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太空產業的起步

通天橋計劃的載人入軌測試成功後,計劃中的後一項,“天宮一號計劃”就全面啓動了。

這“天宮一號”,實際上就是一個低軌空間站。與原時空的國際空間站一樣,主要是在地面建造好管型結構體,再發射到太空上去組裝。但兩者有本質上的巨大差別。原時空的國際空間站的建築材料,必須由航天飛機或者重型火箭發射到軌道上,重量和體積都嚴重受限,建設成本則極爲高昂。

國際空間站從第一個組件在1998年發射,到11年後的2009年,總計重量達到303噸,起居艙358立方米,全部艙間430立方米左右,乘員僅六人,花去的金額已經近千億美元。如果考慮通膨,大約相當於1937年的60億美元左右。

然而,“天宮一號”單一個居住艙便重達505噸,容積達到3000立方米,並且一次發射完畢,而且同一天內,懸圃基地總計進行了六次投射,發射了六個艙組,其中有四個起居艙,一個指揮艙,以及一個燃料與發動機艙,總計高達3300噸,並且全部成本不到260萬華元。其主要原因除了成本低之外,更重要的是由於發射加速度低,因此結構與零件不需大幅加固。此外,由於通天橋擁有能夠迅速發射各種艙組補位的能力,因此天車的安全冗餘係數可以做得比較略爲低些,這也節省了大量成本。

而且這還沒完,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後續各種功能的艙間與零件陸續發射。其中當第三天前面的起居艙組裝完畢後,通天橋指揮中心便發射了一輛客車,將總共300名工人送上去協助建造,二百餘人同時進行太空漫步的景象非常壯觀。

1937年12月20日,天宮計劃啓動二個月後,天宮一號基地正式完成。這是由總計高達76個的各式艙組構成的重達四萬一千噸的大型太空站,其中起居艙便多達40個,可容納固定居住人員1600人,還可在短時間內迅速發射新的起居艙上來增加空間。而天宮一號的平時常駐人員爲400人,計劃總投資僅爲二億華元。發射成功率極高,過程安全,成本低,投擲量大,反應速度快,這就是質量投射器的巨大優勢了。

天宮雖是一座以科研爲主的空間站,但上面也是駐有軍隊的。中國空軍有一個30人小組常駐其中,這個小組的職務是維修隊,不過他們修的不是天宮,而是以天宮作爲基地,搭乘軌道飛船給中國的衛星進行燃料加註與修復升級等作業。我們都知道,衛星是非常昂貴的東西,能定時加加燃料,緩緩零件,不時升級修理一下,就可以大大增加使用壽命,這對緩解預算壓力是非常有幫助的。

通天橋這東西確實很貴,比運載火箭貴多了,整個通天橋工程加上各種配套設施,已經燒了180億以上了。但這個貴主要是在建設成本上,使用成本就便宜多了。

通天橋計劃包含了一個超大型高能電池陣列和兩座充電用核電站,擁有120萬千瓦機組四座,輸出爲四百八十萬千瓦。每充電三個半小時可以進行一次720噸滿負荷貨物投射,充電三小時可以進行一次滿載客車投射。

通天路自帶的核電站是最新型的第四代增值堆核電機組,其電費成本加上一成純利潤是每度電1分2錢。因此投射一次滿載貨車的能源成本是20。16萬元,加上操作維護等成本約爲25萬元多點。貨車滿載是660噸有效載荷,相當於每噸成本380華元,或者每公斤三角八分錢。客車的投射成本相同但是車體維護成本略高些,一輛滿載客車成本約30萬元,成本約爲每名乘客300華元。

作爲比較,目前中國的重型運載火箭升龍二型,以300萬華元的單價推送20噸載荷上低軌,成本約爲每噸15萬華元,兩者相差395倍。如果考慮人員運輸的話相差更大,就算把宇宙飛船全部改爲客運型,最多也就搭乘十二人。飛船單價60萬,也就是說連同火箭成本,運十二個人上軌道需要花費360萬華元,一個人要價18萬,相差1000倍之多。

…………

在天宮一號竣工的慶功會後,錢學森在宴會後找到文德嗣,很認真的說道:

“文總,我承認通天橋的預算比預定的至少減少了三分之一。但是文總,我還是堅持我的意見,這個計劃本身恐怕很難收回成本。您這次恐怕失策了。”

