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北方馬耕

由於勞力很多,主管建造的顧山海又給大家吃得飽,爲了激勵大家努力工作,他宣佈了黃家準備留下八百戶在這裡屯守,如果出現傷亡黃家負責到底。

顧山海告訴大家,如果在忠明堡屯守時被建奴殺害了,黃家出撫卹銀五十兩每人無論男女老幼,屯田被毀了黃家免費提供口糧。

家裡的孩子黃家負責養到十五歲,老人黃家養老送終。

黃家的信譽在遼東可是無可挑剔,來這裡工作的所有人都相信黃家的承諾,他們還知道正在修建的城池以後就是自己的家園,人人都不遺餘力的下死力氣工作。

工程進展順利,不到一個月城牆就有了一丈高,有了這樣的半成品已經不怕建奴騎兵突擊了,後面的工程就會安全許多。

爲了節約造價,忠明堡設計的城牆不高,只不過兩丈餘,也就是七米的樣子,這已經足夠了,因爲堅固的南北兩個城門樓子是凸出城牆的,如同一個炮臺,完全可以和西堡以及東堡的炮火配合打到任何妄圖接近的敵人。

黃家由於開始裝備自家兵工廠生產重量大大減輕的鋼質火炮,黃勝認爲太笨重淘汰下來的六磅、四磅銅芯鐵炮太多了。

然而守城火炮笨重一些無傷大雅,只不過安裝時麻煩一點點而已。

忠明堡南北城門樓子炮臺都裝備十門火炮,黃家去年解救的許多人就是炮手和水手,已經把原覺華島的炮手和他們混編了,安排八十人來駐守足以。

黃勝刻意培養的知識青年炮兵可不想讓他們駐守某地,因爲萬一敵人根本不來攻擊他們守衛的堡壘,有可能一輩子都沒有經歷實戰的機會。

計劃分給駐防的炮手們良田五十畝每家,讓他們的家眷住在東堡屯守,這樣的條件已經不錯了,駐守的軍人有基本軍餉每個月二兩銀子。

五十畝土地理論上能夠打超過六十石麥子,黃家只按照平均畝產收取三成作爲保護費和所有的稅費,按理說屯民可以得到四十二石麥子,拋去成本應該可以有三十石可以賣軍糧。

黃家以市場價收購遼東屯民的產出,保底價每石七錢銀子,因此每家每戶不算軍餉年收入也應該超過二十兩紋銀。

勤勞的漢民還會套種許多瓜果蔬菜等經濟作物,還會養家禽餵豬搞副業,因爲這裡有軍民在生活,有購買力,他們只要勤勞完全能夠達到小康。

雖然三成的稅費很高,遠遠大於太祖朱元璋定下的納糧標準,可是黃家不會在自然災害來臨時還索要農民的糧食,會經過實地考察後反哺屯戶。

其實大明的土地政策很悲催,朝廷收不到稅費,大明的佃戶也得不到實惠,都進了那些官僚地主的口袋。

黃勝以後收田畝稅訂死了農民只要給土地收成的三成,而且不需要農民變賣成銀子繳納,直接交糧食,沒有人可以加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的鬼伎倆,這樣就把許多盤剝的路子堵死了。

明朝的那些官吏把聰明勁兒都用在了坑農上,就簡簡單單一個收糧收物就是花樣百出。

如沿納、支移、折變、腳錢、加耗、義倉、大斗、大斛、鬥面、斛面(納稅時稅糧高出鬥面斛面的堆尖部分)、呈樣(以官員檢查稅物樣品爲名多收農民的糧食等出產)、踢鬥等等不一而足。

