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地震之後

pS:經讀者提醒,“里氏震級”是1935年纔有,因此改爲“李氏震級”,算是中國標準。不好意思,咱家對這個是外行,還以爲是很早就有的……

……………

這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震級達到了李氏8。1級。其襲擊範圍之廣,受害面積之大,死亡人數之多,實爲日本歷史上所罕見。東京地區的高樓在地震中悉數毀掉,東京等地有許多古建築和現代建築的精品之作,都在地震中化爲一堆廢墟,在地震中被毀壞的建築和人造物不計其數。

地震來得快,去得也快。地震持續的時間雖然只有十幾分鍾,但是造成的後續災難卻遠遠不止這點兒時間,這場劇烈的地震還造成了大量的泥石流和塌方,還有海嘯、火災,以及嚴重的社會恐慌。

一個接一個倒塌的樓房,使活着的人驚恐萬狀,拼命亂跑。人們在求生的慾望驅使下,盲目逃命,相互推撞,被踩死、踩傷的人不計其數,慘相環生,目不忍睹。但比這種慘相更糟糕、更可怕的火災發生了。

大地震發生時,恰值中午,東京等地的市民忙着做午飯,許多人家爐火正旺。大地震襲來,爐倒竈翻,火焰四濺,火星亂飛。位於關東地區的東『』,..京、橫濱兩大城市不僅人口稠密,而且房屋多爲竹木結構的日本傳統式建築,這種房子一但燒起來就很止住。最要命的是,市區的建築非常密集,一棟緊挨一棟,一旦起火就是燒一片。

而且地震又將煤氣管道破壞了,四溢的煤氣遇火即燃。居民的爐竈提供了火源,煤氣和竹木結構的房屋又是上好的燃料,幾種因素的組合,使東京等地變成一片火海,地震剛剛停止,火災就開始了在關東地區的肆虐了。爆炸聲、火災中人們的呼救聲此起彼伏。1906年舊金山地震後也發生了大火災,但因爲沒有這麼多竹木結構的房屋,建築也沒有這麼密集,加上損管得力,所以其悲慘程度遠不及日本這次。

火災發生後,本來火勢就難以控制,可是地震帶來的衝擊波又在這一地區激起了巨大的狂風,失火地區馬上變成了一片火海,風助火勢越燒越烈。不僅如此,狂風還把火種向四面傳播。火種傳播到哪裡,哪裡便燃起沖天大火。

工廠在燃燒,學校在燃燒,居民住宅在燃燒,一切能燒的統統都在燃燒。整個東京被烈火吞沒,彷彿天在燃燒,地也在燃燒。烈火蔓延之快,超出了人們的想象。在烈火蔓延過程中,凡遇易燃、易爆物品,不是發生大爆炸,就是火焰沖天。

東京等地的消防隊傾巢出動,但由於地下自來水管道遭到破壞,根本找不到水源。消防隊員自然無法赤手空拳同大火搏鬥,更加之倒塌的房屋已將各條街道堵塞,消防車根本無法通行。消防車進入火場後也寸步難行。面對大火和麪對地震一樣,人們差不多束手無策,任其肆虐。

而且這還不算完,老天爺似乎還沒過癮,覺得僅僅是地震和火災似乎仍不夠給力。因地震引發的海嘯出現了,滔天的海水日本關東地區襲來。地震、火災、海嘯,水火交加,把關東地區變成了人間地獄。

………………

東京上空飄着幾十艘飛艇,有隻能搭載幾個人小型飛艇,也有能搭載上百人的大型飛艇,最大是日本皇室的御用飛艇。爲了躲避地面的大火和濃煙,這些飛艇都升到了3000米以上,並遠遠的避開了市區。

這些有資格搭上飛艇,當然都是日本的權貴豪門。雖然日本政府把中國的警告當成笑話,但私下裡還是做了一些預防措施,比如他們在這段時間就基本上住到了開闊空曠的地區,日本皇室和內閣的重要成員,以及權貴豪門,大都到了城郊的度假別墅,並讓飛艇隨時待命。

