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提防瓦剌

陳景恪拿過初稿大致翻了一下,對於黃泉世界的描寫確實很美好,充滿想象力。

即便他這個穿越者,都無法做到更好。

但……他搖搖頭說道:

“關於黃泉世界的描寫很精彩,也很瑰麗,但本末倒置了。”

福清疑惑的道:“怎麼了?”

陳景恪放下書稿,認真的道:“吸引讀者的不是多姿多彩的背景世界,而是故事本身。”

“黃泉世界只是載體,故事的核心是成長,是親情。”

福清依然一臉懵懂,在她的故事裡,少年也成長了啊,也有親情啊。

陳景恪解釋道:“少年的成長缺少層次感。”

“他一開始調皮搗蛋狗嫌貓厭,剛進入黃泉界應該四處惹事。”

“這裡還要寫出一種反差,少年在人間的時候惹事,會被長輩批評。”

“他本以爲,這次也會被落魄小兵等人批評,哪知道並沒有。”

“那些朋友非但沒批評他,反而陪着他一起搗亂。”

“這讓少年如魚得水,以爲找到了人生知己,樂不思蜀,再也不想回到人間界。”

“這是第一個階段,懵懂。”

“但很快少年就發現,這羣朋友比他還能折騰,四處招惹是非,甚至引來殺身之禍。”

“而且這羣朋友似乎缺根筋一般,被追殺也嘻嘻哈哈一點都不怕。”

“這讓他很不解,也很苦惱,只能拼盡全力去救大家。”

“在逃命的過程中,他漸漸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福清提出質疑:“黃泉界的人除非被遺忘,否則不死不滅,哪來的殺身之禍?”

陳景恪說道:“少年並不知道他們不死,懂嗎?惹禍被追殺,在少年看來就真的會死。”

福清恍然大悟,她習慣性的上帝視角了。

陳景恪繼續說道:“在一次次危險邊緣,少年骨子裡的善良被激活。”

“他想盡一切辦法保護自己的同伴,慢慢的開始勸說阻止同伴惡作劇。”

“這是第二階段,覺醒。”

“然後就是大轉折,他們去參加白起和韓信的軍演,少年發現了不死不滅的事情。”

“他很生氣,認爲大家欺騙了他,要和大家分道揚鑣。”

“那羣朋友自然不願意,就一直跟着他。”

“少年就故意惹是生非,爲大家帶來麻煩。”

“這時候劇情反轉,輪到那羣朋友反過來保護他。”

“但是這樣的劇情不要寫的太長,三五個小劇情就可以結束了,太長會讓讀者反感。”

“在經歷過幾次冒險之後,少年內心原諒了這羣朋友。”

“但好面子的他卻不願意承認這一點,還在使着小性子。”

“這是第三個階段,原諒。”

“然後就進入最後一個階段。”

“少年還在扭扭捏捏的時候,第一個朋友化光消失。”

“直到此時他才知道,這羣朋友都是被遺忘者,即將消散。”

“這羣朋友向少年道歉,並祈求他的原諒。”

“他們最開始不告訴少年真相,是想在臨走前,感受一下他人發自內心的關心。”

“少年淚流滿面原諒了他們,朋友們一個個在他面前消散。”

“他們都是笑着離開的……”

“落魄小兵最後離開,少年徹底完成了成長。”

“你要將這種層次感寫出來,將少年的成長曲線描寫的更加清晰,如此纔是一個好故事。”

福清猶如醍醐灌頂,說道:

“原來如此,我將重點放在黃泉世界的描繪之上……難怪我總覺得有些怪異。”

“我馬上去修改……晚膳我已經吩咐下人準備好了,你去用吧,不用等我了。”

