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海路起運

陶朗先已經明白柳鵬的意思,按照大明會典裡的規定,登州一年差不多是要徵糧二十三、四萬石,其中夏糧七萬石,秋糧十六萬石,而登州府府由於經濟封閉落後,所以秋糧當中大頭是存留米麥,只有三萬石米麥是要解送京倉和邊倉的起運米麥。

由於登州的交通實在不便,就是這三萬石米麥,差不多也有是六七成是折色,也就是隻需要納銀不用交糧食,但是剩下這一萬石就是天大的麻煩,一定要交本色。

本色就是得實打實地把米豆押運到倉,雖然朝廷體諒登州的難處,只需要把糧食送到臨清和德州就可以回家,但是登州本來就是一個交通極其困難的遠惡軍州,“阻山界嶺,鳥道羊腸,車不能容軌,人不能方轡”,“無一線可通之路”,把一石糧食運到德州、臨清,往往要花費六七石糧食的成本。

還好登州雖然交通不便,糧價自然十分低廉,不然光是這解納的本色米豆就足以讓整個登州破產了,而對於陶知府來說,這個消息等於和豐倉殘存的十來萬石米豆又要少了差不多一半,這讓他只覺得縛手縛腳,什麼事情都辦不了,因此陶朗先當即就問道:“柳倉使,府裡的虧空到這等地步,那你有什麼主張沒有?”

柳鵬自然是有備而來,爲了應付今天的場面他已經準備了許久:“知府大人,雖然和豐倉虧空極大,而且米豆起運近在眼前,但是辦法是人想出來的,只要咱們敢下力氣一心爲公,自然可以公私兩便,以糧生糧,不但把倉裡的虧空填上,而且大家都能有幾千石几萬石米豆落袋爲安。”

說是米豆,實際就是白花花的銀子,陶知府既然是“極好名極好錢極好功業”,柳鵬這個建議就很符合他的心意,他當即問道:“有什麼以糧生糧的辦法,柳倉使不如說來聽聽!”

柳鵬當即就不跟陶朗先客氣了,他說道:“咱們登州是個苦地方,所以每年三四月份向來是青黃不接,糧價高昂,這個時候以糧生糧,自然有暴利可圖。”

就象六七十年代很多農民要吃返銷糧一樣,登州的大部分城市居民和很多農民雖然一年辛苦到頭,但是到了三四月家裡已經沒有任何存糧,必須到市場上用銀錢換回糧食,糧價自然飛速上漲,等到五月份新麥上市,糧價纔會回穩。

這個情況全國各地都有,但是在登州卻是格外嚴重,每年青黃不接的時候,很多小市民和農民不得不去借永遠還不上的高利貸,最終導致破產的結局,柳鵬就說道:“藉着三四月糧價正好的時候賣糧,然後等五月新麥上來再買回來,既穩定了糧價,也能替府倉賺幾百幾千石米豆回來。”

這樣操作起來自然是很有些風險,但是陶知府是個很有抱負的人物,他反而覺得幾千石米豆數量太小:“沒有別的辦法可想?騰挪米豆固然很好,但是一斗一斗地發放收回,這門生意實在有些不起眼!”

實在這生意已經不小了,雖然是短平快,但至少有兩成利潤,但是陶知府所圖甚大,看不起幾百上千石米豆的利潤,柳鵬當即順着陶知府的意思往下講:“倒是有個辦法,就是風險有點大,不知道知府大人敢不敢搏一搏!”

陶知府倒是不怕風險大:“關健是能有多少利潤,以騰挪出多少石糧來食,風險大倒不怕,你說來聽聽!”

柳鵬當即說道:“咱們現在還有一萬石的起運米豆,爲了運這一萬石米豆到德州與臨清州,府倉裡面至少要拔六七萬石米豆出來。”

運一萬石米豆,但是真正的成本卻要六七萬石,但是考慮這一路交通極其不便,“阻山界嶺,鳥道羊腸,車不能容軌,人不能方轡”,陶知府覺得這個數字並不過份:“是啊,這等於和豐倉要空了一半!”

柳鵬當即答道:“這樣的話,這一萬石米豆如果可以招商輸送的話,一萬石米豆運到德州、臨清只要五萬五千石米豆而已。”

五萬石米豆等於是少了一兩萬石的成本,但是陶知府卻覺得這個數字還是太大:“三萬石,如果柳倉使能辦得到的話,我可以合夥跟你做這筆生意!”

陶知府一刀斬下去又是兩萬五千石,而且這輸送米豆到德州、臨清的生意他還是要強行插一手,拿走了一大筆利潤,正所謂“公私兩便”,柳鵬卻不答應:“三萬石不行,連本錢都賺不回來,至少是五萬石!”