大明張居正的一條鞭法被地主奸商們歪樓了,張居正的出發點是好的,不要東西,讓老百姓自己賣了出產得了銀子來交稅,他很天真的認爲這樣既方便了朝廷,又讓老百姓少了盤剝。

誰知事與願違,老百姓的苦難更加深重了,因爲需要現銀交稅,老百姓沒有銀子只有農產品,沒辦法只好忍痛在糧食最便宜的時候賤賣拿了銀子去交稅。

到了青黃不接農民餓肚子的時候,他們要買糧恐怕要花當初他們賣出糧價的雙倍甚至幾倍才能夠買回。

一條鞭法到了明朝後期不是方便農民而是坑害農民了,把農民付出所有的苛捐雜稅攤薄到畝產,他們恐怕三成都得不到。

而黃家確保每家每戶淨得七成,應該能夠讓農民慢慢的走向富裕。

在遼東可以圈一些無主之地給農民耕種,明確土地所有權就是他們的,爲了防止土地兼併,規定死了,十五年內不可以互相買賣,只能夠自己耕種。

黃家所有會農活的戰士挑選了五萬畝拋荒不久,靠近水源地的田地幫着播種了五萬畝春小麥,黃家的馬匹和慶格爾泰部落的馬匹都不少。

以後在北方大力發展馬耕是必由之路,這也是因勢利導,其實馬耕是中國人的技術,最早記載在於老子的《道德經》中,在這本書裡面就曾經提到過“卻走馬以糞”。

漢武帝時冶鐵鑄造業發達,鐵製農具的傳播更爲迅速。馬耕和牛耕,在中原地區已很普遍。其中便有關於馬耕地的描寫。

而中國無論統一還是分裂,每一個時期的政權都在爲戰爭作準備,騎兵又是一把必不可少的利刃,正因如此大量的馬匹被用於戰爭。

既使農民有了馬,一旦戰爭爆發,也會被國家徵用,牛被徵用的機會就會少許多,因此牛作爲動力來耕地,就一直持續下來,馬耕就被過分精明的漢人漸漸地拋棄了。

黃勝大力倡導馬耕不僅僅使犁田的效率顯著提高,還可以藏馬與民,農民哪裡是怕國家徵用馬匹,而是怕政府變成強盜,搶他們辛辛苦苦飼養的馬匹。

只要政府給足錢糧收購就沒有任何問題,而每一個朝代的君主都比較賤骨頭,他們可以規規矩矩花錢糧向異族高價進口馬匹,但是對自己治理下的老百姓就巧取豪奪了。

黃家生產的鋼鐵打製了一種只有犁鏵而無犁壁的鏵式犁。是根據覺華島上屯田的幾位精於農耕的遼民和顧山海帶着鐵匠師傅共同研製的。

兩匹馬拉着帶着三個無壁犁的鋼鐵犁具,不翻轉垡片只深鬆土壤的耕作法使效率大爲提高,這樣的方法不適合南方的精工細作,太適合北方這一種粗放式耕種。

馬耕根本不適合南方的水稻種植,因爲馬匹不適應成天如牛那樣在爛泥裡跋涉,會生病的。

在遼東推廣馬耕的好處就是耕種的時候,軍人、工匠可以牽着戰馬、挽馬來幫忙耕地播種,只要三兩天就行了,後期的田間管理就由一家一戶的屯守農民來完成,秋收時再次所有勞力都來幫忙搶農時。