說完就拿着書稿急匆匆離開了。

陳景恪心下莞爾,同時也由衷的爲她感到開心。

在這個時代女人想找到自己的事業太難了,她找到了併爲之努力,是一件幸事。

——

時間流逝,很快上元節過去。

朱棡、朱棣等人也紛紛離開京城,前往自己的轄區坐鎮。

每一位親王離開,陳景恪都要陪着朱雄英去送行。

對於朱棣、朱柏他們,他沒有多說什麼,反而是和朱棡多聊了幾句。

“最多百年寒冷期就要到來,屆時西北會進入乾旱少雨時期。”

“爲了應對這個局面,河套和陝北正趁最後的溫暖期恢復植被。”

“河西走廊經過無節制的放牧墾荒,土地荒漠化也非常嚴重。”

“晉王在開發河西時,需要留意這方面的問題。”

朱棡眉頭微皺,不是嫌事兒多,而是這方面他實在不擅長:

“此事我不懂,你派人去給我做個計劃書吧,我命人按照計劃執行。”

陳景恪很是無奈,這一家子都學會當甩手掌櫃了:

“好,正好白侍郎要去陝北,我讓他順路去一趟河西吧。”

白侍郎就是白英,因爲治水的功績,再加上後來整理歷代治水得失,接連升遷。

現在已經是工部右侍郎了,不過主要負責的依然是水利方面。

這件事情說完,陳景恪又提起了另外一件事情:

“晉王需小心瓦剌部,暫時不需要對他們用兵,但必須將他們的情況摸清楚。”

朱棡想了想,說道:“瓦剌?這個部落似乎並不太強啊,且和北元若即若離。”

現在確實不強,可未來就不好說了啊。

上輩子可是給大明好好上了一課,並且創造了土木堡戰神、叫門天子等名梗。

若非於謙力挽狂瀾……

但勳貴集團精銳全失,也導致文官集團一家獨大,爲後續的各種隱患埋下了伏筆。

可以說,瓦剌改變了大明,也改變了華夏的歷史走向。

算了,不說了,血壓開始升高了。

陳景恪將這些雜亂情緒驅逐,說道:

“瓦剌現在雖弱,然擁有獨立的部族和草場,只名義上遵從北元。”

“隨着大明的接連打擊,北元勢力將逐漸瓦解,大批牧民會投奔瓦剌。”

“此消彼長之下,瓦剌的勢力會逐漸增強,甚至有可能取代北元成爲漠北之主。”

“當年大唐擊敗頡利可汗,不就讓薛延陀撿了個便宜?”

“幸好唐太宗寶刀未老,在晚年將這個隱患給解決了。”

“但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消滅薛延陀也讓大唐付出了一定的代價。”

“此乃前車之鑑,我們不可不防。”

“現在漠北最有可能取代北元的就是瓦剌,我們絕不可坐視其發展壯大。”

朱棡若有所思的道:“有道理,我會派人盯着他們的。”

說到這裡,他忽然笑道:“我正愁接下來幾年無仗可打,正好拿瓦剌練練手。”

陳景恪豎起大拇指,說道:“有你出手,瓦剌不過小事爾。”

朱棣在北平那邊打北元,朱棡在河西這邊打瓦剌。

兄弟倆輪流出兵,必定能將蒙元伺候的不要不要的。 拖延了這麼多年的水泥堡壘政策,也可以施行了。

屆時三管齊下,永除草原之患不遠矣。

瓦剌這輩子,是沒機會再崛起了。

送走幾位親王,陳景恪的生活反而恢復了平靜。

計劃已經做好,執行交給了李善長等人,他只需要給大家上上課就可以了。

剩下大把時間去搞自己的研究。

最近幾天他一直在研究阿扎薩的遊記。

還別說,一個外人從完全不同的視角來觀察大明,確實能看出不少問題。

也帶給陳景恪不少靈感。

這讓他對阿扎薩更有好感,對未來的合作也多了幾分信心。

他當然不會因爲這幾分好感,就做原則性讓步。

但合作對象是個值得信賴的人,又是另外一回事兒了。

至少目前來看,這個阿扎薩除了缺了點野心,別的方面其實都還可以。

在自己研究過之後,他又把那本遊歷交給了朱標等人。

“兼聽則明,偏信則闇。聽一聽域外之人的看法,對我們的變革或許會有啓發。”

