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大明朝兩京一十三省確是太大了。在北京此時是狂風后的雷電暴雨,在這裡卻是烈日高照,新安江水湛藍澄澈地流着,停在江面的糧船浮在那裡動也不動。

白底紅字的“織造局”燈籠依然高掛在每條船的桅杆上,十分醒目。

護糧的兵都釘子般在碼頭沿岸上站着,他們的對面是無數淳安的災民。

沈一石又坐到了大船船頭的那把椅子上,身上卻沒有再穿官服,外面套着一件雙面透繡上百朵淡粉色梅花的紵羅長衫,貼身穿着一件素白的蟬翼長衣,用一條素白的綢帶繫着,髮髻上也束着一條白底透繡着幾朵淡梅的髮帶。這時淡淡的江風將外面那件長衫輕輕拂起,一眼望去,這一身儼然一幅渾然天成的雪地綻梅圖!

那張臉也薄薄地敷上了一層白粉,雙眉入鬢,二目深沉,靜靜地望着從上游遠方流來的江水。

突然,他的耳朵動了一下,目光似乎望見了江流遠處隱隱約約浮現出來大羣的馬蹄聲!

——這是能夠聽見一千三百年前嵇康《廣陵散》琴聲的耳朵!這是能聽見兩千裡外玉熙宮嘉靖聲音的耳朵!

而這時的岸上,人羣依然十分安靜。

沈一石的耳朵又動了一下,無數的馬蹄聲越來越近,越來越清晰。

岸上的人羣這纔有了感覺,立刻有人騷動起來。

淳安北門的驛道上,一羣坐騎出現了,揚起漫天的塵土,正向碼頭這邊滾滾而來!

馬隊越來越近,馳在最前面的是海瑞,緊跟他身後的是總督署的親兵,而領着大隊兵騎的竟是蔣千戶徐千戶,還有沈一石的那個管事。

騎在馬上,海瑞的眼睛犀成了一線,在烈日光照下望向江面那一排桅杆,望向桅杆燈籠上“織造局”的紅字!

碼頭岸邊,臬司衙門押糧的另一個千戶立刻向兵士喊道:“買田的到了!都守住了,閒雜人等一律不許靠近糧船!”

兵士們動了起來,把那些災民百姓往後邊趕。

海瑞的馬馳到碼頭岸上停住了。他身後的馬隊都跟着停住了。

海瑞的目光望向了坐在大船船頭的沈一石,望向了那一身眩人眼目的裝束,雙眉一聳,兩眼立刻射出厭惡的深光!

沈一石依然靜靜地坐在那裡望着遠方的江流。

押糧的千戶大步走了過來,向蔣千戶徐千戶打着招呼:“先下馬吧,到船上吃杯茶!”

蔣千戶和徐千戶卻陰沉着臉,沒有反應。

押糧的千戶有些詫異,這才感覺到了什麼,望向馬隊最前方那個七品官。

海瑞大聲說道:“換防!蔣千戶徐千戶的兵在這裡看護糧船,這裡的兵去城裡聽高府臺調遣!”

蔣千戶和徐千戶帶着馬隊默默地向岸邊一線布開。押糧的千戶還在發懵,這時兀自大步走到蔣徐面前:“怎麼回事?他什麼人,敢調派我們?”

蔣千戶陰沉着臉:“他手裡有總督衙門的調令,換防吧。”

押糧的千戶兀自在那裡發怔。

海瑞這時盯向了他:“我說換防,你沒聽見?”

押糧的千戶有些醒悟過來,卻依然沒有下令調兵,望向海瑞:“我要看總督衙門的調令。”

海瑞掏出了一紙調令,拿在手裡。那千戶走了過來,便要去拿。海瑞:“看就是。”

那千戶的手又縮回去了,目光望處,“浙直總督署”幾個鮮紅大字的印章赫然醒目!

“換防!”海瑞將調令一收。

押糧的千戶惶惑着眼,向他的兵走去:“列隊!列隊!”

海瑞這才下了馬,把繮繩扔給了身邊的一個親兵,慢慢走下碼頭,向坐着沈一石的那條大船走去。

四個親兵不遠不近地跟着他也向那條大船走去。

沈一石慢慢站起了,又慢慢轉過身子,望着從跳板慢慢走向大船的海瑞。

海瑞走到跳板盡頭,並不急着登船,在那裡站定了,審視着站在船頭椅子邊望着自己的沈一石。

兩雙目光在這一瞬間碰上了,短暫的凝固,短暫的互相審視。

沈一石的腳不動了,淡淡的江風吹拂下,那一身“雪地梅花”慢慢飄向海瑞。在大船的船舷邊站住了。

一個在跳板盡頭,一個在船舷邊,兩人相距也就數尺,兩雙目光都盯着對方。

“報上貴駕的職務。”海瑞突然發問。

沈一石:“在下沈一石,替江南織造局經商。”

海瑞:“經商?那麼說你只是個商人?”

沈一石:“就算是吧。”

“《大明會典》載有明文,商人不許着紵羅綢緞,你這身裝束怎麼說?”海瑞這句話問得聲調低沉,卻透着嚴厲。

沈一石淡淡一笑:“海老爺這句話還真將我問住了。”

“請回我的話!”海瑞的聲調突轉高亢,目光直刺沈一石的雙眼。

聽他聲音大了,總督署幾個親兵立刻從碼頭的石階上登上跳板,向海瑞身後走來。

海瑞沒有回頭,只揮了揮手,那四個親兵又從跳板上退了回去。

沈一石這一下收斂了笑容,帶着幾分敬重:“果然聞名不如見面,剛峰先生不愧是剛峰先生。”

海瑞:“我再說一遍,明白回話。”

沈一石卻並不回話,揚起雙手拍了一掌。

大船艙雕花門扇裡出現了那個管事,接着出現了那四個藝妓,每人手中都捧着一個托盤:第一個托盤託着一頂六品紗帽,第二個托盤託着一件六品中宮官服,第三個托盤託着束系官服的那條玉帶,第四個托盤裡託着一雙黑色緞面的官靴。由那個管事領着,四藝妓四托盤都捧到了沈一石的身前。

沈一石:“大明律法,商人不許穿着紵羅綢緞,我卻穿了。爲什麼,你給海老爺說說。”

“是。”那管事輕接一句轉而大聲說道,“嘉靖三十七年江南織造局報司禮監,織商沈一石當差勤勉,卓有勞績,司禮監呈奏皇上特賞沈一石六品功名頂戴。”

海瑞微微一怔,接着望向那四個難掩風塵的女子,望向她們托盤中的紗帽袍服玉帶和官靴,眼中閃過一道憤怒的光,很快又收斂了,轉望向沈一石:“原來朝廷還有賞商人功名頂戴的特例,難怪這套官服要託於婦人之手。”

沈一石:“海老爺說得極是。雖說這個功名是皇上天恩特賜,沈某平時也是從來不敢穿戴,畢竟不合大明朝的祖制。”說到這裡他的聲調清朗了:“可既然皇上賞了我功名,我就不只是一個商人了。這也就是沈某敢穿紵羅綢緞的緣由。這樣回話,不知海老爺認不認可?”

祖宗成法,國家名器,竟能通過太監直達皇上擅自改了,濫賜商人,還逼着自己認可,可見大明朝太監官員商人勾結營私已到何種地步!面前這個人打着織造局的牌子,也就是打着宮裡的牌子來賤買災民田地,還敢如此招搖輕狂,海瑞胸中那把怒火熊熊燃起,可外表上越是這個時候越是冷靜,直望着沈一石的兩眼:“你剛纔自己說了,皇上這樣賞你功名頂戴並不合大明朝的祖制。現在是不是要我認可你這句話?”

大明朝多少厲害的官員都打過交道,如此機鋒逼人的官員沈一石也還真是第一次遇到,遇強愈強,一直是沈一石的過人處,何況這回來本就是背水一戰,遇到這般高人,一路上的惆悵失落立刻被對方無形的機鋒激化成一決高下的鬥志。他又笑了,答道:“三年了,每次見到這套官服沈某都忐忑不安,終於遇到了一個能夠替我將官服品級還給朝廷的人了。海老爺,饑民待哺,糧米在船,這纔是大事。沈某是不是該穿官服還是該穿紵羅綢緞可否過後再說?”

“不可。”海瑞斷然答道,“你要是正經的官員就立刻換上官服,你要只是個商人就立刻換上布衣。”

沈一石:“穿官服換布衣與今天災民糧米的事有關嗎?”

“當然有關!”海瑞的聲調又嚴厲起來,“你打着織造局的牌子,打着宮裡的牌子來賤買災民的田地。你要穿上官服,我便上疏參織造局。你要換上布衣,我便立刻將你拿下!我再問你一句,你是立刻穿上官服,還是換上布衣?”

沈一石輕搖了搖頭:“我已經說了穿官服還是換布衣與災民和糧米並無干係。”

海瑞:“那就是說賤買災民田地的事並非織造局所爲,也不是宮裡的本意了。來人!”

他身後幾個親兵同聲吼應。

海瑞:“先將每條船上織造局的燈籠都取下來,再把這個人拿了!”

“慢着。”沈一石也立刻大聲說道,“但不知海大人爲什麼要取船上的燈籠?”

海瑞的眼光刀子般射向沈一石:“打着宮裡的牌子來賤買災民的田地,誹謗朝廷,以圖激起民變,你還敢問我?”

沈一石又輕輕搖了搖頭:“原來爲了這個。”說到這裡他大聲向那些船嚷道:“把燈籠下的帖子放下來!”

立刻,每條船的燈籠下原來還卷吊在那裡的絲綢帖子同時放了下來。

無數雙目光都望向了那些帖子——每張帖子上都寫着大大的四個字:“奉旨賑災”!

