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搖錢樹

“我們想要聯合起來打擊中國人的柔佛王國……已經在一個月前,被一支五百人的軍隊消滅了。消滅了……”這句話從韋恩斯坦口中說出來的時候,有種說不出的哀怨,尤其是最後兩個詞語不斷的重複,更是增添了這種哀怨的感覺。

這樣的哀怨,讓下午花園裡的兩名東印度公司要員身體一僵。

他們談論了一下午,說的都是什麼?

是抱怨不能聯合柔佛王國對付中國人啊!

可現在,這支被他們看好的重要力量竟然就被中國人滅了。

滅了……滅了……

邁克爾與愛德華也是感覺有種餘音繞樑,三月不絕的感覺。

他們可以發誓,這絕不是什麼聽到了滿意音樂後的回味,而是一種不敢置信的震驚。

“柔佛王國,若是我記得不錯。他們足足又一個蘇格蘭那麼大的領土,治下的人民超過數百萬。他們的王可以調動至少一萬名士兵。他的士兵裡,甚至還有許多裝備了來自西方的武器,火槍還有火炮!”愛德華不斷地強調着柔佛王國的強大。

同樣,邁克爾也是不敢置信。他當初就拒絕了來自本土的命令,要他去出使柔佛王國取得合作。當時,邁克爾並不願意與柔佛王國合作。

不僅是因爲邁克爾知道柔佛王國可惡的大胃口,同樣,他還是一個主張消滅任何不服從敵人的強硬派。

沒錯,邁克爾連中國人都不願意低頭,怎麼會願意向一個區區柔佛王朝低頭呢?

但很快,邁克爾瞭解到叢林的可怕,明白了雨林裡的殺機以後,又無奈地熄滅了自己試圖動武的想法。

荷蘭人本錢雄厚,又經營日久,有無數的手段可以炮製那些土著。但是,英國人還不行。他們並沒有在東南亞站穩腳跟,就是在印度,他們也只是處於一種與印度人通商友好相處的階段。

這些印度人顯然不會想到,這些看似和善的海上來客有一天會起了要統治印度的想法。

而更可怕的是,他們還做到了。

“無法相信……”邁克爾腦內回想了很久,終於吐出來這麼一句話:“如果中國人真的有這麼強大的實力。爲什麼,他們一開始就沒有滅亡柔佛王國?我們之所以想要聯合柔佛王國對付新加坡的那些可惡明國人,就是因爲柔佛王國與新加坡的中國勢力爲敵,雙方水火不容,矛盾衆多。”

“這個問題,我想我有答案。”韋恩斯坦沒有多做疑慮就解答了疑問,事實上,他也的確有一個重要的議題希望老夥計能夠支持他的想法:“因爲中國皇帝來了。此前,中國人的軍隊力量還沒有徹底穩固到東南亞的角落裡。現在,一支超過數萬人的龐大船隊已經越過南海,進入了新加坡。當他們抵達東籲王朝的時候,柔佛王國就被中國皇帝的禁衛軍給滅亡了。”

“中國皇帝的禁衛軍團?”愛德華稍稍有一些印象:“我記得。就如同土耳其的什麼耶裡軍團一樣,都是強大的存在。當然,現在的土耳其那什麼軍團已經並不強大了。既然有一整個軍團,以中國人充沛的軍隊數量,倒還算理解。”

中國人的人多,是愛德華與內部反對派爭論時聽到的最多的話語。一萬萬人口的確強大,但首先他們也要有足夠強大的力量能夠統一起來,團結在一起作戰。

建州一樣人口不多,鼎盛時期,他們的主要戰鬥力也只有十幾萬。但是,他們依舊將人口百倍於自己的敵人擊敗,差一點就能滅亡了明國。

這個理由,是一直以來讓愛德華鑑定自己信念的主要論點。

邁克爾聽了韋恩斯坦的解釋,心中也是好受了一些:“沒錯。但是中國人也一定很不好受吧,數萬人的軍團,軍費的開支一定非常龐大。謝天謝地,也許中國人就要因此失去繼續染指亞洲其他地方的力量了。”

