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不會寫,是真的不會寫

朱元璋宣佈禪位之後,第一個找到陳景恪的,就是藍玉:

“陳伴讀,此事你是不是早就知道了?”

陳景恪點點頭,笑道:“臉上的笑容收一收,給人看到肯定又要參你一本了。”

皇帝宣佈禪位,你這麼開心,是不是對皇帝不滿?

藍玉毫不在意的道:“隨便他們參去,我老藍就這脾氣。”

“再說,誰不知道我和太子的關係,當着陛下的面我照樣笑哈哈。”

這話倒是不假,藍玉的性格大家都知道,他要是裝作很不捨的樣子,那纔會惹人懷疑。

陳景恪正色道:“雖然太子衆望所歸,但還是要以防萬一。最近你要提高警惕,確保京畿的安全。”

藍玉拍胸脯道:“你放心,我知道該怎麼做。”

“我正要和你說呢,我發現有些勳貴面帶憂愁……”

陳景恪眉頭蹙起,問道:“情況嚴重嗎?”

藍玉搖頭道:“不嚴重,太子繼承大寶是大家都能接受的,他們是擔心自己的地位不保。”

陳景恪這才鬆了口氣,說道:“這是正常的,一朝天子一朝臣,大家擔憂是在所難免的。”

“只要不生出亂子就行。”

“你也多安撫一下大家,太子如何大家都看在眼裡,不會隨意動勳貴的。”

——

第二個找過來的,是徐達。

一見面徐達就問道:“上位是什麼時候做出這個決定的?”

陳景恪先迎接他進來,才說道:“陛下早就想撂挑子了,兩三年前就決定要禪位。”

“本來去年那一次監國,就已經準備讓了。”

“只是突然要軍改,不得不推遲。”

“軍改結束就是晉王燕王北伐,也不合適,這才拖到現在。”

“兩三年前?”徐達一時間有些不知道說些什麼了。

這是真一點都不留戀皇位啊,上位果然不走尋常路。

陳景恪笑道:“您這是什麼表情?是高興還是不高興啊?”

徐達沒有理會他的打趣,而是若有所思的說道:

“我說上位爲何突然重新啓用韓國公,原來如此。”

想給自己的皇帝生涯,畫個圓滿的句號。

陳景恪點點頭,說道:“娘娘也是這麼說的,若非萬不得已,誰也不想做親者痛仇者快之事。”

解釋了一句之後,他就談起了藍玉所說的事情:

“聽說勳貴多有擔心,伯父可有察覺?”

徐達頷首道:“聽說了,我也已經將此事告訴上位,他那邊馬上就會有所行動。”

——

出乎陳景恪的是,第三個來找他的竟然是李善長。

“冒昧登門,陳伴讀勿怪啊。”

陳景恪客氣的道:“哪裡,韓國公能來,令鄙舍蓬蓽生輝……”

寒暄了幾句之後,李善長忽然正色的問道:

“是真的嗎?”

陳景恪說道:“以陛下的爲人,豈會拿此事開玩笑。”

李善長一臉的震驚,他對朱元璋很瞭解,知道朱元璋對權力的敏感程度。

正因爲知道,纔不敢相信他會如此輕易的就禪位。

父子關係好是一回事,皇位是另一回事兒。

好一會兒才消化了這個消息,接受了現實。

然後一臉唏噓的道:“一眨眼三十多年就過去了啊,遙想當年……哎,不說也罷。”

“退了也好,上位幼時貧苦,長大成人就投身義軍……”

“大明建立後亦是殫精竭慮,一日都不得歇息。”

“現在年齡大了,也是時候歇一歇了。”

陳景恪順着他的話說道:“是啊,陛下也是這個意思,他還想着禪位後,帶着娘娘遊歷大明山川呢。”

李善長立即說道:“那老夫肯定要隨侍在上位和娘娘左右才行。”