海瑞的目光也慢慢望向了大船的桅杆,立刻他的眼中也泛出了疑惑。

——桅杆上,上面燈籠“織造局”三個紅字和下面帖子“奉旨賑災”四個大字醒目地連成了“織造局奉旨賑災”七個大字!

緊接着,岸上發出了喧鬧聲,災民們都歡騰了!

海瑞的兩眼卻一下子茫然了!

“請吧,海知縣。”沈一石做了個手勢。

這條船確實很大,船艙正中擺着兩張好大的書案,書案上堆着一摞賬冊。海瑞看了沈一石一眼。

“賬冊都在這兒,請海知縣過目。”沈一石不鹹不淡地說。自顧在案邊坐下。

海瑞也不說什麼,坐在書案邊翻起賬冊來。一個時辰中,兩人也沒再說一句話。最後一卷賬冊看完了,海瑞把目光轉望向一直陪坐在大案對面的沈一石。

沈一石這時卻閉上了眼睛,在那裡養神。

海瑞也不叫他,心緒紛紜,船艙裡卻一片沉寂。

海瑞平生厭商,跟商人打交道這還是頭一回,跟這麼大的商人打交道,一交手又是這麼一件通天的大事,而且突然間變得如此撲朔迷離,更是大出意料。看完了沈一石賑濟災民的賬單,原來一切設想好的方案,到這個時候竟都不管用了。自己想要扣糧船而賑災民,然後藉此把嚴黨改稻爲桑的苛政就此推翻了,現在竟然是浪打空城。對方不但不是打着織造局的牌子來賤買田地,而是把好賣給了皇上,自願借糧給兩個受災的縣份。這樣一來,“賑”字解決了,“改”字又將如何?總不成朝廷改稻爲桑的國策這麼簡單就變成了賑濟災民。良知和定力告訴他,這件事背後一定有更復雜的背景,或是有更隱蔽的謀劃,接下來不知道還有什麼更大的變故!海瑞警覺起來,一時也想不明白,只能告訴自己,先聽,弄明白對方究竟要幹什麼,爲什麼這樣做。

“剛峰公,看完了?”沈一石終於睜開了眼。

“看完了。”海瑞的目光直接沈一石的目光,“我冒昧問一句,你是個商人,雖有個六品頂戴也不過虛設而已,賑災並不是你的責任,你爲什麼這麼做?”海瑞定定地望着沈一石的眼睛問道。

“我爲什麼就不能這麼做?”沈一石坐在他的對面,毫不躲避,也望着海瑞的眼睛。

海瑞只望着他。

沈一石:“我是個商人,可我是替織造局當差的商人。朝廷叫我多產絲綢,我就拼命替朝廷多產絲綢。現在出現了災情,也是朝廷的事。浙江官府拿不出糧來賑災,我先墊出錢買些糧借給官府,幫了朝廷,也就是幫了自己。到時候你們也會還糧給我,我也不損失什麼。但不知我這樣說,海大人認不認可?”

海瑞:“改稻爲桑呢?你把錢都買糧借給了災縣,買不了田改不了桑,怎麼多產絲綢?”

沈一石:“朝廷要改稻爲桑也不是我沈某一個人的事。那麼多有錢的都可以出錢買田改種桑苗。還有百姓自己,有了糧今年也可以把稻田改種桑苗。到時候只要能夠把產出的生絲多賣些給我,讓我多織些絲綢出來,織造局的差使我也就好辦了。”

話說得如此入情入理,又如此切實可行,這大大出乎海瑞意料。有這麼一個人,又有如此識大體謀大局的胸襟,一出手竟將原來所有人都認爲萬難自解的事真正地“兩難自解”了,織造局和浙江官府爲什麼事先毫不與他商量?而這個人竟然也不跟官府通氣,這個時候突然一竿子插到底,親自將糧食給自己送來了!這到底是個什麼人?

“籤借據吧。”沈一石不容他多想,“災情如火,六成半的糧借給你們,我還得去建德,將剩下的三成半借給他們。”

海瑞還是定定地望着他。

沈一石:“海大人要是還有疑心,我就把糧運回去。你給我寫一個不願借糧的憑據,我也好向織造局交差。”

筆硯紙墨就擺在桌上,海瑞點了點頭,拿起了那支筆。

門外,大雨還在下着。兩個管事一邊一個,手裡都整整齊齊地捧着一疊乾淨衣服,屏住氣低着頭站在門的兩邊。

羅龍文和鄢懋卿一邊一個,默默地站在嚴世蕃下方的兩側。

嚴嵩躺在那把躺椅上,雙眼失神地望着屋樑上方。紗帽依然整整齊齊地戴在頭上,上面還是溼的。袍服也依然穿在身上,上面也是溼的。

老父沒換衣服,嚴世蕃此時也只好穿着那一身溼透了的衣帽,悶坐在旁邊的椅子上。

“那麼多藩王,中宮還那麼多人,每年開支佔去一半。去年修宮殿,又佔去三分之一。國庫空了……國庫空了倒說是我們落下的。”嚴世蕃悶着頭說話了,“還說改稻爲桑是替我們補虧空……”說到這裡,嚴世蕃在玉熙宮都沒有滴下的眼淚,這時流了出來。

嚴嵩還是兩眼虛望着上方。

羅龍文和鄢懋卿只是怔怔地望着嚴世蕃。

“你們說!”嚴世蕃站了起來,“這國庫到底是朱家的還是我們嚴家的?”

“來人……”嚴嵩突然喊了起來,接着是一陣猛咳。

羅龍文和鄢懋卿立刻奔了過去,一人抓住他一隻手,羅龍文用另一隻手穿過他的後頸把他扶坐起來,鄢懋卿用另一隻手掌撫着他的胸。

嚴嵩喘咳定了,虛弱地說道:“來、來人……”

門口的管事這才走了進來:“相爺,您老有何吩咐……”

嚴嵩:“拿、拿把刀來,交給嚴世蕃,讓他殺了我……”

聽他這樣一說,那管事嚇得一哆嗦,“撲通”就跪下了,羅龍文和鄢懋卿也是一驚,跟着在他身旁跪下了。

嚴世蕃也閉上了眼,提起袍子跪下了。

“你們先出去吧。”羅龍文這時不得不說話了,望了一眼跪在那裡發抖的管事。那管事哆嗦着站了起來,退了出去,門口那管事也跟着他走了開去。

羅龍文:“閣老、小閣老都不要急。眼下最要緊的是弄清楚,打着織造局的牌子買田到底是誰幹的。”

鄢懋卿也接言了:“這一點十分要緊。按理說鄭泌昌、何茂才再糊塗也不會糊塗到這個份上。那就剩下了兩種可能:一是胡宗憲在背後使壞,用意也是爲了阻撓改稻爲桑。二就是織造局的人自己乾的。可他們爲什麼要這樣幹呢……”

嚴世蕃性情暴烈,但勇於任事、頭腦機敏卻遠勝於他人,這時跪在那裡聽二人漫無邊際的猜測又忍不住厭怒了:“你們的腦子是不是被太多的錢給塞實了!”

二人一怔,望向嚴世蕃。

嚴世蕃:“胡宗憲阻擾改稻爲桑都爲了他自己那點臭名聲,左一道疏右一道本就是要告訴天下人壞事都是我們做的,不是他做的。這時候使這個壞對他有什麼好?居然還猜到是織造局自己乾的,織造局要敢這樣往皇上臉上潑髒水,何不拿把刀把自己的脖子抹了!這麼明白的事在這個關口你們還看不清楚,這件事就是裕王手下那撥人逼出來的!老爹不明白,還找徐階去談心,還相信徐階會叫趙貞吉給浙江撥糧,還指望着將首輔的位子傳給徐階,指望徐階給你老遮風擋雨……”說到這裡他喉頭一下哽住了。

羅龍文、鄢懋卿一下子明白了,也更震驚了,望着小閣老,又慢慢望向閣老。

嚴嵩也被兒子的話觸動了衷腸,一直望着上方的眼慢慢轉望向跪在面前的嚴世蕃。

嚴世蕃抹了把淚:“你老罵的是,兒子們是在專給你老招風惹雨。可兒子們招來的風雨淋不着徐階,淋不着裕王那些人,還是淋在兒子自己的身上。”說到這裡他伏了下去,再也說不出話來。

嚴嵩溼着身子撐着椅子的扶手慢慢坐起了,望向鄢懋卿:“給南京那邊去信,問清楚胡宗憲去沒去找趙貞吉,趙貞吉借沒借糧給胡宗憲。”

鄢懋卿跪在那裡微微擡起了頭,先望了一眼身邊的嚴世蕃,然後纔沒有中氣地答了一聲:“是。”

嚴嵩又好一聲長嘆:“嚴世蕃覺得委屈,你們也覺得委屈。就只那麼多錢不斷買房子置地養女人不覺得委屈。鄭泌昌、何茂才在浙江到底幹了些什麼,你們都知道嗎?他們是在給我們挖墳。給我換一身乾衣服吧,我死了,嚴世蕃連自己都保不了,更保不了你們。”

“是!”鄢懋卿這一聲答得很響亮,接着立刻站起走到門邊,“立刻準備熱水,伺候閣老、小閣老洗澡更衣!”