“哦,錢主任,你爲什麼會有這種想法呢?”文德嗣有些驚訝的問道。

“文總,我計算過。如果我們給每噸貨物收費1050華元,也就是200%的利潤,日夜不停的投射,十八年後雖然可以收回這180多億的建造成本。但這可是2600萬噸的總投射量,可我們哪有那麼多貨物需要投射上軌道去呢?就算是預計中的軌道光能發電轉送系統也用不到那麼多啊。計劃中的軌道光伏電站加上支援系統也不超過5萬噸,這就已經可以生產近百萬千瓦的電力了,相當於一座核電機組。就算造100座也不過500萬噸的投射量而已。再說光電板自己也很貴,靠這絕對收不回成本的。您看,這是我計算的結果。”錢學森拿出了一張寫滿字的信箋字,遞給文德嗣。

“嗯……”文德嗣接過看了看,錢主任算得非常仔細,把維護保養時間也算了進去。錢學森當時在通天橋那邊吃了個悶虧,回去之後和同事們一商量,就發現了這個問題。按照他們的算法,通天橋的成本太高了,按照現在這種使用方法是收不回成本的。

“文總,現在我們國家雖然比以前富裕很多了,但是像這麼大的投資也是很吃力的。”錢學森很認真的說道,他現在倒不是爲了搶經費,而是出於一種責任感,他覺得國家花了這麼多錢,實在太可惜了。

文德嗣就笑了笑說道:“錢主任,你是一位非常優秀的科學家,但你不是一個好的商人。爲什麼你只給我們的通天橋200%的利潤呢?這個可是世界獨家壟斷的買賣啊,別的國家連運載火箭都沒有。這運費我們說多少,那就是多少。200%的利潤實在太保守了,照我看,這百分之一千甚至百分之一萬的利潤都是很合適的。”

“文總,如果是賺外國人的錢,利潤再高也無妨。但是如果給我們自己國家用,定這麼高的利潤率就不太合適吧……”錢學森想了想說道。

“你說的沒錯,我們這個通天橋最重要的目的是爲了實現中國的科技騰飛,所以內部價的利潤率當然不可能這麼高,太貴了人家就用不起了,所以最多也就是300%到500%的利潤吧。所以我們要想其他的辦法來賺錢,把總貨運量提上去,而不是隻把眼光盯在單價上。比如說發展全新的太空產業。在我看來,這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起始。”文德嗣也很認真的說道。

“第四次工業革命?”錢學森愣了下。

“是的,第四次工業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是蒸汽機,第二次工業革命是電力革命,第三次工業革命我們已經在進行了,便是計算機產業帶來的信息革命。而第四次工業革命,就要看這太空產業了。”

錢學森好奇的問道:“那麼您認爲,這些產業有哪些內容呢?”

“新材料、新能源與新工具。主要是這三個方面。”見到錢學森有些遲疑,文德嗣很和氣的笑道:“我給你舉幾個具體的例子吧。比如新材料,我告訴你一個秘密情報,我們的十幾個材料研究所其實現在已經發明瞭很多種新材料了,其中很多是以前大家聞所未聞的新材料,其性能遠遠超出了當代人們的想象。但是現在投入實用的還不到他們成果的五分之一。你知道爲什麼嗎?因爲有許多東西在地球上生產的成本極高,不然就是以目前的技術在地球上生產不出來,但是如果到外太空軌道上去生產,那就完全不一樣了。”

“比如說超級合金。在地球上煉製合金,因爲不同金屬有不同比重,因此熔融時混合的合金成分重的會下沉輕的會上浮,因此並不非常均勻。比如我們的鐵鋁共軛合金,爲了解決這個問題花了很多精力,需要特製設備,因此產量一直受限。但是在軌道上的無重力環境,任何金屬成分的合金都可以實現完美的均勻混合。原本地球上很難做出來的比重相差太大的金屬合金,但是在軌道上就輕易可以做的出來。”

“其次是雜質問題,在地球上進行金屬冶煉,光是空氣混入便會造成雜質,例如含氮、含氫等。這些問題處理起來都很麻煩,而鍊鋼爐中建立真空環境的成本又相當高。然而在軌道上,他本來就是真空環境,因此製造真空不需任何成本。此外軌道熔鍊的成本也比較低,因爲他沒有空氣,熱能不容易因爲對流而流失。”