陳景恪豈能聽不出他的意思,這是在表態,太子登基後會主動退卻。

這次過來的目的,估計也就是爲了說出這句話。

看來之前的事情,確實讓他改變了許多。

“陛下聽到此言肯定會很高興的……”

正事說完,兩人就開始談論起了法治的事情。

陳景恪就趁機將大同思想,給他講了一下:

“此法已經得到陛下、娘娘和太子的認同,韓國公可以參考一二。”

“如此將來推廣法治思想的時候,也能省卻不少麻煩。”

“大同思想?”李善長有些驚訝的道:

“改造儒家思想,陳伴讀總是能帶給老朽驚喜。”

陳景恪能聽的出,他對大同思想並不感冒。

這很正常,作爲法家傳人,他心裡對儒家思想本就有些成見。

且很多細節,暫時也沒辦法給他說。

他對陳景恪所言的大同思想,並無多少了解。

只以爲還是儒家幻想出來的那個,自然是很不以爲然。

陳景恪也沒有解釋太多,他願意聽就聽,不願意他就算。

如果他不聽,那就等大同思想完善之後,再對法治思想進行修正。

本來還想邀請他,去洛下書院那邊開一家法學院的,現在想想還是算了。

等以後再說吧。

——

對朱元璋禪位之事,百姓表現的很淡定。

官僚集團雖然震驚,但更多是朱元璋禪位引起的。

對於自己的職務,大家反倒不太擔心。

前面已經說過,太子不是第一次監國,大家早就是熟人了。

父子共用一套班子的好處就在這。

除了極個別位置需要動,大部分人依然該幹啥幹啥。

確保了政權的穩定交接。

就算被波及到退居二線,問題也不大,早晚有復起的機會。

實在不行,就回家培養傳人。

而且仔細說起來,對於朱元璋的禪位,官僚集團是樂見其成的。

朱標或許不是真仁厚,但老朱是真殘暴。

相比起來,朱標當皇帝大家的日子會好過許多。

而且老朱在這個時候禪位,也着實讓文官集團對他的印象改觀了不少。

上古聖王不就是主動禪位給繼承人嗎。

他的這個舉動,暗合聖王之道。

大明大興不遠矣。

雖然朱元璋並不相信什麼聖王之道,但被人這麼誇獎總歸是一件開心的事情。

相比起來,勳貴集團反而是最擔心的。

他們和朱元璋的捆綁更深,一朝天子一朝臣,太子繼位會不會動勳貴的利益?

這種事情在歷史上非常常見,開國君主靠勳貴穩定國祚,而勳貴把持朝政。

等二代三代君主繼位,就開始大規模打擊功臣勢力。

漢、隋、唐、宋莫不是如此。

至於朱標和勳貴集團綁定很深……

並不是所有勳貴,都加入了太子黨。

真正和朱標綁定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

更何況,就算綁定了又能如何?

皇帝首先保證的是皇權穩固,其次纔是其他。

漢明帝的馬皇后也出自勳貴之家,可他依然不遺餘力的打擊勳貴勢力。

誰能保證朱標不會成爲第二個漢明帝?

這時,老朱禪位的好處就體現出來了。 他挨個召見勳貴重臣,當面向他們道明瞭此事。

“太子的性情如何你們也是看在眼裡的,只要伱們如侍奉我這般侍奉他,定然不會讓你們沒了好下場。”

“況且,咱只是退位了又不是死了,你們怕什麼?”

“咱不敢說一定能讓你們繼續位列公卿,但絕不會讓老弟兄們沒了好下場。”

“都別給咱矯情,誰TN的再哭哭啼啼的,咱馬上就讓你們回家種田去。”

這話說的不怎麼好聽,但很真誠,一衆勳貴重臣稍微放心了一些。

然後馬皇后也出面了:“標兒以後就拜託你們了……”

“你們都是他的叔伯,他若做的有不對的地方,你們多擔待一些。”

“以後在朝中受了委屈,就來找我。”

“我這個當孃的話,他還是能聽進去一些的。”

這一番話說的勳貴們心裡一暖,擔憂盡去。

她的保證,羣臣是願意相信的。

勳貴不求一時之長短,只要能保證家族地位就可以了。

太子嫌我們不好用,我們就暫時退一步,

怕的是連退的機會都不給。

現在朱元璋和馬皇后兩個一起保證,他們實在沒理由不相信。

穩住了勳貴,剩下的事情就簡單了。

不過即便事情已成定局,有些程序該走還是要走的。

比如三辭三讓。

老朱是最討厭這些繁文縟節的,很是不樂意的道:

“咱禪位給咱兒子,那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哪還需要做這些樣子?”