嚴世蕃動作快,洗澡更衣後又到了嚴嵩的書房,和羅龍文、鄢懋卿在這裡候着。過了好一陣子,嚴嵩也由下人伺候洗了澡換了衣,被兩個婢女攙着從裡面出來了,扶着在躺椅上坐下。

嚴世蕃一揮手,兩個婢女退了出去,他也不再跟父親負氣,把椅子拉近了嚴嵩,臉上又露出了決一死戰的神態。羅龍文和鄢懋卿也把椅子拉近了父子倆,神情嚴峻地坐在那裡。

“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嚴嵩這時眼中閃着平時一直深藏不露的光,“可先要自己人爭氣。嚴世蕃,把你先前說胡宗憲和織造局那番話再說透徹些。”

“死不怕!”嚴世蕃一開口還是拼命的樣子,“就怕死在哪兒都不知道。龍文和懋卿糊塗,說織造局買田的事要麼是胡宗憲使的壞,要麼是織造局的人使的壞。我看這兩種都不可能。胡宗憲這個人自恃才高,不聽話都是有的,但絕不會做這樣的事。他現在是官做大了,怕受我們連累,瞻前顧後地就是爲了留退路,怎麼會自己去燒火。”

嚴嵩慢慢望向自己這個兒子,滿是鼓勵他說下去的神色,就是這些地方,這個兒子的過人之處讓他也時有佩服。

嚴世蕃在父親的目光中受到了鼓勵,說話更有了中氣:“織造局的人這樣幹更沒道理。要知道,在我大明朝所有做官的人都有退路,大不了辭了官回家守着老婆孩子過日子。太監們沒有退路,他們只有一個家,那就是宮裡。他們這樣做,那是連家也不要了。沒這個搞法。”

羅龍文和鄢懋卿受他的啓發,都在那急劇思索起來。

鄢懋卿突然失驚地說道:“是不是皇上授意他們這樣做?”

羅龍文也驚了一跳。嚴嵩卻仍然平靜地躺在那裡,望着兒子。

嚴世蕃手一揮:“不會。要是皇上授意,今天也不會把我父子叫去,氣成那樣。這個假是做不來的。”

羅龍文、鄢懋卿都轉望向嚴嵩,嚴嵩終於點了點頭。

嚴世蕃:“爹剛纔責備我們也責備的是,是我們沒有管好下面的人。現在這個結都在鄭泌昌、何茂才兩個畜生身上!昨天接到他們的呈報,只說是淳安有刁民通倭,並沒說織造局買田的事。呈報的日子是六月初七,那時織造局買田的船已經開出了,他們不會不知道,而是知道了不報!”

羅龍文立刻肯定:“這兩個人耍了心眼兒!”

“他們爲什麼玩這個心眼兒呢?”鄢懋卿腦子有些跟不上了,又不能夠不跟上話茬,便把兩眼翻了上去,在那裡胡亂想着。

嚴世蕃站了起來,又習慣地踱起步來:“沒什麼想不通的。這兩個畜生一定是捲到那些大戶買田的事裡去了,自己想趁着改稻爲桑撈一把。可我們又派了個高翰文去,他們便不樂意。弄得不好是他們攛掇着那些大戶打着織造局的牌子壓人,心想着只要把改稻爲桑搞成了,什麼醜都遮過去了。鬧出事來他們也不要擔擔子。”

羅龍文:“小閣老鞭辟入裡!”

嚴嵩:“當時我就說了,這件事還是讓胡汝貞幹踏實。你們鬧意氣,偏要讓這兩個人去幹。”

嚴世蕃:“我的老爹,關口是胡宗憲不幹!要照他說的分三年去做,國庫裡的虧空拖得了三年嗎?”

“過去的都不說了!”嚴嵩下決斷了,“立刻給胡宗憲遞廷寄,還是責成他去查辦。真要有人打着織造局的牌子買田,有一個抓一個。還有,買災民的田不能夠都買光了,沒受災的縣份也要買。田價也不能太低,太低了就會激起民變。”

嚴世蕃:“要是那些大戶不肯出高價買田呢?”

嚴嵩:“那就讓官府出面壓他們買。歷來造反都是種田的人,沒見着商人能翻了天去。生死一線,這件事只有胡宗憲能辦!”

嚴世蕃羅龍文和鄢懋卿對望了一眼,都沉默了。

嚴嵩目光嚴厲地望着他們:“是不是你們在鄭泌昌何茂才那裡也有入股?”

“沒有!”二人同時分辯。

羅龍文接着說道:“閣老放心,要賺錢我們也不賺這砍頭的錢。”

嚴嵩:“那就照我說的立刻去辦!”

嚴世蕃:“聽爹的,我們立刻去辦。”

暴雨總不見小,風又大了起來。馮保擎着一把油紙雨傘,從二門頂着風剛走入寢宮內院,一口穿堂風將他那把傘刮翻了過去。他乾脆順手一鬆,那把傘便在風中飄飛了開去。雨大雨小都是淋,馮保乾脆在大雨裡慢慢走着,走到了寢宮外的廊檐下,一身已然透了,他抹了一把臉上的雨水,低聲喚道:“主子,奴才回來了。”

沒有回答,馮保便停在那裡,側耳聽着裡面的動靜,突然他聽到了裕王的聲音:“小戶人家,眼皮子就這麼淺?”

馮保一怔,慢慢向廊檐側邊的小門退去,也不敢走遠了,便在廊檐小門站着,兩眼望着寢宮的門。

寢宮內只有裕王和李妃。裕王還坐在那把椅子上,手裡握着一卷書,有心沒心地看着。李妃坐在他側面的椅子上,膝上攤着一件玄色的淞江棉布袍子,正在上面繡着《道德經》上的文字。

“臣妾家是小戶人家,可這跟眼皮子淺沒關係。”李妃正在繡“曲者直”中間那個“曲”字,“皇上一賞就是十萬匹絹,穿不了,也不敢賣,家裡屋子小,還在爲沒有地方擱着犯愁呢。真要能退還給江南織造局,明日就可退了。”

裕王眼睛盯着書:“那就退了。”

李妃:“尊者賜,不敢辭。王爺幾時見有人把皇上恩賞的東西退回去過?王爺想想,臣妾的孃家真要上個疏把皇上恩賞的東西退了,萬歲爺會怎麼想?外面會怎麼想?皇上作惡人,我們來賣好?”

裕王:“哪兒就扯到作惡人賣好上去了?浙江改稻爲桑鬧成這樣子,今年五十萬匹絹要賣給西洋,再鬧下去不準還要死多少人你知不知道?”

李妃:“死多少人這絹也不能退。”

裕王把手裡的書往茶几上一擱:“那天你不是說要給世子留個得民心的天下嗎?怎麼扯到你孃家,民心就不要了?”

李妃卻站了起來,輕輕提起那件袍子,欣賞着上面自己繡的字:“王爺,這是兩回事。也就二十幾天便是皇上的萬壽了,臣妾趕着把這件袍子繡完,給他老人家敬壽。到時皇上肯定還要恩賞東西,我們不要也就是了。”

裕王把眼斜望向她,不再接言,走到門邊,打開了門,望着外面的大雨:“馮保回來沒有!”那麼大的雨,哪兒有人應聲,他便提高了聲調:“人

呢?都死了!”

兩個宮女連忙從裡屋走了出來:“奴婢這就去找。”

這時,馮保鬼魅般一下子趨了過來,渾身溼淋淋地行了個禮:“主子,奴才回來一陣子了。”

裕王盯着他:“回來還躲着?打量有多大的功勞,一身弄得溼淋淋的給誰看?”

馮保先是一怔,立刻賠着笑,一邊擰着衣襟上的雨水:“回主子,奴才原本打着傘,一口風給刮跑了。”

裕王不再問他,又折回椅子邊坐了下來。

李妃在門口出現了:“快進來吧。”

馮保見了李妃又屈下身子行了個禮:“王妃,世子睡了?”

李妃也低聲地說道:“半上午沒見你,又鬧了好一陣子。剛睡着。”說到這裡,她望向兩個宮女。

也許都成了習慣,但凡馮保是這個樣子回來,宮女只要看見眼色便會立刻迴避。這時兩個宮女低了頭,很快退了出去。

馮保又在門口跳了跳,將身上的雨水儘量抖落了,這才走進門去。

裕王望着馮保,李妃也望着馮保:“快說宮裡的事吧。”

馮保低聲地回道:“稟王爺王妃,奴才都打聽清楚了。一個早上,萬歲爺把嚴家父子好一頓臭罵,老嚴嵩都淌了眼淚。”

李妃立刻望了裕王一眼,又望向馮保:“都怎麼罵的?”

馮保:“回主子,呂公公現在還陪着皇上,詳情奴才還沒法問,只問了問當時在殿外當值的奴才,他們隔得遠也聽不太清楚,只知道是爲了浙江打着織造局的牌子買災民田的事。皇上好像說了,乾脆把位子讓給嚴家父子坐算了。”

這可是駭人聽聞的消息,裕王一震,李妃眼中也閃出光來。

裕王正準備開口接着問下去,李妃又把話頭搶過去了:“還聽到什麼?”

裕王的眉頭已然皺了起來,李妃渾然不覺,依然盯着馮保。

馮保:“那就得等到傍晚奴才再進一趟宮,見到呂公公才知道。”

“要麼現在把徐階高拱和張居正叫來……”裕王沉吟道。

“不能叫他們來。”李妃又打斷了裕王,“一是情形還不明瞭,再則越是這個時候越是裝作不知道好。”

這件事在裕王看來何等重大,可聽來的消息又如此沒有下文,心裡已然十分煩亂,思緒還沒理清楚,想問話總被李妃有一搭沒一搭地打斷了。現在自己剛在琢磨是不是把徐高張叫來商量,李妃竟然連他的話還沒說完便又駁了。裕王那張臉便十分難看起來,兀自強忍着,望向馮保:“你說呢?”

馮保何等機敏,立刻跪了下去:“回主子,這可不是奴才能說的、當說的。”

裕王冷笑了一下:“明白便好。回屋去,把這身溼皮換了吧。”

馮保磕了個頭:“謝主子。”接着半站了起來,躬着身子退了出去。

望着馮保的身影消失,裕王一個人坐了下來,出神地想着,一邊端起茶几上的茶碗,揭開碗蓋,一喝卻沒了,心裡便焦躁,將茶碗往茶几上一擱。

屋子裡只剩下了李妃,連忙從案桌上用象牙編的一個鏤空茶籃裡提出一把汝窯的茶壺,給裕王續上水。

李妃:“王爺,不是臣妾說您,這個時候急不得。嚴嵩和嚴世蕃把持內閣都二十年了,兩京一十三省他們的人不在少數。皇上要動他們也沒有那麼容易。咱們只是觀望着,等到真有了旨意再把徐階他們叫來商量不遲。”

裕王突然站了起來大聲喊道:“來人!”