“夥計們,也許……我想,有一個很重要的細節你們可能沒有注意……”韋恩斯坦幽幽地看着兩位老朋友,低聲說:“我並沒有說……中國人派出了一支軍團。事實上,中國皇帝朱慈閣下派出的只是一支小分隊,如果我的情報沒有錯誤。嗯……他們只有五百人。”

五百人滅一國……

五百人滅一國……

五百人滅一國……

……

這樣的壯舉,也只有當年西班牙人征服美洲時的故事才能比擬吧?

但是……那可是美洲的那些毫無文明的土著啊!

他們連像樣的鐵製武器都沒有,自然非常容易被裝備了火藥武器的殖民者擊敗。

但是,這可是一羣讓英國人都很頭疼的柔佛王國土著。他們的軍隊戰鬥力也許不高,終歸是有的。再加上叢林的環境……就這麼拜拜了?

再怎麼不敢相信,一羣人終歸是要面對現實的。

良久,韋恩斯坦纔打破沉默:“兩位老夥計,我想我們更應該考慮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中國的皇帝陛下已經帶着他的龐大船隊即將啓程離開東籲王朝了。可以確信的是,在東南亞,整個土著王國已經不會有人與他們爲敵。現在,我們必須考慮好……要怎樣面對這樣一位存在了。”

“真是壓力如同山一樣大呀……”愛德華首先感慨。

邁克爾有些聽不懂:“夥計,你在說什麼?”

“哦,沒什麼。一句在中國流傳的諺語而已。我只是想說,現在的感覺,彷彿讓我重回到了學生時代。面對足夠有我一整個人高的作業本那樣,這個題目,真夠難爲人的……”愛德華解釋了一下,倍感苦澀。

沒辦法,人生總要面對現實啊。

他的船隊不可能放在孟買吃灰,千里迢迢來了亞洲卻不去中國貿易,遲早會被荷蘭那些對手甩在身後的。至少,就連葡萄牙都這幾年都已經恢復了力量。一旦讓他們重新壯大,勢必會動搖他們在印度的利益。

邁克爾感同身受地點了點頭,隨後幽幽地說:“夥計,你的壓力只是如同你孩童時期的身高那樣大的作業……我纔是孟買商站的負責人。接下來,我的感受,恐怕就是成年人身高那樣多的作業壓力了……”

愛德華丟給了一個同情的眼神給對方。

韋恩斯坦乾笑了幾下,覺得自己留在這裡似乎有些不妙。

兩位小夥伴搞不好要友盡呀……

他帶來的,對於英國人而言,實在不是個好消息。

……

無論東印度公司的三人如何心情,大明帝國皇帝陛下的船隊依舊是在大明二八三年的三月六日到了孟買。

站在孟買最大的港口裡,邁克爾的心情是苦澀的。

這裡原本是葡萄牙人的殖民地,也許是蝴蝶效應,陰差陽錯之下。比歷史上更早的時間裡,葡萄牙將這裡割讓給了英國人。

也就是說,孟買其實是一座全新的港口。

新的港口意味着更完善的設施,更大的泊位,可以容納更多人的港區。

比如,從莫臥兒帝國首都阿格拉遠道而來的沙賈汗。

這位印度皇帝在歷史上大名鼎鼎。首先是沙賈汗的功勳,坦白來說,這位通曉軍略的皇帝位置頗爲堅實,依靠着兵變起家的沙賈汗雖然兵變失敗,卻一直牢牢把握着軍權。

1628年沙賈汗的父親死後,阿格拉在阿格拉稱帝。他統治時期,加強中央集權,擴建軍隊,平定了德干各公國的叛亂,任命其子奧朗則布爲德干總督。1631年,曾命孟加拉總督鎮壓在該地的葡萄牙人。1636年吞併艾哈邁德納格爾,迫使戈爾孔達和比傑伊布爾地區統治者稱臣納貢。