本位面的飛艇產業可比原時空發達多了,在戰前幾年的飛艇熱大潮中,日本也跟風從中國進口了一艘“皇家行宮級”飛艇,作爲皇室御用。也從中國進口了不少其他用途的飛艇,而且還建立了自己的飛艇廠。

飛艇這種東西的門檻本來就不高,日本自己的技術也能製造,就是質量和大小的差別罷了。在中日關係比較緩和的那段時間,也從中國和其他國家引進了一些相關技術,現在日本自己也能製造60噸級的大型飛艇。

在之後的幾次事件中,全世界都認可了氦氣飛艇這種東西的安全性,這東西的安全性實在太高了,成了權貴們追捧的最佳交通工具。而且這東西還成了身份的象徵,要是沒有一艘自己的豪華飛艇,就算是有億萬身家,在頂級權貴的圈子裡也根本不會得到承認。

日本也是這樣,在看到天鬧黑卡都有了“空中行宮”之後,日本的豪門權貴們也紛紛效仿,給自己搞上一艘氦氣飛艇。“空中行宮”那玩意兒門檻太高,如果不是一國元首你自己也不好意思用啊,所以他們退而求次,就給自己訂製了“空中別墅”、“空中游艇”之類次一級的玩意兒。

地震剛一來,這些權貴大佬們就馬上帶着全家老小和親信心腹撤退到了飛艇上,普通的民衆死傷慘重,他們倒是毛都沒掉一根。這次大地震就讓權貴們萬分慶幸自己的選擇了,這些豪華飛艇雖然死貴死貴的,買一艘要肉痛好久,但是看到下面那水深火熱的地面,又是大火又是海嘯的恐怖景象,他們現在都紛紛認爲,這筆投資果然是物有所值的。

當他們從死裡逃生的喜悅中平息下來之後,就開始想到自己的產業了。

在一艘塗着“葵紋”家徽的“空中別墅”上突然響起一陣撕心裂肺的慘叫:“哇,我的工廠啊!我的銀行啊!全都沒了!我德川家的產業……”

“我的莊園,我的別墅,怎麼看不到了,嗚嗚嗚嗚……”

“我家的船廠啊!我家的鋼鐵廠啊……”

“內閣的那幫馬鹿!中國人明明提醒,可他們居然不當回事!我們三井財團這下子損失慘重了!”

幾乎在每一艘飛艇上都響起了權貴們的哀嚎聲和抱怨聲。間或還傳來一些女人尖利的嚎哭聲,這是那些貴婦千金們在哀嚎,不看到還好些,現在眼睜睜的看到自己的財產毀於一旦,可把這些女人心痛死了,男人們多少還顧忌一下形象,這些女人可管不了那麼多了,毫無形象的大哭大鬧。 шшш● Tтka n● CO

當然也不是每艘飛艇都這樣吵,在日本內閣專用的那艘大型飛艇上,就是靜悄悄的。臨時首相內田康哉和內閣衆大臣都像傻了一樣,在觀景臺上呆呆的看着下面那地獄一般的景象。

“…………”他們大眼瞪小眼的互相看了看,一個說話的都沒有,氣氛極爲沉重。

飛艇上倒是安全,不用擔心什麼地震、海嘯和烈火,但是他們的臉上都是一個比一個難看。他們畢竟是政府高層,想到的問題比那些豪門權貴要多一些。

內田康哉呆呆看着下面的水火地獄,只覺得心裡有一百萬神獸呼嘯而過。他本來只是外交大臣,但因爲正牌首相加藤友三郎在任中病逝,就被推舉爲代理首相。原本他還野心勃勃的準備轉正,把“臨時”的前綴去掉,但哪裡知道卻成了背鍋俠。