李妃一怔。

隔了一會兒,兩個宮女又連忙從門外跑進來了。

裕王大聲地吩咐道:“到前面告訴王詹事,叫他立刻把徐階、高拱、張居正叫來!”

一個宮女應了一聲,連忙走了出去。

李妃懵在那裡。

裕王端起茶碗來喝,手兀自有些微微顫抖,喝了一口便將那茶碗往地上一摔:“連口熱水也沒有嗎!”

剩下那宮女嚇得慌忙說道:“奴婢們該死。奴婢這就去拿。”也慌忙走了出去。

李妃的臉色白了,怔怔地望着裕王。

裕王走到門邊,望着屋外的大雨,近乎吼道:“給了鼻子就上臉!不要忘了,你們家可是挑腳上架蓋房子的出身!”

一連串的無明火,李妃已經感覺到裕王是在生自己的氣了。可說出這樣絕情輕蔑人的話,還是第一回。李妃開始懵在那裡,接着淚水便禁不住在眼眶中打起轉來,可也許是寵久了,也許本身性格就要強,這時她緊緊地咬着下脣站在那裡,不肯哭出來。

世子被吵醒了,在裡屋發出了哭聲,李妃轉身便向裡屋走去。

“站着!”裕王喝了一聲,“我叫你走了嗎?”

李妃又站住了:“王爺,世子醒了……”

裕王又把目光望向了屋外:“不要打量着生了個世子就有天大的功勞。再這樣子不講規矩,我明天就將世子過繼到陳妃名下。你要是忘了,本王現在就提醒你,在裕王府裡還有個正室,你只不過是個側室。”

李妃的淚眼中閃出了驚惶,還有委屈。

裕王卻不看她,一隻手指向門外:“看見馮保了嗎?連一個奴才都比你講規矩!”

竟把自己和奴才連在一起了,李妃當時就像一桶冰水從頭上澆了下來!可皇家的規矩這時也提醒了她,咬緊了嘴脣跪了下去,卻依然是那種不服的聲調:“千錯萬錯都是臣妾的錯,王爺不要氣壞了身子。”

裕王更氣了:“我氣壞身子?笑話。”撂下這句話,袖子一甩,徑直走了出去。

李妃怔怔地跪在那裡,一任世子在裡屋哭着,眼淚終於從眼眶中流了下來。

徐階等人到來的時候,裕王的心情仍然十分萎靡。

張居正帶來了譚綸的一封信,心中詳細說明了浙江的現狀。等不及逐一去瀏覽,徐階捧着信,高拱和張居正站在他身後,三人都屏着呼吸仔細地看着。

徐階看得慢,高拱和張居正畢竟年輕,很快看完了,兩人對望了一眼,目光中都透着興奮。

“今天是十四,信是九日發出的。也不能用兵部的勘合,五天就送到了,這個譚綸還真難爲他。”高拱也不管徐階看沒看完,便大聲讚揚起譚綸來。

張居正望向了裕王,是那份急切地盼望君臣共喜的心情。卻發現裕王並沒他想象的那般興奮,而是精神不振地坐在那裡。便有些詫異,靜靜地站着。

徐階這時才把信看完了,再老成,也禁不住露出了興奮的神態:“多行不義必自斃。一件通倭的假案,一件打着宮裡的牌號賤買災民田地玷污聖名的大案,有這兩件事,嚴嵩和嚴世蕃要想脫身,這回也難了。”

高拱:“機不可失,立刻找幾個御史上奏疏!”

三個人都望向裕王。裕王這時才把目光轉向了他們,好久才答道:“嚴嵩嚴世蕃把持朝政都二十年了,兩京一十三省他們的人不在少數。要真動他們也沒這麼容易……”

徐、高、張三人均是一怔,便都望着他等聽下文。

說完這句話,裕王自己也怔了,這番話不正是前不久李妃說的嗎?省悟過來,心裡便好一陣不是滋味,沉默了,不再說下去。

“王爺說的是。”張居正接言了,“皇上真要動他們,總會有旨意。沒有旨意,便是還沒有下最後的決心。這個時候我們還是觀望一陣好。”

這話也竟和李妃說的話如出一轍!裕王不禁直望向張居正,審視着他。

“怎麼?臣說錯了嗎?”張居正被他望得有些不自在了,問道。

“沒、沒有。你說得很對。”裕王答着,眼睛卻望向了窗外。

徐階和高拱也有些詫異了,對望了一眼,同時望向張居正,示意他將話說完。

張居正會意,望着裕王的背影接着說道:“我總有個感覺,打着宮裡牌號去買災民的田這件事太過匪夷所思。真有這件事,一定便有好些顆人頭落地。誰會這樣做,誰在這樣做?還有很大的變數深藏其間。這樣波譎雲詭的事在沒有鐵定之前,後發則制人,先發則很可能受制於人。”

徐階和高拱對張居正這番看法都深以爲然,點了點頭,同時望向裕王。

裕王似乎在聽,這時卻無多大反應。

張居正:“王爺……”

“嗯。”裕王漫然應了一聲,這才感覺到自己的失態,咳了一聲,正經了面孔,轉向他們就在窗前那把椅子上坐下了:“張師傅鞭辟入裡。高師傅剛纔說的也對。現在不說,也得找幾個御史先打招呼,把奏疏寫好了備在那裡,情形一明便遞上去。”

徐階、高拱、張居正又對望了一眼,知道裕王剛纔雖然有些走神,他們的話還是都聽進去了。

徐階:“人一定要可靠。要是走漏了風聲,可是你死我活的事。”

高拱:“這個自然。我手下現有一個人,都察院的御史,曾就鐵礦和鹽井的事參過中宮的太監,皇上都準了他的奏,狠辦了幾個人。這個人上奏疏比別人在皇上心目中有分量。”

徐階:“誰?”

高拱:“鄒應龍!”

“這個人行!”張居正立刻贊成,“浙江打着宮裡的牌號買田的事一旦確定,就讓鄒應龍率先上疏。”

“就這樣辦,一定要密。”裕王說着,立刻感覺到門外有腳步聲,連忙向門口望去。

門外果然很快傳來了一個宮女的聲音:“啓、啓稟王爺,李王妃要回孃家……”

裕王倏地站起了,幾步走到門口,開了門:“你說什麼?”

那宮女跪了下來:“稟王爺,王妃說她要回孃家,讓她孃家將萬歲爺賞的十萬匹絹退還宮裡。”

“莫名其妙!”裕王急了,“告訴王妃,在那裡等着。我不來,不許走。”

那宮女:“是。”站了起來,連忙向裡面方向走去。

徐高張這時好像才明白這位王爺爲何剛纔那一陣子總是心神不屬,三人碰了一下目光。

徐階:“王爺,這件事反正得從長計議。臣等先走了,什麼時候有了新消息再商量不遲。”

裕王:“好吧。你們也多小心點。”

三人:“是。”

“你們走吧。”裕王顯然是那副急於要見李妃的樣子。

“這封信王爺可得收好了。”徐階提醒着將譚綸那封信鄭重地遞給了他。

裕王這才匆忙接過那封信揣到懷裡。

高拱在這方面沒有徐階也沒有張居正心細,徑直說道:“凡這類的信件最好交給李王妃收管。王妃心思明白,把得住。”

裕王不太耐煩了:“知道了,你們走吧。”

張居正連忙扯了一下高拱的衣袖,示意他趕快離開。

“賣了!”何茂才一反往日的暴跳如雷,坐在那裡發愣,“我們被沈一石那狗日的給賣了……改稻爲桑黃了……”

“現在不是改稻爲桑的事了!”鄭泌昌好像跟何茂才互換了個人,他則一反往日的陰沉,這時鐵青着臉,大步來回走着,“改稻爲桑搞不成,你我大不了罷官坐牢。要是關在淳安的那個井上十四郎捅出了我們的事,你和我都得誅滅九族!”

“那怎麼辦?”何茂才怔怔地望着鄭泌昌。

鄭泌昌:“趕快去,你親自去,先把人犯押回來。”

何茂才:“胡宗憲都親自派人去了,我也不準能把人押回來。”

鄭泌昌:“只要胡宗憲本人不在,你一個按察使,管一省的刑名,要親自提押人犯,誰敢攔你!”

何茂才:“那我現在就去。”

鄭泌昌:“知道押回來後怎麼辦嗎?”

何茂才這時鎮定了些,想了想:“不能再讓他活着。”

鄭泌昌:“還有現在關在臬司衙門那十幾個倭寇,一個都不能活着。”

“明白。”答着,何茂才就往門外走,走到門邊又停下了,“改稻爲桑的事不能就這樣黃了。中丞,今年的幾十萬匹絲綢產不出來,朝廷還得追查,查到毀堤淹田的事,你我也不只是罷官坐牢……”

“我知道!”鄭泌昌喝斷了他,“都鬧成這樣了,事情總得一件一件做。”

何茂才:“我去了淳安,你總不能就待在這裡,得去想些辦法把後面的事也開始做。”

鄭泌昌:“你死了我還活得了嗎?這個時候還起這些疑心!”

“不是起疑心。”何茂才還是賴在門口,“你有什麼辦法先告訴我點,我心裡也好有底。”

鄭泌昌真是無可奈何,狠狠地嘆了口氣:“那我就告訴你,我的辦法是三條。”

“哪三條?”何茂才急問。

鄭泌昌:“一條是繩子,一條是毒藥,一條是鋼刀!哪一條都能把我這條老命結果了。這你放心了吧?”

