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衙門當差

李維正的父親正是李家村一帶的里長,爲了解決兒子與後妻的矛盾,他便給兒子在臨淮縣衙找了一份差事,待兒子身體稍好,他便帶着李維正去了縣裡。

“兒啊!到縣裡當差要少說話多做事,這次爹爹給你捐一個小吏,做得好,你還可以繼續向上走,就像楊主簿那樣成爲正式官員,關鍵要學會爲人處事,嘴巴要放甜一點,放下書生架子,比你早來的都要叫大哥,尤其李縣丞,和咱們家有點遠房親戚關係,這次爹爹就是託了他,以後要稱他爲二叔,這些你都記住了嗎?”

雖然李員外一路上囉嗦不停,但他口氣中透出的濃濃關懷之情,卻又和古今父親一般的慈愛和真誠,李維正忽然想起了自己後世沉默寡言的父親,他現在一定還沉浸在喪子的悲痛中不能自拔,還有多病的母親,前世的回憶如潮水般涌來,李維正心中一陣難過,便點點頭道:“父親放心吧!孩兒已是兩世爲人,不會再向從前那樣胡鬧。”

兒子的話讓李員外十分欣慰,確實,兒子死過這一次後,真的就像變了一個人,什麼事情都不再象從前那樣吹毛求疵,而且又臭又硬的脾氣也改了,比如考秀才一事,他早就不想讓兒子考了,不是讀書的料,可他卻不敢提,一提兒子就會大吵大鬧,這一次居然一點聲息也沒有,看來那門親事也可以再提提了。

不料李員外剛起這個念頭,李維正就像他肚中蛔蟲一樣,接口道:“不過父親,那門婚事孩兒還是想退了,孩兒不喜歡葉家二小姐。”

他從小和葉家莊葉老員外的孫女訂了親,十年前葉家大少爺考中了進士,出門當官去了,聽說還做了知府,前兩年葉老員外去世,葉家小姐也就跟她父親去了外地,據說她今年才十五歲,小自己七歲,一個黃毛丫頭罷了,娶一個尚未發育好的老婆,有什麼情趣...不對,應該是有什麼感情可言。

兒子不願娶葉小姐的想法,其實李員外也贊成,倒不是因爲她是官宦人家小姐,而是她那身板嬌弱無比,絕不是旺子相,他寧可兒子娶一個身體豐滿壯實的鄉下婆姨,給他多生幾個孫子,不過想歸想,但老婆一心想攀官門,他也只得婦唱夫隨了,李員外乾笑兩聲道:“這件事暫時不提!不提!”

李家村離縣城很近,走了十幾里路,馬車便進了縣城,臨淮縣沾了中都鳳陽的光,原本是個不足千戶人家的小縣,但朱元璋遷江南十四萬富戶到鳳陽後,臨淮縣便拆了城牆重建,接納了其中三千富戶,二十年過去了,現在的臨淮縣已是有五千戶人家的大縣了,人口衆多,商業十分繁華,朱門大戶比比皆是,兩條河流東西和南北十字相交,使整個縣城呈‘田’字型結構,沿河兩岸便成了最繁華的商業大街。

縣衙位於縣城正中,枕河而建,老遠李維正便看見了一座高高的斗拱式牌樓,牌樓對面是個‘一’字型的照壁,上面刻着麒麟異獸,馬車停在牌樓前,只見上面刻着‘宣化坊’三個字,縣衙前一對石獅子昂頭威武,腳撫幼獅,象徵子嗣和恤憫,馬車剛停穩,一名三十餘歲的公人便跑了出來,對李員外拱手笑道:“李員外來得好巧,我家老爺正說着你們呢?快隨我來吧!”