還是馬皇后將他給勸住了:“別的事情都可以由着你,但此事關標兒的法統,你必須將流程走完。”

老朱不敢不聽媳婦的話,怏怏不樂的將程序走了一遍。

於是,朱元璋寫了第一份禪位詔書。

太子朱標堅辭不受,我德行不夠,還需要您教導。

隔了兩天,老朱再次下旨傳位給太子。

朱標再次拒絕。

父在,我豈能竊據高位?

又過了幾天,朱元璋第三次下旨。

朱標這才哭泣着接受。

至此事情算是成了定局,羣臣就開始爲新皇登基做準備。

欽天監那邊也給出了黃道吉日,定在了十二月份。

老朱一聽就不樂意了:“爲啥還要多拖兩個月?這個月就沒黃道吉日了不成?”

衆人沒想到他這麼心急,只能勸諫,禪位登基乃大事,需要時間來準備。

放在本月來不及。

商量到最後,日期選定在十月初八。

然後就是曉諭八方,皇帝將在十月初八禪位於太子,令各地衙門監管好地方,勿使生亂。

朱雄英也寫了許多封信,給南方各蠻夷部落首領。

我爹要當皇帝了,你們都老實點,別給我找事兒,也別聽其他人挑唆。

至於之前的各種政策,都不會變動,你們心放肚子裡。

並且還邀請各部首領前來觀禮。

陳景恪反倒是閒了下來,事情都已經敲定,剩下的就是各種禮儀流程。

這種事情自有禮部和宗人府的人去辦,不需要他去操這個心。

時間流逝,隨着禪位之期臨近,各地派遣來觀禮的人相繼到達,洛陽城越來越熱鬧。

爲了防止有人生事,禁衛軍出動在街頭站崗執勤。

錦衣衛也全部撒了出去,對洛陽城進行全面監控。

這天,陳景恪剛從皇宮回到家中,張宇初再次登門拜訪。

華夏天子登基,自然不需要宗教來加冕。

但這麼大的事情,佛道兩家都要過來參加,否則就是不給皇室面子。

後果有一點點嚴重。

換成以前,因爲事發突然,想讓佛道各派代表一起來,是很麻煩的。

但這次卻輕而易舉就做到了。

因爲他們本來就在洛陽城。

上半年拿佛道兩教開刀,逼迫他們加入教化中來。

經過一番博弈之後,兩教不出意外的投降,並拿出了相應的方案。

但很多事情不是有方案就行的。

兩教被馴化的太久,幾乎失去了傳教能力。

不是行動上的缺失,而是教義方面。

就好像儒家思想越來越保守一樣,佛道兩家在思想上也日漸保守。

不改變這種保守思想,兩教的主動性上始終是缺失的。

在傳教方面沒有主動性的宗教,是沒有前途的。

尤其是在面對基教和伊教的時候,可以說沒有什麼還手之力。

所以陳景恪逼迫他們,必須在這方面做出改變。

至於怎麼改,都不用特別花費心思,復古就可以了。

佛教能從天竺傳到中原,本身就不缺傳教的積極性。

道教當年也不遑多讓,大賢良師三兄弟,神霄派林靈素,全真丘處機……

在白蓮教出現之前,那些造反的人都是假託太上降世。

李弘這個名字,一度成爲造反首領的化名。

兩教只要把老祖宗的思想翻出來,重新用一下就可以了。

張宇初此時出現,大概率是事情已經有了進展。

果不其然,寒暄了幾句之後,張宇初就給出了答案:

“幸不辱命,經過諸位道友的努力總算有所成果,還請陳伴讀指證。”

說着,他將手中的一套書冊遞過來。

陳景恪接過來放在一邊,說道:“我會將此書呈送陛下預覽……”

說到這裡,他話鋒一轉道:“宗教司道教事務缺一名管事,我準備舉薦你擔任,不知真人可願屈就?”