何茂才立刻折回到椅子邊坐下了:“那我還去幹什麼。”

鄭泌昌氣得眼一黑,立刻天旋地轉起來,一屁股坐在地上。

何茂才一驚,又起身奔了過去,扶着他:“中丞!中丞!這個時候你可不能倒!”

好一陣子,鄭泌昌才悠了過來,虛弱地說道:“聽說楊公公已經回來了……你去淳安,我去找楊公公……這還不行?我的祖宗……”

何茂才:“您早告訴我不就行了,這是何苦?”

鄭泌昌:“不能耽誤了,快去……”

何茂才大聲地對外喊道:“來人!”

一個書吏進來了,見狀一驚:“中丞大人!”連忙奔過來扶着他。

何茂才站起了:“快去叫郎中。中丞,我走了!”說着大步走了出去。

書吏扶鄭泌昌在椅子上坐下,轉身準備去叫郎中,被鄭泌昌虛弱的聲音喚住了。

“不用去叫郎中。我現在就去見楊公公。”

楊金水的臥室內擺上了一張好大的紫檀木圓桌,圍着也就坐了五個人。上首坐的楊金水,左右坐着四條精壯的大漢,面孔硬硬的,都穿着過膝長的黑衣。從背後看去,每個人的肩都特別寬,腰上被帶子一束又顯得特別小,黑衣的下襬短,露出的腿青筋暴露硬如鐵柱。這就是被人稱爲“虎臂蜂腰螳螂腿”,大明朝赫赫有名的錦衣衛!

據說錦衣衛選人的這三條規矩是在明成祖朱棣時定下的。凡俱備了這三條,第一便是擅走,一人每天能走一百六十里以上;第二便是擅跳,兩丈高的牆,躍起來雙手一攀,翻身便能過去;第三是擅鬥,不只是有拳腳兵器功夫,更要有狠勁,同時掐着對方的咽喉,自己咽喉破了也不死,死的一定是別人。最厲害的,據說還有“馬功”,就是能七天七晚不坐不躺,兩條腿輪流踩在地上睡覺,七天頭上雙腳着地還能空手殺死一頭狼!

珍饈細餚對他們不管用,這時每人面前擺的是三腿:一條羊腿,一條狗腿,還有一隻肥肥的豬蹄膀。酒也不用杯,每人面前是一隻斗大的酒罈,上面都貼着一張紅紙,一律寫着“叄拾年”字樣。

楊金水笑着:“到哪兒吃哪兒的東西。浙江就紹興黃酒好。極品就是這些三十年的女兒紅。等閒的人喝一斤也醉了。你們先把各自這一罈十斤喝了。另外我給你們準備了一些,回京時裝上船,給京裡錦衣衛的弟兄們也嚐嚐。”

四個人也笑了,卻都不像笑,嘴巴乾乾地咧開,眼中都還冒着精光。坐在楊金水下首的下首一個錦衣衛問道:“黃酒爲什麼叫‘女兒紅’?”

楊金水:“習俗。紹興人生下個兒子便要爲他釀些酒,埋到地窖裡,取名‘狀元紅’,一埋便十幾二十年,說是等兒子中了狀元再取出來大宴賓朋。”

楊金水下首一個錦衣衛接言了:“我知道了,生了女兒埋下去,十幾二十年取出來嫁人時再喝就叫‘女兒紅’。”

楊金水:“兄弟好見識。”

“我還是不懂。”第一個發問的錦衣衛又說話了,“要是生的兒子沒中狀元,這酒豈不可惜了。”

楊金水真笑了:“全國三年也才一個狀元。叫這個名字,等到兒子娶媳婦拿出來喝就是。”

另一個錦衣衛答言了:“我也有點不懂。楊公公給我們喝的都是三十年女兒紅,難道紹興人的女兒三十歲都嫁不出去?”

楊金水剛喝了一口酒在嘴裡,一口噴了出來:“等三十年,就爲等你們這幾個來,好嫁給你們!”說着笑得眼淚也淌了出來。

楊金水下首那個錦衣衛顯然是頭,對楊金水也十分買賬,捧他的場,笑着說道:“三十如狼,配我們正合適!”

另幾個錦衣衛見二人如此說笑,受他們感染也放聲嘎嘎笑了起來,聲音卻有些瘮人。

笑罷,四人便喝酒吃肉。那錦衣衛的頭說上了正題:“來的時候,呂公公都給我們詳細說了。該抓誰不該抓誰都聽楊公公的。楊公公,什麼時候動手,先抓哪幾個?”

說到這裡楊金水的笑容收了,臉上浮出了憂色。

四個錦衣衛對望了一眼,那頭又問道:“楊公公有什麼爲難?”

楊金水:“自家兄弟我也不瞞你們了。這回第一個要抓的人是我的搭檔。”

“搭檔?”幾個錦衣衛沒聽懂。

楊金水:“按理這個人替宮裡也着實做了些事,可這次鬼蒙了心,趁我在京裡沒回,竟然打着織造局的牌子去買田,公然丟皇上的臉!他自己找死,我也沒有辦法。”

一個錦衣衛:“他當什麼官?”

楊金水:“宮裡給他請了個六品的虛銜,其實什麼官職也沒有,杭州的一個絲綢商而已。”

錦衣衛那頭:“不是官叫我們抓什麼,讓杭州府抓了不就得了?”

楊金水:“這個人替織造局當了十幾年的差,知道的事太多,到官府去,抖了出來丟宮裡的臉。”

“我明白了。”錦衣衛那頭捧起酒罈大喝了一口,“還有誰?”

楊金水:“別的人要等審了這個人才能抓。”

又一道菜上來了,一個大托盤,裡面託着四隻大碗,每個碗裡是繡球般大小一個紅燒獅子頭。送菜的竟是楊金水身邊那個貼身隨從太監,這時一邊笑着將菜放到四人面前,一邊湊到楊金水耳邊:“乾爹,鄭泌昌來了。”

楊金水眉一皺:“他知道我回了?”

隨從太監:“好像知道。說是有天大的事,一定讓乾爹見他一面。”

四個錦衣衛都放下了筷子望着楊金水。楊金水沉吟了片刻,站了起來:“遲早要見,看他說什麼。幾個兄弟慢慢吃喝,我一會兒就回。”

四個錦衣衛站起來,拱手相送。

楊金水滿臉堆笑地走進客廳,見鄭泌昌就說道:“好耳報!我前腳剛到,你後腳就來了。”

鄭泌昌站了起來,一身便服,頭上卻紮了好寬一條帶子,臉色灰暗。

“怎麼?病了?”楊金水望着他頭上那條帶子。

鄭泌昌:“頭疼,一半是受了風,一半是被他們逼的。”

楊金水:“誰敢逼堂堂浙江的巡撫大人?坐,先坐。”說着自己先坐了下來。

鄭泌昌也跟着坐了下來,不再繞彎,照直說道:“楊公公,沈一石做的事您老知不知道?”

楊金水望着他,知他說的是織造局買田的事,心想此人一定聽到了風聲,搶着撇清來了,便反問道:“什麼事?我剛回,正要找你們來問問這一向情形如何呢。”

鄭泌昌:“改稻爲桑搞不成了,沈一石把買田的糧都借給淳安建德賑濟災民了……”

“什麼!”楊金水倏地站了起來。

鄭泌昌:“沈一石打着織造局的牌子,先是跑到淳安借了幾十船的糧給那個新來的淳安知縣海瑞。接着又跑到建德,把幾十船糧借給了新來的建德知縣王用汲。再要買田已經沒有糧了。”

楊金水怔怔地站在那裡,好久緩不過神來。

鄭泌昌:“楊公公,都六月中了,桑苗插不下去,織造局今年五十萬匹絲綢可是定了貨的,到時候拿什麼賣給西洋?沒有這筆錢,國庫裡的虧空拿什麼補?到時候不只是內閣,宮裡也得問我的罪。我真是被這個沈一石害慘了!”

“沈一石把糧食借給淳安建德,這個消息可靠嗎?”楊金水望向了他。

“千真萬確!”鄭泌昌連忙答道,“護糧船都是省裡派去的官軍,就是他們回來稟報的。”

楊金水的心一下子亂了。不知道是該喜,還是該憂。龍顏大怒,爲的就是因沈一石打着織造局的牌子去買田,得虧自己當時不在杭州,又有呂公公護着,才保住了腦袋。現在錦衣衛都來了,就爲抓他,事情卻突然變得翻了個個。沈一石不但不是去買田,而且是打着織造局的牌子去賑災!宮裡知道了這個事,皇上的面子從上到下都挽回來了,這倒該喜。可自己當時報上去卻是不實之詞。這怎麼說?還有,沈一石爲什麼這麼做?正如鄭泌昌所言,沒了糧,田還買不買?改稻爲桑豈不打了水漂!

想到這裡,他也想不清了,本能促使他必須抓住別人的把柄,自己纔好從這個突變裡脫出身來,很快他便想起了淳安災民通倭的事,不準這個事便是起因。於是心裡有了點底,便對鄭泌昌說道:“事情總有個起因吧?好好的,沈一石怎麼會去把糧都賑了?”

鄭泌昌:“他做的事都在他心裡,我們怎麼知道他是如何想的?楊公公,得立刻把沈一石叫回來,好好問他。”

見他到這個時候還如此圓滑,楊金水不給面子了:“鄭大人,你這話咱家聽不懂。沈一石押着糧船去買田,你,還有何大人都親自在碼頭上送的。他做什麼一點也沒給你們露風?”

“蒼天在上!他哪給我們露了半點風啊。”鄭泌昌賭咒發誓了。

“那每條船上都掛着織造局的燈籠你們也不知道?”楊金水直逼中宮。

鄭泌昌聽他問到這裡,開始警覺了:“船是織造局的,他們掛什麼燈籠可不是我們地方官府可能夠管的。”

楊金水心裡好膩歪,也就在這一刻決心要把眼前這個人還有那個沒來的何茂才弄了!當然還得一步一步來,便也裝着在想,問道:“那就是他到了淳安遇到什麼變故了?”

