11章 奇怪老者第37章 勾心鬥角第145章 佯攻第111章 北疆有事第118章 僥倖逃脫第21章 憤怒第115章 抗旨第105章 毒花第20章 軍器監第206章 大炮立威第148章 範小五第54章 盤點第9章 羣毆第16章 大婚第92章 可疑的火災第39章 浴血孤城2第72章 壞種兄弟第100章 得饒人處
第43章 殺俘第37章 勾心鬥角第106章 決勝5第263章 強弩三段擊第30章 侍衛親軍步軍司(上)第84章 再返鄂州第159章 和談2第133章 京東有事第65章 壽宴(下)第112章 日月可鑑第352章 穩紮穩打第26章 潑皮擋道(上)第245章 不遵號令第227章 密謀降蒙第16章 賜刀第243章 鐵桶圍城第21章 都作院第100章 兵至白水第30章 楊氏訓子第38章 浴血孤城1第121章 晴天霹靂第202章 風聲走漏第3章 大金名將第110章 亂局第108章 火銃第75章 對簿公堂第138章 霅川之變第312章 強攻第90章 讒言第11章 備戰1第361章 內訌第69章 支援(下)第1章 鄉勇第84章 再返鄂州第1章 郾城第50章 兵發恩州(下)第122章 首戰告捷第159章 和談2第95章 賭博第69章 銅礦第31章 有病亂投醫第175章 再見嶽琨第47章 何爲短視(下)第366章 慘烈第33章 兵發通江第59章 大事不好第68章 狼口脫險第25章 義賊第242章 兵發寶應第373章 成吉思汗的抉擇第288章 夜襲第9章 平章第16章 烈火第278章 厲兵秣馬第313章 兵無鬥志第39章 整頓第217章 暴斃第227章 密謀降蒙第155章 倉皇撤退第247章 泥彈發威第2章 交易第59章 改過自新(上)第6章 負氣而走第131章 出使吐蕃第23章 直把杭州作汴州第165章 金國求援2第374章 背後一刀第39章 整頓第125章 廷杖第91章 喜憂參半第41章 浴血孤城4第61章 壞消息(上)第126章 攤牌第155章 倉皇撤退第17章 九品芝麻官第90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178章 捷報頻傳1第44章 白鐵鑄奸佞(下)第59章 改過自新(上)第2章 兩強相遇第181章 萬事俱備第37章 胸無大志(下)第11章 奇怪老者第37章 勾心鬥角第145章 佯攻第111章 北疆有事第118章 僥倖逃脫第21章 憤怒第115章 抗旨第105章 毒花第20章 軍器監第206章 大炮立威第148章 範小五第54章 盤點第9章 羣毆第16章 大婚第92章 可疑的火災第39章 浴血孤城2第72章 壞種兄弟第100章 得饒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