儘管早有猜測,真正聽到這句話,張宇初心中也是一喜,起身說道:

“不敢請耳,固所願也。”

不過此事眼下是辦不了的,整個朝廷都在圍繞禪位轉動,不是重大事情都要往後推。

——

時間很快就來到十月初八。

在文武百官、社會賢良、各國代表的觀禮中,朱元璋和朱標一起舉行了祭天儀式,並告祭宗廟。

返回奉天殿,禮官宣讀了朱元璋的禪位詔書,回顧了自己的一生,又表揚了太子朱標。

反正就是一番套話,走個形式而已,這裡就不多做贅述。

然後朱元璋摘下自己頭上的冠冕,戴在朱標頭上。

拍了拍他的肩膀,朱元璋笑道:

“去吧,百官都在等着你呢。”

朱標拭去眼角的淚痕,鄭重的說道:“爹,我一定不會讓您失望的。”

說完轉身面向觀禮之人。

在禮官洪亮的‘拜’聲中,接受了百官朝拜。

從今天開始,大明的掌舵人正式變成了朱標。

而天下人,也都在等着看他會發出什麼樣的聲音。

162.第161章 咱當年也是個乞丐頭176.第175章 黃河決堤第239章 下次一定110.第110章 別人不配讓陛下去賭第33章 學問哪來的?第336章 人才掠奪計劃第313章 見聞第236章 我去第252章 構建帝國體系155.第154章 兩個億啊兩個億第317章 朱橚眼中的大明142.第141章 被嚇出病的李文忠149.第148章 他到底做了什麼?第325章 再造乾坤222.第221章 太簡單了沒意思第60章 老狐狸146.第145章 老朱你竟然和我搶女婿145.第144章 我能力有限第265章 直搗黃龍第299章 繼續無題第9章 腦回路不正常的陳遠第280章 你的心真髒啊117.第117章 統統砸碎136.第136章 扒皮王215.第214章 太孫出巡第337章 解縉的震驚第14章 生活處處是神話第294章 又一新課程第264章 動起來的大名第34章 新篇章173.第172章 實在讓人喜歡不起來第261章 亂認祖宗第336章 人才掠奪計劃第309章 那啥無題190.第189章 無不懷念我大元啊第41章 丞相徹底成爲過去第274章 團隊力量第348章 屠殺繼續第9章 腦回路不正常的陳遠153.第152章 你就這麼想喊我姑父?182.第181章 把褲子脫了再說話第30章 預見能力94.第94章 朱老四天天山珍海味嗎?227.第226章 日本必須要徹底消失第329章 提防瓦剌124.第124章 從批閱奏疏開始230.第229章 老朱的用人之道第321章 不會寫,是真的不會寫第82章 心眼真多啊132.第132章 因爲尊重第29章 驚歎的朱重八第273章 大課堂226.第225章 我不養閒人183.第182章 禿驢,竟敢勾引公主。第296章 博望侯158.第157章 藍玉:太孫心裡有我97.第97章 繼續說啊第45章 葬禮?秀場!第52章 解決之法第248章 什麼呂宋,叫楚國第288章 中央不是皇帝127.第127章 如果萬一呢。第250章 南洋攻略210.第209章 陽謀第292章 河西戰略第59章 無意中改變歷史第287章 朱元璋的無力167.第166章 永除草原之患?(六百月票加更第246章 是的,我們滅了一個國家第48章 給老朱上課迫在眉睫213.第212章 麻六甲海盜177.第176章 異常第321章 不會寫,是真的不會寫第276章 朱標要強化內閣第35章 大本堂開課98.第98章 掀起醫學革命第75章 竹書紀年第241章 漢四郡178.第177章 獨眼石人第308章 新書構思207.第206章 妙錦讓問的第266章 破王廷115.第115章 你擋着我的陽光了198.第197章 儒家不可廢第64章 朱雄英突襲方孝孺第302章 竊取國運103.第103章 我搞定無酸紙第311章 用工荒第57章 實踐104.第104章 大戶就是養肥的豬第261章 亂認祖宗第256章 歷史賦予的使命185.第184章 什麼重要?206.第205章 陳景恪的成長第283章 留聲機第301章 去閻王殿開會第32章 馬皇后一刻三驚191.第190章 海貿啊第18章 和朱元璋住一個屋檐下