問到着實處了,鄭泌昌卻不敢把通倭的事露出來,便假裝着在想:“什麼變故呢……”

楊金水:“不是說淳安的災民通倭嗎?原定六月初六殺人,被那個新任的淳安知縣按住了,說是有冤情。這個事鄭大人也不知道?”

鄭泌昌:“這件事我知道。淳安災民確實向倭寇買糧。那個海瑞是藉口沒有口供沒立案卷把這個事頂住了。用意還是要抵制朝廷改稻爲桑的國策。說不準沈一石也是因爲這個事怕激起了民變,纔不得已把糧借給了他們。”

“這有點靠譜了。”楊金水拉長了聲音,“那就是說,如果沒有這件事,沈一石就會打着織造局的牌子去買災民的田?”

鄭泌昌一愣:“什麼打牌子……這個倒真要好好問問沈一石。”

楊金水再也忍不住了,一下子站了起來:“鄭大人,鄭中丞!我現在跟你實說了。沈一石要是一開始是打着織造局的牌子去買田,這擺明了就是往皇上臉上潑髒水!誰的主意?我問不清宮裡會派人來問清楚。要是他一開始就是打着織造局的牌子去賑災,這倒是給皇上的面子上貼了金。可改稻爲桑還搞不搞?是誰逼他這麼做的?沈一石沒死,我總能問個明白。”

鄭泌昌懵了,直到這個時刻他才真正知道這件事從一開始就是一步死棋。現在看到楊金水這副嘴臉,眼前便又一陣發黑。就這一瞬間,他腦子裡驀然浮出了高翰文在巡撫衙門大堂倒下去的情景,緊接着自己也像倒柴一樣倒了下去,便什麼也不知道了。

楊金水開始還驚了一下,接着望向地上的他:“裝死!裝死也躲不過!

說着撂下鄭泌昌,自個又轉回了臥室。見楊金水進來,四個錦衣衛又擱下筷子站起了。

“怠慢了。坐,坐。”楊金水招呼着坐了下來。四個錦衣衛也隨着又坐下

了。

“喝酒,接着喝。”楊金水端起了酒杯,手卻在那裡微微顫抖,酒水也從杯子口溢了出來。

錦衣衛都是什麼人?立刻就感覺到楊金水氣色不對。

錦衣衛那頭:“怎麼了?姓鄭的給公公氣受了?”

楊金水慢慢把酒杯又放下了,手禁不住還有些顫抖:“豈止受氣,兄弟這一次栽在他們手裡了。”

“什麼?”錦衣衛那頭聽罷將酒罈往桌子上一擱,望着楊金水。

另外三個錦衣衛也都放下了酒罈,望着楊金水。

楊金水:“兄弟們這次到浙江來抓人,都是因我向老祖宗告發了他們打着宮裡的牌子賤買災民的田。大約是聽到風聲,知道你們來了。現在他們突然耍了個花槍,又將買田的糧借給了受災的兩個縣。買田的事沒了,倒變成兄弟我欺了老祖宗,老祖宗又欺了皇上。他們現在沒罪了,總不成讓老祖宗向皇上請罪。你們要抓,也只有抓我了。”

四個錦衣衛互相望着,一時不知說什麼好,便又都望向楊金水。

楊金水怔怔地坐在那裡:“皇上和老祖宗把蘇寧杭織造這一大攤子事交給了我,爲了給皇上和老祖宗分憂,今年我拼死拼活談成了西洋五十萬匹絲綢的生意,沒想遭到他們算計了……”說着,眼角邊露出了幾滴濁淚。

正在這時,楊金水那個隨行太監走進來了:“乾爹,那狗日的還躺在那裡裝死,一定叫乾爹去見他。”

楊金水慢慢望向他:“他到底要把我怎麼樣,才肯放手?”

那隨行太監:“他說,他是朝廷的封疆大吏,今天受了乾爹的羞辱,他‘士可殺不可辱’。叫乾爹給他一個說法。”

楊金水:“無非是要我替他擔罪名嘛,你告訴他,叫他乾脆派巡撫衙門的兵把我抓去算了……”

“給咱們玩這一套!”錦衣衛那頭拍案而起,轉望向那隨行太監,“姓鄭的人在哪裡?”

隨行太監:“穿着二品的朝服,躺在客廳裡。”

另外三個錦衣衛也都拍着桌子站了起來。

另一個錦衣衛:“什麼封疆大吏!永定河的綠毛龜比他這號人也少些。欺人欺到織造局來了,這不是瞎了眼!”

又一個錦衣衛:“正愁抓不到人呢。就憑他欺咱宮裡的人,攪亂皇差,我們就可以先抓了他。”

另兩個錦衣衛都望着自己的頭:“抓吧!”

錦衣衛那頭沉吟了片刻:“畢竟是一省的巡撫,他現在既沒有買田的事我們便還不能抓他。可他要打量着就這樣把我們都玩了,那可是黃連樹上偷果子,自討苦吃。這樣,我們先會會他去。”說着,對那隨行太監:“勞駕,前面引路。”

隨行太監:“大人們請。”

四個錦衣衛跟着那太監大步走出臥房,來到客廳。只見鄭泌昌這時一臉的堅毅,直挺挺地躺在磚地上,兩眼望着屋頂。

那四個捱了鴛鴦板子的太監這時在邊上守候着他。

胖太監手裡端着一個碗,高太監手裡也端着一個碗。

胖太監:“鄭大人,天大的事,身子要緊。蔘湯、薑湯,總得喝一點。”

鄭泌昌兩眼只望着屋頂,絲毫不答理他們。

胖太監:“您老這樣躺着也不是個完,這麼大一個浙江還得靠您管着呢。”

鄭泌昌兩眼慢慢望向了站在左邊的胖太監:“叫楊金水來。”

胖太監:“都在氣頭上,何必呢?”

鄭泌昌便又不再看他,兩眼移望向屋頂。

“怎麼,起不來了?”隨行太監走進來了。四個太監連忙站好,垂手侍立。

隨行太監走到鄭泌昌頭邊蹲下了:“中丞大人,楊公公叫我給您帶句話來。”

“說。”鄭泌昌兩眼還是望着屋頂。

隨行太監:“楊公公說,這一次他服栽了。可你老還不放過他,真追究起來,他砍了頭一家子不餓。你老可是有十幾個兒子要養呢。”

鄭泌昌那張臉又漲紫了:“豈有此理!到現在反說我放不過他……你告訴他,打量着這樣叫我走,再把罪名都加到我頭上,不如現在就派人把我一家子都砍了頭吧!”

隨行太監:“你老是封疆大吏,沒有皇上的詔命,誰敢動你?不過現在有幾個人想會會您。見了他們,您老便知道該怎麼着了。”說到這裡,站了起來:“幾位大哥,鄭大人說正想會會你們呢。”

鄭泌昌一怔,目光不禁向門檻望去,只見幾雙穿着亞麻布草鞋腿肌如鐵的腳,從門口蹬蹬蹬地踏進來了。接着,那幾條鐵柱般的腿在他身子兩邊站定了。

鄭泌昌有些驚異了,目光慢慢移望上去,看到了平膝長的黑袍,看到了束腰的藍色腰帶,突然,他的目光露出了驚惶。

一條腰帶上掛着一塊牌子,上面赫然刻着“北鎮撫司”!

另外三條腰帶上也都掛着牌子,上面赫然刻着“北鎮撫司”!

鄭泌昌驚惶的眼倏地望了上去,見那幾個人肩架高聳,十指微張,就像幾頭鷹微張着翅膀正準備彈地而起抓捕獵物,幾雙眼更像鷹目,都冷冷地盯着他。

鄭泌昌顫抖着用手撐着地便想爬起。

“別價。”錦衣衛那頭陰冷的聲音響起了,“地上涼快,多躺躺。”

鄭泌昌手一抖,又坐在那裡。

錦衣衛那頭:“鄭大人不是要找楊公公討個說法嗎?我們幾個就是從北京趕來討說法的。您是貪涼快坐在這兒說,還是起來到巡撫衙門去說?”

鄭泌昌眼睛又有些發黑了,一陣暈眩,立刻又閉上了眼,坐在那裡竭力調勻心氣,好一陣子才慢慢把眼睜開了,望向站在一邊的幾個太監:“勞駕,扶我一把……”

那隨行太監:“這就是了。來,給鄭大人幫把手。”

“是嘞!”胖太監和瘦太監走了過去,一邊一個便去扶他。

鄭泌昌在他們把自己扶到一半的時候便跪了下去:“臣浙江巡撫鄭泌昌恭請聖安!”

錦衣衛那頭挺立在那兒:“聖躬安。”

鄭泌昌磕了個頭,這纔在兩個太監的攙扶下站了起來:“請幾位欽差到巡撫衙門,下官一一回話。”

錦衣衛那頭略略想了想,點點頭。

四把椅子並排擺在靠南的窗下,四個錦衣衛背對着窗坐在那裡。鄭泌昌面對錦衣衛坐在屋子中間。這樣一來,窗外的光正好照在鄭泌昌臉上,鬚眉畢現。四個錦衣衛的臉卻暗暗的,鄭泌昌看不清他們的臉色。

撿着一些可以洗刷自己,又不至於讓人認爲是爲自己擺好的東西說了一通後,鄭泌昌停下來,望向了錦衣衛。

四個錦衣衛的表情依舊淹沒在昏暗中分辨不清。

“該說的下官都說了。”鄭泌昌嚥了口唾沫,“幾位上差可以去問楊公公,下官在浙江當差這麼多年,只要是宮裡的事,哪一次沒有盡心盡力。這一次實在是有些人在作祟,用意就是要違抗朝廷改稻爲桑的國策。請幾位上差轉告楊公公,千萬不要誤會。”

“這些話你自己說去。”錦衣衛那頭開口了,“我現在問你幾句,你要如實回答。”

鄭泌昌:“上差請問。”

錦衣衛那頭:“沈一石打着織造局的牌子押糧船走,你和何茂才知不知道他是去買田還是去賑災?”