黃勝先在這裡搞五萬畝屯田試試效果,取得經驗後可以逐步蠶食附近靠着大海三十里內的土地,東北在後世是‘北大荒’改造成的‘北大倉’。

那裡的緯度更加靠近北極,而遼西走廊的氣候比北大荒溫暖多了,小冰河的極寒也不會讓這裡連一熟麥子的收成都做不到。

漢人農民太會伺候田地,他們的技術是這個時代無與倫比的,比西方人不知道強多少倍呢,輪種肥田的技術人人都懂,只不過他們不會寫只會做而已。

所有軍民都樂意種糧食,這就是漢人與生俱來的習慣,家家戶戶都知道必須擁有土地才能夠保證不餓肚子,如今有了到手的田畝,自然小心伺候。

第三百九十四章: 張網以待第七百一十章:東西對進第七百八十五章:死纏爛打第五百三十八章:封候非我意第四百零八章:後金入寇第八十六章:運河縴夫第十六章:料敵預先第三百一十一章:狹路相逢第二百四十四章:騎兵機動第九章:小小隊伍第八百四十六章: 發動總攻第五百零五章: 弱國無外交第一百四十七章:爭搶屯糧第二百二十三章:事與願違第五百六十二章:絕不拖欠第三百六十二章:謀而後動第一百三十七章:城市巷戰第一百三十三章:撞大運了第二百二十八章:投降免死第九十九章:救熊廷弼第一百零九章:竹籃打水第二百三十三章:炮火外交第八百三十四章:崇禎的心在顫抖第四章:運氣不好第八百五十章:空照秦淮第二十七章:任重道遠第五百九十八章:不定期去揍倭寇第二百七十七章:皇帝要來第三百九十三章: 算計範家第七百七十章:拿下北海道第八百零五章:李代桃僵第二十七章:任重道遠第八百一十四章:玉碎宮傾第六百九十五章:戶樞不蠹第六百一十九章:亂世用重典第四百七十章: 北直隸糧倉第五百七十九章:流放海南島第六百三十八章:慢慢挖掘第一百九十三章:謀事在人第七百二十七章: 事在人爲第三百四十二章:放虎歸山第七百四十九章:漢奸出使第八百一十一章:巾幗英雄第六百三十五章:悠着點第四百一十章: 圍魏救趙第五百七十二章: 直取王都第三百五十六章: 閹黨倒臺第八百四十九章:崇禎痛毆李自成第七百八十六章: 遠東探險隊第八百零二章:封官許願第二百九十六章:差距太大第六百五十一章:活捉賊將軍第三百三十三章:歷史轉身第八百一十九章:賊兵崩潰第四百四十八章: 難望項背第四百七十六章:清洗深彌島第二百八十五章:佈局舟山第二百四十七章:如此好箭第二百一十九章:覬覦濟州第三百九十八章:宋末三傑第三百五十六章: 閹黨倒臺第一百七十四章:嚇得自殺第五百五十八章:苦練三九第三百四十五章:祖國愛你第六百五十四章: 強中取強第二百四十一章:有了追求第八百五十三章:剮了闖賊過年第二十七章:任重道遠第八百二十九章:人心向背第七百一十一章: 手癢難耐第四十八章:不受待見第二百零六章:火力輸出第七百八十三章:建奴要跑第四百九十四章:宣傳蠱惑第三百六十九章:入朝作戰第二百二十三章:事與願違第四百三十八章:撫寧難攻第五百零一章:終生難忘第四百一十四章:誰更悍勇第四百四十二章:解救漢民第二百三十六章:復州再捷第五百二十七章:光復海南島第一百四十八章:虎口奪食第六百七十八章:圍殲多鐸第八百三十三章:將心比心第七百零三章:戰國爭雄第三百四十八章:爲了糧食第三百二十六章:屏蔽海域第三百四十九章:熱帶土地第五百零三章:飛剪式帆船第五百二十四章:交趾熟天下足第一百九十二章:街談巷議第一百八十章:功課做足第八百二十一章: 活捉劉宗敏第四百七十九章: 主力南下第六百八十六章:打斷骨頭連着筋第三百二十三章:舊夢重溫第三百零四章:兩家互動第一百二十八章:收穫巨大第四百四十七章:崇禎殺俘
第三百九十四章: 張網以待第七百一十章:東西對進第七百八十五章:死纏爛打第五百三十八章:封候非我意第四百零八章:後金入寇第八十六章:運河縴夫第十六章:料敵預先第三百一十一章:狹路相逢第二百四十四章:騎兵機動第九章:小小隊伍第八百四十六章: 發動總攻第五百零五章: 弱國無外交第一百四十七章:爭搶屯糧第二百二十三章:事與願違第五百六十二章:絕不拖欠第三百六十二章:謀而後動第一百三十七章:城市巷戰第一百三十三章:撞大運了第二百二十八章:投降免死第九十九章:救熊廷弼第一百零九章:竹籃打水第二百三十三章:炮火外交第八百三十四章:崇禎的心在顫抖第四章:運氣不好第八百五十章:空照秦淮第二十七章:任重道遠第五百九十八章:不定期去揍倭寇第二百七十七章:皇帝要來第三百九十三章: 算計範家第七百七十章:拿下北海道第八百零五章:李代桃僵第二十七章:任重道遠第八百一十四章:玉碎宮傾第六百九十五章:戶樞不蠹第六百一十九章:亂世用重典第四百七十章: 北直隸糧倉第五百七十九章:流放海南島第六百三十八章:慢慢挖掘第一百九十三章:謀事在人第七百二十七章: 事在人爲第三百四十二章:放虎歸山第七百四十九章:漢奸出使第八百一十一章:巾幗英雄第六百三十五章:悠着點第四百一十章: 圍魏救趙第五百七十二章: 直取王都第三百五十六章: 閹黨倒臺第八百四十九章:崇禎痛毆李自成第七百八十六章: 遠東探險隊第八百零二章:封官許願第二百九十六章:差距太大第六百五十一章:活捉賊將軍第三百三十三章:歷史轉身第八百一十九章:賊兵崩潰第四百四十八章: 難望項背第四百七十六章:清洗深彌島第二百八十五章:佈局舟山第二百四十七章:如此好箭第二百一十九章:覬覦濟州第三百九十八章:宋末三傑第三百五十六章: 閹黨倒臺第一百七十四章:嚇得自殺第五百五十八章:苦練三九第三百四十五章:祖國愛你第六百五十四章: 強中取強第二百四十一章:有了追求第八百五十三章:剮了闖賊過年第二十七章:任重道遠第八百二十九章:人心向背第七百一十一章: 手癢難耐第四十八章:不受待見第二百零六章:火力輸出第七百八十三章:建奴要跑第四百九十四章:宣傳蠱惑第三百六十九章:入朝作戰第二百二十三章:事與願違第四百三十八章:撫寧難攻第五百零一章:終生難忘第四百一十四章:誰更悍勇第四百四十二章:解救漢民第二百三十六章:復州再捷第五百二十七章:光復海南島第一百四十八章:虎口奪食第六百七十八章:圍殲多鐸第八百三十三章:將心比心第七百零三章:戰國爭雄第三百四十八章:爲了糧食第三百二十六章:屏蔽海域第三百四十九章:熱帶土地第五百零三章:飛剪式帆船第五百二十四章:交趾熟天下足第一百九十二章:街談巷議第一百八十章:功課做足第八百二十一章: 活捉劉宗敏第四百七十九章: 主力南下第六百八十六章:打斷骨頭連着筋第三百二十三章:舊夢重溫第三百零四章:兩家互動第一百二十八章:收穫巨大第四百四十七章:崇禎殺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