最重要的是,相比於歷史上被英國人統治的印度。

這會兒的莫臥兒帝國還一副挺厲害的感覺。

在沙賈汗手中的莫臥兒帝國還與之前提及過的薩菲帝國大幹了好幾場,雙方爲了爭奪阿富汗可謂是你來我往,互不相讓。638年沙賈汗派重兵迫使波斯坎大哈總督阿里馬爾丹汗投降。1646年佔領巴達赫尚和巴爾赫。

沙賈汗雖然內懲國賊,外揚國威。

東南西北,內部叛亂的部族,外部入侵的異國,他都打了個遍。但是,天底下沒有兩全其美的好事兒。一如既往的,莫臥兒帝國出現了嚴重的財政危機。

面對比以往規模大了四倍的貴族與軍隊,帝國的財政供養面臨着極大的危機。這讓原本很不爽外國殖民者的沙賈汗不得不試圖與這些異教徒合作,解決財政危機的問題。

朱慈站在寶船之上,搖搖遠觀。

“沙賈汗啊……大名鼎鼎的泰姬陵呢。”朱慈招了招手,他記得沙賈汗可不是因爲這個傢伙東征西討,他只是記得很清楚。這傢伙爲了自己的第二個老婆建造了號稱世界第七大奇蹟的泰姬陵。。

隨後,在嚴密的安保之下。朱慈重新踏上了陸地,走向孟買港口。

港口之上,人羣們忽然就興奮地高呼了起來。

不過,這其中興奮高呼的人顯然沒有東印度公司的幾位。

邁克爾牢牢地打量着眼前的這兩個傢伙。

無論是中國皇帝還是印度皇帝,都是足以影響邁克爾命運的大人物。

現在,他們如日月一樣匯聚在一起,散發着巨量的光與熱,灼燒着英國人因爲過分關注而有些炙烤發燙的內心。

就當邁克爾發呆的時候,他身邊的愛德華碰了碰他:“印度的官員喊我們去招待中國皇帝……”

沒錯,孟買雖然還是印度人的土地。但這裡的市政運轉已經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英國人。至少,比起那些慵懶而無能的地方官員,更加愛惜這片土地的東印度公司要員們更加盡忠職守,也顯然更有能力。

就這樣,邁克爾見到了朱慈。

但朱慈顯然沒有把這幾個英國人多加在意。

這位中國皇帝與印度皇帝相談甚歡。

他們似乎談到了一項貿易事宜,雙方都顯得十分盡興。

突然就,沙賈汗提出了一個要求,場面突然就冷淡了起來。

反倒是邁克爾聽到了那個要求以後,一下子激動了起來,他死死地盯着朱慈與沙賈汗。

朱慈顯然也在打量着眼前這位印度皇帝,鐵腕狂人。

沙賈汗是一個身量不高,微微矮朱慈一頭的老男人。五十八歲的沙賈汗已經不復年輕,對比年輕得過分的朱慈。沙賈汗便襯托得垂垂老矣。

但是,老奸巨猾與老練成精這樣的詞彙同樣可以用在沙賈汗的身上。

就在方纔,兩人相談甚歡,似乎什麼都能允諾的時候。沙賈汗提出了一個要求。

“明國地大物博,真讓人羨慕。聽聞方纔大明皇帝說,兩國往來,無所不可。正好,就請引一株茶樹,列入我御花園觀賞,爲兩國友誼見證。”

茶樹……

茶樹……

茶樹!