鄭泌昌又緊張了,想了好一陣答道:“下官確實不知。”

錦衣衛那頭:“你也沒問?”

鄭泌昌:“織造局歸宮裡管,沈一石歸楊公公管,下官確實不好問。”

錦衣衛那頭:“你的意思,要是買了田,這個罪該楊公公擔?”

“不是這個意思。”鄭泌昌慌忙答道,“楊公公那時並不在杭州,有罪也應該是沈一石擔。”

錦衣衛那頭:“現在沈一石把糧都賑了災,他沒有罪了。可當時打的是買田的幌子,這件事怎麼說?”

鄭泌昌站了起來:“這些下官都不知情,上差們去問沈一石便什麼都知道了。”

錦衣衛那頭冷笑了一聲:“沈一石什麼東西?也值得我們去管!我們奉詔命是來抓當官的。現在聽鄭大人這樣說,你是一點過錯也沒有啊。那我們只好抓楊公公回去交差了?”

“上差!”鄭泌昌急了,“楊公公當時不在杭州,他並無過錯。”

錦衣衛那頭:“先是買田,後是賑災,八百里加急遞到宮裡,把萬歲爺都氣得不行。現在你說自己沒有過錯,楊公公也沒有過錯,只是一個商人把我大明朝從上到下都給涮了。你們不要臉,朝廷丟得起這個臉嗎!”

鄭泌昌這時明白了,自己不請罪,無論如何也過不了這一關,咬咬牙說道:“上差既然這樣說,下官現在就寫請罪的奏疏。”

錦衣衛那頭:“你不是沒有罪嗎?這個奏疏怎麼寫?”

鄭泌昌:“我是浙江巡撫,楊公公不在,浙江出了這麼個事,怎麼說我也有失察之罪。不知這樣寫行不行?”

錦衣衛那頭這才站了起來,另外三個錦衣衛也都站了起來。

錦衣衛那頭:“那就按你說的先寫出來看吧。記住,這個案子是我們在辦,所有的奏疏文案都得先交給我們,要遞也得由我們遞上去。”

鄭泌昌:“記住了。我今天晚上就寫。”

錦衣衛那頭這才走到他面前,一隻手擱在他肩上,鄭泌昌打了個激靈。

錦衣衛那頭:“我說兩句話,你要記住了。”

鄭泌昌:“上差請說。”

錦衣衛那頭:“第一句,我們來浙江的事不要告訴任何人。”

鄭泌昌:“下官不敢。”

錦衣衛那頭:“第二句,做官要精,可也不要太精了。太精了,天便要收你。”

鄭泌昌:“下官明白,下官明白……”

“真明白就好。”錦衣衛那頭把手一收,“我們走。”

鄭泌昌一個人愣在那兒,像是在仔細咂摸錦衣衛的話。

顯然是有意安排的,從頭門到二門再到臥房這個院子的廊檐下,到處都掛滿了紅紗燈籠,每盞燈籠上都映着“織造局”三個大字,把個織造局後宅照得紅光映天。

楊金水的那個隨行太監在前,領着沈一石從後宅頭門一路走了過來。

一盞盞“織造局”的燈籠在他們頭上閃過。

隨行太監一改平時側身引路的姿態,和沈一石平行走着,不時還瞟一眼他的反應。

沈一石依然穿着那套六品的官服,穩步走着,臉上雖風塵猶在,卻平和依舊,看不出任何不安。

到臥房院門了,那隨行太監突然停了下來。沈一石也在他身邊停了下來。

隨行太監:“沈老闆請稍候,我先去通報。”

沈一石:“應當的。”

隨行太監慢悠悠地走到臥房門口,低聲說了幾句,臥房門便從裡面打開了,屋子裡也是一片紅光。

沈一石靜靜地望着那洞開的門,看見正對着門口一道透明的蟬翼紗簾垂在那裡,紗簾後坐着芸娘,面前擺着一把古琴,接着是“叮咚”兩聲。沈一石知道,《廣陵散》在裡面等着他了!

那隨行太監這才又慢悠悠地踅回來了,打量着他:“正等着呢,請吧。”

沈一石微笑了笑,迎着《廣陵散》的樂曲,走進了臥房門,沈一石有意不去看琴聲方向,而是望向坐在那張圓桌邊的楊金水。

楊金水卻不看他,側着耳朵,手指在桌面上點着節拍,一副醉心琴聲的感覺。

沈一石靜靜地站着,目光只是望着楊金水那個方向。

圓桌上擺着幾碟精緻的小菜,三副銀製的杯筷,還有一把玲瓏剔透的水晶瓶,紅紅的像是裝着西域運來的葡萄酒。

第一段樂曲彈完了,楊金水還是沒看沈一石,卻將手招了一下。沈一石慢慢走了過去。楊金水依然不看他,將手向旁邊的凳子一指,沈一石又坐了下去。

等沈一石一坐下,楊金水拿起面前的一支銀筷,在銀盃上敲了一下。

琴聲戛然而止。

楊金水目光還是不看沈一石,卻提起了那把水晶瓶,拔開了上面的水晶瓶塞,向沈一石面前的杯子倒酒。

沈一石站了起來。

楊金水一邊慢慢倒酒,一邊念道:“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倒完了酒他才望向沈一石。

沈一石也望着楊金水:“公公終於回來了。”

“我回來不回來都容易。”楊金水望着他,“你這次能回來倒是真不容易。押着幾十船糧,從杭州到淳安再到建德,殺了個三進三出,竟然沒有醉臥沙場,好本事!來,先喝了這杯。”

沈一石雙手端起了杯子,卻沒有立刻就喝,而是望着楊金水。

“放心,沒有毒。”楊金水也端起了杯子,“喝葡萄酒要用夜光杯,前年西域商人就給我送了四隻。用銀盃是讓你放心,這酒裡沒毒。”說完自己先一口飲了,將杯底一照,望着沈一石。

沈一石還是沒喝,滿眼的真誠:“公公,容我先把話說完再喝可不可以?”

“可以呀。”楊金水一副無所謂的樣子,“什麼都可以。美人計,拖刀計,釜底抽薪,瞞天過海,三十六計哪一計都可以。”

沈一石:“公公,是不是請芸娘先回避一下。”

楊金水慢慢又望向了他,接着搖了搖頭:“用不着玩這些虛的了。我呢,本是個太監,你送個芸娘給我,從一開始就是虛的。什麼人頭上都可以長綠毛,只有我們這些人頭上長不了綠毛。揹着我你們做的事當着她都可以說。”

沈一石低下了頭,想了想又擡起了頭:“我對不起公公,也對得起公公。”

楊金水:“你看,又來了不是。剛說的不要玩虛的,真金白銀打了半輩子交道,來點硬的行不行?”

沈一石:“那我就從頭說起。”

“這就對了。”楊金水不再看他,擺出一副洗耳恭聽的樣子。

沈一石:“公公,這件事我們從一開始就錯了。”

“我們?”楊金水把“我們”這兩個字說得好重,接着又望向了沈一石,“你說的這個‘我們’裡有我嗎?”

沈一石:“都有。改稻爲桑從一開始就是一步死棋。公公沒有看出,我也沒有看出。”

“有點意思了。說下去。”楊金水專注地望着他。

沈一石:“其實,在當初胡部堂不願意按內閣的意思去改稻爲桑我就看出了一點端倪。但一想,這是有旨意的,總不成皇上說的話還要收回去,因此便實心實意籌糧等着買田。可等到這一次公公去了北京,突然來了個杭州知府高翰文,又來了個淳安知縣海瑞和建德知縣王用汲,我才發現我們已經卷到漩渦裡去了。”

楊金水:“不是我們,是你。你們捲了個漩渦,把我也想捲進去。”

每一句都頂了回來,這個時候分辯就是對抗。沈一石垂下眼沉默了一會兒,又擡起了頭:“公公知道,按市價,豐年應該是四十石稻穀到五十石稻穀買一畝田,就是災縣也不能少於三十石稻穀買一畝田。可我們出不了那麼多。因爲買了田產了絲織成綢一多半要用來補國庫的虧空,剩下的利潤鄭大人何大人他們還要分成。因此我們最多隻能用十石一畝買田,這樣也才能不賺不賠。這樣的事要我們去幹,對外還不能說。真要能按十石一畝買田改桑,我們辛苦一場,能每年多產三十萬匹絲綢也就認了。可那個高翰文,還有那個海瑞和王用汲來到浙江以後,不知道這些內情,咬定要按市價買田。公公,先不說我們賠不賠得起,一下子叫我拿出那麼多現錢多買幾百船糧也做不到。”

這一番話楊金水顯然接受了,態度也就和緩了些:“這倒是實情。坐下說。”

“謝公公。”沈一石這才坐了下去,又望了一眼紗簾後的芸娘,再望向楊金水。

楊金水略想了想,轉望向紗簾後的芸娘:“彈你的琴,一曲接一曲地彈。”

芸娘在紗簾後卻慢慢站起了:“我出去。”

“別價。”楊金水拉長了聲調,“你彈你的,就當沒有我們這兩個人。”

芸娘只好又坐下,彈了起來。

琴聲一起,說話聲便只有楊金水和沈一石二人能聽到了。楊金水這時才又轉望向沈一石,目光中透着沉痛:“幾年了,我怎麼待你的你心裡比誰都明白。朝廷的事,官場的事,都沒有跟你少說。這一回你怎麼就會夥同鄭泌昌何茂才瞞着我,拿芸娘去施美人計?還敢打着織造局的牌子假裝買田把糧都賑了?這兩件事,哪一件都不該是你沈一石做的。做了一件,你都是在找死。怎麼回事呢?我想不明白,幾個晚上沒睡着覺,一直等着你今天扛着腦袋回來說清楚。你說,這樣做到底爲了什麼?”