“還有就是特殊結構的合金,比如泡沫金屬……”文德嗣很自然的就用自己最熟悉的老本行來舉例了,在礦冶方面這個世界上沒人比他更在行了,特別是在地球外的礦冶方面。他繼續說道:“打個比方吧,工字鋼軌你看過吧?網狀鋼板,乃至於飛機機翼中的蜂巢狀金屬結構,這些都是在維持材料強度下,試圖減輕材料重量的方案。但是在無重力環境下,可以輕易做出比這些強十倍的泡沫金屬。”

錢學森想了想說道:“泡沫金屬,這種材料我倒是聽說過,以前的科學期刊上登載過這方面的信息。據說這種東西可以在不降低太多性能的情況下,大幅度的降低材料重量。不過這種東西只能在實驗室少量生產,完全無法實用。”做火箭這行的人都是“斤斤計較”慣了的,他們對材料的重量都是很敏感的。

“沒錯,就是這樣。”文德嗣點點頭。

“因爲在地球上冶煉泡沫金屬是很難的。因爲地球上有重力,一旦往熔融金屬中打入氣體,氣泡很快就會浮起來,沒有辦法均勻分佈。然而太空中不存在重力,因此攪拌過的氣泡可以均勻分佈在金屬溶液中,等冷卻下來之後,就是裡面充滿正圓形氣泡的泡沫金屬。比如說泡沫金屬當中最簡單的泡沫鋼,這種東西可以作成比水還輕,能浮在水上,其承重能力與耐力卻不比同體積的鋼材小多少,重點是它很便宜也可節省材料。這可是不得了的材料。如果拿來造車造船造飛機造設備,性能都會有巨大的飛躍。”

“再如滾珠軸承,這是一種關鍵性的工業產品,一戰期間協約國和同盟國互相進行戰略轟炸時,優先炸的就是滾珠軸承廠。滾珠軸承當中的關鍵就是滾珠,這種東西看着簡單,但是相當有技術含量,當今世界上能夠製造出合格滾珠軸承的國家不會超過二十個,而且製造程序很繁瑣。但如果在太空中,製造這東西的成本就非常低,其工序會大大簡化,連打磨都不需要了,直接把熔融的合金液體滴出適當份量,它就會自己在空中縮成完美正圓形,精度比地球上工廠磨出來的最好產品高上幾個數量級。”

文德嗣頓了頓,說道:“此外還有製藥,製藥業需要極高的無塵真空環境以避免污染,而人工維持無塵真空環境的成本極高。可太空不需任何的成本,無塵真空度就比地面上高上幾個數量級。”

“最後一種你可能不清楚,那就是計算機產業。計算機中央處理器的製造同樣需要極高的無塵真空環境。此外就是半導體硅晶圓的生長問題,這晶圓越大,則半導體成本越低。我們目前只能做出直徑200毫米的晶圓。所以現在的處理器比等重黃金還貴,即所謂貴比黃金。此外目前太陽能板的成本極高也是因爲如此,硅基太陽能晶片也是由硅晶圓切出的。”

“而晶圓直徑經過努力雖然還可以繼續增加,但是要投入不少資金與時間。譬如若要出三百毫米、四百毫米乃至於五百毫米晶圓,可能需要十幾二十年的研究時間與幾十上百億的投資。但是在太空中沒有重力,在這種超真空、超無塵、無重力乃至於無振動的特優環境下進行單晶硅生長,這晶圓可成長的直徑面積在理論上幾乎是沒有極限的。這將使我們製作的集成電路與太陽能電池板的成本大幅度降低。”

“至於能源方面,軌道光伏電站只是其中一個。此外還有一個項目,也是特斯拉先生提議的,就是軌道磁能發電站,利用衛星產生的磁力線,切割地球磁場發電的一種設備。另外我們現在正在研究的可控核聚變項目,其燃料也必須從太空中獲得……”

“最後,新工具方面,宇宙飛船、空間站等等,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工具,它們有很多用途的……”文德嗣說了很多,他親自給錢學森倒了杯茶。

笑着說道:“通天橋本身也許不能在你預計的18年內收回成本,甚至在預計的30年壽命期都無法收回。當然我認爲應該是有機會的,但即使不能,它也是非常值得的。因爲它是我們進入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門票。在過去的一百多年裡,我們中國錯過了成爲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領導者,第三次工業革命我們已經抓到了,但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纔是人類昇華的關鍵。所以我們絕對不能放棄!”