朱標等人聽說這遊記的來歷,也很感興趣。

一開始也只是好奇,並不認爲番邦異教徒,能寫出什麼有用的東西。

看過之後才知道,自己太小覷對方了。

李善長驚異的道:“沒想到,這番邦蠻夷竟也有如此見識。”

陳景恪說道:“韓國公不可小覷外界啊,能傳承到現在的族羣,都有其長處。”

“這阿扎薩乃波斯人,其祖上……”

他就趁機將波斯帝國的歷史大致講了一遍,並着重講了他們的現狀。

“數百年來,他們一直擔任官僚和宗教學者,擁有着豐富的行政經驗。”

“而且他們經歷過不同的統治者,也管理過各種各樣的族羣。”

“在處理各部族關係方面,經驗最是豐富。”

“他們的很多經驗,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對於他的這番話,就連向來自視甚高的李善長都表示了認同,那幾個儒家出身的官員卻表現的很不以爲然。

他們承認陳景恪能力出衆,可一羣蠻夷有什麼值得吹噓的?

陳景恪將一切看在眼裡,不禁暗暗搖頭。

儒家作爲一門學說,在宋朝時期達到了巔峰。

可作爲一個國家的執政綱領,卻在宋朝走向了末路。

必須要改。

不將它改了,不論自己弄出多少變革,拿出多少黑科技,最終都會走向沒落。

沒有偉大思想武裝,再強大的科技都只是沙灘上的樓閣,隨時可能坍塌。

如此二十餘天眨眼過去,這天下班回到家門口,陳景恪再次看到了阿扎薩的身影。

此時他滿臉鬍鬚,衣服髒的看不出底色,身上散發出惡臭,整個人都瘦了好幾圈。

但充血的眼睛裡,卻充滿了堅毅和瘋狂。

看到他這副模樣,陳景恪笑了。

絲毫沒有嫌棄,親自將他迎到家中:

“我的朋友,讓我猜猜,你一定帶來了好消息。”

阿扎薩用沙啞的聲音說道:“您說的對,波斯人想要復興需要一個領袖。”

“在沒有更偉大的領袖出現之前,就有我來暫代這個位置。”

陳景恪大笑道:“哈哈,恭喜你,我的朋友,你終於覺醒了。”

阿扎薩沒有笑,沉聲道:“我需要您的幫助。”

陳景恪毫不猶豫的道:“可以,但你要先告訴我,伱準備怎麼做。”

阿扎薩說道:“先回到家族,取得家族的控制權……”

“若大明肯幫助我,我有十分把握可以成功。”

陳景恪問道:“如何幫你?”

阿扎薩說道:“經商,大明授予我某些商品的獨家售賣權。”

“有了它我不但可以奪取家族控制權,還能取得更多家族的支持。”

陳景恪頷首道:“可以,我可以授予你阿塞拜疆獨家售賣權。”

阿扎薩臉上終於浮現出了喜悅的表情,說道:

“感謝您的支持。”

然後他就說起了下一步計劃:

“控制家族之後,我會進而控制薩菲教團,以宗教的名義將波斯人組織起來。”

“然後再以保護信仰爲由組建武裝……等待時機取代白羊國。”

“不知這個計劃,您以爲是否可行?”

陳景恪微微頷首,說道:“確實較爲可行,但你忽略了一個問題。”

阿扎薩虛心求教道:“請您指點。”

陳景恪說道:“薩菲教團對外的名義是宗教組織,波斯人可以加入,阿塞拜疆人也可以加入,土克曼人也能加入……”

“誰都能加入,很快就會變得魚龍混雜,到時候你還如何用它來複國?”

“而且,你們的上面還有更強大的宗教領袖,如果他們給你們下達命令,你們是聽還是不聽?”