沈一石:“爲了公公,也爲了我自己,爲了我們能全身而退。”

楊金水緊緊地望着他。

沈一石:“公公當時不在杭州,情形起了變化。來了個高翰文,是小閣老派的人,又來了個海瑞,還有個王用汲,是裕王向吏部舉薦的人。這就很明顯,是裕王和閣老小閣老在改稻爲桑這件事上較上勁了。如果那個高翰文來了後壓着海瑞和王用汲按原來的方略辦,那也就是他們上邊自己跟自己爭,我們織造局買田產絲綢就是。沒想到在巡撫衙門議事的時候,高翰文也不同意用十石的田價去買田。這就擺明了,裕王他們不願失去民意,想用這件事來倒嚴。嚴閣老和小閣老也都看到了這一點,不願擔這個惡名,這纔派來個搞理學的高翰文,又要補國庫的虧空,還不願讓裕王那邊的人抓到辮子,便算計着把惡名栽給我們織造局來擔。打量着牽涉到宮裡,牽涉到皇上,朝野也就沒有人敢說個不字。”

楊金水點了點頭:“是這個理。鄭泌昌何茂才呢?他們可是從一開始就捲進來了,他們就不擔一點擔子?”

沈一石:“這兩個人更不用提了,就是兩個官場的婊子!開始想討朝廷的好,自己又能在中間撈好處,便踏青苗、毀堤淹田什麼事都敢做。等到發現情形複雜了,又慌了神,便一門心思既把小閣老派來的人和裕王派來的人推到前面,更是想把咱們織造局推在前面,他們躲在後面。打量着哪一日天塌下來了也砸不着他們。”

楊金水:“於是就叫你把芸娘找了去使美人計,逼高翰文到前面去幹?”

沈一石:“是。”

楊金水:“高翰文既然被你們擺平了,改稻爲桑爲什麼還搞不下去?”

沈一石:“因爲裕王他們更厲害。”

楊金水:“怎麼說?”

沈一石:“也不知他們從哪裡找來了這個海瑞,一來就是玩命的架勢,在大堂上突然幫高翰文抱不平,還翻出了淹田的事,刀刀見血,把鄭泌昌何茂才都逼得沒了辦法。”

楊金水:“他們就又弄個通倭的事逼着那個海瑞到前面去幹?”

沈一石:“是。”

楊金水:“然後叫你打着織造局的燈籠去買田,把織造局推到前面去幹?”

沈一石:“是。”

楊金水:“你也就都依了他們,瞞着我去幹?”

沈一石想了想,還是答道:“是。”

楊金水一怔,直勾勾地審視着沈一石。

沈一石:“在下做的就是要讓朝廷將來知道,他們所有的事都是瞞着公公幹的。”

楊金水似乎明白了點什麼:“說下去。”

沈一石:“公公仔細想想。爲了改稻爲桑,先是毀堤淹田,後來又搞了個通倭大案,鬧到這種地步,嚴閣老小閣老和裕王徐高張他們,遲早在朝廷要決一死戰。那個時候,誰明白的越多誰越脫不了干係。誰越是被瞞着,誰越沒有干係。”

楊金水兩隻眼翻了上去,在那裡急劇地思索着。少頃,倏地又望向了沈一石:“你是說一開始你打着織造局的燈籠假裝去買田,有意不讓我知道,讓我向朝廷奏一本,然後把糧借了,朝廷更會相信這個事從頭到尾我都不知道?”

沈一石:“這樣做是會給公公惹點麻煩,但大不了挨幾句訓斥。可最後,老祖宗和皇上心裡都明白,這一切都與公公無關。”

楊金水這一下心裡什麼都明白了,望着沈一石的目光便有些百感交集起來。接着,他望向了還在彈琴的芸娘:“甭彈了。你先出去。”

琴聲停了,芸娘慢慢站了起來,也不看二人,緩緩走了出去。

楊金水雙手捧起了沈一石面前那杯酒,遞了過去:“我們這些人從小就沒了家。做了這號人,講的就是兩個字,對上面要忠,交朋友要義。老沈,我沒有交錯你這個朋友。喝了它,再說。”

沈一石雙手接過酒杯,慢慢飲完,放下酒杯時,眼睛有些溼了。

楊金水神色也有些傷感了,嘆了口氣:“這幾年跟着我,你也不容易。宮裡的生意是大,也不要繳稅,外面都打量着你賺了多少錢。可你賠進去的比賺的不少。爲了給我裝面子,把芸娘也送了我。你賠了多少小心,擔了多少干係,我今天全領會了。賞你點什麼東西吧你也不缺。這樣吧,今天你就把芸娘領回去。”

“公公。”沈一石的聲調突然高了起來,“芸娘我是絕不會再領回去了。公公在杭州一天她就伺候公公一天,公公回了宮,願意帶她走就帶她走。不願意帶她走,我就準備一份嫁妝,讓她挑個人嫁了。”

楊金水盯着他:“怎麼?嫌她跟了我幾年掉價了?”

沈一石立刻站了起來:“公公這樣說,我沈一石更是無地自容了。”

楊金水:“你和我什麼緣分?說高一點,你認我做乾爹;說低一點,我認你做兄弟。告訴你吧,我這次一回來就讓芸娘搬到外面屋子去住了。名分也給她定了,做我的乾女兒。借這杯酒我們也把名分定了,你就做我的乾女婿吧。”

沈一石原就溼了的眼睛這時盈出了淚水:“公公真不嫌棄,我這就拜了乾爹吧。”說着撩起長衫跪了下去,磕了個頭。

楊金水望着他:“你嫌棄她了?”

沈一石抹了把眼淚站了起來:“乾爹領會錯了,是她嫌棄我。”

楊金水:“不會吧?”

沈一石:“她怎麼想我心裡比公公明白。她是看上那個高翰文了。”

“怎麼會?”楊金水一怔,“你們幾年的交情,你還養着她一家子,就這回她見了那個什麼高翰文一面,就看上別人了?”

沈一石:“芸娘本是個心高的人,跟着我,她心裡憋屈。”

楊金水:“什麼心高?秦淮河盡出這樣的婊子!她要敢住着南京又想着北京,我第一個饒不了她。”

沈一石:“公公!這幾年她肯爲了我伺候公公也不容易。念在這一點,您就真把她當女兒看吧。”

楊金水望着他,嘆了口氣:“你這個人哪,吃虧。面帶權謀,心肝腸子都是軟的。”

沈一石拿起水晶瓶給楊金水倒上了酒,雙手遞給楊金水,又給自己杯裡倒上了酒,端了起來:“這麼多年過來我也看空了。說句讓乾爹見怪的話,哪一天要是可以,我也願意斷了自己這條子孫根,隨公公到宮裡當差去。”

楊金水一愕:“怎麼可以這樣想!江南織造局這攤子事朝廷還得靠你。聽乾爹的,咱們過了這一坎,我向老祖宗說,給你請個正經的功名,管個鹽廠銅礦,好好幹下去,光宗耀祖。”

沈一石:“但願能有那一天。”

楊金水:“怎麼沒有那一天?我今天就給老祖宗上個本,把這件事從頭到尾說清楚。誰有功,誰有過,老祖宗心裡明白,皇上心裡也明白。咱們把糧賑了,全爲給萬歲爺挽回面子。可改稻爲桑還得搞,怎麼搞,這團亂麻就讓他們扯去。我給你露個風,錦衣衛的人已經來了,事情會一件一件去查。改稻爲桑要是被他們攪黃了,鄭泌昌何茂才這兩個畜生,還有那個什麼高翰文海瑞和王用汲,一個也跑不了!”

沈一石只是默默地聽着。

(本章完)

第二十章第三十二章第三十八章第一章第十五章第五章第二章第九章第二十三章第七章第十八章第九章第十二章第三十章第四章第三十六章第二十三章第二十八章第三十六章第二十一章第二十八章第三十六章第九章第二十二章第二十四章第六章第二十一章第十章第十七章第二十一章第二十八章第八章第三十三章第二章第十三章第二十八章第十二章第二十章第十章第十四章第二十一章第三十六章第十九章第二十章第十六章第八章第二十五章第三章第三十二章第二十四章第二章第二十七章第十三章第二十一章第二十六章第二十一章第十八章第二十章第十四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五章第十一章第二十九章第四章第十三章第三十五章第三十一章第十九章第十二章第三十一章第三十一章第二十四章第三十六章第十六章第五章第二十三章第二十章第十五章第三章第一章第二十二章第六章第八章第二章第八章第二十一章第四章第二十六章第二十九章第二十三章第十五章第三十二章第十七章第三十五章第十九章第四章第三章
第二十章第三十二章第三十八章第一章第十五章第五章第二章第九章第二十三章第七章第十八章第九章第十二章第三十章第四章第三十六章第二十三章第二十八章第三十六章第二十一章第二十八章第三十六章第九章第二十二章第二十四章第六章第二十一章第十章第十七章第二十一章第二十八章第八章第三十三章第二章第十三章第二十八章第十二章第二十章第十章第十四章第二十一章第三十六章第十九章第二十章第十六章第八章第二十五章第三章第三十二章第二十四章第二章第二十七章第十三章第二十一章第二十六章第二十一章第十八章第二十章第十四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五章第十一章第二十九章第四章第十三章第三十五章第三十一章第十九章第十二章第三十一章第三十一章第二十四章第三十六章第十六章第五章第二十三章第二十章第十五章第三章第一章第二十二章第六章第八章第二章第八章第二十一章第四章第二十六章第二十九章第二十三章第十五章第三十二章第十七章第三十五章第十九章第四章第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