“五萬石就五萬石。”陶知府終於答應下來:“但是這件事關係着我的前程,你得把這一萬石米穀一粒不少地送到德州、臨清去,不能出任何漏子。”

說起來五萬石這個數字,對於柳鵬來說是仍然是要冒着相當的風險,只是柳鵬只求陶知府能答應下來:“那今年的夏糧、秋糧怎麼辦?”

“這一萬石的起運如果辦得好,那今年的夏糧、秋糧都交給你!”陶知府當即答應下來:“只是從登州到臨清、德清,你只要四萬石的運費怎麼辦,會不會虧本,嗯,這其中應當還有耗米和腳力錢?”

雖然登州的米豆到德州、臨清交付的時候,不需要交三成的耗米,但一石米至少也要交一升耗米,而且京倉、邊倉的主管照樣要跟他們要一份腳力錢,一萬石下來也不是小數目,因此陶知府反而擔心柳鵬在這生意之中無利可圖甚至虧了老本。

而柳鵬當即說道:“那當然是要走水路,不走海路,只靠收四萬石的運費,這可是要賠光老本!”

陶朗先出身於商業氛圍很重的嘉興秀水縣,而且江南大戶最害怕就是白糧之役,運一石白糧到通州在路上至少要消耗十石甚至二十石,不管什麼樣的豪門大戶,只要接下了白糧之役必然家破人亡,而到了登州之後,發現登州雖然沒有白糧之役,每年卻照樣有起運的六萬石米豆,雖然這六萬石米豆大部分是折色,但起運的本色也有兩三萬石之巨。

兩三萬石的本色起運米豆,本身並不是什麼驚人的大數字,但是加上一路的消耗卻是讓陶知府發現自己在登州府根本就是縛手縛腳,手上根本沒有多餘的米豆,有滿腹經綸都無從發揮,偏偏他又是一個“極好名極好錢極好功業”的人,一心想在登州作出一番大事業。

因此柳鵬給出的建議仍然有着很大的風險,但是對於陶知府卻有着無以綸比的誘惑力,光是這一次起運的秋糧大約就能省下一兩萬石米豆,在登州這小地方,一兩萬石米豆已經能做很多大事業,而且這還是開始而已,以後每一季的夏糧、秋糧都至少能省下一兩萬石,他在登州府的任期至少還有兩年時間,靠着這筆錢糧,他能把政績刷到極限。

而且他自己也有很大的好處,因此他就問道:“那麼你如果走海道的話,準備怎麼走?”

柳鵬對於早有準備:“登州起運,然後到羊角溝或利津換河舟沿河而上,到章丘、歷城棄水上陸,這裡已經離德州、臨清不遠了!”

陶朗先已經明白了柳鵬打的如意算盤,他先是準備沿着海岸線一路向西而行,然後再利用大清河和小清河這兩條內河進行運輸。

登州的陸上交通處於極度困難的地步,“無一線可通之路”,但是如果走海道的話就方便太多了,一條船可以一次性幾百石糧食,接着到了大清河和小清河的海口必須換成內河船舶,但是一艘船也能運載百八十石,比獨輪車、馬車的效率不知高到哪裡去。

小清河在另一個時空的六十七年代一年的運量達到了三十多萬噸,即使完全使用木船運輸的舊社會也有相當驚人的運量,這條河流直到一九九七年才最終斷航,但是在二零一零年以後省市縣政府都認爲小清河應當恢復航運,因此一直在作小清河的復航工作,而本時空的小清河經過萬曆初年的整治以後,可以直達濟南陸近的章丘縣,可以說是一條黃金航道。

而大清河在另一個時空已經不復存在了,或者應當說大清河的河道已經被改道的黃河所奪,另一個時空的黃河下游就是大清河的故道。

而在本時空大清河的航運比小清河還要便利,換成河船以後可以從利津入海口一直直達濟南附近的歷城,若是遇到河水暴漲,甚至可以一路直達京杭運河上的張秋鎮,比起小清河來說,這更是一條真正意義上的黃金航道,不但更爲便利而且通過能力更強,唯一的缺陷去利津要比小清河的入海口羊角溝要遠上一截,但對於海運來說這點距離不值得一提。

陶知府覺得柳鵬想的主意確實不錯,不管走小清河還是大清河都能省下太多的費用,他突然想到了什麼:“聽說令尊剛剛在利津謀到了一個好位置?”