當然,除了這些東西,還有些用途文德嗣並沒有說,那就是軍事上的用途。有了通天橋,就能非常方便的部署大型軌道轟炸機與導彈攔截平臺了。再說通天橋本身就是一個超巨型的電磁炮,當然也可以用它來發射巨型制導炮彈了。

因爲這種巨型制導炮彈或在起飛階段時不需要能量,只需要進行變軌和校正的少量燃料,比起常規的彈道導彈也就節省了至少九成的重量,一炮就是720噸重的制導炮彈,想想都令人酸爽啊。如果換上核彈頭……

…………

中國如此密集的進行太空投射,並且在近地軌道上修建龐大的“天宮一號”,這也並不是毫不透風的。

1937年12月,匈牙利國家天文臺的幾位天文學家在對月球進行例行觀測時,就在無意發現了這座人工造物。當時他們大爲驚疑,以爲是自己看錯了。等他們想起接上相機拍攝時,“天宮一號”已經飛出了他們的望遠鏡視野。

只要是進行過天文觀測的朋友都知道,要在茫茫太空中捕捉到了一個繞地球公轉的人工天體是多麼的困難,因爲它們的速度太快了,從天際上經過的時間往往只有短短几分鐘。除非是預先知道它們的軌道和運行時間,纔有機會抓拍到它們的身影。

當然,地球上的天文臺和天文愛好者這麼多,總還是有運氣好的人。

1938年2月7日,瑞士一位的天文學家在拍攝太陽黑子的時候,就在無意中拍下了那張被後世稱爲“天宮掩日”的著名照片。當時“天宮一號”正好經過太陽外側,雖然因爲光線折射等原因,樣子完全走形,但也能看出是明顯的人工造物。而且因爲樣子走形了,照片上的“天宮”看起來像是科幻片中的外星飛船。這張照片公佈後,在世界上引起了軒然大波,人們都認爲是外星人來了,興起了一股科幻熱。