“多謝秦典史了。”李員外連忙給兒子介紹這名公人,“這是秦二哥,咱們臨淮縣的典史,以後要好好跟着秦二哥辦事。”

李維正趕緊上前施禮:“小弟李維正,請秦大哥多多關照。”

“李五弟好像變了一個人嘛!”李維正來縣裡考過五次縣試,縣衙上下都認識他,因他五第不中,所以衆人都戲稱他‘五弟’,秦典史見他沒有了以前的臭脾氣,不由拍了拍他的肩膀呵呵笑道:“不要叫我大哥,縣老爺會生氣的,叫我二哥就行。”

“是!秦二哥。”

旁邊的李員外見兒子懂事,一顆心終於放了下來,便對秦典史笑道:“秦哥兒稍等片刻,我給兒子囑咐幾句。”

他拉着李維正來到照壁後,從懷裡掏出一卷寶鈔塞給他道:“這裡是四百貫錢,給你平時食宿所用,還有要記住打點同僚,縣丞就別給了,爹爹已經替你打點過了,如果錢不夠就讓人捎信回來。”

說到這裡,李員外將中指上的一枚大方金戒指抹下,又塞到兒子手中,“爹爹身上實在沒有錢了,這枚金戒指你收好了,若有什麼緊急事情,你可以用來買命,還有千萬不要和人爭鬥,萬一出什麼事情就回家來,爹爹會護住你,記住了嗎?”

李維正鼻子微酸,他輕輕地點了點頭,“爹爹,孩兒記住了。”

李員外嘆了一口氣,又取來一包衣物交給他道:“這些衣物是你繼娘給你準備的,眼看天要冷了,注意自己添衣服!”

李維正默默接過衣服,又問父親道:“爹爹不能明天再回去嗎?”

“沒辦法,過兩天就要交糧了,爹爹得回去安排。”李員外按住兒子的肩膀凝視他的眼睛道:“孩子,要做個正直的人,這是爹爹對你唯一的希望。”

說完,李員外向馬車走去,步履蹣跚,走到馬車前他偷偷地用衣角擦了擦眼淚,李維正再也忍不住了,大聲喊道:“爹爹!”他緩緩地跪了下來,重重地給父親磕了一個頭。

“孩子,以後常回來看望爹爹就行了。”

馬車漸漸走遠了,李維正望着不停從車窗探頭招手的父親,淚水忽然不爭氣地從他眼中悄悄涌出。

..........

臨淮縣衙一共分爲三堂,整個建築羣雄偉、高大、一派森嚴,大堂位於中軸線正中,是知縣發佈政令、舉行重大典禮和公開審理大案的地方,大堂前東西側,依次排列着吏、戶、禮、兵、刑、工六房。

穿大堂,過屏門,可見二堂,這裡是知縣預審案件和退堂休息的地方,二堂之後的小型四合院則是知縣的幕友錢穀、刑名二位師爺辦公之所。

三堂是知縣接待上級官員、商議政事和辦公起居的地方,有些機密案也在這裡進行審理,三堂建築迴廊寬闊,氣勢雄偉,內部陳設與大堂迥然相異,院內桂樹如冠,繁枝翠蓋,給人以幽靜、神秘之感,三堂左右兩側爲東西花廳,是知縣眷屬居住的地方,三堂以北爲後花園,也是知縣私人住所。

秦典史帶着李維正來到三堂,他一路細心叮囑道:“老爺年紀大了,精神不濟,寒暄幾句便可,將來老爺也不會多問你的事,以後就跟着哥哥混,有哥哥一口吃的,就絕對少不了你。”

李維正感激不盡,“多謝二哥,小弟記下了。”

三堂正房是知縣平時辦公之地,故而規矩不多,李維正隨秦典史進了房內,秦典史立刻跪下道:“老爺,李維正已帶到。”

李維正忽然發現自己即將面臨人生的第一關:下跪,他剛剛纔給父親跪過,那是他發自內心的一跪,可是現在又要下跪,他總覺得對不起父親,但是沒有辦法,李維正只得猶猶豫豫、勉勉強強地跪下了,就彷彿初入洞房的新娘子的第一次,“李維正參見知縣大人。”