162.第161章 咱當年也是個乞丐頭176.第175章 黃河決堤第239章 下次一定110.第110章 別人不配讓陛下去賭第33章 學問哪來的?第336章 人才掠奪計劃第313章 見聞第236章 我去第252章 構建帝國體系155.第154章 兩個億啊兩個億第317章 朱橚眼中的大明142.第141章 被嚇出病的李文忠149.第148章 他到底做了什麼?第325章 再造乾坤222.第221章 太簡單了沒意思第60章 老狐狸146.第145章 老朱你竟然和我搶女婿145.第144章 我能力有限第265章 直搗黃龍第299章 繼續無題第9章 腦回路不正常的陳遠第280章 你的心真髒啊117.第117章 統統砸碎136.第136章 扒皮王215.第214章 太孫出巡第337章 解縉的震驚第14章 生活處處是神話第294章 又一新課程第264章 動起來的大名第34章 新篇章173.第172章 實在讓人喜歡不起來第261章 亂認祖宗第336章 人才掠奪計劃第309章 那啥無題190.第189章 無不懷念我大元啊第41章 丞相徹底成爲過去第274章 團隊力量第348章 屠殺繼續第9章 腦回路不正常的陳遠153.第152章 你就這麼想喊我姑父?182.第181章 把褲子脫了再說話第30章 預見能力94.第94章 朱老四天天山珍海味嗎?227.第226章 日本必須要徹底消失第329章 提防瓦剌124.第124章 從批閱奏疏開始230.第229章 老朱的用人之道第321章 不會寫,是真的不會寫第82章 心眼真多啊132.第132章 因爲尊重第29章 驚歎的朱重八第273章 大課堂226.第225章 我不養閒人183.第182章 禿驢,竟敢勾引公主。第296章 博望侯158.第157章 藍玉:太孫心裡有我97.第97章 繼續說啊第45章 葬禮?秀場!第52章 解決之法第248章 什麼呂宋,叫楚國第288章 中央不是皇帝127.第127章 如果萬一呢。第250章 南洋攻略210.第209章 陽謀第292章 河西戰略第59章 無意中改變歷史第287章 朱元璋的無力167.第166章 永除草原之患?(六百月票加更第246章 是的,我們滅了一個國家第48章 給老朱上課迫在眉睫213.第212章 麻六甲海盜177.第176章 異常第321章 不會寫,是真的不會寫第276章 朱標要強化內閣第35章 大本堂開課98.第98章 掀起醫學革命第75章 竹書紀年第241章 漢四郡178.第177章 獨眼石人第308章 新書構思207.第206章 妙錦讓問的第266章 破王廷115.第115章 你擋着我的陽光了198.第197章 儒家不可廢第64章 朱雄英突襲方孝孺第302章 竊取國運103.第103章 我搞定無酸紙第311章 用工荒第57章 實踐104.第104章 大戶就是養肥的豬第261章 亂認祖宗第256章 歷史賦予的使命185.第184章 什麼重要?206.第205章 陳景恪的成長第283章 留聲機第301章 去閻王殿開會第32章 馬皇后一刻三驚191.第190章 海貿啊第18章 和朱元璋住一個屋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