雖然這地震不是他內田康哉拱起來的,但他用屁股想都知道,他的那些政敵們絕對會在大做文章,在他頭上扣上諸如“無視中國警告,導致帝國重大損失”等等帽子。那些損失慘重的權貴們和下層平民們,多半也會把責任扣到他頭上。這下還轉個毛的正啊,不被人家“天誅****”就謝天謝地了。

好吧,這些都是後面的事情,可僅僅是收拾眼前的爛攤子就夠他喝一壺了。內田康哉只覺得嘴裡發苦,兩眼發黑。

其他的閣員臉色也比他好不了多少,這麼大的鍋,內田康哉一個人是無論如何背不住的,就算他首相大人牛叉,能扛上大半,可省下的小半也得有人扛。誰來扛呢?當然是他們這些閣員了。難道還找天鬧黑卡嗎?

所以眼下大夥的臉色都是精彩無比,他們紛紛覺得自己前途無亮了。這麼大的鍋,哪怕一點點也背不住啊。

內田康哉定了定神,才用乾澀的聲音說道:“諸君,必須趕快組織救災!我們現在馬上召開緊急會議……”

在那艘塗着菊紋的皇室空中行宮上,皇太子裕仁臉色鐵青的看着下面的景象。

地震來臨時,他正在東京赤阪離宮召開國宴,接待各國使節。雖然日本政府表面上沒把中國的警告當回事,但權貴們私下裡還是有所行動,比如裕仁這段時間就住在赤阪離宮。赤阪離宮是日本歷史上的第一幢抗震建築,能扛住八級地震,事實證明赤阪離宮沒有偷工減料,在這次大地震裡,它只是遭受了輕微損傷。

但是裕仁卻被嚇尿了。他當時不顧禮節,踉踉蹌蹌地跑向殿外的花園,就看到了一幅山崩地陷般的圖景。新落成的,高達12層的東京塔,像一根火柴棍似的被一截兩段,無數高大建築頃刻間土崩瓦解。東京一下子顯得低矮空曠了,只有嘈雜的人羣、鼎沸的聲息和漸漸沖天的火光,連接着孤島一般的赤阪離宮與遭逢滅頂之災的日本。

當他被侍從們架上飛艇後,都沒有從震撼中回過神來。

……………

日本是如何忙得雞飛狗跳暫且不提,世界各國都被這場地震驚呆了。雖然1920年12月16日的海原大地震比這個的震級還高,但是海原那邊人口不多,算是比較偏遠的小縣城,加上中國政府損管得力,損失也不太大。而日本的關東地震可就完全不一樣了,這裡可是日本的首都圈啊,全日本最精華的地區,人口稠密,工商業發達,兩者的損失完全不是一個檔次的。

各國的地震監測機構,都在第一時間得知了情況。在剛開始的時候,各國專家對於中國的預測都是半信半疑的,但現在事實已經證明,中國的預測是對的。

政府的反響先不提,全球的地震學術界已經轟動了。預測地震這可是個超級大坑啊,各國研究人員都對其投入了大量精力和金錢,但全都打了水漂,連一點兒頭緒都沒有。

雖然故老相傳,地震之前會出現各種預兆,像什麼井水冒泡冒煙、生物活動異常、地裡發出異響、出現地光,還有地震雲啊,電磁異常啊等等。可要說這些預兆有沒有用,可能會有一點兒用,但實際作用並不大。

因爲這些異常現象的種類多達幾千種,根本沒有什麼標準,它們無法預測地震的強弱和具體時間,在爆發之前,誰也不知道地震會在何時發生,會有多大級別。而且這些異常現象也不是地震纔有的專利,誰也不能肯定這些現象出現的原因到底是因爲地震還是別的。

正是因爲這些衆多的不確定性,哪怕有了這些現象,也不敢判斷是不是真的會有地震,自然也不敢組織疏散。就像本次地震前,日本政府明明接到了中國警告,也沒有付諸實施一樣。對於這些預兆,個人和民間組織都可以自己疏散,但政府卻不能這麼玩。