邁克爾的心跳猛烈地加速了起來,他死死凝望着朱慈的眼神,希望從朱慈的口中得到一個應允的答案。

1560年,葡萄牙耶穌會傳教士克魯茲喬裝打扮混入一羣商人隊伍中,花了4年時間來往於中國貿易口岸和內地,才搞清了茶的來龍去脈。回國後,他把自己幾年所見所聞寫入了《中國茶飲錄》,這是歐洲第一本介紹中國茶的專著。

從克魯茲開始,不少西方探險家垂涎三尺,打起了中國茶的主意。

1848年,爲了獲得品種優良的茶樹,同時尋找中國的茶農茶工和栽培工具,幫助英國政府在其南亞殖民地大範圍建立茶樹種植園,掠奪中國政府通過全球茶葉貿易獲取的巨大利潤,東印度公司派蘇格蘭最成功的植物盜竊犯福瓊來到中國。

這一回盜竊,福瓊從衢州和浙江其它地區採集了茶樹種子,他還從寧波、舟山等地採到了大量茶樹標本。最後他將23892株小茶樹和大約17000粒茶種帶到了印度,並帶回了8名中國茶工。

1848年福瓊的中國之行無疑是世界茶史上重大的分水嶺。不久,在印度的阿薩姆邦和錫金,茶園陸續涌現。到19世紀下半葉,茶葉成了印度最主要的出口商品。

這一舉動,改變了歷史。

長期以來貿易逆差的平衡得到了改善,而印度的經濟結構,甚至一樣發生了劇烈改變。

英國人能想到這些,與中國爲鄰的印度人,一樣想到了這裡。

沙賈汗不笨,他甚至已經收集了足夠的情報,深知茶葉是一個巨大的搖錢樹,貨真價實的搖錢樹。

現在,就看朱慈如何迴應了!