阿扎薩被說的面如土色:“是我考慮不周……”

“尊敬的陳伴讀,您是世間少有的智者,一定有辦法教我的對嗎。”

陳景恪起身揹負雙手來回走動,在阿扎薩期盼的目光下,緩緩說道:

“辦法有一個,但這條路會很難走,就看你敢不敢去做了。”

阿扎薩面容嚴肅的道:“只要能讓波斯復國,再大的困難我都不怕。”

陳景恪這才說道:“好,那我就告訴你一個辦法,成爲少數派。”

阿扎薩疑惑的道:“成爲少數派?”

陳景恪解釋道:“伊教內部分爲無數派系,很多派系之間甚至水火不容。”

“你選擇一個人數非常少的派系加入,然後以這個派系的名義聚攏族人。”

“因爲信仰它的人特別少,也就不用擔心有太多人加入。”

“如此,它就變相的成爲了你們波斯人獨有的教派。”

“到時候你還可以吸收波斯人自己的文化,對這個教派的教義進行改革。”

“使其真正變成獨屬於你們波斯人的教派。”

“但是這麼做會讓你們自絕於其他教派,很可能還會遭到其他教派的集體針對。”

阿扎薩眼睛卻越來越明亮,聽到最後他激動的道:

“我們不怕,只要波斯能復國,我們波斯人不懼怕任何敵人。”

說到這裡,他敬佩的道:

“您真是世界上最具有智慧的人,能認識您是我最大的榮幸。”

陳景恪並不理會他的吹捧,微微笑道:

“華夏有句話叫醜話說在前面,想要獲得大明的支持,可沒有那麼簡單。”

“不知道你準備付出什麼樣的代價?”