首先是很可能造成羣體性恐慌,要知道,人羣的智商和規模是成反比的。當年一家美國電臺在愚人節開了個玩笑,說是有火星人入侵,結果引發社會大亂。連這麼荒謬的事情都這樣,何況是地震。然後就是人員安置問題和疏散帶來的損失,如果是偏遠地區,只有幾個村莊還好辦,千八百人的哪裡都安排得下,停產個把月的損失也可以接受。

可如果換成像日本關東這種精華地區,就麻煩了。上千萬人的安置暫且不提,單單是那些工業區和商業區的停業,造成的損失就可以讓任何一個政府都不敢輕易下這種決定。要是到時候沒有地震,或者是地震很小,那不被民衆噴得狗血淋頭纔怪。

所以無論是哪國的科學家和政府都不能把這些異常現象作爲判斷依據,只能作爲參考。他們需要的是可以確定的理論和方法,而不是這種民間性質的不確定的東西。

而地震預測的研究卻是非常緩慢,甚至是停滯不前,反正到現在爲止,大夥都沒個頭緒。可恰恰在今天,中國的預測生效了,雖然說在時間上還有半個月的誤差,震級也有正負一級左右的偏差,但它畢竟實現了“地震預測”啊!如果中國人的理論和方法真的有效的話,這點兒偏差都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所以在日本關東大地震爆發後,各國的地震學家就像趕集一樣往中國跑。