第二十章:朝鮮內情第二十六章:逆孤者亡第二十二章:朱慈烺的追求第四章:太上皇的紅包第一百零六章:怎麼這麼能打第四十一章:兵戈北指第三章:戰敗善後誰有對策第四十一章:外交戰線第一百一十一章:逼退李自成第二十四章:嚴酷軍法第四十六章:創造奇蹟第六十五章:萬馬易主第三十六章:新時代的序曲第四十三章:多爾袞的煩惱 還有一更第六章:揮斥方遒第六十一章:國色天香登門第九十七章:出使歐洲第三十九章:喬三爺的故事第十章:五十萬清軍第三十八章:不甘心第七十三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第八章:誰給誰下馬威第七十三章:海戰遭遇鄭氏第一百二十三章:公使們的信第三十章:崩潰土佐藩第一百四十六章:打人就打臉第一百六十四章:勝局已定第四十章:擊敗正黃旗第十二章:我何懼之?第六十四章:藏龍臥虎第一百一十六章:新紀元第六十三章:神仙佳人的心甘情願第五十三章:重圍第二十六章:非常時候非常事第八十一章:正黃旗完了第二十九章:走向世界第三十六章:大明希望第十四章:呂偉迎的身份第一百零八章:新任荷蘭總督第一章:中東新篇章第二十六章:改天換地第七十章:金陵火炮工坊第七十五章:截胡第五十二章:很平等的條約第七章:鐵甲艦第一百四十八章:上蒼助我第十三章:江山永固的法門第三十九章:拍賣第三十八章:戰備第八十五章:水師檢閱第十二章:又是查賬第一百零九章:不止一個敵人第一章:京師住了外國人第八十三章:興子天皇的另一個禮物第五十六章:遼南第三章:島津光久第三十二章:劃分亞洲第三十六章:讓寰宇爲中華所獵第五十九章:回禮第五十八章:打完就跑第四十二章:朝議震盪第一百二十八章:我講個故事第七章:周王與代王第一百零五章:倭寇動靜第六十八章:盛京亂第六章:軍團建制第一百五十三章:炫富第五章:海外開發第六十章:血濺桃花扇第三十五章:攻守第三十四章:盛京無間道第七十五章:索尼在哪裡第七十七章:德川家光的真面目第二十五章:費迪南四世入場第八十六章:今日之世界第一百一十七章:啓蒙歌曲第一百二十章:急兵北進第七十一章:新式鑄炮法第四十九章:自信與從容第八十九章:炒糧票第二十九章:走向世界第二十章:囂張使節王夫之第三十八章:報恩寺內第十五章:開始驗收賬冊了第七十六章:針鋒相對第六十章:天佑大明的神蹟第四十四章:留給中國人的時間不多了第十五章:薊州城內第六章:大新聞第四章:另類的歷史第一起……第十六章:史可法、絆腳石第一百一十四章:撕第二十八章:兵甲交易第二十六章:秦府來客第六十九章:最高權力第七十一章:路見不平遇俠女第二十八章:錦衣衛辦案第八十二章:漢城交易會第六十五章:重回軍旅第二十四章:潛入敵營
第二十章:朝鮮內情第二十六章:逆孤者亡第二十二章:朱慈烺的追求第四章:太上皇的紅包第一百零六章:怎麼這麼能打第四十一章:兵戈北指第三章:戰敗善後誰有對策第四十一章:外交戰線第一百一十一章:逼退李自成第二十四章:嚴酷軍法第四十六章:創造奇蹟第六十五章:萬馬易主第三十六章:新時代的序曲第四十三章:多爾袞的煩惱 還有一更第六章:揮斥方遒第六十一章:國色天香登門第九十七章:出使歐洲第三十九章:喬三爺的故事第十章:五十萬清軍第三十八章:不甘心第七十三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第八章:誰給誰下馬威第七十三章:海戰遭遇鄭氏第一百二十三章:公使們的信第三十章:崩潰土佐藩第一百四十六章:打人就打臉第一百六十四章:勝局已定第四十章:擊敗正黃旗第十二章:我何懼之?第六十四章:藏龍臥虎第一百一十六章:新紀元第六十三章:神仙佳人的心甘情願第五十三章:重圍第二十六章:非常時候非常事第八十一章:正黃旗完了第二十九章:走向世界第三十六章:大明希望第十四章:呂偉迎的身份第一百零八章:新任荷蘭總督第一章:中東新篇章第二十六章:改天換地第七十章:金陵火炮工坊第七十五章:截胡第五十二章:很平等的條約第七章:鐵甲艦第一百四十八章:上蒼助我第十三章:江山永固的法門第三十九章:拍賣第三十八章:戰備第八十五章:水師檢閱第十二章:又是查賬第一百零九章:不止一個敵人第一章:京師住了外國人第八十三章:興子天皇的另一個禮物第五十六章:遼南第三章:島津光久第三十二章:劃分亞洲第三十六章:讓寰宇爲中華所獵第五十九章:回禮第五十八章:打完就跑第四十二章:朝議震盪第一百二十八章:我講個故事第七章:周王與代王第一百零五章:倭寇動靜第六十八章:盛京亂第六章:軍團建制第一百五十三章:炫富第五章:海外開發第六十章:血濺桃花扇第三十五章:攻守第三十四章:盛京無間道第七十五章:索尼在哪裡第七十七章:德川家光的真面目第二十五章:費迪南四世入場第八十六章:今日之世界第一百一十七章:啓蒙歌曲第一百二十章:急兵北進第七十一章:新式鑄炮法第四十九章:自信與從容第八十九章:炒糧票第二十九章:走向世界第二十章:囂張使節王夫之第三十八章:報恩寺內第十五章:開始驗收賬冊了第七十六章:針鋒相對第六十章:天佑大明的神蹟第四十四章:留給中國人的時間不多了第十五章:薊州城內第六章:大新聞第四章:另類的歷史第一起……第十六章:史可法、絆腳石第一百一十四章:撕第二十八章:兵甲交易第二十六章:秦府來客第六十九章:最高權力第七十一章:路見不平遇俠女第二十八章:錦衣衛辦案第八十二章:漢城交易會第六十五章:重回軍旅第二十四章:潛入敵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