163.第162章 摳摳搜搜的像什麼樣子第29章 驚歎的朱重八152.第151章 他還得謝咱呢第17章 六部全軍覆沒129.第129章 三全其美第54章 目標,倭國220.第219章 打交趾?第241章 漢四郡210.第209章 陽謀219.第218章 改土歸流第42章 愜意的朱標110.第110章 別人不配讓陛下去賭171.第170章 如何動搖儒家地位第38章 聖人言第285章 衡量國力強弱的標準第52章 解決之法158.第157章 藍玉:太孫心裡有我174.第173章 藍玉寶刀未老啊第260章 無題第314章 朱元璋的智慧第29章 驚歎的朱重八第57章 實踐第60章 老狐狸165.第164章 誰說儒生討厭改革224.第223章 太孫長大了184.第183章 兄弟齊心140.第139章 唐高宗就是這種病150.第149章 太孫好像有點不正經124.第124章 從批閱奏疏開始第1章 揭皇榜第352章 你特麼想反皇權?第80章 發個單章143.第142章 新都暢想第314章 朱元璋的智慧第33章 學問哪來的?第49章 給老朱父子上課178.第177章 獨眼石人191.第190章 海貿啊第301章 去閻王殿開會226.第225章 我不養閒人第294章 又一新課程167.第166章 永除草原之患?(六百月票加更第37章 需要拉攏的人才第41章 丞相徹底成爲過去108.第108章 自己人好辦事103.第103章 我搞定無酸紙第17章 六部全軍覆沒第339章 屬於華夏的學問第36章 能不能換句話?第310章 藍玉超進化116.第116章 老朱的文學天賦107.第107章231.第230章 無題231.第230章 無題第69章 唯有景恪一人第296章 博望侯第314章 朱元璋的智慧186.第185章 軍隊自有軍隊的規矩91.第91章 大明二代目第一人第80章 發個單章第350章 時代的需求第2章 大明嫡長孫109.第109章 他是最高明的棋手175.第174章 送子伴讀第260章 無題第37章 需要拉攏的人才116.第116章 老朱的文學天賦第57章 實踐第253章 帝國時代158.第157章 藍玉:太孫心裡有我130.第130章 皇商要不得第243章 呂宋第13章 思烹狗第68章 小小朱駁老朱第248章 什麼呂宋,叫楚國第24章 奇藥148.第147章 軍功爵制230.第229章 老朱的用人之道206.第205章 陳景恪的成長192.第191章 不結婚就想生孩子?第288章 中央不是皇帝第66章 傲嬌的父子倆第253章 帝國時代第68章 小小朱駁老朱114.第114章 歷史沒有立場193.第192章 化學源於愛情?第334章 我們已經被滲透了第50章 老朱臉上掛不住了222.第221章 太簡單了沒意思第345章 血染淡馬錫第285章 衡量國力強弱的標準215.第214章 太孫出巡128.第128章 雄才大略馬皇后第342章 無題164.第163章 功勳九轉142.第141章 被嚇出病的李文忠第339章 屬於華夏的學問第339章 屬於華夏的學問177.第176章 異常第248章 什麼呂宋,叫楚國
163.第162章 摳摳搜搜的像什麼樣子第29章 驚歎的朱重八152.第151章 他還得謝咱呢第17章 六部全軍覆沒129.第129章 三全其美第54章 目標,倭國220.第219章 打交趾?第241章 漢四郡210.第209章 陽謀219.第218章 改土歸流第42章 愜意的朱標110.第110章 別人不配讓陛下去賭171.第170章 如何動搖儒家地位第38章 聖人言第285章 衡量國力強弱的標準第52章 解決之法158.第157章 藍玉:太孫心裡有我174.第173章 藍玉寶刀未老啊第260章 無題第314章 朱元璋的智慧第29章 驚歎的朱重八第57章 實踐第60章 老狐狸165.第164章 誰說儒生討厭改革224.第223章 太孫長大了184.第183章 兄弟齊心140.第139章 唐高宗就是這種病150.第149章 太孫好像有點不正經124.第124章 從批閱奏疏開始第1章 揭皇榜第352章 你特麼想反皇權?第80章 發個單章143.第142章 新都暢想第314章 朱元璋的智慧第33章 學問哪來的?第49章 給老朱父子上課178.第177章 獨眼石人191.第190章 海貿啊第301章 去閻王殿開會226.第225章 我不養閒人第294章 又一新課程167.第166章 永除草原之患?(六百月票加更第37章 需要拉攏的人才第41章 丞相徹底成爲過去108.第108章 自己人好辦事103.第103章 我搞定無酸紙第17章 六部全軍覆沒第339章 屬於華夏的學問第36章 能不能換句話?第310章 藍玉超進化116.第116章 老朱的文學天賦107.第107章231.第230章 無題231.第230章 無題第69章 唯有景恪一人第296章 博望侯第314章 朱元璋的智慧186.第185章 軍隊自有軍隊的規矩91.第91章 大明二代目第一人第80章 發個單章第350章 時代的需求第2章 大明嫡長孫109.第109章 他是最高明的棋手175.第174章 送子伴讀第260章 無題第37章 需要拉攏的人才116.第116章 老朱的文學天賦第57章 實踐第253章 帝國時代158.第157章 藍玉:太孫心裡有我130.第130章 皇商要不得第243章 呂宋第13章 思烹狗第68章 小小朱駁老朱第248章 什麼呂宋,叫楚國第24章 奇藥148.第147章 軍功爵制230.第229章 老朱的用人之道206.第205章 陳景恪的成長192.第191章 不結婚就想生孩子?第288章 中央不是皇帝第66章 傲嬌的父子倆第253章 帝國時代第68章 小小朱駁老朱114.第114章 歷史沒有立場193.第192章 化學源於愛情?第334章 我們已經被滲透了第50章 老朱臉上掛不住了222.第221章 太簡單了沒意思第345章 血染淡馬錫第285章 衡量國力強弱的標準215.第214章 太孫出巡128.第128章 雄才大略馬皇后第342章 無題164.第163章 功勳九轉142.第141章 被嚇出病的李文忠第339章 屬於華夏的學問第339章 屬於華夏的學問177.第176章 異常第248章 什麼呂宋,叫楚國