半天沒有動靜,李維正挑眼偷看,房間裡似乎坐着三個人,正中間是個長着酒糟鼻、病怏怏的老頭,眼睛微閉,彷彿睡着一般,根本就沒有聽見他的到來,這位就是臨淮縣的父母官張縣令了,他四十歲入國子監爲監生,在裡面熬了近二十年,終於得到了知縣的位子,可他已經六十歲了,精力早已耗光,讓他做一縣之令確實有些爲難了。

“李五弟,咱們又見面了。”縣太爺終於開口了,聲音雖然有氣無力,但嘴角卻微微露出一絲笑意。

“李縣丞,這就是你那遠房侄兒?膝蓋蠻硬嘛!”說話的是左邊的楊主簿,他年紀約四十歲,原本是刑房書吏,因爲精明能幹被破格升爲主簿,他臉色臘黃、長得精精瘦瘦,就像個大煙鬼似的,頜下一縷稀稀疏疏的鬍子,雖然其貌不揚,可眼睛卻毒得很。

他對面坐着一人,白白胖胖,一團和氣,估計就是那位當縣丞的遠房二叔了,楊主簿的話剛說完,李縣丞原本和氣的臉立刻陰沉下來,指着李維正呵斥道:“本官見你讀了幾年書才舉薦你做小吏,你竟膽敢無禮,來人!給我趕出去,不予錄用。”

“縣丞不用生氣,我只是說說而已,年輕人嘛!不懂規矩是很正常的。”楊主簿瞥了縣丞一眼,皮笑肉不笑道:“倒是縣丞激動得讓人生疑啊,呵呵!”

“楊大人這話是何意?”李縣丞冷冷答道:“李員外身爲里長,連續五年交糧在本縣前列,按規矩是可以照顧他的兒子進縣衙做小吏,本官按規矩辦事,我不明白這有什麼可生疑的?”

“好了,你們二人不要吵了,本縣吃藥的時間到了,大家散了吧!”張知縣顫顫巍巍地站起來,不理會任何人,轉身到後面去了。

李維正立刻明白了他們三者之間的關係,心中不由打起小鼓,他又斜睨秦典史,見他跪在那裡一聲不吭,就彷彿和他無關一般,按理他應事先提醒自己,可他卻什麼也沒說,李維正不由暗暗嘆了一聲,“果然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啊!”

..........

(洪武寶鈔面值一貫、五百文、四百文、三百文等等一共六種,本書稍有些出入,出現十貫面值,與實際不符,另外一貫寶鈔洪武二十三年時市價僅值二百五十文,民間已是金銀和寶鈔混用,嚴刑也難以禁止了,老高特做說明,)