第424章 看電影第350章 盼王師的荷蘭人第481章 小鬍子大臣的決斷第237章 倒黴的約翰牛(中)第585章 海軍間諜案(下)第387章 損失與收穫第244章 隔岸觀火好種田第199章 釣魚島大海戰(一)第115章 啊,海軍!(下)第523章 太空產業的起步第507章 大德意志帝國第145章 間諜(中)第589章 磨刀霍霍向牛牛第174章 我是自幹五馬克!(上)第310章 新的局面第579章 國慶三十週年大閱兵第639章 興滅國,續絕世第271章 威力巨大之酸素魚雷(下)第442章 愛莉,GO!第162章 臉,就不要了第510章 考古當如孫殿英第397章 戰後的國際格局第335章 南洋攻略(三)第461章 南美烽火(中)第302章 當前局勢第252章 西亞風雲(下二)第634章 當前的世界局面第544章 血花,盛開在斯卡帕灣(下)第46章 面目全非的歷史第382章 地中海風雲(四)第94章 本時空PLA成立!第19章 當官了第549章 賣賣賣,不賣不是人...第667章 非洲問題(3)第160章 緣何點錯科技樹?第145章 間諜(中)第161章 接船第169章 法國遠東艦隊覆滅(上)第229章 大戰爭,好生意第447章 蘑菇是怎樣栽培的(下)第626章 藉機收篷第157章 “一五計劃”(6)第55章 王啓年的春天第687章 人革聯維和部隊第157章 “一五計劃”(6)第497章 漢京奧運會第68章 善後處置第15章 動工第121章 蘇皖魯戰役(下)第425章 文化輸出第295章 趁火打劫第216章 歸國的舊船和新的超無畏第436章 關東大地震(上)第264章 肥美的南美軍火市場(上)第345章 荷蘭遠東艦隊的末日第562章 顛覆進行時(中)第256章 放衛星第394章 席捲全球的瘟疫第443章 “海軍假日”的海軍第544章 血花,盛開在斯卡帕灣(下)第642章 下餃子啦第87章 基層(下)第634章 當前的世界局面第12章 公路規劃第237章 倒黴的約翰牛(中)第439章 崩塌進行時第127章 蘇皖魯戰役(九)第479章 牛牛,你爲什麼那麼牛?!第721章 沒坑到了第363章 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第434章 非洲提督第43章 天下震動第425章 意大利的變局第86章 基層(中)第142章 官兵家事第562章 顛覆進行時(中)第415章 琉球的秋收(上)第69章 平地一聲雷第235章 倒黴的約翰牛(上)第264章 肥美的南美軍火市場(上)第364章 這些都是我們自古以來的(上)第558章 摩杉海峽上空的手術刀(下)第645章 新一代的巡洋艦第440章 束手無策的裕仁第311章 新型軍艦第478章 個人電腦普及計劃第536章 太空試驗田(下)第231章 人道主義救援物資第293章 送上門的竹槓第633章 納拉伯裝甲大會戰(完)第241章 炮灰(中)第122章 蘇皖魯戰役(四)第627章 裝甲熊貓(上)第405章 閱艦式第571章 浴血熊貓(中)第63章 氣死老佛爺第310章 新的局面第469章 大蘑菇的栽培(下)第365章 帶路黨和維持會(2)第271章 英德決戰日德蘭(上)
第424章 看電影第350章 盼王師的荷蘭人第481章 小鬍子大臣的決斷第237章 倒黴的約翰牛(中)第585章 海軍間諜案(下)第387章 損失與收穫第244章 隔岸觀火好種田第199章 釣魚島大海戰(一)第115章 啊,海軍!(下)第523章 太空產業的起步第507章 大德意志帝國第145章 間諜(中)第589章 磨刀霍霍向牛牛第174章 我是自幹五馬克!(上)第310章 新的局面第579章 國慶三十週年大閱兵第639章 興滅國,續絕世第271章 威力巨大之酸素魚雷(下)第442章 愛莉,GO!第162章 臉,就不要了第510章 考古當如孫殿英第397章 戰後的國際格局第335章 南洋攻略(三)第461章 南美烽火(中)第302章 當前局勢第252章 西亞風雲(下二)第634章 當前的世界局面第544章 血花,盛開在斯卡帕灣(下)第46章 面目全非的歷史第382章 地中海風雲(四)第94章 本時空PLA成立!第19章 當官了第549章 賣賣賣,不賣不是人...第667章 非洲問題(3)第160章 緣何點錯科技樹?第145章 間諜(中)第161章 接船第169章 法國遠東艦隊覆滅(上)第229章 大戰爭,好生意第447章 蘑菇是怎樣栽培的(下)第626章 藉機收篷第157章 “一五計劃”(6)第55章 王啓年的春天第687章 人革聯維和部隊第157章 “一五計劃”(6)第497章 漢京奧運會第68章 善後處置第15章 動工第121章 蘇皖魯戰役(下)第425章 文化輸出第295章 趁火打劫第216章 歸國的舊船和新的超無畏第436章 關東大地震(上)第264章 肥美的南美軍火市場(上)第345章 荷蘭遠東艦隊的末日第562章 顛覆進行時(中)第256章 放衛星第394章 席捲全球的瘟疫第443章 “海軍假日”的海軍第544章 血花,盛開在斯卡帕灣(下)第642章 下餃子啦第87章 基層(下)第634章 當前的世界局面第12章 公路規劃第237章 倒黴的約翰牛(中)第439章 崩塌進行時第127章 蘇皖魯戰役(九)第479章 牛牛,你爲什麼那麼牛?!第721章 沒坑到了第363章 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第434章 非洲提督第43章 天下震動第425章 意大利的變局第86章 基層(中)第142章 官兵家事第562章 顛覆進行時(中)第415章 琉球的秋收(上)第69章 平地一聲雷第235章 倒黴的約翰牛(上)第264章 肥美的南美軍火市場(上)第364章 這些都是我們自古以來的(上)第558章 摩杉海峽上空的手術刀(下)第645章 新一代的巡洋艦第440章 束手無策的裕仁第311章 新型軍艦第478章 個人電腦普及計劃第536章 太空試驗田(下)第231章 人道主義救援物資第293章 送上門的竹槓第633章 納拉伯裝甲大會戰(完)第241章 炮灰(中)第122章 蘇皖魯戰役(四)第627章 裝甲熊貓(上)第405章 閱艦式第571章 浴血熊貓(中)第63章 氣死老佛爺第310章 新的局面第469章 大蘑菇的栽培(下)第365章 帶路黨和維持會(2)第271章 英德決戰日德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