第77章 城管無敵(下)第29章 生物研究所第168章 外交扯皮第279章 日落日德蘭(下)第86章 基層(中)第669章 非洲問題(5)第111章 大天使長文德嗣第456章 四五計劃第146章 間諜(下)第33章 紅旗漫卷華鎣山第615章 巨型航空鑽地炸彈第290章 聯合艦隊赴歐第477章 個人電腦和遊戲機第609章 林登萬的旗幟高高飄揚(上)第614章 新加坡要塞之殤第416章 石原莞爾的中國行(下)第223章 買飛機第342章 爪哇海之戰(四)第433章 論攪屎棍的技巧第342章 爪哇海之戰(四)第624章 澳洲攻略之獵殺潛航(下)第460章 南美烽火(上)第110章 宗教學家張元渡第361章 沙皇復辟第708章 美國志願軍第218章 履新第401章 非洲的大坑第694章 打擊(2)第562章 顛覆進行時(中)第191章 中日癸丑戰爭(三)第50章 建黨第293章 送上門的竹槓第661章 賣隊友的高盧大公雞第648章 托爾之錘第247章 電視機第212章 大戰後的影響第425章 文化輸出第533章 凜冬將至第603章 今夜,我們都是美國人第646章 法德談判第156章 “一五計劃”(5)第389章 鹽政和鹽業第549章 賣賣賣,不賣不是人...第26章 “復漢子”官靜第633章 納拉伯裝甲大會戰(完)第97章 海軍天才第80章 兩廣局勢第329章 俄國政變第373章 瘟疫的前兆第136章 定都之爭第284章 日本的反應第520章 生意就是生意第337章 南洋攻略(五)第166章 武裝干涉(上)第564章 埃塞俄比亞皇位繼承戰爭第199章 釣魚島大海戰(一)第614章 新加坡要塞之殤第342章 爪哇海之戰(四)第68章 善後處置第24章 佈局美國第179章 中美馬尼拉協議第7章 大采購第193章 中日癸丑戰爭(五)第273章 英德決戰日德蘭第664章 重心向非洲轉移第530章 人革聯峰會(上)第179章 “PLA動物園”第168章 外交扯皮第547章 生意大好(下)第304章 沙俄的崩潰第557章 摩杉海峽上空的手術刀(上)第248章 王啓年看新聞第670章 西門總督第174章 我是自幹五馬克!(上)第336章 南洋攻略(四)第414章 石原莞爾的中國行(上)第90章 席捲天南(中)第525章 歐洲局勢再起波瀾第712章 嫦娥奔月第652章 治安戰(2)第62章 爆紅的《清宮熱》第188章 宣戰第106章 引刀成一快第524章 西班牙內戰收宮第369章 紅色哥薩克的覆滅(下)第519章 小鬍子的憤怒,大鬍子的憤怒第471章 新的黃河第211章 戰後處置第588章 磨刀霍霍向牛牛第165章 反華暴亂第342章 爪哇海之戰(一)第608章 最後通牒第505章 星辰大海的第一步第537章 我到河北省來-Ⅱ第67章 四川解放第545章 各國的反應第393章 鄧尼茨的回憶第652章 治安戰(2)第306章 神盾製藥公司第254章 躺着中槍的奧斯曼帝國(中)
第77章 城管無敵(下)第29章 生物研究所第168章 外交扯皮第279章 日落日德蘭(下)第86章 基層(中)第669章 非洲問題(5)第111章 大天使長文德嗣第456章 四五計劃第146章 間諜(下)第33章 紅旗漫卷華鎣山第615章 巨型航空鑽地炸彈第290章 聯合艦隊赴歐第477章 個人電腦和遊戲機第609章 林登萬的旗幟高高飄揚(上)第614章 新加坡要塞之殤第416章 石原莞爾的中國行(下)第223章 買飛機第342章 爪哇海之戰(四)第433章 論攪屎棍的技巧第342章 爪哇海之戰(四)第624章 澳洲攻略之獵殺潛航(下)第460章 南美烽火(上)第110章 宗教學家張元渡第361章 沙皇復辟第708章 美國志願軍第218章 履新第401章 非洲的大坑第694章 打擊(2)第562章 顛覆進行時(中)第191章 中日癸丑戰爭(三)第50章 建黨第293章 送上門的竹槓第661章 賣隊友的高盧大公雞第648章 托爾之錘第247章 電視機第212章 大戰後的影響第425章 文化輸出第533章 凜冬將至第603章 今夜,我們都是美國人第646章 法德談判第156章 “一五計劃”(5)第389章 鹽政和鹽業第549章 賣賣賣,不賣不是人...第26章 “復漢子”官靜第633章 納拉伯裝甲大會戰(完)第97章 海軍天才第80章 兩廣局勢第329章 俄國政變第373章 瘟疫的前兆第136章 定都之爭第284章 日本的反應第520章 生意就是生意第337章 南洋攻略(五)第166章 武裝干涉(上)第564章 埃塞俄比亞皇位繼承戰爭第199章 釣魚島大海戰(一)第614章 新加坡要塞之殤第342章 爪哇海之戰(四)第68章 善後處置第24章 佈局美國第179章 中美馬尼拉協議第7章 大采購第193章 中日癸丑戰爭(五)第273章 英德決戰日德蘭第664章 重心向非洲轉移第530章 人革聯峰會(上)第179章 “PLA動物園”第168章 外交扯皮第547章 生意大好(下)第304章 沙俄的崩潰第557章 摩杉海峽上空的手術刀(上)第248章 王啓年看新聞第670章 西門總督第174章 我是自幹五馬克!(上)第336章 南洋攻略(四)第414章 石原莞爾的中國行(上)第90章 席捲天南(中)第525章 歐洲局勢再起波瀾第712章 嫦娥奔月第652章 治安戰(2)第62章 爆紅的《清宮熱》第188章 宣戰第106章 引刀成一快第524章 西班牙內戰收宮第369章 紅色哥薩克的覆滅(下)第519章 小鬍子的憤怒,大鬍子的憤怒第471章 新的黃河第211章 戰後處置第588章 磨刀霍霍向牛牛第165章 反華暴亂第342章 爪哇海之戰(一)第608章 最後通牒第505章 星辰大海的第一步第537章 我到河北省來-Ⅱ第67章 四川解放第545章 各國的反應第393章 鄧尼茨的回憶第652章 治安戰(2)第306章 神盾製藥公司第254章 躺着中槍的奧斯曼帝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