第270章 眉資大戰(上)第54章 藏身武當第64章 生死之間第274章 嫁禍東籬第173章 故伎重施第290章 紅參案(五)第140章 出使日本(五)第207章 長子優勢第49章 王府夜宴(一)第219章 高麗內亂(下)第89章 早朝封官(上)第222章 風雲疾變(下)第86章 三王進京第133章 消除誤會第24章 朱氏父子第2章 何去何從第214章 李檀抓週第140章 出使日本(五)第141章 出使日本(六)第133章 消除誤會第260章 奉旨入朝(上)第126章 順水人情第280章 第二步棋第180章 潛龍出海(下)第157章 沆瀣一氣第150章 陰謀陽用第170章 重出江湖第275章 述職前夕第181章 初到遼東第208章 取捨之間第76章 走漏消息第13章 池州飛鼠第65章 燕王朱棣第180章 潛龍出海(下)第74章 太子力薦第227章 京都風雲(六)第234章 名正言順第187章 以石擊卵第95章 上任首日第51章 王府夜宴(三)第190章 雙面間諜第232章 故伎重施第293章 燕王之死(上)第107章 北使被殺第242章 全力一擊第255章 聖旨之下第137章 出使日本(二)第264章 景隆復出第47章 各自出招第293章 燕王之死(上)第110章 夜遇黑船第128章 船廠風波第217章 視察臺灣(下)第4章 遠房二叔第218章 高麗內亂(上)第139章 出使日本(四)第208章 取捨之間第251章 奇襲容城第42章 葉家姐妹(下)第238章 高熙出逃第190章 雙面間諜第46章 把水攪渾第22章 父子夜談第52章 王府夜宴(四)第41章 葉家姐妹(中)第284章 請君出甕第51章 王府夜宴(三)第208章 取捨之間第51章 王府夜宴(三)第47章 各自出招第119章 銀案收網第104章 日本來客第173章 故伎重施第261章 奉旨入朝(下)第127章 出發前夕第151章 兵發琉球第242章 全力一擊第39章 意外發現第12章 酒樓偶遇第111章 風吹草動第213章 一石二鳥第55章 道觀驚魂第129章 軟硬兼施第247章 燕王二子第181章 初到遼東第47章 各自出招第159章 高麗來使第192章 正式攤牌第223章 京都風雲(一)第128章 船廠風波第128章 船廠風波第5章 孤女無助第228章 京都風雲(七)第100章 逐步收網第95章 上任首日第223章 京都風雲(一)第219章 高麗內亂(下)第204章 東征日本(七)第80章 新店選址
第270章 眉資大戰(上)第54章 藏身武當第64章 生死之間第274章 嫁禍東籬第173章 故伎重施第290章 紅參案(五)第140章 出使日本(五)第207章 長子優勢第49章 王府夜宴(一)第219章 高麗內亂(下)第89章 早朝封官(上)第222章 風雲疾變(下)第86章 三王進京第133章 消除誤會第24章 朱氏父子第2章 何去何從第214章 李檀抓週第140章 出使日本(五)第141章 出使日本(六)第133章 消除誤會第260章 奉旨入朝(上)第126章 順水人情第280章 第二步棋第180章 潛龍出海(下)第157章 沆瀣一氣第150章 陰謀陽用第170章 重出江湖第275章 述職前夕第181章 初到遼東第208章 取捨之間第76章 走漏消息第13章 池州飛鼠第65章 燕王朱棣第180章 潛龍出海(下)第74章 太子力薦第227章 京都風雲(六)第234章 名正言順第187章 以石擊卵第95章 上任首日第51章 王府夜宴(三)第190章 雙面間諜第232章 故伎重施第293章 燕王之死(上)第107章 北使被殺第242章 全力一擊第255章 聖旨之下第137章 出使日本(二)第264章 景隆復出第47章 各自出招第293章 燕王之死(上)第110章 夜遇黑船第128章 船廠風波第217章 視察臺灣(下)第4章 遠房二叔第218章 高麗內亂(上)第139章 出使日本(四)第208章 取捨之間第251章 奇襲容城第42章 葉家姐妹(下)第238章 高熙出逃第190章 雙面間諜第46章 把水攪渾第22章 父子夜談第52章 王府夜宴(四)第41章 葉家姐妹(中)第284章 請君出甕第51章 王府夜宴(三)第208章 取捨之間第51章 王府夜宴(三)第47章 各自出招第119章 銀案收網第104章 日本來客第173章 故伎重施第261章 奉旨入朝(下)第127章 出發前夕第151章 兵發琉球第242章 全力一擊第39章 意外發現第12章 酒樓偶遇第111章 風吹草動第213章 一石二鳥第55章 道觀驚魂第129章 軟硬兼施第247章 燕王二子第181章 初到遼東第47章 各自出招第159章 高麗來使第192章 正式攤牌第223章 京都風雲(一)第128章 船廠風波第128章 船廠風波第5章 孤女無助第228章 京都風雲(七)第100章 逐步收網第95章 上任首日第223章 京都風雲(一)第219章 高麗內亂(下)第204章 東征日本(七)第80章 新店選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