第697章 最後的時刻第114章別開生路第16章常典史第557章瑜君第43章殺威棒第881章 魏忠賢的如意算盤第207章千金之賞第1100章 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第1107章 罪大惡極第1089章 一個也不能少第1167章 減免第1087章 優勢第122章煽風點火第751章 九頂蓮花山第1131章 將門虎女第1137章 壓倒性優勢第382章東良海口第1083章 寬厚相濟第215章送一座金山銀山第985章 好算計第631章歷史的新一頁第376章靠譜的德蒙斯第322章福山銀案的真相第575章青史留名第594章求情第247章登州七月第736章 水泊梁山第1108章 時勢第916章 熊嶽驛第927章 雷霆一擊第749章 聞香聖女第1077章 攻心第126章元老教渝第37章回家第1043章 鋼鐵與煤第75章你有聚寶盆第676章 後院起火第1114章 我生不有命在天乎!第976章 三線作戰第303章把事情辦漂亮了第100章好吃食第80章兼祧第1094章 林丹汗的末日第417章林雅蘭第807章 三思而行第1130章 衡監國第247章登州七月第458章莊票問題第306章鄉貫第368章堡壘總是從內部攻破第981章 誠意不足第277章行高於人,人必非之第991章 原州開戰第770章 只誅一人第817章 換防第614章兼理衛事第134章禁海令第480章只能指望強盜第509章:絕無此事第703章 斬獲空前第454章邢達的底牌第604章傾城又傾國第461章引蛇出洞第785章 非半年不可第719章 緩和第554章黃招大道第199章黃體仁第699章 倉皇北竄第1158章 皇太極的悔恨第4章白斯文第580章百劍盟第567章 生辰第1048章 風口之上第569章琉球海道第342章萬金一諾第1015章 朝鮮北邊第26章聯合執法第826章 起事第568章 生辰引發的風波第961章 殉葬第347章碧霞元君第492章分之攻之第550章又怕又敬又愛第387章清明不是桃杏花,千里萬里無人家第1059章 戴罪立功第941章 聯姻與結盟第552章黃水大道第1110章 解鈴還需繫鈴人第964章 資本第1145章 收穫的季節第851章 發動第461章引蛇出洞第753章 犧牲與血第796章 鷸蚌相爭第321章下班京操軍第175章分工合作第608章:六十萬石第573章退盟的嚴重後果第171章禁海大潮第747章 封王之功
第697章 最後的時刻第114章別開生路第16章常典史第557章瑜君第43章殺威棒第881章 魏忠賢的如意算盤第207章千金之賞第1100章 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第1107章 罪大惡極第1089章 一個也不能少第1167章 減免第1087章 優勢第122章煽風點火第751章 九頂蓮花山第1131章 將門虎女第1137章 壓倒性優勢第382章東良海口第1083章 寬厚相濟第215章送一座金山銀山第985章 好算計第631章歷史的新一頁第376章靠譜的德蒙斯第322章福山銀案的真相第575章青史留名第594章求情第247章登州七月第736章 水泊梁山第1108章 時勢第916章 熊嶽驛第927章 雷霆一擊第749章 聞香聖女第1077章 攻心第126章元老教渝第37章回家第1043章 鋼鐵與煤第75章你有聚寶盆第676章 後院起火第1114章 我生不有命在天乎!第976章 三線作戰第303章把事情辦漂亮了第100章好吃食第80章兼祧第1094章 林丹汗的末日第417章林雅蘭第807章 三思而行第1130章 衡監國第247章登州七月第458章莊票問題第306章鄉貫第368章堡壘總是從內部攻破第981章 誠意不足第277章行高於人,人必非之第991章 原州開戰第770章 只誅一人第817章 換防第614章兼理衛事第134章禁海令第480章只能指望強盜第509章:絕無此事第703章 斬獲空前第454章邢達的底牌第604章傾城又傾國第461章引蛇出洞第785章 非半年不可第719章 緩和第554章黃招大道第199章黃體仁第699章 倉皇北竄第1158章 皇太極的悔恨第4章白斯文第580章百劍盟第567章 生辰第1048章 風口之上第569章琉球海道第342章萬金一諾第1015章 朝鮮北邊第26章聯合執法第826章 起事第568章 生辰引發的風波第961章 殉葬第347章碧霞元君第492章分之攻之第550章又怕又敬又愛第387章清明不是桃杏花,千里萬里無人家第1059章 戴罪立功第941章 聯姻與結盟第552章黃水大道第1110章 解鈴還需繫鈴人第964章 資本第1145章 收穫的季節第851章 發動第461章引蛇出洞第753章 犧牲與血第796章 鷸蚌相爭第321章下班京操軍第175章分工合作第608章:六十萬石第573章退盟的嚴重後果第171章禁海大潮第747章 封王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